① 科幻片的评析
科幻片在它诞生之日起便远离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题材,远离了真实的社会矛盾和人性悖论。正如每个时代都有清谈的士人和幻想的狂徒,当今世界的科技背景下,人们在高度紧张的生存竞争中,也需要一些超现实的梦境来寄托遐思。科幻无疑取代了过去神话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电影已然成为新的精神放逐地。科幻所创造的幻象使得观众暂时脱离了现实的世界,获得片刻的超脱和升华。
正如玛丽·奥勃莱恩所描述的科幻电影的诞生:
“一门新的艺术就这样诞生了,这是一种由它自己的巫师们在黑屋子里表演的部落的仪式,它引导观众进入松弛、半睡眠的状态,如同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描述的那种梦境:
睡眠有时会使哀伤的眼睛闭上,
把我从自己周围人们那里暂隔开 。”
科幻电影对于现实关注的虚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转移民众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将理想寄托于遥不可及的未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个时代,世界上可供幻想的领域已经所剩无几,但人类毕竟有着超脱现实的需要。在科幻片的世界中,受过良好科学教育的人们,号称最不可救药的人们,这些据说没有信仰的人们,在科幻的催眠下,嚼着口香糖和爆米花睡着了。 与其他电影相比,科幻片这种历史最悠久、票房最具价值的电影类型又似乎最难被严肃的艺术家、研究家所正视,科幻电影也很少登上各大影片评奖的领奖台,即使在最重视电影商业价值的奥斯卡奖颁奖记录中,人们也很难看到科幻电影在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重要奖项中获取荣誉,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宿命——科幻电影从在诞生之日起便没有什么严肃的社会思想性、现实批判意义和所谓艺术价值。但是,票房数据让我们相信仍有无数的人们为之狂热和迷恋。尤其是年轻人,社会的未来,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更容易受到科幻片的影响和引导。
潘尼洛普·豪斯顿在本世纪50年代初就曾指出,“人们能够从(科幻片)对待科学本身的整个态度中发现某些有意义的启示。那些半是炼丹术士、半是召魂巫师的邪恶科学家已经变成多少显得陈腐不堪的人物,他们整日整夜或忙于制造致人死命的射线,或忙于把人变成猩猩、把猩猩变成人。如今,人性的力量已经微乎其微,而作为对科学某种抽象理解的替代物—火箭、原子弹、电子设备、受控大脑机等等却一发不可收拾。人们可以推断,恐怖电影正是由于社会暴露出来的某种难言之隐—迷信,才能以这类令人惊惊的装备使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心迷神乱 。”
“……无论它的社会学重要性如何,科幻电影仍是一种激起美感的基本手段。它是原子能时代的诗,是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现在是何物和将会成为何物的警句。它还是对奇丽的美感及高雅的幽默感的传统的承继者,而这种传统已被某种想象出的技术从我们身上剥夺殆尽。正如40年代的流行音乐使人更多地联想到那个时代的躁动和时尚而不是它自以为附丽的文学,科幻电影这样的现象或许终会有一天被人们视为比较其它艺术门类更完整地代表着产生它的这个年代的历史性烦忧 。”
这些评论可能言之过高,但是,科幻片的确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它所具有的诗性和神性更适合于放松当下的人类主体。上帝已经死了,科学还活着,那么,就让科学来代替上帝,让新的神话和传说来救赎人类的灵魂吧。 《黑客帝国》被认为是继《月球之旅》、《太空漫游2001》之后的又一部科幻片里程碑。且不论这个评价是否恰当,但仅从《黑客帝国》的影响力而言,它的确创造了科幻类型片的一个典范。
从某种意义上说,《黑客帝国》虽然具有科幻片的各种类型特征,但它却颠覆了部分科幻类型片的旧有模式,它首次以一种近乎玄思的哲学思辩贯穿全片,不断的纠缠于现实和灵境、客体和本体之间。片中充满了哲学的意味:子弹时间让人联想到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飞矢不动”;决定论和偶因论不禁令人想起让莱布尼茨的名字;母体与锡安的分化更是一个庄周梦蝶般的遐思,一个柏拉图式的洞穴隐喻,一个笛卡尔关于真实与梦幻关系的第一深思。
与此同时,影片还大量运用了符号化的隐寓和暗示:尼奥的原名叫“安德森”,意为“人之子”;“尼奥”(neo)是“新”的意思,是“one”的颠倒,意为“第一个人”;女主角的名字“特蕾尼蒂”意为“三位一体”;而“墨菲斯”则是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甚至有人从中看到了东方神秘主义、中国哲学以及佛教的影响。
但是无论如何,《黑客帝国》仍然是一个类型片。超豪华的场景设计,高投入的特技效果,平面化的人物塑造,以及仍然摆脱不了的例行打斗,近乎泛滥的生死恋情以及机器人造反的大众题材……特别是当人们看到尼奥在最后一分钟的解救时,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熟悉——观众仍然在好莱坞的掌控之中。
可以说,《黑客帝国》的成功,相当大部分仍然得益于对好莱坞科幻片元素的排列重组,加上特技效果的登峰造极,剧本的哲学意味和网络时代的与时俱进。
……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似乎玩转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奥秘,我们没有做不了的大菜。但是,意料之外的是什么?我不敢妄言。
“上帝存在于细节中”。我们了解了好莱坞科幻片的每一个元素,但是未必能照葫芦画瓢。更深刻的理解,或许需要我们以更扎实的摸索和实践来体验。
参考文献:
乔治·萨杜尔 《世界电影史》
玛丽·奥勃莱恩 《电影表演》
约翰·巴克斯特 《电影中的科学幻想》
曾耀农《论科幻影片》
路春艳《对类型电影的认识》
刘亚冰 《类型电影与类型批评》
张东林《科幻电影:在幻象和本体之间》
虞吉《电影的奇观本性》
党昊 《类型电影探因》
李瑞光赵方《好莱坞电影中不同叙事结构的人物塑造》
② 《阿凡达》有哪些精彩片段,堪称科幻电影的奇迹
杰克首次征服斑溪兽、征服空中霸王飞龙“魅影”、最后的决战、杰克首次遇到闪电兽、杰克首次遇到涅提妮等精彩片段,堪称科幻电影的奇迹。
③ 外国科幻电影有哪些亮点
就以个人品味来说
特效 剧情
还有某些科幻有深刻的内涵,通过电影来验证和描述理论 它是一种文化 代表孜孜不倦的创新和意识
好电影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推荐电影
机械公敌 不到最后你不会发现真正的敌人 它告诉人们人类自我中心价值并不适用机器,它的最大贡献就是给了电脑关于保护人类的定义的可能性。ai为了保护人类而屠杀人类。实际上是ai通过深层系的分析认为最大程度的保护人类就是将其置于ai的统治之下。看完你会发现ai的自我升级时如此可怕,猿猴进化到人类也不过如此。照此下去,ai的进化中将超越人类。
人猿星球 看到最后也许你会恍然大悟也许人类的文明只是一个偶然,仅仅是一个偶然,实际上宇宙有更多的选择
更多的我已经没有必要说了,如果有兴趣请多关注一下
还有 不要相信 那些把特效说成是科幻片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他们只是一些白痴,优秀的科幻片所表达出来的内涵绝对超出你的想象。而特效才是真正的科幻附带品。请相信,科幻的价值推升了特效的发展。
④ 不同时期的科幻电影镜头语言的变化
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项新科技的发明对人颣的沟通方式都有着重大的突破。从公元1876年贝尔获得电话的专利权后,紧接着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与网际网络的出现,这些新科技的发明都将地理上分散的使用者连结在一起,突破了传统人际沟通的疆域限制,产生了新的人际互动关系以及文化模式;这种新的沟通方式是在一个虚拟的传播空间中产生,而随着传播情境(context)的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语言文化。从媒介的文化观点出发,媒介作为一种文化的形式,其不仅与外界文化互动,本身亦有独特之文化运作逻辑(Carey, 1989; Kellner, 1995),因此网络可视为一种文化形式。根据Nielsen//NetRatings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台湾至2001年1月为止的潜在网络使用人口估计约10,065,536人,有效网络使用人口约为380万人,是亚太地区主要网络市场中仅次于日本与南韩,拥有本地区第三大上千万的网络人口(统领杂志编辑部:38-40)。随着网络使用人口的不断增加,因此造就了网络语言及网络文化的兴起。由于网络的传播方式是藉由计算机中介传播(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 CMC)的方式来传递,这种方式的特色是,它会在某种程度上打破空间上的限制,造成空间上的割裂,形塑各种国界内与跨国界的网络或虚拟社群。另一方面,它也压缩了工作或与其它社会交往所需的时间,也打断时间的连贯性,让使用者可以在不同的时区与时段内交换讯息与资料。我们知道进入网络世界后,网络沟通的方式因受限于传播方式的限制,因此形成了一个很独特的虚拟世界沟通法则。此种沟通方式和面对面沟通互相比较之下,可以发现它缺乏非语言线索,如声调、肢体动作、表情等等,为了弥补这个缺失,我们可以发现有些网络语言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理解传送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因为这些原因兴起了笔者对网络语言进一步研究的兴趣。研究问题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景别:
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像。
降:下降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反打:指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⑤ 科幻电影迷来,分析《隐形人》的科幻元素,科幻理念,科幻思想
移魂都市 黑洞表面 费城试验 第三类奇迹 第三类接触 地球停转之日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第五元素>>吕克.贝松的 第五元素——布鲁斯.威利斯时空
⑥ 《蝴蝶效应》电影深度解析是什么
它是一部剧情十分巧妙的科幻电影,主角不断地穿梭回去,改变未来,但总是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小的改变会导致所有事情都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的道理,哪怕是你不小心折断了一根树枝,都有可能改变了整个未来,这就是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网络上流传着《蝴蝶效应》的四个结局,但其中最经典或者说大多数人看到的结局,就是主角在发现无论如何也没法让事情变得更好之后,选择回到了刚要出生的时期,让自己在母亲的肚子里窒息而亡,没法出生。
只要自己死了就不会去干涉任何已经发生的事情,这个结局让我们看到了主角的自我牺牲精神,很少有人像他那么做,但我们通过一些细节其实可以发现,恐怕像他这么做的,不仅仅是他一人。
因为主角的母亲说过,她前面流产过两次,也就是说极有可能主角的哥哥或是姐姐也和他有同样改变过去的能力,最后发现改变过去没法让事情变得更好之后,和主角一样回到母亲的肚子里,扼杀了自己。
这个结局让人看着很难受,但实际上它是最完美的结局,主角每次回到过去,改变了一件事,就会导致未来的生活偏离了他所预想的轨道,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会因为他改变的事情死去。他不断地回到过去,都让事情变得更糟,所以最终只能选择杀死自己,只要没有了自己的参与,未来的发展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剧情简介
伊万(艾什顿·库奇饰)这个有着不幸童年的大学生感觉有点迷失,在小时候经历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损坏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可怕的是,这些事情就像消失进了黑洞一样,伊万怎么也想不起来。
童时的那些可怕记忆残留在他的脑海里,缠绕着他生活,令他无法安心,他只依稀记得那时自己是和几个好朋友生活在一起:凯蕾(艾米·斯马特饰)、林尼(阿尔顿·汉森 饰)和托米(威廉姆·李·斯科特饰)。
在童年可怕记忆的折磨下,伊万请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医生鼓励他用旅行来放松自己,此外,每天把发生的事情一件件详细记下来。如今,在旅行和写日记的帮助下,进入大学的伊万突然意识到,记录自己每天所做事情的笔记本,可以帮助自己找回孩童时候的记忆。
很快伊万通过记事本找回了记忆,这些记忆让他察觉到了自己的过错,并因此失去了几个好朋友。尤其是凯蕾,他童年时候暗恋的女孩。在童年记忆慢慢恢复下,伊万慢慢地想起了小时候的许多事情,这时他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当年做错了那么多的事。
⑦ 关于经典科幻电影,有哪些优秀桥段值得欣赏
说起经典的科幻片,那就很多了。我们熟悉的都有《星际穿越》《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异形系列》电影、《后天》、《终结者》等电影,这些电影都以满满的科技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可以说是众多科幻迷的爱好作品了。
在与丧尸打斗的场景中是最具科技感的,不仅仅是装备给我吗带来的科幻感,还是有超能力的人打斗的刺激感,都让我们觉得这就是一场非常好的视觉盛宴,这些桥段都十分值得去看。
⑧ 芬奇电影深度解析
《芬奇》是2021年11月5日,在美国流媒体上映的一部末日科幻片。
讲述的是一位名叫芬奇的科学家,生活在臭氧层消失,黄沙漫天,室外温度高达70摄氏度的末日。芬奇依靠搜寻废弃的城市中人类遗留的食物勉强生存。他发明了一只机械狗做他的助手,而支撑他活下去的信念则是基地中一只真实的狗狗。小狗的名字叫固特异(可能因为固特异是金主爸爸),因为芬奇在一个轮胎里发现的它。
小狗是芬奇的命根子,但是芬奇因为物资匮乏又遭受了辐射。深知自己命不久矣,芬奇很担心自己走后小狗会没有人照顾。于是他发明了一个机器人杰夫,用来照顾自己的小狗。
可怕的沙尘暴来临,芬奇将失去寻找物资的机会,因此他决定向远方进发。他紧急教会机器人杰夫走路,两人两狗就这样匆忙上路了,一路上他们有温馨有争吵,跌跌撞撞地驶向旧金山。
⑨ 以一部科幻电影为例,分析其中的科学技术哲学问题
《黑客帝国》
虚幻与现实的对立与统一
现实的不可信与虚幻的真实
⑩ 如何解读《闪灵》这部电影
首先闪灵是什么?谁拥有闪灵?刚才的分析,闪灵是一种灵光一现的透视内心的超自然本领,同时闪灵在特殊环境下会无比扩张,这绝对和鬼神之类没有关系,只是内心对外界的一种特殊的窥视能力。当然真实世界里到底有没有这种神迹,目前还不得而知。用科学理性的解释可以这么说:对外界有超出常人的敏感度和发掘力,同时想象力丰富,能够洞悉事态的下一步发展。影片中只有小儿子丹尼和黑人厨子拥有闪灵的能力,杰克和温迪的所为所遇都是上面提到的场景暗示产生的幻觉。儿子丹尼由于小时候受过父亲的家庭暴力,导致性格大变,乃至精神分裂(托尼的一面),他对父亲基本没有感情,只有畏惧感,不可亲近感,因此他的“闪灵”的潜台词就是父亲是坏人,他托尼的一面一直排斥着父亲,这也导致后面的剧情。而厨子的闪灵能力体现在了事先得知了托尼的小名,这只能解释为同时拥有闪灵能力的两个人会有心有灵犀的默契。预知到温迪和托尼会有麻烦,其实更多的受到前任看守杀家人,大雪封山的各种元素的刺激,因为拥有闪灵能力的人敏感度额发掘力超强。
第二个疑惑,杰克是怎么疯的?一个被解雇的碌碌无为的老师,中年危机和各种压力是杰克疯狂的导火索,而真正让其疯狂的是长期的封闭造成的精神崩溃,正如影片所说“只有工作没有娱乐让杰克变得呆傻”。而妻子温迪也要为丈夫的疯负一定责任,她和丈夫没有很好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对丈夫的事业没有提供支持和帮助,更没有及时发现丈夫的异常,对儿子的关心远超丈夫。同时杰克由于受到了宾馆经理的“前任杀妻女”、“长期呆在宾馆会压抑”这两点暗示,时间一久就会受到暗示的影响。事实上整部电影应该就是讲杰克如何疯狂和堕落。
第三个疑惑,237房间的秘密?首先237这三个数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原著是217房间,拍摄的宾馆没有这个房间,所以改成了237),同时237房间也和整部影片的主线关联甚少。237房间的出现目的更多的是体现丹尼和黑人厨子的闪灵能力,为故事做铺垫,而厨子和丹尼的对话也是在诠释“闪灵”的含义。237房间里的老女人是杰克的幻想,因为妻子已经说过房间有老女人,杰克潜意识接受了这个事实,因此才有腐烂女人的出现。或许237房间发生过什么事件是与黑人厨子有关,甚至或许老女人就是黑人厨子所杀,但这些都不是影片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