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咒》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巧妙的伪纪录片形式
《咒》由蔡亘晏饰演的女主角若男是一位单亲妈妈,在成功治愈困扰她多年的心理疾病之后,把先前暂时待在寄养家庭的女儿朵朵接回家一起住。面对许久没有见到女儿,若男下定决心想当个好妈妈,为朵朵打造一个能够安心成长的家,并开始拿著摄影机拍摄她们的日常生活,为母女俩留下未来能够回味的美好回忆。
由于必须记录跟女儿一同展开的新生活,《咒》主角若男几乎走到哪里都会拿著摄影机,不仅就算没办法手持也会把它放在旁边拍摄,也要求女儿朵朵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连她随身携带的兔子玩偶里也藏著一架摄影机。而这项举动也提供了《咒》这部电影许多素材,让观众得以透过这些主观视角或在一旁侧拍的影像画面,清楚看见这对母女俩后续即将经历的恐怖事件。
交叉剪辑,可怕梦魇
起初,若男和女儿的互动相当正常,即使朵朵几乎没有对妈妈的记忆,母女俩也相处得十分融洽,感情逐渐变得紧密。然而即使《咒》女主角若男极力想要跟女儿过著正常的生活但直到某天,朵朵要妈妈帮忙赶走天花板上的坏坏之后,若男内心深处的创伤阴影又再度袭来,带著她重回那个最不想回忆起的梦魇。
《咒》采用今昔交错的叙事方式,在若男跟女儿的日常生活中,穿插她六年前跟男友等人组成专门破除闹鬼谣言的影像团队,前往他家族的神秘禁地拍片探险的过程。不信邪的她们当时为了揭开邪教仪式的秘密,触怒了沈睡的邪灵,最终男友当场猝死,其他人也接二连三地死于非命,唯一生还的只有因为受伤而在门口等待的若男。
在那之后《咒》女主角若男精神濒临崩溃,必须强制接受治疗,被迫跟女儿分离。而 6 年过去,原本以为若男状况已经逐渐好转,争取到朵朵的抚养权,能够善尽母亲的职责,让她能够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安心成长,但如今随著当年仪式的符号重新出现,女儿成为邪灵找上门诅咒的目标,也使得两人看似趋于稳定的生活开始急转直下。
其中从朵朵在夜里看见躲藏在天花板上的灵体、有时会突然变一个人、跟空无一人的空地对话、在学校情绪失控攻击其他同学,到情况进一步恶化,昏迷失去意识,身体出现黑斑脓疮,以及像是蜂窝般的恐怖伤口。诸多不正常现象都让女主角若男感到担忧焦虑,为了拯救心爱的女儿,被迫去面对内心的深层恐惧,重新回到 6 年前的那个禁地,调查诅咒的秘密。
真实事件的改编背景
就我个人而言,一直都觉得《咒》这类型电影最让人害怕的不是跳出来吓人的鬼怪,而是观众在将自己带入角色之后,看著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突然变得陌生失常,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焦虑恐惧。因此电影最终在邪灵的诅咒实在难以对抗的情况下,以对观众来说恶意满满的结局来收尾,也跟《咒》整部片的呈现手法互相搭配,赋予电影一股让人感到新鲜的独特气质。
根据电影《咒》改编自高雄真实事件的设定,片中邪灵是名为“大黑佛母”的诅咒之神,从东南亚经过云南,辗转传来到台湾,而陈家将“大黑佛母”当作是神来信奉,靠著他的诅咒力量来谋生,结果后来因为无法压制,导致诅咒反噬到自己身上,为了将邪恶力量分摊,发明出“火佛修一,心萨呒哞”这句我们在《咒》整部电影里不断听见的咒语。
到头来“火佛修一,心萨呒哞”这句表面听起来像是“南无阿弥陀佛”的祈福话,真正意思其实是“自愿把名字给奉献出去”,分担陈家世代背佛母施予的诅咒。因此《咒》整部电影讲述的其实是母亲对女儿的爱。不管怎样都希望孩子能够开心、平平安安地长大,就算是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是诅咒全世界、把所有观众都拖下水也都在所不惜。
而有趣的是,为了隐藏这个最终谜底,《咒》整部电影也可以说是一场女主角若男精心设计的“骗局游戏”。在女儿身心状况恶化之后,她把先前拍摄的画面收集,并加以剪辑、包装、上传到网络,用述说一段故事的方式,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带著观众理解她们的悲惨遭遇,借此引发我们不忍看到她们受苦的善心,并达成她最终拯救女儿的目的。
2. 恐怖片《咒》有哪些看点
最近,恐怖电影《咒》上线引起热议,口碑爆灯获封为“2022强恐怖片”,下面我们来聊聊电影几大看点之一:改编自真实事件。
2005年时,在高雄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真实惨案,吴姓一家六口疑接连起乩,自称集体被神明附身,连日来互残身体、拒绝进食、甚至吃f呃呢,最终导致长女去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家人居住在高雄鼓山区裕民街,身为油漆工的父母养活了三女一男四个孩子。大女儿28岁在台北男友的便当店工作,二女儿是名护理师。一家人都很迷信,家中设有神龛,供奉三太子为主神。原本其乐融融的一家,却因小女儿参加了一次宗教活动以后发生了变故。
2005年2月时,22岁的小女儿经友人介绍,到楠梓区一家宫庙收惊,回家后自称被三太子附身,并告诉家人大姐必须在月底之前赶回家,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于是父母立刻赶到台北带大姐回来,但她一回到家就梦见被侵犯,吓得只敢在白天睡觉。
到三月初,大女儿也自称被观世音菩萨附身,要为人消灾解难,然后便开始殴打自己。家人见状立刻带她又去了那间宫庙,3月5日宫庙师傅带着吴家三姐妹到新竹的五指山禅修,过程如何无从知晓,到4月3日时禅修结束,三姐妹回家以后事态却变得越发严重了。
先是三姐妹声称自己是七仙女转世,氛围到这里,家中所有人都开始起乩,自称被各路神仙附体,窗户贴满符咒,一家人整日大喊大叫,邻居们不堪其扰。
4月4日,宫庙师傅来吴家看风水,家人听从指示将家中神像烧毁,但奇怪的是,照做以后没有让事态好转反而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一家人进入疯狂状态。整日互殴、撒米撒盐、泼热水、喝N吃f呃呢,甚至停止进食靠喝符水为生,这一系列的怪异行为终于在4月9日晚上导致悲剧的发生,发现大女儿在房间里已断气身亡。
家人愣是以为死的是附在她身上的神明,她还会苏醒过来,整整过了两天家人们才逐渐清醒,将大女儿送到医院急救,早已为时已晚。至此,他们仍坚信大女儿没有死,直到母亲声称被大女儿附身,她们才终于肯认清现实。
之后,他们全家人又跑到寺庙去集体禅修,直到被警方带走问话。后在他们身上均发现有被香火烫伤和互殴等伤痕。而大女儿则是因长期绝食活活饿死的,其余五人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集体得了妄想症。
讲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比电影内容还让人细思极恐,好端端的一家人因何就变成这番模样。但同时又感觉和电影没什么关联,个人感觉也许是这个案件给了导演灵感,因为吴家一直充斥着浓浓的宗教氛围,“因
3. 自己看书修禅定 ,没师傅指点,容易出问题吗
这是我回复给另外一个人的帖子,转给你,就是说如何修禅定的,总结下来,当然有上师指导更快,更容易进入,以及不容易偏离。如果没有条件,自己也可以修,但是建议准备过程种心别着急,一步步来,进入禅定就是一个看似漫长的旅途而又突然来临的瞬间开启。也祝福你早日开启回家之路的大门。
我建议楼主先从基础内观做起。内观就是观察内心的过程,由你所处的外界世界(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感受的这个世界)去观察你的内在,内心的真实状态以及感觉。
首先,你要认清你所有的思考方式,你的思想哪些来自于大脑神经系统的支配,哪些来源于你内心的诉求,倾听内心的声音很重要。先找找内心的指引,了解内心的过程,看清内心,其实就是进入忘我的境界。你可以看看佛教电影《释迦牟尼佛传奇》,大体可以了解这个过程。
具体入门我建议你先做冥想,这个比参禅简单,因为真正进入参禅就是可以观到内心了。同时读些书帮助你练习,提升对内心的修炼。这是一个看似漫长又突然到来的瞬间,一切的准备都是有意义的,一定不要急于求成。
冥想一段时间,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慢慢地再做参禅,就很容易看到一直存在的不生不灭,纯洁广阔的心性。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我进入参禅以及看到内心的书有两本,我也推荐给你,台湾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分清自我和本我,很适合了解内心的入门解读),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让你更深层的了解以及具体到冥想和参禅的练习方法)。
还有一点补充,因为每个人在轮回中所经历各不相同,前世积累的业障也各不相同,进入禅定是综合因素积累,其中一点就跟我们每个人的业障多少相关联,去除业障,净化自己,对于参禅也相当重要,这一点和冥想大不同。所以,在参禅的准备过程中,最好做同时去除往世业障的功德。这个就好比,一把蒙上灰的镜子看不见里边的景象,只有把灰垢擦掉,镜子才能发挥镜子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寻求进入忘我境界是灵修的根本,去去除我执,自我外衣,看清世界与“我”之间关联真相的过程。非常值得我们现世学习以及修炼,也会对你的生活帮助很大。对于我自己而言,看到内心进入忘我的过程是上天赐给我这辈子的福德,我深深感恩并顶礼佛祖。
祝你一切顺利,好运。
4. 有什么禅修方面的电影
有,日本有一部电影,就是名字叫禅,我看过我还有一个专门禅七的记录片.你要是想看,找我啊,我传给你,因为360我的QQ被禁用了,你加我旺旺好了.COON
5. 禅定与开悟有什么关系吗
就如常见一个故事一样。一个杯子装满了茶水,是再倒不下去的。在电影2012中就有过这一段描述。
禅定就是要沉寂自己的七情六欲,放空自己的小我。只有这样,自己的本性才有机会慢慢提升。
这个提升的过程,是由印度瑜伽中所说的七个脉轮来完成的。当提升完成,就会恢复成本来的自我,而不是这个自身体而来的小我主宰一切了。
6. 《美食,祈祷和恋爱》电影解析第二节:
上次课程总结:
无所事事的快乐是打开心的方式,这种方式跟荷尔蒙打开心的方式不一样,荷尔蒙打开心的方式前提是占有多巴胺性激素,无所事事的快乐是无条件的脑啡肽放松的,所以要做到接纳先做到无所事事的快乐,静坐中无所事事的快乐是很重要的,你们想想看如何培养无所事事的快乐。
静坐中如果夫妻俩关系不好,首先想到是无所事事的快乐,如何培养这一块关系才有好的可能性,所以在意大利西方心理学中,无所事事的快乐是很重要的。
昨天的课程特别特别重要,第一步,这部电影会了人生没有白活,对于不落地的,我觉得很内疚,所以我要提学费,所以弟子只招愿意落地,这样我们双方都开心,学费不重要,主要是我们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
女主看到大家用餐,内心很开心,开始印度之旅,刚来到印度,第一印象不好,司机开快车,周围脏乱差,很多乞讨,说明教育社会保障落后。
孩子在捡矿泉水瓶,现实本能都得不到满足,那么印度为什么宗教发达,因为现实本能都很苦,就要问自己活着意义是什么,借助宗教寄托来世,朝鲜是依靠劳动党,所以好好琢磨本能、现实、理想。
比如原始社会本能很强,现实理想基本没有,印度本能现实基本没有,理想很强,意大利家庭联结现实很强,但是本能理想就不会那么强,索马里海盗是本能派,中国是本能居多,现实占一部分,宗教场所跟外面世界形成强烈对比,这是印度人,心灵净土,灵性逃避,外面脏乱差,里面是干净整齐有序,这是心灵净土,越是贫穷地区,越迷信这是净土。
冥想练习不能睡着,要睡觉就去好好睡觉,睡好再去练习,练习需要能量,不能强撑,困了就去睡觉,在那个精神导师一直在,意思是精神还有传承,人离开了但是她的精神,她的思想得以传承,所以一直在。
如果我们死了,我们如何让自己一直在,精神传承让自己的家庭感受到自己一直在,不然死了就没了,假设有轮回,那如何确保我们下辈子可以过上想过的生活,你下辈子还想成长怎么办?
你这辈子如何传承到下辈子,你可以接收到,比如我们看西藏的活佛,回到那个环境,对于上辈子学过的东西立马拿来学,那我们如何传承下辈子,可以很好修行或者让我们下辈子很有钱,你们研究一下活佛转世,以及回到这个世上要做的事,那就知道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你来世你得留下,让你思想可以传承的东西。
比如下辈子让你看这部电影,当你看到这部电影时候,你感觉潜意识里有亲切感,这就是我想看的,那就看了,那我们也不能碎片化。
出一本书等下辈子直接翻这本书,比如老子写了这本书,他轮回了看到这本书,很有感触,很快就能够成长传承的,例子也可以拿来教育孩子,其实不止是轮回家族传承,止语,语言容易上脑,本能脱口而出,禅修都是止语,话多离题是分心,话多分心上脑,所以少说话 。
付出身体活动是修行的一部分,早上4:30起床,早上精神最好。看不懂书,我之前看《金刚经》也是,完全不懂,我觉得吃饱没事干,学那些干嘛!不知道如何跟上,合上书,她完全不懂要怎么成长,女主焦虑吃的特别多,上脑的人会吃的比较多。
“你为什么来这里?”想要来这里找安宁,要想得到安宁,就得练习,理查德说的只有练习才能安宁,开始学静坐,清空杂念,培养专注,观呼吸,开始分心,杂念来了,要专注很难,热、蚊子、分心各种因素让他无法专注。
她在想室友是如何做到的,她内心在说,室友就像他雷莎修女,才一分钟就坐不住,墙壁上时间过了一分钟,鳄鱼缠上就是分心严重,女主怼回理查德,女主说出她的无奈,无法专注,分心严重,理查德说冥想关键是心,你还要想着去修冥想室,好,理查德说出了关键,修行主要是管理,分心的时候能够管理住不让心乱跑,所以静坐目标是观心,观心是控制思维,能够专注,掌管心才行,分心时候怎么处理,不要自责。
接纳自己的分心,不要控制,放弃控制,这是练习重点,知道自己在分心,接纳如其所是,理查德说出了为什么要练习,每个人心是乱的,所以需要通过练习来增加神性,要领会神性就得好好练习。
女主第一次完成静坐胳膊,被蚊子咬,理查德说痛苦会消失的,这是解脱,通过冥想来解脱,所有一切痛苦都可以解脱自己,女主的前男友打电话来,两个人在电话里分手,女友很难过,理查德来开导,静坐中除了对话分心,还要对对治嗔心,痴心,女主为什么放不下,理查德为什么说来到这里是神的恩赐?恩赐了什么,处在极佳的地方,臣服神的恩赐,找回自己,但是女主放不下爱情。
嗔心很强,每次想的时候就去想,然后要怎么样才能放下,送去爱和光明,就是不自以为中心,既然爱他就要为他着想,而不是自私的爱,这样就可以放下,这是在基督教里叫做窄门,当我们心无挂碍,上帝就来了,注入了大量的爱,大爱。
刚开始修行的误区,企图通过灌顶或者信物来开悟,或者见大师,去拜大师,如果这样只会增加痴迷,不要走任何捷径,去见上师,最好是修行有问题赶紧问,女主说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你肯定经历过吧!看来理查德经历过盲目崇拜大师阶段。
女主问什么时候修行才到头,我们修到什么时候才能不那么痛苦,理查德说你得去努力,要冥想,最重要是每天早上坚持静坐,不能达到无我状态,理查德反驳不需要我,找到你想专注用心的事或者人,就是虔诚,
所以静坐练习效果是什么呢?让你爱上事,爱上人,用心对人,用心对事,这个就是成长,而不是没有痛苦。我不要学Guru,她的境界太高了,我们只要能够用心专注就行,接下来说到控制了,斯嘉丽那边也说到占有控制,女主反驳很明显,女主答应放下控制,不要把控制放出来,关门放狗的意思,狗不会跑出来。
印度婚姻,这个女孩17岁出嫁,嫁给不认识的人,家里富有,女孩很担心,女主安慰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且没有进行彼此了解就结婚,这说明现实因素,在印度婚姻不重要,所以不需要了解,现实越重要越需要了解,比如古代婚姻只要能够生孩子就行,其他不重要。
女主通过练习可以跟上课本的内容,这里对比一下,有很多人不做练习,不可能看懂经书,只有通过体证才会知道经书的内涵,所以好多不做练习体证的是假修行,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两个幼稚的孩子,啥都不懂,结婚了得到大家的祝福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大家在欢歌载於,可是女主一点却不开心,因为他知道这样是没法过上幸福的婚姻生活。
想起自己婚礼上前夫的付出,她觉得愧疚,女主在等着前夫原谅自己,理查德告诉她不用等,要自我宽恕,这就是陪伴、爱、幸福的样子,相濡以沫。
理查德开始教她原谅练习,原谅练习很重要,理查德曾经吸毒、酗酒、撒谎,什么都错过了,因为自己的一个瓦片毁了整个人生,错过了很多自我接纳,自我宽恕,心理里如果有不接纳的地方,都要拿出来一一去接纳。
我花了很长时间自我接纳、自我慈悲,这个功课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的,女主一个人在做自我接纳,自我慈悲练习,谅解的结局是前夫拥抱,大脑里想象,肯定之前的付出、爱,对方也能感受到彼此的付出,在场景中想象,最后带到现实中来,肯定自己的爱、付出,肯定对方的爱与付出,在接纳无常,突破自己的幻想,没有永远,时间、空间。理查德回去面对生活了,室友假修行,没有领会修行的含义。
接下来总结印度的修行,与神同在,是通过静坐练习达到的神与我共鸣,神与我同在。这句话大概含义是,上帝对大家做什么不感兴趣,能够好好练习的人才会得到上帝的垂怜,至于别人再好、再有气质不关我的事,那不是我,我要做事的是上帝与我同在。
她修行好的时候动物主动过来靠近她,这是在印度修行部分里面内容很多,总结,通过静坐,通过自我接纳,自我宽恕解放心灵,与神同在。
来到巴黎的巴厘岛对成长意义更大,修行的人就是不会愁眉苦脸的,巴厘岛相信巴厘岛就是宇宙的中心,这句话怎么理解?
如果我们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是围着我们转的,我们想要什么都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按照规则来都能做到。这时我是中心,巴黎岛人相信巴黎,要如何去相信巴厘岛,就是跟巴厘岛连接才能相信。
比如我要投资得给资本市场进行连接,了解规则,我才不会相信,不了解怎么会相信,那我想想赚取财富,通过相信资本市场就可以获取我想要的财富。
现在明白巴厘岛人相信巴厘岛就是宇宙中心的含义。有股市却因为不相信股市能够赚钱而不去碰,这是愚蠢,要去连接了解,为自己服务,房地产也是天天有人喊房产要跌,那我们怎么分析一二线城市房价很难跌。
“为了快乐常在,就要时时刻刻领悟自己所处环境”,跟环境连接,这就是完美的平衡,天与地恰巧于此交汇,时间与空间交叉点就是原点,没那么多的高风亮节,没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否则的话生活就太疯狂了,失去平衡就失去力量,失去连接就会让人疯狂,让人高风亮节或者尔虞我诈。
白天就去感受巴厘岛,为什么要感受巴厘岛,就是连接时时刻刻与环境连接,这是修行的要点,早晚各一次,每天白天去进行连接,有空跟同修或者老师探讨自己的感悟,女主说已经感觉到平衡,巫师说没那么简单,连接的重要性是脸要笑,心也要笑,身心合一,身体柔软,心开放。
还把她当作小鳄鱼,可以双排了,巫师让他看医生,巫师是明白人,知道自己看不了,用土医治疗腿伤,而且好的很快,这暗示当地人跟自然界连接很深,伤口好很快。
受邀请去参加舞会,遇到帅哥又不淡定啦,女主说六月之前我会跟你约会,现在不会了,看问题不会只看眼前的,被欲望绑架,小鲜肉不可思议,没人拒绝小鲜肉,菲利普要拿鞋给她,撞上她,说明菲利普跟她是有连接的,光着脚不好走路,这个很好喝,好温暖,看菲利普跟儿子的聊天,菲利普说我已经煮咖啡有四40年啦,所以你得沉住气,通过这些细节表明飞利浦连接力很强,跟孩子、宠物都有连接。
拜托把解酒药喝了,你会感觉好很多的。为对方考虑,很踏实。导游先生,我们喝杯咖啡吧,决定跟她约会了,跟菲利普约会,红毛丹可好吃了,开始连接、了解巴厘岛。
巫师说菲利普的离婚悲伤还没走出来,疗伤的关键在于信任,这跟那个原谅差不多,信任自己,怎么信任自己,肯定自己的付出,肯定自己的爱,这就是疗愈,不信任自己就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肯定自己,认可自己是疗愈的关键所在,曾经心碎过的人都是好人。
菲利普嘲笑女主,你不需要男人,你需要王者,来保护她,给她一切,说明在菲利普眼里女主索取心强看,看菲利普跟儿子的连接,有连接才是真爱。
哪怕安静一起看书都知道尊重对方,放音乐两个人跳舞、拥抱,已经两周没见巫师,沉溺在爱情中不自拔,爱情刚开始就是失去自我,想要快乐想要得到爱,这个出发点就是错的,以至于后面互相讨厌、吵架、动手,甚至离婚,索取、渴望快乐、沉溺都是错的。
她跟治疗师连接了,发动捐钱,捐钱的事表明女主有了连接的能力,慈悲心。
菲利普决定进一步发展,带她去神秘小岛,不如我们在这两个地方之间创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菲利普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人结婚建立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女主说我找到某个东西,我不能放弃,好不容易找到自我,他害怕跟医师是一样,在婚姻中失去自我,如果失去自我了,你也不会爱我,菲利普回答是平衡、连接,你到处跑就是为了平衡,连接中找到自我、平衡,我的爱人呀!平衡不是让某人爱你,至少你爱你自己,菲利普这句话意思是平衡,关健是你要爱自己。
用心做事可以疗愈对方,所以库特巫师说你疗愈了我,替替他把古书抄了一遍,很用心,用心可以相互疗愈,没有巫师可能就没有办法面对自我,女主的心打开,即使比较犀利的这个妇人却要主动关心她,前后对比,连接加深关系可以超越血缘关系,脸笑、心笑,我没法保持平衡,库特问他为什么分手,她回答没法保持平衡,这句话怎么理解?就是我们要主动去找平衡。
比如孩子不听话,那不能逃避,主动去接触孩子,在跟孩子互动中慢慢找到平衡,比如孩子生病没法好好做练习,担心、烦躁、失去平衡,那也要面对重新建立平衡,夫妻关系也是去面对、同理、慈悲,再重新建立平衡,自己要主动,还有另一半容易发怒,那就慢慢建立平衡,先无所事事的快乐,在连接去面对。
原谅那部分并不讨喜的自我,那么没人可以阻止你了解真相。这段话怎么理解?
原话是这样,所有经历的事都是帮助你成长的,这是她发现了人性规律,面对、接纳自我,否定那部分其实才是关键的,成长的关键。“我们相爱吧!”
这是一部回忆录,个人成长历程,因为作者文笔好写的很具体,成长的整个历程分成三个部分,解析完了思维训练没有白上,知道自己死在哪里,就别去。
7. 禅修中经常提到的“正见”是什么意思
正见,八正道之一。离诸邪倒之正观也。华严经三十曰:“正见牢固,离诸妄见。”胜鬘经曰:“非颠倒见是名正见。”
八正道,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意谓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
①正见。正确体见诸法之理性而不谬误,亦即坚持佛教四圣谛的真理;
②正思维。又称正志,思四谛理,离诸杂念。
③正语。正确的话语,说话应该诚实可靠,不说谎。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
④正业。正确的行为。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
⑤正命。过符合佛陀教导的正当生活;
⑥正精进。精进意味着燃烧掉烦恼习气,而非时间多少;
⑦正念。觉知:学会觉知自己。
⑧正定。禅定分为两种:
第一种:心是“一”,所缘是“一”,心与所缘在一起,然后禅定次第生起。重点放在所缘。
第二种禅定:心与所缘是分离的,心执行的职责是知者、观者。(这样的禅定仅仅存在于佛教!)重点在于及时知道“心跑掉”。
真正进入中道的心有正确的禅定——也就是第二种禅定,那是有觉性的心在觉知自己,是觉知、觉醒、喜悦的,没有迷失且毫无刻意的打压或紧盯。
此八正道是道谛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1、正见:对事的如实知见,出世间的正见唯有在见道者最为清净;对宇宙人生生死与解脱之四圣谛理,智所证知,直窥实相。世间正见只是一堆经验所积累的知识,是通过名称、标志及事物的相貌与形状之正确分别罢了。出世间正见唯有通过修禅定及放下一切杂染心才能生起。若依多闻佛法而分别邪正因果,也能生起正见,所以正见由多闻、思维、修持佛法得来。
2、正思维:没有贪嗔等烦恼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故又称为正欲或正志。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业的行为。比如说蟑螂损害人类是害虫,我们应该杀它,如果这是正确的道理,那人类损害其他的众生,它们也应该杀我们!这是不正确的思维,因为这其中掺杂了“我”的烦恼,以人为中心,认为有损人类利益的是害虫,所以就会认为“我杀它不要紧,它杀我不行!”,正确的思维应当是:“自己认为蟑螂是害虫,是因为我执法所建立的,此中我执所建立的法都是苦因,都要舍弃,应当思维蟑螂和我无异,过去生中无数次做过我父母,我不应损害,应当对其升起欢喜和爱护之心,对其他一切众生也要如此。”
3、正语:即戒止口之四恶业。
① 不妄语欺骗。
② 不两舌,搬弄是非;或发表引起两者间之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
③ 不粗恶口骂人或苛刻、酷毒之讽刺等。
④ 不作无意义及无利益之空谈或花言巧语--绮语。
不讲这四种话语就是正语;我们应该合理、真诚、以及和蔼可亲的话。
4、正业:不是正当的职业,而是正当的行为,即戒杀生、邪淫、偷盗等,行为善良,不侵害一切众生就是正业。于修道时,在行住坐卧中正念而住。
5、正命:以合法不损害他人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乃至不贩卖众生、军火、杀生器具、醇酒、毒品或嫖赌等。若是出家众,则如法求衣服、饮食、坐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
6、正勤(正精进):精进努力离恶向善,即精进修道。这里的正精进专指修禅定而言。正勤有四,所谓四正勤既是:
① 未生善令生
② 已生善令住
③ 未生恶令不生
④ 已生恶令灭
7、正念:以世间法来说,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以修行来说既是忆念正法,如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及菩萨道等等修行方法为正念。于修道中不忘失所修的法,心念时时明了不忘失,比如念佛,对于念佛的境要明记不忘,这叫正念;如果念佛时想吃东西,是不正念,即使在念佛时想要去救人等好事,若不觉知心已随境转,也是失去正念。这个八正道中的正念偏重于定学,既是你所修的法或境,要保持它,称为正念;如果没办法保持它,既是失去正念。
8、正定:心一境性,不向外驰散,正定有初禅至灭尽定,禅定时的用心不外两种情况:
① 止(三摩地):即入定,心一境性,并非不起念,而是心念保持在单一之定境中。
② 观(毗婆舍那):于定中起智慧,用佛法观察实相。
修“止”能暂伏烦恼,但不能除去烦恼;修“观”则能除去所对治的烦恼。
三无漏学:
〔戒: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
〔定:正勤、正念、正定
〔慧:正见
8.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止观(2观)
“观”最有名的两个传承,就是龙树与弥勒的传承。
龙树传承:
两种主要的方法,它们都是要让我们从误以为真实的概念幻影中解脱出来。我们在心中造作出来的不实模型就是所谓的“边见”, 它让我们远离真实,迷失了重点。为什么会远离真实呢?因为我们黑白分明的二元对立心态需要执取一些坚固、实体的东西,以获得安定感。我们想要站在坚固的大地上,牢固地依靠在那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恋爱的时候,有时会把花瓣一片片地剥下来,一边剥一边算:“他爱我,他不爱我……”让最后一片花瓣做决定。二元对立的心希望事物一定是这样、要不就一定是那样,认为无论什么都比没有基础、不确定来得好。
第一种边见:执着有
我们大部分的人,在追寻确定性的时候,都会走到一种极端:相信自己和其他事物确实存在。龙树的第一种方法,就是帮我们看透那种极端。
修“观”的技巧包含分析和专注。首先分析产生焦虑的基本原因,看清自己问题的真正根源。最后你会了解,根源就是无明,而你所有的问题基本上都来自一个起源:执取一个不存在的自我。
无明使我们和真实的本性分开,为了弥补与本性分开的空虚,我们会去抓一些东西来代替 。这一点像真正爱上了某个人,却因为某些理由无法得到他,那么你就会诉诸各种极端,以填满内心的空虚。有部老电影,描写一位失去妻子的丈夫感到非常痛苦,就往极端的方向发展,努力使新的女朋友成为亡妻的复制品;当然,新的女友不可能取代他的亡妻,这使得他更加寂寞。
我们与本性也是同样的情况。执取一些本来不存在的东西,或至少那种东西存在的方式和我们所希望的不一样,我们在绝望中走到极端,试着让色、受、想、行、识的相续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是因为我们都有俱生无明。宗教理论家为了在更微细的层次上定义,并坚固自我,因此创造出灵魂、实存的自我、神我或是上帝等概念——相信这些就是后天学得的无明,许多人除了俱生无明之外,又加上这种后天的无明。只要你相信有个真实存在的东西,你的心就会把它执着为“我”或是“自我”,那么你的痛苦就会继续下去。这就像喝盐水止渴一样,只会愈来愈渴。
在开始修行之前,应该先发起出离心以及对于法门的信心——这点和修“止”一样。希望出离轮回无可避免的痛苦,能让你生起精进修行的热忱。非常渴望离开监狱的囚犯,对于监狱就有出离心,他会尽一切努力冀求重获自由;但是如果他喜欢牢房,就不会那么努力了。
在技巧方面,首先你应该运用月称“二轮马拉战车”七支法来分析平常你称为“自我”的东西,详细检查包括色、受、想、行、识的每一蕴。我们在前面曾分析车子的本质,检查轮子、引擎、驾驶盘和其他的部分;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寻找自己的本质在哪里,再检查每一蕴的组成部分,找一找其中是否包含了你的本质。在五蕴中找寻你自己的本质之后,再看一看五蕴至少是不是拥有它们自己的本质。
思考这一段话,让分析的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我相信色、受、想、行、识五蕴的相续就是我自己,但是经过彻底检查每一蕴之后,却无法在任何一蕴中找到自己;因此,很明显的,我误认了‘自己’。不只如此,就连五蕴都不是真实的存在。每一蕴都是许多不同部分的组合,由因缘所生,而每个部分本身也都是组合而成。因此,不仅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执为自己的本质,就连五蕴的现象也是丝毫没有本质的。直到现在,我都愚昧地认为这些毫无本质的事物很美妙,并把它们执着为自己;因为这个错误,我现在遭受了幻觉的痛苦。但是,今天从我坐上这张席垫的那一分钟开始,我要把这种执着的心连根拔起,否则我会把全部的生命浪费在执取不存在的事物上面。假如有什么真正实存的东西的话,这样去执取倒还情有可原;然而根本什么都没有,心只不过是在骗自己,让我因此受苦。所以,这必须要消除!”这样思维,你就能建立自己的决心。
分析之后,实修时,在一座的中间,你要放松,只看着自己的心。一旦心中生起任何造作或念头,就把它们当成盘起来的蛇:蛇自己盘成一个结,蛇自己也能松开那个结,解放自己。不要逐一地降服每个造作念头,因为当你追踪一个念头的时候,其他念头会攻击你,让你失去禅定。
在禅修结束的时候,应振奋决心, 在日常生活中维持正见。一天之中,经常想着:“我正在吃,我正在喝,我正在洗盘子,我正在走路(用当时你正在做的事)。但是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它没有本质。由于这些事物——我的想象、念头等——没有一样是我所想象的样子,因此这些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在日常工作里,维持这样的见解,就是所谓“安住在正见的领域中”。
以分析的方法探究每一现象的空性是不必要的。等你对付了“自我”之后,就不用逐一去检视书本、笔、树、花园、水管等事物了。不同的现象只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层面而已,因此就不必对每一个念头使用一种对治法门。 如果你能彻底地明白某一种现象的没有本质,那就能治好一切痛苦——这就是所谓的“一药治百病”。
当你经由修行达到这种层次,你会体验到事物都不再是了不起的大事了,一切现象都像是玩笑一样;同时,你会对那些仍然认为每件事都是大事的人自然生起悲心 ——这些人相信他们必须战斗牺牲,并用其他的方法不断地和周围世界奋斗。你感到立即的悲悯心,并且可能试图说服他:这些事物都没什么大不了,不必太认真,也不必那样做。假设你在看一场电影——那是关于一位善良可爱的女子,她过着很不幸的生活,最后悲剧性地死去——你注意到有一些很年轻、天真的观众把电影当了真,所以自己受了很多苦。很自然的,你会试着告诉他们,这只是一场电影;但是如果他们不了解这一点,你就会希望利用一些方法,让他们了解到这样认真实在不必要——这就是悲心。
第二种边见:执着无
龙树传承的第二种“观”法,是用来摧毁“无本质”的这个极端 。 二元对立的心看待一切事物都是二分式的,非此即彼,事物一定落在非此即彼两者之一。一旦了解到现象并不实存,我们立刻就跳到相反的那个极端,认为事物必然是真正不存在 ——我们仍然在找某个东西去执着,这样子才能确定地说这就是事物的面目。 修行的第二种方法,是要了解到像“这是幻觉,这不是真实存在的,这是无我的”这样的念头,仍然是一种应该加以舍弃的边见 ,而这样的想法太极端了。首先,你要这样思维:“ 虽然我发现了这个空性,了悟了这个无我,但是我却不能说现象是不存在的,因为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称为存在或不存在。因此,相信事物不存在就和相信事物存在一样的错误,存在或不存在都没有参照点;所以,对于了解无自性的执着,也必须舍弃。”这样子思维,你必须建立决断心,舍弃“不存在”这个极端。
这种技巧的第二个阶段类似于第一种方法的第二个阶段,差别在于这时不用鼓励任何念头。运用第一种技巧时要加以阻抑的念头,像是“这是真实的”或“这一定是真的”;然而“这是空的”这一类念头,多少还是受到鼓励的。现在, 所有的念头都不加以鼓励,只要安住不执取的状态就好了——不仅不执取自我的存在,同时也不执取自我的不存在。
执取“不存在”仍是一种执取。只要有执取,就落入极端,去寻找一些坚固的东西,可以用自己的钩子钩住它、执着它。这只是自我的超级诡计,试着从无我中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努力固守自我见解的王国,而不肯让位给超越存在和不存在的离边正见。
以往,你采信自我实存的边见而受苦;现在的危险则在于掉入另一个陷阱,相信不存在的自我是存在的。由缘起实相的观点来看,除非有个东西能够“不存在”,否则不存在就不能存在——有了真实存在的“自我”,才能有真实存在的“无我”。换句话说,“空”如果要能真实存在,就必须要有真实存在的东西来“空”才行。离于诸边的空性见地中,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存在”或“不存在”。 二元对立的见地总认为,事物要不就存在、要不就不存在。如果没有这种二元对立的见地,你便能知道根本没有东西可以执取,也没有原因去执着,因为你本来具足一切。
弥勒PS修“观”的方法与龙树PS有所差异。弥勒以光明和明相来定义“心”
而心是轮回、涅槃的基础:你如果能够认识心的本性,就是涅槃;不认识心的本性,就化现为轮回。 因此,心只需要加以了解并认识它的根本。
认为心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或者认为心是主体而非客体,都是错的。心的真实本性并未落入主体和客体二元对立的极端中,这表示它既非主体也非客体。 根据唯识宗的看法,离于二元的心的本性,就是明相。
“明相”常被误解为光亮,也就是黑暗的反面;这使得我们认为心是一种光亮的东西,像是通了电的灯泡。许多新时代的书中都谈论光和能,以及看到空中有光圈出现,把它当成是心灵的成就,认为心应该和光是有关联的。
佛教用“明相”来描述心的本性,也可能加深了这种误解。 佛教说的“明相”,并不是二元对立中相对于黑暗的那个光明,而是指完全离于二元分别的境界 ,因此就连黑暗也是“明相”。“明相”表示“可见的”或“显现出”的意思:黑暗是显现,所以黑暗是“明相”。你看得到黑暗,所以你看不见光亮;就这个意义来说,最好以时间来定义“明相”。“明相”即是当下或现在,“当下”既是指在这里,也是指这个刹那。“他在”的意思是他在这里,而“现在,我正在念书”则是指这一刻我正在念书。 过去心已过,不再是实体,未来心又尚未生起,有的只有当下的心——此时此地的心。我们在了解“明相”的时候,应该加入这层意义。
当下或明相的能量,超越主体、客体的现在心,就是觉醒、认知、觉性、意识的特质。我们可以把这种心比喻成永远在我们里面的皎洁满月;自己无法觉察到它,是因为我们不断被粗、细的心灵现象所显现的心理图像或概念,以及房子、敌人、亲戚和其他奇怪东西的幻相打扰所造成的。
如前所述,我们对事物所有的概念和想法,都以心理图像的样子贮存在心中;把它们从自我的角度,排列得很合逻辑、很有意义,它们便进一步地确认自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心理图像形成一些模式,当这些模式投射到现象上的时候,我们就误以为它们是实相,其实它们是“幻相”。这很像电影:当一系列静止的底片一张接着一张连续投射到银幕上,播放得非常快,我们的眼睛便无法注意到两张底片间有间隔存在,因此感觉到这是坚固的连续事件。我们的个人电影院也是连续地放映着各种境界的影片,这些影片从三百六十度的方向,以色、声、香、味、触放映,使得我们极难了悟它们如幻的本性。
图像的每一种模式都创造一层蔽障,遮住明相。它们遮住明相的方式,就像是果皮包住果实一样。这些果皮般的蔽障物,一层挨着一层,更加深了幻相的坚实性;经过无数生的熏染,遮住当下的虚假蔽障,已经变得非常厚而不透明了。
我们愈认为这些模式或电影是真实存在的,就愈认为它们是大事情,也就对它们愈加执着、嫉妒和愤怒。我们把特定的幻相模式投射为可爱的、具有威胁性的,或其他任何情况,就会决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应;当幻相改变的时候,情绪反应就跟着改变。
如果我们有一位非常喜欢的朋友,我们就会投射出一种幻相,认为他是彻头彻尾的好人,具备许多可爱的特质。过一阵子,这位朋友可能做了一些事,威胁到我们的自我,这时候,我们原来把他想成完全是好人的这种幻相,就变成他是个完全的坏人的幻相,于是我们对他十分生气与愤恨。我们虽然只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幻相,从来就没有真正见到他,却经历了一切情绪。如果你认为某件事是件大事,而它又很不好,那么你就会对它生气;接着,你又开始认为自己的愤怒也是件大事,这又创造出遮蔽当下的另外一层概念或心理影像——我们完全被这些电影迷惑住了,毫不觉知到当下。
清除这些干扰,也就是把遮蔽当下的果皮去掉,是必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行者必须先在理智上了解,然后思维所了解到的意义,了解遮蔽明相的这一切层次都只是幻相、幻觉而已。
这些多层的障蔽和当下的心并无分别,它们不存在心的外面、不离于心单独存在、不坚固地存在、不真正地存在。例如,人类把水看成是一种饮料,但鱼却把水看成是可以游泳、可以安眠的家。如果这两种看法——饮料或家——其中一种能独立地、真实地存在的话,持另外一种看法的众生就会有严重的问题了。然而,两种看法都只是幻觉,因此持任何看法的观察者都可以享受他们各自的看法,而不会和有完全不同幻觉的另一类观察者起冲突或互相干扰。
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一个人所有的知觉都像梦幻一般,只不过是想象的虚构而已。了解这一点,正是这个特定“观”法的目标,就和所有修行一样,行者首先要具足出离心,对于这个法生起信心,并如前所说的,必须创造利于禅修的顺缘,避免逆缘。
在禅修的时候,你应该强烈地这样思维:“为什么我们这么疯狂,对这些幻觉那么认真?我到底是怎么搞的呢?”把这种思想牢牢地放在心中,专注地想你的一切现象都如梦幻。持续这种禅修过程,就能动摇一向习惯于认为事物是真的幻觉。
我们之所以不了解幻觉为幻,其中一个理由是:这些幻觉已经组织成一套极聪明、极有力的自我欺骗系统。你大部分的心理力量和能量,都集中在欺骗自己;但是如果你能精进地修行上面所描述的禅定法门,这个精密的系统就会开始紊乱。在一座禅修的中间部分,你应该放松,那时候你便会认清明相才是你自己;在一座禅修的最后,你会了解到, 一切事物都只是自己心的感知而已。
你应该一而再、再而三地这样思考,渐渐地,你就能相信一切现象都像梦境,甚至可能会有一点真正的体验。 这就好比虽然月亮仍然躲在云层后面,虽然暂时看不到月亮,却可以看到遮住月亮的那部分云很明亮,其他的地方则暗得连云本身也看不清楚。
如果你继续做这种修行,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对于实相的如梦本质会更加相信,并且几乎能体验现象的如幻本性。一如龙树的法门,体验到现象就像玩笑一样,你会对那些仍然把事情看得很严重的人自然生起悲心。这样的体验代表着云层愈来愈薄,明月几乎就要映入眼帘了。
随着禅修的进步,遮蔽明相的外皮就变得愈来愈薄、愈来愈稀疏;这个时候,大部分明显的幻化经验都消失掉,取代而起的是接近明相本性所产生的乐,同时心也变得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敏锐。这个阶段粗重的客体幻化力量已经停止下来,而微细的主体幻化力量仍然继续。
客体迷惑的粗重外皮已经剥了下来,但是微细主体迷惑的外皮仍在;虽然客体迷惑的幻觉已经几乎停止,但是主体的心还没有停止对心的幻觉产生幻觉。这就好比是电影银幕已经卷了起来,影片也已经取了出来,但是投影机还没关掉。对于认为客体是真实存在、独立存在、坚固存在、究竟美丽、究竟丑陋等想法,你不再执着、不再捕捉。但是还有最后一层云遮蔽着月亮——虽然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月亮的轮廓,却仍然无法对准焦距,它依然模糊不清。
如果你更深入地修下去,经由了解到没有坚实存在的客体,只有不实的幻觉,你就能明白主体也没有坚实性可言。 在前面的阶段,你会想:虽然外物可能并不实存,但是至少你的心必定是真实的。进一步修行之后,主体之心的幻相也会消失,那个时候你便能体会到实相、无二元对立之心,但这只是一点体会而已——这种体验可以称为无障碍或无干扰的体验。到达这个阶段,你就会处于一种非常舒适的状况,你和实相之间,几乎没有迷惑存在。大部分明显的主体和客体的幻相,已经不再滋长,离于二元对立之见的现象生起——月亮愈来愈清晰,因为遮蔽它的最后一层云正在消散;你也更有信心,知道这层薄薄的云必将散去。
在这个阶段,无明已经消失,但无明的习性——也就是二元对立——依然还在;因此你必须强化修行,加强所有力量来除去那种习性。当这个习性消失掉一小部分的时候,你就能见到一小部分毫无二元对立,完全离于主体、客体的自心本性——这就是“初地PS”。
倾向二元对立的习性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PS各地的果位;到二元习性完全消失的时候,你就证得了十地PS的果位——超越了这个果位,就是成F。
龙树的风格是把每件事物割掉,说:“这不是真的,那也不是真的。”弥勒的风格则是专注于心的本性上。这是趋向相同结果的两种不同方式,但它们一样有效——龙树说果皮不好,要把果皮去掉;弥勒则说,果皮内有很美味的果实。
9. 请问深圳南山区哪里有学佛的小道场禅修,念佛,打坐都可以。
建议你去看一部老电影《达摩祖师》,你会有所领悟的
10. 咒电影是真的吗
咒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的。
2005年4月11日下午,家住高雄鼓山的吴姓男子神色慌张地跑到邻居家,请对方协助叫救护车后又匆匆离去。
邻居心里觉得有点奇怪,就摸到吴家查看,才发现他们家28岁的大女儿口吐白沫,一动不动躺在房间里,吓得赶紧找救护车求救。
吴女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吴家人均不在场,事后也没有出面认尸,法医看到吴女身上伤痕累累,有多处淤青,还有被香烫过的伤疤,像是被虐待过。
解剖之后更为诡异,法医发现死者口中、食道和胃里,全是粪便。法医研判,她是因为长期不吃不睡,体力过度消耗,最终引发多重器官衰竭而死,推测死亡时间是两天前。
一直到4月14日,鼓山分局的警察才在台南一家神庙里找到吴家人。警方发现,吴家一家五口背上都有和死去女儿相似的淤青,以及被香烫伤的圆点。妈妈则是连脸上都是淤青的。最让人愕然是,他们坚信女儿没有死,死掉的只是附身的邪灵。他们说,这只是“起乩”的作用。
警方也问了吴家“起乩”的来龙去脉。吴父说,他和妻子长期供奉“三太子”(哪吒),全家都是虔诚信徒。有一天小女儿去参加了一个神教活动,回来后就表现得惶恐不安。
她跟父母说,自己被“三太子”附身了,无论如何,哪怕下跪也要让台北的大姐2月底前回家,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吴家父母本来就相信鬼神之说,听到小女儿这么说,便慌忙把台北的大女儿带回家中,希望帮忙她度过死劫。
不回家还好,一回家,大女儿觉得自己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了。她开始有幻想,说晚上会梦见陌生男子对她性侵,让她无法入眠。长期睡眠缺失的大女儿,精神越来越恍惚。
2005年3月,大女儿接了一通神秘电话后,就开始自称“观世音”上身,并且为了消灾解祸,不断地拍打自己双腿,直到红肿都不住手。
心疼女儿的吴父吴母就开始找宫庙里的法师帮忙“收惊”(类似驱魔),3月5日,宫庙里的法师带着吴家三个女儿一起到新竹县五指山禅修,将近一个月后的4月3日,才禅修结束。这期间,禅修的内容是什么,始终没有人知道。
三个女儿回家之后,神智开始混乱,三姐妹都声称自己前世是七仙女,整天说一些怪力乱神的事情。接着吴家父母和孩子,也一起受这种气氛感染,集体变得疯狂,开始接连在家中起乩。
他们把宫庙法师请到家中,并且按要求烧毁家里的神像,贴满符咒。他们开始自残、互殴,或者一起攻击大女儿,用硬器敲打,烧香灼身,用撒米、撒盐的方式驱魔,后来还慢慢演变成互相灌粪,把粪便涂抹在身上,甚至一个星期不吃不喝,仅喝符水充饥,行为越来越脱序。
4月9日晚上,大女儿被弟弟妹妹发现躺在床上没了气息。在医院当护理师的二女儿,本能地为姐姐做起心肺复苏,但做了一半,又突然觉得姐姐只是灵魂出窍了,于是停止施救。
一直到两天后,吴父才让邻居去叫救护车。因为吴女的直接死因是器官衰竭,法院最后判5位家人无罪,事后吴家的邻居帮忙超度了大女儿,又做了一些驱魔仪式,吴家人渐渐回归正常生活。
有媒体就这个新闻采访了文化院的院长和法师,他们的意见是“神也讲秩序,怎么会互相虐打对方?”,至于精神医师的看法,这家人的情况属于“家庭集体精神妄想症”。
医师判断,吴姓一家人长期以来都有根深蒂固,坚定不移的错误观念,一家人生活方式紧密,会将一些观念、信仰和价值观混淆在亲情和家庭互动中,像“传染病”一样相互感染着。
这倒也解释了为何住在楼下的三叔一家三口,没有和他们一起被“附身”,没有参与他们的“仪式”,生活和观念上的独立,保护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