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森林兄弟的作战情况
从1940年苏军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开始,森林兄弟就开始了他们的行动,而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使苏军在西北方向受到了德军与芬兰军队的夹击。斯大林命令苏军在撤退时执行焦土政策,对波罗的海三国居民的房屋、仓库和财物进行抢夺和毁坏,森林兄弟们奋起反抗,约一万名森林兄弟袭击了苏军第八军,消灭4,800名苏军并俘虏14,000人,在塔尔图战役中,森林兄弟在弗里德里希·库尔格的带领下,于1941年7月10日将苏军赶出塔尔图,而7月8日,苏联内卫部队NKVD在从塔尔图撤退时杀死了193名塔尔图市民。在1941年7月7日到7月9日,德军在森林兄弟的配合下也迅速占领了爱沙尼亚南部地区,而在爱沙尼亚北部地区,森林兄弟们切断苏军补给线,这使得苏军遭受致命的打击,8月17日,森林兄弟们攻占了纳尔瓦,到了8月28日,首都塔林也被森林兄弟攻克,森林兄弟的英勇令以严厉著称的德国军人也佩服不已,当日,首都塔林地标性建筑皮克赫尔曼塔上的苏联旗帜被爱沙尼亚的蓝黑白三色旗取代,而在爱沙尼亚南部,曾在爱沙尼亚军队服役过的士兵和当地的国民卫队也在8月行动起来,配合森林兄弟解放了爱沙尼亚南部。在苏军于1944年反攻回波罗的海三国后,为了报复森林兄弟对苏军造成的损失,对森林兄弟进行了全面围攻,战斗直到1955年才偃旗息鼓,在爱沙尼亚,10,000名森林兄弟在1944年11月到1947年11月间对苏军发动了773次袭击,消灭1000名苏军和他们的支持者。而最后一名森林兄弟奥古斯特·萨贝则一直战斗到1978年。
在拉脱维亚,森林兄弟人数最多的时候有40,000人在战斗,而在从1945年到1955年的10年时间里,12,000名森林兄弟在遍布拉脱维亚的700个地堡同苏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斗的消耗,森林兄弟手中的德制武器逐渐换成了夺取的苏制武器,而拉脱维亚森林兄弟在里加马蒂萨大街的总部则直到1947年才被克格勃发现并摧毁,截至1947年,拉脱维亚的森林兄弟发动了3,000次的袭击,消灭了1,562名苏军。在拉脱维亚东部地区,一度出现了权力真空,因为苏军被驱赶到了俄罗斯境内,最有名的拉脱维亚森林兄弟是塔尔里德斯·克拉斯京什,他曾在德国武装党卫军拉脱维亚师服役。1948年,失去了总部的拉脱维亚森林兄弟再次进入森林中,避开了同当地居民的接触,并不时袭击苏军的给养车队。拉脱维亚森林兄弟甚至联络上了一位在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工作的俄罗斯妇女,让她提供给他们拉脱维亚最高行政长官维利斯·拉西斯的行踪报告,并根据报告在拉西斯的车队从里加前往尤尔马拉视察时伏击他,但并没有攻击到他所乘坐的汽车,而行动的成员被混入队伍的奸细出卖,被苏军全部俘获。拉脱维亚森林兄弟是波罗的海三国森林兄弟中在边境地区最活跃的,在东部边境地区,他们与爱沙尼亚森林兄弟相呼应,而在西部则与立陶宛森林兄弟相呼应。为了对付拉脱维亚森林兄弟,苏军派出双重间谍如奥古斯特斯·伯格马尼斯和维德伍斯·斯维奇斯混入森林兄弟当中,并加强了内卫军的力量,而英国军情六处对森林兄弟的援助逐渐显得杯水车薪,1957年,最后一个拉脱维亚森林兄弟被苏军俘获。
而在立陶宛,森林兄弟是波罗的海三国中组织最完备的,1949年之前,苏军只控制了立陶宛的几个主要城市,而广大的乡村则是森林兄弟的地盘,立陶宛森林兄弟拥有良好的装备,如捷克产斯科达步枪、苏制马克西姆机枪等,甚至包括加农炮、冲锋枪和轻机枪在内的装备。立陶宛森林兄弟并不与苏军正规部队和内卫军直接交火,而是采用森林里伏击、暗杀苏联驻立陶宛官员、攻击监狱并解救被囚禁的森林兄弟,同时印刷地下报刊来鼓励人民起来对抗侵略者。在给予苏军巨大的打击之后,被俘的立陶宛森林兄弟被苏联内卫部队直接处决,家属则送往西伯利亚的古拉格,有时甚至整个农场和村庄的人都被送走,苏联内卫部队甚至用展示森林兄弟遗体的手段来震慑立陶宛人民。1956年10月15日,随着立陶宛森林兄弟领袖阿道尔法斯·拉马瑙斯卡斯被苏军逮捕,立陶宛森林兄弟的抵抗几乎消失,最后一个立陶宛森林兄弟贝内迪克塔斯·米库利斯于1971年被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苏军已经摧毁了绝大多数森林兄弟的抵抗,苏联情报机构在西方世界的间谍与混入森林兄弟内部的克格勃特工收集了大量的情报,在1952年,苏联内卫部队展开多项行动,试图彻底消灭森林兄弟。而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政府发布大赦令,使得残余的一部分森林兄弟向苏联投降。但直到六十年代,零星的战斗仍然时有发生,为了躲避苏联的追捕,最后的一些森林兄弟战士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一直藏匿到八十年代,而那时波罗的海三国的民众已经开始通过波罗的海之路等和平手段向苏联施压要求获得国家独立。1991年,波罗的海三国终于摆脱了苏联的控制并获得了独立。
目前还存活于世的最后一位为人熟知的森林兄弟是来自拉脱维亚的亚尼斯·皮努普斯,1994年他成为拉脱维亚的合法公民。皮努普斯在1945年便成为森林兄弟进入森林 ,并号召人民不为占领军服务。亚尼斯·皮努普斯从未获得过苏联护照,在苏联占领时期,他一直没有合法身份。他的藏身地是一片位于普雷利区的森林。1994年,一份拉脱维亚共和国的新护照发到了皮努普斯手中,他说看到里加作为独立的拉脱维亚的首都的这一刻他终于等到了。
2. 拉脱维亚有什么好看的电影
狂兽
主演:张晋余文乐文咏珊吴樾
导演:李子俊
类型:动作
时长:99分钟
年代:2017
地区: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简介
3. 求一部前苏联电影【小分队】急~
我也在寻找这部电影 极其经典的电影 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我看了不止一遍 《小分队》:84年拉脱维亚的里加电影制片厂拍摄,同期中央电视台播出。讲述一队伐木的红军小分队因战争爆发落入敌人的后方,最后只剩一人归队的故事!最记得有个红军战士拿着缴获的冲锋枪扫向德国鬼子,“来吧,来吃些花生米吧!”
4. 哪位大佬可以推荐2019拉脱维亚动画奇幻片《离开》百度云高清下载地址,谢谢
链接:
离开的剧情简介······
本片由四个部分构成,记录了一个小男孩的奇幻旅程。小男孩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在一座岛上。他孤零零地一个人,想要回家,却被一个想要吃掉他的邪恶鬼魂追赶。在路上,他发现了一辆摩托车,还和一只不会飞的鸟儿交了朋友。他长途跋涉,穿越沙漠和森林,和其他动物打交道,还设想了自己在岛上的生活。半梦半醒之间,影片的叙事也反应了电影创作的过程。《离开》想要表达的正是我们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共同需要。
5. 请问一下拉脱维亚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里加古城
里加古城,里加不仅是拉脱维亚的首度,更是文化和旅游中心。里加古城有800多年历史,面积不大,历史古迹和建筑保存完好。里加老城是里加的地理和历史文化中心,建筑和街道设计跟西欧国家基本相同。在老城中,你可以发现很多汉萨同盟时期留下的历史印记,比如黑头兄弟会之屋等。这里的琥珀首饰很漂亮,人口稀少,但拉脱维亚人都十分的友善,愿意帮助旅行者。里加老城是建筑艺术上的杰作。到达方式:从机场坐22路公交车在STOCMANN站下车。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免费
2、里加圣彼得大教堂
位于里加老城中心区域的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数百年来高高矗立在里加市中心。教堂建于13世纪,而巴洛克式的钟楼则建于1690年,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木质教堂钟楼。这个钟楼命运坎坷,被烧毁过,被震倒过,甚至塔顶还掉下来过。后来在1973年重建时改为金属结构,其高度为123.25米,是俯瞰里加全城的最好地点。教堂内部需要购票入内。地址:Skārņu iela 19,Rīga到达方式:位于里加老城中心开放时间:6月至8月 周二至周六 10:00-19:00,周日 12:00-19:00;9月至次年5月 周二至周六 10:00-18:00,周日 12:00-18:00;周一关闭。门票:成人7欧,学生5欧。
3、自由纪念碑
里加的自由纪念碑1935年揭幕,为纪念在拉脱维亚独立战争(1918年-1920年)期间阵亡的军人而兴建,是拉脱维亚的自由、独立和主权的重要象征,这是最具意义的一处脱维亚旅游景点。顶端少女她手举三颗星,面向西方,代表了拉托维亚的三个地区,Kurzeme, Vidzeme和 Latgale,上面的题字是“为祖国和自由”。如有时间可以在天气良好的时候观摩守卫纪念碑的战士换岗的仪式。地址:Brivibas Street 1到达方式:从里加老城区向BRIVIBAS STREET方向走5分钟即到。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免费
4、黑头宫
黑头宫建于1344年,是位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老城的一座建筑,属于黑头兄弟会,这是一个在里加的德国未婚商人组建的行会。这座建筑在1941年6月28日遭到德国飞机轰炸,成为废墟,其残余部分于1948年被苏联政府拆除。目前的建筑重建于1995年到1999年。黑头宫是脱维亚旅游景点中最华丽的建筑之一!每天都会吸引无数人们来此驻足停留,拍照留念,目前黑头宫内部处于关闭状态,预计15年会重新开放。地址:Rātslaukums 7,Rīga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7:00。
更多关于拉脱维亚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594481618013525.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6. 俄罗斯内卫部队的取得成就
十月革命之后,当时的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创建了自己的武装部队——苏联红军。 不久之后,还组建了一些职能特殊的辅助性安全部队,比如名为VCHK-VOKHR-VNUS的特务部队和武装护卫部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由于安全需要,苏联对安全部队进行了改革。1939年,苏联人民内部事务委员会对苏联安全部队的指挥控制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把边境和国土安全总司令部(GUPVV)按照所承担的责任一分为六:边防军司令部(负责边境安全)、护卫军司令部(负责监狱管理和押送犯人)、内卫军司令部(负责保卫全国的铁路设施)、民防军司令部(负责保卫重要的厂矿企业)、后勤运输部和工程建设部。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又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后来改编为内务委员会。1943年,苏联建立了完全独立的内务部,取代了此前的内务委员会,指挥所有的内卫军,负责保护在前线作战的苏联红军后方的安全。
内卫军在和平年代和战争时期所承担的职责是不同的。在苏联内战和卫国战争期间,他们不仅执行一些特种保卫任务,还必须参加前线的战斗。例如,为了抵抗纳粹德国的进攻,苏联内卫军参加了保卫里加(拉脱维亚首都)、塔林(爱沙尼亚首都)、摩加乐夫(欧洲西部第聂伯河沿岸城市)、基辅(乌克兰首都)、敖德萨(港口城市)和图拉(苏联西部城市)的战斗。另外,内卫军还参加了一些大规模战役,比如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高加索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整个卫国战争期间,内卫军直接投入到一线作战的兵力总共有53个师加20个旅。
1941年,内卫军组建了15个步兵师,并将其移交给苏联国防委员会指挥。这些内卫军部队作战非常勇敢,战功卓著,被苏联政府授予了很多的荣誉和头衔。其中的两个师还被编入了苏联近卫军的行列,这对任何一支作战部队来说,都是最高的荣耀。仅1942年,苏联内卫军就向苏联红军输送了7.5万人的作战部队。1943年,内务委员会组建了独立指挥的作战部队,负责保卫苏联的边境安全,并维护国内稳定。后来,这支部队被编为第70集团军,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第70集团军在这次关键战役中表现英勇,取得了多次交战的胜利。尤其是下辖的第140步兵师,凭借顽强的精神、出色的战绩,赢得了苏联政府颁发的5枚集体荣誉勋章。除此之外,苏联内卫军还担负着其它重任,包括:保卫后方安全、打击盗匪维护解放区秩序、保卫铁路运输安全、保卫军械工厂和其它重要企业、押送看守战俘等。
除了正面作战,苏联内卫军还必须组织敌后游击战。例如,在1941年的8月到9月间,总共有1000名内卫军士兵组成的多个小分队,在列宁格勒周边地区打游击。到了1942年初,又增加了300多名士兵投入该地区的游击战。除了内卫军战士自己,他们还在敌军的包围圈之外发动苏联群众,激起他们的复仇热情,扩大群众性对抗运动。对于每一支游击队,苏联国防委员会都会专门委派一个政治代表负责领导事宜。另外,内卫军还向德军后方派遣了训练有素的侦察小组,在侦察军情的同时,给德军搞点小破坏,制造骚乱。
苏联内卫军在战争时期的一项特殊任务,是对抗德军的无线电通信。为了能够完成此项任务,1942年,苏联工农红军总参谋部情报局把下辖的野战情报部队和一些无线电基站移交给了内卫军。1942年12月,内卫军组建了几个无线电干扰对抗营,专门破坏德军的战场无线电通信。
1943年,内卫军从苏联红军通信局接收了135个高频线缆通信连的指挥权。内卫军司令部把他们重新整编为12个独立团和4个独立营,总计人数为3万1千人。为了便于指挥,内卫军司令部成立了政府通信管理局。苏联内务部成立之后,接替了政府通信管理局的指挥。
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内卫军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300多名内卫军战士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0万名内卫军将士为了最终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卫国战争结束后,苏联政府大量缩减了内卫军规模。从1947年到1948年,苏联内务部把内卫军作战部队和特种部队的指挥权逐步移交给了苏联国家安全部,不过后来又把指挥权返回给了内务部。在这段时期内,内卫军的任务和战争时期几乎一样,继续参加长时间高强度的作战行动,他们的作战对象主要是活动在苏联西部地区的德军留下的叛乱分子和各种国家主义分子。镇压叛军的战斗非常激烈,仅1946年这一年,就发生了3000多次交战。从1946年到1955年,总共有2367名士兵在平叛作战中阵亡,另外还有4000多人受伤。
镇压西部叛乱的军事行动完成之后,内卫军的任务一点也没有少,不过任务性质却发生了改变。例如在1970年,内卫军承担的任务就非常之多,包括:保护300多个高度敏感的重要设施、守卫1087座劳改监狱、保卫142家疗养院、押运罪犯前往劳改工厂(固定的押运线路有468条,劳改工厂有4522家)、在全苏50个城市中执行巡逻任务、为292家法院和603家商品交易所提供安全保护,另外还有其它许多的任务。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的时候,苏联内卫军还参与了中亚、摩尔达维亚、高加索山区和其它“热点地区”种族暴力的镇压行动。
俄联邦内卫部队(IT)承担的任务还是非常的多,但主要是保护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IT的核心有三部分组成:作战部队,特种部队和武装护卫部队。IT作战部队主要承担一些作战任务,比如在北部高加索地区的反恐行动中,他们就扮演了关键角色。IT特种部队与俄内政部的合作比较多,主要负责维护大城市的安全和法律秩序。为了确保公共安全,他们必须担负极其繁重的巡逻和警卫工作。至于IT武装护卫部队,其职责是保护一些重要而敏感的基础设施,比如大型化工企业、原子能中心、核电站,甚至是破冰船。
另外,为了保证联邦法律能够顺利执行,内务部的IT部队必须履行以下多种职能。第一,打击非法武装组织,保护公共安全秩序。第二,保护重要国家机构,押运特种货物。第三,与俄联邦边防军一起执行边境巡逻和防卫任务。除了这些例行任务之外,IT还必须承担其它一些工作。
2005年,根据俄罗斯总统签署的命令,俄内务部制定了内卫军的五年发展计划,目的是提高指挥效率,增强在俄南部地区的IT部队的战斗力,确保重要国家机构的安全。同时,IT部队还必须打击一些大城市的犯罪活动。有些城市人口规模超过一百万,居民成分复杂,犯罪和帮派活动非常猖獗,这给IT部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由于反恐需要,俄联邦政府和一些国家签订了若干合作条约,增加了各独联体国家的内卫部队的军事合作,比如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斯坦。同时,俄政府还与其它国家,如中国、法国、美国、智利和英国,建立了类似的反恐合作关系。2005年秋,俄联邦和独联体国家的内卫部队在斯摩棱斯克(在第聂伯河上游)举行了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相比于2004年,2005年俄联邦内卫部队承担的大型任务增加了三分之一。内卫部队和俄内务部其它武装力量一起负责了许多重大庆典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保卫工作,包括: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喀山建市1000周年庆祝仪式、加里宁格勒建市750周年庆典、MAKS-2005国际太空技术研讨会、在朱可夫斯基市举办的国际航展、在摩尼诺举办的“二战军事”历史展览会。另外还参加了几项作战任务,如维卡反恐演习、打击非法移民和“科洛特2005”军事演习。
为了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俄联邦内务部大力改善了内卫部队的训练设施,探索更为有效的训练方法。日前,内务部在一支驻守于北高加索山区的作战部队的基础上,建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山地作战训练中心。该中心主要训练一些特殊的山地作战技巧,比如攀爬和侦察。这对提高俄内卫部队应对多山地区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增强山区战斗力非常有帮助。俄联邦内卫部队不仅要承担许多日常性的保卫工作,而且还必须能够成功解决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性事件。
对于俄联邦内卫部队来说,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维护北高加索地区的安全稳定。为了更好的胜任这一职责,必须对作战部队的指挥体制进行改革,以提高其效率。根据联邦政府的授权,内务部在对现有指挥结构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即建立一个独立的作战指挥部(OCG),全权负责俄南部地区的作战部队的协调指挥和军事设施的管理,并且直接受命于俄联邦反恐委员会。值得一提的,OCG是按照内卫军司令部的要求设立的,只是一个初步方案,因此以后肯定还会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
由于内卫部队必须在许多完全不同的复杂环境下执行各种保卫和作战任务,比如在北高加索多山地区执行反恐作战,不仅提高了各级指挥官和参谋人员的指挥水平,而且也增加了士兵的作战经验。几乎没有人会对联邦内卫部队独立执行任务或是和其它安全部队合作的能力产生怀疑。内卫部队承担的所有任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特种部队和武装护卫部队完成的。他们在保卫国家机构和重要货物的运输安全的时候,不仅需要抵抗各类潜在的恐怖主义攻击,还必须阻止其它非法武装人员的靠近。
7. 去拉脱维亚旅游的问题
去拉脱维亚旅游方便。去拉脱维亚旅游原因:
1、里加老城,越品越有味
里加老城的城墙看似破旧,没有欧洲一些国家的建筑讨人喜欢,但是当你一条条大街小巷转悠下来,会发现越走越有味道。历史悠久的建筑、教堂接踵而至、颇具韵味的鹅卵石街道都会给你带来惊喜。在那些古老的中世纪建筑中,隐藏着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记载着古城曾经的磨难与辉煌。
博物馆内的文物和档案文件都展现了苏联生活“坏”的一面,如:驱逐、古拉格劳改营和赎罪。至于“丑陋”的一面,在博物馆的旅游区不远处,您便可以看到许多阴暗的建筑,它们都是前苏联的写照。
8.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叫什么名字
1945年定下了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Latvijas Padomju Sociālistiskās Republikas himna)。
曲作者:阿纳托斯·列宾什,
词作者:弗里西斯·罗克佩尼斯和尤利斯·瓦纳格斯。
1977年修改了歌词,删除了关于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内容。
1991年拉脱维亚独立后被取消。
苏维埃拉脱维亚国歌在苏联的颂歌中颇为独特,它的曲风更加平和。歌词主要讴歌了社会主义、列宁和俄罗斯。
词:
Ⅰ.
在这最亲爱土地上我们获得自由,
世世代代都将在快乐幸福里成长,
我们的海正澎湃我们国土正兴旺,
我们的城市正响亮,里加正激荡。
拉脱维亚苏维埃,让她万寿无疆,
在苏维埃联盟里,使她大放光芒。
Ⅱ.
我们砸碎了镣铐结束了奴隶身份,
持续百年的战争蔓延了整个国土,
我们要与伟大的俄罗斯人民联手,
兄弟联盟同心协力击垮一切敌人。
拉脱维亚苏维埃,让她万寿无疆,
在苏维埃联盟里,使她大放光芒。
Ⅲ.
啊列宁的道路通向那幸福和辉煌,
在十月革命旗帜下我们永向前方,
我们会保卫我们的苏维埃父母邦,
直到我们的最后一滴血流干为止。
拉脱维亚苏维埃,让她万寿无疆,
在苏维埃联盟里,使她大放光芒。
拉脱维亚苏维埃,让她万寿无疆,
在苏维埃联盟里,使她大放光芒。
9. 求列宁格勒保卫战详解
圣彼得堡,这座被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称之为“欧洲之窗”的古都,始建于1703年5月,两百多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十月革命的炮声从这里打响,人们将这座城市称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1924年列宁逝世后,当时的苏维埃政府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下令将列宁曾经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这座英雄城市命名为列宁格勒。疯狂的“巴巴罗萨”计划征服苏联,独霸欧洲是希特勒蓄谋已久的阴谋。早在法国投降之时,德国人就开始着手侵略苏联的计划。1940年12月28日,希特勒发布了第21号训令,正式确定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略计划。计划的目的是:在对英的战争结束以前,以坦克、摩托化部队及航空兵部队突施“闪电”式的突然袭击,分割围歼苏联西部苏军主力,尔后向战略纵深发展进攻,攻占列宁格勒、莫斯科和顿巴斯,前进至伏尔加河、阿斯特拉一线,于1941年入冬前结束战争。为实现这一计划,德军集中了181个师又20个旅共550万人,坦克4300辆,火炮47000余门,飞机4980架,以及192艘舰艇,并将这些力量编为3个集团军群和3个独立行动的集团军,准备在3个战略方向实施进攻。计划的基本部署是:北方集团军群,辖第十六、第十八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群,共29个师,由莱布元帅指挥,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以东向列宁格勒总方向实施进攻,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军,占领苏港口,使苏联舰队失去基地。中央集团军群,辖第四、第九集团军和坦克第二、第三集团军,共50个师又2个旅,由博克元帅指挥,在波兰的华沙向布列斯特、明特克方向突击,围歼白俄罗斯境内的苏军,尔后直指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辖第六、第十七、第十一集团军,罗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坦克第一集群和匈牙利一个快速军,共57个师又13个旅,由龙德旅泰特元帅指挥,自波兰的赫尔姆向基辅方向进攻,攻占基辅以南地区的第聂伯河渡口,消灭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的苏军,然后向顿巴斯发动进攻。德军的挪威集团军以及芬兰的东南集团军、卡累利阿集团军,共21个师又3个旅,在挪威和芬兰境内展开,配合北方集团军攻占列宁格勒。为了确保能够一举拿下列宁格勒,希特勒任命曾经指挥德军突破法国马其诺防线的陆军元帅冯·莱布为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莱布统率的兵员达70万人,配备了1200架飞机、1500辆坦克、12000门火炮,并限令莱布务必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规定日期,在1941年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宁格勒。希特勒甚至狂妄宣称,届时他不仅要前往列宁格勒皇宫广场检阅军队,而且还要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饭店举行盛大的“祝捷”宴会。为何希特勒对列宁格勒如此重视?原来,希特勒统帅部认为夺取苏联这一重工业中心和海港具有特殊意义。占领涅瓦河上的这座城市,可以掌握整个波罗的海的主动权,控制十条铁路线,尤其是控制那条把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同苏联其他一些经济地区联结起来的十月铁路线,在国际上有重要意义。从政治上、军事上看,占领列宁格勒并同芬兰军会合,可以使法西斯同盟更加巩固,迫使其他一些处于动摇不定的国家加入反苏战争。同时,为了保证进攻莫斯科所必要之兵力,可把用于攻占列宁格勒时用的第四坦克集群的所有坦克和机械化兵团抽调出来。苏联缺乏足够的警惕“巴巴罗萨”计划制定后,德国法西斯在策略上玩弄了“海狮骗局”,以假乱真,麻痹苏联。希特勒曾说“要把进攻俄国造成历史上的最大骗局”。为此,纳粹千方百计地采取伪装和欺骗的手段,迷惑苏联。希特勒在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了大量的渡海和登陆船只、器材;在海岸上装配了许多假火箭;军队进行了频繁的登陆演习;甚至把大批的德军调到苏联边境也说成是进攻英国而来到东方休息调整。临战前,希特勒一反常态,在宣传上停止了对苏联的攻击,把斗争矛头集中指向了英国。就这样在“海狮计划”的掩盖下,德军早已把大批兵力集结在苏联的边境上。准备工作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要求完成。1939年3月,斯大林针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已经开始的形势,明确指出德、意、日结盟的侵略性,以及西方国家企图“祸水东引”,怂恿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危险性,号召苏联人民必须从各方面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斯大林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作战争准备,先后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与土耳其签订互相保持中立条约。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又通过军事、政治、外交途径,将西部国界线向西推移。并认为国界线的西移将使德军东犯必须从更西的几百上千千米开始。苏联还在经济上和兵员上都作了充分准备,加快了农业和工业发展速度,并有一大批军事工厂开工生产,在兵员上,1939年颁布了《普通义务兵法》,延长服役期。在战略计划和兵力部署上,为对付德军的侵略,苏军总参谋部作了详尽部署。在战争爆发前,苏联为加强战备和西部边境防线,战争爆发时,苏军在西部边境总共有149个师的兵力。但苏联最高当局对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时间和规模却严重估计不足,苏联西部边界地区的工事也未完成,苏军对敌人的突然袭击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也缺乏组织和实施战略退却的训练,缺乏对付敌人集群坦克的有力措施,造成了苏军在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希特勒大兵压境1941年6月22日拂晓,一千多架机翼上涂有纳粹标志的飞机闪电般地闯入苏联领空,对苏联腹地的机场、军事指挥部和交通中心泻下瀑布般的弹雨。紧接着,七千多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同时对准早已瞄好的目标开火。一时之间,苏联西部边境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其中,莱布统率下的北方集团军群,6月22日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向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起进攻。战斗一打响,德军就轻而易举渡过涅瓦河这一水上天堑,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在北方战线上,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第五十六摩托化军,在开战后的24小时内就深入苏联境内40千米。6月25日,德军坦克部队推进到离陶格夫匹尔斯只有70千米的乌提那。6月26日,德军装甲集团的先头部队离维尔纽斯和列宁格勒之间的主要铁路中心陶格夫匹尔斯几乎不到8千米的路程了。至此为止,在短短的4天内,德军装甲部队就翻山越岭、攻城略地,向苏联腹地推进达300千米。7月1日,随着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首都里加的失守,7月4日,德军又突破奥斯特洛夫-普斯科夫防区内的防线。7月9日,防守普斯科夫的苏军在经过一场血战后不得不放弃该城,退往诺夫哥罗德。于是,希特勒法西斯的铁蹄终于在闯入俄罗斯大地之后踏上了列宁格勒州的地界。就在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全力推进的时候,部署在列宁格勒北面芬兰一侧的两个芬兰集团军,为了配合德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也于6月底分别在彼德罗扎沃茨克和维堡方向,对苏军北方方面军发起猛烈的进攻,企图从北、东两个方向与德军一起完成对列宁格勒的合围。在这种情况下,进展顺利的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赫普纳上将得意忘形地宣称,现在只要一举突破卢加河,他就拿到了打开通往列宁格勒大门的钥匙。兵临列宁格勒城下就在列宁格勒面临三面受敌的危急时刻,苏军统帅部于7月10日任命伏罗希洛夫元帅为西北方向指挥部最高军事负责人,日丹诺夫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政委,并责成他们两人统一指挥西北方面军和北方方面军的作战行动。与此同时,指挥部紧急动员百万列宁格勒居民夜以继日地沿着卢加河畔,构筑一条以卢加城为中心,南起希姆斯克,经卢加,北到金吉谢普全长约300千米的卢加防线,并在这条防线上部署了由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组成的卢加作战集群。其主要任务就是阻滞德军前进,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在列宁格勒附近周围再构筑第二、第三条防线,也就是为列宁格勒争取尽可能多的准备时间。1941年8月15日下午6时,德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当德军在卢加防线发起全线进攻时,列宁格勒北面的芬兰军队也以3个师的兵力向列宁格勒围了过来。列宁格勒的局势紧张起来。8月21日,德军占领楚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22日,德第十六集团军在曼施坦因第五十六摩托化军的增援下,不仅解除了几乎被苏军围歼的危险,而且还向前推进到旧鲁萨东南的洛瓦提河畔。8月25日,苏第三十四集团军终因力量悬殊而不得不撤出洛瓦提河沿岸。8月底,德军在卢加防线前遭受重大损失后进至距列宁格勒城南仅20千米的斯卢茨克-科尔平诺地区。8月底,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东南方向的托斯纳、姆加等地,妄图从东面包围列宁格勒,沿涅瓦河左岸向拉多加湖推进。9月8日,德军到达拉多加湖南岸,占领了什利谢尔堡,从陆上封锁了列宁格勒。9月16日,位于列宁格勒以南18千米,当年曾是老沙皇避暑胜地的普希金落入德军之手;17日,列宁格勒一条电车线路的终点站亚历山大罗夫卡失守。这时,德军离列宁格勒市中心的皇宫广场仅有14千米,德军的大炮已经能够直接轰击列宁格勒市区了。真可说是名副其实的“兵临城下”了。从此,苏联红军开始了长达900天的保卫列宁格勒的英勇战斗。拉多加湖“生命之路”1941年9月8日,德军占领什利谢尔堡,这就完全切断了列宁格勒与苏联各地联系的所有交通线,城内与苏联内地的铁路交通完全被切断。拉多加湖也只剩中间一段仅宽100米的水域不在敌人火力射程内,这是被围的列宁格勒唯一从外界取得粮食和一切必需品的水上生命线。9月9日上午9时30分,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开始向列宁格勒发动全线进攻。希特勒命令他的法西斯军队,用封锁和不停的空袭和炮击,把列宁格勒夷为平地,并要将这座城市从地球上抹掉。哈尔德建议用饥饿配合德军进攻。9月和10月,德军对列宁格勒进行了猛烈的空袭,仅10月4日这一天,德军就持续空袭9个多小时。应该说,希特勒的这一着棋是很毒辣的,特别是11月8日德军占领了提赫文后,从苏联内地向列宁格勒运送粮食的运输线完全被切断,它使300万列宁格勒军民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饥饿大灾难之中。11月下旬,拉多加湖开始封冻,水上运输暂停,这使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更趋紧张。9月到11月,居民的面包定量先后降低5次,11月20日降至最低限量:高温车间工人每人每天375克,一般工人和技术人员250克,职员和儿童仅125克。在这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死神随时随地都会夺走人的生命,列宁格勒城内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因饥饿而丧生。正在生产的工人饿死在机床旁,指挥交通的民警饿死在岗亭里,正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医生饿死在手术台前,年老体弱的居民饿死在购粮途中……对于自己一手造成的“杰作”,希特勒得意忘形地狂叫:“列宁格勒不久将会出现人吃人!”形势异常危急!但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没有屈服,西北方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和军事委员日丹诺夫向300万列宁格勒军民发出紧急动员令:“列宁格勒面临着危险,法西斯匪军正向我们光荣的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逼近。我们的神圣职责是:在列宁格勒大门口,用我们的胸膛挡住敌人前进的道路!”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列宁格勒军民不惜一切代价迅速采取果断措施,组织冰上运输。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面上刮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风,天气寒冷刺骨,至黄昏时分,气温骤然下降了12摄氏度。11月20日,湖面冰层的厚度已达到180毫米。这时,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认为: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他们决定立即用马拉雪橇在筑路勘探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以标杆标明走向的冰道上开始试验性运输,把堆放在湖东岸列德涅沃转运站的大量粮食和其他急需物资迅速运往西岸的鲍利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11月21日,修筑在离拉多加湖南岸12千米至13千米的地方,也就是在什利谢尔堡德军炮火射程内的第一条冰上汽车运输干线,经过列宁格勒军民的忘我劳动,终于胜利通车了。第二天晚上,由60辆大卡车组成的第一列车队载着运往列宁格勒的货物从拉多加湖东岸的卡鲍纳出发,经冰上公路驶往西岸的奥西诺维茨。就是这条后来昼夜通行的冰上公路,在1941年冬季前后,列宁格勒处于饥饿围困最艰难的期间,连接了拉多加湖东西两岸的运输线,成了列宁格勒赖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因而被列宁格勒军民誉为他们的“生命之路”。就这样,传奇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终于使列宁格勒军民战胜了饥饿的威胁,从而彻底挫败了希特勒妄图困死列宁格勒人的罪恶计划。“火花”战役复仇兵临城下的德军,在苏军的顽强抗击下,已成了强弩之末。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没有被希特勒的封锁、轰炸所吓倒,也没有因饥饿而屈服。他们在苏共的领导下,一致奋起,同德国法西斯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在全城加强了各种防御措施。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是决不会坐以待毙的。自从1941年9月德军兵临城下之后,尽管希特勒能够从望远镜里看见城里圣伊萨克斯教堂的穹形屋顶和海军部大厦的尖顶,但德军却再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经过战斗炮火洗礼的列宁格勒军民,警惕地盯着德军前沿阵地,时刻准备击退敌人的进攻。1943年1月12日清晨,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协同,在约900架飞机支援下,开始向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突出部实施相向突击。18日,2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就一齐发出了震天的怒吼,打破了严冬的沉寂,向着敌人的阵地喷吐了万丈怒火。两路苏军在第五和第一工人新村地域会合,一部兵力收复施吕瑟尔堡,并沿拉多加湖南岸打通一条11千米宽的走廊。随后,用17个昼夜在此抢修铁路、公路各一条,初步恢复了列宁格勒的陆上联系。改善了己方态势。这就是为了突破德军围困,苏军所实施“火花”战役复仇的怒吼。1943年1月18日夜晚,当列宁格勒人从莫斯科电台播送的最后新闻节目中突然听到播音员以激动的声调大声宣告:“封锁线突破了!”“列宁格勒解围了!”这一期待已久的胜利喜讯使人们顿时热泪盈眶,奔走相告,甚至不顾外面正在下着的鹅毛大雪,一个个都兴奋得像孩子一般跑出屋外。“红军会师了!”“乌拉!列宁格勒!”“乌拉!斯大林!”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每一幢房子外面都被挂上镰刀锤子旗。第二天清晨,整个列宁格勒城到处都闪耀着迎风招展的红旗,显得格外夺目。最后的胜利继“火花”战役突破德军围困之后,苏军在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第聂伯河会战胜利后,至1944年初已具备在西北方向实施进攻、彻底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封锁的有利条件。1月,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实施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解放列宁格勒州大部、加里宁州一部�尔后转入防御。1月14日,列宁格勒人民盼望已久的大反攻开始了。经过二周的激烈作战,苏军取得了重大胜利。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在祝捷大会上庄严宣布:“列宁格勒城现在已经从敌人的包围中,从敌人的野蛮炮击中获得了彻底解放。”列宁格勒人民终于取得了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历时长达900天之久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虽然在保卫战中因冻饿致死和战死的军民近百万人,但是这场保卫战不仅坚定了苏联人民抵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而且还消耗了法西斯德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把敌人兵力雄厚的北方集团军群始终紧紧地拖在西北战场上,从而为苏军取得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的辉煌胜利,为世界人民最终战胜法西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特别是在被围困期间列宁格勒军民所建树的英雄业绩,更是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甚至就连英国的《旗帜晚报》也发出这样的称颂:“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抗。”会战中,苏军建立全纵深整体防御,诸军兵种密切协同,军民密切配合,集中指挥与机断行事相结合,通过空中和湖上保障不间断的补给�以及以相向突击突破封锁等�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为大规模城市保卫战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