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关于分析电影的书绿色封面

关于分析电影的书绿色封面

发布时间:2022-09-13 03:18:45

Ⅰ 电影绿皮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影片《绿皮书》讲述了托尼与雪利博士之间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当然也是在借着白人的视角来表现一个伟大的黑人钢琴家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这部电影的象征意义出现在雪利博士在黑人酒馆与黑人乐队弹奏乐曲这段,在这个时候的音乐就是一个重要的能指,是随着雪利博士的情感进行演奏的。下面具体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解读:

首先是色彩中的情感符号,这部影片的整体色调并不是压抑的黑白,而是暖色系,其中也透露出一种轻松愉快之感,而绿色作为整部影片中出现最多的颜色,像《黑人出行指南》这本书封皮是绿色,雪利博士的车是绿色,幸运石也是绿色。幸运石在影片中是贯穿始终的,也是托尼与雪利博士两人关系从起初激化到逐渐缓和的一个重要的线索,开始是托尼在地上捡起幸运石,在雪利博士的呵斥下,托尼带着气愤与不满去还石,但在影片后面,托尼和雪利博士回家遭遇恶劣天气时,博士要托尼把幸运石放在车上,也就意味着之前托尼的把戏早就被博士看穿了,托尼并没有归还幸运石,在最后雪利博士回家之后把玩幸运石,也是为后面他去托尼家过圣诞节作了铺垫,所以说绿色就象征着托尼和雪利博士和解的颜色。

其次是构图中的符号,在整部影片中,出现中心构图的时候,像在车上,雪利博士总是往往处在一个边缘位置,但像影片最后当他回到自己的住所时,就会有中心镜头的展现了。在起初雪利博士面试前来应聘的托尼,表现雪利博士的是仰视镜头,展现他的高高在上,表现托尼的是俯视镜头,表现他的渺小,但后来发展到托尼拒绝雪利博士的一幕,两个人都站了起来,可以看出两人地位逐渐平等化了,再到后面托尼载着雪利博士去南方巡演,这个时候的雪利博士的地位就被边缘化了,像在车上,画面视点在托尼身上时,我们能够注意到雪利博士是被虚化的,这也就意味着托尼与雪利博士的身份地位逐渐发生的一个互换的过程。在影片开始一直是托尼做司机,而影片最后却是雪利博士开车送托尼回家,两个人经过这段相处,已经消除了隔阂成为了朋友。当然,我们也能发现,托尼和雪利博士两个人的感情也在随着同框的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升华。

再次是影像中的象征符号,首先是托尼载着雪利博士逐渐南下的过程中风景的一个变化,植被是逐渐稀少的,环境逐渐恶劣,这是雪利博士内心的隐喻,也是黑人在南方遭遇歧视的一种困境的象征。以下分别探讨影片中几个象征符号的象征意义:

(一)车

这辆车首先是绿色的,在前面有提到过,其次,它虽是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但是坐在里面的拥有者雪利博士的内心却是孤独的,这辆车的存在是为了让雪利博士的尊贵地位的象征可以在南方为其保驾护航,在这段旅程中,这辆车也见证了托尼和雪利博士逐渐消除偏见与隔阂。

(二)斯坦威钢琴

首先,斯坦威钢琴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但同时,这架钢琴也意味着雪利博士本身对古典音乐的一种尊重,在他巡演的过程中,弹奏的钢琴必须是斯坦威钢琴,他想捍卫黑人们弹奏古典音乐的一种权利。但在影片后面雪利博士在黑人酒馆与黑人乐队弹奏乐曲,用的钢琴却不是斯坦威钢琴,而是一架普通的钢琴,这时候的雪利博士不再以斯坦威钢琴来加持自己的身份,也意味着他接受自己的身份的转变。

(三)枪

枪的象征意义是权力,在影片中托尼解救被困酒吧的雪利博士,面对雪利博士的质疑,托尼明确表示只是虚张声势,托尼在橘鸟酒吧外掏枪吓唬偷车贼,这时候的枪是在警告黑人。但我们不清楚的是,托尼是从旅途一开始就带着枪,还是第一次在酒吧解救雪利博士之后购买的。

(四)信

影片中的信也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在维系着托尼和妻子、孩子们之间的爱情、亲情,同时也是雪利博士通过帮助托尼写信,表达了自身对于爱的一种渴望,他渴望如托尼般拥有的爱情和亲情,也渴望与托尼之间友情的一种延续。

(五)杯子

杯子可以说是一种态度的展现,影片起初妻子招待黑人修理工用的杯子,被托尼毫不留情地扔进垃圾桶,这个时候的托尼虽然生活在底层社会,但却有自己的态度,显示了托尼的一种劣根性,歧视黑人。后来托尼应聘,为了取得高额报酬忍气吞声,甚至不惜为身为黑人的雪利博士开车,但到影片最后,托尼与雪利博士的和解,也就意味着这种劣根性不复存在了。

(六)炸鸡

炸鸡是整部影片中是托尼与雪利博士和解的一种符号,雪利博士起初不情愿接受托尼递来的炸鸡,甚至是用兰花指捏着不知道如何下口,后来在托尼的劝说下,雪利博士沦陷在炸鸡的美味诱惑之中,肯用手吃。这意味着他们之间关系的和解,也能从中体会出雪利博士在逐渐接受托尼的生活习惯方式,也试图融入。

二、意识形态理论分析解读影片《绿皮书》

首先,《绿皮书》这部影片中,能够清楚地看出其剖析了人们惯有的一种意识形态,雪利博士自身想要改变社会对黑人的一贯看法,所以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也拼命使自己与众不同。他虽然是黑人,但他却并不熟悉黑人的生活状态和黑人的流行文化,他比较倾向于白人的生活模式,让自己活得像个白人,可他无法获得白人的认可,所以他是通过黑人的角度来完成自我的认同。我们在影片开始可以看到他一身非洲酋长的装扮,旁边还有象牙的雕塑,想要制造一种典雅高贵的黑人形象,但这种黑人形象只是做给白人看的,表现给我们的也极其不自然,是缺少生命力的。

由于新航路开辟时期“黑三角贸易”,黑人没有了地位,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偏见和歧视,但这种偏见和歧视不仅仅是体现在黑人与白人之间。像在路易斯维尔·肯塔基州旅馆,雪利博士被同胞嘲笑,他离开旅馆去酒吧被白人围攻。像在剧院,工作人员因为托尼的意大利口音,歧视托尼。

另外,不仅存在白人对黑人也就是别人对自我的偏见,也存在着自我偏见,首先托尼存在自我偏见,比如他说,“我是谁我知道的清清楚楚” ,“我住在街边” ,“我的世界比你的黑暗多了” ,在托尼的意识里,他自己不是一个白人,他觉得他最多算意大利人或者是更接近犹太人。雪利博士更是存在自我偏见,他不听黑人歌手的歌曲,也不愿意托尼将他和大众黑人作比较,他崇拜的音乐家和欣赏的古典音乐也是白人阶层的,在雪利博士的意识里他是一个白人,在这种群体意识形态的催化下,变成了大家所认为的雪利博士,然而社会阶层是没有办法真正消除的。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中有一个基本命题:“意识形态把个体询唤为主体。”询唤就是让被钳制的客体仅从精神上觉得自己是享有自由的主体,影片《绿皮书》,就是使观众被影片中所倡导的平权感动,却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现实中是不是真的改变了不平等的现状。南北战争后,虽然说废除了南方奴隶制,但是种族歧视依旧是存在的,雪利博士凭借其自身的音乐素养,通过雇佣印度裔佣人、摆放国王座椅等等,使提升自己的身份,能够让自己更类似于白人。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车子在行进的过程中突然抛锚了,雪利博士高贵地站在一旁等着修车的托尼,这个时候,我们能看到画面转向了在农田里劳作的黑人,那些黑人也注视着雪利,他们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雪利对他们也是不屑一顾的。还有影片最后当酒店服务员拒绝雪利博士进入餐厅用餐时,他决然离开酒店,不参加承诺过的表演。在黑人餐馆内,托尼借用肯尼迪的话说:“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其实肯尼迪说的是:“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里其实就能看出对白人政府的解构,政府是没有办法真正帮黑人平权的,黑人只能靠自己。但是,在雪利博士和托尼被关押的时候,还是靠了白人总统才能出狱。意识形态上的询唤,让黑人自愿完成了自我隔离,但在这种表面现象下,观众也忽略了黑人依旧不平等的一种社会现状。

种族问题其实更多的就是意识形态化的,在社会认知下,黑人处在低贱的位置,白人处在高贵的位置,美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就是白人优越论,所以黑人是被歧视的对象,但在《绿皮书》这部影片中,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并没有存在一种绝对的隔离。就像托尼存在的对于黑人文化的接受程度是一定的,雪利博士对白人文化的接受程度是一定的,托尼和雪利博士就存在了一种文化的对立,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对立,但是,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还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白人或黑人的认知,不可否认的在事实上都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在这种主流意识形态下,托尼存在的一定的对于黑人文化的接受程度,还有雪利博士存在的一定的对白人文化的接受程度,就是比较复杂的了,同时也具备着一定的美国文化整体性的表意。

Ⅱ 有哪些关于电影方面的书籍可以推荐

《世界电影史》第二版。以时间顺序从电影出现到现代电影的发展,重点分析了特定年代某些地区或者国家的电影发展背景以及情况。我觉得最棒的是里面列举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电影作品,简直可以当一本工具书来用。而且还有很多珍贵的插图。无论是电影爱好还是专业需求,都是不错的选择。 关键时刻还可以拿来当板砖做防身武器。

Ⅲ 电影理论分析的书籍有哪些

不论你在哪个国家,只要念过电影相关专业,都多半读过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这对夫妇的专著或教材。尤其《世界电影史》和《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都在亚马逊排名很靠前。
他们的多部著作都有中文版,还没出的那几本,未来几年很可能也要出。如果你希望获得更深入的电影知识,去买吧。
漫步于威斯康辛大学坐落于维拉斯大楼的电影资料馆,如果你想坐在第一排的中间,会发现那些位子不能坐。因为那是给大卫·波德维尔和克莉斯汀·汤普森留的座位。
波德维尔夫妇是当地的电影学者,他们改变了世界看待电影的方式。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波德维尔夫妇写书,授课,发博文,开拓新的方式探究电影。一直以来,他们影响了一代代电影制作者、评论家,甚至电影产业本身。

Ⅳ 有什么关于美国电影文化的书籍,最好是讨论西部片的

《美国电影研究》1(全书)
第一章:西部片(THE WESTERN)

第一节:美国独有的牛仔神话

1. 西部片小史

2. 西部片的精神内涵

3. 西部片的电影特征

第二节:经典西部片:《关山飞渡》与约翰*福特和约翰*韦恩

第三节: “意大利西部片”:《好坏丑》与赛尔乔*莱昂内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第四节:名片介绍
第二章 歌舞片(THE MUSICAL)

第一节: 梦幻的娱乐
1. 大萧条,二次大战,百老汇和好莱坞
2. 特征:童话,唯美和乐观主义
3. 内容:叙事的内在逻辑(主题,故事和人物)
4. 形式:幻觉氛围(视听,剪辑和表演)
第二节:从巴斯比*巴克利到米高梅的“弗雷德创作集体”
第三节:歌舞明星弗雷德*阿斯泰尔和金凯利
第四节:罗伯特怀斯的《西区故事》和《音乐之声》
第五节:经典歌舞片的衰落和回归
第六节:名片介绍

第三章: 喜剧片(COMEDY)

第一节: 美国喜剧片小史
第二节:喜剧冲突:个人与社会,男人与女人
第三节:卓别林的“流浪汉”
第四节:富兰克*卡普拉的美国梦
第五节:比利*怀德尔的喜剧世界
第六节:伍迪*爱伦的怪癖形象
第七节:“浪漫喜剧”和诺拉*爱弗蓉
第八节:名片介绍

第四章: 剧情片(DRAMA FILMS)

第一节 剧情片与情节剧(家庭情节剧)
第二节 经典剧情片
1. 早期的格里菲斯剧情片
2. 经典剧情片和威廉惠勒
3. 浪漫剧情片与女明星和女性观众
4. 革命性剧情片《公民凯恩》
第三节 剧情片的三大天后
1. 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
2.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3. 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
第四节 50年代的剧情片大师道格拉斯*塞克(DOUGLAS SIRK)
第五节 现代剧情片
1. 现代剧情片
2. 现代家庭情节剧
3. 戏剧文学改编片
第六节 名片介绍

第五章 犯罪(警匪)片(CONTEMPORARY CRIME :DETECTIVE&GANGSTER)

第一节 黑帮犯罪片(CRIME AND GANGSTER FILMS)

第二节 黑帮犯罪片剖析:《小凯撒》和《邦妮和克莱德》

第三节 约翰休斯顿和亨弗莱鲍嘉

第四节 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

第五节 科波拉的意大利裔“黑手党”犯罪神话:《教父》三部曲

第六节 莱昂内的犹太裔恩怨情仇:《美国往事》

第七节 警探片(DETECTIVE FILM)

第八节 硬派警探片剖析:《肮脏的哈里》和《唐人街》

第九节 名片介绍

第六章 恐怖片和悬疑惊悚片(HORROR FILM & THE SUSPENSE THRILLER)

第一节 惊恐的历史

第二节 惊悚悬疑片和希区柯克

第三节 经典恐怖片和恐怖片系列

第四节 现代恐怖片《闪灵》

第五节 名片介绍

第七章 科幻片(SCIENCE FICTION,SI-FI)

第一节 象征和诗意的幻想世界

第二节 科幻片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科幻片的奠基者:《2001:太空漫游》

第四节 现代科幻片的成熟:《星球大战》

第五节 幻想片(FANTASY)和《绿野仙踪》

第六节 神怪片(MONSTER)和《金刚》

第七节 灾难片(DISASTER & CATASTROPHE)

第八节 名片介绍:《超人》《异形》《银翼杀手》《外星人》《终结者2》《黑客帝国》

第八章 战争片(WAR FILM)

第一节 战争:道德判断和美学判断

第二节 战争片的二元论:战争与和平

第三节 美国战争史和美国战争片史

第四节 路易斯*迈尔斯通和《西线无战事》

第五节 二战片和《桂河桥》

第六节 越战片(VIETNAM WAR FILM)和《现代启示录》的哲学思考

第七节 奥利弗.斯通的“越战情节”和“越战三部曲”

第九节 名片介绍:《光荣之路》《十二金刚》《遥远的桥》《猎鹿人》《越战创伤》《光荣》《黑鹰计划》

第九章 历史传记片(THE HISTORY & BIOGRAPHICAL FILM/EPIC FILM)

第一节 “温故知新”与“借古讽今”
第二节 历史传记片简史
第三节 史诗片圣手西席地密尔
第四节 威廉惠勒的《宾虚》
第五节 大卫利恩和史诗片《阿拉伯的劳伦斯》
第六节 名片介绍:《埃及艳后》《巴顿将军》《愤怒的公牛》《赤色分子》《甘地》《莫扎特》《末代皇帝》《美丽心灵》

第十章 黑色电影(FILM NOIR)

第一节 黑色电影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范
第二节 受诱惑的男人和“蛇蝎美人”
第三节 源流,发展和类型
第四节 《双重赔偿》—双重背叛与经典黑色电影
第五节 《沉睡》,《邮差总按两次门铃》《白热》和《狂热》
第六节 现代黑色电影:《血迷宫》和科恩兄弟,《不惜一切》和《穆兰大道》
第七节 名片介绍:《上海女郎》《死吻》《接触罪恶》《体热》《本能》《最后的诱惑》《失忆》《蛇蝎美人》

第十一章 社会政治片(SOCIAL-POLITICAL DRAMA)

第一节 美国社会政治问题与社会政治片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权力:体制的弊端
第三节 金钱:社会的不公正
第四节 种族:民族大熔炉的恶性肿瘤
第五节 青少年:代沟与叛逆
第六节 家庭,两性,女权,同性恋与艾滋病
第七节 名片介绍:《失去的周末》《炎热的下午》《午夜快车》《致命的诱惑》《天生杀人狂》《大卫戈尔的一生》

第十二章 动作片(ACTION-ADVENTURE)

第一节 暴力基础和动作观赏性

第二节 经典“历险”动作片(20-50年代)

第三节 现代“惊险”动作片(60-80年代)

第四节 当代“暴力”动作片(90年代-新世纪)

第五节 名片介绍:《巴格达窃贼》《金手指》《洛奇》《夺宝奇兵》《虎胆龙威》《真实的谎言》《杀死比尔》

第十三章 综合类型:好莱坞“大片”(BLOCKBUSTER)

名片介绍:《太阳浴血记》《日瓦戈医生》《摩天大楼失火记》《天堂之门》《独立日》《指环王》

结语:关于美国电影的文化反思

附录:

(一)《电影类型:775种被界定的种类,风格,样式和流派》选录

(二)美国电影研究院(AFI)评选的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1996)

链接:http://group.mtime.com/taodiexiaowu/discussion/649739/

Ⅳ 有哪些关于影评的书

最近的一本不是很厚的影评书籍是崔子恩的《光影记忆》。崔子恩不但是作家、导演,同时还是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副研究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硕士。

《香港电影的秘密》
作者:大卫•波德威尔(美)
出版:海南出版社
简评:一个美国人了解李小龙、成龙没啥稀奇,但对张彻、刘家良了如指掌令人刮目相看。他毕竟是一个学者,虽然剖析香港电影从艺术商业片入手,但思维不存在太多东西方的隔阂,反倒是学术文章写得十分透彻而好读。

《非常罪 非常美》
作者:毛尖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读毛尖的文章是从她的随笔开始,从写她母亲剥毛豆,再写到小津,有味道。她的影评也是把感性的东西化进去,但绝不夸张。比如她会把沟口健二的红色伤疤、伯格曼的红裙子、阿巴斯的红色上衣、科波拉的红玫瑰等等放在一起写,吸引人的。

《雕刻时光》
作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俄)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简评:是台湾“电影眼”系列的引进版。看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本人的著作绝非是解读他的电影,而是走近一个人的灵魂、他的哲学与艺术思想,对诗意的世界张开你的翅膀。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编者:丹努西娅•斯托克(波兰)
出版:文汇出版社
简评:坦承自己不懂音乐,给出不喜欢美国的理由。这位大师一般被认为早期电影有“道德焦虑“,后期电影远离政治,还是听他自己来说自己及自己的电影吧。

《电影+2002》
编者:卫西谛等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简评:刚拿到此书的时候,很多电影还一时看不到。但后来一部部都没少出过DVD,的确是2002年最值得关注的几十部世界各国电影。不是淘碟指南的淘碟指南,而且不过时。

《新小说•新电影》
作者:克洛德•托马塞(法)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简评:是相对深奥的一本,一半文学,一半电影。光就卖得快便说明中国读者对这部分艺术史的关注,杜拉斯的《印度之歌》、格里耶的《欧洲快车》究竟怎么样?不急,花个两小时就能读完的小册子。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四编)
主编:郑雪来
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简评:这套辞典的前三部在国内有过不小的影响力。四编中有些电影的选择可能不是很严格,但早期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其精华之一。还有,其中的评介虽然很不华丽,但言之有物,准确到位,是值得提倡的治学风气。

《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
编者:郑树森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收入了两岸三地及海外10多位学者的电影论文,其中包括戴锦华、毕可伟等人。是年内最有学术质量的华人电影书籍,尽管对华语电影的批评有些欠妥,但毕竟从文化的高度分析是一条有意义的影评之路。

《法国电影手册十年百部佳片》
编者:双城、列狐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简评:大多数电影你能看到,一部分电影一时还看不到。不一定每部都是经典,是淘片与了解当代世界电影的一个角度。

《电影馆系列》(已出8本)
作者:布努艾尔、伯格曼等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今年最具规模与最令人激动的引进类丛书,只需列举几本就说明一切了:安东尼奥尼的《一个导演的故事》、《伯格曼论电影》、《法斯宾德的世界》、布努艾尔《我的最后一口气》、《光影大师——与当代杰出摄影师对话》等等。
http://www.bcm-art.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id=32&page=1

爱比死更冷酷-电影大师与大师电影
一本以世界电影艺术大师及其代表作品为背景的影评类书籍。书中收录了雷纳-华纳-法斯宾德、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英格玛-伯格曼、费穆等一些欧洲及亚洲的大师作品及作者由此引发的对电影与人性、情感、哲学等问题的思索与独到见解。文字优美且耐人寻味,并附有大量精美图片。上帝在创造人类的同时,赋予了人类爱的权利,却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去爱。于是背叛、猜疑、嫉妒、伤害接踵而来,在我们的心灵里蒙上了一层阴影,爱,到底是什么?

http://www.joyo.com/shop/shop_book_detail.asp?prodid=bkbk602210&goodsid=bkbk602210&uid=&id=885877

Ⅵ 关于电影方面的书籍有哪些

一、《认识电影》

本书是一部涵盖了各种戏剧性场景和不同摄影风格的场面调度“兵法大全”。《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插图修订第2版)中介绍的各种调度案例囊括了狭窄受限空间、开阔空间与人物众多的聚会场景。

五、《分镜头腿本设计教程》

《分镜头腿本设计教程》通过清晰的概念叙述、翔实的实例分析、完善的知识总结,传授给读者为各种媒体(电影、电视、动画、交互式媒体)制作电影分镜头脚本的技巧。

Ⅶ 有没有关于影评写作的书

关于电影批评与电影评论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暂且放下电影批评,广义的讲一讲电影评论。现在电影评论大家已经不再陌生,甚至相信很多的朋友都是电影评论的参与者。但我们细看这些评论,且不说那些平民大众的评论,就那些所谓影评人的评论,也不过是说说结构,看看人物,然后从中又看出了那些狗屁道理,再讲一讲自己所谓看到的电影深度。细看评论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充其量是把文学评论的一套话语生硬的带入电影的艺术空间中来。对于这些人,我给与的态度是:你们不懂电影!严格的讲,从电影本体论的意义上来看,在电影人与电影评论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专业意识鸿沟。这样一条专业意识鸿沟正是当下的电影评论人缺憾像机械师对摄影机和放映机起码的技术了解而构成的。从一个层面上讲,这条专业意识鸿沟的存在是以电影人对电影评论人的喧哗恒持一种冷漠态度而张显出来的。而也正是基于这两种条件,这两个方面,这两种认知。造成了现在“电影界”和“观电影界”的同时恶性循环。也就是说看电影的把电影看完,然后开始用他自己的乱七八糟的不知是非的观点,看法评价电影。这些评价里,毫无电影意识甚至看不出他评论的是一部电影。这样的评论一出,自然而然的就被打入电影外行的圈子中。而在内行眼里就是“这些人彻底不懂电影”。当然,现在的影评人也好,普通观众也好,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事件值得鼓励的事情。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人们把电影这种诉诸于四度量项的视听艺术在评论中文学化,最终把电影现象降解为文学现象或者别的什么现象而给与非专业性的解毒。我们都知道,从艺术形式本体论的视角来看,电影于形式的存在本体上截然不同与文学,截然不同与美术,截然不同与音乐,截然不同与很多很多。电影以视听的审美形象在四度量项中直接诉诸接受主体的感知而转递审美信息。从当下学术界众所周知的利科之阐释学的理论来看,文学的存在形式本体仅是一种由抽象地书写而凝固的文本表达式。并且,电影的制作与文学的创作方法,操作意识,科技含量,集群制作等方面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性。在这里,我们无意对电影与文学或者其他艺术类型从形式本体论的角度来评判何者艺术表现性更胜一筹。我们在理论上也不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高于其他艺术,但是,从艺术门类的划分上看,把电影现象作为文学或其他现象来解读,这无疑是在向式本体论上对电影及其审美特征的降解,同时,也是在艺术门类的解分上降解电影。让我们做一个启人深省的解析:例如现在人们评论电影的结构时,往往就是把整个影片的整体或者说事件映像成剧本。也就是刚才我说的降解成文学。就结构而言,虽说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蒙太奇之上的年代了,可评论结构时,连什么是平行蒙太奇什么是交叉蒙太奇都不懂,甚至连降蒙太奇的段落都没有就操起了评论结构。对于深爱与电影艺术的人看到如此评论必是一种极大的失望。最终,只能给其贴上“外行评论电影”的标签。弃置于寂寞中而给与冷处理。我们将上面所说的问题深入一点,就引出了电影批评界的严重倾向性问题。对于电影批评也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原因和刚刚说的评论如出一辙,还是一个专业上的意识问题。举一个例子: 一位作家在看了《鬼子来了》之后说“姜文范了个聪明的错误,他把原作里用屠夫杀日本人的情景改成了用刽子手,虽然拍得眼花缭乱但却没有原著那么能震撼人心。”这个作家给与的意见或者说对于影片的批评就是一种完全文学化的降解,他没有从摄影机里去看这些内容他也不具备这样的电影意识。如果他有一点电影意识的话,他就不会在选择原作里那么不电影的做法了。在这里之所以单独说到电影批评,其实是在电影专业的角度对“影评”一次总结和概述。我们理想中的电影批评应该是可以直接和电影人对话的,电影批评之所以上升为批评就是应该以专业的视角和意识去正视电影艺术。但是如今的电影批评所形成的也是文学化倾向。这就造成了电影界的一个态度“与外行不对话”张艺谋《英雄》出片的时候,各路批评接踵而来,可张艺谋对此番评论一直不予回应。这种与“外行不对话”就成了电影界的雅量和职业道德。在这里说的是,倘若茨等人以几何倍数增长,并最终形成一个有着较为持久生命力的电影外行批评圈子这就该引起注意了。在此我不过多地对电影批评进行论述,这毕竟是电影理论上的学术研究。在此只想鼓励更多的电影爱好者能真正的研究和看待电影这门艺术。另外要说的是,近些年来,广大的电影爱好者对电影理论的发展和专业研究也给与了很大的帮助。北京电影学院03版的电影学论丛书就收录了普通电影观众的电影观点和对电影的部分评论。此举充分证明电影爱好者给与电影人的帮助。望论坛上的各位电影爱好者能在看电影学习电影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电影意识。写出更多的具有一定电影意识的评论乃至批评。

书名:《影视鉴赏与影评写作》、《影视作品分析》、《如何些影评》、《现代影视评论写作》、特吕弗的《我生命中的电影》和《与希区科克对话录》、巴赞的《电影是什么》、《影片分析透视手册》。

Ⅷ 学习写书评影评的书有哪些

你好:《如何写影评》是影评类写作的入门级指导书籍,常年出现在各类电影评论者的推荐书单中。这本书很全面的介绍了电影评论的4种类似,6种方法,如何准备,如何动笔以及如何修改。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大量优秀作品供我们对比学习。内容介绍偏学院派,第六章节和第七章主要介绍电影分析类论文的写法,对业余选手同样适用。

《如何写影评》作者蒂莫西·J·科里根(Timothy J. Corriga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研究主任,曾在东京、罗马、巴黎、伦敦等城市教授电影课程。其代表作有《新德国电影:流离失所的影响》《维尔纳·赫尔措格的电影:在幻象与历史之间》《电影与文学:介绍与阅读》《电影理论中的批评视野》等。

一篇好的影评需要包含三个要素:头脑中有思想,眼里有电影,笔下有才情。这三点都是可以通过长期积累和练习习得的。

0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需要明确,专业影评主要解决的是电影分析和艺术评价的问题。电影分析不只是单纯的视听分析,它还包括对类型及其历史的参照,对电影语言发展的参照。正是依据这种参照,分析者才有可能对一部影片做出恰当的美学评价。而视听分析方法、影片类型和电影语言发展的知识是需要学习的。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问题所在,电影看完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只记得产生共情的几个情节对电影主旨,拍摄手法,剪辑方式以及一些互文隐喻视而不见。春节期间我看了《阳光普照》,全程跟着电影的节奏哭哭笑笑,电影结束只说了“太压抑了,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大”。为什么大?电影中是如何表现的?通过电影导演和编辑想要表达什么?这些我从未想过。

《如何写影评》中说,“一进入分析,很多作者便显得弱质。主要表现为:找不到合适的分析角度;依据捉襟见肘然难以服人;观点失当或者根本就没有观点。”

看电影不是“看”电影,看是一个动作,这个动作背后“如何看才是关键”。

观影前准备

电影本质上是心理学,是导演语言的表达,聪明的观影者会在观影前提前了解导演的背景。创作者的表达要么是他们生长的地方,要么是他们的族群,又或者是他们熟悉的生活方式。我们熟悉的很多作家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精神地理,比如贾平凹的商州、阿来的藏区、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王安忆的上海里弄、冯骥才的天津等。导演亦然。

比方说《热带雨》中女主阿玲有几个标签,40岁、中文老师、原籍马来西亚、新加坡媳妇儿、努力造人8年,结合导演陈哲艺的生活背景我们很容易将这些关键词联系起来。新加坡比较排外,从马来西亚嫁入新加坡是高攀,英语是第一语言中文不被重视,阿玲想要融入新加坡的唯一方式是生个新加坡人的孩子。在这种背景下再看《热带雨》很多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明确,电影是商业行为,需要计算投入和产出。观看小成本电影《冈仁波齐》时不该拿它的场景设置光影调节和大制作的《神奇四侠》做对比。对电影制作成本以及制作团队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合理的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莱恩·约翰逊导演的电影《利刃出鞘》,阿加莎式的故事表达,剧情跌宕起伏反转不断,获得金像奖最佳剧本提名,如果是一位新人导演交出这样的答卷,绝对高分,但莱恩·约翰逊不行,前期铺垫过度极大的耗费观众的耐心,结局意料之中没有悬疑片荷尔蒙升高的感觉,中规中矩不好不坏,于他只是及格。

看的不好,写的必然不好

开始评写电影的唯一方法是全神贯注地看电影。当然全神贯注不等于一动不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影评需要记笔记。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会对一部电影有一些预设问题,将这些问题记下来。看《燃烧女子肖像》前,我的预设问题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摄影、演员都是女人?导演瑟琳·席安玛和主演阿黛拉·哈内尔是情侣关系,这样拍摄起来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影片背景是1760年法国,那时人民的生存状态如何?预设问题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天马行空,它的目的在于激发你的好奇心。

电影不仅是故事,人物或生活方式,它还是一种看的方式。观众的背景不同,看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一篇影评的根本所在是:检验一个主题是如何通过艺术、技术和商业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了特定的含义。注意这些因素中最吸引你的部分。自始至终,要保持质疑的心理。

寻找影片主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它与观众的敏锐度、阅片量和质疑心理相关。《学会提问》中给出几个建议:

想要写出好的电影评论一定要多看几遍电影,至少看两遍。理想状态是第一次观看时,只记下电影中即刻便能打动你的内容。第二次观看的时候,应该细致而详细的记录笔记。电影结束后应该马上整理笔记,将速记的内容充实,整理出整体的逻辑脉络。

从本质上讲,影评是议论文,质疑影像提出问题引出主题,整理笔记再次观影确定分论点,最后通过笔记整理、背景分型、反复提问等方式,将影片中的可用元素导向主题充当论据。

02、电影相关的知识

电影是最年轻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吸收了很多传统艺术的结构和形式。评写电影需要使用其他文学和视觉艺术的评论词汇,我们常用的有三种:叙事、角色和视点。

叙事

叙事电影可以被分为不同的部分: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Ⅸ 想写好影评应该看什么书

推荐看《如何写影评》、《电影艺术》、《看电影 杂志》这几本书,电影是门综合艺术,音乐的美术的文学的哲学的,乃至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甚至性学,有条件就都看看,可以丰富分析影片的角度和深度,也比较好理解不同导演不同地区的作品异同的内因。

Ⅹ 《绿皮书》的电影封面是想要传达什么

这是一段黑人和白人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和你想的不一样。

也许我的理解不到位,但是我想用影片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有时候孤独是因为你没有迈出第一步,当你敞开心扉,你就会收获一个朋友,不论是白人还是黑人,这个世上,我们需要友谊和美好。

阅读全文

与关于分析电影的书绿色封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天堂鸟电影完整版 浏览:745
美国电影僵尸世界2015 浏览:271
2000公安题材电影大全 浏览:156
电影上海王李梦 浏览:93
服部平次出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145
近代史南京条约微电影 浏览:256
宗教题材的电影有哪些梁家辉 浏览:715
怎么在赫兹上传电影 浏览:510
最好看的十部动作电影完整版 浏览:113
赣州电视台微电影 浏览:583
爱爱两男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732
电影狮子头是哪个公司 浏览:851
迅雷哥电影版手机在线播放 浏览:353
电影军事禁区哪里拍的 浏览:734
神马午夜免费福利电影1000集 浏览:133
兄弟连迅雷电影天堂 浏览:266
微电影女星 浏览:813
小龙女全集完整版电影 浏览:623
世界十大鬼屋翻拍电影 浏览:448
印度电影如何气死牛顿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