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网络电影受众分析

网络电影受众分析

发布时间:2022-04-15 06:33:45

A. 电影如何向观众推广自己

营销是电影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电影圈内流传一句话:影片质量决定了电影能飞多远,营销则决定了电影能飞多高。
海报、预告片和电视广告是传统的电影营销方式。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它们逐渐沦为配角。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电影观众与互联网受众在人群结构上有很高的重合度,因此,电影营销必然要选择互联网作为营销阵地。
互联网行业发展速度很快,目前跟电影营销的互联网产品大概有社交网络、门户网站、视频网站、购票平台、电商、音乐播放平台、社区网站(如豆瓣、知乎)等。选择哪个互联网产品做电影营销,营销什么内容,需要结合电影的具体情况做分析策划。
一般来说,互联网电影营销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社会化媒体营销
社会化媒体营销分为两类,一是话题炒作,二是意见领袖主导。
自中国电影市场化开始,话题炒作一直是常规手段。随着互联网向移动化、社交化发展,话题营销也逐渐碎片化,强调互动。比如,可以通过电影官方账号、导演、演员等相关人的账号发布电影花絮,海报,宣传片等,吸引粉丝关注,还可以关注舆论热点,跟随炒作话题。
比如,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拍摄及上映期间,在微博上制造了很多热门话题,比如发布女儿照片,创造“国民岳父”风潮;公布电影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成为网络热语等。以至到后来,韩寒随便发条微博,都可以轻轻松松登上热门榜。作为微博大V,韩寒深谙网络传播规律,他通过发布微博,成功激起网友的围观及参与兴趣,让民间的高手们为他的营销添砖加瓦。
赵薇的《致青春》则是意见领袖主导的好案例。这部电影7.2亿票房的背后,是近20个微博大V账号的4亿粉丝。在电影的宣传和发行过程中,主创赵薇、韩庚、佟丽娅、赵又廷、韩红和郑恺,另外加上何炅、杨澜、韩寒、黄晓明、徐峥、小沈阳、王菲、王长田等20多个微博大V都积极为影片摇旗呐喊。他们的粉丝加起来共有4亿。这4亿粉丝,即便每20个人中只有1人走进影院,最终的观影人群也有2000万,按中国平均电影票价36元计算,票房至少有7.2亿,刚好等于现实的票房。
视频营销
媒体的发展趋势除了移动化和社交化,还有一个趋势是视频化。因此视频营销也成为电影营销的一个重要渠道。视频营销的内容主要包括病毒视频,网剧植入以及在线视频访谈等。
2014年的热门电影《催眠大师》在上映前先后推出“催眠档案”和“徐铮展催眠术”等病毒视频,视频不仅仔细描述了“催眠”这一全球风靡且略带神秘色彩的行为,同时也将影片片段巧妙地连接在视频中,将徐铮主演的“国际知名催眠导师徐瑞宁”这一角色与世界级催眠大师进行比较,增强了视频的代入感,同时也将《催眠大师》这部影片打造得富于奇幻悬疑色彩,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
邓超导演的《分手大师》则是通过同名网剧提前预热,制造口碑,形成观影期待。此外,在电影上映前,《分手大师》影片主创人员开始接受视频网站访谈,比如腾讯视频的《首映礼》栏目等。视频网站流量大,分享度高,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参加视频网站访谈在短时间内形成关注和分享热点,强化电影在观众心中的形象,为提高票房做冲刺。
主题曲营销
当下,主题曲营销已成为电影工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首与电影契合的好歌不仅会在电影上映时辅助影片传达情绪、打动观众,也有可能增大电影的推广传播力度继而推动票房。
如果要评选2014年中国歌坛的最有影响力的歌曲,那么《小苹果》肯定是一个重要的竞争者。作为一个电影的主题曲,它不仅登上春晚,而且两位主演登上全美音乐奖舞台。从电影营销角度看,这首歌的走红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营销。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片方最初比较头疼电影的推广,因为主演名气并不是很大,很难上娱乐版头条。于是,他们剑走偏锋,把营销重点放在主题曲推广上,所以就有了《小苹果》。这首歌在网络上线后,片方陆续推出40余款提前拍摄的“病毒式”引导视频,制造爆发式传播。当《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在一个半月后上映时,超过90%以上的观众都表示听说过《小苹果》。最终这部投资仅3000余万的小成本电影在全国各大影院一通狂扫,上映4天票房即过亿。
除此之外,《匆匆那年》、《后会无期》、《狼图腾》、《左耳》等热门电影都选择了在电影上映前发布人气歌手演绎的主题曲,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电影片方之所以对于主题曲如此重视,主要还是因为其对影片前期营销预热的贡献巨大。以《狼图腾》为例,据片方提供的数据统计,电影主题曲发布三天后,网络热搜指数增长3倍,微博热词搜索指数增长10倍。主题曲对于电影的关注度与影响力有如此显著的营销,也就难怪电影片方对其提起高度重视。
与购票网站、电商合作
购票网站和电商合作是最近两三年才有的现象。从2011年开始,网络购票已经慢慢成为电影观众购票的主要渠道。2014年296.39亿的总票房中,有40%是观众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脑网站购买的,而前年的比例还只有25%。网站购票未来在总票房中所占比重还将进一步扩大。电影在线购票网站包括:美团猫眼、网络糯米、大众点评、格瓦拉、时光网、微信以及万达影城、金逸影城的线上电影订购平台。
目前,影片与网站合作的主要模式是活动影票、低价票和秒杀票。
2015年的妇女节,原本并不算电影档期,却因电商的加入单日票房登到1.2亿,是2014年3月8日6000万元的2倍,成为首个票房破亿的“三八档期”。三八节的几个月前,淘宝就同多家院线敲定,包下8大城市近300家影院,请用户看电影。随后,网易商城、网络糯米也加入混战,推出3.7折电影票等多种优惠。电商的加入让电影营销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从目标群体来说,电商的用户群和如今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军,都是喜欢使用互联网的年轻人,所以产业边界的逐渐模糊也是必然趋势。
电影主题相关APP营销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APP通过细分领域分别吸引了一些用户群体。根据相关性,如果电影可以跟某些知名APP深度合作,则可以实现共赢。
比如赵薇导演的《致青春》与游戏APP《找你妹》合作推出的《找你妹致青春》,通过推出《找你妹》游戏特别关卡,实现电影与手游的跨界合作,关卡在制作过程中与电影元素紧密融合——关卡人物“导演”手持打板,引发用户对青春时光的怀恋,同时把游戏用户引流到电影院。
众筹营销
阿里巴巴和网络在2014年分别推出了娱乐宝和百发有戏,从金融众筹的角度切入电影产业。这种模式的本质是通过金融众筹让网友参与电影制作,同时获得娱乐权益,比如剧组探班、明星见面会、电影周边等。
看起来,娱乐宝和百发有戏是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但其本质是电影营销工具。首先是电影行业真的不缺钱,尤其是好电影;其次是娱乐宝和百发有戏推出的电影众筹资金太少;最后是通过众筹营销带来的电影消费者其实比较有限。
“娱乐宝”每部电影项目融资额度在1000万左右,只占一部电影的5%-10%,对于成本动辄上亿元的电影成本来说杯水车薪。而一个用户最高投资1000元,一年的收益也只有70元,从收益角度看,意义也不大。整个项目的投资者数量最多只有10万,他们能带来的观众也就20-30万,对一部电影来说,是一个小数目。
但从粉丝营销的角度看,如果一个用户对电影的某位主演明星,或者电影IP本身有极大的关注度,那么他会有强烈的意愿通过投资众筹产品获得娱乐收益的动力。另外,他也能从中获得强烈的参与感。
所以,从票房的真正意义来说,通过与“百发有戏”、“娱乐宝”合作的电影营销价值更大于实际价值。
总的来说,花样翻新的营销手段都是为了制造一个让消费者走进电影院的理由,它们发挥的是“锦上添花”的效果。电影要保证取得高票房,不能完全依赖于营销手段,还是要靠过硬的质量。

B. 网络电影的定义是什么

“网络电影”是一个含义模糊的概念,推敲起来大致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狭义的,特指专供网络传播的院藏音频作品;其二是广义的,用来泛指“数字到户”以后,受众通过因特网接受的各类影视节目。

资料:

网络电影指网络视听产业,一般都是团队组建拍摄,导演、演员等费用都比院线电影的制作成本小。

时长超过60分钟以上,拍摄时间(几个月到一年左右),规模投资(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电影制作水准精良,具备完整电影的结构与容量,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互联网为首发平台的电影,符合国家政策,也可以在电影院上映。

C. 如何分析受众

直接网络(谷歌、互动网络)一下答案如下:
简而言之就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第四媒体网络的兴起使得受众的范围越来越大了。自大众传播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谁是
受众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早期的传播学者从宣传的角度出发,先后提出了“枪弹论”、“强效果论”等理论,其实质就是把受众看作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很明显,在这些理论中传者是居于中心地位的。随着研究的发展,传播学者们发现受众并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者,也不是同质的,不同的受众对于同一传播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 受众的特点真正实现从传者中心论到受众中心论的转变是在20世纪60年代。受众中心论的研究者认为,受众是传播的主动者,媒介是被动者。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所谓的受众本位意识论。 施拉姆曾这样解释: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换句话说:“这个理论假设的中心是受众。它主张受传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决定的,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和愿望。”除此之外,德国学者伊丽莎白·纽曼提出“沉默的螺旋”受众模式与理论,从而在新闻理论界确立了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在实践上,西方新闻界也经历了一个漠视受众到重视受众的转变过程,甚至一度把受众中心论发挥到了极端,如黄色新闻的泛滥。西方新闻界先后通过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对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弊端进行限制和革除。无可置疑的是,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已经牢牢确立了。西方新闻的传播观念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编辑本段]观念演变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后,受众中心论正式被新闻理论界提出,并引起争议,然而,受众中心论仍然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并与市场中的大众媒介互为指导。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共同发起的北京地区读者、观众、听众调查,是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受众调查。这次调查规模大、统计规范、权威性强,调查结果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使得受众观念、理论得以建立并强化,受众研究组织相继问世。更为关键的是“受众”这一概念从此
受众深为广大新闻媒介从业人员所接受,而与受众相关的概念是广告市场、发行量大小、收视率高低、潜在的读者市场等概念。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受众的研究有了专门的组织。20多年来,许多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受众调查,1995年后,社会上的调查公司渐渐多了起来,受众调查的深度、广度都有所突破。根据受众的反馈,媒体不断寻求新的报道方式和手段,以满足受众多种层次的需求。随着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媒体的竞争加剧,如何将受众市场这块蛋糕做大成为大家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可见受众中心论已经渗入大至国家小至地区的各个传播媒介。
[编辑本段]受众观念演变原因
1、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①从新闻传播的构成因素看。传者和受者是新闻传播的两个重要因素,受众借新闻媒介发布的新闻获得信息,以此认识世界、适应世界。而新闻媒介,因能满足受众获得信息需要,因能有益于社会与公众,因能受到受众的信赖、支持而获得生命与源泉,得以生存和发展。传播与接受构成这种流动的整体,应当说是新闻传播得以完成的基础和前提。
受众新闻传播是整个社会生活通过新闻媒介进行人际传播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人际传播中极其重要的渠道,为此,新闻传播同样要遵循人际传播的一般规律,高度重视传播领域中传者与受众的关系,研究新闻报道和受众的关系,进而通过改进新闻报道来吸引、争取受众。 ②从新闻传播的流通过程来看。新闻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一次传播过程的完成,当以从新闻信息源经过传播者到达接受者的传通为标志;传而不通是无效的传播。1948年,美国传播学学者哈德鲁·拉斯威尔提出著名的五个W传播模式中,其中的第一个W是Who,指传播者与“把关人”,在传播的活动中,传播者和“把关人”在挑选、过滤和放大传播内容过程中,固然起着主导作用,但“传”要有效,要能“通”,还必须顺利通过后面的三个W,Whichchannel、Whom、What,Whateffect,即渠道、受众和效果。 ③从新闻传播的来源和效果来看,受众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首先,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是一种信息源。没有公众,新闻传播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受众的积极参与为新闻传播提供富的新闻素材。新闻来源于生活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新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而广大人民群众是新闻传播的潜在接受者,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新闻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资源作用。 其次,受众又是新闻信息实现的归宿。没有受众,传播就无法进行,就失去了对象和目的。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情况决定了新闻价值的实现和实际效果的实现过程。 最后,新闻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新闻传播活动走向深入的唯一途径。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要新闻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内容,并产生预期的效果。而现代新闻传播是双向的,新闻受众接受信息后必然会对其产生相应的反应:他们或赞成,或反对,或支持,或抵制……这些反馈的意见对新闻信息的再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新闻媒介的产业化属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新闻事业作为政治宣传部门历来重传轻经营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
受众济体制建立后,新闻媒介开始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参与竞争。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促使新闻媒介走向产业化,新闻媒介产生了追求利益的内在冲动。受众是媒介潜在的消费群体,它成为新闻媒介研究调查的重要对象,原因不言而喻。
[编辑本段]受众的特点
1)规模的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大部分社会群体; 2)分散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
受众3)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 受众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对象,对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众的需求,受众对媒介信息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活动等,都对大众传播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编辑本段]受众类型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网民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如男性受众和女性受众。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4)按照受众不同信息的需求:一般受众(广受众)和特殊受众(窄受众)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编辑本段]受众的地位
1)受众是解读者; 2)受众是参与者;
受众3)受众是主导者; 4)受众是信息需求的活跃主体; 5)受众是文化市场的真正主人。
[编辑本段]受众心理特征
1、认知心理 2、好奇心理 3、从众心理 4、表现心理 5、移情心理 6、攻击心理
[编辑本段]社会新闻如何满足受众
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项有力的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容易获得独家头条,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一定的心理需求。 1)社会新闻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
受众社会新闻相比起其它的新闻类型能更大地满足受众不同种类的好奇心,这就是它在今天受到受众喜爱和媒体重视的原因所在。不过好奇心也分高级和低级,对于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东西,充满好奇往往会造就一代伟人;但若是仅仅对一些阴暗、污秽、无用的东西表示好奇,那反而会造成负面的影响。现在有些媒体为了市场、利润而一味地迎合一些人的低级的好奇心,报纸上尽是“星、性、腥”的社会新闻,大大地降低了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从长远看,这反而是得不偿失的。 2)社会新闻能满足受众的窥私欲 每个人都只会把自己光明的一面呈现在别人面前,但是每个人又都很渴望看到别人秘密的一面,这就是一种窥私欲,而这种窥私欲只有社会新闻才能满足。近几年来,电视上的社会新闻经常采取隐性采访的报道方式,虽然说这种采访方式能够获得比较真实、客观的新闻,但是它在道德、法律上一直存在着疑点,不过媒体一直把这种方式作为一种强力的武器,这就是因为它非常受到大众的认可。它隐蔽的镜头感、乔装的访问方式,都给受众一种强烈的窥视感,受众甚至可以幻想自己正身临其境地窥视着别人的生活,窥视着别人秘密的一面。 3)社会新闻能满足受众的对比心理 一般受众在认识某种事物时都喜欢对比,这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有比较就有鉴别,一比较就立见高低良莠。受众在这时最容易产生的两种感情就是嫉妒心与同情心--嫉妒强者,同情弱者。这其中又以同情心为受众所欢迎。社会新闻中就有许多能激发起大众同情心的报道,特别是一些关于病人、贫困生等的报道,记者往往把报道的基调建立在同情弱者的基础上,这也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这种心态。媒体这种为了迎合受众同情弱者的基调,使得社会新闻的报道经常会失去其公正客观的立场,特别是在涉及到法律案件的一些社会新闻的报道上,媒体经常会无意识地为迎合大众的同情心,让案件往大众所期盼的方向发展而制造舆论对司法人员施压。在很多时候,媒体这种做法严重干预了司法的公正和独立,对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社会新闻能最大地满足受众的得益心理 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了解周围事物的变动,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及其信息更为关注。现在的社会新闻越来越强调带给受众一定的信息性,这种信息就是指要尽量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相对于比较远离受众基本日常生活的经济、政治新闻,社会新闻受到受众的普遍喜爱是显而易见的。 5)社会新闻能满足受众的娱乐心理 游戏是人类的天性,有一种说法就认为艺术是自人类的游戏中产生的。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游戏更是每个人抒解压力的方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想要得到完全的游戏是很难的,这时由社会新闻提供一些有趣的、惹人发笑的新闻就成为一般人获得娱乐的最佳选择。
[编辑本段]受众的理论与实践
真正实现从传者中心论到受众中心论的转变是在20世纪60年代。受众中心论的研究者认为,受众是传播的主动者,媒介是被动者。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所谓的受众本位意识论。 施拉姆曾这样解释: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
受众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换句话说:“这个理论假设的中心是受众。它主张受传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决定的,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除此之外,德国学者伊丽莎白·纽曼提出“沉默的螺旋”受众模式与理论,从而在新闻理论界确立了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在实践上,西方新闻界也经历了一个漠视受众到重视受众的转变过程,甚至一度把受众中心论发挥到了极端,如黄色新闻的泛滥。西方新闻界先后通过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对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弊端进行限制和革除。无可置疑的是,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已经牢牢确立了。西方新闻的传播观念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编辑本段]传者与受众
新闻传播过程,实际上是传者、媒介、受众等一些相互的组成部分既矛盾又统一的有序运动过程,这其中传者与受众是一对主要矛盾。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传播中传者与受众二者的辩证关系正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协调、变化的,这一点从人们对新闻传播中传者、受众的认识过程可以得到证实。 对于目前媒体在传、受两者关系上的另一个认识偏差,,即传播过程的不完整性,一般认为也正是由于人们对受众这种在矛盾中的矛盾主要方面的支配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而导致的。这种不完整性的体现就是大大忽视了受众接受反馈对于传播的作用,不能用受众的传播反馈来指导下一轮传播活动,以致于传播活动,到了受众那里就停止不前,从而影响传播最终目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用的。"马克思这句古老的名言,对于我国当今的新闻传播,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应该承认,现在对受众的反馈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改变,但这种改变离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及时、科学、准确等特性还相差太远。在西方国家,许多媒体已经依靠每小时、每一天的收视率和收听率,以及某版面、某栏目的受关注情况来及时调整传者行为;而我国大部分媒体目前只能做到以年为时间单位来测量收视率、收听率及发行量,致使受众反馈不能及时传递到传者,且目前调查还只普遍停留在有多少观众收看什么节目的低层次,没有上升到进一步分析了解什么人、为什么收看哪些节目的高层次;各地媒体和专业受众调查公司在受众反馈调查中,也没有一个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权威的、统一的、标准的测试体系。
[编辑本段]我国受众观念的演变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后,受众中心论正式被新闻理论界提出,并引起争议,然而,受众中心论仍然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并与市场中的大众媒介互为指导。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共同发起的北京地区读者、
受众观众、听众调查,是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受众调查。这次调查规模大、统计规范、权威性强,调查结果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使得受众观念、理论得以建立并强化,受众研究组织相继问世。更为关键的是“受众”这一概念从此深为广大新闻媒介从业人员所接受,而与受众相关的概念是广告市场、发行量大小、收视率高低、潜在的读者市场等概念。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受众的研究有了专门的组织。20多年来,许多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受众调查,1995年后,社会上的调查公司渐渐多了起来,受众调查的深度、广度都有所突破。根据受众的反馈,媒体不断寻求新的报道方式和手段,以满足受众多种层次的需求。随着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媒体的竞争加剧,如何将受众市场这块蛋糕做大成为大家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可见受众中心论已经渗入大至国家小至地区的各个传播媒介。
[编辑本段]受众对新闻传播的反作用
受众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寻受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寻求各种信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受众对于外来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接触、理解和记忆。受众的这些特征,对信息传播的过程与效果具有制约作用。

D. 网络广告的受众心理分析

更多的商家在选择网络广告时针对性地瞄准了网络广告的长处,但是在网络广告的宣传中还是隐含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网络广告的诉求群体定位等等,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网络广告的效果如何体现,如何使消费者更愿意接受网络广告的宣传,更容易产生消费动机,更容易形成购买力。因此,对网络广告的受众心理的研究和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1.网络广告受众心理的概念与内涵

网络广告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它的受众不同与其他的传统广告媒介。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同,网络广告的受众也就有了其特殊的属性以及内涵,那么网络广告的受众心理研究则需要从它的他内涵以及发展层次去解析。

1.1网络广告受众心理的概念

网络广告具有着特殊的属性,因为它比较传统广告更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但是恰恰由于它的形象生动,可比性,可选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广告本身受到的制约也非常大,比如:在网络广告中,它不具有强制的接受性,引起受众心理反感的情况下,会选择停止阅读或者转向选择。再加上网络广告的本身人群定位比较高,属于高知,高资,高消费群体,那么其心理的要求也就相对比较高,比如他们更注重心理愉悦,更注重个性的体现,更注重商品的人性化,在注重商品人性化的同时他们对广告的要求就更加严厉地归纳为对网络广告的满意度。因此网络广告受众心理的概念为满足消费者可比性告知需求的广告传播信息心理。当随着网络广告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多种形式发展,网络广告的受众面积会更加广泛,心理也会不同,但是满意度最终还是考量网络广告受众心理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网络广告受众心理的一个内化概念。

1.2网络广告受众心理的内涵

广告的形式尽管带不来直接的经济效应,但是广告形式却能为消费机会提供决策,为消费者给予指导,同时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就有必要认识与了解网络广告的内涵。其一,网络广告受众心理会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他们的视觉会更加开阔;其二,网络广告的受众心理对于传播途径的选择没有可比性,也就是说其广告平台比较单一,需要应对消费者的多种心理需求,那么就需要网络广告的制作更加注重广告模式的效果,包括迎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其三,网络广告诉求目的比较明了,因此心理感染能力要加强,甚至要具备相互影响的作用力。

2.网络广告受众心理分析

网络广告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个性化的广告形式。消费者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选择。任何一则广告都是通过影响受众心理发生作用的,从而启迪受众或引发受众的购买行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喜好,选择是否接受以及接受哪些广告信息。以前,我们往往把广告的效果简单地等同于它的制作过程,而忽视了受众对它的接受过程,或者忽视了受众在接受广告方面的特殊心理。

2.1网络广告受众的心理特征

作为网络广告的受众,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广告的的受众群体年轻化。因此具有年轻人的心理特征。受众群对事物接受能力比较超前,又有一定的收入保障,在消费潮流中比较活跃,他们不固定于传统的销售模式与广告形式,因此网络广告的受众人群更加注重在消费过程中个性的需要,同时网络广告受众更注重通过网络广告的体验性与生动性来感受广告中的商品。在网络广告传播效果好的情况下,网络广告的的受众则可能把这种体验传播给更多的网络受众,可以说网络广告的受众人群是一个极具传播效率的人群,同样也可以理解成网络广告的一大特点。

网络广告受众的猎奇心理。猎奇心理也称喜新心理,是一种直接兴趣,不需引导即可产生一种关注与感兴趣的心理指向,网络广告不仅传递商品信息,而且还传递各种政治信息、社会生活信息、文化信息等等,网络广告要运用心理影响技巧强化广告设计作品的心理感染力,既要新颖独特,界面漂亮且有着较好的视觉效果,又要有趣味性、能与受众产生互动,使受众在互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广告宣传,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充分引发受众的兴趣,吸引消费者,进而产生购买欲望和行为。网络广告受众的方便、快捷心理。著名的广告大师奥格威曾强调,“广告不应该视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广告最终目的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产生购买行为。网络广告作为种广告载体和媒体,可以提供给网络广告受众的是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以及购买心理行为,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使其行动落实。如:在网络上出现百威啤酒的广告,点击即可参加抽奖活动,这样的广告行为对于受众来说是很快捷的参与方式,在线几秒钟就可以得知自己是否中奖,无须通过传统的邮寄等方式参与活动,使受众的参与性大大提高,广告宣传的目的得到体现。

网络广告受众的急躁心理。一般浏览网络信息都需要付费,如果网页以及网络广告出现速度过慢就会影响到受众的心理情绪,产生急躁心理,在此种状态下,受众自然没有心情去关注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广告。因此网络广告的制作需要充分考虑广告数据大小和在网页中的位置,以起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2网络广告受众的感知心理

感知是广告对于受众产生效果的首要环节,一般只有让人们知道一个广告的存在,才会引起接下来的各种反应。在这方面,网络广告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允许受众拉出信息,一向被认为是网络的最大优点之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网络广告这一优势在很大层面上,使广告信息更加生活化,受众不仅可以通过视频体验商品信息来了解商品,更可以建立一种感性与理性相互衔接的思考方式,在消费过程中,这种思考对于消费者心理是一个最大的保护。同时网络广告最大的优势是赏心悦目,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色彩、动画等形式,又可以采用电影、三维空间展示等形式,将产品的外观、性能、用途、使用方法、价格、购买方法等信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用户面前。在购买过程中,受众的感知具有很强烈的优越感。

2.3网络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

消费者的接受心理是广告传播给人们的过程,是人们理解广告内容、了解产品的过程。传统平面广告的感知与接收,是同一的。而在网络广告中,接收却往往需要附加动作。例如,点开链接。有时,这个过程还需要多个步骤。虽然广告创意极具诱惑,但受众的耐心未必那么持久。它过于逻辑,而忽略了一点,人们的心理,往往不是由逻辑决定的。但是在网络广告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迎合了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广告,如视频形式、弹出广告等等,最为主要的是网络广告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他们量身定做广告,他们可以通过固定的信息模式搜寻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种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与商品的诉求点很快地就结合在了一起,有选择地观看网络广告,且可以借助网络与广告的发布者进行直接的交流,广告发布者也可据此实现客户定制等功能,从而既提高了网络广告的吸引力,又可获得较好的广告效果。

2.4网络广告受众的记忆心理

我们知道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是消费者思索消费的依据,也是他们做出购买决定不可缺少的条件。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接受了广告传递的信息之后,即使对此广告产生良好印象,一般也不会立即去购买,如果广告组成元素使其产生记忆,那么就可能形成消费行为,在网络广告的传播与制作过程中,记忆心理首先是信息传递的一个诉求目标,其次是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表现,那么在探索受众心理的过程中,强化网络广告给予消费者的记忆心理也就非常关键了。

3.针对受众心理的网络广告策略

在网络广告设计中,不仅要了解受众心理,还要针对受众心理基本特点采取相应的广告策略,运用心理影响技巧强化广告设计作品的心理感染力 ,进而提高广告宣传的市场冲击力。根据网络广告受众心理可以提出以下几种网络广告策略。

3.1交互式广告策略

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限,为受众与媒体间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可能。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也可以发布信息,可以主动寻找信息,对信息做出回应等。 在各娱乐性、综合性网站上发布的图标广告、旗帜广告以及其它广告形式,可采用设置悬念或诱导性、号召性语言与形式,引发访问者的点击与参与。很多广告主运用网络广告并不满足于仅仅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传播品牌形象。

3.2定向传播策略

把生动的网络广告放在能吸引某些特定细分市场的站点上,对提高企业或品牌知名度非常有效。尽管网络广阔,但还是可以细分成很多部分,这些细分的受众有特殊的兴趣与需要,给定向传播提供了更精确的传播途径。

3.3增值传播策略

把网络广告由“线上”做到线下,通过对受众心理需求的了解,不难发现网络广告由网络做到消费环节的机会,因此在广告的制作与发布过程中,从业人员应当通过广告的宣传作用,量身制定一些与销售相关的促销活动,使广告本身增值,同时也使商品的传播更加广泛。

3.4发布时机选择策略

在网络广告的发布过程中,发布时机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网络广告的发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在受众的接受时效上来看,广告类型与广告接受时间要协调,只有广告时间与消费者的需求心理接近,网络广告才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网络广告在我国才逐渐起步,而伴随着网络的推广与普及,网络广告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在网络广告的制作与发布过程中,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网络广告的受众心理,而且要依据网络广告受众心理的特点,制定相对全面、系统的广告宣传策略;更要注重网络广告的特点,因势利导建立相互适应的广告传播规划;同时还要注意网络广告在传播中的传播效率,根据传播效率制定更加相互适应的传播方法,通过传播效果为依据做一些具体的促销活动,使网络广告最终由线上发展到线下。不仅使网络广告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延伸空间,同时也是网络广告的商品无形中也形成了二次认知的可能!

E. 香艳悬疑的网络大电影目标受众有哪些

宅男吧。。。。

F. 如何评价网络大电影

‍‍

看这些的人群不太重合,所以你看不顺眼。你让那些天天听MC天佑喊麦,看欢乐喜剧人这样让人尴尬癌发作的节目的人去评价这些作品,得到的结果是:真好,这电影带劲儿,搞笑。所以呢,人家就是赚这部分人钱的,你也别忿忿不平,中国14亿人,样本太大,你看看,那些高原大萝卜,深山大蘑菇,干枯幺蛾子之类的这些都有人能把它滋补佳品,今天直接空嘴吃,明天萃取精华含着吃,还不亦乐乎呢,这些人努力拍网络大电影怎么就不行了,只能说你们三观不合,不是给你看的而已。

‍‍

G. 对网络电影有什么理解

网络电影是这两年才兴起的,它们和传统的荧幕大电影不同的地方在于胶片和演员以及投入和宣传。大荧幕用的是胶片,网络电影用高科技的摄影机。一个在电影院一个通过网络媒介传播,受众群体也略有不同。一个投入巨大,一个可能只需要一点点钱就能拍出来。一个演员阵容强大,一个可能是一些你叫不上名字的演员拍的。这种对比还是挺明显的,虽然网络电影也有良品诞生,但总得来说和大电影相比还是非常欠缺影响力的。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事,一般拍网络电影的人或者没有充足的预算或者受一些网络大ip.影响想🔥一把捞钱。总之吧~随着观众观影质量的提升,以后网络电影也必须更用心才行,不然就像一个笑话一样。

H. 电影院的客户现状分析

现在的电影院各大城市,各个地区,已经普及了,现在晋争的是创意性!
看电影的大多是情侣、同学、同事、朋友过生日,情侣明显屈多,你要注重的是怎么留住他们的心,让下次他们想看电影的时候就想起:上次我们去的电影院不错,很有创意哦!
设置情侣包间?从情侣中抽取幸运的人!
有人过生日,送小礼品?或给一个包间?让他们体验下电影院的不同处?

给你点资料,我对这个也不太熟悉~~~希望对你有用

一) 电影营销个性分解
电影是不同于一般消费品,它首先是一种娱乐产品。与其他有形产品相比,纽约大学教授埃尔.李伯曼等著的《娱乐营销革命》认为娱乐营销具有如下特点[3]:
? 娱乐营销非常注重时效性。在产品投放之前,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市场检测。
? 只要电影出现任何票房不佳细微征兆,就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扭转不利的局面,因为通常一部影片首映期一般都只能维持二至四个星期。
? 电影营销预算耗资巨大。一般来说,一部制作费用5000万到1亿美元之间影片在营销方面需要投入2500至4000万美元,用于投入到电影上映之前及放映期间6周~8周内推广活动。
? 娱乐如同潮流,瞬息万变,令人难以捉摸。
? 尽管成功的娱乐营销依赖于适当的推广活动,娱乐内容创作则几乎完全取决于制作过程中创造力的发挥,非常具有不确定性。把娱乐产品推向市场往往是运气和创造力结合。
? 娱乐营销所着重推广的首先是一种消费体验,而不是具体某件产品。
(二)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分析
电影营销一直是中国电影行业中薄弱一环,中国传统电影运作一直是条块分割,制、发、放体系互不统属,导致电影从上市到退市,发行到放映系统各自独立、孤军作战;利益分配、体制牵扯上种种原因使电影营销人员或例行公事或无法放开手脚去营销传播,电影营销仅停留在“一发了之”水平和阶段。
《十面埋伏》的成功,掀起中国电影整合营销高潮,但中国电影营销仍只在初步水平。探究中国电影营销过往和目前存在问题原因,不外乎如下:
其一是传统电影发行体制。在传统电影市场上,电影产品是政府宣传导向产物,生产、制造和传播扩散过程都受到来自政府方面严格管制,电影也就难成为真正商品,营销也成了形式。这不仅捆绑营销人员手脚,且压抑着营销人员智慧,使得一些最基本、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则营销理念、方法和技巧等,无法激发、挖掘和运用开来,直接导致中国电影营销的“有场无市”。
大陆内地影院为获取票房,一个漫长档期内往往只有一部大片在多个播映厅内循环放映,很多优秀国产影片根本排不上档期,很多片子拍出来也进不了院线,观众也无从选择;仅2004年,国产电影高达212部,真正进入院线播放没几部;相关制度对院线管制欠缺,使电影营销出现一种“伪垄断”现象。香港金像奖协会董事局主席文隽就曾在2005年长春电影节谈到:内地的影片发行和放映机制在深深伤害着国产影片市场[4]。
其二是电影人理念。这一点更多是历史积淀、文化影响和操作的固步自封等作用下的结果。电影人更多地重视电影产品开发和制作,对电影营销和后电影产品开发则相对弱视甚至漠不关心。在美国,一部电影70%收入来自于玩具、服装之类的衍生产品,只有30%收入来自于门票。好莱坞电影营销是银幕营销和非银幕营销齐头并进、互为支持连锁式营销方法,具体表现为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这“五位一体”营销构架,非银幕营销成功更能决定电影营销成功与否。迪斯尼帝国是一部影片神话,近年来则有“哈利?波特”产业,哈利?波特和周边产品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哈利?波特》拍摄成电影后,促进了书籍销售,而书籍和电影又促进了哈利?波特相关产品的销售,前4部《哈利?波特》在全球用55种语言销售了2亿本;根据第一部和第二部《哈利?波特》改编的电影在全球共取得了1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5];
相对来说,电影营销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影片本身,一部电影的商业运作是可以通过一个产业链做营销的,电影产品如果是强势品牌,很容易拉动商家趋之若鹜。中国《十面埋伏》除了在票房这个银幕营销上赢得成功以外,以后电影产品开发上则底气不足,《十面埋伏》本具备开发后产品的一切条件,但抓不着切入点,也失去了电影赢利的半壁江山。故《英雄》、《十面埋伏》前期营销虽做得有声有色,但却配套营销却不多,只能算是电影营销的小打小闹。
华谊影视总裁王中磊认为,电影营销细分市场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国内人才在这方面观念尚缺乏,也就未能找到这些市场空白,专业运作电影衍生产品公司也就暂时难以出现。
其三是观众层面。中国人传统是静心养性,人们本来娱乐活动不多,加上中国电影发展滞后,电影的影响力一向不大;另一方面盗版横行,影碟租售业务街头小店到处可见,DVD播放器价格大幅下降,有线电视播放最新影片日期与该片的影院公映日期越来越短,电影票价虚高等这些原因,使中国市场巨大,国民收入高速上升,但中国观众还是不很愿意进电影院,这也促使电影营销开展艰难。

爱土豆的农民 00:33:33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分析
电影营销一直是中国电影行业中薄弱一环,中国传统电影运作一直是条块分割,制、发、放体系互不统属,导致电影从上市到退市,发行到放映系统各自独立、孤军作战;利益分配、体制牵扯上种种原因使电影营销人员或例行公事或无法放开手脚去营销传播,电影营销仅停留在“一发了之”水平和阶段。
《十面埋伏》的成功,掀起中国电影整合营销高潮,但中国电影营销仍只在初步水平。探究中国电影营销过往和目前存在问题原因,不外乎如下:
其一是传统电影发行体制。在传统电影市场上,电影产品是政府宣传导向产物,生产、制造和传播扩散过程都受到来自政府方面严格管制,电影也就难成为真正商品,营销也成了形式。这不仅捆绑营销人员手脚,且压抑着营销人员智慧,使得一些最基本、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则营销理念、方法和技巧等,无法激发、挖掘和运用开来,直接导致中国电影营销的“有场无市”。
大陆内地影院为获取票房,一个漫长档期内往往只有一部大片在多个播映厅内循环放映,很多优秀国产影片根本排不上档期,很多片子拍出来也进不了院线,观众也无从选择;仅2004年,国产电影高达212部,真正进入院线播放没几部;相关制度对院线管制欠缺,使电影营销出现一种“伪垄断”现象。香港金像奖协会董事局主席文隽就曾在2005年长春电影节谈到:内地的影片发行和放映机制在深深伤害着国产影片市场[4]。
其二是电影人理念。这一点更多是历史积淀、文化影响和操作的固步自封等作用下的结果。电影人更多地重视电影产品开发和制作,对电影营销和后电影产品开发则相对弱视甚至漠不关心。在美国,一部电影70%收入来自于玩具、服装之类的衍生产品,只有30%收入来自于门票。好莱坞电影营销是银幕营销和非银幕营销齐头并进、互为支持连锁式营销方法,具体表现为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这“五位一体”营销构架,非银幕营销成功更能决定电影营销成功与否。迪斯尼帝国是一部影片神话,近年来则有“哈利?波特”产业,哈利?波特和周边产品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哈利?波特》拍摄成电影后,促进了书籍销售,而书籍和电影又促进了哈利?波特相关产品的销售,前4部《哈利?波特》在全球用55种语言销售了2亿本;根据第一部和第二部《哈利?波特》改编的电影在全球共取得了1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5];
相对来说,电影营销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影片本身,一部电影的商业运作是可以通过一个产业链做营销的,电影产品如果是强势品牌,很容易拉动商家趋之若鹜。中国《十面埋伏》除了在票房这个银幕营销上赢得成功以外,以后电影产品开发上则底气不足,《十面埋伏》本具备开发后产品的一切条件,但抓不着切入点,也失去了电影赢利的半壁江山。故《英雄》、《十面埋伏》前期营销虽做得有声有色,但却配套营销却不多,只能算是电影营销的小打小闹。
华谊影视总裁王中磊认为,电影营销细分市场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国内人才在这方面观念尚缺乏,也就未能找到这些市场空白,专业运作电影衍生产品公司也就暂时难以出现。
其三是观众层面。中国人传统是静心养性,人们本来娱乐活动不多,加上中国电影发展滞后,电影的影响力一向不大;另一方面盗版横行,影碟租售业务街头小店到处可见,DVD播放器价格大幅下降,有线电视播放最新影片日期与该片的影院公映日期越来越短,电影票价虚高等这些原因,使中国市场巨大,国民收入高速上升,但中国观众还是不很愿意进电影院,这也促使电影营销开展艰难。
二 互联网对电影营销角色解读
世界电影市场竞争与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使人们纷纷呼唤电影业整合营销和品牌营销到来,在这其中,互联网可以说是具有独一无二作用,尤其是在解决我国电影营销现状上将做出突出贡献。传统电影营销过程比较典型方法有:影片试映;秘密预演;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电影预告片;相关产品;电影热线;奥斯卡盛典;空中电影[6]。相比电影营销其他营销方式,互联网电影营销对于中国电影营销来说有独特角色与意义:
(一) 互联网特点
作为新兴数字媒体,互联网络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梦寐以求特性[7],例如:互动性、虚拟性、实时性、个性化、全球性、永续性、超链接、多媒体等。
在美国,许多影片都拥有自己网站,互联网在电影中充当重要角色。有些网站能够让观众沉浸于电影人物角色、故事情节和新奇想法中;通过网站也可以链接到与影片相关的一些事件中去,包括政治、经济和历史等各个方面。
(二) 互联网在中国电影营销独特角色
其一 、推广受众范围广
互联网是全球性,影片有关消息从一开始,各地都可从网上获悉。在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电影其他推广方式无法达到各个角落,即使现今电视普及,但电视网络分区进行,有落地限制,电影中推广可能接受不到。但网络却不同,身处穷乡僻壤,也能随时从网站上了解相关影片信息。青少年是上网的主要受众,许多青少年可能电视不看,但网可能不会不上,娱乐是他们上网的主要原因,网络信息的随处可见,影片资料了解也就在所难免。美国人口普查局预测表明,青少年还是电影的主要市场之一,并且还在上升。
其二、 易搜索 超链接 信息量大
有专家言“搜索引擎与广告结合将网络广告带入了真正不可限量的天地,它不仅进一步改变了网络广告,像互动网络广告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且彻底改变广告本身,开始向市场营销人员和广告人梦寐以求的“微观营销”方向迈进了一大步”[8]。我国娱乐出版等娱乐业并不太发达,丰富的网络信息、便捷的搜索方式、较低廉的费用,便于人们对电影的了解。比如在GOOGLE上输入《功夫》,第一版有关《功夫》影片的方方面面就有:[9](以2005年2月3日为准)
周星驰新作《功夫》_影音娱乐_新浪网
... 12月29日下午,《功夫》在北京举办了隆重的庆功答谢会,发行方表示期待《功夫》能 突破2.5亿的票房… ... 功夫》上映时间表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04年12月23 日中国台湾:04年12月24日印尼:05年1月5日菲律宾:05年1月8日韩国:05年1月14日 ...
《功夫》_影音娱乐_新浪网
... 功夫》一片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广东
《功夫》周星驰“哄”动作品_TOM娱乐
相关搜索:《功夫》预告片下载
这种将搜索行为所隐含和揭示的网民偏好与广告行为有机结合,非常完美地体现了互联网所具有的强大优势,使电影营销的目标更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I. 什么是受众分析

受众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进,今天的受众已不再只是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

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如何从历史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全面描绘受众的各种面相和角色,分析其特点,把握其变化规律,已成为受众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迄今为止,关于受众的研究论著不少,关于受众的全景式把握的作品却不多见,就此而言,丹尼斯·麦奎尔撰写的《受众分析》一书,可谓欧美传播学界全面、系统地探讨受众问题的一本著作。

(9)网络电影受众分析扩展阅读

《受众分析》是一本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理论专著,也是迄今为止西方传播研究界最全面地总结和探讨受众问题的一本著作。

《受众分析》对受众这一概念及其演变历史进行了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各种受众理论和受众研究的主要传统、方法和结果。作者分析了受众研究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异同,从受众和媒体两个角度对传受关系进行了探讨,不轿枉过正,也不偏执一端。

J. 网络大电影的观众都是谁

随着“网大”市场的成长和创作的“精品化”,观众构成也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以下将根据爱奇艺与腾讯视频提供的平台“网大”观众数据,以及艾曼数据提供的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观众的对比数据,对网络大电影的观众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一、性别构成:以男性为主

性别构成上,如下表1所示,2017年爱奇艺网络大电影有66%为男性观众,虽然较2016年的70%有所下降,但与中国网民整体构成相比,可以看出网络大电影仍更受男性观众喜爱。腾讯视频的“网大”观众中有72%为男性观众,呈现出类似的特征。

阅读全文

与网络电影受众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东北马家的伏妖电影完整版 浏览:998
国庆电影票房排名影金刚川 浏览:790
电影动物世界2结局 浏览:733
与知青题材电影 浏览:376
韩国政治题材电影2021 浏览:915
玛拉电影全集 浏览:607
coco妈妈是哪个墨西哥电影 浏览:792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做电影宣传 浏览:396
伊拉克战争电影真实事件 浏览:289
交道事故微电影 浏览:598
电影院芝华仕沙发怎么用 浏览:894
看小电影会不会上火 浏览:569
刺杀小说家在哪个电影院 浏览:259
2021年韩国电影票房 浏览:414
艾曼妞3电影手机在线 浏览:166
开国大典电影的图片大全 浏览:852
删除电影图片 浏览:561
电影最后的字幕图片大全 浏览:952
日本人有二战的电视或电影吗 浏览:533
恶人传在线观看西瓜电影 浏览: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