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有哪些好的青春题材电影
盘点几部国内好的青春题材电影:
1、《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一部青春爱情类电影,主演是陈妍希、柯震东,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男主和女主之间令人感叹的爱情,这部电影有着浓烈的青春气息,很容易让人怀念自己的青春。
《同桌的你》是2014年郭帆执导的青春爱情电影,由周冬雨、林更新等联袂主演,影片的灵感来源于1994年高晓松创作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影片主要讲述了周小栀和林一这一对同桌从初中、高中、大学直至毕业十年后的青葱记忆和甜蜜恋情。于2014年4月25日在中国大陆首映。
2. 为何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青春电影
中国当下文化潮流的影响,小鲜肉涌起,各种爱情套路,也许是当下人们太过空虚,想追求情感上的宽慰,对青春电影这类美好或者是怀念的电影特别感兴趣,其实内容并没有太多营养。
3. 如何看待国内现有的青春片
青春片,女主傻白甜,动不动就能出国,男主颜值高不谈,打的一手好篮球,智商爆表,不怎么学习,却随随便便就能考个一本。未免也太假了,偶尔看一下还好,时间长了真心没意思。
4. 美国、日本、中国的青春片各有什么特点
美国——主角参加各种社团、比赛,然后顺便谈个恋爱,最后既实现了个人价值,又抱得美人归,最后主角说:“我们的青春是如此精彩!”——一段青春期奋斗史;
单纯讲了一个好故事的、《坏孩子的天空》、《青之炎》这样令人感伤的、《听说桐岛要退部》这样带些哲学意味、描写青春众生相的。把青春和各种其他电影元素捏合在一起,迸发了不少精彩的火花。
5. 中国的校园青春电影你有什么看法
中国的校园电影在我看来大部分都难落俗套,无非就是堕胎出国分手,然后多年后两个人重新见面又在一起了,否则就是女主或者男主有非死不可的病,然后走了一次伤痛青春的路,没什么新鲜的,不太现实。
6. 怎么看待国产青春电影
在众多的类型片中,占主流位置的一直是影片类型较为突出、系列性较为连贯的电影,比如动作片和喜剧片。从这一点来看,青春片其实难以企及。在票房回报率上,它不及动作片和喜剧片的商业价值,同时,如果论及电影的文化价值,与文艺片相比,它又显得相对单薄。但是从另一方来看,这一类型片却有着值得人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社会价值和它所引起的更多的社会话题。
中国近几年的青春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从2010的短片《老男孩》,到2011年的《青春期》、《那些年》;从2012的《青春荷尔蒙》、《全城高考》,再到2013年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这些青春片在近几年大荧幕上的频频露面,也让我们注意到这些电影的反映内容,以及它背后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进行窥探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个定义,什么是青春片?网络上对此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义。而在笔者看来,今天要讨论的所谓青春片,无外乎两个因素:一是主要的人物角色正处于青春阶段;二是主要的故事基调承载在青春年代。
如果探讨仔细的话,我们会发现近几年的国产青春片,是与中国社会的某些突出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如高考问题、就业问题、学习阶段的成长问题、80后生活中的问题等等。这些现实中有些刺手的问题反映到影视作品上来,其社会影响可想而知。
中国青春片的悼念式作品可以从2010年的《老男孩》这部短片谈起,这部微电影相比与其他电影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不同,就是它全程都是在网络上传播,并没有在院线上映,可是引起的社会反响丝毫不亚于同期的一些大片,它的豆瓣评分是8.4,时光评分是8.0。从影视本体论来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制作水平或者是主题探讨的话,都是比较过分的事情。除去它的主创人员、制作经费和制作水平不谈,一部仅在网络上流传的电影,它的电影制作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们在讨论它的时候,首先应该把它当做一部对“当年理想”致敬悼念式的怀旧片。
片中的肖大宝和王小帅无疑是7080后下层阶级的真实写照,一个是婚庆主持,一个是理发师,生活趋于平淡,有时还遭人白眼。可是当过往的梦想再次来临的时候,他们怀揣着探试的心情企图再次验证自己过往的笃定,这是一份属于“老男孩”的梦想。但是电影在此刻并没有落入俗套———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筷子兄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昭示光明路途的电影,而是一部唤醒曾经梦想的电影。尤其是在它的主题曲中,愈加反映了这一点。
如果我们细心观赏,其实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十分具有象征意味。在肖大宝开车听广播的路上,广播里的内容一段是国家的强盛壮大,一段是平民大众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两段相互交错。这种大与小的对比,强与弱的直白,把80后放置在整个中国大环境中去冷眼旁观,这样的景像描写极具深刻性,也让身为观影者的我们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笔者觉得这应该是本片在电影镜头与话语处理中最出彩的一段。
而在2011年的两部青春片中,我们看到另外的感觉。对于《青春期》这部生猛片,个人觉得可以直接把它和2012的《青春荷尔蒙》衔接起来,甚至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前传。这样说一点也不奇怪,这两部电影在画面的主色调处理、叙事方式、台词风格以及主题探讨、演员整体面貌等等电影参数上,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两部电影探讨的是当前中国学生的生活和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尽管电影企图利用一切的噱头去保证票房回报率,包括俊男美女、性感露骨、台词前卫以及生活奢靡,但是它连最基本的现实反映功能都没有做到,基本上宣告了它们在评论界上的败走麦城。
其实这类学生生活电影是较难把握的,国内电影在这方面做的不尽如人意。而反观美国和印度,他们的两部电影是值得国内导演和制片人借鉴的,一部是美国的《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一部是印度宝莱坞的《三个傻瓜》。
国内的两部电影都是停留在电影的商业吸金度,而忽视了电影本身的价值。王道新《影视批评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整体意义上的电影应该是‘商品’、‘艺术’‘文化’三位一体的综合体”。毫无疑问,《青春期》和《青春荷尔蒙》只是看中了电影的第一个属性,而当我们观看《死亡诗社》时却经常被里面的创新思维和自由精神所打动,在这部电影里面,我们看到的不是一群无知少年的打打闹闹,青春也远远不是这么简单,青春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意味的描述词,它具有形而上的悲剧性和形而下的现实愉快感。
所以在这种本原出发点上,《死亡诗社》带给了我们在青春中才能获得而又超出青春之外的感悟。同样的在《三个傻瓜》中我们发现了属于青春的热烈与执拗的意念,那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信念。所以有人说:“青春是狂放不羁的,是完全由个人意志控制的年岁,这样的年纪最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7. 为什么中国很多青春片的豆瓣评分很低
今天做了一个梦。
梦见我重新开始大学生活,这个大学在我梦里的色彩都不一样,他是彩色的,他有大操场,大食堂,还有一个大剧场,所有的人都很好看,所有人都是皮肤白皙。
俊男美女,爱恨情愁。
好像,这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
醒来之后,我心里在想“如果我以后成了明星,我一定要演一部这样的电影”
但是转念一想,有什么用?又不是我的青春。
这些青春片,都很热门,却不真实,不是普通人的青春,低分自然很正常。
我听说过,身边的人,过着和青春片里面,一样的人生。
爱情追逐游戏,怀孕,打胎,吵架,分手。昨天,女生傍大款,做妈妈桑,劈腿,约炮,小三。
看起来好像很精彩,但是,却不是我的青春,听到这些故事,我反而会庆幸我不是主角。
其实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活在地狱还是活在天堂。
但如果是我,这样的青春,不要也罢。
我知道,我已经活得很精彩。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青春片里,没有打胎,没有残酷,没有需要面对毕业分手的感伤。
我们宅,在宿舍吃泡面,在宿舍睡懒觉,没钱去酒吧,在宿舍放音乐自嗨喝酒,装逼忧伤想抽口烟,却又胆小,又或者是在宿舍组团玩游戏,失恋了出去醉一次,吐了有人照顾,考试打小抄,作弊,八卦,去食堂抢饭吃,上课抢座位,逃课去旅游,打工赚钱,实习工作,吵吵闹闹,平平淡淡,但是很充实,这才是青春。
无关爱情,无关残酷。
这才是我的青春片。
8. 中国青春电影的特点
叛逆,每个猪脚都不可一世,但都会有一颗顽强的心。讲的都是那些年我们最美好的时光的一件件小事,让人不禁回味起自己的那些悄然远去的曾经。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为了爱而努力着,但结局却没有什么真的在一起,而后来,也变得看开了。。。不再那么执着。影片中都会有那么一些喜欢互损的朋友。后来的后来,经过现实的磨擦,有的会更加珍惜,而有的人,却只能形同陌路。
9. 怎么看待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青春电影
青春是我们人生的纪念册,是我们生命中最好的芳华,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追忆,往事只能回味。我们喜欢看青春系列的电影,只不过是希望从电影人物的身上寻找自己曾经的影子。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四个家境性格不同的女孩走到了一起,她们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在一起,虽然也会有磕磕绊绊,但感情没有变,真心她们彼此的这段友谊。时代姐妹花收获了一辈子友谊,也收获了爱情,她们无疑是人生赢家。话说:有四个女孩,她们漂亮又有钱,就算她们现在没有钱,但是她们的男朋友也一定会有钱,就算她们现任的男朋友没有钱,但下一任的男朋友一定会有钱,总之她们就是又漂亮又有钱。我们总是羡慕美好的事物,喜欢美好的东西,毕竟我们的眼睛都是用来发现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