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论述如何运用基本的艺术理论分析和评价一部好电影
运用基本的艺术理论分析和评价一部好电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电影思想体系、艺术形象、人物形象、主题、演员、导演构思。相关介绍具体如下:
1、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头到尾,从各方面来认识作品的总体倾向。
2、分析具体的艺术形象。主题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来。主题的提示,须在具体艺术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主题不是夹杂、安排在作品中的几句评论,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层意蕴,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确。
3、重视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为提示作品的主题,必须认识、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节。情节安排,不单纯是生活的直接展现。
4、评主题。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题,从作品中体现出来,又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渗透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世界观。
5、评演员。演员对角色的表演 演员对角色的表演是在导演对影片的总体要求下进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时又是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
演员的表演,既需要演员有强烈的感情,以充沛的激情注入到角色的创造与表演之中,有要求以生动的形象(角色)来感染观众,以使观众深深地进入特定情境来感受、评价生活与艺术。
6、分析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1)怎样分析一部电影的艺术特色扩展阅读: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
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又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B. 电影的五个艺术特点是什么
我认为电影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文学(通过剧本和故事情节表现)、服饰、美术、音乐、表演、摄影摄像等等,很多影片还加入了现代科技(如电脑技术)
这个你可以参考一下http://ke..com/view/319377.htm
C. 赏析一部电影的艺术特色 1000字 急!!
仙境之桥,成长之桥
每个人在回忆童年时,在记忆中的都是快乐的,觉得那个年纪的自己好像就没有烦恼, 总是会认为那时候的自己是生活在天堂中的,我们有意无意的忽略或忘记了在那个时期的烦恼:永无止境的功课,繁重的家庭作业、父母的斥责、同学的欺负。。诸如种种。
只记住开心的,没有悲伤、愤怒和伤害,其实真的是很不错的,至少,在我们的记忆中,暖色调会占据主要位置。
《仙境之桥》中杰西一定认为自己的童年是灰色的,不富裕的家庭,他只是众多孩子中的一个,并且并不被父亲宠爱,同学们也觉得他是个怪人,是个farmer boy,没有朋友,只有绘画是他的朋友,直到莱斯利的出现,这个也有点怪的女孩,可以在全校超过所有的男孩子,成为奔跑的冠军;在作文里可以完全靠想象写出潜水者的感受;也是她发现了通往泰瑞比西亚的“桥”,是她带给了杰西无穷的想象力,让杰西枯燥的童年有了除绘画以外的色彩。
但是,这样的朋友,却永远的离开了,那么突然,让人完全手足无措,杰西认为是自己害死了莱斯利,就因为和自己心爱的音乐老师去了博物馆而没有叫上莱斯利,她才会出事,他在他们的秘密国度奔跑,期望莱斯利可以回来,在父亲的怀抱中,杰西痛哭的责怪自己,父亲告诉他:杰西,不是你的错,她搬来之后,带给你很多特别的东西,对吧?那才是我们该记住的,你要让“它们”活着。
杰西改变了自己对梅贝尔的态度,带着小妹妹来到了仙境之桥,那条通往自由的、允许无限想象力的泰瑞比西亚!
童年即是快乐又是孤独的,不经意想起,让我们嘴角微微上扬,那是真正的快乐;而童年的孤独,或许只是因为一只钢笔一只纸鹤一个永远都没有得到的表扬.....而这些,和现在我们的或得或失比较起来,也许,才是我们真正失去的东西。也许,和孩提时代比较起来,现在的我们才是真正孤独,真正不快乐的.........!之所以我们会觉得童年是美好的,是因为我们记住了那些短暂的,但是却让我们觉得整个童年是幸福的瞬间,这就是记忆,懂得忘记不愉快的或许就是最大的成长吧!
D. 电影《芳华》的叙事艺术特色浅析
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的电影《芳华》是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进行创新改编的,主要描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工团青年群体在芳华年龄阶段所经历的真实命运事件,再现了各种真实画面,是一部难得的艺术佳作。该部影片有着极为丰富的叙事艺术特色,能够打动人们内心,促使现代 社会 青年群体去深入探讨上一辈人的如歌岁月。电影《芳华》的叙事拍摄创新采用了综合叙事方式,导演科学地将文学多视角叙事与电影多视角叙事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出了多向度叙事艺术结构,向观众呈现出一种具有时代人文情怀和质感的电影画面。文章进一步对《芳华》叙事艺术特色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影《芳华》 叙事手法 艺术特色
电影《芳华》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于2017年12月15日上映。该部文艺片改编自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以1970-1980年代作为叙事背景,讲述了那个年代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文工团青年的故事。他们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阶段,对于爱情、梦想有着自己的渴望,也在经历着充满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冯小刚导演在该影片拍摄过程中,综合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和技巧,构架出了崭新的故事情节,从而赋予了电影不同以往的叙事艺术特色。《芳华》将叙事的复杂性与现代语言艺术完美融合在一起,能够带给观众立体而丰富的观影体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说《芳华》与电影《芳华》
小说《芳华》是当代著名女性作家严歌苓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群从大江南北招募而来进入部队文工团的少男少女所经历的残酷的青春、隐忍的爱情和坎坷的人生。小说《芳华》用四十余年的时间跨度展开描绘了那个时期众人命运的流转变迁,充分表现了文工团男兵刘峰的谦卑、平凡及背后值得探究的意义。《芳华》小说的创作源于2013年导演冯小刚与作家严歌苓之间的约定,他们曾经都在文工团服役过,并且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各种 社会 事件,因此二人约好了要围绕那个时期的文工团生活展开文学故事的创作。最后严歌苓创作出了《芳华》这部小说,起初书名叫做《你触摸了我》,冯小刚认为这个名字不够妥当,严歌苓又想好了几个名字,如《青春作伴》《好儿好女》以及《芳华》等。冯小刚认为《芳华》是一个极有诗意的名字,“芳”代表着芬芳气味,“华”则象征着青春年少的缤纷色彩,能够唤起人们的美好回忆。《芳华》描绘了一群正值芳华之年的部队文工团男女兵之间的青春轶事,该小说向人们展示了特定年代下 社会 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和公众舆论对异性之间交往的严格规约,而这也与所处芳华年龄阶段的男女特有的荷尔蒙冲动与性成熟构成激烈冲突。小说《芳华》核心情节当属“触摸事件”,这也是引发当事双方及一众旁观者心理剧烈震荡的极端事件。该事件带来的身心伤痛改写了男主人公刘峰的人生走向,而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需要用人生漫长时间去消化与认知。
电影《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电影创作背景故事与小说保持一致,主要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群正值芳华年纪的文工团青春少年青春成长过程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男主人公刘峰质朴善良、乐于助人,女主人公何小萍来自农村屡遭文工团其他女兵的排斥。他们之间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他们离开了安逸稳定的文工团,并且卷入了一场血染芳华的残酷战争,使他们在故人的分别与重逢中充分体验到来自于人生命运的痛与暖。刘峰与何小萍离开那个时期文工团安逸的温室环境后,真正进入到 社会 残酷环境中才感受到人性的复杂。这也为他们将来惺惺相惜和相依为命做好了铺垫。电影《芳华》是一出群戏交织的时代影像,充分呈现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 社会 的人生百态和人文精神。
电影《芳华》的叙事艺术特色
时间叙事。电影《芳华》在拍摄设计上有着完整的时间叙事结构,其中单一时间主线主要包括了1970、1980、1990以及2000年四个不同时间阶段,主要是一群正值芳华年纪的文工团青少年之间相遇、相知、相离、相聚的不同章节主体。导演在电影《芳华》拍摄中采用了第一视角去讲述那个年代的文工团故事,乐于助人的刘峰将出生贫困家庭的何小萍接到文工团;何小萍在遭遇家庭变故后也十分憧憬进入到文工团这个温暖安逸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她内心深处对于进入文工团进行训练演出感到无比快乐。该阶段就是1970年的相遇时间线,为后面时间阶段所发生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做了很好的铺垫与预演。在1980年时间阶段中,文工团青少年们之间发生了很多事件,导演在电影拍摄中主要穿插了“服装事件”“触摸事件”等,由该系列事件构成了文工团男女兵之间的共处别离生活,铺开了女主人公何小萍遭其他女兵排斥诬陷的过程,致使何小萍留下了人生中的种种遗憾和感伤。直到文工团那个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活雷锋”刘峰因为表白被相关工作人员质询并最终下放伐木时,历经波折的女主人公何小萍依然未能够切身体验到来自于文工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依旧被同事孤立起来。电影《芳华》的时间叙事手法让整部影片的逻辑推进变得多层面且相互映照,不仅维护了电影拍摄故事内容的整体统一性,还有效摆脱了故事描述的单调性。
英雄叙事。电影《芳华》让广大观众重温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社会 历史 发展背景下的真实场景,具体如 社会 是以何种标准去划分阶层,以及人们就趋向以什么方式追求表现和认同。现代 社会 划分阶层的标尺是“货币”,而《芳华》划分阶层的标尺是“品质”。导演以英雄叙事手法去打造人物形象,促使电影中的刘峰从人们眼中的“活雷锋”沦为“耍流氓”的形象。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嘲讽同样能够发生在何小萍的人生中,就像“笑话”一般存在的何小萍似乎也应该去承担“品质低下”的骂名。在电影中,就是这样一个在前期微不足道的人物后面却变成了人们眼中真正的“英雄”,也正是这种强烈的戏剧化情节促成了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文工团中,何小萍是一个不被大家关注甚至排斥的女兵,而在刘峰离开后何小萍加入到了残酷的战争中,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勇敢护士。在这个充满硝烟的战场上,何小萍的孤独和悲惨显得如此渺小,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却给了她更多喘息时间以证明自身价值的机会。在这里不仅不会再有人排斥讥讽她,而且还有很多伤者需要她的救治,这样的战场反而成为了她实现自我价值的避难所。
E.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艺术特性(评述)
《泰坦尼克号》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情,关于人性,关于奉献,关于舍得,关于牺牲的故事,更是我们对自由恋爱的启蒙老师。
一颗像爱情般永恒的宝石带我们进入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泰坦尼克号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穿的上层住着上流社会的人,底层住着底层社会群众,上流社会的人从来不会与底层人有所交集。
杰克在码头赢得了一张登上泰坦尼克号的船票。他放浪不羁,敢于追求幸福,遇到了一见钟情的rose,邀请rose一起在船头吐口水,为rose画写真,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如果单单是这样,我们心中只会将他定义为“渣男”。杰克在观众心中形象的升华在他为爱而战斗,为爱而牺牲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rose作为一个富家小姐,她逐渐对父母的包办婚姻产生抵触,杰克教会了她,在底层她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喜欢的事,即便是“粗俗”地吐口水、跳低下的舞蹈,也不会有人管教。这一切都刺激着她去打破枷锁,追逐自由。
那句“you jump, I jump"竟一语成谶。海难使这个故事得到了升华。我几乎可以确定地说,说过没有这场灾难,没有这次对于人性的终极考验,所有人平平安安地下了船,那么杰克和rose将不再会有任何交集,面对封建强权,个人的能力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
泰坦尼克号的剧情简介· · · · · ·
1912年4月10日,号称 “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自己的处女航,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丝(凯特•温丝莱特)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坐上了头等舱;另一边,放荡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在码头的一场赌博中赢得了下等舱的船票。
罗丝厌倦了上流社会虚伪的生活,不愿嫁给卡尔,打算投海自尽,被杰克救起。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杰克带罗丝参加下等舱的舞会、为她画像,二人的感情逐渐升温。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面临沉船的命运,罗丝和杰克刚萌芽的爱情也将经历生死的考验。
链接: https://pan..com/s/166Pk1vwE2xFIxatPmrdkWA
F. 电影艺术特性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综合性。
电影既不是戏剧,也不是绘画,也不是文学,也不是音乐,它包含了这些艺术的共性,而同时又表现了它们全部的差异。
2、运动性。
反映的是运动的画面、镜头、运动的故事情节。
3、逼真性。
G. 请结合一部电影作品,谈谈它的影视艺术及其审美特征。
摘要 以影视作品《牧马人》为例,节目开始时就呈现了蓝天与白云整合的完美画面,观众随着镜头仿佛一起进入了美丽的大草原,但随后,影视作品的视角就变为了北京的饭店,让人们将自身的角色幻化成一个个旅行者,紧随其后的便是黄土路场景,带领着观众在短时间内体验不同环境的氛围。在影视艺术里,会根据角色的需要切换到不同的情境,而且在时间跨度上也是十分灵活的,这部影片在画面情境变化的同时,借助旁白,让人感觉刹那间已经穿越了三十年。因此,影视艺术作品只要不违反人们生活的逻辑,根据艺术的需求,可以对作品进行主观的创作和重组,不同的画面也可以自由地进行转换等,这都充分表现出了影视作品的综合性。
H. 如何运用基本的艺术理论分析和评价一部好电影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评片名,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
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3)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地,将特色称为特色,将突出的特色(或转为稳定出现、反复实践的特色)称为风格。 风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现。评论导演风格不仅是对导演创造力的一种衡量,而且是对评论者鉴赏力的一种衡量。不能把风格的帽子随便乱戴,也不能对明显的风格视而不见。
4)导演创造。从影视片来看导演对剧本的转化、实现成为影视片的过程中有哪些创造,可以看出他为社会生活、为影视艺术、为广大观众创造了什么,导演创作体现在影视片在中,因而,对影视片的评论,总相关着影视片的创作领导核心导演。因而,评影视片,就评论了导演,虽然有时不必单独地评论。
(3)评主题。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分析主题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头到尾,从各方面来认识作品的总体倾向。
第二、分析具体的艺术形象。主题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来。主题的提示,须在具体艺术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主题不是夹杂、安排在作品中的几句评论,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层意蕴,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确。
第三、重视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为提示作品的主题,必须认识、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节。情节安排,不单纯是生活的直接展现。
(8)怎样分析一部电影的艺术特色扩展阅读
电影的起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
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I. 如何赏析一部电影赏析电影时要从哪些方面去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呢
正所谓,看电影,所以当然是从“看”,眼睛开始。动作片,那就紧紧的盯住他们的动作,情节片,那就要看他们的表情。但是,还要看到一点,那就是他们每个人物心。看上去很深奥,可其实并不难。电影为了表达出人物,演员们都会把表情尽可能的真实。好的演员,会把那个人物塑造得就像你身边一个朋友一样。通过他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人物的内心。是痛苦?挣扎?还是开心?幸福?跟着人物的内心,一起体验电影的精彩,是再美妙不过的事了。
2
电影,不仅仅只是想让我们看,还需要我们听。倾听什么呢?配乐,人物说话的语气,还有出现在其中细微的声音。配乐可以说是一部电影的一大亮点,(比如宫崎骏电影中就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欢的配乐,也让我们记住了久石让。)配乐,主要为了烘托气氛的,成功的电影中成功的配乐,总能带着大家一起进入电影,配合着人物说话的语气,混合出或者悲伤,或者搞笑的情境。
3
我们要带着我们的心去看电影,说的高雅些,就是欣赏。看懂了情节,听着音乐,了解每个人物的心之后,总会有一些感慨。走马观花的同志会评价这是部好片还是烂片,而真的用心去体会的,会从电影中的人物看到一些社会现实,或者——自己的影子。也许是自己从前的梦想,也许是和其中某个人物相似的生活经历。接着——会感情汹涌。那看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给我们有些麻木的生活一些波澜,一些感动,或鼓舞,或安慰的情感。记住一些事,忘记一些人,然后轻装信心满满的继续生活。
J. 如何评价一部电影的艺术性
镜头画面的艺术形态,是衡量一部艺术片的重要环节。因为,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最直观的是电影画面,但我们看完整场电影的时候,我们才能从这些画面当中体会出整部影片所包含的整体艺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