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欧洲中世纪战争 战术及阵型
中世纪-全面战争是吧
说实话
这算是全面战争系列里做的比较差的一代了
画面倒是不错
游戏性就差不少
我说说自己在一般兵力对等时候的打法
矛兵守中间,重步兵保持距离殿后
弓弩手可以放在最前面增加杀敌数量,也可以为了保险放在后方
主要看对方骑兵的多少了
重骑兵前期不用出击,在两翼驻守保持威胁就行
轻步兵和轻骑兵在两翼找地方埋伏
开战以后敌军一般会用很老套的步兵正面冲锋+骑兵包抄战术
由于轻步兵被抽去埋伏所以你正面的兵力会比较不足
但坚持一段时间没问题,顺便说一句,敌军留到最后才动用的部队一般就是将军所在
两翼包抄的骑兵用重骑监视,有机会就攻击,但不要追击
注意看中间的战况,当对方投入除将军外最后一只步兵的时候一般你的部队也就快坚持不住了,这时候马上调动轻步兵攻击敌军后方,敌军如果抽调部队迎击的话,让己方轻骑和轻步兵一起攻击,鏖战许久的敌军一定不是对手,接下来无视敌军的一切行动,猛攻敌军后方,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战局就已经定了,只要中间的大阵被击溃,剩下的少数部队就不足为虑了。
这种战法的要点就在中间大阵,必须用士气最高,防御最高的部队充当主力,尽可能的坚持久一点,如果在敌军投入最后预备队之前就被击溃那输的就是你了,必要的时候把弓弩手投入近战也要保证本阵稳定。
最后说一句,lz如果对战术比较有兴趣的话建议玩罗马全面战争,画面虽然差一点,但可玩性不是中世纪能比的,另外帝国全面战争和最近的拿破仑全面战争也很不错,指挥火器部队又是另一种感觉了
❷ 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和清军所用的是什么武器
英法联军:整齐风帆动力战舰,三线式火枪射击阵列,前膛装药的火药枪以及刺刀,机械拉发式舰炮,双轮步兵用圆弹加农炮,匕首,左轮枪,双管后膛装弹式手枪,炸药(黑火药),可能有加特林机枪,指挥官用柳叶刀
❸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所有单兵武器的枪管都套上了什么
有种说法是避孕套,因为它防水防沙,对于美制枪械在沙漠和复杂环境下故障率偏高有一定的帮助
❹ 鸦片战争中英武器对比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鸦片战争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鸟铳长矛不敌英国的
洋枪。但是实际上的差距是多少呢?就让从火枪和弓弩的对比上看看其差别。
按照何立波《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装备之比较》一文,在鸦片战争中,英军
使用的火枪型号为两种: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和Baker前装滑膛燧发火枪。以
下是两种枪的参数:
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
这是著名的印第安式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照片。枪长1.42米,枪管口径
0.76英寸,子弹口径0.71英寸。这种枪还有一种更早期的长型号(long
land pattern)。该型枪曾经在拿破伦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战争中被大量使用,
英国装备过大约300万支该种火枪。
Baker前装线膛燧发火枪
这个是Baker前装线膛燧发火枪,1.16米长,0.75英寸口径,使用和Brown
Bes相同口径的子弹。滑膛式Baker的资料没找到。照说Baker的滑膛枪只在1800
年和英国陆军及东印度公司有合约,不该在1840年仍然有使用。而且做的规格应
该就是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规格。参考鸦片战争中两种枪的射速,Baker的
射速相当于Brown Bess的2/3。如果都是滑膛枪的话差别不该那么大。我认为在鸦
片战争中使用的伯克式燧发枪应该就是上面这把线膛枪。
为了方便对比,我在这里引入中国一种著名的远程武器——神臂弓的资料。大家可
能认为我在冒傻气,拿宋代的弩箭和19世纪的火枪相提并论,哪有的比?别着
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神臂弓
这是我国宋代大量使用的一种弩弓,式样是从西夏流入的。弩身长三尺二寸(约
一公尺),弩弓长四尺五寸八分(1.43公尺),两弭各长九寸二分(0.29公
尺),?y长四寸,两闪(?y和弭之间)各长一尺一寸一分,弦长二尺五寸(0.78
公尺)。箭长数寸。
但凡我们评价一样远程武器的优劣,不外呼考虑三点:射程,射速,杀伤力。如
果从经济上说,还要考虑造价和制造周期,以及训练周期。
先说射程,按照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最大射程是300码左右,有效
杀伤射程约80码(约72米,一说50码,即45米),超出这个距离被打中的人可说
是运气极背。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Col. George Hanger)上校在1814年写下这
么一段话:
如果一个士兵的枪膛不是制造得很糟的话(许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码外的人
形靶、甚至是100码;但是如果一个士兵在150码外被敌人用一支平常的枪瞄准并
打伤的话,那么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霉了;至于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射击200码外的人
的话,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两者打中目标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大家可记得电影《与狼共舞》的开头,一心想死的男主人公策马在南军阵前来回
跑了两趟,竟然毫发无伤,其实是相当写实的。当时美国南方工业不发达,南军
武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一支Whitworth线膛枪要价美金500大元,可以买20头
牛。所以南军没多少支线膛枪。滑膛枪的准确性又那么的差,打不中策马狂奔的
人一点都不奇怪。但是南军如果想依样画瓢那一定会死的相当难看,北方军的武
器全部在大陆制造,一支sharpes线膛步枪只卖43元。所以多数是线膛枪。扯远
了,赶紧兜回来^_^
Baker线膛枪的最大射程因为膛线的缘故射程有所下降。但是得益于膛线的稳定作
用,其有效射程有200米以上。不过由于射速很低,英军并未大量装备线膛枪。原
因在后面祥述。
古代弓弩的普遍最大射程为300米左右,而神臂弓的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500余
米,而且准确率很高,可以精确瞄准。欧洲到现代也还有弓弩射击比赛。一个训
练有素的弩手可以准确地命中200码外。一个瑞典著名的神射手威廉.泰尔射中自
己儿子头上的苹果用的就是弩弓而不是弓箭。如果那个总督使坏让他用滑膛枪去
射,估计小泰的脑袋就要开花了。下面这个是瑞士的泰尔父子铜像,眼力好的朋
友可以看到泰尔肩上扛着的弩弓,儿子手上捧着被木羽箭(英文叫bolt,有别于弓
箭arrow)洞穿的苹果。
然后再来看射速,英国在18世纪已经采取纸包弹药以利装填,整个程序还是快不
起来。按照官方训练手册的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发射一次需要经过12
个步骤,1834年时英国陆军测试使用雷管的前膛枪时的记录显示,即使是技术纯
熟的士兵每分钟射速也不过三发;这还是在没有战斗压力下的成绩。在实战时,
由于种种因素影响,能够维持每分钟两发就算不错了。而且士兵在战场上慌乱之
际非常容易出错。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在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出枪管,一扣扳
机,通条就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
另外常见的错误是在忙乱之间误将弹头而非火药先塞入枪口,造成不发弹,士兵
只能退出行列到后面慢慢把弹头挖出来。大家不难想象用通条去挖装填了火药和
子弹的枪管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就这还算是先知先觉,要知道当时火枪是队列
齐发的,那么多枪一起发射的情况下许多士兵在战斗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
开枪,有没有哑火,往往多次装弹。
在1863年美国内战的盖兹堡战役后北军清理战场,发现双方士兵遗留在战场上的
37,574支步枪中,枪管中还有子弹的有24,000支,其中有一颗弹头的有6,000
支,误塞了两颗弹头的有12,000支,塞了3到10颗弹头的有6,000支,最高记录是
一支枪中塞了23颗弹头,怎一个强字了得。
比较起滑膛枪,Baker线膛枪就更麻烦了,由于使用线膛枪的时候弹头与膛线必须
紧密咬合,无法像滑膛枪一样使用直径较枪管内径还小的弹丸,因此前膛来复枪
的装弹十分困难而耗时。射速一分钟有一发就算不错了。为求维持大量火力,当
时各国的正规部队仍然配备滑膛枪,只有少数前卫部队(skirmisher)才配备线膛
枪。直到1849年,法国陆军上尉Claude-Etienne Minie发明了弹底有凹孔的弹头,
子弹发射时的气体会经由这个凹孔将弹头底部撑大,跟枪管的膛线咬合;这么一
来,弹头直径可以做得比枪膛内径小,才解决了前膛来复枪装填困难的问题。
再来看神臂弓,这东西的射速大约是3-4发每分钟,而且操作十分简便,简单到大
家很难想象竟会有人能装错。下图是神臂弓的装填过程。唯一的问题是神臂弓需
要人手拉弦,发射次数太多容易疲劳,速度会减低。可是火枪连续发射以后一样
会因枪管发热造成炸膛或者子弹威力减弱的情况。
最后说说破坏力,不论是Brown Bess还是Baker火枪,用的子弹口径都一样,威力
相当不错,因为铅弹体积小,力量集中,常常嵌入骨头里面无法取出。而且子弹
在体内的弹道通常都不是直线,造成的伤害是普通冷兵器不及的。
神臂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枪子弹更强,按照记录它发出的弩箭可以穿透两层铁
甲,连普通火枪子弹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破坏力却不如枪弹,伤口也比较容易处
理。但是弩箭也有优点:可以涂毒或者加装炸药。
再说造价,神臂弓的材料是山桑木做的弩身,檀木做的弩梢,铜制的扳机,麻绳
做的弦。照说造价也还是神臂弓便宜。在中国不会找不到木匠做这个吧?
按照这样推断,如果当时中国以神臂弓作武器,使用同样的阵列和英军对抗,失
败的很可能是英军。可惜清朝不但不重视火器,连弓弩都不重视,这样的战斗只
能在帝国时代里面去体验了。
顺便说说英军的火炮当时使用的是葡萄弹,用一个很薄的容器内装大量的铁弹
丸,发射后容器爆裂,里面的铁弹丸将形成大面积的散射,威力极大,在鸦片战
争中一次能杀伤几十人。但是比这种炮弹更先进的开花蛋在明清时代已经在中国
生产并使用过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不难发现其实直到1840年,火枪仍然没能完全超越中国13世纪
使用的弩箭。中国当时别说创新,只需将以前所掌握的拿出来,也不难取得胜
利。清朝的失败,首先是制度上的失败,然后才是技术上的失败。
❺ 火枪时代的战争
早期的火器时代,步兵们是排成方阵冒着炮火前进到离敌人一百米远左右的距离上,站直了身体面对面地与敌人方阵对射。基本战术就是放一枪,然后掏出火药来从枪口灌进去,用通条压实了再把子弹放进去,再用通条压实了,然后端起来朝敌人放第二枪。这是受早期的步枪前膛装填这个条件限制而不得不这样做。一个优秀士兵一分钟放三枪就很了不起了。前几天回看《光荣战役》发现最迟到南北战争时期这种战术依然是主流。不过我看着倒是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外国电影,名字忘了,只记得里面的战斗是街垒战,人们在街上构筑工事,前排是男人,后排是妇女儿童,敌人冲上来的时候男人就放枪,然后把打空了的枪扔到后面,从后面人手里拿一支新枪再向敌人射击,后面的妇女儿童就负责在男人放枪的时候给替换下来的空枪里上子弹,然后把上好子弹的枪递上去。这样的射击效率我认为和所谓的三段击有一拼。由此我想问:为什么当时的各国军队在野战中不采取这样的战术呢:方阵的第一排士兵负责放枪,放完枪后把空枪传给第二排士兵,然后从第二排士兵手里拿一支装好的枪,而第二排士兵则把空枪传给第三排士兵,再把第三排士兵手里装好的枪拿过来,然后第三排、第四排……如此循环往复,一直到第十排士兵(貌似当时的方阵一般就是十排),这样第一排士兵就可以不停地射击,一分钟放个五六发应该没问题。刚才说了一分钟三发是优秀士兵的标准,普通士兵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分钟估计也就射出一发去,更不用说在慌乱中先填了子弹再填火药导致武器不能发射的废柴了。而用循环射击的这个战术,普通士兵一分钟也能达到五六发的射速,短时间内就能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更不用说对敌人心理上的打击了。虽然十枪打完后,第十排士兵需要手工装填步枪往前送,可能射速会比头十枪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第十排士兵在装填时有前九排士兵的保护,装填速度肯定会比让第一排士兵自己冒着弹雨装填要来得快些。
燧发枪的好处是操纵方便,加上刺刀的发明让士兵不必经过多年训练也不必分为火绳枪兵、长矛手、长戟手等划分方便了基层指挥与训练,因此大规模扩充军队成为可能。不过这时代的大多数士兵也很难发挥出长期从军的老火绳枪兵复杂多变的射击方式。采用复杂射击轮次进行指挥绝大多数后果是自乱阵脚。
另外因为都是使用黑火药射击后烟雾弥漫,如果等烟雾消散视野恢复,轮射的速度优势就难以发挥。快速轮射又会因为视线不良变成盲目射击。加上在这一时期野战火炮获得了巨大发展,把士兵密集排列成深厚队形就会被对手重炮串糖葫芦。古典西班牙大方阵的没落就是火炮与火枪发展的结果。
因此在火力发扬与降低伤亡双重压力下这时期的部队大多布置成多重线性阵列,每线列2-3排,两层线列部队间隔20-40米,这样后排部队在全排部队受损失或陷入肉搏时能够迅速替换或支援他们,而对手的大炮又很难同时伤害到不同线列上士兵,即使准确命中对手线列,实心弹也只能同时杀伤3、5名士兵。
因为训练、射程和射后烟雾问题导致不能实施大纵深多排面轮射如何能有效打击敌人呢?那就是齐射。因为早期火枪命中率低射速慢射程近,最好方式就是在较近距离组织齐射这样不会被烟雾干扰不会担心射伤前排战友。而且齐射有巨大的威慑力。
如果在战线上对手凌乱的枪声和每隔一段时间才会有几个战友倒下,大多数士兵都能够保持斗志。而在一轮三排士兵近距离齐射下周围战友瞬间倒下一大片,然后对手挺着刺刀踏着鼓点向你扑来,绝大多数人就会失去斗志。因此一只组织良好的部队采取近距离齐射战术仅使用第一线列打垮对手若干线列完胜并不是梦。
就效率来说轮射和齐射如果排数不超过5排,轮射就发挥不出射速优势,而齐射不受烟雾干扰、训练简便、不容易自乱阵脚和瞬间高密度杀伤带来的威慑力都是轮射所不具备的。而且齐射可以由指挥官最大限度地掌握时机,发挥最优化效能。
火枪时代的队列战术与其火枪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我这里的所谓火枪主要是指整装子弹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所谓整装子弹,就是底火融入子弹,依靠击针击发,是枪膛枪,就是从枪口装填的火枪。。。前膛火枪按照年代一般分为火门枪、火绳枪、燧发枪以及线膛枪。。。
火门枪,就是只有一个火门,发射时装填好发射药与弹头,在火门上堆上一小撮火药作为引燃物,火门与发射药相通,用燃香火绳等点燃引燃火药,引燃火药通过火门点燃发射药,发射弹丸。。。甚至有不用引燃药的,直接捅入火门的。。。所以,火门枪至少两个人发射,一个人握枪瞄准,一个人去引燃火药。。。
火绳枪,就是有一个击发装置,射击时把引燃的火绳夹在激发装置的勾型物上,在火药池中填上火药,火药池通过一个火门与枪膛内发射药相通,这样,就可以一个人做到瞬时击发了。。。
而燧发枪则是,依靠击锤击打火药池,从而生成火星落入火药池,点燃火药,与火绳枪相比,节省了繁琐的火绳。。。
而线膛枪则是枪管内有膛线,一开始的线膛枪是直线,比如滑铁卢战役中,英军有几个装备线膛枪的连,这种枪膛线就是呈六边形的直线的。。。
除了抢的技术在前进,子弹与装填技术也在不断前进,这里值得一提的火药定量分装,在随时可能送命的战场上,再使用量具量取火药显然即繁琐麻烦,有可能出事故,所以,就有了火药定量分装,在平时,西方习惯于火药装在一个个小铁筒里,一个小铁筒是火枪一次发射需要的发射药,这样可以加快装填速度。。。而火绳枪传到日本后,日本出现了所谓的吊瓶,就是指这种火药定量分装,不过用的是竹筒。。。而欧洲后来又出现了纸壳子弹,这种子弹就是一个筒状纸筒,最底下是球形弹丸,里面是一次发射需要的药量。。。发射时,用嘴咬破纸筒,先倒入火药把火药池装满,然后把剩余药量全部倒入枪膛,用通条压实,然后把纸连着弹丸一同装进枪膛,用通条送入到位,这时候纸是夹在火药与球形弹丸之间的,能够起到一定闭气作用。。。这时候,要求纸筒的纸能够尽可能的燃烧殆尽,所以经过特殊处理,比如说,涂上动物油脂,总所周知的,印度大起义导火索,就是英国军官强迫信仰YSL教的士兵用嘴去撕咬涂了猪油的纸筒。。。不过,用嘴去撕咬纸筒应该是经久考研的战术动作。。。不过,涂了猪油,让信仰YSL教的士兵去咬,显然也不尊重当地的宗教习惯,不过,也许是军官对这个事情重视不够吧。。。
如果是燧发枪配上,纸筒子弹,可达到一分钟3发,某些精锐的军团甚至可达到一分钟5发的速度。。。而火绳枪的发射速度要更低,一分钟在1-2发之间。。。而线膛枪与以前的滑膛枪相比,命中率是大为提高的,但是线膛装填非常费力,一分钟发射一发就不错了。。。而且前膛枪时代,卧倒与跪姿装弹是困难的。。。前膛枪一般是立姿装弹,即使是三排齐射(卧倒、跪姿、立姿),也是立姿装弹后,听到口令,进行齐射的。。。
不过,总而言之,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的。。。所以队列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一开始由于枪械发射速度慢,为了保证不间断的发射,所以阵列纵深很厚,有的要达到8-10列,在作战时,方阵向前移动,第一排发射之后,站立不动,停下来装弹,后面的战友,会从间隙前进,走到第一排的前面发射,以此反复,等到后面9个依次到你前面发射之后,这个时间段里,你也装填完毕,你再从队列间隙中走到前方瞄准射击。。。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装弹越来越快,所以,需要不多的队列也可保证不间断的射击,这就可以使队列变薄,可以编组更多的部队用于拓展你整个阵列的宽度,如果你的阵列宽度足够大的话,你就可以形成包围。。。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阵型列数不断减少,使用纸筒子弹的燧发枪时代,比如说拿破仑时代三列就固定下来,而我们所熟知的所谓“三三制”就是起源于此。。。至于三段轮射,也就是所谓日本人的三段击,就是这种战成三排轮流瞄准射击的模式。。。不过就日本当时火绳枪技术水平来看,这种射击模式不足以达到可以遏制冲锋的频率,所以在日版战国时期即使是三段击,也是需要依靠一些障碍物对敌进行拦阻的,比如说栅栏。。。
而这里要提一些比较特殊的火枪战术,比如说楼主所讲的这种战术,一个人在前面射击,后面的人装填子弹,前面的人,人不变不断换枪。。。这种战术在野战是不太好用的,但是如果借助诸如堡垒、壁垒、房屋这样的掩体工事,却可以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在堡垒这样的环境里,不必惧怕敌人的冲击,而设计窗口是有限的,而一个人射击,再射击间隙中,可以观察到敌人的动向,而如果换人射击的话,每个人射击前,总要寻找一下目标,这就耽误时间了,而这种战术,可以做到发挥诸如老人妇女孩子的战斗力,因为即使他们打不准,也可以装填弹药吧。。。我们看美国西部牛仔片的时候,美国西部移民遭受印第安人的进攻的时候,往往就是男人射击,老婆孩子给装子弹,不过前提是得好几只枪。。。日本在战国时代也发展了类似战术,四个人分前后左右站好,前面一人射击后,把枪抽出,后面一人专管调整火绳,左右其中一个人专管通火门与往火药池填火药,另一人与前面的则从枪口装火药和弹丸,这样四个人一起协作,大大增加了装填速度,也可两支枪轮换,前面一个人专管瞄准射击,后面三个专管给另一枪装弹,两枪轮换射击。。。不过这个方式也更适合于借助堡垒射击,不适合野战。。。不过这个战术的问题是,火绳枪很容易发热,打了五六发七八发就会发热,需要降温。。。而这种战术,使得正面发射枪支密度过低,但是依据堡垒射击就没这个问题了,还可以节省枪支。。。
再就是当时一般的实战射程与刺刀问题。。。滑膛枪的威力很大,一旦打中躯干部位,就会使人马上失去战斗力,哪怕是穿着胸甲的骑兵,即使不能杀死他,先是被铅弹重击,然后从高速奔驰的马上掉下来,就足够使其晕厥了,还不要提可能会被后面的骑兵踩死。。。不过滑膛枪的问题在于打不准。。。在18世纪的时候,西欧滑膛枪在50米外是没谱的,有效射程在30米左右,最佳的开火距离在20米。。。而当时的一般较小口径的野战炮最佳开火距离也就是100米以内。。。所以,在当时看军队的是否有战斗力,就是看能不能撑到近距离开枪。。。而双方都持滑膛枪相对前进,谁要能撑到最后才开始齐射,会一般就能够取得胜利。。。曾经有一次,战争的的双方,双方军官都是贵族,一边说,请你先开枪吧,另一边则是彬彬有礼的回应到,还是请你先开枪吧。。。这看起来很搞笑,觉得这些贵族真是迂腐。。。但实际上却是,谁要在更近的距离内发出一次齐射,基本上就可以决定战局了。。。这样,我们也可理解为什么苏沃洛夫说,刺刀是好汉的说法。。。
刺刀这个简单的东西不是前人没有想到,也不是某人灵机一动就可以完全摒除长毛了。。。而是在火门枪,滑膛枪时代,枪械过于笨重,即使装上了刺刀也很难用,当时传到我国明朝的土耳其铳,是没有刺刀的,不过却可以在枪柄处加一个刀刃,就变成了一把巨斧。。。而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枪管即使很薄也很坚固,整枪变轻,这样装上了刺刀,才有了意义。。。不过,当时的段性战术,还是射击为主要突击方式,可以打乱敌人的阵型,使敌人崩溃,当然发起刺刀冲锋也可使敌人崩溃,不过刺刀战的本身则是为了杀伤。。。
❻ 科幻作品中有哪些顶级的武器
科幻作品中的顶级武器有:第一《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单兵作战机甲(APU)
单兵机甲首先出现《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阿凡达》里面也出现了机甲。
人类由冷兵器的盔甲发展到现代战争中的装甲车跟坦克,最终会发展到《变形金钢》的钢铁人。
第二《复仇者联盟》:天空母舰
天空母舰,也是一艘海陆空三栖作战载具,
天空母舰搭载著美军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机F-35,拥有双层甲板,可同时完成战机的起飞和降落,可发射核弹,是一座真正的"移动城堡"。
第三死星——《星球大战》最恐怖的超级武器-杀星者
银河帝国建造的卫星大小 的战斗空间站,在其计划的早期阶段被简单称为"终极武器"。这座战斗空间站具有一个大量使用凯伯晶体的 、能摧毁整个行星的超级激光炮 。
第四维度打击-二向泊
《三体III:死神永生》可以毁灭一个星系的超级武器
二向箔在未激活状态下由特制力场束缚,看起来就像是一张完全无害的半透明二维薄膜。但当二向箔抵达目标空间后,束缚力场就会消失,此武器不可逆地触发,将接触到的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维度无限蜷缩,由宏观变成微观,导致三维立体空间塌陷,变成二维平面空间并不断扩展。而二维化的进程如同一个巨大的气泡无休无止的膨胀,被卷入其中的所有三维物质不可避免地变为二维,丧失大量物理特性并在失去厚度概念后崩解,留下没有光学特征但有质量的二维平面残骸。
第五反物质湮灭—《天使与魔鬼》
反物质与物质碰撞会湮灭产生巨大的能量。
目前人类已能够制造反物质,但是成本极其昂贵。
制造反物质耗资巨大。目前,生产1微克反物质估计需要花费60亿美元。
美国"反物质武器之父"乔治·戴森说:几克反物质炸弹毁灭地球比原子弹还可怕。
反物质武器则相对"干净",不用担心核残留。
反物质不仅可以作为武器的炸药,还可用来制造星际航行火箭、航天器、太空船的超级燃料。据计算,用数十毫克反物质作燃料推动太空船,6个星期就可以到达火星。
❼ 电影《爱国者》中最后一场战斗,美和英的阵型是什么
感觉有点类似汉尼拔在坎尼会战中用的新月阵,同样是用强化的两翼包抄,中军前部伪退却诱敌深入
不过这里的更高明一些,大陆军(那时还不叫美国)把诱敌的民兵和压阵的主力用地势隔开,这样即使民兵是真溃散而不是伪退主力也有反应的时间
那一仗中大陆军是把主力正规军放在一个山坡的背面,让民兵顶在山坡的前面,这样英军的视线只能看到山正面的民兵和大陆军的两翼,所以当正面民兵后退时,英军追了
对于这种强化两翼的阵型(在英军看来是只强化两翼),要么不入阵,利用远程火力逐步吃掉其突出部位,要么一鼓作气以全部兵力实施中央突破然后分割包围。
这里要说一下,英国的红衫军历来以稳定的阵列推进和齐射后刺刀冲锋为主,他们相对来讲不重视枪支的射程和火力,而大陆军正规部队使用的多是从欧洲进口来的德式和法式枪支,单论火力和射程远在英军之上,所以英军在不知大陆军留有大批预备队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对射造成的伤亡选择了中央突破战术。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英军的两个主要指挥官:那个什么什么将军和指挥骑兵的上校贪功冒进,前边的剧情里提到国王许诺胜利之后把起义的十三州划给那个将军做封地,而那个将军为了让上校替他卖力把其中的一个州分给了他,如果这一战胜利大陆军基本就完了,所以这也是一个因素(PS:这绝对是杜撰,此时的大不列颠正如日中天,怎么可能会容忍将领拉山头自立为王)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有什么不妥之处请高人指正
❽ 鸦片战争里中英武器装备各是什么
清英武器兵器对比:
清军使用的冷兵器主要有刀矛弓箭等,热兵器(即火器)并不是中国发明研制的,而是仿造明代从西方引进的“鸟铳”、“佛郎机”、“红夷炮”等,其形制功能比英军落后了200多年。
例如,清军使用的鸟枪,枪长2.01米,射程约100米,射速为l-2发/分钟,且质量低劣,严重老化,有的使用了166年尚未更新换代。
而英军则配备了在当时世界上相当先进的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前者枪长1.16米,射程约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后者枪长1.42米,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这样的射速、射程都是清军的鸟枪所无法企及的。
(8)战争电影武器阵列扩展阅读:
鸦片战争的政治影响
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
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许多有学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
然而包括朝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清廷的战败并没有使其进行改革,反而继续行保守的闭关政策,引致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出现洋务运动等的自强救国运动。
❾ 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和中国的武器对比(最好有具体型号)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鸦片战争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鸟铳长矛不敌英国的
洋枪。但是实际上的差距是多少呢?就让从火枪和弓弩的对比上看看其差别。
按照何立波《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装备之比较》一文,在鸦片战争中,英军
使用的火枪型号为两种: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和Baker前装滑膛燧发火枪。以
下是两种枪的参数:
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
这是著名的印第安式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照片。枪长1.42米,枪管口径
0.76英寸,子弹口径0.71英寸。这种枪还有一种更早期的长型号(long
land pattern)。该型枪曾经在拿破伦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战争中被大量使用,
英国装备过大约300万支该种火枪。
Baker前装线膛燧发火枪
这个是Baker前装线膛燧发火枪,1.16米长,0.75英寸口径,使用和Brown
Bes相同口径的子弹。滑膛式Baker的资料没找到。照说Baker的滑膛枪只在1800
年和英国陆军及东印度公司有合约,不该在1840年仍然有使用。而且做的规格应
该就是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规格。参考鸦片战争中两种枪的射速,Baker的
射速相当于Brown Bess的2/3。如果都是滑膛枪的话差别不该那么大。我认为在鸦
片战争中使用的伯克式燧发枪应该就是上面这把线膛枪。
为了方便对比,我在这里引入中国一种著名的远程武器——神臂弓的资料。大家可
能认为我在冒傻气,拿宋代的弩箭和19世纪的火枪相提并论,哪有的比?别着
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神臂弓
这是我国宋代大量使用的一种弩弓,式样是从西夏流入的。弩身长三尺二寸(约
一公尺),弩弓长四尺五寸八分(1.43公尺),两弭各长九寸二分(0.29公
尺),?y长四寸,两闪(?y和弭之间)各长一尺一寸一分,弦长二尺五寸(0.78
公尺)。箭长数寸。
但凡我们评价一样远程武器的优劣,不外呼考虑三点:射程,射速,杀伤力。如
果从经济上说,还要考虑造价和制造周期,以及训练周期。
先说射程,按照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最大射程是300码左右,有效
杀伤射程约80码(约72米,一说50码,即45米),超出这个距离被打中的人可说
是运气极背。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Col. George Hanger)上校在1814年写下这
么一段话:
如果一个士兵的枪膛不是制造得很糟的话(许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码外的人
形靶、甚至是100码;但是如果一个士兵在150码外被敌人用一支平常的枪瞄准并
打伤的话,那么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霉了;至于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射击200码外的人
的话,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两者打中目标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大家可记得电影《与狼共舞》的开头,一心想死的男主人公策马在南军阵前来回
跑了两趟,竟然毫发无伤,其实是相当写实的。当时美国南方工业不发达,南军
武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一支Whitworth线膛枪要价美金500大元,可以买20头
牛。所以南军没多少支线膛枪。滑膛枪的准确性又那么的差,打不中策马狂奔的
人一点都不奇怪。但是南军如果想依样画瓢那一定会死的相当难看,北方军的武
器全部在大陆制造,一支sharpes线膛步枪只卖43元。所以多数是线膛枪。扯远
了,赶紧兜回来^_^
Baker线膛枪的最大射程因为膛线的缘故射程有所下降。但是得益于膛线的稳定作
用,其有效射程有200米以上。不过由于射速很低,英军并未大量装备线膛枪。原
因在后面祥述。
古代弓弩的普遍最大射程为300米左右,而神臂弓的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500余
米,而且准确率很高,可以精确瞄准。欧洲到现代也还有弓弩射击比赛。一个训
练有素的弩手可以准确地命中200码外。一个瑞典著名的神射手威廉.泰尔射中自
己儿子头上的苹果用的就是弩弓而不是弓箭。如果那个总督使坏让他用滑膛枪去
射,估计小泰的脑袋就要开花了。下面这个是瑞士的泰尔父子铜像,眼力好的朋
友可以看到泰尔肩上扛着的弩弓,儿子手上捧着被木羽箭(英文叫bolt,有别于弓
箭arrow)洞穿的苹果。
然后再来看射速,英国在18世纪已经采取纸包弹药以利装填,整个程序还是快不
起来。按照官方训练手册的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发射一次需要经过12
个步骤,1834年时英国陆军测试使用雷管的前膛枪时的记录显示,即使是技术纯
熟的士兵每分钟射速也不过三发;这还是在没有战斗压力下的成绩。在实战时,
由于种种因素影响,能够维持每分钟两发就算不错了。而且士兵在战场上慌乱之
际非常容易出错。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在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出枪管,一扣扳
机,通条就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
另外常见的错误是在忙乱之间误将弹头而非火药先塞入枪口,造成不发弹,士兵
只能退出行列到后面慢慢把弹头挖出来。大家不难想象用通条去挖装填了火药和
子弹的枪管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就这还算是先知先觉,要知道当时火枪是队列
齐发的,那么多枪一起发射的情况下许多士兵在战斗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
开枪,有没有哑火,往往多次装弹。
在1863年美国内战的盖兹堡战役后北军清理战场,发现双方士兵遗留在战场上的
37,574支步枪中,枪管中还有子弹的有24,000支,其中有一颗弹头的有6,000
支,误塞了两颗弹头的有12,000支,塞了3到10颗弹头的有6,000支,最高记录是
一支枪中塞了23颗弹头,怎一个强字了得。
比较起滑膛枪,Baker线膛枪就更麻烦了,由于使用线膛枪的时候弹头与膛线必须
紧密咬合,无法像滑膛枪一样使用直径较枪管内径还小的弹丸,因此前膛来复枪
的装弹十分困难而耗时。射速一分钟有一发就算不错了。为求维持大量火力,当
时各国的正规部队仍然配备滑膛枪,只有少数前卫部队(skirmisher)才配备线膛
枪。直到1849年,法国陆军上尉Claude-Etienne Minie发明了弹底有凹孔的弹头,
子弹发射时的气体会经由这个凹孔将弹头底部撑大,跟枪管的膛线咬合;这么一
来,弹头直径可以做得比枪膛内径小,才解决了前膛来复枪装填困难的问题。
再来看神臂弓,这东西的射速大约是3-4发每分钟,而且操作十分简便,简单到大
家很难想象竟会有人能装错。下图是神臂弓的装填过程。唯一的问题是神臂弓需
要人手拉弦,发射次数太多容易疲劳,速度会减低。可是火枪连续发射以后一样
会因枪管发热造成炸膛或者子弹威力减弱的情况。
最后说说破坏力,不论是Brown Bess还是Baker火枪,用的子弹口径都一样,威力
相当不错,因为铅弹体积小,力量集中,常常嵌入骨头里面无法取出。而且子弹
在体内的弹道通常都不是直线,造成的伤害是普通冷兵器不及的。
神臂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枪子弹更强,按照记录它发出的弩箭可以穿透两层铁
甲,连普通火枪子弹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破坏力却不如枪弹,伤口也比较容易处
理。但是弩箭也有优点:可以涂毒或者加装炸药。
再说造价,神臂弓的材料是山桑木做的弩身,檀木做的弩梢,铜制的扳机,麻绳
做的弦。照说造价也还是神臂弓便宜。在中国不会找不到木匠做这个吧?
按照这样推断,如果当时中国以神臂弓作武器,使用同样的阵列和英军对抗,失
败的很可能是英军。可惜清朝不但不重视火器,连弓弩都不重视,这样的战斗只
能在帝国时代里面去体验了。
顺便说说英军的火炮当时使用的是葡萄弹,用一个很薄的容器内装大量的铁弹
丸,发射后容器爆裂,里面的铁弹丸将形成大面积的散射,威力极大,在鸦片战
争中一次能杀伤几十人。但是比这种炮弹更先进的开花蛋在明清时代已经在中国
生产并使用过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不难发现其实直到1840年,火枪仍然没能完全超越中国13世纪
使用的弩箭。中国当时别说创新,只需将以前所掌握的拿出来,也不难取得胜
利。清朝的失败,首先是制度上的失败,然后才是技术上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