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百花深处》的主旨是什么
《百花深处》是一个寓言,讲述了一个分离的故事,主旨是缅怀四合院和胡同文化。
《百花深处》以“疯子”(冯远征)为代言人,搬家工人(耿乐)目睹了这一逼迫性的文明侵略造成的结果,最终疯子找到了大铃铛,工人们也看到了曾经的胡同。
老北京在迷失中苦寻自己的根,也只能在陈凯歌的电脑特技画面里重现。如果传统继续被推土机荡平,百花深处也只能是虚拟的幻觉。
《百花深处》的意义
生命转瞬即逝,在时间面前我们总是显得那样渺小、无助、脆弱、甚至不堪一击。然而也正是这种确定的有限才使我们不确定的人生呈现出一种令人沉醉的绚烂和悲壮。
《十分钟年华老去》的意义或许不在电影本身,而是通过对于这样一个命题的影像化展示引起我们自身对于时间和生命的思考,并从中获得勇气和力量。于我而言,喜欢《十分钟年华老去》还有一个私人化的理由,因为它的名字与我的网名有着某种不谋而合的相同含义。
『贰』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这个标题很容易让人想到陈升的那首《北京一夜》:“地安门外……百花深处……面容安详的老人,等着那出征的归人”。“时光”还是两个作品共同的主题。所不同的是,陈凯歌的《百花深处》一如既往地超越了个人情感,以俯视的角度审视现代化与传统殊死冲突这个国际化的命题。
陈凯歌一向是我尊重的导演。当同为“第五代”标志型人物的张艺谋完成了从反叛、漠视到招安的奋斗历程;当一批新锐导演迷恋于个人体验而无力自拔,年过半百的陈凯歌却没有放弃社会责任感,以反思和批判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似乎变幻无常的年代。
影片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搬家公司的小头目耿乐刚刚为一个顾客搬完家,冯先生找到耿乐说自己也要搬家,于是带着耿乐一伙人找百花胡同,但当费劲周折找到百花胡同时,那里已成为一片废墟,只有一棵老槐树孤零零地留在那里。耿乐他们大呼上当,掉头离去,这时接到公司电话,电话说,这几天有一个疯子到处找人给他搬家,告诉耿乐别上他的当,上了当别忘了要钱。
为了要钱,耿乐他们又折回来给冯先生搬家。于是冯先生就给他们讲:这是大立柜、这是鱼缸、那是花瓶儿,于是耿乐他们就搬没有实物的家,当搬一个前清的瓷瓶时,由于有人要吸烟借火,搬运工一松手瓷瓶摔碎了,冯先生哭了。
搬好了东西,车往前开,冯先生告诉耿乐胡同前面有个沟,结果车真的陷进去了。在陷车的地方,挖出了一个铜铃铛,冯先生捡起铜铃铛高兴地跑向落日,耿乐他们蓦然回首,落日余辉中一个水墨四合院出现了。
现代化对传统的征服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百花深处》描画了这样一个场景:当传统文化这个物质家园被摧毁之后,人类的精神家园也将无枝可栖。“冯先生”以变疯这种极端的方式,象征性地昭示了这一严重的后果。而那几个搬家工人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灾难面前表现的是可悲的冷漠和麻木。
与绝妙的创意相比,影片的摄影平庸或是平实。在汽车驶进废墟时,摄影机从一间残壁的窗户内,窗框为前景拍摄了这一画面。这个镜头不过3秒钟,但我的感觉是,它太像主观镜头,有些影响观众沉浸剧情。这一点,阿巴斯在《樱桃的滋味》里的处理就巧妙得多。
影片的音效颇为出彩。虚拟的搬家声响既有趣味性,又切合了疯子的主观视角。当不存在的“前清花瓶”被失手摔碎时,荒诞感的鼓点变成了忧伤的长音,与向前缓移的镜头相配合,直到冯先生哀伤的脸部特写出现,将影片的基调由荒诞转为沉重。当冯先生摇着铃铛跑向“新家”的时候,一个动画的四合院出现了,伴随着的是风铃声、叫卖声和传统器乐的交相辉映,这些音效把观众带回了“过去的好时光”,有力的烘托了影片的主题,并将影片推向了高潮。
而就在此刻,导演——这部故事的上帝显现出了力不从心。
应当说,在动画出现前,故事的讲述是出色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尽管搬家公司的电话我认为不太合常理——让他们从疯子手里拿工钱,但这是故事的第一个情节点,没有这个情节点,故事就无法往荒诞的方向发展,对于一个十分钟的影片,凯歌尽力了。第二个情节点就自然多了,发现失落的铃铛尽管巧合,但并不算突兀,这个情节点成功地将故事引向高潮。
总体来说,层层递进的悬念还是能吸引人看下去。陈凯歌的名字之所以能跟国际电影大师们一起排在这张DVD的封皮上,不是没理由的。但后来的一分钟证明,真正要和大师们并肩,却是一个无比艰难的任务。
博尔赫斯最青睐短篇小说,因为它是个完美的圆形。但实际上却很难完成。长篇需要作者超强的稳定性和持久力,短篇要求作者具备高度收放自如的驾驭能力,两者都是对创作人极高的挑战。
显然,对于这样一个短篇,陈凯歌很清楚,他必须在十分钟里就要给观众一次完整而完美的体验。为了制造一个足够刺激的高潮,在隐身奋战了近十分钟后,这个“上帝”迫不及待地出马,用百花——雪花这浅白的意境动画了一个冯先生脑海中的四合院,以弥补观众的想象力,人为的强迫这个故事以及每个观众到达高潮。不幸的是,这种最后阶段的冲刺却暴露了导演驾驭这次体验的生疏和胆怯。将脑海中的四合院写实无疑是画蛇添足,用现代化的电脑动画来表现更是匪夷所思。用搬家工人的视角来想象这一变迁则透露出明显的说教意味,这大大冲淡了本来十分沉重的主题。由此一来,一部艺术电影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平庸的公益广告。于是,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次大师的完美创作,而是一个年轻人初识人事的慌乱。
与许多美好的人生体验一样,艺术创作从来不是单向的,而是作者与受众两者共同完成的。对艺术家而言,对受众是否具备足够的尊重严重影响到作品的质量。世界级的大师对受众的智力都给予了相当的尊敬,而中国的艺术家特别是电影创作者往往欠缺这一美德。
在上世纪80年代后,不断有中国电影获国际奖。也许最悲观的人都会觉得,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准离国际级大师仅隔一张窗户纸。但那个四合院却告诉大家,那张古老而陈旧的窗户纸是多么的坚韧,坚韧到令人有些丧气和绝望……
『叁』 百花深处 运用了哪些蒙太奇手法
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陈凯歌十分钟短片《百花深处》在体现其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时着实反映了陈凯歌式电影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这部以寓言展现的带有强烈感情的片子讲述的是一个老北京人——冯先生(确切的说是个疯子)在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被拆了以后仍心存过去,将自己埋藏在那颗家族的大树下不能自拔。影片中,搬家工人装模作样的搬着只存在于老先生视野里的家具,再加上那一口老北京方言,大有给人一种听相声的感觉。然而,当我们看完这部十分钟的短片时,不管你是意犹未尽于短暂却又富于表现力的情节还是极力揣摩个中寓意,隐藏在人物对话里的某种深沉情愫相信早已先行一步将你的心渗透。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十分钟的短片所承载的思想内涵、人生哲理在某个角度可以是你十年所有感悟的浓缩。
与美国大片注意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的好莱坞式戏剧风格相比,《百花深处》采用传统的纪实风格,将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得淋漓尽致。蒙太奇和长镜头的电影表现手段也应用得恰到好处,片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剪辑的作用,用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长镜头的应用在保持运动着的画面的整体性时强调了生活的真实性。
影片中,场景的设计也是片中的一大亮点,夷为平地的空旷工地,为演员的表演和气氛的渲染预留了最大的空间,剧情的发展,主题的凸显,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在这片面目全非的工地上完成。片中服装的设计非常贴近时代气息,符合他们的阶级特性,颜色的掌握也最能烘托影片的主题。
影片中的道具虽然单调(一辆托运车、几把铁锹),但最简朴的道具却最大程度地表现了影片的主题,陈凯歌导演把表演的载体完全嫁接到几个装模做样搬运家具的演员身上,看似滑稽的肢体动作、表情演示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演员的化妆,进一步陪衬、强化了其表演效果。
总体来说,本片不论是在语言、构图、节奏、音响、色彩、细节、表演还是音乐上都处理得合理恰当,为影片打造了一幅“昨日琼楼玉宇今日黄花辛酸”!的凄凉景象。十分钟的短片,可以引发我们诸多思索,从广义上讲,假如把我们人生的无数个十分钟连贯理顺,或许就是我们的一生;从狭义上讲,面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十分钟,我们是把握它、体验它,还是随波而逝呢?
有人说,看完《十分钟年华老去》留给他最强的是让-吕克·戈达尔的《在时间的黑暗中》。而当他在回忆起十五部短片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陈凯歌的《百花深处》。的确,作为《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之一的中国元素电影,它独特的表现手法真正触动了中国人那根敏感的神经,让人经久难忘。
『肆』 求陈凯歌《百花深处》影评很急!!!1
陈凯歌导演, 用十分钟讲一个关於北京百花深处胡同的故事....
亭台楼阁水榭旁
是谁在吟唱
那百花深处的凄凉
雕梁画栋红墙里
是谁在想望
那百花深处的过往
铁灰斑驳午门旁
是谁在翻搅
那百花深处的愁怅
文人雅士时光里
是谁在品尝
那百花深处的沧桑
在百花深处的片子里, 用一个现实的手法, 搭配一个看似疯癫的老人, 让人对百花深处这胡同与废墟形成一个强烈的印象, 这百花深处胡同就如老北京城的过往, 让人禁不住的, 惆怅.....。
在款城影展首映作品辑「十分钟前」看到陈凯歌的作品「百花深处」,我想这是令人惊异的。
短短几分钟的影片传达一个完整的故事与发人省思的意题,这支影片可以说是文化的、艺术的、历史的。
特别是在影向的叙事上节奏快速而动人,非常优秀。
『伍』 百花深处专业的镜头分析
作为2意识形态载体的陈凯歌十d分4钟短片8《百花深处》在体现其个a性力f量的艺p术创造性时着实反2映了x陈凯歌式电影适应时代与k社会需要的思想性。这部以7寓言展现的带有强烈感情的片1子i讲述的是一f个g老北京人x——冯先生(确切0的说是个o疯子f)在自己d住了o大o半辈子i的房子l被拆了c以2后仍4心7存过去,将自己e埋藏在那颗家族的大u树下y不y能自拔。影片3中1,搬家工u人p装模作样的搬着只存在于m老先生视野里的家具,再加上p那一i口s老北京方7言,大z有给人v一v种听相声的感觉。然而,当我们看完这部十g分2钟的短片3时,不t管你是意犹未尽于d短暂却又o富于o表现力g的情节还是极力w揣摩个h中0寓意,隐藏在人z物对话里的某种深沉情愫相信早已o先行一f步将你的心4渗透。毫不q夸张地说,这部十u分5钟的短片8所承载的思想内8涵、人e生哲理在某个p角度可以0是你十d年所有感悟的浓缩。 与m美国大n片8注意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的好莱坞式戏剧风4格相比5,《百花深处》采用传统的纪实风1格,将生活的本来面目反3映得淋漓尽致。蒙太o奇和长3镜头的电影表现手4段也b应用得恰到好处,片5中6最大o限度地发挥剪辑的作用,用多种表现手3法,如镜头、音响、对比4、平行、声画分0立、声画对位等极大n地增强了y电影的表现力l。长2镜头的应用在保持运动着的画面的整体性时强调了i生活的真实性。 影片4中8,场景的设计4也o是片4中2的一h大s亮点,夷为3平地的空旷工j地,为5演员的表演和气7氛的渲染预留了z最大w的空间,剧情的发展,主题的凸显,人p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在这片6面目全非的工s地上w完成。片7中6服装的设计0非常贴近时代气3息,符合他们的阶级特性,颜色的掌握也j最能烘托影片2的主题。 影片4中2的道具虽然单调(一w辆托运车b、几y把铁锹),但最简朴的道具却最大b程度地表现了n影片6的主题,陈凯歌导演把表演的载体完全嫁接到几k个l装模做样搬运家具的演员身上d,看似滑稽的肢体动作、表情演示6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o更高的要求。对演员的化1妆,进一p步陪衬、强化6了s其表演效果。 总体来说,本片5不s论是在语言、构图、节奏、音响、色彩、细节、表演还是音乐上r都处理得合理恰当,为8影片3打造了o一u幅“昨日5琼楼玉4宇今3日0黄花辛酸”!的凄凉景象。十w分7钟的短片7,可以1引1发我们诸多思索,从4广h义g上r讲,假如把我们人f生的无x数个a十c分3钟连贯理顺,或许就是我们的一d生;从5狭义v上i讲,面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十g分1钟,我们是把握它、体验它,还是随波而逝呢? 有人e说,看完《十z分3钟年华老去》留给他最强的是让-吕克·戈6达尔的《在时间的黑暗中2》。而当他在回忆3起十b五k部短片8的时候,他的第一v反4应是陈凯歌的《百花深处》。的确,作为0《十o分7钟年华老去》系列之s一t的中1国元g素电影,它独特的表现手6法真正触动了a中5国人u那根敏感的神经,让人p经久m难忘。 pc工笑r伐haf辶eㄣas饯┳z搔
『陆』 《百花深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如何评价
《百花深处》是陈凯歌在2002年拍摄的一部微电影,属于《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一部分。《十分钟年华老去》由世界范围内15个导演分别拍摄的10分钟短片组成,这部影片的主题是“时间”,因此陈凯歌这部短片的内核也是“时间”。影片在世纪之交,用一种奇幻的方式讲述了时间的矛盾,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影片虽然是一时间为主题,但并没有跟随时间的步伐向未来走去。而是以“时间”为名,讲了一个现代与传统、现实与记忆、工业文明和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短短几分钟,借由一个“疯”(冯)先生的口,向观众展现了一个虚实交错、新旧交替、回忆与重生的北京城。
『柒』 谁看过百花深处啊 有什么感想啊!!!
其实感想是在看《百花深处》的时候就有的。
《十分钟年华老去》里有一段陈凯歌拍的片子——百花深处,讲的是一个疯子搬家的故事,可他所谓的家除了一棵老槐树之外什么都没有,搬场工人为了拿到钱,和那个疯子一起玩起了“皇帝的新衣”的游戏,假装忙乎着为他搬家。一个工人在搬“花瓶”的时候给同伴递打火机,把“花瓶”打碎了,疯子伤心地哭了,原先不屑一顾的搬场工人露出了内疚的表情。其实根本就没有花瓶,打碎的只是疯子心中的梦,他的执着遭到了亵渎。
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疯子的执着,还有那些搬场工人内疚的表情。他们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
电视电影里这样的傻子很多,比如《洗澡》里的姜武,比如《谁说我不在乎》里那群精神病人,他们傻,但是傻得可爱,他们疯,但是疯得清高,凭借执着赢得别人的尊重,甚至成为一些人在一段时间或在某件事情上的榜样,甚至成为他们人生的导师。
但大部分人们把疯子和傻子看成异于常人的人,因为他们往往表现出过分的执着,而这样的执着,是现代人无法坚持,也无力坚持的。自己不能坚持也就算了,还对他们缺乏宽容和理解。那群搬场工人很可爱,虽然一开始也是抱以嘲笑,但最后却给予了尊重,甚至试图顺着傻子的指引来思考问题。
《谁说我不在乎》里那个老想找个弹弓砸玻璃的人,在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以后,想象着看见个女的,想脱她裤子,脱裤子是为了解下她的裤腰带,然后做个弹弓砸你们家玻璃。那群医生很失望,因为没有把他治好。原来把他治好的标准就是让他不再想着弹弓和玻璃,也就是让他放弃曾有的坚持。
或许有人会说太执着了不好,凡事要想开些,对,这也是种生活态度,每个人只要找对了自己的心理位置,自己活得舒服就好,但活得舒服的前提是不被干预,至少不应该将一个人的想法和生活态度强加于别人的身上。
是不是智商越低的人活得越快乐,可我做不了傻子,因为我少有自己的坚持;也做不到把什么都放下,人生很深,没有那么容易看得开。只好夹在当中亦步亦趋地过生活,即不是最自私又不是最单纯,保持中庸,只为了让自己少受伤。
看来,有些疯子傻子的话还是该听听的,至少他知道哪里有“水坑”。可身边这样的人太少,有的话也被“隔离”了
『捌』 怎么评价《百花深处》
小故事电影《百花深处》只有十多分钟的时间,却讲述了一个疯狂老人在十分钟内搬家的荒诞故事,反映了现代文明和旧文明交替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代沟。
这部电影的关键情节是搬家,影片的本身就是搬家的新旧交替。电影开始时,搬家公司为一名中年男子搬了一个新家,新房子在一栋新的高楼上,这与百花深处胡同要拆除的老房子形成对比和呼应——老房子被拆除了,年轻人们都对新楼趋附者众,场面可谓是非常的壮观。
他们中的一些人得到政府补贴,过着舒适的生活,融入城市生活。然而,不愿向时代屈服的冯先生选择了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与时代抗争——他疯了。
现代文明的快车载着活在旧时代的老人飞奔,而且老人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脚步,迷失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这种鲜明的对比也充分地讽刺了这个社会时代的背景和这个社会时代的脚步。
虽然这个故事很短,但看完之后,它会让人伤心落泪。这是一部含泪的荒谬喜剧。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没有展示他更支持新旧社会中的哪一个,只是表达了他对新旧文明交替的想法和对那些不能融入新社会的老人的同情。有时候你走得太快,不要忘记回头看看你来的路。
『玖』 百花深处 影评
摘自豆瓣电影
写下这些字的时候,耳机里是陈升的《北京一夜》,半古的调子,好听得紧。从《霸王别姬》之后这是陈最让我喜欢的作品,甚好,有些最本质的东西他还有能力用镜头告诉给所有人。本是上课的时候放的小片段,久久不能忘,《十分钟年华老去》我只看了这一部《百花深处》短小精悍,颇有余韵。
喧闹的搬家场景拉开本片的序幕,金属制的家什被搬家工人抬进新的现代化公寓,身后传来主人家的:“慢点,慢点……”呼喝,镜头上摇仰拍高耸的公寓,强烈的压抑感,与其说是现代化的文明,不如说是一只吞噬一切的怪兽。而那慢点慢点的台词,此刻听来更显得有些滑稽。
冯先生的出现,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莫名的就从镜头里跳出一个这样“讲究礼数”的人,“他们都叫我冯先生”一句话,听着耳熟,老北京人儿,很多时候讲的都是一个礼数,与之对应的,是耿乐饰演的司机,咬着笔帽,“您能帮我搬家吗?给钱我们就去”连回答都显得有些漫不经心,或许这就是陈眼中标准的现代人模样,凡事求的是有偿而为。
开车前往百花深处,一个冯先生记忆中的家,路上,模拟冯先生主观视线拍摄,但一左一右全都是他不熟悉的现代化建筑,于是他探出车窗,向天空看去,依然还是那片蔚蓝的天,但是四周的景物完全改变,原本应是物是人非,但在冯先生这,却变成了人是物非。随后车内搬家工人的对话,更是在侧面表达这层意思:“现在,只有老北京才不认识北京呢!”尴尬的状况,还有那么些无奈的意味。
百花深处,一片破败的断壁残垣,最显眼的就是坡上那株茂密的大树。车在坡下挺住,冯先生爬上坡去,运动镜头,坡上仍旧是一片荒芜,紧接着,冯先生开始絮絮叨叨的说自家的摆设,搬家工人知道被涮,气氛而无奈的离去。车内,耿接到一个电话,通话中同伴解释了冯先生疯子的身份,车内的后视镜里,司机看到了冯先生孤独的站在树下,为了要车前,一行人随之回到坡下,煞有介事的开始帮冯先生搬运并不存在的家具。俏皮的鼓点响起,配合着搞笑的对白,陈的黑色幽默就是这样进行。
或许,我可以把话说简单一些,在这里,导演运用许多象征性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司机通过后视镜来看冯先生,实际上有一种回顾过去的暗喻,树在一个矮小的土坡上艰难的存活,四周包围着的高大楼群,现代文明的即将推进吞噬这仅存的旧有文明。坡的意义也是不可代替的,并非单纯的只是拍摄的限制,冯先生所谓的家,旧的物件(旧有的文明)都存在这小小的坡上,下坡的艰难,搬家工的小心翼翼,都是揭示这样一个道理,旧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有着许许多多冲突的地方,从一种文明过度到另外一种文明,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轻而易举。既然有冲突,就必然会摩擦,花瓶在下坡的途中被摔碎,就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由此就更加印证了坡的象征意义,半途中的花瓶摔碎,就是新旧文明相互碰撞的代价。难能可贵的是,陈并没有过分强调旧的就是好的,新的就是不好的认知,而是通过沟和铃铛来揭露我们和过去不可磨灭的联系,新的代替旧有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旧有的东西依然有值得可取的地方,就像铛子和铃铛本身最后相合,终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接下来的变化翻天覆地,一段CG的运用,让我对整个小片的好感顿时降星。陈想说明的,或许是铃和铃铛子最后的相合,就是一个契机,一个让所有人能回想过去的契机,用心良苦,却是败笔。整部小片的风格是含蓄而内秀的,连发疯的幽默给人的感觉,都是捂嘴而笑的,这样的感觉,是符合旧有文明所讲究的,突如其来的一段CG却和这样的节奏不相符合,它过于张扬外露,直接而坦率的表达着感情。或许,我应该这样想,它是不是陈的故意安排,让新旧两种文明,在片子的整体结构上进行的大碰撞,看看最终是不是会产下畸形的“怪胎”。这样的直白,有些带着强权的意味,剥夺了人的想象,百花深处所象征的,不仅仅是那些正逐渐消逝的“胡同文化”(本片04年上映,那段时间的北京,因为要为奥运进行准备,拆除了许多胡同,顺带着也拆掉了许多人心中魂牵梦萦的“老北京”)它还有可能是“弄堂文化”“寨子文化”“弹珠文化”“皮筋文化”……百花深处,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含义,那些东西对于冯先生是金鱼缸,是花瓶,是屋檐下铃铛随风传来的“叮叮当当”……
对于我们而言,百花深处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