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P改编热"对中国影视发展有什么影响
有什么影响
『贰』 “IP改编热"对中国影视发展有什么影响
作为资深追剧党,笔者向来口味挑剔,喜欢看小说,但对IP改编并没多大兴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追剧的时候发现,那长长的已上映名单和待上映的名单里,满满的都是熟悉的名字。《盗墓笔记》、《微微一笑很倾城》、《锦绣未央》、《蔓蔓菁萝》……
改编成动漫也罢了,毕竟没有实感,不影响观众们自行想象。一旦改编成影视剧,就等于给那些书中的人物强行安上了一张脸。如果演员挑的好,符合角色人设,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制作方只是随便找个演员,不符合大众心中的想象,那这剧绝对会未播先火——观众吐槽的!
人类已经阻止不了IP改编热了!不知道是哪位第一个动了改编小说的念头,也尝到了甜头,导致稍微有点名气的小说都被买了版权,然后进行二次改编。放眼望去,影视剧的天下已被各种IP改编攻陷!
作为书粉,笔者很感激那些编剧、导演们,正因为有他们的改编,这才让喜欢的作家、喜欢的书被更多人知道,让自己支持的思想传播,有更多爱好者一起支持它们。网络文学泛滥时代,一本书想要出名实在不易,但如果它作为影视剧出现在大众面前,影响力则会更甚。这里并不想吐槽那些神改编。
另一方面,在影视文化发展发面,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众所周知,网络文学得不到认可是因为它的速食性,这也是网络文学没有走出一个高尔基,也没有走出一个《战争与和平》的原因。那些作品大多适合用来无事时消遣,增添点兴趣罢了。或者歪曲史实,或者笑谈人生,即使有科幻,却无法创造出一片灿烂的星空。比如说桐华之前某部颠倒是非,侮辱华夏先祖的作品竟然被搬上了大屏幕!
这种模式固然快速,未播前就有一大批书粉替他们免费宣传,承担收视率。可是,它们能留下什么?随便拍拍,随便放放……观众们每天看着电视里各种宫斗,各种小三,各种无脑?好的作品应当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导演和编剧们对IP作品似乎格外宽容,只要作者稍有名气,书也有名气,不管三观正不正,他们都愿意翻拍。甚至为了赚钱,随便找点演员来随便拍拍……IP改编堪忧啊!
十几年前IP改编和如今大不一样,比如《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红楼梦》的最老版,那些演员们波光流转,一个眼神便是一段戏。现在呢?笔者追了48集《老九门》都没想明白他们究竟下墓去找什么,没想明白陈皮的智商究竟丢到哪儿了。
这样下去真的好吗?
PS:图源自网络,侵删。文字原创,禁转,谢谢配合。
『叁』 ip电影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著作权、版权,对于版权来讲,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网络小说、话剧,或是某个人物形象,甚至只是一个名字、短语,把它们改编成电影的影视版权,就可以称作IP电影了。
对电影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肆』 你认为改编电影的IP价值是什么
文学作品改变成影视作品,在世界电影发展之初便已存在,而IP这个概念的提出以及受到广泛关注,是从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开始。网络文学作品的用户本来就活跃于网络,他们基数庞大,消息灵通,发声便利,一旦改编的消息传出,他们便会给出最快最激烈的反应,无论支持与否,话题和热度已经有了,关注度也自然而然地起来。
『伍』 IP改编沦为票房毒药,IP的好时代要结束了吗
这么说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我们拿《鬼吹灯》2部、《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共四部IP改编剧分析一下:
1、《微微一笑很倾城》的电影版距离电视剧版,简直天差地远,女主角杨颖,公认的演技一般,所以《微微一笑》沦为票房毒药,很正常。
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电影说实话还是可以的,但是把三生三世数十部剧情,浓缩成短短几十分钟,确实非常考验导演的能力,所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没达到预期。
3、《鬼吹灯之寻龙诀》《九层妖塔》两部,其中《九层妖塔》拍的并不好,作者和观众都不认同,而《寻龙诀》则很成功,至今还是中国电影历史票房排名第九的电影(而在《寻龙》上映2015年底则在中国电影历史票房中排名第四)。值得指出的是,《寻龙》与《微微一下》同样有杨颖。
所以,IP改编沦为票房 毒 药是一个伪命题,关键在于电影拍的是否好看,拍的好,则票房好。
『陆』 分析网络文学IP 热对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近一年,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热潮不断——各大影企不仅疯狂争抢热门IP,打造强IP也成为各大影视传媒公司构建多元化业务发展平台的重要方向。但是值得业界考量的是,拥有所谓的热门IP,就可以拍出卖座的电影?另外,由网络文学衍生出的热门IP,在其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如何防止过度迎合、娱乐无度的偏向,使电影能够平衡娱乐和文化的关系?围绕这些话题,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北京电影学院及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承办,以“网络文学与中国电影产业”为主题的国际电影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到学者、编剧、导演等专业人士从“知识产权与产业潜力”“文学原著与影视剧作”“艺术标准与商业价值”等方面,就网络文学与中国电影产业的融合发展展开了讨论。
业内谈IP,到底有啥价值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而网络文学正是网络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网络文学在当下可谓是中国电影产业最活跃的因素。不少热门影视剧都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来,比如热播电视剧《琅琊榜》、《花千骨》等,热门影片如《失恋33天》、《匆匆那年》等,皆是网络文学IP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成功代表,并都取得了不俗的社会效应。
然而随着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影视剧的火爆,IP这一名词也变得包罗万千,似乎无所不能。在很多影视公司看来,只要和所谓的IP挂上关系,似乎就能带来市场收益。到底是不是这样?
阅文集团总裁、原起点中文网创始人罗立在解释何为IP时,阐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优秀的作品加上优秀的、完整布局的运营,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高价值的、有意义的IP概念。“就IP自身来说,它只是一个法律概念,包含了权益和利益归属。但从影视创作角度理解IP,就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IP本身,一个是后续的IP运营,两者加起来,才能具体回答一个IP是否具有价值的问题。”
在罗立看来,大多数法律意义上的IP,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然而究竟什么样的IP,能够成为普通意义中有价值的IP呢?
“作为有价值的IP的第一步,应当是一个拥有大量读者的优秀文学作品,体现在网络上,最直观的就是拥有大量的点击量和订阅量,简言之就是大量的读者粉丝群,这样的作品才具有了被运营的价值。”罗立说。
在罗立看来,后续运营在其成为知名IP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正是因为运营,才让IP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并逐步成为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罗立解释说,IP运营过程中,通过每做一次新的下游产业链的布局,这个IP的价值就会放大。可能会从小说改编成影视、游戏、动漫,或者舞台剧甚至主题公园等。“这些运营的结果总和,才最终将一个所谓的IP变得值钱,同时也被大家所知道。”
从IP到电影产品,距离很远
近来热播的《九层妖塔》、《滚蛋吧!肿瘤君》等电影无不彰显着IP的魅力。不过,在知名编剧、工夫影业总监张家鲁看来,并不是只要拥有IP,拍出来的电影就一定能叫好又叫座。
12月即将上映的电影《寻龙诀》,是由张家鲁改编自知名网络小说《鬼吹灯》。谈到此次剧本改编直至最后制作成电影,张家鲁坦言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过程竟历时4年之久。在他看来,好的IP很多,但是和影视作品的距离其实很远。“事实上,公司成立之后就一直有人拿一些名头很大的IP来谈合作。我们对于这些IP的选择非常谨慎,甚至有过犹豫和挣扎,因为我们不知道在可能长达4年的改编和创作过程中,到底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来操作会更好一些。”
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导演韩延十分赞同张家鲁的这一观点。在他看来,网络文学转换为电影作品,普遍存有天然的障碍。比如《滚蛋吧!肿瘤君》,原本只是一个画了一年多的网络漫画,但是电影开发过程却花了几倍于绘画的时间。“把网络文学改编成电影的过程,花的心思和时间成本要比单纯的网络创作多得多。”韩延表示,在根据网络漫画改编这部电影时,他抓住了这个故事在网络传播中的亮点,并把这一点放到电影当中去,对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基本没有保留原作的内容,只选取了几个典型人物。”韩延认为,这种处理是因为网络文学的叙事逻辑和电影叙事并不相同,电影制作还是要回归传统——有扎实的人物和故事。
不过,韩延并不否定网络文学给电影创作带来的积极作用。“电影和网络文学之间,更多的是一个互补的过程。电影创作时就是要着重强化一个网络小说中能够打动人的某一点。”但是,有了所谓的IP也并非就是无所不能,“电影创作仍需要从人物抓起,通过戏剧逻辑去延展剧本。”
张家鲁提醒道,一部成功电影的关键要素就是角色,观众会跟随角色展开电影的旅程。而当下网络IP在内容和类型上的相似度太高,以致在人物塑造以及文学性上大打折扣。罗立也认为,网络小说虽然数量众多,但摆脱不了玄幻、穿越、仙侠等类型,这些内容即使大热,但事实上依然不是主流。“它只是很热,即使被买走的很多,但是真正改编成功的并不多。”
切勿抓住IP空壳子,原创更重要
对于业界掀起的IP热潮,北京电影学院校长张会军认为,即使是在网络平台上获得高点击率、拥有大量读者群的作品,也未必具有很好的影视改编价值。相对于那些所谓的热门IP,原创更为重要。“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创作者可以在网络小说里学到故事的结构、情节的设定以及细节的完成,但不能陷入一种只抓IP空壳概念,而忽略了真正的影视剧本创作的状态。”
在编剧、制片人白一骢看来,被投资人看好的所谓IP,更像是他们为了把一个影视作品的价值放大数倍,从而在资本市场上获益的宣传和炒作。作为影视剧的创作者,白一骢认为:“从事内容创作最好不要接受资本的裹挟。”
其实,将阅读量和订阅量作为判断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具有IP价值的先决条件让韩延不无担心。“如果有人在数据上造假,又该怎么办?”
白一骢则提到了IP背后隐藏的另外一个问题——在网络IP中,大多数受众的审美趣味并不会趋向“高级”。白一骢直言,在打造IP产品的过程中,实际上,对粉丝的大数据分析很重要。多数网络文学的读者时间都相对碎片化,每次阅读三五千字,随时中断故事之后再次阅读还能回到剧情,这就要求故事本身要很简单。“网络文学长期以读者受众为导向的创作规律,也决定了它的格调偏低。由于现在大多数的创作者都面临生存的问题,只好去迁就观众的口味。从长远看,这样的创作方式并不利于影视作品改编。”
不过,张家鲁对网络文学以及未来的创作格调表示了乐观的看法。他认为,就粉丝喜好而创作的网络文学最终会被淘汰,聪明的创作者应该真正了解读者或者观众需要什么。“当下网络IP层出不穷,也在提醒我们,在影视创作中,要更谦卑。”
『柒』 如何评价 IP 改编类影视作品的现象及其发展前景
IP改编电有三大优势。第一:有良好的观众基础,因为IP本身就有很高人气,所以改编成电影就会吸引很多原来的观众去观看。第二:有现成的故事,IP本身就有完整的故事线。所以不用花时间去创作剧本,只需要改变就可以,减少了买剧本的成本。第三:宣传成本 低。因为有受众基础,所以可以减少宣传成本。宗上所述,IP改编电影很有前途,是未来电影的重要改编来源之一。
但是,IP改编也有一个很炸的点,那就是,改编对观众的影响,因为改编的IP都是有很大的受众基础的,这就意味着"主观印象"很严重,如果不进行改编,IP就难以变为影像制品,改编就会有不被受众接受的风险。
算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的渠道吧
『捌』 中国高票房电影排行榜,影响电影票房的因素有哪些
很多,比如投资、影片本身的制作质量、演职人员(包括导演、演员选择)、剧本(特别是IP改编)、宣传、院线排片、前期观众口碑等等,续集的话还受到前作的影响。
当然不是所有影片都具备全部要素,有的口碑差、影片质量不高却造就了高票房烂片,但观众不是傻瓜不会总买账
『玖』 IP剧改编失控,魔改现象加重,演员该怎么办
IP剧改编失控,魔改现象加重,演员这个时候就要做好考虑了,不能只因为这一个IP现在爆火,就不去考虑剧本的细节,和一个人物的形象,要考虑是不是符合自己内心的预期,特别是一些追求商业利益的剧组是更不会考虑这样改变是不是合理的,最后的作品没有达到观众预期的话,演员也是要跟着遭殃的,会有人疯狂的吐槽这些演员的,还有这部作品,这都是很常见的。
3 演员在挑选剧本时也是要用心的。
一个好的IP出现的时候会有很多不同的改编版本的,像是当年大火的鬼吹灯系列,盗墓笔记系列,刚出来的时候是非常的火爆的,观众对于这种类型的电视剧是非常喜欢的,但是之后也是有了很多失败的作品,虽然是相同的作品改编的,但是效果却是有非常大的差别,那些作品可以说是差的没办法让人接受,不管是剧情还是特效都是非常差的,演员在接剧本的时候也是小心的判断的,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好的判断就让自己遭受很多负面的评价,演员对于IP剧还是要小心判断的。
『拾』 越来越多的IP改编,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现象
现如今影视制作作品的发展前景慢慢向一些关注度较为高的IP小说集,日本动漫,手机游戏等作品看齐。归根结底或是由于这种IP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影视剧把它作为自身的改变方位就等同于是赢在了起跑线上。而实际上历经改编以后的这种作品品质却更加良莠不齐,自身能够 画龙点睛的事儿却被许多制片人只需关注度,不必品质的心态给搞得本末倒置。
自身IP改编影视剧是一个能够 非常好丰富多彩影视剧销售市场的方式,可是假如制做精英团队一味地只图关注度上的提高,而忽视了针对原著的重视,在作品品质上怠工的话就非常容易得不偿失。从全部影视行业的发展趋势视角上看来这也不是一件好事,因此 用重视和认真来确保作品品质才算是将来IP改编影视制作作品的发展趋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