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推荐些南斯拉夫老电影,关于二战的经典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桥
苏捷斯卡战役
这是前南斯拉夫三部最经典的电影
Ⅱ 南斯拉夫二战电影有哪些
《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战略大作战》,《苏捷斯卡战役》。
Ⅲ 求一些南斯拉夫和德国的二战片
前南斯拉夫二战经典电影《开往克拉列沃列车》 、《 桥》、《卡桑德拉大桥》、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苏捷斯卡战役》、《锦绣山河一把火》
Ⅳ 二战电影在上游放水淹死下游的德国鬼子原来看过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1969)导演 哈·克尔瓦瓦茨导演演员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斯·派罗维奇出品 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地区 南斯拉夫类型 经典二战影片剧情简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的重要性,他们部署了一个团的军力守卫,还安排了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在军营中,大桥四周可谓戒备森严。 游击队在步步逼近目标的秘密潜入过程中,不幸被德军守备队发现,一名战士为了掩护全体战友脱险,孤身留守阻挡顽敌,不幸负伤后又大声呼叫退走的战友将手榴弹投向自己,杀身成仁,不当俘虏。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后,多名游击队员前仆后继的牺牲,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他自己也与他最爱的杰作一同玉碎。
Ⅳ 南斯拉夫二战电影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1969)】
导演
哈·克尔瓦瓦茨导演
演员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斯·派罗维奇
出品
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
地区
南斯拉夫
类型
经典二战影片
剧情简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的重要性,他们部署了一个团的军力守卫,还安排了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在军营中,大桥四周可谓戒备森严。
游击队在步步逼近目标的秘密潜入过程中,不幸被德军守备队发现,一名战士为了掩护全体战友脱险,孤身留守阻挡顽敌,不幸负伤后又大声呼叫退走的战友将手榴弹投向自己,杀身成仁,不当俘虏。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后,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
影片背景
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是哈克尔瓦瓦茨,由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勋演员巴日沃伊诺维奇出演主角游击队少校老虎。这部影片承袭了南斯拉夫电影的一贯风格。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鲜明,飞机大炮加游击队,突出英雄人物。影片背景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边缘。为了挽救危局,德军将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故事就发生在南斯拉夫,德军撤退将经过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一个游击小分队奉命炸桥,如果炸掉了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大桥的重要性,部署了一个团守卫,大桥四周戒备森严,另有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经过一系列惊险、曲折、惨烈的斗争,在桥梁设计工程师的舍命帮助下完成了任务。这部电影最早在中国放映于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极度缺乏精神食粮的年代。所以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对这部电影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他们津津乐道于剧情和台词,学吹口哨和口琴并高唱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见》。
《桥》主题曲《啊!朋友再见》
感人的战争歌曲都是悲剧性的,中国人最喜欢的战争歌曲也都是悲剧性的。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中国人看来,朋友之事很重要,这大概就是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插曲《啊,朋友再见》的原因之一。从美学角度讲,这首歌有一种看似平淡、但极为深刻的苍凉之美,歌词平实而又深挚。影片歌颂的年轻的反法西斯英雄在微笑和牺牲的同时,这首歌一直在回荡: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侵略者闯进我家乡
啊游击队啊快带我走吧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游击队啊快带我走吧
我实在不能再忍受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
你一定把我来埋葬
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
啊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都说多么美丽的花
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都说多么美丽的花
进入中国30年了,谁也挡不住这首源自意大利民歌的电影插曲的魅力。“啊!朋友再见”成了中国语言中一句高频句。
Ⅵ 南斯拉夫二战电影火力激烈的那种
1、意外危险Ranjenik(1988年)
1943年,一群游击队员试图隐藏伤员的故事。
2、少女桥Devojacki Most(1976年)
一队游击队员奉命去和德军交换战俘,地点定在少女桥。但由于一个游击队员的家人全部被纳粹屠杀了,任务变得困难重重,最后终于完成。
3、战斗在体育馆Akcija stadion(1977年)
影片根据1941年发生在萨格勒布市的真实故事摄制。德国纳粹和他们的走狗,在杜布拉瓦体育场组织了一个盛大的学生集会。目的是把犹太人从这些学生中间分离出来,然后集中屠杀。然而,纳粹的想法最终落空了。
4、钢盔下的猫
传说中猫有九条命,影片刻画了二战期间南斯拉夫游击队一名勇敢的下士,他多次成功完成上级交办的困难任务。这次,首长给了他一个特殊的任务...
5、大转移1983年
根据发生在二战时期的真实事件拍摄,伏伊伏丁那的游击队指挥部派遣波斯尼亚旅掩护一千多男孩、女孩和志愿者转移,这些人带着衣服、食物和药品。
1943年春天,在Vojvodinian平原,这些人穿越河流和铁路,长途跋涉,开始了行程300多公里的艰难大转移。
6、苏捷什卡战役
讲述铁托领导的反围剿战役,最残酷的一战
Ⅶ 急问关于南斯拉夫二战电影
6楼说到片名,但弄乱了
是《巧入敌后》,扮演瓦尔特的演员在里面是个反派
《黑名单上的人》是十几集的电视剧,有人把《巧入敌后》当成是《黑名单上的人》的续集,其实不是,两部片内容相似,但有冲突,当年仔细看过的人都会发现,《黑名单上的人》里已死的人,在《巧入敌后》中又出现了
后来看资料才知道,《黑名单上的人》当时拍了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后来又拍了续集《黑名单上的人归来》电视剧版和电影版,而《黑名单上的人归来》电影版就是这部《巧入敌后》,它接的是《黑名单上的人》电影版而非熟悉的电视剧版
Ⅷ 电影《苏铁思卡战役》
是《苏捷斯卡战役》吧,前南斯拉夫的战争电影,讲述二战期间,南斯拉夫一张惨烈的战役,很精彩。
苏捷斯卡战役的剧情简介 · · · · · ·
二战时期,希特勒命令德军对东欧地区展开大规模袭击,以防止东欧各国联合起来参展。此时的南斯拉夫处在水深火热中,最高指挥官铁托正带着部队在苏捷斯卡河谷附近和德军展开激烈的战斗。由于在武器和地势上德军都占有优势,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解放军损失惨重。大量伤员无法得到应有的救助,同时部队又被德军包围,铁托情急之下向英国发出求助电报。
英国军人代表团一行5人来到铁托的部队。看到南斯拉夫人民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依然和敌人进行激烈的斗争,原本只是来“观战”的英国军人主动向英国军队提出增援,却遭到了英军以各种理由拒绝。铁托决定就靠自己的军队打赢这场恶仗。
德军下令占领高地,消灭所有南斯拉夫军人,包括随军的家属、妇女、儿童和伤员。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屠杀行为,铁托命令部队分两路冲出敌人包围圈,在击退敌人的同时要保证伤员们的安全。游击队队长尼古拉带着将士们冲杀在第一线,尽管他们誓死保卫自己的同胞,但南斯拉夫军队的伤亡数量还是节节攀升,这其中也包括尼古拉的女友军医维拉。维拉身负重伤,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接受了手术,但并没有挽救她的生命。这个可爱的女战士牺牲后,留给尼古拉的不仅是悲痛,更增加了他对德国人的仇恨。
战斗越来越激烈,德军的飞机不间断地轰炸铁托率领的部队驻地,铁托本人也身负重伤。但战士们没有丝毫的退缩,一直坚守在前线,为了不丢下一个伤员,每名战士都战斗到最后一刻。正是凭借着这种力量,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经过顽强抵抗最终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以弱势战胜了实力雄厚的德国军队。但此刻没有人欢呼雀跃,因为大家知道,战争的胜利是由千百名战士的生命换来的,幸存的人要做的就是完成他们的使命,让南斯拉夫人民彻底从战争中解脱出来!
Ⅸ 南斯拉夫二战有哪些经典电影
1972年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