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篇电影影评.
一部永远的经典 ———评影片《阿甘正传》
看完这部影片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经典中的经典。我无法用一个明确的主题来写这篇影评,因为它真太经典,可以写的东西太多,可以讲的主题太多。
——————题记
本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在人们心中智商有缺陷的阿甘,确在自己的人生中书写出了让人无数正常人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大学,入伍,创业,成功,结婚,生子,甚至周游全国,他一个也没有落下。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去网站上看过其他朋友对这部片子的评论,的确,经典就是经典,所有人都对本片赞不绝口。甚至有很多人说最初爱上电影是因为本片。或许,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就有很多人在看这部片子。现在就开始以的刚刚入门的水平浅谈一下这部片子吧。
一部好的影片其实在人物选择上就开始决定了片子的可看性,在《阿甘正传》中导演
选择阿甘这个在智商上有些缺陷上的主人公,而在这个主人公的身上发生的事情,在正常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得到国会勋章,两次得到总统的接见,代表国家出访。我想每一位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观众都是不感相信。也正是这样一种在我们看来不可思意的冲动引发了我们的观看兴趣。我想每一有点电影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个原则,我们构建人物形象时一定要首先给人物设置困境,然后让人物主动解决困境。然而在本片中我们看到阿甘这个主人公处处都在被动,然而一样能够引起我们的观看兴趣。在我看来正是导演对阿甘这个形象的巧妙设置使得本片有了如此大的魅力。
关于这部片子的主线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阿甘的跑,有人说是片子中出现的历史事件。就个人来讲,我比较赞同主线为阿甘的跑,因为正是因为阿甘的跑让阿甘这个在常人看来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人,居然成就了那么多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也正是这些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发生在片子主人公身上的事情,才使本片有了可看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阿甘的跑,他怎么会被橄榄球教练看上?如果没被橄榄球教练看上我们的阿甘就很难进大学。
如果没有阿甘的跑,阿甘就不会在越战的丛林中救出那么多同伴。其实阿甘的跑也不仅仅局限于跑这个动作,更多是一种人生态度。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才有了阿甘捕鱼公司的成功,有了阿甘与珍妮走在一起,有了阿甘人生中的种种奇妙际遇,才有了这样一部影片。
在情节构架上,这部影片环环紧扣,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情节。从阿甘在校车上巧遇珍妮到阿甘在大学中进入全美橄榄球队,再到阿甘在越南丛林中的一切等等等等,有谁敢说哪一个情节是多余的。这些奇迹般发生在阿甘身上的事,其实正是初看本片的观众的最大看点之一。在阿甘这个人物身上所发生的了一切,完全是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几辈子都不可能遇到的事情,确偏偏在阿甘短短这30几年中发生了。然而这些情节在本片中的一次次的出现完全没有让我们感到突兀,这就不得不说导演采用的用主人公讲述的方式。几乎是在片子一开始主人公就在公车站台上坐着对一个个陌生人讲述自己的一切遭遇一直讲到片中的现在。可以这样说,只要在片中运用这样一种方式,无论片中的情节怎样发展,都可以大大降低片中情节的突兀感。其次导演在情节与情节的前街中巧妙的运用埋伏笔的手法,这或许得益于本片本身就改编自一部小说。这种手法是文学创作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手法,电影本身就是文学创作才发展,当然不可能少这种手法。现在我们就结合影片中的具体情节来看看导演在片子中对埋伏笔这一手法的运用。在阿甘去参军前,珍妮对阿甘说:“遇到什么事你不要逞能,你只要跑就可以了。”接下在我们在片子中看见阿甘在越南丛林中不断的跑,不断的救自己的同伴,然后阿甘得到国会荣誉勋章。还有同样是在越南,有个人黑人教阿甘打乒乓球,这让阿甘亲自参与了美国与中国的乒乓外交。其实这一手法在片中用到了许多许多次,只是我们没注意罢了。如果没有这一手法的运用本片的可看性必将大大降低。
我想每一任何一个初次看本片的观众会在看片的过程中怀疑这些事情发生在阿甘这个主人公身上的真实性。我们可以看看对阿甘这个人物的选择。阿甘,他是一个智商与常人相比有一定缺陷的人物,那么很多在常人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就可以说是情有可原了。比如在越南的战场上一次又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同伴,机缘巧合出现在黑人运动的集会中······其实我们在后来的其他导演对人物构架上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人物构架方式,最近的就是王宝强饰演的人物,《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顺溜。从这个角度讲王宝强很大程度上有模仿汤姆·汉克斯之嫌。其次在阿甘身边的人物个个都是真实的,他们不像阿甘一样属于模范人物。先说珍妮,她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孩开始沦落,吸毒,烂性,甚至染上某种病毒(在这个问题上我赞同网上有位朋友的观点,我们不应该去猜测珍妮到底是染上什么病毒),最后我们有一次看到了一个天使般的珍妮。再看看在阿甘在越南的长官布鲁,他在片中最初出现时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军官,后来因为两条腿的失去而沦落,最后在阿甘潜移默化的鼓励下重拾信心,可以看到这同样是一个无比真实的人物。这样导演就成功解决片子的真实性这一问题。
本片的成功除了导演的另一位大功臣应该是汤姆·汉克斯,记得以前还经常把他和汤姆·克鲁斯搞混。对于这位好莱坞首曲一指的喜剧演员的演技我们大家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没有他出色的表演我想本片的可看性同样会有所降低。可以说汤姆·汉克斯对阿甘这一人物的拿捏是非常到位的,让我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做作的痕迹。对于阿呆这个角色的度汤姆·汉克斯是把握得很好的。有时我们觉得他就是一个正常人,有时又明显感觉到他与正常人是有一定出入的。在片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阿甘在刚刚入伍时与黑人长官的那段简短的对话,完全是一个正常的士兵。可在总统面前当着电视直播他脱下裤子给总统看他臀部的枪伤,这是一个正常人不可能做的。任何一部电影离开了一名出色的演员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应该庆幸上帝让汉克斯出演了这部电影,为这个经典的剧本增添了光彩。
个人比较喜欢的这部片子中的镜头运用,本片多次将推拉移跟用得如此平滑,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看到如此美妙的镜头就像水流轻轻滑过指间般柔顺。在片子的一开始,将镜头对准一枚随风飘动的羽毛,当羽毛飘起时镜头随着羽毛滑动,下落时镜头同样随着羽毛滑动,当我们用心去体味时不禁为本片摄影师高超的技艺所折服。这些综合镜头的运用让我们的心仿佛也随着羽毛舞动,跟着它飘上云霄。片子中几乎所有的镜头转换都不是单单的推或移,而是将两种镜头综合起来实现的。比如在小阿甘在入学时他坐在办公室外,导演为了凸显人物内心时必须将镜头由中景推为特写,这时镜头缓缓推中带移,这样使得镜头显得不至于突兀。这样美妙的视觉享受决不是一般的摄影师能够做到的。
另外本片平行蒙太奇的运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阿呆和珍妮在一段时间中是处于两个不同的环境下了,所以就运用平行蒙太奇,将两个人串联在一起。片中在阿呆和珍妮不在同一个镜头中时都采用了这样一种方式。
一部片子要成经典必不可少的是影片中透露出的深刻的意义,这就是纯粹的商业片永远不可能成为经典的原因。作为一部经典的影片本片当然蕴含了的深刻哲理,这也是网友们对本片谈论得最多的东西,也是本片长生不衰的秘诀。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影片的观赏角度不同对影片的认知也就不同。但是无论如何认知《阿呆正传》中的深刻含义都必须从主人公阿呆入手。首先我们看到阿呆这个人物他的所有特点都来源与他与常人的差距。有人说阿呆不是傻瓜,他只是比常人少点什么。对,阿呆只是比常人少点什么,他少的是自私,少的功利化,少的是做每一件事强烈的目的性,这一切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看起来成功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我们的阿呆却获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成功。他所做的是只是坚持,遵守若言,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导演在这部影片中花了大量的笔墨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作了大胆的嘲讽。正是这样一个时刻遵从自己内心人,偏偏得到总统的接见,代表自己的国家出访,得到了无数的荣耀。看看我们自己吧,每天在做多少对不起自己,对不其别人的事。然而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如果我们每天醉心于暗算别人,踩着别人的身体往上爬可以得到片刻的安宁,请继续。同时导演将现实中人们缺少的东西一个一个放在了阿呆的身上,让每一位用心品味本片的观众去深思。强烈的责任心,坚持的毅力,遵从自己内心的勇气,用和睦的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这些阿呆有,我们很多人却没有。是我们做不到吗?对不起,请不要为此找借口,不是我们做不到,是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勇气。还有就是阿呆作为一个在智力方面有一定缺陷的人,却在他的每一个工作中都表现的如此出色,若要究其原因,其实唯有两个字而已,那就是坚持。其实仔细说来阿呆的的一身是没有任何目标的,但杂哎任何事放到他面前时他就以最大恒心和毅力去坚持。或许他真的很“傻”,“傻”到不知道什么是放弃,所以他不会放弃,他只会坚持。这种傻我们有多少人学了一辈子都没有学会呀。
这部片子可以说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以我的现在的能力实在是无法再深入分析下去。一部堪称经典的片子,永远无法用言语来说明,这就是电影,这个是电影的独特魅力。
② 对一部电影的影评
希望 ,自由与自我救赎
——评《肖申克的救赎》
有人问我希望是什么?我茫然不知所措。希望究竟是什么呢?在这个物质高度发达,信息高度便捷的时代,我还想到过希望吗?物质与信息的洪流早已让人喘不过气来,想拥有一辆汽车,想拥有一幢豪宅,这算不算希望呢?希望应该是一种崇高的东西,就像安迪那颗永不放弃永远坚强执著的心。当希望一点点地异化,最终沦为媚俗的时候,我们所拥有的就仅仅只是欲望了,典狱长那幅道貌岸然的嘴脸大概就是最为真实的写照。
自由又是什么呢?20年后当安迪最终爬过那条肮脏的下水道,最终逃出那座人间地狱的时候,他仰天长啸,他终于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尽管他本身并没有罪。影片似乎在告诉我们,自由就是安迪心中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就是背负了20年的自我救赎。自由是什么,就是能在阳光下悠闲自得的呼吸。对于我们,它就像空气,根本不去想失去它会怎样,但对于高墙内的囚徒,自由却是他们唯一的向往,而这也正是安迪的希望,正是这一希望给了他勇气,给了他坚强,也给了他智慧,最终成为他重获自由的根本动力。
“我从未搞懂他们唱什么,其实我也不想搞懂,此时无言胜有言。她们唱出难以言传的美,美得令你心碎,歌声直窜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进牢房,使石墙消失无踪,就在这一瞬间,鲨堡众囚仿佛重获自由”。 这是影片中瑞德的一段话外音。那是一个令人无比感动却又神伤的一个镜头。安迪不惜受到处罚,私自在播音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他究竟在想什么呢?是什么驱使他冒生命危险作这样一件看似似乎很傻的事呢,要知道在此之前安迪一直都是一个冷静而富有智慧的人。自由——正是对于自由的渴望给了他充足的勇气,去做这样一件事,因为只有在那一刻他仿佛重获自由!因为只有在那一刻他所有的希望也是唯一的希望,仿佛才成为了触手可极的现实!
表面上看来,这部影片的一个重要主旨似乎是在揭示美国的司法黑暗,无罪却被判为有罪,监狱肮脏而且黑暗,宛如人间地狱。典狱长的那句“我坚信两件事情,一为管训,一为圣经,你们两样都少不了, 在这里你把信仰交给神,把命交给我们”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我想影片自始至终都在围绕“救赎”这个神圣而又令人不可捉摸的话题。中文译名还有译成《刺激1995》的实在是恶俗,《肖申克的救赎》这一译名我想本身也包含着对于影片“救赎”这一主题的理解。
基督教对于西方的文化影响至深,“救赎”这一观念是基督教文化的一个重要母题。这样说来,人有原罪,无论任何人都得赎自己的罪过,在宗教时代,人们渴望得到主耶苏的救赎,可是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在后来“人也死了”,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人依靠谁来救赎自己呢?《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答案。只有自己才可以救自己,只有自我救赎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自由。安迪刚来到鲨堡监狱的时候,瑞德曾说鲨堡监狱里没有真正的犯人,似乎是在玩笑,但恰恰是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暗示。难道只有安迪一个人是无辜的吗?倘若人人都有原罪的话,那么现实中的无罪与有罪又有多大的区别呢?人人都有罪,那么哪里还有所谓罪与无罪之分,同样得赎自己的罪过。鲨堡监狱或者就是这罪恶人间的某种象征。无论是典狱还是犯人实际上他们都已成为鲨堡的囚犯。他们或者已完全为欲望所淹没,如典狱长,或者业已习惯,枷锁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老布,又或者人性早已异化和扭曲,如“三姐妹”,而安迪呢,他自始至终都是清醒地,从得到那把小锤子起,他就已经开始走上了自我拯救的道路。而这自我救赎也最终使他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当老布在坐了50年牢最终获得自由之后,他却选择了自杀。瑞得坐了40年牢之后终于获得了假释,可他上厕所也得先老板请示,否则就撒不出尿来。这恐怕才是真正的悲哀。影片中称其为“体制化”,我想这实质上就是人性的一种扭曲与异化。习惯已经成了一把隐而不宜觉察的锁,一旦枷锁最终卸掉的时候,生命反而如同缺失了一角。在黑暗中我们可以妥协,可以放弃尊严,但绝不可以放弃希望。一旦希望没有了,妥协就已成了一种本能,挥之不去,就像在黑暗中呆久了的人,一旦遇到光明,反而会成为瞎子!
这是一部关于希望,关于自由,关于如何拯救自己的片子我想无论如何,让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 让我们珍惜眼前的幸福,永不放弃,永不绝望!
人们似乎更习惯见这部片子列为励志类,虽然定位低了些,但也实在不无道理。看这部片子你最直观的体验就是感动,来自灵魂深处的不可名状的感动,看到后来我们早已忘了所谓的司法黑暗,更不会想到什么“救赎”。感动本身已经包含了所有的意义。所谓“其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或许这种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我想一部叫座的,成功的商业片,它直接打动观众的正是这种能够带给观众某种心灵上的但又是较直观的体验的东西。庄子讲言意之辩,以为“得意而忘形”,可是如今的众多商业片确是让人“得形而忘意”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刺激与满足而早已将意义抛之云外。《肖申克的救赎》事实上并不是一不纯粹的商业片,但也不能说它就是一部纯粹的文艺片,它的成功在于它将两者作了完美的统一,这样反而达到了一个更好的效果。观众仅仅通过看就获得了某种灵魂上的冲击,而这种体验有不仅仅来源于形式它有更深厚的意义支撑。
③ 电影影评
《归来》作为张艺谋个人回归的表现,大不同以往他的风格。
没有鲜明的色彩和宏大的场景,没有过度的宣泄和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煽情,没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侧面渲染和直面时代的浓墨重彩。
取而代之的是朴素而简洁的温情诗意美,去繁就简的勾勒,不疾不徐地构建出一幅幅如诗般抒情的画面。
当冯宛瑜在屋中静静地等待着读信者的到来,导演运用逆光拍摄的手法,让窗外的阳光透过纱帘洒向暖色调为主的室内,随着火炉上水壶烟气的蒸腾,时光缓缓流淌,温情充盈着整个画面,这一刻连空气中漂浮着的灰尘都是美的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年迈的陆焉识,举着写有自己名字的牌匾,在一片皑皑白雪中沉默地站在年迈的冯宛瑜身旁,陪伴着她继续等待戈多士的无望等待,神情安稳幸福、仿佛永恒。
导演用这样一副动人相守图凸显陆焉识与冯宛瑜矢志不渝长相厮守的爱情,使得整部影片呈现出诗画一般唯美的意境。一如《那人那山那狗》中从葱茏翠绿的山路一样带给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④ 推荐电影和影评
1.推荐电影之一:《步履不停》。
面对着不可遏制的时间的水流,人生在"步履不停"中无奈前行,那些舍得的舍不得的人和事总会一一远去,以至再也无法望见。你可能偶尔怀念,也可能丢了命似的道不了别。
整部电影细腻、真挚,很温情很感人,音乐也绝美。人物性格不断丰满,让我们一点点触及这些家庭里的秘密。于是,我们看到了固执老父亲的温情,看到了慈祥老太太的残酷,也看到了这个看似温馨家庭里的裂痕。
电影用细节构建了一个家庭即是一个世界,透过它我们除了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的风雨,也看到了社会的变迁,生命的沉浮,像一个冰山,展示了一小部分,更多的隐藏起来,需要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会结束,任何感情都会有消逝的一天,可是家不会,我们对家人的情感也不会。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走不完的路,而在这条路上陪你一起的人是最被我们忽视的家人。
2. 推荐电影之二:《刺猬的优雅》。
勒妮是一个门房,就是看公寓大门的人,还是一个寡妇,麻木的活了二十多年。小女孩帕洛玛身在富裕家庭,但无法忍受世俗虚伪的社会,一直想着自杀,便用摄像机记录生活中的一切。她发现勒妮表面冷漠、因循守旧,实则内心丰盈,勒妮有一个书房,书架上放满了书,闲暇之余便喝茶看书,与一只肥猫为伴。后来入住了一个新房客一一小津格朗,一个去逝了妻子十多年的老人,为人谦虚礼貌,他抛开身份的距离主动约勒妮到家吃饭、看电影,勒妮重新审视自己,她的心重新被点燃。可惜一天早上,勒妮出去在马路上为了提醒别人注意车而自己被撞身亡。整个影片细腻而真实,多有寓意。如把人比喻为一只金鱼在鱼缸中不停的游动,说勒妮作为门房是找到了自己的藏身之处等等。
"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勒妮,你死亡的时候在做什么?你在准备去爱一个人。"最后影片这样发问,让人的心猛然一颤。
试想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是向上的、乐观的、开放的、有意义的吗?你是否在体验自己的生命?你是否在追寻生命的价值?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这样的权利!
3.推荐电影之三:《五月的四天》。
每当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芒格外引人注目。孩子单纯善良为了保护喜欢的少女而闪出微弱的善意,走投无路与德军共战斗的苏军小队喷泄正义的怒火,这些不是为了表达什么宏大的意义、责任和作用,只是基于人性的情感表达: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千万不要被集体属性所
⑤ 如何写一个电影的影评
写书评前要读书,写影评前得要电影。咱们看电影不能光看个热闹,还得看看门道,准备工作做好才能写出优秀的影评。
怎么看电影?
人人都爱看电影,可并不是人人都会看电影。
想要写好影评,第一遍看电影之前,我们需要为自己想一些预设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非常基础,譬如,
影片的片名和故事内容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电影如此开场?
为什么又如此结束?
带着问题去观影,同时记录下电影中打动你的地方和看电影时产生的疑惑,看看能不能在第一遍的时候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想要写好影评,一部电影不能只看一遍,因为只看一遍是不可能捕获电影所有细节的。我们需要反复地观看,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
而且在第二次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始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譬如,
电影的叙事是如何构建的?
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讲述的?
剧中的角色是否很真实?从那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第二三遍甚至更多遍的时候,要做尽可能详细的笔记,不仅仅是影片中的人物和内容,一些摄影形式,角度,灯光等也要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我们后续的影评写作材料。
请记住:重复是理解电影的基础。
2. 确定主题
好了,现在电影看了几遍了,笔记也记了好几页,接下来该做什么?
我们在回顾自己笔记的时候,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确定电影的主题,想一想这部电影到底在说什么。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阅读文章时总结的中心思想,启示意义等,而是电影中用来帮助人们理解电影情节的诸多概念。举例说明:
谁是主角?
电影传递的故事为什么不是连贯的?
角色本身和其他人的关系意味着什么?
我们在回顾电影和整理笔记的同时,从这些信息中整理出一些关于电影的主题,这些就是我们接下来写影评的基础。
写影评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和和技术层面的内容,电影与其他艺术的联系,电影的场面调度,电影的剪辑,电影中的声音,这四大方面是我们入手写影评的专业角度,当我们确立好主题后,就可以考虑从这些方面展开影评的写作。
3.如何写影评?
电影看完了,笔记也做好了,主题也确定了,终于要到了正式开写的时刻了,蒂莫西·J·科里根在书中介绍了六种分析电影的方法和写影评时应该注意的写作方法。
六种分析电影的方法
历史方法:这是影视批评里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时,可以依据它们在电影史中的地位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考虑清楚历史背景是不是能够帮我们解释了电影中的叙事或者技术技巧,或者哪部分历史适用于我们的写作等问题。
民族电影:除了历史方法,从民族和文化的特点来进行影评的写作,也是常用的影评角度。一部电影,必然有它的文化环境,把电影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不熟悉的文化进行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和理解影片反映的社会环境。
类型:根据形式和内容的模式对电影进行分类,这种类型的区分是检视一部电影如何组织故事和观众期待的有效方式,譬如我们常说的科幻片,歌舞片,西部片等,就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的分类。
作者论:作者批评是现在被广泛接受的电影批评方法,它是将影片和影片的导演或者主角相关联,因为每个导演或者演员都有自己强烈的风格,他们或她们的电影都有着自己相似的特点,这种方式的影片创作是把主演或者导演、编剧等主创人员当作“作者”来进行分析的,因此被叫做“作者论”。
形式主义的种类:讨论一部电影的风格和结构,以及电影是通过什么方式组织起来的分析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种类,这种方法分析的重点是关于电影的模式的,譬如电影如何开始和结尾,镜头如何切换,剪辑如何变化,通过对这些手法的分析来讨论对电影的作用。
意识形态:这是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来讨论电影的立场,一部电影必然有它想要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意味着什么,暗示着些什么,这些价值观刺激到了观众的哪些神经?在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电影分析的时候,一定不能将自己局限在电影内容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意识形态的分析与人物和情节,摄影机和人物的关系联系起来。
2.恰当的文字表述
我们在写影评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自觉得将影评写成了观后感?
因为每一个观影者对电影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也许在影评写作过程中不自觉就讲这些感情带了出来,吐槽或者喜爱模式一开启,立马就收不住车了,最终一篇主题精彩的影评可能就沦为平庸的流水账。
影评写作时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你的个人情绪表露在文章当中,因为这会让你的文章非常没有说服力,一旦在文章中表现出这种态度,会很快被读者识破,读者马上就会认为影评作者抱有太多的偏见,不能够客观地进行评价。我们需要尽可能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地进行分析和描述电影所呈现给我们的一切,而不是我们看了电影以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和写其他文章一样,影评的写作也要简洁而生动,特别是结构一定要清晰,主题鲜明。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拓展我们的主题和想法,丰富文章的内容。
最后,修改和完善我们的文章,检验是否符合逻辑,论点和论据是否充分,一篇精彩的影评就此完成。
电影是生活中特别美好的事,我们在黑暗中把自己交给一个未知的世界,它用两个小时让我们体验一遍从来没经历过的人生,我们从电影中汲取力量,尽情欢笑,肆意流泪。我们需要,也应该用多种方式来享受它,包括享受思考,阐释和书写观影经验的乐趣。
⑥ 电影大腕的影评,-主题是什么,镜头景别色彩代表什么,
要被删了吧
⑦ 红色主题电影观后感
我国在近代饱受屈辱与磨难,面对列强的侵略,我们做出了英勇的反击,为此在当代也拍摄了许多红色影视,以供后代人了解历史、学习历史、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斗牛》这部电影是黄渤封影帝的影片,该片讲述了山东地区抗日的故事,讲述了八路军把奶牛留在了沂蒙山区的一个村子里,村子里就要选出负责饲养他的人,而这个人就是牛二,随后整个村子都被日本鬼子给屠杀了,就剩下牛二和奶牛,牛二与日本人决斗,誓死保护奶牛。
这个影片很感人,我看哭了,不仅日本人欺负牛二,还有一些蛮横不讲理的人也欺负他,他被迫领着奶牛来到山洞里活了好多年,后来抗战胜利时,他都不太会和正常人交流了,真心破防了。
那些年,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抛头颅洒热血,非常的不容易,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⑧ 经典电影影评
《阿甘正传》算不算是经典的电影?
飞舞的羽毛
——评《阿甘正传》
一个智商不足80的傻子,如何能够创造奇迹,成为亿万富翁呢?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的《阿甘正传》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智商不足80的傻子“阿甘”在母亲和青梅竹马的珍妮的鼓励下,摆脱追打,跑进大学,跑进军营,立下战功,经营捕虾船,购买苹果公司股票,成为百万富翁至亿万富翁。
影片按时间顺序描写,一片羽毛随风飘舞,最后落到主人公脚下,这也暗示了命运的无常,阿甘就坐在等车的长椅上,给不同等车的乘客讲述他的故事。
影片最大特点就是巴士到站这一镜头来串联起不同的乘客,这些乘客就是阿甘的听众,随着听众的变幻来串联起不同的情节,这是关联蒙太奇的运用。影片另一特点就是通篇使用了平行蒙太奇。影片有两条线索线,一条是以阿甘为主体,主要讲述了阿甘从入学到亿万富翁的历程。另一条则以珍妮为主体描写了珍妮的堕落。虽然他们发生在不同空间,可经过导演对镜头的切换,使它们发生关联,给观众无限想象空间。
影片的主人公阿甘的童年是不幸的。阿甘的童年虽然有母亲的呵护,但仍然处处受排挤,直到他遇到了珍妮。珍妮的Run,Forrest,Run!给了他奔跑的勇气,使得他摆脱了腿上的束缚。从此,他开始奔跑,奔向希望。从阿甘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执著、专一、勤奋、刻苦、善良等一系列的闪光点,充满了正能量。
同时,影片中的其它人物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我希望变成一只小鸟,飞向空中”珍妮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的虐待给了她很深的印象,再加上美国60-70年代是一段迷茫时代,社会风气深深影响了珍妮,使她变得堕落。
丹中尉是另一个重要人物,丹中尉本应与祖先一样战死沙场,可他却活了下来,成为了残疾人人。后来,他们战胜了风暴,丹中尉也救赎了自己的灵魂,重头再来。
《阿甘正传》的主题曲也十分经典。影片开始,一片羽毛飘浮在空中,随风飘舞,紧接着音乐响起,这首充满灵性的音乐一开始就奠定了全片的基调。以钢琴为主旋律,简单的音乐,如同羽毛一般轻灵,小提琴的高音似乎在诉说生命中的不平凡的事,饱含深情。
片尾是片头“羽毛主题”的重复。与片头形成呼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伦回与重复,再一次听到这个配乐心情要比开始时还要平静。生命就如同空中的羽毛,尽管中途坎坷,也要勇敢奋斗。
影片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的长镜头的运用。导演多次使用长镜头来完成场景转换,这样不会给观众突兀的感觉。长镜头跟拍也能够将观众视线聚集在人物身上,能够将导演所需情感很好的传递给观众。例如:片头随着羽毛飘落,镜头给了阿甘的那双球鞋一个特写,暗示着将把这双鞋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又如珍妮在外堕落,决定跳楼那场,导演只是使用了简单的推进和升格,就制造了很强的悬念,把观众的心提到最高处。
《阿甘正传》充满了温情与感动,阿甘妈妈的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我们的命运就像那羽毛四处飘泊,又像那巧克力,不知将要面对什么,命运如何,我们都应坦然面对,接受现实。
⑨ 如何分析一部电影的主题
恩..我觉得主题是突出中心思想的 然后你可以根据电影的内容、开头、结尾。
人物的性情变化之类的情感变化 看下中心思想体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