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太平洋海战的电影有哪些
太平海战比较出名的电影有:
一,《直捣东京》
二战期间,美国一潜艇接到密令,立即出航。离港二十四小时后才知道目的地是日本东京湾。经过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东京湾。返航时炸毁了日军航空母舰及巡洋舰,圆满地完成了密航任务
二,《鱼雷出击》
前苏联卫国战争题材电影。讲述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在苏德双方的对抗中,一群有血有肉的苏联飞行员,在自己的家庭中他们扮演着爱人、父亲和孩子等各不相同的角色,但到了战场上,他们都成了勇猛拼杀的英雄。
三,《孤岛浴血战》
日军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上一场阔日持久的攻防战,日美两军经历了7个月的浴血争夺,美国由守转攻,在二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篇章。惊心动魄的抢滩场面,扣人心弦的山地搜寻,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终结…无不给观众留下难忘的记忆。
四,《硫磺岛浴血战》
1944年6月,联军在诺曼第成功登陆,成为联军战胜的转折点,美军得以将战力转向太平洋,六月登陆塞班岛,七月登陆关岛,麦克阿瑟将军随即又第二度踏上菲律宾国土。日本死守硫磺岛,军力约两万一千人,美军共出动三个师团75000人,舰船495艘,其他尚有驱逐舰,航空母舰等155艘,全力攻击硫磺岛。本纪录片为美军第三司令部摄影队冒死拍摄完成,为当今世上仅存,最忠实纪录第二次世界大战,“血战硫磺岛”之唯一史料!
五,《菲律宾浴血战》
讲述了珍珠港事件发生不久, 在菲律宾的某炮艇和日本人发生了点小冲突,中队船员不得不和他们在海上大战一场的故事。
六,《虎!虎!虎!》
由理查德·弗莱彻执导,约瑟夫·科顿、马丁·鲍尔萨姆主演的历史战争影片。
该片真实再现了二战时期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珍珠港的始末。
七,《中途岛》
七十年代出品的大型战争片之一,焦点是美国与日本海军对垒的中途岛战役。在当年的一批同类电影之中,本片不算是突出之作,导演杰克.斯米特的处理手法相对比较平庸,但超级明星阵容却可以令今天的观众重睹上一代巨星风采,而海战的场面也实在拍得逼真,使本片仍维持了相当的趣味性。
八,《细细的红线》
该片讲述在1942年到1943年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期间一个名为“查理斯火炮连”的战争故事。
九,《太平洋潜艇战》
主要讲述的是热衷驾驶的潜水理查·德森,为了找到二战中被日本在太平洋击沉的盟国船只,残酷的训练士兵,可是,理查·德森并不知道,有个更凶狠的仇人一直在注视着他,并给他准备了一座水中的墓穴。
十,《太平洋航空作战》
1942年美国,日本在太平洋群岛进行殊死战斗,美国海军航空作战中队黑猫是队奉命前往支援。中队长邓科比刚上任,要求纪律严明,而飞行员却和他保持疏离态度,执行长卡尔却随和感性很得军心,他批评中队长只要飞行员出生入死,而不体谅他们内心的感受,对避免死亡也不以为然,但柯比并不是个毫无情感的人,每次部下阵亡,都给其家属写信并分担痛苦,随着日军反扑,双方海军在太平洋殊死激战,大家才真正了解中队长是多么热爱生命,在紧要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为国空全力以赴,终于赢得胜利。
十一,《反攻缅甸》
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典战争影片之一,尼尔森上尉带领一群勇敢的伞兵降落到了敌后的缅甸,他们的任务是破坏日本的一个雷达站。
十二,《珍珠港》
电影讲述了雷夫和丹尼这对好兄弟在参军时结识女护士伊夫林。雷夫主动请缨参加英国空军的作战,被击落掉进海里。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万分。丹尼和伊夫林慢慢接近,互生爱慕,最后发生一夜情[
B. 西路军电影都有哪几部
《祁连山的回声》、《惊沙》、《西风烈》、《姐姐》、《少年战俘》、《西路军浴血河西》。
惊沙简介。
1、此片根据1937年初红军西路军“临泽突围”的真实史料改编,再现了前国防部长秦基伟将军当时如何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和其他将领一同率领300人与7000人马家军殊死搏斗,最终成功突围的英勇壮举。
2、军事题材影片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看过几部,但《惊沙》中所展现的临泽之战,应会是你我迄今为止在大荧幕上看到的最惨烈、最惊心动魄的国产主旋律战争片。金戈铁马,血染黄沙;红颜饮弹,将士横刀……导演安战军为使得战争场面尽可能的真实。
不做植入广告,不用明星大腕,不玩电脑特效,大胆采用写实手法拍摄,据说光TNT炸药就用了5吨,子弹打了十几万发,再加上众实力派演员全情投入、忘我演绎,故而视觉冲击力非常强。
当然,画面只是载体,最震撼人心的是我军将士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战斗精神。血腥战场之上,枪林弹雨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故而面对凶残冷血的敌寇,为自己,为同袍,为胜利,别说一般的将士会舍身忘死地奋勇杀敌,伤兵齐和妇孺亦会拿枪上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期间有许多悲壮桥段看得人热血沸腾:被俘女护士原本柔弱如羔羊。
但即将被强暴时,她奋起反抗,挥刀杀敌;为免受辱,秦基伟的干妹妹桂芳被敌人抓住之后,高声请求兄长杀了自己;桂芳的丈夫韩仕宏身受重伤之后,舍身炸地洞;秦基伟的同袍彭定山左倾思想严重,但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甘愿以牺牲自我为代价。
掩护大部队撤离……这些人物,无论主配,均个个形象鲜活,个性鲜明。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跌宕命运,会不时地触动人的痛觉神经,从而唏嘘不已。
3、三六年,十月份,三大主力会师到会宁。一部分过河西呀,一部分留河东。十二月,天气寒,红军身上衣裳单。脚上血涟涟,肚子直叫唤。西路军是好汉呀,挥舞大刀把敌砍。
敌人太多杀不完,敌人哪,杀不完……英勇不屈的红军哪,拉响了手榴弹!”影片快结束时,已是奄奄一息的彭定山一边唱着这歌,一边拉响了手榴弹。
调是民歌小调,词却是非常形象的概括了红军西路军的悲壮经历。而真实的历史必定残酷血腥过电影及歌曲,如今历史真相已得以澄清,但愿昔日埋骨他乡的忠魂英灵能得以安息。
C. 推荐一些好的二战片,适合初三的学生看的
<美丽人生>
二战经典老片《虎口脱险》http://bbs.citymao.com/read.php?tid=2987
兵临城下 Enemy at the Gates
导 演:让·雅克·阿诺 Jean-Jacques Annaud
主 演: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裘德·洛 Jude Law
瑞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出 品:曼德勒影业(欧)、派拉蒙影业(美)
网 站: http://www.enemyatthegatesmovie.com/
日 期: 2001年3月21日
片 段:medialist.php?key=EnemyattheGates
瓦西里·泽索夫(裘德·洛)是乌拉尔山区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练就了瓦西里的好枪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响后,瓦西里应征入伍。他一枪毙敌的绝招在不到十天的战斗里就狙杀了40多名德国兵,一时间“瓦氏神枪,例无虚发”的神话传遍整个战场。然而在之后的几天,苏军的狙击兵也连连被人枪杀,对方同样只使用一发子弹。真正的对手来了!
与此同时党代表达尼洛夫也向瓦西里的爱人——女狙击兵塔妮娅(瑞切尔·薇兹)发起了“进攻”,一时间瓦西里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对于狙击手来说,错误永远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
“整个早上都在等,为的是不让瞄准镜的反光暴露位置……太阳转过去了,对面的掩体后隐约有闪光,难道狙击手就在后面,难道是伪装……子弹穿透了钢盔……有人在惨叫……是圈套!枪响了……”
这个故事是根据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纪实小说改编,瓦西里也是确有其人,按照当时苏联的宣传,瓦西里在二战中一共毙敌400余名,他缴获德军狙击手的步枪瞄准镜至今还在俄国的军事博物馆里展出。这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影片同时也是欧洲影坛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作品,达到了9千万美元,主要演员基本上都是走红于好莱坞的英国明星
http://bt.xdowns.com/bt/.html
二战片经典回顾 (2001年07月03日 17:21)
大洋网讯电影似乎让战争带给全人类的伤害成为一道历久常新的创口。新世纪的第一年,两部分别来自欧洲和美洲的大片———《兵临城下》与《珍珠港》重新揭开了二战的伤疤,只不过这次它们想唤起的不是反思,而是票房。二战算得上是20世纪人类史上最浩大的劫难,正面描写这次战争的优秀电影可说是层出不穷,如果从艺术性和影响力来评判的话,下面这10部可算是其中最杰出之作:
1.《卡萨布兰卡》(美国,1942):当爱情遇上战争
或许你会觉得,这部没有出现枪林弹雨的影片不能算作狭义的“战争片”,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因为它是一部在战争中完成,为士兵们拍摄的电影。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表面上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宣扬的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影片避开了一切与人性主题无关的枝蔓,直接切入心灵最深处的挣扎———爱情与战争之间的矛盾,当爱情遇见战争,爱情———即便是一场寻常的三角恋,也可以变得如此崇高。而魅力十足的汉弗莱·博加特与优雅动人的英格丽·褒曼也因本片成为电影史上一对经典的银幕情侣。
2.《攻克柏林》
(苏联,1949):为了祖国和领袖
《攻克柏林》与后来摄制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统称为“解放三部曲”。影片以国家名义调用了雄厚资金与大量军队,故此片场景异常壮观真实。导演齐阿乌列里原先是格鲁吉亚的雕刻家,他一方面继承了俄国前辈创作严谨的体验派电影理论,同时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人性美好的一面。影片风格既带有歌颂英雄与战争勋迹的吟唱诗人那种奔放的热情,也呈现了中古民间艺匠那种与原始时代画家相类似的惊人简洁手法。虽然多年以后,这部影片被视为斯大林故世前持续好多年过度个人崇拜的一个鲜明例子,但影片本身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史诗巨片。
3.《桂河大桥》(英国,1957):军人的荣誉
这是影史上最出色的反战电影经典之一。执导过《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英国大导演大卫·里恩告诉我们,荣耀不只属于那些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军人,也属于那些展现民族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军人———即使他们是战俘。尽管桂河大桥是为敌人而造,他们也要筑造得最好。故事在由东西方不同人生观、价值观而产生的强烈冲突中不紧不慢地走到最高潮:被俘的英国军官竟然试图阻止盟军战友的炸桥计划。在人们惊讶于英国式的僵硬思维时,观众却看到了一个军人、一个英国军人莫大的荣誉感。因为战争中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它迟早会结束;而军人的荣誉和智慧将随着这座大桥屹立600年。
4.《最漫长的一天》
(美国,1962):传统电影中的二战
在《拯救大兵瑞恩》之前,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有很多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最漫长的一天》,该片由安德鲁·马顿等五位著名导演联合执导,并云集了约翰·韦恩、亨利·方达等当时众多超级明星。影片让人们认识到战争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不是侥幸的死亡游戏,而是残酷无比的智与勇的搏斗。《最漫长的一天》以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不同的视角,展现了总攻日盟军对盘踞欧洲的纳粹发起进攻的情形,不但大事件叙述平实逼真,而且从将军到士兵一系列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由此被认为是以传统手法正面表现二战的盖棺之作。
5.《巴顿将军》(美国,1970):一个军人的灵魂
巴顿既是一位暴戾的军神,又有着诗人善感的灵魂。在这部弗兰克·林沙夫纳执导的影片里,巴顿不仅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还是一位生错时代的英雄———这需要感谢年轻的编剧科波拉,更为关键的则是乔治·C·斯科特出神入化的演技。斯科特将巴顿内心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最后获得了奥斯卡奖,却拒绝领取小金人,因为他“不是为奥斯卡而演出”。影片的开场是高难度的反传统段落,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长达5分钟的著名独白,他的声音甚至盖过了震耳欲聋的坦克声———“阵地让敌人去守吧!我们要进攻,当你老了的时候,你会自豪地说年轻时是在战场上战斗,而不是在印第安纳铲大粪”。
6.《虎!虎!虎!》(美国+日本,1970):史实的再现
今年大片《珍珠港》中以电脑特技展现的45分钟轰炸戏,也许只能满足你的视觉要求,如果你想了解“珍珠港事件”的前因后果,又对枯燥乏味的历史教科书不感兴趣的话,那么,去看看《虎!虎!虎!》。“虎!虎!虎!”是日军战机偷袭得手后向母舰发出的密电,因为日本人迷信地认为虎是一种能平安地从千里征途上归来的神奇动物。这部由美日联合制作的战争影片,风格朴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细致、全面地呈现了双方在珍珠港事件中的始末,包括外交、军事的进程,在观点上不偏不倚,极其客观,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7.《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南斯拉夫):一个人的城市
这是一部曾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影片,也曾让许多少年人热血沸腾,“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更是耳熟能详的台词。电影用曲折多变的情节给我们讲述了一群勇于献身、决不屈服的英雄儿女的动人故事。只要有侵略和压迫,谁都可能也可以是瓦尔特,虽然没人知道瓦尔特是谁,但他却真实地存在着,在他的领导下,萨拉热窝的游击队粉碎了纳粹的一个又一个阴谋。自由最终必将属于人民!谁都记得在影片的结尾,纳粹军官冯·迪特里施指着壮丽的萨拉热窝对他的继任者哀叹地说:“看,这座城市,就是瓦尔特。”
8.《遥远的桥》(美国+英国,1977):
这是20世纪70年代摄制规模最大的战争片,在大导演理查德·阿坦伯勒的旗下聚集了诸如詹姆斯·卡恩、迈克尔·凯恩、肖恩·康纳利、罗伯特·雷德福、安东尼·霍普金斯等一干明星。但也正因为戏份分配的关系,使情节进展有如片段的组合,缺乏一气呵成的气魄,而且也拍得太冗长。不过即便如此,凭借极其出色的摄影和明星们的倾力出演,部分场面仍令人有大开眼界之感。影片描述了欧战尾声的1944年,盟军为了打开通往柏林的道路直捣纳粹首都提前结束战争,于是采取大规模的空降行动降落荷兰。为了夺取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铁路大桥,与占有绝对优势的德军浴血奋战的故事。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虽然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盟军仍遭失败;不过,微软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同名电子游戏却能让你有重返当年战场、甚至扭转战局改变历史的机会。
9.《拯救大兵瑞恩》
(美国,1998):生命的价值
这部表现战争中拯救同胞的电影,看起来是在讨论八条生命换一条生命的价值观问题、探讨拯救与被拯救这一古老的哲学问题,但透过故事的表面,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将人们的视线推向了人性的更普遍层次:在困境中人们互相关心这一绽放光辉的神圣品格。所以,巴黎的女孩子可以牺牲生命去爱护;母子的深情可以向战友们倾诉。这是一部出色地调和了思想性和戏剧元素、既赤裸裸表现战争暴力,又不遗余力赞美人性的作品。由于过度宣扬“大美国主义”,这部作品在艺术成就上不如同年出品、获得“金熊奖”的《细细的红线》出色。
10.《细细的红线》(美国,1998):理智与疯狂之间
隐居20年的导演特兰斯·马利克的复出,绝不是为了满足观众对“奥哈马海滩”式战争片的习惯性期待,而是透过一场噩梦般令人恐惧、残酷到了骨子里的血战,对“战争”与“死亡”,“理智”与“疯狂”发出天问式的疑惑。导演在本片里展现出他驾驭镜头的非凡功力,镜头频繁在旖旎的南太平洋风光和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之间切换,逃兵威特在海边呢喃的文艺气息浓厚的内心独白和扑面而来的满山遍野的长草,以及鬼魅般出现的日军,将战争中的荒谬恐怖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美军攻入日军营地后的疯狂杀戮和日军面对死亡的巨大恐惧,对战争中的“人性的理智”提出了有力质疑。也许就像该片的名字———来自于阵亡将士墓志铭上的一段碑文所说的,“在理智与疯狂之间只有一道细细的红线”。(扬子晚报)
D. 一战。二战战争史料电影有那些啊
《钢琴师》讲述二战时期的,还有《辛德勒德名单》《逃离苏比波》《风语者》还有很多,像《野战排》《虎虎虎》《珍珠港》都是讲二战的 !! 讲一战的我看的确实不多,《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都该是吧 最近看了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太行山上》,中国打日本的大片!!就是有点老了!!前几年的片子了!谢谢!
E. 海战电影排名前十都有哪些
如下:
1、《从海底出击》
《从海底出击》是由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尤尔根·普洛斯诺主演的战争剧情电影,改编自战地记者布赫海姆的同名自传。
该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德国U型潜艇奉命出航搜索并击沉大洋上的英国商船队,历经惊涛骇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后返回基地。
F. 求中国古代历史打仗的电影。
一、 周王室的宫廷政变
1、 公元前675年,周大夫边伯等作乱,燕、卫师伐周,立颓为王;公元前673年,郑、虢攻杀颓,周惠王复辟。
2、 公元前636年秋,周王子带攻襄王而自立;次年夏,周襄王复辟。
3、 公元前520年,周王子朝攻杀新王猛,晋人立子丐为王。转自铁血
4、 公元前504年,周王子朝之徒作乱,周敬王出奔。
5、公元前441年,周哀王弟叔袭杀哀王自立,五个月后,周哀王少弟嵬攻
杀思王而自立。
史料:《史纪.周本纪》
三、 秦朝的宫廷政变
1、 公元前210年,赵高、李斯等人伪造秦始皇遗嘱,赐公子扶苏死,立胡亥为秦二世。
2、 公元前207年,赵高等逼秦二世自杀,立子婴为秦王。不久,子婴杀赵高。
毕荒按:关于秦朝的宫廷政变,后世传说最盛的是吕不韦以吕易嬴,《史记。吕不韦列传》也采取这种说法。但据后世学者考证,秦始皇并非吕不韦的儿子。此不赘述。
四、 西汉的宫廷政变
1、 公元前184年,吕后幽杀少帝,另立常山王刘义为少帝。
2、 公元前180年,刘氏宗族与大臣周勃等诛杀诸吕,杀少帝,立代王刘恒为帝。
3、 公元前74年6月,霍光等废昌邑王刘贺。
4、 公元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刘衎,自居摄皇帝位。
5、 公元8年12月(一说公元9年1月),王莽废孺子婴为安定公,自即皇帝位,改国号新。
史料:《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书。霍光传》
《汉书。王莽传》
《资治通鉴》
五、 东汉的宫廷政变
1、公元92年,汉和帝与宦官钩盾令郑众定议,收窦宪大将军印绶,另其兄弟就国,旋迫令自杀。
2、 公元107年,司空周章谋闭宫门,废太后,杀邓骘兄弟及用事宦官郑众、蔡伦,废安帝而立平原王刘胜。事泄,周章自杀。
3、 公元124年10月,汉安帝皇后阎氏与王圣等共谮太子,太子刘保被废为济阴王,时年十岁。
4、 125年三月,汉安帝病死。阎后等立北乡侯刘懿为嗣,即位。阎太后临朝,以兄阎显为车骑将军。四月,阎显杀耿宝等。十月,北乡侯死。阎显闭宫门,秘不发丧,与太后谋另立他人。十一月,宦官孙程等人拥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旋杀阎显等,幽禁阎太后(次年死)。封孙程等十九人为侯。
5、 146年闰六月,梁冀毒死汉质帝刘缵;梁冀立蠡吾侯刘志为帝。刘志时年十五岁,是为桓帝。梁太后仍临朝。
6、 159年,汉桓帝与宦官唐衡、单超等定谋,发兵围梁冀第,收印绶。冀与其妻自杀。悉收梁、孙两氏内外宗亲,无少长皆弃世。变卖梁氏家产,凡值三十余万万。封单超等五宦官为侯。
7、 168年,太尉陈蕃劝大将军窦武杀中常侍曹节、王甫等。王节等矫诏收捕武等。窦武号召北军士兵平定叛乱。王甫率剑士捕杀陈蕃。护匈奴中郎将张奂新到京师,不明真相,节等命奂率兵平叛。窦武兵散,败死。
8、 189年,四月,灵帝死,皇子辩即位,年十四岁,是为少帝。何太后临朝,以兄何进为大将军。何进杀宦官蹇硕,袁绍劝其尽杀宦官,进不能决。七月,袁绍复劝何进召外兵以胁太后,诛宦官,乃召董卓。八月,何进入长乐宫,被宦官张让等所杀。袁绍、袁术等攻杀诸宦官。张让等劫少帝与帝弟陈留王刘协出走。尚书卢植等追之,让等窘迫投河死。董卓兵到,迎帝还宫。九月,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9、220年11月25日,汉献帝刘协禅位于魏王曹丕,东汉灭亡。
史料:《后汉书。孝和帝纪》
《后汉书。孝安帝纪》
《后汉书。孝顺孝冲孝质帝纪》
《后汉书。孝桓帝纪》
《后汉书。孝灵帝纪》
《后汉书。董卓列传》
《后汉书。孝献帝纪》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资治通鉴》
六、三国时期的宫廷政变
1、曹魏
(1) 249年,司马懿趁魏帝曹芳与曹爽祭扫高平陵(魏明帝墓,在洛阳南)之际,发动政变,控制洛阳,杀曹爽等人,司马氏遂专魏政。
(2) 251年,王凌谋立楚王曹彪,在淮南举兵反司马懿。司马懿袭擒王凌,王凌自杀。牵连者均遭灭族。司马懿又杀楚王曹彪,令曹氏王公悉居邺中,派官监视。
(3) 254年10月,司马师废魏主曹芳,使仍为齐王,立魏文帝孙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4) 260年6月,魏主曹髦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讨司马昭。中护军贾充命成济杀帝。司马昭委罪于成济,杀济,灭其族。迎立常道乡公曹璜,为明帝嗣。六月,即位,改名奂,是为元帝,年十五岁。
(5) 265年,十二月,司马炎逼魏主禅位,废为陈留王。魏亡,凡五帝,四十六年。
史料:《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晋书。景帝纪》
《晋书。文帝纪》
《晋书。武帝纪》
《资治通鉴》
2、 吴国
258年,吴主孙亮欲杀执政孙綝,不成。孙綝废帝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是为景帝。景帝与张布、丁奉杀孙綝。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
《资治通鉴》
七、晋朝的宫廷政变
1、 西晋
(1) 291年,贾后命东安公繇杀杨骏,灭其族;改元元康,废太后杨氏为庶人,次年将其害死。 以汝南王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均录尚书事,辅政。以楚王玮为卫将军,进东安公繇为王。 东安王繇谋废贾后,事泄,被废。 汝南王亮与卫瓘谋夺楚王玮兵权,贾后命玮杀亮、瓘;又以矫诏专杀为罪,杀玮。是为“八王之乱”之始。
(2)299年,贾后诬太子谋反,废太子,杀其母谢氏。
(3)300年,三月,贾后矫诏杀废太子。 四月,赵王伦、孙秀命翊军校尉齐王冏入宫捕贾后,旋杀之,灭其门,并杀大臣张华、裴頠等。赵王伦自任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以孙秀为中书令。八月,淮南王允起兵讨伦,败死。 加赵王伦九锡。
(4) 301年,正月,赵王伦逼晋惠帝禅位,自立,改元建始。 三月,齐王冏起兵反赵王伦。成都王颖在邺,长沙王乂在其国,均起兵响应。河间王颙在关中,遣张方助伦,闻齐王冏、成都王颖势大,反助二王。八王之乱从此发展为大混战。四月,将军王舆等杀赵王伦、孙秀,迎惠帝复位。
(5) 306年,十一月,晋惠帝中毒死,传为东海王越所害。太弟炽即位,是为怀帝。
史料:《晋书。惠帝纪》
《资治通鉴》
2、 东晋
(1)371年,十一月,桓温废晋帝司马奕为东海王,立会稽王昱,是为简文帝。十二月,改封废帝为海西县公。
(2)396年,九月,孝武帝死,传为张贵人所害。
(3)403年,桓玄废晋安帝。十二月,桓玄称帝,国号楚。
(4)418年,刘裕杀晋安帝,立琅琊王司马德文,是为恭帝。
(5)420年,六月,刘裕代晋,是为宋武帝。晋恭帝被废为零陵王,次年被杀。
史料:《〈晋书。海西公纪〉
《〈晋书。孝武帝纪〉
《资治通鉴》
《晋书。安帝纪》
《晋书。桓玄传》
《晋书。恭帝纪》
十一、隋朝的宫廷政变
1、604年,七月,隋文帝在仁寿宫被太子杨广杀害。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2、618年,三月,右卫屯将军宇文化及等杀隋炀帝。
史料:《隋书》
《资治通鉴》
十二、唐朝的宫廷政变
1、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秦府将尉迟敬德入宫,请唐高祖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旋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诏: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八月,传位于太子,是为唐太宗。唐高祖称太上皇。
2、684年,二月,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
3、690年,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降皇帝李旦为皇嗣。
4、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等以羽林军杀张昌宗、张易之,迎太子李显即位。二月,复国号为唐。十一月,武则天死。
5、707年,太子李重俊矫制起兵杀武三思父子。兵溃,走终南山,被杀。
6、710年,六月,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杀唐中宗,立温王李重茂,是为少帝。韦后临朝听政,谋效武后所为。相王子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起兵杀韦后、安乐公主等。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以李隆基为皇太子。
7、713年,太平公主阴谋废唐玄宗,当时宰相七人,党于太平者四(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唐玄宗与宰相郭元振、将军王毛仲、内给事高力士等定计,命王毛仲杀萧至忠、岑羲等。窦怀贞自杀。赐太平公主死。上皇下诰:“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 崔湜流远地,旋改赐死。其余党羽或死或黜,人数甚多。
8、820年,正月,宦官陈弘志杀唐宪宗,托言服金丹毒发而卒。
9、827年,十二月,宦官刘克明等杀唐敬宗。
10、904年,八月,朱全忠(朱温)使朱友恭等杀唐昭宗。
11、907年,四月,朱全忠迫唐哀宗禅让帝位,改名晃,国号梁,是为后梁太祖。废唐哀宗为济阴王,次年杀之。
史料《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十四、 宋朝的宫廷政变
1、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死。传有其被弟赵光义杀害之说。“烛影斧声,千古之谜”,“烛影摇红,千古之谜”。但此事正史不载,后世史家也不取此说法。近年又有人考证赵匡胤是患脑血管疾病正常死亡。
2、1194年,六月,宋寿皇(宋孝宗)死。宋光宗不问丧事。七月,赵汝愚以太皇太后旨,立太子赵扩,是为宋宁宗。
3、1224年,八月,宋宁宗死。权相史弥远拥立皇侄沂王赵昀,是为宋理宗;以原定皇位继承人赵竑为济王
十五、 辽朝的宫廷政变
1、951年,九月,辽世宗强令诸部助北汉攻周。行至归化州(今河北宣化)境内祥古山时,被泰宁王耶律察割杀死。右皮室详稳(辽官名,相当于汉族政权的节度使)耶律屋质等奉辽太宗子、寿安王耶律璟攻杀察割。耶律璟即位,是为辽穆宗。穆宗嗜酒,日中方起,号为“睡王”。
2、1031年,六月,辽圣宗死,子耶律宗真即位,是为辽兴宗。兴宗生母耨斤夺取皇太后之位,垂帘听政,是为钦哀太后,旋逼死辽圣宗齐天皇后。
3、1034年,钦哀太后与弟萧孝先阴谋废掉辽兴宗,另立少子耶律重元。耶律重元告变。辽兴宗废钦哀太后,释萧孝先不问。
4、1063年,皇太叔耶律重元发动政变,为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等所平。耶律重元自杀,预谋者萧革等被杀。
史料:《辽史》
《续资治通鉴》
十六、 金朝的宫廷政变
1、1149年,十二月,完颜亮杀金熙宗自立,是为海陵王。
2、1161年,十月,东都留守完颜雍自立为帝,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十二月,完颜元宜等在瓜州(今江苏扬州南运河入长江口处)发动兵变,海陵王完颜亮被杀。
3、1213年,八月,胡沙虎(纥石烈执中)杀卫绍王,另立金章宗兄升王完颜珣,是为金宣宗。
史料:《金史》
《资治通鉴》
十七、 西夏的宫廷政变
1、1048年,正月,太子宁令哥与野利氏族人浪烈等人入宫刺杀夏景宗(元昊)。没藏讹庞杀宁令哥及其母野利后,立谅祚为帝,是为夏毅宗。
2、1061年,没藏讹庞父子阴谋杀夏毅宗,夺取皇权。没藏讹庞子妇梁氏(汉人)密告夏毅宗。夏毅宗在大将漫咩的支持下,擒杀没藏讹庞父子。一举夺回政权。
3、1081年,三月,汉人将军李清劝夏惠宗把黄河以南地归还宋朝,夏、宋以黄河为界,与宋议和。梁太后与梁乙埋、罔萌讹等设计害死李清。随后又把夏惠宗囚禁在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的木寨。梁乙埋、罔萌讹等聚集人马,斩断河梁,使惠宗不能与外界通消息。
4、1099年,辽朝派使臣来夏,用药酒害死梁太后,梁氏败亡。夏崇宗在辽朝支持下,开始亲政。
5、1170年,闰五月,任得敬胁迫夏仁宗“分国”,分夏国之半归他统治。夏仁宗被迫分西南路及灵州啰庞岭地归他统治,建号楚国。任得敬又胁迫夏仁宗派遣使臣向金朝奏报,求封号,遭到金世宗拒绝。任得敬阴谋附宋自立。八月,与宋四川宣慰使虞允文相约夹攻金朝。夏仁宗捕获宋密使,设计杀任得敬,并杀任党。
6、1206年,正月,镇夷郡王安全在罗太后支持下,废夏桓宗自立,是为夏襄宗。三月,夏桓宗突然死去,年仅三十岁。
7、1211年,七月,齐王遵顼废夏襄宗自立,是为夏神宗。八月,夏襄宗死。
8、1223年,十二月,夏神宗在举朝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宣告退位,传帝位给次子德旺(夏献宗),自称“上皇”。
史料:《宋史》
《辽史》
《金史》
《续资治通鉴》
十八、 元朝的宫廷政变
1、1307年,元成宗死。皇后与左丞相阿忽台等谋立安西王阿难达。右丞相哈拉哈斯遣使报怀宁王海山,并先迎其母弘吉拉氏与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二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到大都。三月,爱育黎拔力八达称监国,杀阿忽台等,捕安西王。五月,海山至上都即位,是为元武宗。六月,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杀安西王,废元成宗后。
2、1223年,八月,铁失等在上都南坡杀元英宗,并杀左丞相拜住。诸王迎立晋王也孙铁木尔于北边。九月,也孙铁木尔在龙居河即位,是为泰定帝。十月,杀铁失等。
3、1328年,七月,泰定帝在上都病死。八月,签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谋立元武宗子周王和世王束(此两字应为一个字),先迎其弟怀王图帖睦尔于江陵。九月,丞相倒剌沙等在上都立皇太子阿速吉八,改元天顺。怀王至大都即位,改元天历,是为元文宗。十月,大都军围攻上都,倒剌沙降,天顺帝死。1329年,正月,周王在和宁以北即位,是为元明宗。四月,立弟怀王(元文宗)为皇太子。八月,元明宗与皇太子在王忽察都相见。皇太子与丞相燕铁木儿等毒杀元明宗。皇太子还上都,重新即位。
史料:《元史》
《续资治通鉴》
十九、明朝的“夺门之变”
英宗“土木堡”之后被俘,景泰帝即位。后迎回,成“上皇”,放南宫。景帝病重,英宗与看守太监和大臣密谋,出南宫,入殿复位。废景帝为宬王,景帝病死以王礼葬西山。英宗杀于谦。
二十、西太后夺权
就是慈禧夺光绪,不用说了吧。
民国的、南北朝中北朝的、五代十国的,就不说了。太多了,要过字数限制了。
G. 帝国政治,古代战争,不分中外的网络小说,史料,电影,有关资料有的提供一下,谢谢。
《九州缥缈录》《紫川》《大汉帝国风云录》《猎国》这是书。别的我就不说了,估计你看了也不会觉得别的有意思了。建议案我给你说的顺序看 。
电影:《亚历山大大帝》看了这个,你会觉得别的战争片都是小儿科
H. 有没有关于明朝万历壬辰抗倭援朝的战争电影
没有,因为当时大明王朝非常藐视日本,根本不把这事儿当个事儿 所以中国方面相关史料非常少,日本方面记载比较详细,但是不知道日本有没有相关电影,有的话也都是没法看的 他们当然自吹自雷了
I. 求欧洲中世纪战争历史纪录片
战争与和平
三个火枪手
范海辛
沙普的挑战
骑士蒂朗
奥马尔传奇
火与剑
浮华荣耀
圣钟
安拉的使者-----默罕莫德
十字军
终极天将
龙之心
亨利五世
地狱骑士
万世英雄
皇帝的密使
国王之路
太阳王公
格林瓦尔德
伊丽沙白一世
太阳王--路易十四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TO KILL A KING(叛徒与英雄)
游牧战神
尼伯龙根的指环
THE MISTS OF AVALON(阿法隆之谜)
海盗传奇
疯狂的贵族
圣战五骑士
匈奴王阿提拉
华伦王子
JOAN The Maid(圣女贞德监狱篇)
THE HEADSMAN(刀斧手)
亚历山大·内夫斯基
龙与地下城
鹰狼传奇
WESTENDER
PRINCE CHARMING
时间线
LANCELOT Of THE LAKE(武士兰士诺)
黑狮
WOLFHOUND(猎狼犬)
THE DARK PRINCE(黑暗王子:德古拉)
黑暗时代
黑骑士
THE HEXER(屠龙记)
WARRIOR ANGELS(战士天使)
Gryphon(鹰怪)
东罗马的缔造者-----------君斯坦丁大帝(BBC)
勇敢的心
冬狮
JOAN of arc(圣女贞德)
圆桌骑士
勇敢的皇后
蒙哥拉
十三勇士
理查三世
铁血武士
佣兵传奇
秘密会议
亚瑟王
马丁路德
冷血奇兵
劫后英雄传
第七封印
天国王朝
征服者
亚历山大大帝
蒙乔莘
伊凡雷帝
神的战士
万世千秋
The Man Who Would Be King(大战巴墟卡)
铁面人
Profession of Arms(职业武器)
奥马尔传奇
万世英雄
英国战争(BBC)
新月与十字架-十字军东征(纪录片)
圣战骑士
推荐以下纪录片,个人看了绝对值得收藏。不仅仅可以了解楼主所需要的中世纪史实,而且对整个世界历史都会有个全面而详细的认识: 1. CCTV 百级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 它从人类历史的开端、远古人类写起,一直讲到万隆会议结束,展示了人类几万年生存、发展、斗争、变革、进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详尽丰富的史料,绵密地展现出世界史全貌,用冷静的史家笔法叙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用实物展品和专家论证还原历史现场的真实细节。它系统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人类历史进程规律性的本质联系,反映出走向未来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历史的独立理解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现实的复杂思考。视频收看地址: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357090.html 以下是我找到的一些关于中世纪欧洲的纪录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 《BBC:中世纪生活》(BBC-Terry Jones' Medieval Lives) 在本系列中主持人Terry Jones会带领我们重新认识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在本片中我们将用一些典型的例子,诸如:中世纪处女的烦恼都是些什么、骑士闪亮的凯甲背后隐含着些什么、富人是怎样生活在他们华丽的城堡中以及穷人们是怎样生存的等等,通过这些例子描绘出当时中世纪的环境。
主持人将逐一介绍中世纪各种社会阶层的原型-骑士,农民,处女,僧侣,歹徒,君王,商人以及医师。在片子中将到访这些人曾经生活过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地点,重新构建他们曾经生活过的世界,因此观众朋友将看到一大群鲜活的生活在中世纪的人。制作人通过运用现代化彩色的手段,展现给观众朋友许多发生在中世纪时的种种传说与故事。 3. BBC动作剧情历史战争片《1066:中土大战》 本片讲述了诺曼人征服英国的时代。BBC电视台4频道于2009年5月19日播出的迷你剧,诺曼底征服即诺曼征服战争。
英国封建化过程的完成诺曼征服战争是11世纪中叶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同英国大封建主哈罗德为争夺英国王位进而征服英国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既是诺曼人对外扩张的继续,又是西欧同英国之间的又一次社会大融合。它以威廉的胜利而告终,对英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电影《 亚瑟王》 亚瑟王(King Arthur)是英格兰传说中的国王,圆桌骑士团的首领,一位近乎神话般的传奇人物。他是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了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关于亚瑟王的传奇故事,最初如何诞生,源自何处,皆无从查考。究竟亚瑟王是不是以某位历史人物作为基础塑造出来的虚构角色也不得而知。 如果确实存在亚瑟王这个人物,据推测他所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公元500年左右,其间是一段50年左右(符合所知的各亚瑟王版本)的时期。
西元800年左右,威尔斯的修士撰写了一本《布灵顿人的历史》,书中首次记载“亚瑟”这个名字,描述他领导威尔斯人抵抗从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萨克森人。 5. 电影《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法语: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的圣徒。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
贞德原本是一位法国农村少女,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迦勒、圣玛嘉烈和圣凯瑟琳,从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国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并带兵多次打败英国的侵略者,更促成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国人以重金购去,由英国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鲁昂当众处死。她17岁时便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但在3年后的20岁便遭处死。20年后英国人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之后并于1920年5月16日由教宗本笃十五世封圣。 6. 电影《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史诗片。在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影片根据14世纪末发生在苏格兰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故事主人威廉·华莱士,不但确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迹更使得他成为苏格兰的民族英雄。 7. 《 新月与十字架-十字军东征》 奉“主的旨意”,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罗马天主教会在“上帝的引导下”,打着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的旗号,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进行了持续近200年的侵略性远征。
地中海及其沿岸,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先进的科学、经济与文化,因而它也是人类争夺最激烈,战争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7世纪,塞尔柱突厥人(他们
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就占领了耶路撒冷,他们乾扰基督教商人,残酷地虐待在巴勒斯坦朝圣的基督教徒,因此就埋下了宗教战争的祸根。
11世纪末,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城市崛起,已有的财富已不能满足封建主贪婪的欲望,他们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财富,扩充政治、经济势力;许多不是长子的贵族骑士不能继承遗产,成为“光蛋骑士”,热衷于在掠夺性的战争中发财;许多受压迫的贫民也幻想到外部世界去寻找土地和自由,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欧洲教会最高统治者罗马天主教会,企图建立超自己的“世界教会”,确立教皇的无限权威。这些动因促使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地中海东岸国家。当中近东地区混乱不堪、君士坦丁堡皇帝阿历克修斯一世向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以拯救东方帝国和基督教的时候,不知此举正中了罗马教皇的下怀。早已垂涎东方富庶的西欧教俗两界,由天主教会发起,以驱逐塞尔柱突厥人、收复圣地为目标,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地(耶路撒冷)为口号,开始了十字军东侵。
十字军远征参加者的衣服上缝有用红布制成的十字,由此称为“十字军”。公元1095年11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宗教大会上说︰“在东方,穆斯林占领了我们基督教教徒的‘圣地’(耶路撒冷),现在我代表上帝向你们下令、恳求和号召你们,迅速行动起来,把那邪恶的种族从我们兄弟的土地上消灭乾净!”教皇还盅惑人们︰“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导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十字军东侵前后进行了8次。
8. 《世界历史》丛集中《七年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等9. 《克雷西战役》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第一场会战是史路伊会战,发生于1340年6月23日,英格兰获胜,并且获得多佛海峡的控制权。之后,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企图藉道法兰德斯入侵法国,但由于财政上的困难,加上同盟间的不稳定,使得爱德华三世无力持续作战。1340年10月30日,爱德华回到了英格兰。1346年7月,为了支援法兰德斯和布列塔尼处境危险的盟军,爱德华三世率部从朴次茅斯出发,渡海抵达法国北岸。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他穿过法国西北部地区,来到低地国家背后。法王腓力六世率领的军队,比英军强大的多,而且正紧紧的追赶着前面的敌人。
J. 万历抗倭援朝题材的电影,比较精彩的电影
电影的话,中国这边拍得很少。可能是题材比较敏感吧。包括日本也比较避讳这段历史。韩国拍得电影比较好的有《鸣梁》(国内又叫《鸣梁海战》),可惜没有明军的镜头。另外电视剧还有一部《惩戒录》,但是也是挺贬低明军这边的,一味地夸大朝鲜军队的作用,也是看着来气。
除了影视作品,小说倒是有几本写得不错的。我正好也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凡是写这段历史的国内小说基本都看过,简单谈谈个人看法。
1,高拙音的《龙战三千里》,字数30来万。写得比较简略,也就是把明史里面的内容稍为复述了一遍。感觉不够深入。
2,马伯庸、汗青的《帝国最后的荣耀》,字数40来万字。比高拙音写得稍为带点儿情节,但是依据也基本都是明史这边单方面的资料。有些矫枉过正、反而过于夸大明军的威力。还算有意思,但是40来万字感觉份量还是不够足,读过一遍,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基本是对着明史照本宣科。但却丝毫没发觉明史里面本身就有很多自相矛盾、疑点重重的地方。
3,妄语臣的《猎明》,字数200多万。强烈推荐。这个说起来,是我今年偶然才发现的小说,在写这段历史的小说里面,感觉是写得最细、三方(中日朝)人物刻画最深入、也最为客观写实的一本。看得出作者八成是详细查了中国、日本、朝鲜等各方的资料,其中还有不少的逻辑推敲、隐含其中(比如沈惟敬这个人物的动机分析、大明朝廷内部的国本之争、朝鲜内部光海君的夺嫡之争、露梁海战其中猫腻的影射讽刺等等),虽然这个作者名气不大,但感觉这本不仅情节精彩、而且也最写实,远比前两本比着中国单方史料、丝毫不做逻辑推敲、照本宣科、一看就是赶时间转稿费的要深刻得多。200多万字,洋洋洒洒,也把整个战争全貌、包括中间议和的曲折,包括中、日两个视角的全方位展示,写得都很到位。看完之后对中日双方好几个人物都觉得十分立体,感情复杂。
4,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第六本后半部分),字数大约不到20万。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里面,也着重写过这段历史。写得确实比较有意思,老早看时觉得就挺好的。不过,在后来看过不少资料、尤其是上面妄语臣的那本《猎明》后,觉得当年明月写得虽然也挺有意思,但是未免过于浅了些。很多隐藏在其中的东西都没有深入发掘出来。(举个例子,比如沈惟敬明史里面写是一个嘉兴的小混混,却会说日语。在那个年代,而且是对日本海禁几十年的时代,怎么可能有个普通小混混会说日语呢?放在信息发达的现代,估计嘉兴市的小混混里面也没几个会说日语,能和日本人谈买卖的吧。而且普通小混混又怎么这么容易被举荐到朝廷、委以重任?这么大的疑点,当年明月也就是一提,丝毫没有分析以下历史隐藏的真相)
总之,看电影推荐韩国的《鸣梁海战》,电视剧就《惩戒录》。
小说里面,没时间就《明朝那些事儿》第六本后半部分,图个乐呵就行。《帝国最后的荣耀》也还可以。对这段历史特别感兴趣的话,建议还是看妄语臣的《猎明》。越往后看越觉得作者其实挖掘得很深刻。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