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条 TENET》影评(一)萨托幻方、逆熵、祖父悖论在电影中的设定
《信条 TENET》是一部将时间旅行与逆熵、萨托幻方等概念融合的科幻动作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其对时间的迷恋和深刻理解,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关于时间、控制与秩序的思考之旅。影片的片名“TENET”源自古罗马庞贝城发现的“萨托幻方”碑文,这块碑文的回文性质和时间控制的象征意义,为电影的主题埋下了伏笔。
逆熵,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反向概念,象征着事物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的可能性。诺兰巧妙地将逆熵与时间逆转的概念结合,创造出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设定,如逆向的人在正向时间里无法呼吸、逆向的汽车爆炸变成降温过程等,这些设定不仅展现了时间的奇特性质,也反映了诺兰对时间旅行这一古老主题的独到见解。
影片中,时间不仅仅是一个叙事的道具,而是被叙述的主体。从《记忆碎片》到《星际穿越》,诺兰不断探索时间的不同维度和表现形式。《TENET》中,时间的正逆回文表达,进一步深化了观众对时间复杂性的理解,让观众在视觉与情感上沉浸于时间的流转与循环之中。
祖父悖论,作为时间旅行作品中的经典难题,探讨了时间改变的因果关系和可能引发的逻辑矛盾。在《信条 TENET》中,诺兰以独特的设定对这一悖论进行了诠释,强调了“已发生的事是不能改变的”这一原则。影片中,未来的一派试图通过现在的反派去毁灭世界,而另一派则试图阻止这一行动,尽管采取了行动,但最终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这一设定不仅增加了剧情的复杂性,也促使观众反思自由意志与时间的不可逆性之间的关系。
在探讨时间旅行与逆熵概念的同时,影片还触及了个人自由与理性限制的主题。诺兰通过角色的行动与选择,展现了人类在面对不可改变的过去时,依然能够表现出英雄主义、爱情等非理性情感,这些情感构成了人类区别于自然的最大成就。
《信条 TENET》不仅是一部视觉与叙事上的盛宴,更是对时间、自由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观众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时间旅行的奇观,还能在情感和思考层面上与角色产生共鸣,深入探索时间的本质与人类存在的意义。因此,正如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所言,“不用去理解,去感觉它”,观众们在观赏《信条 TENET》时,或许会更加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中,感受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意义。
Ⅱ 外国小伙自制一个激光炮把人变小是什么电影
外国小伙自制一个激光炮把人变小是电影《信条》。
《信条》是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动作惊悚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约翰·大卫·华盛顿、罗伯特·帕丁森、伊丽莎白·德比齐、迈克尔·凯恩、肯尼思·布拉纳联袂主演。该片于2020年9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名特工,在经过组织严密训练之后,被派去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最终在搭档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任务并拯救了世界。
一群蒙面匪徒闯入乌克兰一个歌剧院劫持人质,真实目标是要抢夺一个装有神秘物质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抢夺手提箱,但任务离奇失败,主角为保护秘密“被假死”。主角在假死被救后,被赋予新的更大的任务。
通过女科学家的帮助,主角从射出的子弹倒着回到枪膛的实验中了解到“逆转时间”的概念,并被告知整个世界可能因为逆时间技术消失。主角从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条”组织,成为无名氏,他的任务是保护全世界不要被逆时间毁灭。
为了阻止萨特企图毁灭人类的行为,以无名氏、尼尔和凯特为首的队伍们来到萨特的基地,利用逆时间完成了任务,毁掉了萨特手中的时间炸弹,最终阻止了人类世界在逆时间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