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0部高分电影,治愈成年人的焦虑码住
㈡ 电影课《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是奥斯卡获奖团队艾莉森·斯诺登和戴维·芬的作品。2019年1月,该片获得2019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提名。
短片主要讲述了六只患有不同心理病症的动物集体参加情绪治疗的故事。在心理医生莱纳德的引导下,它们逐步呈现各自的问题,分离焦虑症、强迫症、暴躁症等等。
一条患有分离焦虑的水蛭;
一只饮食失调的猪;
一只有负罪感的鸟;
一只患有强迫症的猫;
一只会吃掉丈夫的螳螂;
一只刚愎自用的大猩猩。
每种动物身上都有不同的特性,每只动物的行为都反映了人身上的共性。
水蛭劳伦: 分居焦虑症,伴侣麦克嫌弃她懒,不做家务,要和她分开,分离使劳伦痛苦。分离使缺乏安全感的劳伦还焦虑到犯哮喘(心理问题躯体化),心理治疗师伦纳德给她小口袋让她深呼吸,她才感觉感觉到了安全,小虫子缺乏安全感的形象一下子印入眼帘。
联想电影:《自闭历程》--------女孩在密闭空间里获得安全感。
联想生活:高一入校、分科,对原来的老师、同学过分依赖心理。
解决之道:让自己强大起来。关系中,婚姻中,保持精神、经济独立。
大猩猩维克多: 情绪暴躁、有攻击倾向。我行我素,外表坚强,内心脆弱,通过暴力、敌意、逞强来掩饰自己的悲伤和脆弱。例如,迟到:不按时来进行心理治疗,进门踩了伦纳德的本子,还不捡起来道歉,傲慢,不愿意自我介绍,结识新朋友,还一屁股坐扁了劳伦,对他人无理,有暴力、攻击行为,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联想:别人都认为我是一个傻帽,可能有外貌焦虑
联想:同学们认为自己很完美的,举手?
解决之道: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螳螂夏洛儿: (自然界动物交配后吃掉配偶,为了补充营养,传播后代。)长期恋爱困难,不断更换对象,沉迷手机,忽略外界,作为单亲妈妈,她很难,由于子女太多,发广告,上相亲网站,也没人愿意接受她。
联想:有些妈妈通过生育子女,寻找寄托和安全感。
解决之道:找到合适的人进行心理疗愈-----大猩猩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下一任对象,接纳对方的不完美,愿意在一起。
小鸟杰弗里: 童年的阴影使他感到冷、饥寒交迫,孤独,有恋母情结。他不愿意与弟弟艾伦分享食物,于是,看着弟弟弱小,将其杀害,伤了妈妈的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
心理医生的共情:他还是个孩子,面临许多困难的选择。摇铃铛:催眠治疗。
联想:《爱德华大夫》电影,为了忘记杀害弟弟,遗忘自己的身份。
小猪陶德: 自己总是想吃东西停不下来,到处偷吃,在狗狗伦纳德的建议下,坚持了一个月不吃松露巧克力。-----原因:通过吃来缓解焦虑。
联想:女生们选择吃吃吃买买来缓解焦虑。
解决之道:找到引起焦虑背后的原因。
小猫: 喜欢舔毛,认为自己不干净,不停地舔,停不下来,强迫症,洁癖。
解读:强迫症是因为做了自己认为羞愧的事情。
联想案例:用眼角余光看别人,担心别人在看自己。寻找原因,偷看小黄书。
解决之道:找到原因,处理认知,恢复正常行为。
狗狗伦纳德治疗师: 也有自己的议题,喜欢闻别人屁股,但是他有效控制住了本能冲动,甚至把“追棍子”转化为积极行为,为其他动物做了表率,为猩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容器,为团体提供了一个抱持性氛围
额外讨论:
1.影片中动物如何对待别人的问题?-----指责!
2.大猩猩变化的转折点在哪里?--------棍子。
3.大猩猩愿意倾诉,心理医生为何推走了它?------团体的设置,咨询师的边界。
4.众人走后,独自打扫意味着什么?-----治疗师的心理建设:团体记录、心理督导。
借物喻人向来就是讲故事好用的手法,影片中的动物,其实映射的就是现实中的我们,或者我们周围的人,这个短片友好的向我们展示了心理治疗中团体治疗的一个片段,尽管水蛭的个体分离焦虑,母螳螂的糟糕的婚姻,猫咪的强迫症,鸟儿的排除异己,等等这些从动物角度来看都是他们的自然选择,基因使然,这是无法被 “ 治 ” 好的,天然的,而影片想传递的,更多是人作为能够作选择的个体,或许因为过去成长生活造成的影响,被烙上这样或那样的印记,带上了这些动物的特点,但是这些都没关系,就像片中狗狗说的, it's ok,but it's not ok, 前者说的是接受自己,后者说的是改变自己,最终的转折,来自猩猩扔出了棒子,狗狗跳出到窗外捡棒子,可以看到,即使作为里面最理智,最 “ 健康 ” 的狗狗,一样有着他剥离不掉的部分,然而当他跳回房间,还回棒子时,又转变回理性而客观的狗狗,他对猩猩行为的理解与接受,使猩猩痛哭懊悔,最终得以释放,可以说这是次成功的治疗,时间到了,狗狗需要请他们离开,收拾残破的房间,或者是混乱的心情,来面对新的团体,猩猩说,我觉得才刚开始,是的,这仅仅是个开始,是个好的开始。离开这个房间时,变化已经在发生了。
㈢ 看完这部电影,我瞒着女朋友偷偷改了手机密码
《完美陌生人》影片在社交网络悄然走红,以8.6的豆瓣评分与7.8的IMDB评分,超越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东京物语》等经典佳作。影片聚焦在7位好友的家庭聚会中,女主人提出一个大胆的提议——当晚,将手机放在一起,分享所有电话、短信和邮件内容。由此,秘密不再秘密,人际关系瞬间崩塌。
讽刺的是,这部批判不信任的电影,上映后反而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尤其在亲密关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如此,《完美陌生人》的出色品质让世界各国电影人追捧,先后有多国翻拍,品质稳定,甚至在某些版本中有了超越。如韩国版,在上映仅七天内便创下了2000多万观影人次,刷新了2018年韩国喜剧片的最好成绩。
中国版的《来电狂响》亦在2019年上映,与各版本大同小异,都是原版剧本的翻版。然而,《来电狂响》将原版的创意本土化,更加贴近中国社会的现实。
影片将重点从原版的两性关系和人性复杂转移到了手机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和重建,直指中国新中产阶级的焦虑。电影中的7位主角,同样有3对夫妻/情侣,一位单身,配置与原版相同,但人物设定发生了本土化调整,更贴近中国社会的现实。
例如,吴小江与霍思燕代表了原版中貌合神离的精英律师夫妻,而在中国版中,他们成为了保健之王与沉迷护肤、刷剧的典型中国主妇。职业与人物关系的本土化,使得影片更加贴近中国社会的现实。而手机在影片中的角色,从原版的“果”转变为“因”,揭示了手机在破坏亲密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影片通过人物设置和情节发展,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老人养老、未来收入等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面对这些挑战时,人们如何通过手机逃避现实,从而找到自我。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影片关注了职场性暴力与女性平权问题,展现了独立女性韩笑面对职场性侵后的挣扎与成长。
同时,影片通过复杂叙事结构展现了中国社会的众生相,包括直播打赏、职场性侵等中国当下社会议题。在喜剧元素的呈现上,影片通过角色的互动与情节的发展,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元与复杂。
整体而言,《来电狂响》通过本土化改编,深入剖析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在幽默与讽刺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它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探讨人性深度的电影。
㈣ 想了解一下 韩国电影《手机》
韩国电影《手机》是一部以现代科技背景下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作品。该片深入探讨了手机这一通讯工具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在人际沟通、隐私保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从人际沟通的角度来看,电影《手机》展示了手机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传统的人际沟通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但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虚拟的沟通方式,如短信、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这种虚拟的沟通方式虽然方便,但也可能导致沟通的不真实和误解。电影中的角色们因为手机而产生了沟通障碍,甚至因为误解而产生了冲突。
在隐私保护方面,电影《手机》揭示了手机对个人隐私的潜在威胁。在现代社会中,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还承载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如通话记录、短信、照片和视频等。这些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很容易被他人获取和滥用。电影中的情节就展示了个人隐私被侵犯的后果,引发了观众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思考。
此外,电影《手机》还探讨了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离不开手机,甚至出现了“手机依赖症”。这种依赖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和社交障碍等。电影中的角色们就因为过度依赖手机而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也是电影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一个重要信息。
总的来说,韩国电影《手机》通过深入剖析手机对人际沟通、隐私保护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发了观众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际关系的思考。这部电影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关注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