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邵氏武侠电影大全(那些90后没有看过的武侠电影)
导读:邵氏电影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的顶梁柱,在70-90年代时拍摄了很多好看的电影,邵氏电影广告语就是《邵氏电影、必属佳片》,可见这个名气不小,正如以上说的,邵氏电影不管恐怖片还是武侠片都是很有剧情的,看起来感觉你最后才能猜到结局,邵氏电影我基本上都看过,下面给大家介绍10部我认为最经典的,而且还是最好看的电影,一起来看看吧。
《五毒》是由张彻执导的动作片。由江生、罗莽、孙建、鹿峰等参演。
故事讲讲述了:五毒门乃江湖上一恶名远扬的门派,老掌门靠药浴维系残年,身边只有一个弟子杨得(江生 饰)。有感本门恶事作尽,老掌门命杨得清理本门门户,并寻找其师叔的宝藏。杨得的五位师兄分别习练五种由毒虫而来的武功,分别是:蜈蚣(鹿峰 饰)、蛇(韦白 饰)、蝎子(孙建 饰)、壁虎(郭追 饰)、蛤蟆(罗莽 饰)。 杨得乔装成乞儿,迤逦打探到一座县城,巧遇隐姓埋名的师叔老夫子一家遭人灭门,凶手正是大师兄与二师兄,虽然本县何捕头凭习练蛤蟆功的五师兄助拳将大师兄拿获,但县令与二师兄勾结反将五师兄下狱害死。三师兄时常蒙面夜会二师兄,掌控全局于幕后。 杨得发现何捕头即四师兄后向对方亮明身份,两人决定合力清除大师兄二师兄,暗处的三师兄决定出手了。
《十三太保》由导演张彻执导拍摄,主演: 姜大卫、狄龙、金汉、李丽丽、谷峰等出演。上映日期: 1970年08月14日。
故事讲述了:唐末,黄巢起义军攻入唐首都长安,晋王李克用(谷峰 饰)受命剿贼,收复都城。沙陀族人李克用其是佣兵十万,麾下猛将如云,更有义子组成的十三太保能征善战,一时风光无两。 汴梁节度使朱温客访观战,恰逢黄巢手下第一勇将孟绝海搦战,第十三太保李存孝(姜大卫 饰)出阵迎敌,活捉孟绝海 ,但李为人持勇傲物,朱温受辱于功宴,怀恨在心。四太保李存信嫉妒李存孝功高,献计轻兵直入长安取黄巢首级,李克用命九名太保行刺,由李存孝统领。九人夜入长安,连番血战后在五凤楼将黄巢射伤,无奈敌兵势众,九人于民女燕姑娘家暂避,期间李存信与十二太保康君利欲行不轨,为李存孝赶出队伍。李存信、唐君利落寞之际被朱温蛊惑,诱使李克用入汴梁,朱温灌醉李克用、十一太保史敬思(狄龙 饰)后痛下杀手,史敬思为保李克用力竭身死,千钧一发之际李存孝率黑鸦兵赶到。
《千人斩》是由丁善玺执导的奇幻武侠片,王祖贤、王羽等主演。该电影于1991年6月28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故事讲述了:刽子手袁德泰(王羽 饰)手段高强,金刀斩过,人犯尤不知死。徒弟二五(钱小豪 饰)与公差等每每看得五体投地。是日,袁德泰斩杀悍匪“鬼八仙”团伙三名成员,几近完成千人斩记录。鬼八仙头目朱七被擒,依法亦当斩,行刑前夜,钟馗之妹(王小凤 饰)拜访袁德泰,请托其失手,以延长朱七痛苦,袁德泰畏惧恶鬼寻仇,将这差事交给二五。行刑时,鬼八仙最后一人——玉残花(王祖贤 饰)伺机营救无果,却决心向袁德泰一家寻仇。当夜,二五被朱七鬼魂附体,幸而袁德泰身手敏捷躲过一劫,袁德泰之女巧银(陈法蓉 饰)为二五驱魔不表。不久,袁德泰自感杀孽深重,转行开酒铺谋生,玉残花混入袁家寻仇,某日钟馗(午马 饰)拜访袁家,拆穿了玉残花真实身份。
《叉手》由导演 张彻执导拍摄。主演: 郭追 / 钱小豪 / 江生 / 朱客等出演。上映日期: 1981年05月15日香港上映。
故事讲述了:本功夫片拍于1981年,为张彻导演,倪匡编剧.故事描述,「叉手」为江湖上新崛起之组织,专杀江湖豪侠,彼等行事,众人都带着面具,故彼等究为何人,无人知晓.「八臂哪吒」齐山云(江生)会同曾军(钱小豪)及梁勇(朱客)等,赴景阳镇调查叉手总坛之所在,拟一举歼灭该组织,为江湖除害。
《七煞》导演孙仲执导拍摄。由主演: 邓伟豪、元彬、元华、 罗军等人出演。上映日期: 1979年11月23日。
故事讲述了:七煞是紫微斗数中14颗主星之一。七煞是一颗坚毅勇敢的星曜,象征「威勇」,化气为「将星」,主「肃杀」。具有运用帷幄的能力,拥有理智而独立、冲锋陷阵、冒险犯难的特性。本片为邵氏早期经典武侠改编作品。闻风丧胆的七煞会,再次集结各个分坛主,江湖将掀起血雨腥风,最后被正义江湖人士各个击破,最终消灭了七煞会。
《冷血十三鹰》,导演孙仲,剧本由倪匡改编自武侠小说家秦红的作品,并由狄龙、傅声及谷峰主的动作片。
故事讲述了:明朝年间,武林中派系林立,争斗激烈。而点苍派的《七星刺血大法》被视为武林宝典,都欲争而得之。飞鹰堡首领越西鸿为夺取宝典,派出杀手冷血十三鹰先后刺杀多名武林高手,终未得到宝典。最后打听到宝典在葵花圣母手中,于是围绕着武林宝典,一场血雨腥风的争斗又更为激烈展开。
《楚留香之幽灵山庄》是由楚原执导,狄龙、顾冠忠、戴良纯等主演的功夫片,1982年在香港上映。
故事讲述了:香帅楚留香刺杀八皇爷失败,遭到了朝廷的通缉和追杀,无奈之中, 楚留香来到了幽灵山庄,找到了那里的当家老鹰。隐匿在幽灵山庄里的,全都是和楚留香一样身陷困境的大侠和高手,楚留香之后,独孤美和柳长街接连抵达。经过连番的试炼,老鹰终于相信了楚留香的忠诚。可实际上,楚留香和八皇爷设了一个局,亦在将企图造反的幽灵山庄众人捉拿归案。在此过程中,楚留香发现胆小如鼠嗜赌成性的胡斐竟然也是八皇爷派到这里来的卧底,两人一拍即合,相互照应。一番混战之后,老鹰逃走,而他的真实面目,至今无人知晓。
《五遁忍术》由导演 张彻执导拍摄。主演: 龙天翔、 陈佩茜、罗莽、陈惠敏、朱客等人出演。该电影于1982年04月21日在香港上映。
故事讲述了:忍者之王剑渊(陈惠敏 饰)为替败于武林总盟盟主袁增(关锋饰)手下的东瀛武士复仇,率领大批忍者前来中土,摆下「五遁阵」,向袁增挑战。袁增派遣门下八位高手前去破阵,却因对忍术一无所知,全部被杀。剑渊取胜后意犹未足,派出女忍者纯子(陈佩茜 饰)混入总盟作内应,以图称霸中原武林。
《冲宵楼》由香港导演张彻执导拍摄。由郭追,钱小豪、鹿峰、王力、龙天翔和孙建主演。该电影于1982年1月9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该电影改编自侠义小说《七侠五义》,人物繁多,情节多变,难得张彻处理得有条不紊,角色性格分明。故事讲述襄阳王(艾飞饰)在王府中建造机关密布之冲霄楼,又广招花蝴蝶花冲(鹿峰 饰)、神手大圣邓车(王力 饰)和小诸葛沈仲元(龙天翔饰)等江湖侠士加盟,以谋造反。包公洞悉襄阳王叛迹,乃命门生颜春敏(孙建饰)前往查冲宵楼的机关设计,险象横生,配合新一代张家班的熟练合作,拍出奇诡精妙的动作效果,耳目一新。
《天蚕变之布衣神相》由导演鲁俊谷执导拍摄。主演:柯受良、陈观泰、刘纬民、刘永、鲁俊谷等出演。该电影上映于1984年03月22日香港。
该电影改编自黄鹰之武侠名著,云飞扬(徐少强饰)练就天蚕神功后,虽然跃为江湖上两大高手之一,却厌倦江湖,无心争霸,与爱侣伦宛儿(刘雪华饰)隐居;反之独孤无敌却闭关苦练灭绝魔功。随着二人暂息分争,东瀛甲贺派教主织月苍龙轩却欲称霸中原。
《铁旗门》是由张彻执导,郭追,江生,鹿峰,龙天翔等主演的一部江湖武侠影片。该电影上映于1980年8月14日香港。
故事讲述了:江湖向来纷争不断,两大门派铁旗门和神鹰堂一直对立,都想将对方连根拔起。一日,神鹰堂的的堂主给铁旗门掌门铁麟发了一封请罪贴,邀请铁麟前往神鹰堂赴宴,以冰释前嫌,化解两派矛盾。铁麟认为这其中必然有诈,正想拒绝,但大弟子曹风则认为不如将计就计,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铁麟认为有道理,于是带领一众弟子一起前往神鹰堂。果然,神鹰堂里十面埋伏,铁麟和弟子奋力将敌人一一击退,不料,意外发生了!
⑵ 求片名记得韩国电影老和尚临死看了尼姑的身体
《残花》是由郑智泳执导,崔真勇、金金龙等主演的电影
沈海小的时候被丢弃在海边,被一个过路的僧人带到山寺出家。尼姑妙然年幼时父母葬身火海,后被人收养。一直宠爱她的大哥因交通事故丧生后,妙然一直遭到养父的虐待,终于忍无可忍遁入空门。沈海一直深得老僧法然的器重。一天,沈海奉住持之命外出行事,回来的路上,远远看到妙然,霎时被她的美貌震撼,怦然心动。某晚,两个只有一面之缘的男女无法自控地思念起对方。妙然试图用修行来熄灭之火,却徒劳无功,索性断指明志。沈海在老僧法然的斥责声中反而相思成灾。法然坐在沈海对面,读懂了他的心声,从而也感到自己这颗已经走到暮老的心被深深触动。法然在山寺最后一次为众僧说法,并把妙然叫来,提出的最后要求竟是希望看一看妙然的身体。沈海大吃一惊,就在这时,法然说了一句“无佛堂”便圆寂了。法然的“破戒”给沈海巨大的启示和领悟。决心回到俗世的沈海离开山寺,遥望着远方的人间烟火。
⑶ 以《卧虎藏龙》为代表的台湾动作片,哪一部在你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心目中最经典的台湾动作片是古装奇幻动作片《千人斩》,不管脊蔽此什么电影,有了时光的加成都会变得非常有意义。就像这部《千人斩》,小时候看过一次,至今记得里并乱面鬼八仙的镜头,最近又翻出来看了一次,依然觉得非常经典。
影片演员阵容非常强大,王祖贤 、王羽 、陈法蓉 、钱小豪 、孙亚东 、 王小凤 、午马都是那个时代的超级巨星。导演丁善玺祖籍江苏,出生于青岛,一直在台湾和香港拍戏,擅长拍动作片,著名的《大醉侠》就是出自他之手。
⑷ 尼姑断指什么意思,看日本电影(残花),女主演最后用刀切手指,不知道结局,是不两人在一起,求结局
被感化了,放下一切了
⑸ 贺岁片一说从哪里来
什么是贺岁片:贺岁片的历史考证
(一)从贺岁片的来源谈起
在做进一步探讨的时候,我们首先面临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贺岁片从哪里来?
中国大陆贺岁片的源头来自香港。香港的贺岁片起源何处?2001年1月12日新浪网登载了一篇未署名文章《贺岁片到底为谁贺岁》,其中关于贺岁片尤其是香港贺岁片的起源作了这样的推测,摘录如下:
“贺岁一词起于何时无从考究,只知道旧时的梨园有个传统,每逢年关岁末,必得聚合大帮名角儿唱一出大戏,内容多是吉祥喜闹类,各位角儿都使出看家的本领,有的还反串别的行当,马连良和周信芳两位老板就曾反串过青衣花旦,这场应节的大戏唱做之佳、场面之盛,为一年之最。这里头的意思就是感谢观众(真正的衣食父母)多年的厚爱,又赏若干梨园子弟一年饭吃。这是艺人对观众打心眼儿里的感激和酬谢,不仅比平日演得卖力,而且票价减半,与义演无异。这传统雷打不动,渐渐就似乎形成了贺岁节目的几大重要标准:一、必是名角汇聚,星光熠熠;二、反常规的演出,以喜庆吉祥内容为主,就为节日里图个吉利;三、主要是酬谢观众的厚爱,商业利益放在其次。
香港每年都会出产几部贺岁片,《花田喜事》、《大富之家》、《满汉全席》都是为中国观众熟悉的贺岁作品,虽然片中少不了夹杂一些粗鄙的噱头和调侃,但在拍片动机和创作思路上却与旧时的梨园艺人一脉相承,众明星不计报酬,倾情演出,即使最小的配角也由大明星担纲主演,片中更少不了剧组成员集体亮相向观众拜年道贺,温情融融、喜气洋洋,蒙广大观众一年的鼎力支持,要的就是与民同乐。演员与观众有鱼水之情,香港的影视工作者至今自称为艺人想来自有他的道理。”
这段推测很有意思,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贺岁的真正起源,细细考证还是有些出入。文章中所说的“梨园传统” 其实就是“封箱戏” 和“开台戏” 。何谓“封箱戏” ?《京剧知识辞典》作了如下解释:“封箱戏,京剧戏班中的演出习俗。京剧戏班每年封箱之前演得一场戏,亦系本年最后演的一场戏。演员各演拿手戏一折,最后合演反串戏。封箱戏大都邀请他班演员助兴演出,剧目务求谐趣、火炽,以便招徕观众。” 但是贺岁片与封箱戏在时间上有很大的出入,“封箱” 从十二月中旬开始,春节过后才结束。“封箱” 结束后戏班要举行“开台” 仪式演出喜庆的“开台戏” ,就是说整个春节期间是无戏可看的,这和今天以春节档期为重心的贺岁片有大大的不同。其次,文章中所说“不计报酬” 对于今天的贺岁片也是不适用的,贺岁片正是以高额票房为目标抓住了被旧时艺人们忽略了的春节档期,因此,有人认为:“所谓‘贺岁片‘概念,其实最早的是来自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电影市场的一种操作理念。” 变相地否定了贺岁片来自中国戏剧的说法。
其实,最大的出入仅在于前面所说的时间,即“档期” 上。早期香港的贺岁片在内容和形式上深受“封箱戏” 和“开台戏” 的影响,如前述文章中提到的《花田喜事》、《大富之家》、《满汉全席》以及《东成西就》等香港贺岁片,都有明星串戏、搞笑祝福的“梨园传统” 。
(二)档期与贺岁片的档期
所谓档期,是一个商业化的时间概念。就电影市场而言,就是对电影票房具有特别商机的某一段时间。比如暑假档期,寒假档期,圣诞档期,春节档期,情人节档期等等。
所谓档期,也是一个以社会文化为核心的时间概念。不同的档期,总是以不同的社会文化来划分的。比如情人节档期的文化主题是爱情,暑假、寒假以学生放假休息的档期有校园文化这样的主题。在这些档期里,适宜放映一些与档期文化契合的影片,这样影片的票房会得到一定的保证。
贺岁片有档期吗?它的文化是什么?
无论“类型说” 还是“档期说” 都认为贺岁片应该在中国农历新年一段时间里放映,这就是它的档期,现在通常把这个档期扩大到从公历元旦到农历春节,就是所谓的“春节档期” 。它的文化是什么在下面将做进一步回答,简单地说,类型说认为主要内容是“喜庆” ,档期说认为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是宽泛的文化。
即使在文化定位上存在着重大分歧,我们还是确立了一点:贺岁片是在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春节档期里,寻找贺岁片的来源,并进而探究贺岁片是什么。
(三)电影在春节
历史上中国人在春节有看贺岁片的习惯吗?贺岁片是怎么来的?让我们走到历史的长河中,溯源顺流,从春节档期入手,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中国人的春节由来已久,但是我们只能从电影泊来中国之日谈起,加之前面提到“类型说” 和“档期说” 都认为贺岁片指在从公历元旦到农历春节的“春节档期” 上映的一种影片,故我们即将考证的期限上限为电影来到中国的1896年,具体考察时间锁定在1896年以来历年的元旦到元宵节(春节结束的标志)之间的时段;其次,早期的香港电影文化深受大陆电影(主要以上海电影业为主)的影响,且贺岁片主要是针对大众(市民)文化,故一下将以1896年至1949年期间的上海——这一中国最早的也是早期最重要的电影文化基地为样本,1949年后以上海为辅,北京为主,来考察从1896年以来春节期间中国人的观影(旁涉观戏)活动,审视历史给我们沉淀下来的遗迹。
1.1896年—1913年“贺岁片史前期”
1896年8月,刚诞生不久的电影泊来中国,落户上海徐园,称“西洋影戏” ,在《申报》上登出广告称“西洋影戏客串戏法” ,也就是中国电影史学家程季华先生指出的“影片是穿插在‘戏法‘、‘焰火‘‘文虎‘等一些游艺杂耍节目中放映的” 。
但是,该年年底至次年年初的春节档期,徐园并没有上映“西洋影戏” ,在《申报》大清光绪廿二年十二月廿八日副张所作的广告中说“丁酉元旦日开演大赐福、满床笏、梅龙镇、黄鹤楼、滚红灯、二进宫” ,倒是上演了一系列戏曲。其中有较喜庆的戏大赐福、满床笏等,也有不属于喜剧的黄鹤楼、二进宫等。
同时,上海的其他戏院也都上演传统戏剧,比如天仪茶园上演的戏曲为大赐福、寿山会、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其中失街亭、斩马谡有很浓的悲剧色彩。
从1896年至1913年十七年间,逢春节各戏院都是上演中国传统戏剧,而没有放映影片,直到1914年初这种状况才慢慢改变。因此,这段时期虽然在中国开始放映电影,但对于贺岁片来说,无疑是一个史前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压箱” 和“开台” 传统已经被突破,戏剧已经在农历“元旦日” (即正月初一)上演,而且以大副广告加以宣传,可以说中国传统戏剧已经具有相当的档期意识,因此,春节档期意识是否如前所述来自美国值得思考。另外,在春节时段上演的这些戏剧中有喜剧也有悲剧。
2.1914年—1921年“贺岁片萌芽期”
电影真正在春节档期放映是从1914年开始。1914年公历元旦,上海东京活动影戏园上演了影片“潜入深海” 、“传氏留意嬉言” 、“米氏之救火团” 、“奸细盗卷” 、“侦探奇案” ;爱伦活动影戏园也有影片上演。当然,这些影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为春节档期定制的贺岁片。
从1913年东京活动影戏园、爱伦活动影戏园开办以来,每夜必演来自国外的影片,内容包括“风景、历史、争战、滑稽、侦探、爱情等片” ,甚至还有“德法飞行队航空大战” 、“蔡鄂将军灵柩仪制” 等纪录时事的影片。尽管如此,这一时段的中、后期已经开始注意在元旦、春节特别放映一些滑稽可笑的影片,因此,这一时期是贺岁片的萌芽期。
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春节上映的影片以滑稽片为主,比如1916年元旦日上海共和活动影戏园放映的七部影片中,有六部都是滑稽片。1920年2月16日(农历12月26日)上海大戏院海上演了卓别麟的《百万金钱》《犬吠声头》等滑稽片。1921年春节,上海大戏院还上映了“泡洛笑话” 等滑稽影片;除滑稽片外,还有侦探片(如《黑衣盗》,还成为历年常演不衰的影片)和爱情片(如《铁血鸳鸯》,也是以后常常上映的影片)。
“贺岁片” 的名字并没有出现。1921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四)《申报》副刊上第一次出现了有关“贺岁片” 的广告“影戏贺岁片:本会同志普及美学起见,各出珍藏影戏名家小影,选定男女十二人,合为两组并译传略,精致铜版套印彩色,自备贺年之用” ,这里的贺岁片其实是指今天我们使用的贺年明信片,与贺岁影片关系不大。但是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贺岁” 一词可以加用在另一词上,表示后一词所代表之物可以做“贺岁之用” ,如明信片。
这一时期有这样几个特点:电影在春节档期放映,但是并没有春节档期意识;影片全部来自国外;完整的长故事片较少,多为短片,还有大量的纪录片上映;故事片以滑稽片为主,也有侦探片和爱情片。
3.1922年—1949年“贺岁片发展期”
1922年—1949年春节档期中国大陆放映了大量的影片,在这个时期中,我们才真正看到了类似现在的贺岁片的影子。这一时期有以下几个特点:电影春节档期意识形成并加强;中西结合;类型多样,“悲喜交加” ;关注现实,受现实影响大;明星加盟。
⑴电影春节档期意识形成并加强。
中国国产影片《海誓》就是专门安排在农历春节前推向市场的,它也是中国第一部在春节期间放映的影片,可以说是国产贺岁片的鼻祖了。它的出现,标志着电影春节档期意识的最终形成。在戏剧春节档期意识的影响下,放映商也一改过去电影广告作得较小的作风,效仿戏剧广告的做法对《海誓》作了大幅广告,以至于引起了其他影片商的模仿,由此每逢新片上市,都以大幅广告宣传,这也是电影春节档期意识受传统戏剧影响的一个证据。
在《申报》1922年1月22日《海誓》的广告中,特别申明了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六、二十七两晚放映。事实上,正月初五、初六、初七、初十一、十二、十三也放映了《海誓》。
对于这种档期意识的最终形成和加强,其他电影商也有了回应。如上海大戏院在《申报》1922年1月23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刊登了巨幅广告为两部西片“旅店黑幕” “秘密电光” 作宣传:“爆竹一声,大地更新,恭维各界诸先生新年大大发达大大进步,是为敝院同人馨香祝之耳。所以今晚特映二大名剧,以祝各界新岁之雅兴焉。元旦日起每日加演日戏每天更换新片。” 此元旦日指农历年的正月初一。其中“秘密电光” 是侦探片,“旅店黑幕” 是爱情片。此后,这种恭贺新年的说法在其他影院的广告中也时时可见,但是,这一期间仍然没有“贺岁片” 这一称谓出现,也没有因为“恭贺新年” 而只放映喜剧片。
贺岁意识的加强更明显地表现在很多国产电影都在春节档期首映,以下是1922年至1949年在春节档期首映的国产电影的不完全统计:
年代元旦春节
1922年《阎瑞生》
1923年《张欣生》
1924年《孤儿救祖记》《孽海潮》
1930年《大人国》
1931年《野草闲花》《强盗孝子》《歌女红牡丹》《银幕艳史》
1934年《青春之火》《盐潮》《人生》《一个女明星》《归来》《姊妹花》《似水流年》《恋爱与义务》
1935年《飞花村》《神女》《大路》《再生花》《红羊豪侠传》《新婚的前夜》《新女性》《空谷兰》
1936年《船家女》《凯歌》《花烛之夜》
1937年《皆大欢喜》《清明时节》《压岁钱》《春到人间》《人言可畏》《满园春色》《夜半歌声》
1939年《楚霸王》《大地》《红粉飘零》
1941年《文素臣》《雁门关》《红杏出墙记》《天涯歌女》《乱世佳人》《啼笑因缘》
1942年《铁扇公主》《恭喜发财》
1943年《霓裳曲》《水性杨花》《香闺风云》《母亲》《夫妇之间》《情潮》《桃李争春》《芳草碧血》《断肠风月》
1944年《何日君再来》《义海恩仇记》《不求人》《鸾凤和鸣》《红尘》
1945年《凤凰于飞》
1946年《前程万里》《还我故乡》
1948年《四美图》《从军梦》
1949年《十二小时的奇迹》《欢天喜地》
⑵中西结合。
中国国产影片出现在春节档期电影市场,打破了国外影片独霸市场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影片更关注现实社会,常以发生在现实社会的事情为创作素材,如《阎瑞生》《张欣生》等,就是以当年发生在上海的两大案件为背景创作的。国外影片大多远离现实社会。
⑶类型多样,“悲喜交加” 。
这一时段春节档期上映的影片囊括了几乎所有类型的故事片,还有时事纪录片。国外影片中以滑稽片、侦探片为主,滑稽片以卓别麟、劳莱与哈台、罗克的影片为主,这些滑稽影片就是今天“贺岁类型说” 所要求的喜剧片,但是也有悲剧性影片如《残花泪》《忠烈女》等,而且上座率不错。国产影片的类型更为多样,如爱情片《海誓》《梁山伯与祝英台》、武打片《火烧红莲寺》《荒江女侠》、恐怖片《夜半歌声》、社会伦理片《孤儿救祖记》《人心》《孽海潮》《神女》《压岁钱》《马路天使》、科幻片《大人国》、卡通片《铁扇公主》、历史片《红羊豪侠传》、战争片《还我故乡》等,国产影片中喜剧片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比较突出的是《顽童》《大闹怪剧场》《王先生到农村去》《皆大欢喜》《恭喜发财》《难兄难弟》《从军梦》等,主要的喜剧演员有韩兰根、关宏达、殷秀岑等人。但是,把国外片和国产片合在一起,喜剧片的比例还是不少,而且年年都有。
“悲喜交加” 的情形从头至尾存在于“史前期” “萌芽期” “发展期” 。“史前期” 和“萌芽期” 主要是悲喜戏剧,因为1896年—1921年间中国的电影事业还不是很发达,春节人们的文化活动主要是观戏。1922年后电影受戏剧的影响档期意识加大(注意,这里的档期意识更多地是一个商业化时间概念,而较少关注到文化概念的一面),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受了春节档期传统戏剧“悲喜交加” 的特点。
⑷关注现实,受社会影响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题材的现实性。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国产贺岁片与国外贺岁片的不同在于国产贺岁片更注重现实题材(注意,这里的贺岁片含义与“类型说” 只指喜剧片是不同的),而且成了国产贺岁片的一大创作思路,延续至今;
B.春节档期的形成和泛化。
最早的传统戏剧没有春节档期,而代之以“压箱” “开台” 。后来有所突破,形成春节档期,电影也受其影响在春节期间放映以供娱乐,但是最初也限于传统春节,也即是农历的腊月底到正月十五。直到“贺岁片萌芽期” 的中、后期才逐步把公历元旦日前后的时间也纳入“档期” 中,这与中华民国自1912年起以公历纪元密不可分。由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国家意识偏重于公历纪元,因此,农历逐渐被称为“旧历” “废历” ,慢慢地丧失了以前唯我独尊的地位,公历元旦也开始分担传统春节的部分功能,使得人们“去旧迎新” 的节日心态散布在公历元旦至农历春节结束的这一时段中,也就形成了以此为基础的“春节档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今天的春节档期还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开始以平安夜或圣诞节(公历12月24、25日)为春节档期的开端,甚至还突破了12月24日的界限——比如《大腕》的首映日为2002年12月21日,因为当年12月24日恰逢周一,发行商就把时间提前了三天,周五“起片” (首映)正是最佳时机。春节档期的形成和泛化正是受社会变迁影响的结果。
当然,春节档期虽然形成,也没有“春节档期” 这样的称谓。
C.内容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抗战” 期间,贺岁片深受社会局势影响: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7年中国推出“拒盗抗敌,齐向死路找生路” 的《壮志凌云》,1938年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火燃烧到上海,该年干脆就没有贺岁片,1939年在香港版的《申报》上更是呼吁“国防片” ;到日军攻陷上海,并逐步控制上海的时候,在上海的春节档期中甚至出现了日本人推出的影片,如《支那之夜》(又名《春之梦》)、《苏州夜曲》、《璎珞公主》、《怒海雷动》、《热风》、《血染长空》、《独眼龙政宗》等影片,与此同时英美影片锐减,甚至绝迹。
⑸明星加盟。
这并不是电影在春节放映的必然结果,而是既有的现象,不仅在春节,在其他时间里中国的电影既受戏剧的名角传统,也受国外电影的明星制影响,也充分利用明星效应获取较好的票房。这一时期中,诸如殷明珠、但二春、王汉伦、郑正秋、郑小秋、马徐维邦、宣景琳、张织云、阮玲玉、周旋、胡蝶、赵丹等人出现在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中,但又不同于明星群聚,共贺新岁的贺岁形式。
4.1950年—1994年“贺岁片萎缩期”
1950年、1951年还能见到贺岁片发展期的影子,如在《大众电影》1950年第十二起上还有这样的广告“中彩出品,滑稽菁华一起出笼,滑稽面孔全部动员,滑稽巨片‘七十二家房客‘” 等等,还预告放映的影片有《花街》、《再生曲》、《中朝一家》。
从1952年起至1983年,贺岁片几乎销声匿迹,如果以广义的贺岁片——即在春节档期上映的影片来衡量,也几乎全是以政治宣传为目的影片,唯一有两年例外,1956年春节、1957年春节有两个专门的“春节礼品” ——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春节大联欢》和《恭贺新禧》,但是两部影片都是纪录片。《春节大联欢》首先纪录的是“1955年工业建设、农业合作化运动等方面的成绩;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英雄、工农业劳动模范和文化战线上的著名人士也将在这部影片上同观众见面。” 该厂还“特别邀请了许多名演员演出精彩节目,其中有梅兰芳先生演《宇宙锋》,周信芳先生演《四进士》,王文娟和徐玉兰演越剧《春香传》,新凤霞演《刘巧儿》,侯宝林说相声等。文艺节目中还有中央实验歌剧院一九五五年演出的新歌剧《草原之歌》。影片的结尾是歌颂我们祖国无限美好的社会主义远景的大合唱《向社会主义大进军》。”
《春节大联欢》更像是今天我们习见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1957年的《恭贺新禧》有了一些变化,在1957年《大众电影》第一期中指出“《恭贺新禧》是为了庆祝春节而拍摄的纪录片,主要记录了各种优秀的戏剧和歌曲节目的一些精彩片断。当此新年,将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愉快!” 从这个介绍可以推测《恭贺新禧》中文艺的成分更重一些。
随着时代的变化,从1983年起,非政治宣传类的影片重新回到春节档期,如该年元旦放映了《魔术师的奇遇》、《欢天喜地对亲家》,英国的《三十九级台阶》,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寅次郎的故事》在日本是作为贺岁片发行放映的,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寅次郎的故事》是我国最早引进的贺岁片。该年春节放映了三大类影片:彩色纪录片、科教片和故事片。
总的说来,“萎缩期” 有这样几个特点:
⑴档期意识减退,商业意识消失,代之以政治意识。
⑵贺岁影片几近绝迹,仅有的一些在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也局限在政治宣传片中。但是,贺岁意识并没有完全消失,故而是“萎缩” 。在萎缩期的后期贺岁意识重新回归。
5.1995年——至今“贺岁片探索期”
中国电影经历了百年风云,中国大陆贺岁片也同样经历了“史前期” 、“萌芽期” 、“发展期” 和“萎缩期” 的变化。自1995年第一次以“贺岁片” 的名义引进《红番区》起,中国大陆贺岁片进入了“探索期” ,其状况前面已有描述。这一时期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档期(商业)意识回归,政治意识淡化。
⑵第一次以贺岁片的名义来称呼春节档期影片。
⑶对于“贺岁片是什么样的影片” 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直接影响到商业票房。因此,这一时期是“贺岁片探索期” ,探索的目的在于解决“贺岁片究竟该是什么样的影片” 的问题,最终生产出大众接受,票房良好的“贺岁片” 。
(四)从结论反观档期说
纵观电影在春节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下结论。
结论一:“贺岁片” 名称没有在大陆产生,即使出现过也是指用来贺岁的明信片,而不是今天的“贺岁影片”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贺岁” 一词可以与另外的词语结合,指某物可以用来贺岁,如当今出现的“贺岁剧” 、“贺岁小说” ,就是指用来贺岁的电视剧、小说,恰如用来贺岁的电影——贺岁片一样。
结论二:在漫长的岁月里虽然没有今天意指贺岁影片的“贺岁片” 一词出现,但是已经具有非常明显的春节档期意识。这种档期意识最早来自于中国传统戏剧,而非欧美电影市场理念的产物,但是我们认为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欧美文化对其影响巨大,比如前面我们论述过的春节档期的扩大化,就可以视为欧美文化对中国电影春节档期的影响。
结论三:在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类型多样,包括有悲剧、喜剧和正剧。
结论四: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应该基于社会集体心理,而不是政治意识。贺岁片是以商业形式出现的社会集体心理的产物,而不是政治的附属品,除非那时的政治恰恰代表社会集体心理。如果把它仅仅当作非民意的政治宣传的工具而不是民意在文化上的投射,它就会萎缩。这里所说的民意具有广泛性,就是一切大众心理,或者叫社会集体心理。
以这四点结论来反观档期说,似乎档期说关于“贺岁片是在春节档期放映的所有影片” 的主张更符合历史的本意,但是,我们仍然存在几个疑问:贺岁片的名字究竟是怎样诞生的?这个名字和春节放映的所有影片有什么关系?如果贺岁片指春节放映的所有影片,为什么现在的贺岁片都偏于喜剧呢?
先把这些疑问放在一边,让我们去检讨类型说。
⑹ 韩国好看的电影
与神同行1和2(强推,个人觉得2更胜一筹)
monster(金高银、李民基主演,犯罪)
鬼乡(关于慰安妇的,但感觉比雪路好看,因为有鬼,但不恐怖)
时间脱离者(犯罪加上前世今生)
熔炉,素媛(类型差不多,可能看过)
釜山行,隧道,流感(灾难,估计釜山行看过)
恐怖直播
杀人者的记忆法,观相,被遮盖的时间(有一点奇特吧),黑祭司们,占卜师们
华颐:吞噬怪物的孩子,朝我的心脏开枪
哭声(好看,恐怖,细节丰富但不易懂,可以先看看介绍,涉及宗教、历史等)
没有怎么推荐恐怖片,个人非常喜欢有鬼的恐怖片、犯罪伦理片。喜剧片看的少,目前觉得最好看的还是超速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