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马穆鲁克帝国时代系列
帝国时代II与III中均设计有阿拉伯奴隶兵,前者作为萨拉森种族的特殊单位,在城堡时代城堡中训练,为远距离骑兵单位,骑乘骆驼,使用弯刀攻击,可升级为精锐阿拉伯奴隶兵。后者作为佣兵在游戏中出现,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奥斯曼人可于要塞时代运送,占人口数高达四分之一,使用弯刀攻击,骑马,生命值高。
国家的崛起中,阿拉伯奴隶兵升级为马穆鲁克,成为埃及火药时代的特殊单位。他们骑马,双手持枪,机动力强,擅长骚扰,克制村民和重步兵,同时能克制弓骑兵,却易受弓箭兵和轻骑兵克制。由古典时代的双轮战车和中世纪的重装双轮战车升级而成,启蒙时代可改良为皇家马穆鲁克。
著名中世纪2全面战争中,马穆鲁克作为阿拉伯国家埃及的主力部队,强大无比,甚至在历史进程中背叛埃及。游戏以写实的战斗风格再现了马穆鲁克军队的威力。在资料片天国王朝中,马穆鲁克成为对抗十字军的主力。
马穆鲁克(Mamluk、Mamluke、Mameluk、Mameluke,又名马木鲁克、马木留克、马木路克),中世纪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的奴隶兵,主要效命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势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布尔吉王朝,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
㈡ 阿尤布王朝发展简史
阿尤布王朝的创建者,库尔德人萨拉丁·优素福·本·阿尤布,生于1138年,活跃于12世纪,曾是赞吉王朝的军事将领,服务于其叔父希尔库。1164年和1168年,他两次应埃及法蒂玛王朝的请求,率领军队对抗十字军,因战功卓著,于1169年成为法蒂玛王朝首相,掌握埃及的军政大权。
在1171年,法蒂玛王朝哈里发阿迪德病重之际,萨拉丁宣布废除什叶派的哈里发地位,自立为埃及的苏丹,成立了阿尤布王朝。他将埃及重新置于逊尼派伊斯兰教的统治之下,尽管仍受努尔丁的控制。1174年,萨拉丁趁努尔丁去世之机,宣布阿尤布王朝独立,扩展领土至叙利亚和马格里布等地。
1183年,萨拉丁攻占阿勒颇,终结了赞吉王朝,1185年占领摩苏尔,实现了对地中海东部沿海和内陆的控制,形成对十字军的包围。1187年的哈丁战役中,他领导阿拉伯联军大败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展示了王朝的强盛。萨拉丁去世后,他的领土被他的三个儿子和弟弟瓜分,导致王朝陷入分裂。
1196年至1199年,阿迪勒利用混乱局面控制了埃及、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而阿尤布王朝的其他分支则分散在各地。1229年,卡米勒与十字军签订和约,让出了耶路撒冷。1244年,麦利克·萨利赫·奈季姆丁借助突厥人力量,重新占领耶路撒冷。然而,王朝的衰落最终在1250年达到顶点,马穆鲁克卫队首领艾伊贝克与谢杰莱·杜尔合谋,结束了阿尤布王朝的统治,马穆鲁克王朝取而代之,标志着埃及阿尤布王朝的终结。
阿尤布王朝(库尔德语:ایوبیان,拉丁文注音Eyûbiyan;英语:Ayyubid dynasty) 埃及和叙利亚地区库尔德人建立的伊斯兰教王朝(1171—1250年)。一译“艾优卜王朝”。王朝的创建者为库尔德人萨拉丁·优素福·本·阿尤布(1138~1193),“阿尤布”一名即来源于萨拉丁父亲的名字。
㈢ 艾因贾鲁之战:蒙古溃败,改变了历史进程
艾因贾鲁之战:蒙古溃败,改变了历史进程。
1260年8月,埃及开罗。
马穆鲁克国王忽都思率领十二万大军前往叙利亚,准备与蒙古帝国军队决战。
蒙古帝国西征大军在统帅旭烈兀的指挥下,横扫波斯和两河流域。
两年前巴格达陷落,阿巴斯帝国灭亡。
七个月前,阿拉伯人在亚洲最后的重镇大马士革陷落。
埃及马穆鲁克政权成为伊斯兰世界最后一支军队。忽都思知道:如果自己输给蒙古帝国,伊斯兰世界将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
马穆鲁克是中世纪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的奴隶兵,主要效命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势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布尔吉王朝,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
一个来自中国的信使带来蒙哥大汗驾崩的消息。旭烈兀立即率领大军东归,去支持他的哥哥忽必烈争夺汗位,只留下怯的不花统领两万军队镇守大马士革。
旭烈兀(1217—1265年),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第五子,与蒙哥、忽必烈是同母兄弟。
自窝阔台死后,蒙古诸王公就处在权力的激烈争夺中。1248年窝阔台之子贵由死后,旭烈兀联合拔都等人积极拥戴其长兄蒙哥,挫败了海迷失等人的阴谋,使蒙哥在1251年诸王公大会上夺得大汗之位。在随后蒙哥打击窝阔台系势力中,旭烈兀受命察视失烈门等人,为蒙哥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忽都思虽然知道旭烈兀东归,但他并不知道大马士革还留有多少蒙古军队。很凑巧,巴勒斯坦的西顿的儒连伯爵和贝鲁特的圣殿骑士团将领约翰偷袭蒙古巡逻队,将怯的不花的侄儿杀死。怯的不花大怒,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率军攻陷西顿,这样不但彻底宣告同十字军政权决裂,而且将自己的实力暴露出来。
忽都思迅速号召组成一支十二万人的大军,准备夺回大马士革。
此时怯的不花只有二万人的蒙古骑兵,和一些叙利亚地方部队,约为二万五千人。
尽管人数上是蒙古军队的几倍,但是忽都思还是不敢和他们硬碰硬,于是决定打一场伏击战。他精心挑选了巴勒斯坦那布卢斯附近艾因贾鲁附近的一个大约六公里宽的山谷作为战场。
忽都思将大部分马穆鲁克骑兵部署在山谷深处,而北非轻骑兵藏在两侧的群山中,组成一个巨大的U形战阵。然后忽都思派遣得力战将拜巴尔(Baibar)领军一万到谷口列阵。
马穆鲁克骑兵采取的是终身训练制度,使得他们的军事格斗技能十分娴熟,且全部是重骑兵,头戴精钢打造的头盔,身披锁子甲。武器装备包括一张强弓,一支长矛,一柄锋利的大马士革弯刀和一面盾牌。
马穆鲁克强弓的尺寸比蒙古强弓还要大,射程远,穿透力强,不足点是射速稍慢。坐骑是世界闻名的阿拉伯纯种马,身高腿长,冲刺速度惊人,耐力也不错。但是,马穆鲁克骑兵机动性远远不如蒙古骑兵。
而蒙古骑兵使用的是杀伤力最大的组合式弓,每人有2到3张,这种武器通常由后背上的一条动物筋,弓肚上的一层角质物和中间的一个木架组成。这种弓的拉力很大,射程很远。
1260年9月3日,双方交战。
蒙古军队已经养成了骄横狂妄,轻敌冒进的习惯。怯的不花一开始就显得盲目自信,领军仓促上阵,并率先发动进攻。
拜巴尔军团的任务就是佯装退却,将蒙古军队引诱进忽都思设下的陷阱。
其实,如果怯的不花细心的话,他应该能发现后撤的马穆鲁克骑兵秩序井然,根本不象是战败的模样。
当蒙古军队进入包围圈时,拜巴尔军团迅速回归本阵,这样出现在怯的不花眼前的是:五万马穆鲁克骑兵排成六公里长的阵线,中间厚两边薄,呈内凹的新月形,目的是充分发挥弓箭的密集火力。
忽都思在中间指挥,拜巴尔统领右翼,部署在两侧群山里的七万北非轻骑兵这时也冲了出来,蒙古军队顿时陷入三面包围。
吓得叙利亚军队逃离了战场。
怯的不花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他迅速判断战场上的形势,立刻命令蒙古军队的两个万人队以亚美尼亚铁甲骑兵为先锋,向马穆鲁克阵营薄弱而突出的两翼突击。
却遭到弓箭齐射,损失惨重,蒙古士兵不顾一切往前冲击。亚美尼亚铁骑组成的前锋砍杀马穆鲁克阵营两翼,而蒙古轻骑兵跟在后面飞快地放箭,重骑兵则拔出马刀左劈右砍。
马穆鲁克骑兵斗志逐渐丧失,已经开始溃散,整个阵营都开始后退,已经接近崩溃。
忽都思单人匹马冲进蒙古军阵中,国王的英勇唤起了马穆鲁克骑兵的勇气,立刻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这一场混战从清晨打到下午,蒙古军队伤亡渐增。怯的不花的随从劝他撤退,被他高傲地拒绝了。怯的不花亲率自己的卫队发动反冲锋,结果不幸身中数箭而亡。失去主帅的蒙古军队军心涣散,开始溃败,最后全部力战而死。
此战之后,蒙古西征的脚步停止了,蒙古帝国没能攻克耶路撒冷圣地,最终涉足非洲国家,因此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免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