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误杀电影简介
《误杀》是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的电影。改编自印度《误杀瞒天记》,原作讲述了学历不高但酷爱电影的父亲,为了替女儿遮盖“误杀”罪行,以电影桥段为灵感,设计了一场完美无缺的“瞒天过海”大计,成功守护家人的故事。
电影《误杀》主要讲述了李维杰与妻子阿玉来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两个女儿,年届四十的他靠开设网络公司为生,为人也颇得小镇居民的好感,而这一切美好却被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打破。这个充斥走私,贩毒活动的边陲小镇,各种权力交织碾压公平正义。
李维杰的大女儿被督察长的儿子强暴,因反抗误杀对方。李维杰曾亲眼目睹督察长滥用私刑,深知法律无用,为了维护女儿,捍卫家人,李维杰埋尸掩盖一切证据,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中,与警方在身心层面,展开了殊死一搏的较量。
2. 电影《误杀》主角肖央为什么会去自首主角到底越狱了没有
《误杀》改编自印度高分悬疑犯罪电影《误杀瞒天记》,讲述了一个丈夫为了保护家人,用自己平时看腔唤电影的经验,把妻女误杀警察局长儿子一事弄成了悬案,最后让全家人脱身的故事。两者前面枝闹的剧情都大同小异,最大的区别在于结尾,印度版用一个非常精彩的剧情让男主角安然无恙的走出了警察局,而国内版是男主角去自首后一个人在监狱不知望着何方。男主有没有越狱呢?这是电影最关键的地方,影片开头和结尾,暗示了男主有可能越狱,并有一个悲惨的结局,和素察一样他会被活埋。但如果弄明白了男主自首的原因,你就会知道,男主是不可能越狱的了,他想的是真正的赎罪和请求原谅。自己也明白,如果越狱,他的对手也不会放过自己,只能带来更坏的结局。所以主角没有越狱。李维杰在片中是个虔诚的教徒,经常会去布施,后来他再去布施的时候,教徒说,我们只接受无相之人的布施,没有要李维杰的钱,这对李维杰很是打击,善恶有报提醒着他,让他去自首。
3. 电影《误杀》是哪个国家
电影《误杀》是印度。
《误杀》上映后,本想第一时间就去鉴赏一下期待这么高的影片,但是由于一些原因还是错过在影院享受它。起初看到预告片,没有太大的期待,毕竟肖央是歌手出身。
总觉得他比专业演员要差一些,这么悬疑的影片觉得肖央掌控不好,而且还容易出戏,但真的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心里大大的赞给肖央,真的是很棒,诠释了一个父亲的无奈,难过,心酸,智慧。
误杀评论
影片改编自印度的《误杀瞒天记》,在此之前此片已经翻拍了六遍,制片方买下电影的版权后,确定的第一人选就是肖央,接到邀请的肖央还特意向制片方求证是不是真的,也许肖央也觉得自己诠释不好此片,所以反复跟导演确认,这是肖央首次尝试父亲角色,对他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肖央因皮肤太白不符合影片的角色设定,在开拍前每天都在太阳下暴晒,最终晒的又老又黑,甚至晒掉了一层皮,之后为了更好的体验角色的生活状态,他独自飞往泰国,寻找片中李维杰一开始悠闲的生活状态,其实这是一件挺危险的事情,毕竟拍摄影片的地区治安不是很安全。
肖央能为角色如此付出,也是很出乎意料的。也许是在《唐记》中的表演被陈思诚欣赏,要不然这么精彩的片子怎么会用一个没有那么高威望的人来主演呢?不得不说陈思诚对于这种悬疑的影片真的有着独到的见解,每部片子都是看点十足。
4. 电影《误杀》原版是哪个国家的
印度
《误杀》原版是一部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讲述的是一个父亲为了成为凶手的母亲和女儿,和检察官和警察局斗智斗勇后顺利脱罪的悬疑电影。
因为被杀害的检查局的儿子涉及到当时印度的一些教育和制度问题,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颇有美剧《逍遥法外》的既视感。印度版的结局最后男主是成功骗过众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在中国版中,肖央饰演的父亲却在最后关头自首了。
《误杀》李维杰自首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他们一家的遭遇导致了镇上的骚乱,还有朋友受伤,令他很是内疚;
二是安安用涂改液把试卷改成了100分,为的是得到爸爸承诺的礼物。经历了一家人瞒天过海之后,小女儿安安学会了撒谎,也令李维杰下定决心要给女儿做个诚实的榜样。
从道德层面上来说,可能是男主内疚了,毕竟杀了人,自己还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去自首了,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毕竟电影是在国内上映的,在中国最后不自首根本不能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