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电影《师父》你真的看懂了
突然想起,当年杨露禅之子杨班侯继承父亲拳术,打遍京师无敌手,最后却因为伤人而被迫离开京师,其传人也日渐凋零,后世大行其道的那种杨氏太极实为其兄弟杨健侯及侄儿杨澄甫所创,现在的杨氏太极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样子,而杨班侯太极拳现在只在河北永年县还有传人,拳法刚猛非常,与我们通常对杨氏太极拳的印象大异其趣。
我有个大胆的猜想,影片中陈识是咏春唯一的传人,因为这件事他决定传真的,虽然他说只传两个,可是后来毕竟规矩坏了,而后可能为了躲避不必要的麻烦,遂改名陈华顺,对,就是叶问的师父,而且时间上也比较稳合,最主要的是,叶问是广东佛山的,最后咏春在叶问那里替师门发扬光大了又由李小龙走上巅峰,被现在这么多人来追捧。
㈡ 说说你对国产电影《师父》的评价
这是一部很认真的电影。不情怀,不炒作,不尴尬,不是粉丝电影。
本人对电影一知半解迅粗早,对武侠片也无甚兴趣,只能作为一个普通观影人的角度讲一讲。
看这部片子时想起了14年的绣春刀。当时看绣春刀的第一反应就是卧槽,居然没有激光剑,居然没有动动波,女二被强暴的时候居然一闪而过连点镜头都没有,完了,这么好的一部片子票房完了。
事实也差不多,截至12月21日,师父豆瓣评分8.3分,累计票房为5280万,
14年绣春刀最终票房7.5分,总票房9365万。据说这票房已经很“不错了”。
君不见,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豆瓣评分3.4分,最终票房为1.34亿。其中范冰冰的马震和大胸值1亿,剩下3400w是水军。结果正片的时候很多镜头竟然被删了,这特么是欺骗消费者啊观众朋友们。
栀子花开豆瓣评分4.1分,总票房3.8亿。
奔跑吧兄弟大电影豆瓣评分3.4分,总票房4.21亿。
不想再例举了。小时代狂轰了三部,港囧一再破纪录,万万点映过亿,澳门风云第三部也上了日程。现在什么玩意都能拍成电影圈钱,看多了烂片可偏偏烂片票房不差。特么的去电影院能看到一部觉得值回票价的可以感恩半天。
豆瓣给得了分数,却给不了票房。你工作很努力,工作完成的也好,大家对你评价都很高,但是你这个活吧没噱头也没啥市场,涨工资的事咱们再议。
不废话了,说说电影本身。
首先,拍的很认真,剧情较为紧凑,情节也有些出人意表的地方;械斗场面很真实,男主多了些人情味,女主漂亮的很。可能是我个人原因,我居然看笑了好几次。但是故事主体较为亩雀简单,细节方面凸出不够,没有很好的铺垫显得有些突兀,语言方面也略微矫作了一些。
廖凡在拦路小喽喽脸上划了一刀,还耍帅了三秒钟道:这是你的荣耀。然后装完逼立马就跑,动作行云流水。也就是我打不过你,打得过我让你全家都荣耀。
然后这部片子有很多我想不到的地方,比方说廖凡同志被大刀压住的时候说:咏春到此绝了,要留下点这身本事。眼神真挚,态度诚恳,我真的以为他要带上绿头套拼命的,结果就看到他跐溜一下跑了。
杀那个军官的时候,我以为要大战一场,结果真的只是一刀的事。
女主撕碎了裙子,在车站狂奔结果遇到了那个女boss,我心道:哈,女主死定了。结果她竟然两次都活了下来。
巷战过后,女boss说:他的命,天留我不留。我琢磨着廖凡要领便当了。结果廖凡轻松跑路了。
这个故事说明:南方人信不过,北方人爱吹比。
最后说几句吧,最近几年只有少数几部可以带家长去看的电影,绣春刀是其中一部,师父也是其中一部。
毕竟在上一辈眼里,这才算是电影吧。
编辑于 2016-01-08 16:09
赞同 1222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后来去找了小说才算明白了,这群武馆跟唱戏的班子一样,是有钱人捧出来的,他们也许有真功夫,但是这个行业已经饱和了,他们担心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所以他们形成武行,把持市场,不允许新凳埋人加入。
这种道理到是能讲得通。就是一群搞传销的骗子,怕傻子不够用,所以禁止行业内部竞争。
但放到电影里还是觉得说不通,因为骗子们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骗子,但这群武馆的人还偏偏认为自己有真东西,再不传出去就真失传了,或者要被洋人发现了!
实际上,你看郑山傲那个当军官的徒弟,那个林副官,他应该也没有得到真传吧?但他就是能把郑山傲的牙给打掉。
林副官认清了,武馆没前途,武术是拿来用的,前途在军队里,在江湖上,不是在武馆里关上门自吹自擂。
那群师父把持了武馆,但你总归是要出来比武的啊。恰逢乱世,军阀混战,达官贵人们捧武馆,是为了以武兴邦,强身健体,抵御列强,而不是让你们演戏的。
廖凡扮演的陈识也是神经病,你有真本事,去个军阀那里当个枪棒教头,跟林副官一样,不行吗?亏你还是广东来的,一路北上没见过北伐军吗?随便去哪个部队不比在天津吃螃蟹强?
所以那群师父们就是一群神经病。这就是个神经病电影。
当然这些都不是我不喜欢他的理由。我看过的神经病电影多了。光是这点逻辑错误和假模假式的打法,还不会让我瞧不起它。
我瞧不上它的主要原因是:这电影本身就不讲规矩!
㈢ 电影:师父
《师父》的导演是徐皓峰,他还导过《倭寇的踪迹》;《一代宗师》是他的剧本;电影《道士下山》是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陈凯歌确实烂的无底线了,《霸王别姬》真的是他导的么?)徐皓锋有本书叫《逝去的武林》,更能凸显他对传统武术的痴迷和专研。
《师父》讲的故事,是广东咏春武师陈先生,想要在中国的武术之都天津开武馆,弘扬本门名声。不过封闭的天津武林不会容许外乡人扬名,所以他只能培养个徒弟出来,只要这个徒弟能够成功打赢天津八家武馆,他的门派就可以在天津开武馆。
但是,身为外乡人的陈师父不能踢馆,因为会驳了天津武行的面子。
而且,徒弟得是天津人——也是为了面子。
最后,徒弟踢馆成功后,天津武行会联名请出本地最大高手打败徒弟,该徒弟必须远离天津,不得回来——也是为了面子的规矩。
这些规矩,都是天津武行泰斗郑老先生告诉陈师父的,如果他的徒弟连踢八馆后,天津武行最后请出来挽回面子的,就是郑老先生。因此,郑老先生说了,你要想开武馆,可以,就按上面的方法办:"你教你徒弟的,我也得会!"
所以,咏春传人陈识陈师父必须得做几件事情:
一、招个资质不错的天津本地徒弟,花个几年时间培训成才;
二、娶个本地媳妇,找个低收入的工作养家,这样,留在天津带徒弟就有合理的借口。
媳妇好解决,陈师父(廖凡演的)看上了著名的起士林西餐厅的女招待(小宋佳演的,后面简称师娘吧,片子里就没叫过师娘的名字。话说这是廖凡第二次跟宋佳合作,上次是《好奇害死猫》)因为这个师娘的出身不好,嫁给师父算是好选择,俩人约好在一起结婚三年,三年后再自由选择,陈师傅付出担保金八百大洋。
徒弟,郑老先生最初给挑了一个,可后来有个脚行混混耿良辰(叫什么不好叫良辰)让陈师父觉得是武学奇才,就选了良辰了。其实良辰最初是垂涎师娘的美色才找上门来的。陈师父觉得这样也好,这小流氓最后被赶出天津他也不会良心不安。
就这么着,良辰的功夫也学了一年,居然比陈师父预料得还要好,那就踢馆吧。连踢七家都赢了。这第八家武馆的馆长邹女士(蒋雯丽饰),是天津武行的第二号人物,可却是天津武行玩政治玩的最好的一位。邹馆长杀气腾腾地去找陈师父的麻烦,陈师父一年前的布局很好地掩护了他的目的,邹馆长失望而归。耿良辰踢馆第八家也成功了。
可就在郑老先生赶跑耿良辰的比武开始前夕,发生的新变化使事态没法按老剧本来唱了。郑先生的徒弟是本地军阀的副官,姓林;军阀们垂涎武馆的高收入,想要插手武行,那就得先挣面子后抢里子。林副官使了个诡计打伤了师父,按武行的规矩,获得了武行最高地位的话语权。为了让天津武行买面子,又指使手下高手围殴耿良辰,又刺了良辰两刀,这其实也是坏了江湖规矩了——本来,打跑了踢馆者就行了。
虽然良辰是死了,可陈师父还是可以在天津开武馆。照理说,陈师父原本就打算抛弃那个混混徒弟的,他只需要继续按剧本开武馆就好了。可陈师父落下了心病——武人的"义"字哪里去了?因此,在武馆开张当日,在邹馆长的配合下,陈师父一刀了解了林副官。最后,与天津武林痛痛快快地逐一过招,成功逃出了天津卫。
这故事挺复杂,写影评不剧透几乎没法开讲。
为什么说这片子好呢,首先是剧本真好,这回的故事讲圆了;再就是细节好,徐皓峰的进步非常让人惊喜,全片无尿点,这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导演了。
这故事充满了黑色寓言意味:原本的武林是为了振兴国术、行侠仗义,可现实中的武馆只是个捞钱的工具,郑老先生也说了:"武馆不教真东西,迟早让洋人把你赢了去。"
可是以邹馆长为首的武行们觉得,即便出不了人才,有钱赚那就过一天是一天。
陈识陈师父,本意是要弘扬咏春,可要想开武馆,就不得不向世俗的江湖规矩低头。空有一身好武艺的他,却不能跟武林同道痛快切磋一场。因此,在杀死林副官的那个晚上,坐在他最终的武馆里他叹息:"我一心想着开武馆,却是处心积虑地算计我的徒弟,我这不是师父,我是个算计的生意人"(大意,原句不记得了)
整部片子里,还真是充满了算计:
郑老先生要陈识教他刀法,最后一次对决郑已经占了上风,还是一刀刺向陈师父要害,目的就是逼陈师父使出真功夫来,判断陈师父的传授是否有所保留。
林副官先算计师父后算计良辰,每次出手都是阴谋加强权,毫不在意江湖规矩。
邹馆长是这个片子里算计心术的大赢家:
先是帮林副官拿掉了郑老先生的地位;为了维护武行的利益又设套借陈师父的`刀杀了林副官。
开馆当日,邹先是要林副官换掉官服出席,不动声色地解除了林副官的护卫;
再播放林副官欺瞒郑老先生的电影片段坐实他欺师灭祖的恶性争取了武行的道义支持;
继而安排打手假意困住陈识,却暗地里递了刀子让陈识刺杀成功;
再以雷霆手段收服林副官的护卫替武行洗白
最后杀人灭口想做掉陈识给军方一个交代。
这连环计步步精准,巾帼不让须眉。
比较讽刺的就是,武行的人最终让算计占了立身之本,武艺就真不行。结果给陈师父杀出一条血路,闯关的最后一刀还削掉邹馆长半个耳环——耍诡计你行,讲功夫你不行。片子看到这里,前面一个多小时的郁闷总算得以抒发。
片子好看的地方还很多,武打设计既漂亮又有讲究,咏春的十三点半棍法,隐隐然有河北大枪的风范,闯关对决的刀战也比《倭寇的踪迹》进步很多,既有武术的攻防判断真功夫,又有动作的舒展美丽。
片中美女不少,小宋佳演绎的俏师娘及其性感,俄裔舞娘贡献了美丽的大长腿芭蕾舞,耿良辰做生意还勾搭上一个冲茶汤的新疆美女(话说徐皓峰喜欢用异族美女上瘾,《倭寇的踪迹》里面还硬插了个胡姬舞女进来)
廖凡一边用竹竿痛打小混混,一边坐长凳跟宋佳聊天的那场戏,是全片最美的片段。
看后我跟太太交流,都觉得徐皓峰做编剧,王家卫做导演那片子就美极了。而徐皓峰自己的这部《师父》拍出了不同的风格。如果说《一代宗师》是探讨武学的阳春白雪,《师父》就是接地气的下里巴人,各有各的美好。
片子中的各种民国服饰也是美翻,哪怕军阀的军服也不是库存老道具,细节实在用心。
㈣ 《师父》是怎样一部电影
武侠片,男人看江湖,挥洒在现实中发泄不出的恣情;那我们女人看什么呢?
快意恩仇?刀光剑影?恐怕里边的一招一式都让人说滥了,没意思。今天耳朵“不务正业”另辟蹊径,通过这部《师父》,说点女人关心的事-----什么样的男人值得嫁。
影片结尾,火车缓缓而来,宋佳提着小匣子,淡然如菊的等着火车停靠,她不再留恋天津,为了他,她打破了天津的姑娘不外嫁的传统,在她心里,去哪里都没关系,只要有他就是家。
㈤ 如何评价电影《师父》
《师父》中的武林故事,并非人们印象中的家国大爱、快意恩仇的热血江湖,而是宛如一曲悲歌。该片的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当徒弟因师父而死,师父却并未醒悟,依旧为了自己的大业知难而行,最终却落得仓皇而逃的结局。
徐浩峰对人物塑造和故事构造都突出了写实,他写的是现实武人,并非臆想出来的武侠,着力点在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和近代武馆的揭秘。所谓的宗师也不过是凡人的角色,和以往武打片中那些快活驰骋的大侠们大相径庭,也使得这个故事别有一番滋味。
幕后花絮
1、廖凡为拍摄该片“闭关”两个月刻苦练功,每天早晨凌晨四点就起床“死磕”刀桩学习咏春拳,开机前累计练习功夫超过了720个小时。
2、拍摄期繁重的武打戏份,常让廖凡伤痕累累。膝盖、肩膀多处受伤,其手指多次被兵器砍伤,左手险些骨裂。面对受伤,廖凡总是先顾拍摄,往往是等到拍摄结束后,才去处理伤势。
3、该片在烈日炎炎的高温天气下拍摄,主创们要身着厚重的长衫、西服、盔甲等戏服,手拿重量级兵器“耍功夫”,每场戏下来都会汗流浃背。
4、该片是宋洋与导演徐浩峰合作的第三部武侠片。宋洋并不会功夫,为了拍摄该片被导演送去泰安的一所武术学校专门习武。
5、徐浩峰与廖凡在拍戏之前达成过协议,如果廖凡拳法能够练好就对外告知其是咏春,练不好就另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