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举起手来1》中主要讲的是什么剧情
电影《举起手来1》中主要讲的是发生在大约1937年的事。在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横行霸道,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片子里有许多地方描述日木强盗强抢中国的宝物和人民财产的情节,以及强迫中国人发当苦工和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的事迹。剧情在一个女主持的话语中展开了,故事的背景在抗日战争年代,一个姑娘在一次意外中卷入了与日军展开的一次国宝争夺战。两位大学生为了保护那个小本子,因为那里面写满了日本的罪行,两位大学生为了躲避日本人,不让日本人发现,他们想尽了办法来对付日本人,最终消灭了敌人,迫使日本鬼子投降的故事。
当年的抗战是多么的惨烈,气氛是多么的悲壮,形势是多么的危急,那些无辜者是多么的凄凉。六十年过去 了,以前中国军民的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和不屈不挠、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精神依然存在着。
观点粗略,欢迎评论。
❷ 怎么评价《地道战》这部老电影
《地道战》是一部很经典抗战老电影,很值得一看,电影拍得相当精彩。
把《平原游击队》、《地雷战》和《地道战》一并重温了一遍,忽然就理解了《地道战》最后的那句话“人民战争胜利万岁”。当时的人们,人人亲身经历过那艰难的岁月,所以演员的表演朴实自然却隐含着无限的张力,这不是现在的年轻演员能达到的。
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没有那样沉甸甸的感触,单纯的表演,无法表达那样深刻的内心体验。而从艺术表现来说,这些黑白电影,拍摄手法到现在看来也是精良考究的,还有配乐,民乐、戏曲、大合唱,在在表现着饱满的中国民间特色,这又与30年代的黑白电影不同。
(2)鬼子进村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地道战》主要角色介绍
1、高传宝
高家庄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原型叫刘傻子,是个农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鲁、很愣。高传宝在赵区长的教育下顿时醒悟。
带领游击队员们利用黑夜的掩护悄悄了将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击敌人的地下长城。高传宝率领队员们对黑风口展开了麻雀战、破袭战、爆竹战等战术,大败敌军走向胜利。
2、高老忠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与民兵队长高传宝领导村民,及时应变,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掩护村民疏散逃离。
不顾个人安危,孤身跑到村里的大槐树下为村民敲钟报警,不幸被日军发现,山田开枪打伤了高老忠,高老忠挣扎站起来后继续敲钟,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3、赵平原
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始免于难。
4、山田
日本陆军队长,多次率队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终在西风口据点被高家庄的民兵生擒。
5、汤丙会
华北治安军司令,人称汤司令,电影中的重要反派,经常带领皇协军跟随山田的日军四处扫荡革命根据地,最后一次扫荡高家庄时,被高家庄的民兵在西风口据点击毙。
❸ 鬼子进村的农民电影
片名:鬼子进村
顾问:楚长法
影片特色:农民自编、自导、自演
拍摄时间:2005年2月
主要演员:
日军小头目——马红旗
汉奸——赵建成
众村民 河南省许昌县灵井镇兴源铺村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依据本村发生在抗日时期的真实故事,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了一部60分钟的“贺岁片”《鬼子进村》。50岁的农民赵兰卿既是该片的总导演,也是剧本作者之一。他过去是乡宣传队的演员,2004年他曾拍摄了一部短剧,演员都是村里人,乡亲看了都觉得挺有趣,挺过瘾。《鬼子进村》的剧本写于2004年11月,共有1万多字。修改两遍后,乡亲们仍不满意。剧本是在1945年大年初一小股日军占领兴源铺村这一史实基础上加工、改编而成的,赵兰卿想通过此剧, 让包括他在内的后辈不忘历史,爱国爱家。他感到“故事细节不太理想”,赵兰卿只好请在河南中医学院读书的侄子赵雪刚帮忙。赵兰卿还向村里的老人了解当年的情况,认真修改剧本。在试拍中,83岁的楚长法一直坚守在现场,他是村内年龄最大的老人,也是该剧的“军事顾问”。老人曾亲历过日本入侵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可以为该剧的一些细节把把关。
摄制组的道具:10枝步枪、10枝短枪、10颗手雷、4颗手榴弹、1挺机关枪、1门迫击炮、1把老军刀和11套日本军装。这些道具除日本军装和道具步枪是购买和仿做以外,其他都是村民自己动手做的,迫击炮由一个圆纸筒和一个木制三角架组成,手雷也是木制的。摄制组演员有30多人,多是村内舞狮队队员或文艺队的演员,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2岁,每位演员都不要一点报酬,全是自愿的。村里的群众对这些人拍电视剧的事很感兴趣,也很支持。
尽管条件简陋,赵兰卿很快进入导演的角色。在物色演员时,赵建成被村民公认为最适合演反面角色——赵建成的面相确实“不像好人”,每次他在村口公路边搭车,售票员都会提前大声咳嗽示意乘客们捂好钱包;2006年11月,《鬼子进村》剧组成员受邀去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在火车上睡不着觉的他在车厢走廊里来回转悠,结果被便衣民警跟踪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还是赵兰卿起来给他解了围。除了赵建成,另一个被村民公认“演技好”的是马红旗,他在剧中饰演日本军官,虽然36岁的他所会的“日语”只限于电视上听来的“米西”等词。拍完电影后,马红旗在村头公路边开着一家马家饭店,店里墙上悬挂着大型《鬼子进村》宣传照,还有他与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的合影。“窗户”被打开的还有郝世闯。郝家在离兴源铺村不远的泉店村开有附近唯一的一家影楼。懂技术的郝世闯便担当了《鬼子进村》的“制片人”,在他理解,自己负责后期剪辑制作,就是“制片人”。拍完电影,邻近村镇找他拍结婚录像的越来越多,郝家的摄像机由2005年的两台发展到现在的5台。说起这些变化,郝世闯的父亲郝万年掩不住满脸的喜悦。 不少媒体在专访节目中播放过的片断,以及在村里村外流传的光碟,都是《鬼子进村》下集的内容,总共不过60分钟。《鬼子进村》自2005年11月16日开拍,到2006年8月底封镜,先后参演人员有50多人,全集总共100多分钟,并且“上集比下集精彩得多”。当时,中央电视台以及凤凰卫视的记者来采访,急着要碟子,碰巧下集正好拍完,带子就在机器里,就草草刻了一盘。第一盘碟一刻出来,小村立即引来了全国各地的记者,“最多时一天接待了17家媒体的记者,村里跟赶会一样,到处是人”。前来采访的人都想看看农民拍的电影是啥样,要碟的人太多了,刚开始是白送,但后来实在是送不起了,就收费,一盘收10块钱,还要有赵兰卿的条子,郝世闯才给。最后,碟子紧俏到了村子附近有卖“盗版碟”的程度。伴随着《鬼子进村》知名度的一再提升,要求购买这部影片版权的人也越来越多,据传,有一家公司甚至出资好几万元。
拍电影,让这个有3000人的村庄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喜悦和亢奋。媒体的介入,则将兴源铺村的热闹推至高潮。“天天跟赶大会一样,村里啥时候有过这么多人?”86岁的老人楚长法翘着山羊胡子笑呵呵地说。作为《鬼子进村》的顾问之一,他比其他村民关注更多的,是村子的变化。兴源铺村没有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2005年的农历七月初六,兴源铺村正式成立了集贸市场,就是如今赵建成摆豆芽摊的那个菜市场。这个菜市场,楚长法称之为“圆了几代人的梦”。在此之前,兴源铺人一直得去周边的镇子赶集,最近的也有4公里路,非常不便,以前多次想“起集(方言,成立农贸市场)”,但都因为人气不旺而流产。这次借助《鬼子进村》带来的人气,不仅“起集”成功,还在每月农历的初六、十六、二十六分别有三个会,逢会的时候,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兴源铺村开始着意“装点门面”,先是把村子里的土路一部分修成水泥路,另外一部分用煤矸石重铺一遍,然后在村子里安装了60盏路灯,一到晚上,兴源铺村灯火通明,与周边村庄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全国的记者不断来,上级领导也是送走一拨又来一拨,形象咱不搞好不中啊!”新上任的村支书刁明安笑着说。刁明安还是大胡子饭店的股东之一,当初《鬼子进村》剧组最早收到的1000元钱赞助,就是他们饭店拿的。自从当上村支书后,刁明安不仅对赵兰卿他们拍电影、电视剧更加支持了,还发动全村老少积极参与到文娱活动中来。
著名导演卢卫国根据《鬼子进村》的拍摄故事,以此为原型,拍摄了河南首部本土爆笑电影《不是闹着玩的》,2010年6月10日,该影片在全国7家院线的50多家影院公开放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是闹着玩的》首映式上,得到了《鬼子进村》相关人员的认可与钦佩:拍电影还是专业的强呀!据悉:《不是闹着玩的2》将于2010年10月正式开机,并要在全国海选演员;而《不是闹着玩的3》剧本已创作完毕,其故事更“狠”。
❹ 抗战电影中鬼子进村扫当有个中年妇一女裸体躲进木箱里,叫什么电影
姜文的《鬼子来了》~~~不能公映的禁片~~~
❺ 十大抗日搞笑电影
十大抗日搞笑电影如下:《举起手来》、《三毛从军记》、《老少爷们打鬼子》、《非常出击》、《双枪李向阳之再战松井》、《缴枪不杀》、《巧奔妙逃》、《民兵葛二蛋》、《小小飞虎队》、《鬼子进村》。
1、《举起手来》:这就是一部荒诞战争喜剧片,很多人居然想看出真实感,这是喜剧片,荒诞喜剧演的只是笑料,可能确实比较弱智的笑点,但是不要升级到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