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喊山》
电影《喊山》讲述了一个自幼被拐卖、弄哑的女人红霞的坎坷遭遇。
该片改编自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在失语状态下,与男主人公相识、相知,化解各种误会,最终相爱走到一起的爱情故事。
电影的开头是压抑和昏暗的。破败的房子,飘忽的火焰,翻开的水,满身布丁的女人木讷的敲打着长满蛆虫的窝头。
男人沉重步伐的声响扯动了正在灶前女人的嘴角,她顿了一顿,知道这是她逃不掉的命运。这样的轮回,已经若干次在这样的早晨上演,跛腿男人关上门,粗暴扛起女人,扔在炕上,按下挣扎女人的头,粗鲁的发泄着他的欲望。 女人冷漠的忍受着一切,眼角划过一丝狠毒。
她是个哑子,是外来破落户腊宏的老婆,混沌的目光、木讷的表情,以及破败的衣服,似乎让所有人都忽略了她清秀的脸庞和苗条秀美的身段。
如果时光能倒流,能回到年少时那个热闹的充斥着灯火的夜晚,她定不会松开奶奶的手,那样,她还是那个可以在父母呵护下平安幸福成长的红霞,她的秀美、她的教育,她的家世,必然会让她邂逅一位良人,然后生儿育女,过着美好的人生。
只是,那晩的烟火吸引了她,也毁灭了她。她被披上麻袋,几转其地,卖给了个跛腿的男人。女孩从人贩子与这个坡脚男人的对话中得知,这个男人是杀了自己老婆的杀人犯。女孩惊恐万状。
男人用老虎钳和两颗断牙让她自此失声,让她成为了一个发泄欲望的躯体,繁衍后代的工具,沉身家务的奴隶。
屋外韩冲和陈寡妇暧昧的喊话,引的坡脚男人不爽的往地上淬了一口唾沫。
陈冲是陈寡妇的相好。陈冲为了讨好陈寡妇,就经常从陈寡妇那里拿土雷炸獾子给她吃。
突然,有一天。坡脚男人的女儿拿了颗红枣给坡脚男人,告诉他自己想吃红枣。坡脚男人宠溺的答应女儿去给她摘。
随着“砰”的一声想,陈冲兴奋的冲出屋子,他以为炸到獾子了。却不曾想,映入他眼前的却是坡脚男人炸飞的腿和血肉模糊的身躯。
村民们把奄奄一息的坡脚男人抬回了家。大家忙前忙后的照顾着坡脚男人,只有红霞无动于衷的默默看着这一切,好像炸伤的不是她男人一样。
坡脚男人伸出满是鲜血的脏手,手里握着几颗红枣,示意他女儿过去拿。红霞却上前抱住了女儿,阻止她前去拿那几颗血淋淋的红枣。
坡脚男人一气之下,竟然昏死过去。红霞赶走了众人,把门关上,用一床被子把男人盖的严严实实。第二天,村里传来坡脚男人死亡的消息。
村里的人为此开了个会。说是再过几个月,村里会有新的支书要来,不想让这件事影响村里的形象。决定采取私了的方式解决问题。村长建议要陈冲赔偿红霞2万块钱,这事儿就算了了。
可是穷山僻壤的地方,陈冲上哪去弄这2万块钱呀!陈冲想,炸獾子的雷是陈寡妇给的,坡脚男人的死她也有责任。就去找陈寡妇借钱,没想到陈寡妇非但不借给他,还把他羞辱一顿。从此,陈冲气愤的再也不登陈寡妇家的门了。
因为还不出钱,村长就让陈冲负责照顾红霞母子的生活起居。陈冲虽不情愿,但也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去给红霞一家挑水劈柴,干杂务。日子一久,两人竟互生出男女情愫来了。
她烧掉了跛脚男人的衣服棉被,像是对过去说永别;她洗浄浑身污垢,找出了她最美的件衣服,像是来迎接新生。
她在熏风温软的夜晚听到铜锣鸣响喊山的声音,这声音像颗石头,投入了湖面,荡漾起她的心来,她眼角开始了有了笑意,那喊山的声音似乎 她眼角开始了有了笑意,那喊山的声音似乎是对她新生的庆贺与呼唤,她开始用木棍敲打着瓷盆回应,觉得不够热烈,又拿上了撬火棍,后来还觉得声音不够高远,便一路踢着石子,跑到了山巅。她大力的击打着瓷盆,嘶吼着荒废已久的声带,回应着山谷远处的声响,曾经多少个黑暗阴冷夜晚的梦里,她一定无数次幻想过这一刻淋漓畅快的释放了。
阴霾一旦被吹散,心里就会光亮起来,阳光下的她,抱着小猫,灌着玉菱,静的恬淡,美的耀眼。我想,韩冲的心,应该也是那一刻被打动的吧。
女人对韩冲的好感,可能起源的更早,刚随跛子落户岸上坪的时候,韩冲就送来了两张粉浆饼子。普通的两张饼子,在女人眼中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温暖,继而韩冲阻止跛子打骂,更是埋下了爱的种子。跛子死后,韩冲在村干部的主张下负责女人及两个孩子的一日三餐,善良耿直的韩冲倒掉了女人的发霉出虫的窝头,送来了果蔬米菜,扯掉了跛子防止女人逃跑而钉上的板子,让阳光投进了小房子,继而又添置了桌椅,带镜子的柜子,擅长手艺的他还为小孩做了玩具,置了木床,原本破败的房子在韩冲的操持下,渐渐有了家的味道,有了安稳和温暖的感觉。
而那些温暖,可是只有女人梦中才会出现的。所以,当韩冲爹提出让韩冲取隔壁村的智障女人为妻时,女人急了。她拿出当时留下的字条,把手指向了韩冲,也把心投向了韩冲。
韩冲爹明白了,原来女人要的不是那两万块钱。而是看上了韩冲这个人。于是韩冲爹让韩冲在智障女人和红霞之间选择一个。韩冲自然选择了后者。
原本故事到了这里应该可以圆满结束了。偏偏这时候有警察来村里追查坡脚男人当初的杀人案。村民们这时候慌了,大家一致决定赶走红霞一家,免得连累村民。
陈冲为了不让红霞母子被赶走,决定去投案自首。就在警察来的那一天,红霞举着一张写有“人是我杀”四个字的纸张前阻挠。
原来,当初坡脚男人的女儿向坡脚男人要红枣吃,并非偶然。
那天,红霞无意间看到陈冲在枣树下埋了雷,才让女儿去找坡脚男人要枣吃。坡脚男人也并非是被雷炸死的,而是红霞用棉被闷死的。
红霞被警察带走前,跪在陈冲父亲面前,请求他照顾自己年幼的一双儿女。善良的老人就这样眼含热泪答应了下来。
红霞无疑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可怜女人。她的一生在她六岁时,因为贪玩而改写。
如果跛脚男人不曾踩中韩冲套獾子的雷,我想,她可能会在三十岁时死于某次跛脚男人的醉酒,可能会在三十五岁时死于难产,或者可能会在四十岁时死于营养不良,总之,在她有限的生命里,她不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她的疼痛,只能抵达她自己的心脏,她的美丽,她的爱,确然,也无从在这个世界绽放。
好在,跛脚男人死了,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她的内心自由了。纵然今后她会在监狱里度过她的余生,也好过被男人长期虐待与蹂躏。再也不会浑身青紫,不见光日的活着了。
如果不是坡脚男人的死,她可能永远体会不到人间的温情。又或者她早晚会被坡脚男人殴打致死致残也不一定。
看这样的影片难免心情会变沉重。但这个世界永远都会有阴暗的一面躲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那里隐藏着人性的丑恶与黑暗,残酷与无情。一旦暴露在阳光下,将会引发一场人性善与恶的对抗,生与死的沉思。
② 这部有诚意的国产电影,不该输得那么惨
今天聊一部早就想和你们说说的电影。
这部电影于今年暑期在国内院线正式上映,关注度不高。
说到这儿你就知道了,这是一部国产电影。
没错,它就是今年暑期档为数不多的值得一看的国产院线电影之一—— 《喊·山》。
影片改编自中国当代女作家葛水平创作的同名中篇小说。
该作品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5年度人民文学奖,2013年曾被导演李彦廷搬上大荧幕。
所以今年的这部《喊·山》,其实已经是原著小说的第二次电影化呈现。
而与第一版相比,新版电影对原著的改动更多、改编更大胆,画面也更精致。
截止到目前,豆瓣评分7.5,
甚至有观众说——通过它看到了国产电影的希望。
这话是否言过其实,见仁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烂片当道,圈钱之风盛行的当今中国电影市场里,《喊·山》确实是一股清流,
它没什么当红小鲜肉,聚焦的也是主流视野之外的农村题材。
不吹不黑,坦白地说整部电影略显平淡,但也绝不缺少亮点和感动。
故事发生在太行山的一座小村庄。
影片开场,就是一场床戏。
不过相当粗粝、野蛮,毫无美妙可言——似乎用“强奸”来形容更合适。
被死死压在床上的那个女人,就是本片的女主角,红霞。
她是个不能说话的哑巴。
而那个粗暴的男人,是她的“丈夫”,腊宏。
仅这一个场面,就交待出了两人之间既不平等又不正常的关系。同时,也成功地让观众在极短时间内就建立起对女主角的同情。
甚至说,我们都希望红霞能够快点摆脱这个禽兽一般的男人。
而接下来的剧情也顺应了观众的期待——
腊宏在上山摘果子的时候被村民埋下的雷管炸断一条腿,最终死在了没有任何医疗设备的穷乡僻壤。
而埋下雷管,意外炸死腊宏的村民,正是本片的男主角,韩冲。
他本来只是想用雷管炸獾子,来讨村里寡妇的欢心,
却没料到闹出了人命。
村里的人觉得如果把这起命案上报公安局会影响到村子的声誉,
于是众人与韩冲的父亲商议决定让韩冲赔钱私了。
而红霞此时却表现的“极不正常”——她的男人死了,她却一点也不伤心。
反而拿出了许久没用过的,落满灰尘的镜子和香皂,
并开始梳洗打扮,
甚至在腊宏下葬的时候抑制不住的大笑,
面对村民提出的赔偿方案,她也表现得毫不在意——并告诉村民们自己不要赔偿。
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是一处伏笔
村民们都以为她受了刺激疯掉了,所以只能替她做主——让韩冲暂时照顾红霞和她的两个孩子。
就这样,男女主角的生命开始有了交集,接下来的故事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
一条,是不断出现在红霞脑中的回忆线——
通过这条线,我们终于知道了红霞的身世以及她和腊宏的渊源。
原来,她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从小聪明伶俐也受过良好的教育。
而不幸的是,红霞在一次外出时与亲人走失。
继而被人贩子拐走,卖给了腊宏。
更不幸的是,某天红霞意外偷听到了腊宏之前就打死过老婆的事实——
为了不泄露消息,腊宏用暴力把她弄哑。
这之后,红霞就过上了长达数年的悲惨生活——经常遭受腊宏的蹂躏和打骂。
直到半年前,她才随腊宏一同来到了故事发生的这个村庄,因此没人知道他们的过去。
在外人看来是丈夫突然离世让她崩溃,而实际上那是她在迎接自己新的生命。
这也解释了红霞为什么不要钱,因为这钱和腊宏有关。
是的,红霞以一种极其决绝的姿态,完成了对过去的告别。
而真正让她重新燃起生命的激情的,是爱情。
爱情线,也正是我在前文提到的本片的另一条线索:
起初听到要照顾红霞一家的韩冲并不情愿——甚至害怕红霞会一辈子赖上他。
但随着两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对彼此也越来越了解——韩冲发现红霞很可怜,
也很可爱,
红霞则觉得与自己之前的残暴丈夫比——韩冲简直太通情达理,
太善解人意了。
都说日久生情,更何况整天待在一块的这两个人——一个内心受过伤,一个觉得自己犯了错。
所以你会发现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完全纯粹。男孩的爱,掺杂着亏欠和同情;女孩则更多的把男孩当成依靠。
当然,这世上不是每一份爱都是纯粹的,总而言之,韩冲和红霞相爱了。
而影片在刻画两人之间感情的变化的时候,用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细节——吃饭。
韩冲去红霞家的第一天,就送来了吃的,并把她原来的那些破烂食物都倒掉了。
而第二天一早,红霞就叫女儿把韩冲叫到家里吃饭。
这一来一往之间,就完成了破冰。
不过这个时候,韩冲虽然在红霞家吃饭,但他们坐的是两张桌子——
物理上有一段距离,也暗示着他们两颗心之间的距离比较遥远。
而随着剧情推进,两人开始互生好感——
韩冲也和红霞一家坐到了一块,俨然有了一家人的样子。
对比上面两张截图,你会发现这两场戏的用光基本都是以人工模拟的自然光为主,
但光线的亮度却完全不一样,前者人物置身昏暗之中,后者则明亮起来。
这就是用光来表现人物心情。
不过两人的感情并没有就此一帆风顺,面对红霞的爱,韩冲还是有诸多顾虑。
几经犹豫,他还是决定赔钱了事。
这场戏用的是对称式构图,摄影机水平拍摄,暗示着两人的对峙状态。
同时,场景发生在晚上,用的主要光源是蜡烛和墙角的一盏小灯,再次与人物的心境不谋而合。
而这场戏过后,伤心的红霞开始不理韩冲。
饭桌上也只剩下了她和女儿,又是晚上,且画面是全景——
在这种镜头下人物往往显得小而弱,影片这么拍也是为了凸显孤儿寡母的悲苦状态。
以上几场吃饭戏的画面,单拿出来看其实都很普通,但组合起来并联系剧情你就会发现其精妙。
吃饭,这一生活中相当常见的行为在《喊·山》中有了特别的味道。
这就是本片的高明之处,也是我个人很欣赏的一点——把粗糙的生活场景进行精细化编排,然后让生活本身成为隐喻,并传递意义。
说得逼格高一点,就是在无意义的日常中寻找某种“神话”。
而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片中的很多生活场景都可以被视为隐喻来解读。
比如腊宏下葬当天,众人抬起棺材的瞬间木棍就断了,似乎就在暗示他的死没那么简单,
比如红霞站在火前烧毁旧被褥、衣物的镜头,就有了浴火重生的味道,
比如红霞帮韩冲穿针这个特写,线好不容易穿过针孔就可以被理解为——
红霞好不容易开始走进韩冲的内心。
当然,影片最重要的隐喻当属片名二字,喊山。
而所谓喊山,并不是单纯地喊,还包括敲锣打鼓、敲锅打盆——在古时候是为了弄出动静驱赶野兽。
而红霞从最初的被生活折磨哑到参与喊山,是一个从失语到找回声音的过程,
也是一个从压抑到解放的过程,更可以被看做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
换句话说,喊山是借着人与大自然的交互,彰显女性天性的力量,呼唤女权。
这是女性作家葛水平原著小说中最核心的主题。
但这一主题,在新版《喊·山》电影中被极大的弱化了,影片的后半段,爱情完全成了主旋律,
友情提示,接下来会有结局剧透和分析~
经过红霞的不理睬和刻意回避,韩冲终于发现自己的生命中不能没有她,于是大胆告白。
可这时腊宏的命案东窗事发,警察马上就要找过来。
为了撇开责任,村民决定赶走红霞,
而韩冲为了让红霞留下,决定去自首,
不过村民不同意他去自首,
于是韩冲便和全村的人翻了脸并大打出手,
影片最后,警察赶到,拷起了韩冲。
而就在这时候,爱得不可自拔的红霞却突然自首,告诉大家人是她杀的,
原来,她早就看到了韩冲设置雷管,然后故意让腊宏去摘果子,
而且被炸伤后的腊宏也没有直接死掉,是她又补了刀——捂死腊宏。
就这样,红霞被警察带走。
而影片的故事,就在韩冲追逐警车、摔倒后爬起来既不甘又不舍的眼神中结束。
友情提示,剧透结束,下面请看分析~
不得不说,这样的画面看起来确实很感人,两人的爱情也足够令人动容。
但电影的缺点也很明显——原著文本中的思想厚度,被大大削弱了。
尽管面对村民们的无情,片中的韩冲也替被压迫的女性抱不平,
但他的姿态与动机同样很可疑。
说白了,他还是把自己当成了女性的拯救者——“我要她做我的女人。”
而红霞也被他充满男权色彩的表白感动了。
于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彻底沦为了爱的报答或者说爱的牺牲。
当然,除了思想性稍显薄弱这一点,影片还有一处争议,就是年代感全无。
片子开头写的是1984年,
却出现当代流行语,
1978年误杀了村民赔两万的设定更是明显不切实际,
红霞回忆中自己的家,某些家具居然带着一股民国范儿,
至于服装、道具、人物语言风格等方面的错乱更多,在此我就不一一细表。
而本片的导演则说,因为自己没有那个年代的生活经验,与其还原时代还不如反其道而行,创造一种不受时代背景约束的视觉体验。
导演杨子
其实这样也可以,但把电影开头的1984年去掉岂不更好。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亮点和缺点并存的国产电影。
它不像以往卖拐题材那样沉重,也不像常见的文艺片那般死气沉沉。
有人说它呈现的山村不如《盲山》真实,
但我想说《盲山》的真实,其实也只是真实山村的其中一种形态而已,
它并不代表中国全部的山村。
从电影的角度看,那些错乱让影片不甚严谨,但从观赏性的角度看,它的不拘一格反倒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些特点。
懂我的人肯定知道,我还是对我们的国产电影最有感情。
挑刺儿很容易,无脑喷更容易,但面对这样既有优点也有短处的严肃国产电影,我还是愿意——
用最大的善意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用最真诚的评价去期待它的进步。
喜欢这篇文章 就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更多精彩影评及电影,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号《有部电影》(youbudianying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