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红色为主题的电影有哪一些
1、《八子》
上映时间:2019年6月
该影片根据江西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故事改编。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兄弟中的六人陆续牺牲,只剩下大哥杨大牛和最小的孩子满崽。
被203小分队生擒的土匪联络副官栾平趁乱逃脱,竟出现在威虎寨中与杨子荣当面对质。座山雕寿辰“百鸡宴”上,杨子荣与203小分队的战友们迎来了剿匪收网的最佳时机。
《智取威虎山》改编自曲波小说《林海雪原》,电影利用了3D特效技术,带来了视觉上的新体验,把一个解放军大胆卧底的剿匪故事讲述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记录了一个“中国英雄”的传奇故事。
❷ 电影《八子》剧情有多牛网友:憋尿憋了半小时
前几天大家都被高考消息刷屏了吧,电影《八子》官博还发了主演刘端端的视频为考生加油。可是视频一开头就是这种表情包,哈哈,刘端端也真的是没有一点偶像包袱呀!
但其实看了电影预告大家就知道,整部电影,从主演到群演,没有一个人是有偶像包袱的。没别的,实在是偶像不起来啊!
看现场拍摄的时候,整个60天的拍摄期里面,一直在下雨没有放晴过一天。大家每天都泡在泥水里拍戏,又是泥又是烟又是土,这样的拍摄条件里,哪里还留的下偶像包袱。
群演如此,主演更是艰难。
刘端端拍戏过程中受伤,连走路都需要人扶着。邵兵更是满脸糊满了泥巴,要不是镜头对着他,估计人群里谁也认不出来他来。
何润东在片中饰演狙击手,本来是个多么吸粉的角色呀,但是看了何润东这满脸是灰的妆容,感觉帅气程度都要大打折扣了。
比起拍偶像剧的舒服,《八子》这部战争片,可以说从剧情到拍戏过程,都是和打战一样,艰难又辛苦 。刘端端自己也在南昌发布会的时候表示,拍摄时几乎每天都在下雨,很难把脚从泥水里拔出来。
前几天《八子》又来到重庆路演,这次导演高希希也自曝,在拍摄时自己是个“特别冷漠的人”。
嗯,看完预告的都知道了,他拍戏的时候,对待演员那可是真的狠。冬天泡泥水、动作戏拍十几遍、主演在拍戏时也是频频受伤,可以说是彻底贯彻了他“疼就该真疼,冷就该真冷,害怕就该真害怕”的拍戏宗旨。正是这样的拍摄经历,让主演们戏里戏外感情都异常的好,刘端端在戏外都直接喊邵兵“我哥”。
而这次《八子》重庆路演,郭晓冬和霍青也来到现场。看电影的时候,郭晓冬就几度落泪。之后上台郭晓冬也表示拍场面这样宏大的战争戏,太不容易了。他既感慨于影片中情比金坚的兄弟情义,更羡慕片中的演员们可以亲身体验那个热血激扬的年代。高希希导演拍出了战争片的一种信念感,不管什么时候那种信念是不会倒的。
之后的北京看片会也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院副会长胡智锋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秘书长赵卫防三位重量级嘉宾亮相,并对影片做出了高度评价。
“它是中国国产片当中少有的悲壮惨烈的主旋律电影,几乎是前所未有,表现的如此精致。”、“电影有着饱满的情怀,同时又有喘不过气来的紧张和张力!”、“突显了一种人性的力量,场面非常棒!”。三个人对于电影的点评可以说是十分到位的。
电影《八子》是以江西当地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八子参军”为原型。那时中国内忧外患,很多老百姓连温饱都难以为继,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国产党置民族安危于不顾,对中央苏区发起了疯狂的第五次反围剿。
赣南中央苏区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 可以说,“八子”是当年10.82万赣南烈士的缩影,更代表着这片红色热土为新中国、为了后来人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奉献和牺牲。
基于这样的 历史 背景,加上高希希导演的高要求拍摄,出来的电影《八子》从剧情到演员都是高水准精制作。饰演满崽的刘端端也表示,拍摄过程就是痛并快乐着。
看完电影的网友也表示,这才是燃爆的战争片,全程无尿点憋尿憋了半个多小时。
电影《八子》已经定档6月21日,喜欢战争片的大家记得影院见!
❸ 2021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4篇
2021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4篇红色电影《八子》,讲述了举家参军为革命献身的故事,兄弟情与战友情辉映,殉道者与必胜心交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1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4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电影《八子》观后感1
近日,在总行党委组织下,党员们集体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八子》,影片主要讲述了在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先后把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去当了红军,奔赴一线战场,经历了一次次浴血奋战,最终八个儿子都命丧于无情的战火之中。影片结局,破败的村头,一位满头白发的母亲久久伫立在那,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影片结束,全场寂静,大家都深深陷入了沉思,影片的一幕幕硝烟战火的片段不时冲击着我的脑海,让我再一次感叹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再一次为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潸然泪下。
这位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说她平凡,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与天下每一位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而面对困难与不幸,又是那样的坚强隐忍,始终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一个家,做孩子们最温柔坚实的港湾;说她伟大,在那样一个年代,中国人民遭受着灾难,无数志士为了拯救祖国和广大人民于水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自私地牵绊住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随理想,追随革命的道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
这两兄弟之间的情谊令人动容。大儿子大牛,在一次次的战火淬炼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兵,作为一位排长带领队伍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最小的儿子满崽,千辛万苦找到大牛的部队,成为哥哥麾下普通的一兵,第一次上战场被吓到昏过去的他,却在后来的一场场战斗中迅速成长,成为一名真正搏闹的战士。满崽在中途曾经有逃离战场的想法,而哥哥也因为这样差点要将他一枪打死,但是满崽最终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在部队里迅速成长。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就是当满崽要逃走的时候,大牛说的这么一番话:没有当兵之前,他还是把满崽看做自己的兄弟,希望他远离战火,好好活下去,而一旦基判罩满崽穿上军装,他就和部队里的战友们一样,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作为兵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哥哥,肯定非常疼爱自己的弟弟,但是大牛对于弟弟的爱,是一种非常伟大的爱,他希望满崽可以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像勇士一样去战斗。
最后,贯穿整部电影的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不管是大牛在战斗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还是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没能逃出地道被活活炸死,亦或者是最后一战大牛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都让我为这样一种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感到深深的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冲悉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没有这些英雄志士,何来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一代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八子》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触颇深。但是我想,真正的意义在于,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电影《八子》观后感2前仆后继,死而后已。他们也许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却有着革命必胜的信仰。红色电影《八子》,讲述了举家参军为革命献身的故事,兄弟情与战友情辉映,殉道者与必胜心交织。7月9日至10日,集团公司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分两批观看了该片,让党员们感受信仰的力量,感觉初心的可贵。
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位伟大的母亲,先后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到红军部队参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个影片的故事原型源于江西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人将膝下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最后光荣牺牲的真实事件。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影片集中体现老区人民在旧时代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过程中,呈现了红军战士舍生取义、敢于牺牲的博大情怀与崇高品格。
“八子参军“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这却只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战士们凭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不畏生死、浴血杀敌,而家乡的老母亲虽毅然决然送子参军,却每天在家门口望着路口等儿子归来,让人为之动容。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盘”,催生了伟大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从人民中走来。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为党永恒不变的初心。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但我们更应记住的是: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是先烈们牺牲家庭,用伟大的生命打拼出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维护现在美好的生活。
历史不乏故事,当下需要感动。杨家儿郎虽已逝,情怀大义永留存;让我们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再出发
电影《八子》观后感3观看了建国70周年献礼片《八子》,电影根据反围剿期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争当红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改编而来。影片再现了红军反围剿期间的英勇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激烈抗争,浴血奋战的光荣斗争片段。
观看影片后,为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反映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普遍真理。影片展现了红军英勇战斗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联系群众,扎根群众,与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传统。
今天,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 主题教育 下,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民航人,我们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历史使命,在保卫祖国空防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推行春风服务,让中国民航也在世界腾飞。
我们要牢记白云机场建设世界一流空港枢纽的使命,为白云机场发展注入动力。党员始终要走在时代前列,为白云机场发展添砖加瓦。在安全底线、企业文化、服务文化、机场党建、产品创新、品牌树立等方面不断研究,有所突破,成立研究小组、课题小组、兴趣小组等,加大岗位培训、兴趣培养、知识更新,不断实现白云机场在安全、服务、运行保障方面的新突破。
作为一名安检员,要时刻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坚守空防安全不放松,牢记“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知道来时的路,都不能忘掉本分,忘掉培养我们成长的地方。
对于我来说,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怀念过去安检现场的日子,怀念过去一起宵夜和谈天说地的日子。到了机关,多了几分阅历,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成长,少了几分沉淀;多了几分磨炼,少了几分收获;多了几分沉着,少了几分淡定。
新时代虽然已不见有《八子》这样的壮烈场面,但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也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使命。新时代的民航人,也要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民航人的优良传统,继续履行民航人的初心和使命。
同在白云蓝天下,建世界优质空港。美丽中国,美好生活,需要我去奋斗!
电影《八子》 观后感 4作为区政府办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和一位母亲,7月15日下午,在府办的组织安排下,我和同事们一道观看了电影《八子》。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❹ 八子参军永不朽,红色血脉润赣南——电影《八子》观后感
在红色故土赣南,八子参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八子参军去,不见一人归”是那个战火硝烟的,残酷年代的缩影,也是赣南人民群众投入到支援革命战争中,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的缩影。《八子》这部电影取材于瑞金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送八个儿子参军的真实故事。在这部电影中,骨肉相连的母子情、不离不弃的兄弟情、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无数荡气回肠、难以割舍的情感凝聚一起,共同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永垂不朽的英雄乐章。
血肉筑山河,英雄永不朽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很深,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地感动。经历多次战斗后,满崽的七个哥哥仅有大哥存活下来。在战地医院两兄弟相遇了,当大牛将六个弟弟的红肚兜交给满崽时,满崽清楚地知道他的六个哥哥已经长眠于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之下了,但为了在家的老母亲、未婚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不再受白匪军破坏,过上好日子,满崽毅然要求参加红军,像几位哥哥一样战斗。几场战斗下来满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在阻止白匪军追击大部队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离别之际,她叮嘱儿子们,“你们一定要活着回来”,她知道没有人能给她肯定的答复,但这是所有的母亲都一定会说的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她年复一年地在村口张望,希望能看到儿子归来的身影。她等了35年,最终还是没有等到儿子,但是她等来了新中国。
传承红色血脉,共建美好赣南
在当年的赣南苏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齐上战场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母亲是赣南千百个母亲的缩影。“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现在的国泰民安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槃”,是战争年代烙印在苏区人民内心深处的“舍小家为大家”家国情怀,更是新时代赣南人民的红色基因,奋进力量。
作为一名在红色文化中浸润成长的赣南人,我要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工作事业当中,学习赣南革命先辈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学习红军战士钢铁般的纪律,传承苏区红色血脉,做新时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努力站好三寸讲台,为赣南的教育事业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评论
共0条
暂未收到评论
《八子》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DbV_5tAzJiSJae773kbScQ
❻ 江西杨家八子有后代吗
江西杨家八子有后代。杨荣显是江西瑞金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的农民,他有八个儿子,分别叫一生保、二生保......八生保。红军来之前,杨显荣是家徒四壁,穷的饭都吃不上。而红军来了之后,杨显荣家分得了土地山林,几个儿子还娶了媳妇。后来八子陆续参军,战死沙场。杨荣显的孙子给父辈立了空碑纪念。
电影《八子》
2019年,以八子参军为故事原型的电影《八子》上映,由高希希导演。古有杨家将七郎八虎满门忠烈,今有杨荣显一家满门革命英雄,在国家危难时刻,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段英雄史诗。杨家八子壮烈牺牲的事迹是革命年代斗士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