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人弟兄们哪一个妻子没有丈夫这是哪个电影台词
工人弟兄们!哪一个妻子没有丈夫!这是出自《红色风暴》的台词。
《红色风暴》是一部由贵州西骏辉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备案、黄远丽编剧拍摄的军旅电影。描写了当年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经过贵州水城时,以尹自勇、欧阳崇庭、朱云先、王红军等20多名因掩护大部队而失散被迫留下来的红军战士, 在水城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
原台词是:工人弟兄们,工人弟兄们哪,哪一个妻子没有丈夫,哪一个丈夫没有妻子,她(指江妻)没有了丈夫,她的丈夫江有才被魏处长的父亲谋杀了,她难道甘心俯首贴耳地不表示抗议吗?不能!但是她毕竟不敢有所表示。
2. 红色风暴电影讲述的是什么事情
俄罗斯在车臣的战争残酷而持久,扩散到了整个高加索地区,俄罗斯政府决定对战乱地区进行轰炸,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美国等西方国家决定对俄罗斯实施禁运,以阻止战争扩大为一场人道主义灾难。面对美西方的全面封锁,俄罗斯高层发生分裂,强硬派领导人发动政变并取得了俄军4个装甲师的支持,占领了远东一个核导弹基地,并控制了6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强硬派宣布俄罗斯政府向西方屈膝投降,要求西方立即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否则就向美国和日本发动核打击。俄罗斯政府虽然派军镇压并掌握着核弹发射密码,但一时难以拿下叛军,形成暂时对峙状态。叛军经过努力,破解了核导弹发射密码,并持续威胁美国和西方。
在此情况下,美国立即处于全面戒备状态,紧急派出核潜艇前往俄罗斯远东地区,准备在得到俄罗斯叛军准备发射导弹的确切信息后,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阿拉巴马号核潜艇受命紧急出征,艇长林西是美军仅存的有实战经验的资深艇长,副艇长因为盲肠炎无法参加此次行动,正在为女儿庆祝生日的海军军官亨特和好友华斯受命赶到了指挥部,亨特通过了林西的面试,担任阿拉巴马号的副艇长,好友华斯原来就是这艘潜艇的武器官。在大雨中,两人和艇长一同登上阿拉巴马号出击,在出海湾时,看到了壮丽的日落美景,暗示着世界和美好生活非常脆弱。
林西是个威望很高的老军人,视艇如家,视兵如子,并因为对潜艇和宠物狗太投入,和太太离了婚。他遵循等级分明、服从命令、积极战斗等海军传统,也受冷战思维影响很深,潜意识认为只有对俄罗斯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才能挽救美国和世界,他对属下非常挑剔,要求严格,既不喜欢拍马屁型的,也不喜欢特立独行型的,只喜欢服从命令、技术熟练、又不油滑世故的部下。属下军官都很尊敬和崇拜他。亨特则是一位学识丰富、对国际政治深有研究的青年才俊,他既尊重林西又善于独立思考,认为核武器时代轻易发动战争才是最大的威胁。在餐厅用餐期间,林西和亨特进行了“友好的”争论,一些军官看出两人观点不同,将会产生裂痕。
饭后因为厨房工作意外,发生火灾,正在锻炼身体的副艇长亨特自动冲进火场,按下灭火按钮,控制住了火情,但一名军士在爆炸中被重物击中昏迷,需要抢救。在指挥室的艇长林西没有立即安排救人,而是下令开始导弹发射演习,刚被火灾搞得晕头转向的各部门手忙脚乱,副艇长只好紧急赶回指挥所(美军潜艇发射核导弹时,必须由艇长发出命令,副艇长予以确认才能有效,这就赋予了副艇长对艇长的监督权),还好赶在艇长需要他重复命令的时候赶到。艇长对他踩点到达虽然说不出什么,但是明显不满,认为他还应该再早一些。亨特重复林西命令时,总是思考一下再说,艇长认为他迟钝的反应,造成备战时间被延长,他要求亨特说的快一些,并问他是不是因为不赞成此时演习而消极应对,亨特坦率的讲出了自己的想法,艇长想要发作,却听到军医报告受伤的军士进入弥留状态,于是停止了演习,并前往急救所,尽管接受了心脏电击和人工呼吸,这名军士最终还是去世。艇长叫副艇长到自己的仓房中进行交流,并告诉副艇长回去报告军士死亡原因不是因为火灾,而是太胖了(摔倒)。 副艇长又受艇长所托,告诉艇长的老部下军士长要注意减肥,副艇长采取的方式非常平易近人,获得了军士长的更多理解和尊重,为后面政变时军士长的立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过十多天的潜航,士兵们的士气普遍下降,打架之事时有发生,声纳军士因为漫画好坏评价之事与一名士兵发生了冲突,在餐厅打了起来。副艇长看到了之后私下找军士并对他进行了入情入理的批评教育,赢得了军士的信赖(为后来托付潜艇钥匙埋下伏笔)。在航行中,他们接到国家军事中心传递的紧急命令:叛军核导弹基地出现异常动向,阿拉巴马号应做好发射准备,等待国内确认后决定发射与否。正在全艇上下进行准备并接受进一步指令时,遇上了一艘充满敌意的潜艇,阿拉巴马号紧急潜航,与国内的通讯暂停。当情况稍稳,副艇长建议发射无线电天线浮标,从海底接收国内长波电台(潜艇全球通讯只能使用长波电台,因为只有长波才能沿着地球曲面传播并穿透一定深度的海水)指令,但是不幸的是发射浮标时,线轴出现卡死,发出了巨大的噪音暴露了阿拉巴马号的位置,敌人潜艇(疑为叛军控制的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向阿拉巴马号发射了两枚鱼雷,在艇长的沉着指挥下,阿拉巴马通过大幅度机动并发射鱼雷诱饵弹摆脱了鱼雷攻击,而敌人潜艇也进入温水层(海水不同温度层次之间声波传递很难,相当于飞机在空中进入云层隐身)而失去追踪。在攻击中通讯设备也遭到了破坏,指令还未接受就已中断,只收到了半份电报,上面写着“导弹发射。。。”,关于如何解读这份电报,亨特主张慎重行事,但林西却坚持发射导弹,两人发生了激烈争论,并且都引用海军法典解除对方职务,并命令军士长带领卫兵把对方逮捕。在军士长的支持下,亨特成功的免除了林西的职务,中止了导弹的发射。
在手下的鼓动下,林西准备进行暴动。此时,对方潜艇也不断展开袭击。亨特一面下令反击,一面要求尽快修复通讯核对指令。但林西却闯入了指挥室,拿到了发射钥匙,并不理会亨特的警告准备发射导弹。控制着密码的华斯拒绝与林西合作,但终于在胁迫之下交出了密码。在林西即将按下发射钮的千钧一发之际,亨特在部下的帮助下,赶到拔下了启动钥匙,中止了发射。亨特下令潜艇上浮恢复通讯,而林西也已率部赶到与亨特等人对峙。就在危急之时,通讯恢复了,潜艇接到了中止发射的命令。林西沮丧地放弃了发射导弹的企图,交出了潜艇的指挥权。
3. 美国/苏联潜艇电影
我给出这些目录,你自己找找。
迅雷在线观看
http://movie.xunlei.com/search/%E6%BD%9C%E8%89%87
德国题材《从海底出击》,是最经典的潜艇电影,比目前所有的潜艇电影都写实,片长190多分钟,信息量大,U艇内部实拍,充分展现“海狼”的威力。这部反映二战时期潜艇战的惊险片获得了82年奥斯卡金奖六项提名,沃尔夫冈·彼得森更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凭着德语电影获得最佳导演提名的人。该片彻底征服了全球观众,也为战争类型电影建立了一次几乎不可逾越的典范。
《从海底出击》剧情:
这艘名为U96的潜艇在下水时已是二战末期,出航的任务则是封锁航道上的英国货船。电影以这帮潜艇舰员在俱乐部里的狂欢开场,导演对室内戏的调度是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手,先不说在潜艇里制造的巅峰效果,仅是在俱乐部里群军士的欢狂场景,在视听上所造成的效果已是现在顶尖大片的效果。在上潜艇执行任务的前一夜,所有的舰员都忘我的投入了狂欢之中,这是战争给予他们的权利,但没人知晓下一秒是否还有生存可能。
在俱乐部这一幕经典:疯狂饮酒调戏舞女满屋乱窜的猪猡兵哥哥与一脸淡然坐在吧台前的舰长。狂乱中拉开航程的序幕。上潜艇前舰长向将士介绍着前来随军报道的记者,于记者前面挤眉弄眼的娃娃兵们仍把心情留给了俱乐部舞女的身上。如果再下一城,或者他们也会像宛如《现代启示录》白兰.马龙度喃喃说着的‘恐怖’,再也找不到任何形容以表达自我。
潜艇对外敌方信息的接受方式只能靠肉眼、潜望镜及听螺旋桨这几个简单途径来获取。无尽黑暗的舱里听着驱逐舰在水里传来的螺旋桨打水声时,将恐惧无限放大。当驱逐舰停在头顶上时,声声钻心入肺的隆隆声宛如恶鬼催命那般。绝境。在水底除了这一层‘金属外壳’的保护之外,几乎是无处可逃。每次因躲避深水炸弹而再三地潜过各个舰员可承受的心理底线之外的潜艇。外壳因水压而发出的吱吱声,像利刀那般击在各个将士随时崩溃的神经线。潜艇竭斯底里的大吼或喃喃说着上帝救我,在黑暗里等待着每一次死亡的来临。但他们知道,上帝是绝不会在这艘潜艇里的,每次躲过死亡的泪水与欢呼,在呼喊着下一个死亡危机的到来。在水底,除了这个金属外壳,他们便一无所有了。而这个外壳,则是所有人的生命。生则同生,亡则同亡。而唯一能接受外面信息的感觉只能是那对牵连全身神经的耳朵。头顶穿梭着敌军的驱逐舰时,只能是双手握于胸前,紧闭双眼,在黑暗里听着潜艇外那由远至近的螺旋桨打水声与深水炸弹爆炸声。父母生我一对耳朵,于此时,我用它来感受死神的面貌。
航行初,第一次潜水演习设定了潜艇成员的第一个心理底线。舰长把潜艇潜到水下170公尺时,流着冷汗都欲出声制止舰长这个令人心生恐惧的演习。这个深度是舰长所能接受的心理底线,看着在低头祷告着的手下将士,微笑着把潜艇升回水面。但是他也没料到在之后居然要一次次的突破对潜艇可以潜深度的底线,以至在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完全突破底线。电影不只是用一次次心理底线的突破来释放及加深舰员及观众的恐惧、来描述这一过程。在航行了差不多一个月之后,除了躲避驱逐舰的追击之外,几乎毫无建树的U96潜艇全体成员的士气在慢慢的低落,在大海里毫无目的漂流。在某一天在前方居然看到了已方近在眼前的潜艇,站在辽望台上的对方舰长正是出航前一天一起在俱乐部狂欢的老汤姆森,这名须发皆白本来是处于退休状态的老舰长正站在暴风雨对面的潜艇上向这边狂挥着手。‘嘿,汤姆森,汤姆森!’茫茫大海居然相遇,互挥手擦边而过。那刻百感交集,宛如在一个偏远的地方,看到自己亲近的人,与他互望而过。
此片如此完美,可以说是导演对‘室内戏’超乎常人的理解。特别在潜艇‘可视’的狭小空间里用‘听’来表现无限的空间。在狭小空间里所做到的不凡效果,把‘视听’范围做到了极致。导演在访谈中谈及,不过是把摄影机改小一些来适合这个拍摄空间罢了。而把电影表现得妙到颠峰的不是影像里可视的空间,而是听到的关于潜艇外传来的各种声音。驱逐舰探测潜艇方位的声纳,驱逐舰的螺旋桨打水声,在头顶上爆炸的深水炸弹,艇壳受到水压而发出的声音。每一样声音都让人真切的宛如置身于这个黑暗潮湿的潜艇之内,而外面则是无限空旷的大海底。于狭小空间表现另一空间无限性且让人身临其境的处理手法,确实是在视听表现上的一个里程碑。导演在进军好莱坞之后的《空军一号》如法炮制,却未达到如此真实引人入境的感觉。《从海底出击》足已让导演不朽。
当U96驶入码头全体将士接受着凯旋归来的礼仪时,被盟军的飞机击沉时,这样的归宿对于U96而言不是最好的结局么?我更愿意把这艘潜艇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物体,一个包着金属外壳的智慧体。影片则是表现它从生到死的过程。
美国题材《红色风暴》,此片写的是美国战略核潜艇在临战状态下的故事,比较写实,但带有一定商业片的味道。而且不是在潜艇内部实拍,但搭景做的比较好。
PS:挖苦几部外行潜艇电影。
《U-571》非常垃圾的商业片,连U艇的基本外形都没整清楚,就敢拍U艇电影。更喜剧的是,让鱼雷擦着潜艇外壳射过都不爆炸。好象鱼雷是地雷。深水炸弹就在潜艇旁边爆,可就是炸不烂潜艇,导演没一点物理常识。5-6个人就把U艇开走了,还能打仗,好象U艇自动化程度比现在的最高级潜艇还高。看过了《从海底出击》后再看〈U-571〉觉得它太垃圾了。
《K-19寡妇制造者》 哈里森·副特拍的烂片,完全站在挖苦讽刺K-19的角度去拍的,把K-19钛合金核潜艇 拍成了 刀形船首的二战老潜艇。这个片子从军事爱好者的角度看,完全就是一个外行拍的商业垃圾片。连K19的外形都没整明白,而且很象政治宣传片。
《猎杀红色十月号》 整个故事非常精彩,片中出现了苏联台风级,美国落山鸡级 和苏联K-1级,但都是电脑做出来的(水下航行部分)。搭景搭的比较好,但是把台风级说的太没用了,把美国落山鸡级说的太神奇了。整个潜艇之间的对抗,也有点似是而非。不过还勉强能接受。
其他的一些电影,你有兴趣自己也可以看,但是一般都很垃圾了。
有关潜艇的电影:
潜艇海盗》1915。
《D—1潜艇》1937拯救一条沉没的潜艇的故事。
《潜艇攻击者》1942一条美国潜艇发现了袭击珍珠港的日本鬼子舰队,却没能发出警报。
《紧急下潜》1943。
《目标东京》1944步一美国潜艇潜入东京湾,为杜立特空袭东京收集情报。
《太平洋》1944美潜艇对日作战的真实故事。
《飞行导弹》1950研究潜射导弹。
《潜艇指挥仓》1951二战中一位潜艇副长救了潜艇。
《海底两万里》1954凡尔塞的名著。
《下面的敌人》1957美驱逐舰和德潜艇的猫捉老鼠的游戏,机智的驱逐舰舰长和狡猾的潜艇指挥官智力与力量的
比拼。
《海军地狱猫》1957美国潜艇1945年对日本海的破坏交通战。
《鱼雷出击》1958一美国艇长被迫击沉一装有美国战俘的日本运输船。因为该船作为一日航母的屏障。
《原子潜艇》1959一艘穿越北冰洋的潜艇失踪的故事。
《在海滩上》19591964年一条潜艇在全球核战后幸存于澳洲。
《衬裙行动》1959一条受损的潜艇救了五位陆军护士。
《升起潜望镜》1959二战中美国潜艇奉命偷取日军密码本。
《贝德福德事件》1966美国驱逐舰追逐苏联潜艇。
《灰夫人沉没》1978营救“鹦鹉螺”号。
《猎杀红十月》1990一位苏联艇长试图投诚。
《红潮风暴》1995美导弹核潜艇因为电报不完整对是否发射导弹进退两难,发射还是不发射?要战争还是和平?
全在两个正负艇长的一念之间。
《敌方水域》1997一苏联台风级潜艇与一美国潜艇相撞。
《潜艇下潜》1997美国“波特蓝”号潜艇因为失误而在白令海峡坐底。
《U571》2000为了得到著名的密码发报机,美国计划了一个神秘的航行
《K19》2002一苏联潜艇反应堆事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