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手机》的观后感
最近我看了冯小刚的《手机》,里面通过手机将一些人的心理揭示
的淋漓尽致,让我的那个同学看完后盯着刚买的手机直发呆,我也仿佛被无情的讥讽一顿
。
看到许多网友的评论,很多都是极为失望的鞭笞,我想借此机会发表个人看法。
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可能不同无间道的酷、安娜与武林的笑,但那些都是
不切合实际的旨在愉悦个人个人的。而《手机》则不同,它无情的揭示了物流社会的艰险
和虞诈。尤其精彩的是开头主人公当矿工,和之后的成名进而腐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
那首嘶哑真挚的“今年你回不回家”,真的应该引起我们对社会引起深深的反思,正应了
张国立在片中末尾说的化:科技发达了----。物质生活进步了,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却窘迫
了。我们可以想想贫穷时的“葛优”为了生活打拼,淳朴怡然。而在满足了物质欲望后,
便思取自认的精神享受,这个时代的悲剧就这样产生了~~。联想旧时代“日夜不闭户”的
和睦,很令人汗颜------社会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如果看社会的决定力量--人的话
,我想很遗憾了。
我常想起同时矿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不知如果路遥继续写下去,少平会
否同上述般变质。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警醒自己的精神状况,“每日三省吾身”,毕竟我
们青年人是未来的栋梁,我们的意志将会决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了美好的祖国,我
们需要美丽的心灵------这也是该片对我们的意义。
冯小刚的这部片称“贺岁”,将一份沉重的礼物夹带凝重的悲哀献给我们,是很值得
尊敬的。习惯过小资生活的我们,不要沉沦于不切实际的陶然吧,将热情投身于社会建设
中去,勇敢的面对生活,不要逃避,将时代的琴弦拨响为时代斑驳的路影。不错,这即使
大陆电影和港台电影的区别,悠久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思想,更难以为人道之。
② 手机观后感
电视剧版《手机》更多是折射出了做人的道理,也反映了人在现实生活中被腐化着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剧中的严守一 其实现实中本来就不可以做到“有一说一”,不然就不会有“善意的谎言”。有一说一一样可能会有伤害,善意的谎言一样会避免伤害。奶奶的意思并不是要事事“有一说一”,而是“做人,眼睛要看着路,嘴巴要对着心。”,这才是人生的哲理。少点伤害性的谎言,多点安宁的心灵空间……
看透世间云云无名姓的奶奶,神一样矗立在严家以及和严家亲近的人心里,她不只是严守一,还是好多人的精神故乡,奶奶豁达、洞若观火的看透世事、温情的守护着这个散落各地的但根在严家庄的家族成员。有一个像严守一那样睿智让人从内心里尊重的奶奶是幸运的,所以严守一跟奶奶很亲近、奶奶内心深处说不清楚但让人肃然起敬的道德感、和处理世事的分寸感、饱含着让人动容的元素,所以剧中人物他们都叫奶奶。虽然剧中奶奶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事实合理的更应该是河南话,虽然奶奶的完美近乎不可存在。但奶奶被自然而然的接受,就是说明不光是严守一、费墨、大部分国人,我们需要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的归宿,我们内心在迷茫、在彷徨、在焦虑、不知所措在苦闷难言的时候,有奶奶这样一个可以归放心灵的地方,某些时候,我们都是茫茫人世间无助孤独的孩子,而奶奶正是那个带领我们回家的人。很久没有看到这样能深深楔入人的灵魂的电视剧了,比起小说和电影,我感觉它更深刻地走入了都市人的内心世界……
③ 豆瓣app怎么看影评
您好题主,不是被藏起来了,而是你真的确实有点笨,如图,用豆瓣手机app搜索一部电影后,就能看到封面、发布日期、导演、集数、时间之类的内容(如果你有注册用户,那么,还可以打分并评论)接着,您往下拉,就能看到评论了、而且有专门的讨论区。很好找的。
望采纳,谢谢~您的采纳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④ 韩国电影手机2015影评
某年某月某日,太阳黑子爆发,导致通讯信号能穿越时空,但这一次不是人直接穿越回去改变历史。
2014日某日凌晨3:30分,喝醉酒的成功人士赶回家中,发现妻子遇害。一年过后,突然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在不断地疑问当中,两人明白了,这一通电话原来是2015已知妻子遇害的丈夫与2014还未遇害的妻子之间的生死纽带。
时间一秒一秒流逝,慢慢真凶和导致不幸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丈夫通过电话不断地挽救着过去同一时刻要遇害的妻子,对过去的改变产生的影响也映射到现在的时空当中。当真凶就要落网时,当妻子就可以逃出生天时,当最后一通电话开始之前,影片似乎要结束了,但,这时,太阳黑子不作美,通讯信号回复正常,与2015年的丈夫通过电话知道自己要被害并正在逃生中的妻子,接通了与2014醉酒在出租车上刚醒来还什么都不知道的丈夫,并与2015年正在家中与凶犯搏斗试图挽救女儿的丈夫失联。(恩,我觉得我表达得还算挺清楚的。没看明白,就当时我不愿意剧透太多吧)
一番搏斗之后,2014年的妻子被凶犯勒住脖子按在地上,2015年的丈夫眼看着凶犯走向躲在房间的女儿,自己无能无力因为身上插着一把刀。男主女主的视线开始模糊,在2014的那个时空,时间马上就要走到3:30,似乎一切都已成定局,孙贤周老哥,好像又要再一次在剧中失去家人。。。
好在,编剧没有反社会人格,最后2014不明就里的丈夫,因为2015年自己为2014的妻子争取到的那一点点时间,提早一点回到家中,用自己的晋升后同事送的名牌(韩国电影里boss桌上的,一看就很重的那种,请勿与running man里的名牌混淆)敲晕了正要勒死自己妻子的凶手,这时,时间刚好从3:29 变道 3:30.
一句话,就是2015的丈夫为2014的自己争取到了这一秒,救了2014的妻子,让2015自己的家庭回到原样。
影片结尾是2014 or 2015 (我觉得是2014)的丈夫第二天醒来,躺在自家楼梯口,记忆中仿佛是昨天躺在血泊中的同一地方。但女儿从楼上走下来,妻子从房间出来,责怪他喝醉酒。孙贤周老大哥完成了救赎,这一次,终于再剧中挽救了家庭,看来,干律师还是比干警察要好。
影片的最后最后结尾,是现在(不考究到底是2014还是2015了,但我认为是2014)的丈夫,看到圆满的家庭后,露出了满意欣慰的笑容,但,此时,电话又想起了,随着丈夫收敛的笑容,走向手机,收工。
一些感悟:表面上是犯罪片,但,我觉得要剧情其实更深层次要表述打拼事业的过程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家庭的故事,这很难做到,但必须做到,因为这是教父说的。 妻子遇害的原因也是因为丈夫处理的案件中持有的证据。同样,答应妻子八点回家的丈夫,因为喝得太高兴,拒接了妻子电话,一直到凌晨3:30,然后才有了这一部剧。(不会是女人导演,女人编剧的吧)最后,黄粱一梦的丈夫醒来,发现一切都在,我想此刻他对家庭应该有了更深的感悟。
至于最后一个电话,我的猜测如下:
1、同事打来的,催他去上班,这种猜测是要表达事业还是很重要的,但就看孙贤周大哥自己的选择了。
2、一个伏笔,但如果是要拍续集,这个伏笔有点烂。
3、因为我认为此刻是经历了2015的丈夫回到了2014,所以,我觉得是2015的自己打来告诉2014自己彩票号码的,毕竟,彩票号码,凶手都提了好多次,没理由不是这样。恩。
以上,抛开逻辑,演技,演员啥的,算一部好片,能让有家庭的人产生对家庭的思考和感悟。我话说完,谁同意,谁反对?!
⑤ 手机应用豆瓣电影能不能写影评
不可以,只有在电脑上写长影评。我也正郁闷呢-_-||希望豆瓣尽快改进
⑥ 我准备学编导,要学怎么写影评,谁知道手机上哪个影评APP最好用
有关于编导专业中的影评到底应该怎么去写呢,这是很多编导专业考生很困惑的一点,在艺考编导培训中呢,专业老师都会跟大家说应该怎么样去写这个影评,但是还是有很多考生是不懂的呢,那咱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有关于编导专业中困惑大家很久的一个考试项影评到底应该怎么写?
想要有一篇影评有一个好的高分的影评呢,就一定要注意你在你下笔之前的准备一定要注意了。注意在写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了。这样呢你在写的时候就会东西可以写了,所以说在你写影评的时候,前期的准备是很重要的,大多数同学在写影评的时候都对于前期的准备不是很重视,但其实在前面的准备阶段是很重要的。好了,开始讲方法。
一、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自己用笔记录几个重点的东西:影片的名字、导演、主演的真名和角色名字、人物之间的关系线、影片的制作过程中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注意影片的主题曲。
在影片观看结束后呢,先用几分钟的时间将你记录的素材进行整理,然后从其中提炼出主题,在这个同时呢,要开始构思你的银牌大概就要那个方向去,出大纲,然后就着手开始写你的影评了。
二、标题
标题呢,有些同学会因为想要引起考官老师的注意而去用一些比较炸眼的标题,但是这样的标题并不是都是好的,有的同学用的就很好,但有的同学就不行。标题的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简单明了,紧扣主题就可以。
这样的话哟时候反而会让考官对你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呢。
三、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方法
开头和结尾都是比较好写的了,可以以一种前后呼应的方式去洗二开头和结尾,是最简单的一种,还有其他几种就会比较复杂了,但是效果都应该是不错的。下次再给大家介绍了,今天就先到这里了。
⑦ 电影《手机》观后感,800字 谢谢
时下,手机成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关于手机的各种类型的广告,简直是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手机或贵或廉,或大或小,或新或旧,时刻与其主人保持亲密的接触,仿佛一只只高科技化的宠物。的确,所有这些手机广告几乎都在诉说着手机的一个超强功能:沟通。电话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而手机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这种交流方式的时空概念。这其实是一种由文明进步产生的、伟大的自由和权力:只要自己想要,而且知道对方的号码,就能够随时随地的联系他。然而,当手机在中国土地上铺天盖地之际,冯小刚导演的2004年贺岁片《手机》,却让人们大为惊讶。这部备受争议的电影突破传统,揭示了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而这种潜在的变化正是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矛盾相互牵制所引发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手机,不仅仅传承着电话的“沟通”功能,更是将“监视”功能予以夸张性的放大,在这一场游戏中,手机不仅是话语的传递者、储存者,同时也是话语的监视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日新月异,有了手机就等于有了沟通和监控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们拥有手机,同时也拥有了语言的权力。在当代法国社会现象学家布尔迪厄看来,作为文化象征的典型代表形式——语言,同整个社会性质的变化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语言象征性权力,从宏观意义来看,是同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象征性及其复杂性密切相关;从微观意义来看,是同社会文化活动中各个层面的具体特征,同语言和象征体系本身复杂而具体的结构和特征密切相关。因此,简而言之,语言象征性权力的实施过程,就是透过语言象征性运作而是社会中的权力网络演变成越来越复杂的中介性策略性的游戏结构。语言的运用技巧就是权力运作的策略,但是另一方面,社会生活中的任何权力的运作,都是离不开语言的使用和运用技巧。在《手机》中,手机的拥有者以及电视节目《有一说一》的主持人严守一,无疑是语言和权力的拥有者。下面就从严守一在影片中几处细节来分析一下语言与权力的体现:
镜头一: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一年严守一13岁。冯导先用了一个大全景,展现了严守一当年住的村子的全貌,给人一个总体印象,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的想到好莱坞的电影模式,也是同样的拉开一个镜头,展现故事发生的地理位置,故事发生的时间、周围的环境和背景。接着配上葛优的画外音解说,之后是远景的切近,直到近景,然后我们看到了13岁的严守一,和影片的主要线索----电话。这是全镇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电话,而当时的电话管理员却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一个信息及其落后和闭塞的年代,他操纵着别人与外界沟通的话语权,那个时候他是语言权力的拥有者、至高无上。而当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打电话时,他一句“电话休息”则宣判了这些蜂拥而来的农民话语权的“死刑”。
镜头二:在《有一说一》的节目现场,严守一误把瓦特当作电话的发明人而在节目中向观众承认错误时,却依旧耍着他那套嘴皮子,面对老实憨厚的动物园饲养员,严守一话中带刺,以开玩笑的方式对饲养员的诚实加以嘲弄。而从他所主持的节目名称《有一说一》来看,顾名思义就是要说实话,守信用,决不扭曲事实。从布尔迪厄的观点来看,话语权具有强势性从而改变社会运作的逻辑中心点。严守一在屏幕上的道貌岸然与他在生活中的虚情假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话语在这里则成了严守一生活改变的逻辑中心点。
镜头三:在生活中,严守一同时也扮演着语言操纵者的角色。在他设置的一个又一个谎言游戏中,妻子和情人始终游离于他所编造的谎言中。而最终的结果却使他出乎意料地会在了自己精心编造的谎言中,严守一的“语言权力”弄巧成拙,使他自尝苦果。
手机所引发关于话语权与监视权的种种隐蔽的弊端无法逃脱布尔迪厄语言象征性权力的征候分析,对于严守一而言,掌握话语权,是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是跨越道德约束,满足个人纵情私欲的权力。而他的至高无上的话语权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完成的:1、前提是拥有了一部高科技手机;2、对妻子和情人撒谎;3、假装听不见或者挂机,从而使别人的话语权无法实现;4、把手机调为振动、不接听电话甚至是关机,从而拒绝和任何人通话。通过以上几个方式,使他的象征性权力的话语权始终处于一种强势地位。而这种强势的语言统治地位不仅仅是自己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同时也处于一个“敞开式监狱”里,法国著名的人文学家福柯曾在自己的著作中阐释过一种“全景敞式监狱”,它的结构是:四周是一个环形建筑,中间有一个瞭望塔,环形建筑四周的房间都有一扇窗子对着这个瞭望塔,这样,求实力的每个最反对正面面对着瞭望塔里的监督者,每时每刻,囚犯都处在一种被监视的状态。用这个理论来分析严守一和费墨恰如其分,首先他们同是手机,也就是话语权的拥有者,但同时也是同处于高度的被监视状态中,影片中费墨和严守一的妻子从中国移动打出长长的一张通话记录就能看出这种监视状态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一旦不小心,就能使他们从语言的权威拥有者变成了心智遭受巨创的“失语者”和一败涂地的权力丧失者。当然,这种担心不是我首创的,警告来自于睿智而有忧患意识的布尔迪厄他老人家。
从某种程度上讲,冯小刚的电影更像是把生活中的某一片断放大夸张到银幕上,并且电影中常常体现出冯导的北京痞性。《手机》等一系列冯小刚的电影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平民化风格。冯导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但是在他的作品中他却摒弃了第五代导演中站在哲学的层面俯视生活的惯用手法。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地上,以普通人的目光平视生活。不玩技巧,不玩风格,生动而亲切。或者说这种源于生活的平淡也是冯小刚的聪明之处,虽然在这个政治气氛稍稍解冻的时代,但还是很少有人去触动政治这条敏感的神经,所以很多人宁愿去拍古装片、喜剧片,而冯导则是这些聪明人中最出色的一个。镜头,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北京人看冯小刚的电影,能够看出老北京那一种胡同特色,这一点就犹如重庆人看《疯狂的石头》,贵州人看《青红》,东北人看赵本山的小品那样亲切。
⑧ 跪求电影《手机》剧情加影评。
剧情:《有一说一》的著名主持人严守一,在去电视台主持节目时,把手机忘在了家里,这一个小小的失误却让他的妻子于文娟发现了他与一个陌生女子间的秘密,回想丈夫在电视上笑容满面,回到家却神情恍惚:外边滔滔不绝,对着她却一言不发,妻子似乎明白了一切。妻子就此提出离婚。故事以手机作为核心展开一些列都市情感故事……
影评:
“与所有手机持有者共免”,这是影片《手机》电影海报的宣传用语。很有意思的是这个 “免”字的用法,只有当你看完整部影片时才知道那不是一个错别字,这里面乃是包含着一种劝勉式的说教。与之相对应,这部电影只用了相当有限的叙事(尽管冯导说它叙事圆满)、剪辑和摄影技巧,服装和美工也相当“克制”,甚至为大众所熟知的“冯式调侃”也十分节省,那么对它的追究似乎只能停留在有关我们目前社会的思想意义上,也即它的现实价值。
脱离开影片的目标观众来谈影片的现实价值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首先要弄清的就是这部影片的目标观众是谁。手机,这一现代社会科技与文明的产物,现在几乎是人手一部,而影片的宣传中也提到了“所有手机持有者”,那么就出现了一种几率很小的情况,就是影片自身的逻辑和现实世界的逻辑几乎要等同起来。由此可见,导演的野心何其之大,竟然要把全社会都当作他的目标观众。可以理解,影片借用费墨之口指出:你们的手机里藏满了秘密;而在现实世界里,谁的手机里没有收藏些许秘密?导演在这一点上艰难地与最广大的观众达成了一种默契(观众是不愿意有这样的默契的),从而也真的把他的目标观众锁定在全社会上。因而,这部影片的现实价值就变得非常现实,甚至逼得人喘不过气来,影片还是借用费墨之口说出,“近,太近了”。所以,这是一部主题相当沉重的影片,甚至可以说压抑。那么,这部影片所指涉的现实价值究竟是什么?依笔者看来,主要是隐私与谎言。
隐私这一主题何以看出?影片先是交待严守一的前史,然后是字幕,字幕之后的第一个场景就是拨给严守一的手机信号瞬间穿越广阔空间传递到严守一的手机上——这一描述体现到摄影机的运动上之后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宏伟的升降镜头,这体现了对隐私权的粗暴侵犯——从稍后的场景我们听到:还是带在身上踏实。所以,手机对严守一来说就是他个人隐私的一个载体。同样的摄影机运动在影片将近结束的时候又重复使用了一次,这次跟随的是严守一惊惶不安的表情,由此可以对他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给他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心理创伤。影片中还有为数不少的细节体现着这一主题:比如严守一时刻不忘删除他认为隐私的通话和短信记录,打电话也要躲在厕所里,不止一次的反对沈雪整理他的手提包,甚至前妻和儿子的照片也需要费墨代为收管等等,但总体来说手机仍然是个人隐私的主要保留地。这一主题也是大多数人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 “隐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隐私可以是生活中具体的行为,也可以是个人的思想状况等等。隐私权是公民以个人生活自由为内容禁止他人干涉的人格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个人隐私却屡屡遭遇到尴尬场景。尽管片中主人公的所谓个人隐私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但不可否认,那仍然是隐私,仍然带有“隐私权”所具有的对抗性——一方要隐私,另一方却想方设法地窥私——正是因为这种对抗,才出现了一幕幕婚姻悲剧,也正是因为这种对抗,才出现了影片的另一主题:谎言。
严守一在影片中说道:要想说真话,恐怕就得返回到肢体语言时代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肢体语言时代我们是回不去了。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三段论:在当今这个社会里,我们就没法讲真话了。这可能真的是严守一一种习惯性的思维逻辑,他可是一个善于编织语言,撒谎成为习惯的人——当严守一在于文芳的产房里接到沈雪电话的时候,他竟然毫不犹豫地说在开会呢。这是很有含义的一个场景,比他在策划会上接到武月的那个电话的场景更富有含义:一方面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撒谎已经成为严守一的一种习惯,甚至可以不顾已经成为前妻的于文芳的鄙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撒谎乃是出于一种保护个人隐私的本能,他不希望沈雪知道他与自己的前妻还保持着联系。在这里,我们就看到了隐私与谎言的内在关系——隐私是谎言的由头,谎言包裹了隐私。还不止如此,谎言不仅包裹了隐私,还纵容了隐私,进而夸大了,就产生了更多的谎言……谎言,隐私,让隐私成为一根在喉的鲠,提醒着当事人时刻不忘自己的隐私,于是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已经占据了语言日产总量的相当比重。既然已经成为一种现象,那就不能再去一味谴责,而不得不去加以正视了。影片对这一现象的提出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重要的是去认识表面之下的生活。如何认识?影片中出现过这样一段唱词: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吕桂花叫问一问,最近你还回家吗。这段唱词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次,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出现了一次,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环形结构,或者说是轮回。唱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可以说是在交待严守一的前史,但当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是严守一的一个心理轮回了,他告诉我们:在人类社会里,科技的进步不一定带来人性的发展。
“我还是想一如既往地深挖生活,甚至揭生活的伤疤。”冯晓刚这样说道。也确实如此,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能如此强烈地和现实生活产生互动的影片。不论生活最终的结局如何,这样的影片我还是希望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