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舞蹈的电影
1、《黑天鹅》一个舞者的灵嫌如魂演出,一部经典的天芹嫌启鹅之舞,一部让人润血的黑天鹅。娜塔丽·波曼的舞者之歌。
2、《舞动人生》一个贫穷的小男孩追求芭蕾的梦想,是一部励志之作,是对于自我内心的放飞。
3、《闪电舞》很老的一个电影,那首曲子也很有名。一个服者亏务生对于舞蹈的不懈追求与努力,一个关于梦想的片子。
4、《霹雳舞》要说这部电影多有名,现在的观众可能不知晓,它所创造的那种空前的震撼,是现在无法企及的,对于青年的影响是空前的。
Ⅱ 阳台上和起风了哪个先出的
起风了比较先出
近日,由郁可唯演唱的电影同名推广曲《阳台上》一经发布,4小时便斩获QQ巅峰人气榜第一。而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熟悉,正是去年大热的网络红曲《起风了》。
从原曲作者高桥优手中买下版权,重新填词创作,不同于买辣椒也用券的糙砺感,郁可唯《阳台上》显得极为温柔细腻。简洁的钢琴音、轻缓的节奏感,再伴随郁可唯清亮的歌声,渐入佳境。歌曲发布后被网友称为“最温柔版本《起风了》”“一秒脱离网红风”“专业歌手逼死原唱”。
在此前因热播剧《知否知否》而爆红的同名主题曲之后,郁可唯的这首《阳台搏正上》是否有潜力再次成为爆款呢?
这首原本由日本歌手高桥优演唱的歌曲是2014年高分暖心日剧《深夜食堂》第首肆三季的主题曲,经过填词翻唱成中文版后,这首歌的人气在去基芹悔年大火。不仅是网红翻唱的首选,专业歌手也前来凑热闹。
此前,吴青峰在《歌手》上翻唱《起风了》,作为电视剧《加油,你是最棒的》主题曲,连续31天荣登新歌飙升榜榜首。而作为“行走的CD”,林俊杰也翻唱过这首歌。
Ⅲ 《阳台上》是《起风了》的翻版吗
歌曲《阳台上》跟《起风了》相似是因为《阳台上》是在《起风了》的基础上原调改编而成的。
这首歌由片方买下版权,重新填词创作,不同于原版的唯美感,郁可唯的《阳台上》显得精妙无比,起承转合衔接尤雹明缓为巧妙。
此次,电影《阳台上》同名推广曲在日本原曲基础上进行改编,由著名作词人许宇杰重新填写中文歌词,力邀华语乐坛实力女声郁可唯倾情献唱,带来了她继《知否》后又一支暖情影视金曲,传递出处于青春期的青年男女在步入社会后的“成长阵痛”。
郁可唯演唱的《阳台上》很打动源模人:
郁可唯唱的《阳台上》,用了逼死原创的温柔。“目光曾被你温暖过才写下许多动容,还来不槐侍及翻阅风已吹过我眼眸”,听第一句就沦陷在郁可唯声音构筑的虚空幻境里,仿佛去了遥远的青春时代,喜欢一个人,只想静静的喜欢,远远的看,不打扰,默默守护。
Ⅳ 《阳台上》本是一部“复仇”片,却硬生生变成了春心萌动的爱情片,为什么
由张猛执导、周冬雨主演、王强领衔的电影《阳台上》,曝光了海报和一套新剧照,并正式宣布定于3月15日上映,一年后春天再回来与观众见面。
在这次发布的海报中,周冬雨独自站在窗前,表情变幻莫测,举起右手,用魅惑的口红在透明的窗户上刻画出代表电影档期的数字“315”,而远处邻楼窗台上的男子则在窥视着眼前的一切。片中两人复杂的关系很难琢磨,剧情的发展更是精彩。
电影《阳台上》将于2019年3月15日在全国上映。请期待春天和你见面。那么如何看待周冬雨接受的新挑战呢?
Ⅳ 刘德华和关之琳穿红色裙子跳舞是什么电影
《龙神太子》。
1、《龙神太子》头号黑社会头子“八两金”,因染上鼻烟癌不治,临终前托付谊弟“七两半”(吴孟达)安排传位给养子“九两菜”黄九弟(刘德华),其实各派都心里不服,但又不敢直言。因为八两金身边有一位极出色的保镖杀手“阿忠”(郭察空富城),阿忠为人冷漠,但很忠心,他的枪法可谓“百步穿杨”。
2、《龙神太子》是由陈嘉上执导旦冲,刘模没歼德华、郭富城、吴孟达、关之琳主演的动作电影。
Ⅵ 喜欢哪部电影里的哪个舞蹈片段
很多人说到了闻香识女人的探戈,然而最喜欢的还是西西里婚礼的这段舞蹈。这时候租帆大的迈克轿陵尔还会像少年一样对姑娘一见倾心,整个婚礼都洋溢着简单的喜悦甜蜜。这也是迈克尔最温柔的时刻了。虽然他也爱着第二任妻子,弊竖但在这危机四伏的环境,愧疚责任甚至利用在这时都压过了爱情。教父三部的三段舞蹈也是迈克尔一生最爱的三个人了。
Ⅶ 舞蹈的电影
相信热爱舞蹈的人都不会错过任何和舞蹈有关的东西,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推荐几部关于舞蹈的电影,希望大家喜欢!
《中央舞台》
系列本片由导演尼古拉斯~希特纳在1999年拍摄。飞扬的青春、优美的舞姿,还有什么比身着紧身服跳芭蕾舞的年轻人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的呢?梦想、爱情、事业、奋斗都是青春片不可缺少的因素。舞蹈的配乐包括美国当红的小红辣椒、曼迪·摩尔以及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因此,本片空锋是舞迷和乐迷都不能错过的好片。
《舞梦成真》
讲述美国一个小镇的姑娘,为了实现自己当舞蹈家的梦想,她离开家乡来到芝加哥,通过一番挫折和努力,最后如愿考入舞蹈学院的故事。这是一部美国激励片,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是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感受,体会到美国式的文化,他们充满激情,有个性,敢爱敢恨,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现实但又具有真情,为了自己的梦想敢于去拼搏,对比他们而言,感觉到自己的渴望而无味。影片中酒吧开场的一段音乐,暧昧得很有情调。
《甜心辣舞》
这是一部风格明显的青春励志影片——最华丽的舞蹈与奋斗相守。整部影片贯穿着Hip-hop的歌舞风格,有着明亮的影像、优美的画面以及较强的节奏感。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表现手法上来看,这部影片都不同于那些简单的励志电影,影片讲述了Honey在生活中不断无私地帮助身边的人,不断突破自己的一个成长励志故事。
《浮生若舞》
这是对芭蕾舞世界的一次近距离的观察,没有膜拜,只有再现;这是对舞蹈演员生活的一次原生态描写,不仅平实,而且生动。通过导演奥特曼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安静的、热烈的'、流动的、性感的舞蹈,也看到了舞者们并不如舞台上一般光鲜的生活,看到了他们对情感的渴望,对生活的欲求和对舞蹈的热爱,看到了他们的遭遇与麻烦、辛酸与无奈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雨中曲》
该片不但是音乐歌舞电影的杰作,也是一部介绍好莱坞影坛从默片时代转变为有声片时代的许多片厂趣闻的佳作。20年代末期好莱坞开始了有声电影,很多无声电影明星遭遇到声音考验,也产生了淘汰与幕后的掩饰工作。本片故事背景就放在这个年代,对好莱坞这种工作场所造成的弊病提出批评及抗议。主角是性感的珍·哈根,有才气却只能在幕后配音的黛比·雷诺以及由吉恩·凯利饰演的投机的功利主义者。尽管是用批评的态度反映昔日好莱坞的面目,但却用轻松愉快的歌舞方式表达减低了尖锐性。让观众欣赏到动听歌曲、优美舞蹈融合于一体的电影大宴。
《歌剧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Lloyd Webber)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又译:歌声魅影、剧院魅影或歌剧院的幽灵。改编自加斯通·勒鲁著《歌剧幽灵》。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1986年伦敦的首演由麦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
《红菱艳》渗碰
讲述爱舞如命的女主角佩吉在事业与爱情之间徘徊的经历。其中最著名的对话是舞蹈团团莱蒙托夫问佩吉:“你为什么要跳舞?”佩吉答:“就像你为什么活着。”本片于彩色技术尚未完全推广时便用了浓厚的色彩拍摄影片,1948年在英国上映后立即引起轰动,所有人都惊异与舞蹈、音乐与电影表演能够如此完美的结合。影片大段舞台表演并没有因为专业性过强而显得枯燥,反而因为两位导演的高超调度能力与画面想象力,使女主角的舞姿与摄影、美工配合得天衣无缝。另有中国同名京剧剧目。
《玩美舞娘》
《玩美舞娘》是Nabil Ayouch导演的一部关于爱情、梦想和肚皮舞的浪漫爱情片。影片横跨北美和北非两斗喊晌大洲拍摄,全片风光醉人、画面美不胜收。本片由法国、加拿大出资联合拍摄,并以英语和阿拉伯语等原音呈现,充满了异国风情和国际临场感。电影成功塑造了两个国籍、年龄不同的肚皮舞娘,透过她们对爱情与梦想的追求,精准点出了东西文化上的差异性;也透过彼此的了解,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出水芙蓉》
这部影片的剧情相信不少人已了如指掌。其实剧情本身并无出色之处,使其成为传世经典的,还是那些规模壮阔的歌舞场面:露天剧院中几十架钢琴同时演奏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令人难忘的爵士小号独奏及乐队合奏;音乐家混入女子大学里,被迫去上形体课时在柴科夫斯基的 “胡桃夹子” 之”花之圆舞曲” 的音乐中满头大汗地跳芭蕾,还有最后壮观的水上芭蕾表演……这一切都是人们牢记本片的原因。
《歌舞青春》
系列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音乐剧影片,我们“似曾相识”的青春。该片是美国一部获得艾美奖的电视电影,它于2006年1月20日发行,也是迪士尼频道最成功的原创电影。鉴于该电影的成功,迪斯尼公司又陆续推出了歌舞青春2(2007年)和歌舞青春3(2008年)。另有同名乐剧,影片等。
《歌舞大电影》
影片是一部戏仿和恶搞的电影,是达米恩·韦恩斯的导演处女作,同时它又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韦恩斯家族影片,主创职位都被韦恩斯家族包了。故事讲的是一个白人女孩想学跳街舞,期间发生了种种稀奇古怪的状况。绝对一部恶搞的喜剧,一部让人笑到肚子发疼的电影。
《精舞门》
系列《精舞门》1、2系列是国内舞蹈电影题材中较好的影片。片中近十套舞蹈,更是融入了通臂拳、醉拳、蛇拳、猴棍等多种传统武术,完美地将传统的中国功夫巧妙融合在最具时尚气息的街舞之中。
《跳出去》
一部喜剧电影,周星驰参与监制。主角张雨绮学舞蹈出身,剧中她的锁舞、机械舞、霹雳舞等各种类型的舞技都掌握自如。该片讲述一个朴实的农村少女彩凤离开家园来到充满憧憬的大都会的故事。在戏内,彩凤日间在工厂内打工,夜间做清洁工作,坚持追逐跳出自我的理想。她的个人际遇却为她带来了翻天覆地的人生。
《爱君如梦》
刘南生(刘德华饰)——社交舞教师,温文尔雅,英俊潇洒,舞艺精堪之余,更待人亲善。一套舞蹈哲学,令不少学生重拾自信。在这个缺乏自信的年代,南生简直就是苦海明灯,一代良师,但只限活于舞台上。然而多年以后,南生不知不觉亦欺骗了自己,渐渐忘记了舞蹈的意义,甚至自己的人生意义……直至一天,南生遇上了阿金,人生从此转变。
《红天鹅》
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中国第一代芭蕾舞演员们在俄罗斯著名艺术大师古雪夫格指导和训练下,开始排练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女演员乔丹婴自身条件和技术条件都不十分出色,但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刻苦顽强地训练,出色地完成了高难度动作。她成功地主演了《天鹅湖》,成为新中国第一只舞台上的白天鹅。
《浪漫樱花》
《浪漫樱花》是由马楚成执导,郭富城、张柏芝、恬妞、韩雪等人主演。该片演绎了上海某舞蹈中心的舞蹈老师王锦胜,由于天生的严重色盲,被迫只能生活在一个灰色世界当中,加上曾经有过的一段感情创伤,令他对爱情相望而却步,直到遇上了混进宣传队伍中的乐儿,生命顿时“多彩”起来。
《斗爱》
原名:舞动心灵。是国内首部以拉丁舞为题材的电影,影片将舞蹈与爱情和人性紧密融合,讲述了舞者在场上和场下、汗水和泪水交织之间,舞台上的光彩就是台下的羞辱、台下的汗水、台下的痛苦,撕心裂肺换回来的艰苦历程,可谓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一个舞林世界的传奇。本片由张挺导演编剧,钟汉良、爱戴、孙田莉子主演。另有彭柳荣的最新连载小说。
《舞出我人生》
系列《舞出我人生》系列电影由安妮·弗莱彻在美国制作拍摄,由Eketahuna LLC、顶峰娱乐、试金石影片出品;博伟电影公司、SPI International公司发行。现已上映5部:2006年上映第一部、2008年第二部、2010年第三部、2012年第三部、2014年第五部,每部主角不同,都是比较青春励志,慢摇风格、有格调、有节奏的电影。影片曾获第9届青少年选择奖(获奖)、青少年选择奖-最佳剧情电影(提名)。
《黑天鹅》
2010年,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美国电影。《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娜塔丽·波特曼饰),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该片剧情非常饱满,充满激情的告诉观众光荣与黑暗的荒谬。
《谈谈谈情 跳跳舞》
这个译名多少给人风流倜傥公子哥的印象。不可否认这个名字很有意境,但对于这么一部温暖人心的文艺之作,多少感觉有些不太合适。好莱坞后来把周防正行的这部名作拿去包装,于是变成了一部很标准的好莱坞式的商业娱乐片。尽管如此,好莱坞版的[谈]还是比较忠实于原作,只是弱化了“谈谈情”,空余下“跳跳舞”。
《跳出我天地》
讲述了英国底层矿工家庭的少年,因偶然机会接触并爱上芭蕾舞蹈。面对家人的反对,比利毅然在家庭的责任和实现自己理想的矛盾之中选择了后者。小比利的成功也是本片的成功,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俗套片,但非常感人,影片没有玩弄任何技巧,它所借助的唯一手段就是真诚。两位主演情感饱满,不带一丝做作。
Ⅷ 歌曲《阳台上》是怎么回事
为歌曲注入灵魂
电影同名推广曲《阳台上》由高桥优作曲,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邀请制作团队许宇杰作词,知名音乐人陈飞午编曲,请来拥有扎实的唱功和细腻技巧的郁可唯来演唱,为这首歌瞬间注入灵魂。歌曲一开头就以优雅温柔的钢琴渗入心底,轻柔缓慢的音符就像是散落在脑海里的回忆,随着旋律一点一点渐渐清晰,令纷乱的思绪慢慢沉寂,让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纯粹,配合电影中王锵与周冬雨的跟随故事,尽显高雅文艺格调。
Ⅸ 《阳台上》和《过春天》,从青春的不同剖面,道尽相似的故事!
一个因拆迁而起,一个围绕着走私讲故事。
一个发生在上海,一个发生在港深两地。
一个剧情看似寡淡,一个节奏紧凑刺激。
同期上映的电影《阳台上》、《过春天》里,主角都是在生活边缘挣扎的少年人,像是从青春的不同剖面,道尽相似的故事。
从 社会 的底层撕开口子,透过青春去看人生。
《阳台上》的故事发生在上海。22岁的张英雄是外地人眼中“买套房子、娶妻生子、咪咪老酒”的上海本地人。实际上他和父母一直挤在一套并不宽敞的老宅子里。终于迎来拆迁,赔偿的金额却远不如预期,按张父的说法,甚至不够他们买个厕所。
《过春天》里的刘子佩,在香港上着中学,却要靠倒卖手机壳、给同学贴手机壳来积攒零花钱。她的父亲在香港早有家世。她的母亲,窝在深圳日夜搓麻从未去过香港。
这是两部影片同样让人喜欢的地方——它们满屏青春气息,但不仅仅是普通青春少年无关痛痒的烦恼。从小处着眼,在大城市小人物的生活点滴间勾画出光鲜背后被人忽视的灰败与挣扎。
以故事带出问题——成长于此的少年,他们眼之所见的究竟是何样的光景,又将成长为怎么的成年人?
那些眉目日渐浑浊的中年人,是青春的反义吗
22岁的张英雄在电影里是典型的南方男孩儿长相。小脸,细长眼睛,五官并不浓烈。寸头眼镜,白T大裤衩,一双塑料纯色人字拖。流入人群便被淹没。
大眼镜将表情掩去大半。打 游戏 、面对父母、跟踪“仇人”时,他都是一副木木的表情。走路时永远只有胯部轻微摆动,肩膀就像被人大力掰开后死死按住,笔直得僵硬。
跟他的父亲相比,他过于轻柔。陵坦连他的母亲都忍不住奚落他——哭什么?你爸爸从来不哭。
少年似乎是这样的。瘦弱、轻飘,在被界定分明的男与女之间摇摆,雌雄莫辨,困顿游离。不分性别,没有归属。
成年人自有自己的一番主张。执着于拆迁补偿金额的张父、与之角力的陆志强、巴结陆志强想跟陆珊珊假结婚骗钱的男袜键子、乃至张英雄打工的餐厅里的经理、一头红发的混混沈重,他们看起来都带着种不容置疑,或强硬或压迫。外在形象上也都肩膀开阔,老成、有力,失却少年的轻盈感。
《阳台上》的成年女性呢?
张母慈爱却怯懦,寄宿在弟弟家就任由弟妹言辞羞辱。张英雄的舅母刻薄势利。店里的女店员满嘴名牌,念叨着起英文名字假装洋气。
就像沈重的一声怒吼,谁是一开始就想做坏人的呢?
世俗、彪悍统统是因着生计。
普通人总是要在时光里为了生活,浊了眉目。
真疑心陆珊珊这个角色的存在就是刻意跟成年人的对比。她是路父藏于高阁的娃娃,瓷质的,晶莹透亮,又脆弱得一碰即碎,懵懵懂懂地散发着青春光芒。
如果不曾看过原著,怕真是要借着路人之口才会警觉,她在智商方面逊于常人。
像是某种意象。陆珊珊与尘世有股天然的隔绝。她永远也不会长大,永远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贾宝玉怎么说,女儿家是水做的,干净透亮。男人,全是些泥做的腌臜事物。这两部影片却好像在说,少年如风般,轻盈,无处着落。成年人似土地,踏实却也污浊。
《过春天》里的主角是少女刘子佩,让人记忆更深的成年人则是花姐和佩佩的母亲。
花姐和佩佩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
佩佩妈妈一幅柔媚无骨的样子,化艳丽妆容着性感衣衫,不在牌桌上算着钱就是与男子一笑一倚传情达意。
花姐统领着小小帮派,平时笑眯眯笼络众人,一旦处理起叛徒又是另一幅毫不心软的模样,独立、狠辣。到最后还在劝诫着刘子佩,“男人是信不过的”。
她们的眉梢眼角,藏着故事,也攒着失望。电影里没说,因她们不是主角。也因为这世间的苍老,总有些似曾相识。少年人读不懂的故事,终会由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来作答。只是不要到了那时,照镜子惊觉自己竟已同样灰败才好。
青春是荷尔蒙的迸发,也是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阳台上》的张英尺好桐雄,明明怂得要死,却咬定陆志强为杀父仇人,买了把弹簧小刀,日日携着跟踪陆志强。让人跟着猜测,到底什么时候,他才会一刀捅进去。
另一面,用来窥探陆志强家的望远镜早就变成他窥视陆珊珊的工具。餐厅厕所的红色遮光布,望出去色调暧昧。
明晃晃的刀尖上,挂着他剖不开的未来。
他恨陆志强吗?他真的需要去报复陆志强吗?他喜欢陆珊珊吗?他想要未来吗?生活该是什么样子?
《过春天》的刘子佩,为了和好朋友一同出游日本,铤而走险做水客,利用自己每天上学往返口岸的便利偷渡高价手机。却又对朋友的男友暗生情愫,害得友谊破裂。
于她而言,青春像是刚刚放了满满冰块的可乐,清甜爽口,略带刺激。 不小心咬到冰块便让心凉个透彻。
她喜欢他吗?他值得她喜欢吗?为了出国玩犯法值得吗?她真的恨她的妈妈吗?她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青春是不停地发问和 探索 ,却从无答案;
好像堆满了许多无足轻重又死死压在心尖的问题。
少年们戴着镣铐跳舞,轻盈又局促。
或许影片不是拍给少年人看的。是拍给将老的我们。让我们端坐在漆黑的影院里隐秘又坦诚地向自己发问——
青春是什么啊?
青春好像是有一股莫名的情绪在。
想爱,想恨。爱不知爱谁,恨不知恨谁。
想哭,想笑。哭不知为什么哭,笑不知缘何笑。
青春又好像是一股子狠命的冲动。
豁出一切,全不想后果。
走在钢丝上,走在刀刃间。
青春又迷惘又轻飘,又一下子沉甸甸地刻在心里。
它是戛然而止的吗?
还是一丁点一丁点,面目全改的老去?
张英雄说着“我妈老了”,佩佩带着妈妈登上山顶俯瞰整个香港。那一刻,少年心气的她们,和父母辈达成了不可察觉的和解。
灯光亮起,我们站起身要从电影重回现实,回到自己疲惫的青春末期。
却还是因影片而忍不住冒出一个小小念头。想要再努力那么一下,在泥沙俱下的生活里紧紧攥住倏忽而逝的青春。仿佛看到隧道那头有光,仿佛听到少年高喊——We're infinite.
作者:不酷指北
Ⅹ 又见胶片电影!《阳台上》一个弱者报复弱者的故事 | 专访
从处女作《耳朵大有福》再到后来的《钢的琴》《胜利》以及现在的《阳台上》,张猛都把镜头对准那些 社会 底层的小人物,描摹着他们在 社会 变迁中的迷惘、挣扎。
几年前,凭借那部《钢的琴》,张猛收获了不少提名和奖项,也被赞誉“有腔调”、“有情怀”,闭庆但这却没有挽救电影惨淡的票房。接着,张猛拍摄了自己的第三部电影《胜利》,影片已经到了宣传阶段,主演黄海波却因嫖娼被抓,电影迟迟没能上映。如今,新片《阳台上》上映三日,票房仅有三百多万,对于张猛导演来说,似乎他总是欠了一点运气。
2000年,张猛正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研修班学习,他的偶像之一是凭《小武》崛起的贾樟柯,张猛当时无比真切地觉得“这事挺牛逼的”。同时也生发出一种豪情,“觉得也应该扛起摄影机把整个时代记录下来”。
这个为贾樟柯的电影激动的张猛,当时似乎没有找到确定的出路,2004 年就回到了家乡沈阳,随后进入了本山传媒,在这个阶段他为赵本山写了两个春晚小品《功夫》和《说事儿》,并获了春晚小品一等奖,这也让张猛获得了一些信心。直到2006年,才凭借《耳朵大有福》拿到了釜山电影节的优秀剧本奖,终于有了拍摄电影的启动资金,接下来我们就看到了导演张猛。
导演张猛
这次张猛导演走出了东北,走出了创作舒适区。
《阳台上》改编自任晓雯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整日无所事事的张英雄(王锵饰)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下。父亲因为与拆迁工作人员陆志强发生冲突而忽然离世,张英雄决定要为父亲报仇。生性懦弱、摇摆不定的他却在不断偷窥、跟踪的“复仇”过程中,对陆志强的女儿陆珊珊(周冬雨饰)产生了复杂而冲动的感情......张猛导演说这个一个弱者抱负弱者的故事。
从《钢的琴》《胜利》到《阳台上》,张猛一直在坚持用胶片,而这也是张猛认为拍电影有魅力的地方,他喜欢拍摄胶片的仪式感,更喜欢拍摄胶片的慢。而慢让电影充满了神奇,也减少了拍摄电影的急躁。
影视工业网:如果没有记错,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你电影中最年轻的一位?所以这个故事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张猛:之前的电影写上一代人比较多,可能是我一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就把人拍的太老了。那会儿拍电影也没系统化的想过,今天应该拍什么,明天应该拍哪个。就是从熟悉的人物或者环境下手,而这些东西在之前也更加打动我。
《阳台上》小说中,作者对世界和人物的描绘我都很喜欢,很现实主义,但这个现实主义中又有比较特别的东西。这轿含握个小说提供了一个 社会 矛盾,就是所谓的拆迁引起的矛盾。上海现在到处都是处在建设的状态,到处都把弄堂扒掉了,城市一点一点的都把这些都侵蚀掉了,这是小说里提供的东西,也是我喜欢的调调。
主题就是原小说当中的主题,我看到了,在剧本改编过程中就没把它丢掉,就是一个弱者抱负弱者的故事。《钢的琴》讲的是人生活在一个集体中,突然 社会 变革成了个体,到了 社会 上的不适应。而这个故事更多是现在年轻人的迷茫,这个故事也大部分都是男主张英雄眼中过滤出来的陆姗姗,包括在整个复仇的道路上,一直被其他人“带走”,是一个挺没有目的性的年轻人。
影视工业网:在改编的时候,这个故事在人物、故事、主题上你更在乎的是什么?
张猛:我觉得我更在乎人物,人物出来之后自然产生任务情景。一切是从人物出发,也不会先想一个故事,再去强化人物之类。我大致是先有一个故事,还是针对把这个人物写好。
《阳台上》这部电影不是“写事”的电影,《钢的琴》是一部“写事”的电影,但是它的人物也显得很鲜明。当事情定下来之后,人物要更好,主题也要很明确。任何一个电影总要有一个它要表达的主题,《阳台上》实际上没有偏离小说给我的那种感觉,就是要展开一个弱者要报复,但是发现他人更弱,也许他放弃了,也许他最开始就把这个仇恨忘掉了,挺无力感的一个东西。
影视工业网:在改编的时候,你如何考虑这部电影的视觉化?
张猛:张英雄像小猫钓鱼一样,在故事中跟谁都走了一遍,所以还是以张英雄的视角为主。去展现他怎么看待他身边的人,他就像一个滤镜一样,他把美好的东西都滤了出来,给观众看他看到的东西。
像他在阳台上偷窥来讲,就是他对陆珊珊老樱(周冬雨饰演)爱情一点一点递进的感觉。再有一个,这里面有所谓的城市,也有他曾经居住过的弄堂,在他视觉过程当中,我们用到了几个长镜头,视角从主观变客观,客观变主观,用这种镜头让他看到废墟是什么样子。
小说还是很现实主义,所以我们没有准备特别花哨的东西,每一部电影从实际上创作来讲,有些东西是可以用的,有些东西是不能用的。事先都必须要想好了,任何东西都得从剧本出发。
影视工业网:那这部电影,为什么用胶片拍?国内现在对于胶片的制作流程几乎没有了。
张猛:国内还有,只是设备上稍微麻烦了一点。因为《阳台上》体量不大,所以用胶片也还合适,再有演员的时间也比较充裕,也是机缘巧合,正好赶上了。美国柯达公司开始重新生产的,所以就定了一些胶片。
影视工业网:但数字的反馈会比较快,而且反馈也比较清晰。但是你要等到胶片到了洗印厂之后,才能知道哪里好不好。
张猛:这不就是最初电影的魅力吗?如果都实时的和转播一样,就没什么意思了。
而且胶片的存在,会让所有的人对摄影机会有一点点敬畏感,在现场不会像数字化那么急躁,大家就可以一点一点的来。对于演员的表演来说,胶片也是可以监看的,只是没有那么清晰,它而像焦点之类的现场就需要量尺子,其实数字也是一样要有这些工序的。
影视工业网:这部电影色彩上,有特别的考虑吗?
张猛:在色彩上是有考虑的,我和美术之间先定了一个色彩的基调,至于说其他的倒没有。《阳台上》小说最开始讲的都是拆迁,有提了杀鸽子,这是在小说中发现的,我就说调子里应该带有一点点红色,张英雄透过厕所红颜色的玻璃,既有愤怒,可能也有欲望,这里多做了一点。其实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找到那个感觉就对了。大伙在聊的时候,也觉得应该是这样的。我做《钢的琴》阐述的时候,我记得我说了一句,说这里都是红的发黑的厂房,那就整片颜色的调子就定了,其实没那么复杂。
影视工业网:你是怎么选择的演员?又怎么和演员沟通?
张猛:像男主王锵,一见面就觉得挺对的,眼睛很单纯,人也很瘦弱,他身上有一种松懈的懈怠感,这个小说的形象特别符合。因为这是他第一部戏,所以拍摄的时候也拿捏好一种无知者无畏和胆怯的感觉,这个度不是太好拿捏了。而周冬雨本身的条件就非常好。
在现场,有一些东西是可以自由发挥的,但有一些东西是不行的。比如拍摄阳台上,我一定要传达清楚到哪里。告诉他张英雄第一次看是什么样,第二次看是什么样,第三次看是什么样。因为拍摄的时候对面是没有演员的,如果让演员自由发挥这戏就很难拍。而到了街道上、马路上,那就是自由的拍,我们在马路对面有时候会有简单调整,这都比较简单了。
影视工业网:这个故事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比如说没有特别交代 情感 的部分,在故事和表达上你如何做选择?
张猛:我觉得都是一个度吧,都说清楚了,就不是我要的那种感觉了。《阳台上》把英雄他爸说清楚了,把他和陆姗姗是怎么回事说清楚了,我觉得已经够了,情绪已经能够让观众看到那些东西。而不是说要强化,非要强调她是不是傻子,是不是智力不到10岁。这个戏是完全从张英雄过滤的这一点出发,慢慢的展现出来整个他心中陆姗姗的形象。
影视工业网:那你会担心观众看不懂故事吗?
张猛:我觉得还是各花入各眼吧,刚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也没有去想太多,去想观众群是怎么样的。这个小说打动我了,我可以把一个文学性较强的一个东西,去把它影像化。
至于说观众之类的,实际上我在做好多项目的时候,我是认为,我能感受到这种东西,我就有可能去看。比如说我感受到了小说里张英雄的那种无奈,然后我也看身边许多年轻人,或者说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差不多的那种感觉。一进入到 社会 就挺没有目的的,或者说有目的的来,没目的的往前走。
影视工业网:对于你导演的身份,你会有规划吗?比如说商业导演或作者导演?
张猛:我有时候自己也能写,也可以接一些别样的东西,一直没把自己弄的太累了。就是赶上了,能拍电影,早晚有一天也得拍类型的,也得接别人的片子,不拍片子怎么生活呀?就是顺其自然吧,今天拍一个小片,明天拍一个大商业片,观众也是需要慢慢来培养的,对他们也没有什么要求。
有的时候你也规划不了,不是说你想拍,就可以拍的。生活很复杂,也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是你预见不了的。你没办法,只能有的时候拍这个或者拍那个,而不是说不想规划。东北三部曲,还有其他的,我当然都想过,但是生活不允许你那样。
影视工业网:因为有两部片子都还没有上映,对你来说会有影响吗?
张猛:还好吧,也没说有一定的影响,不上映的话,对于出品人都是挺不好意思的。慢慢来吧,可能过一段,我们再修改,看能不能上映。
影视工业网:你觉得创作一部电影,对你来说困难在哪一部分?
张猛:我觉得还是事先把剧本做好,我拍电影在剧本的时间比较长。
而拍摄就是比较现实的困难,跟场景打交道,这些困难是能预见的。剧本OK了,扔在那,什么时候拍都可以拍。如果剧本不OK,一切就不行。剧本对我来讲就是满意就是人物建立起来,人物关系要很准确,整个要表达的东西都在含在里面。
认领作品添加微信:cinehello
商务合作:1771023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