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手机电影 > 电影十面埋伏是哪个书法家

电影十面埋伏是哪个书法家

发布时间:2023-04-22 19:14:09

⑴ 潮州自古有出门的书法家吗

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这些影片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可能没多少人知道那些独具特色、气势恢弘的片名书法是出自潮州人之手。他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高级美术师汪德龙。
汪德龙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现代刻字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画院理事。其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四、五届现代刻字艺术展”,全国首届杏花村杯电视书法大奖赛”获现代刻字组金奖,“龙岗杯国际书法大赛”获金奖,“远太杯全军书法大赛”获金奖等。曾为《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武士》、《太行山上》、《新丝绸之路》、《延安颂》、《船政风云》等影片、电视剧题写片名。
虚祥 近日,汪德龙应邀参加由省书协、省军区联合举办的书画展开幕仪式,顺道回潮州看望亲朋,并带了七、八十幅作品在潮州集雅斋做为期一周的小型书画展。在集雅斋老板陈钟平的热情引见下,我们有幸走近了汪德龙先生。
汪德龙先生1958年生于潮州市金聚巷,在那里他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在城基路小学毕业后就他顺利考上了太平中学。初中刚毕业就下乡到了赤凤公社青年林场。两年后,汪德龙刚满18岁,就到了河北承德地区当铁道兵。在那里,他遇到了人生中一次难得的机遇。
“阿龙从小就喜欢画画,而且画得很不错。有一次,新兵连举行‘忆苦思甜闹纯’讲家史大会,这成了阿龙人生的转折点。” 汪德龙的同学、战友陈钟平告诉记者。在那次“忆苦思甜”大会上,有一位战士的家史很感人,连队指导员希望有人能将这难得的素材画成连环画,作为思想教育的形象教材。从小爱好绘画、具备一定功底的汪德龙自告奋勇承担下这个任务。当时,新兵连的条件很差,所有的画具也就只有一支普通的毛笔和一小盒墨汁。时逢严冬,零下几度的天气让墨汁都冻结了,汪德龙只有将墨汁放在房间的火墙上加温。就这样,在那个狭小的房间里,汪德龙完成了改变他一生的20多幅连环画。
当连环画在连队展出时,刚好团政委到新兵连视察,看到汪德龙画的连环画后非常欣赏,遂询问这个“画家”的情况。当得知这是出自刚入伍的新兵汪德龙之手时,政委当即表示团电影组缺少会画液誉咐画的人才,要汪德龙到那去帮忙。于是,汪德龙被调到团部放映电影并制作幻灯片。
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不久,八一电影制片厂到部队选调艺术人才,汪德龙凭自己画画的一技之长,受到电影制片厂有关领导的青睐。一个月后,团部通知他到八一厂报到。临走时,团宣传股股长告诉汪德龙,本来团部是舍不得放他走的,可经不住八一厂的再三催促,同时又出于对汪德龙个人发展前途的考虑,团部才最终决定让他到八一厂去。于是,1977年8月,当兵还不到半年的汪德龙便来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美术工作。
汪德龙的经历,虽有一些机遇和巧合的因素,但他的成功还是基于他的天资、悟性和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所谓一艺之成,在于综合修养。随着对电影美术艺术的不断探索和进一步领悟,汪德龙越是感觉它的博大精深,越是觉得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于是,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在艺术工作实践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在电影制片厂搞美术,使他有机会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各种电影、电视片的摄制工作。每到一处,他都会认真地研究当地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文物等,为自己的美术创作积累素材和经验。汪德龙告诉记者:“电影美术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没有客观的规则可以照搬照抄。每部电影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他说,每部电影从画大体效果的气氛图,到刻画细致的制作图,再到布景,从来都没有重复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大到历史时代特征、风土人情,小到建筑特点甚至一桌一椅,都会影响到整部电影的成功与否。
谈及为张艺谋书写片名的事,汪德龙笑着说,这也有点偶然的成份。张导刚开始就找了不少人写过,可是都没中意。后来,《英雄》的美术指导找到了汪德龙,让他试着写写。汪德龙就用四种不同的字体并结合他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书写了“英雄”。英雄识英雄,张导一看就选中了其中的一张。汪德龙介绍说,写片名要配合整部电影的主题和剧情。片名是首先呈现给观众的,要给观众营造一种氛围,使观众一看就能感觉到电影所要表达的意境。在书写英雄时,他特意把“英”字处理成梯形,给人一种仰望高楼的感觉,显得格外高大,这正与英雄的特点相符。此外,“英”字的最后一捺,采用了流动线条,他说这就像武术动作扫单腿,而“雄”字左边部首往上提,有点闪躲的意味,谓“金鸡独立”。这样两个字之间就有交代,相呼应。正因为《英雄》是武术电影,所以就加上了“武术动作”,采用粗犷的笔画,这样,每一个笔划就都有语言了。起他的艺术成就时,汪德龙却笑言:“我开始练字是为了配合我的画,以便在画上题字。可现在,朋友们反而都说我书法的成就更大。”他认为,在艺术上要想有所成就,必须靠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积累,集腋成裘,厚积薄发,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成就。

⑵ 孺子可教十面埋伏一字千金负荆请罪背水一战入木三分的主要人物是谁都是谁

孺子可教:主要人物是张良(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里面,黄石公对张良的赞语,认为张良这个年轻人懂礼貌,能坚持,有出息,可以造就。)
十面埋伏:主要人物是项羽,也可以说是韩信(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汇合韩信和彭越的大军把项羽团团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韩信采用了十面埋伏的战术,最终打败项羽,逼使其乌江自刎,取得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
一字千金:主要人物是吕不韦(成语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和其门客编著了《吕氏春秋》之后,公布于咸阳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众人前来评阅。并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给他一千金。所以“一字千金”由此而来)
负荆请罪:主要人物是廉颇,当然还有蔺相如(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与蔺相如争功。但是蔺相如的宽宏胸怀让老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从此以后,他俩成了好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背水一战:主要人物是韩信(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领兵攻打赵国。在太行山井陉口战役中,韩信采用背水列阵,诱敌出动,然后再用奇兵偷,最终以少胜多,打败了20万赵军。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从此就出现了“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入木三分:主要人物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成语出处是唐朝·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里面讲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木头底!惊叹王的笔力雄劲:“竟入木三分“。从此入木三分就比喻书法功力好或分析问题透彻)。

阅读全文

与电影十面埋伏是哪个书法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9届上海电影节钟汉良获奖视频 浏览:895
小香蕉在线电影 浏览:316
苹果如何共享屏幕一起看电影 浏览:968
印小天获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是什么电影 浏览:331
苹果11pro下载的电影怎么看 浏览:330
微电影有的人主题 浏览:255
群星城电影院早上怎么进入 浏览:358
电影剪辑解说怎么卡点 浏览:940
黑道之家迅雷种子电影天堂 浏览:360
神马电影夏目彩春六度影院 浏览:673
不轮之爱电影完整版 浏览:149
怎么手机看电影好卡 浏览:744
黑色夹克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431
战马电影精彩镜头分析 浏览:838
手机vr电影卡顿 浏览:946
电影情人主题曲旧情人 浏览:5
青椒第二课堂答案初二微电影 浏览:24
芭比电影主题歌大全集 浏览:176
今年抖音免费看的电影 浏览:257
微电影报名表 浏览: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