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胶片是怎么拍出来的
我们通常把用胶片拍电影的机械叫电影,简称摄影机。其基本原理就是活动照相。胶片在摄影机里以24格/每秒的速度运行,每一格在片窗停留1/50秒,记录被摄体的运动状态,每一格的影像虽然都是静止的,但记录了不同的动作。放映机以24格/秒速度放映,利用我们人眼的视觉残留原理,我们就可以看到连续的活动影象了。
Ⅱ 用照相机如何拍摄电影画面
如果想用照相机拍摄下电影某一个画面,关键是如何选择照相机的快门速度。
电影胶片并不是连续的,一般每秒钟放映24张画面,由于人的视觉暂留,才不会感觉有中断。因此,在用照相机拍摄电影画面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一般选择1/50秒(或1/60秒)。在这一瞬间,电影只放1~2个画面,能够被比较清晰地拍摄下来。
若选择1/1200秒,1/500秒,就有可能正好摄取了画面经过半格的位置,得不到完整的画面。如果选择1秒、2秒,必然把许多画面的内容重叠起来,造成画面模糊不清。
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实践一下。
Ⅲ 电影拍摄中用固定镜头拍从晚上到白天是怎么做到的
胶片摄影机应该是这样做的:
固定摄像机,用慢速拍摄整个过程,也就是把每秒的帧数降低。
播放时采用正常帧率(貌似是24帧/秒?),这样在观众看来,这一个几秒或几十的长镜头包含了晚上到白天的全过程,或者可以这么说:时间被压缩了。
现在数码影像的后期制作能搞出好多惊人的效果,不过前期的拍摄应该说还是必须的。试想一下,表现城市中从白天到夜间的变换,从华灯初上,楼宇中点点的灯光逐次亮起,再到车流中的灯光慢慢闪现,加上天空中的明暗变化,日月交替.....OMG~如果单纯的用后期处理可是个庞大的工程.......
Ⅳ 胶片电影的拍摄方式的效果
用胶片摄影机拍摄的图像质量远远高于另外两种方式。但数字电影可以避免出现胶片因光源照射导致的老化、退色,确保影片永远光亮如新,还可以凭借充分的像素稳定性确保画面没有任何抖动和闪烁,而且观众再也看不到象雨点一样的划痕磨损现象。此外,数字电影节目的发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胶片,既节约生产成本又有利于环保。而数字传输技术的保障,使整部电影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从而使观众可以与影片的导演看到“相同”的电影。也就是说,一旦数字电影信号发出,无论多少家数字影院,也不管它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都可以同时映出同一个节目。同时数字放映设备还可以为影院提供增值服务,如实时播放重大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远程教育等,使之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