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看完电影《八佰》后,从专业角度如何评价这部影片
情节与现实的严重脱离
首先先定个调。八佰讲述了一个魔改于真实事件的战争故事。电影包含了导演认为的真实,以及导演认为的人性,以及导演自己理解的精神。而这些真实、人性、还有精神都过于自我化、狭隘化,符号化,甚至是偏离事实化。致使整部片子在内涵层面空洞有余,高度不够,情节方面严重与真实事件不符。致使故事的说服力大幅度下降。
这种英勇,这种无畏是具有极高可信度,是真实的。我相信,很多人会感动也是因此。但这种感动不该,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电影本身的感动。它的内核很大程度源自外部而非完全来自电影本身。且不论这个桥段设计所带来的逻辑争议。就在精神内核上出现问题时,这种表达本身就站不住脚了。
㈡ 电影八百怎么样好看吗
对于一个只会看电影的人来说我觉得好看,我哭的稀里哗啦。我们更应该从这部剧里看到历史的影子,而不是单纯的评价剧情怎么样,开头日本军队用喷火枪(不知道专业名字)在向类似两个集装箱的金属箱喷火,我感觉里面押的应该是士兵,开头已然很惨烈。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尊重历史的电视剧,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不可磨灭的。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是在大前方,而中产党那时还不够强大,是敌后根据地,所以抗日战争前期几乎都是国民党在发挥功劳。而且影片中每个士兵,不都是来自中国大江南北的中国人么!(共产党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军力大增,因为积极发动群众,走农民路线),所以我看有的说拍国民党是反革命题材真的是无知,当今的国民党是反革命,而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共联合抗日,国民党虽有消极方面,但绝不可磨灭他的功劳,为的不是国民党,而是中国大地上那些普普通通为国赴死的将士们)
我国需要这种题材电影,曾经有《集结号》,从那之后近代战争题材电影时至今日才出现《八佰》,我们国家在和平的岁月里需要这种回顾历史的题材,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强大。对于里面人物的刻画,我觉得里面每个士兵都很重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像为国赴死的普通士兵同样很重要,单独刻画他们才能让大家更能振聋发聩,而不是单纯单独英雄人物的刻画,小人物的英勇有时更能突出其伟大的爱国精神。脱离电影来看,我们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吗?国家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像片里的爱过民众那样表现吗?如片中一个一个普通壮汉l为了送电话线而付命,谁都知道那是回不了头的桥。
前阶段才查了资料,国民党虽有德械师,但打到后来那还有什么德械师,都快被打光了,都是后来的其他兵不冲上来,国民党的装备被神剧吹爆了,当时国民党的军械装备其实比日本差的太远太远了,从网上看来一句“这哪还是打仗,简直就是屠杀”。国民党的飞机飞一个少一个,而日本的飞机却源源不断的制造。这部电影很好的展现了国民党真实的机械装备,就是这样,一发子弹一上膛,这功夫日军的子弹都可以扫射多少,中国人是以命相博啊!军事力量悬殊,使我们很难有赢的机会。
我认为这部电影不应该以该不该看,拍的怎么样来定夺,总之这是我在集结号之后看的最让我振聋发聩的历史题材电影了,这是一部纪念壮士的电影,我们应该从中感到的是里面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小时候总觉得是共产党打天下,长大了知道了历史,因而对那些抗日神剧嗤之以鼻,现在看来真的是太不尊重历史。而这部电影不管是国民党士兵,还是民族资产阶级,还是知识分子,还是小资产阶级,还是外国人………最后都为这场战役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牺牲或者捐赠。总之《八佰》看的是精神,曾经是为民族解放而战斗,如今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㈢ 评价八百电影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
㈣ 《八佰》这部剧的影评怎么样看过的人都是怎么评价的
口碑很好。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八佰》没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从片名开始,导演就将焦点设定在“人”身上“古时行军,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百人为佰”。
人,才是最重要的。该片从人性出发,既描绘了投身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也刻画了怕死畏战的普通人。
《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
剧情: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
“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㈤ 《八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那么你对此片的评价是什么
战士们勇敢无畏
电影《八佰》在全国上映,激烈的“四行仓库阻击战”再次吸引了大众的视线。1937年10月,淞沪会战进入尾声,“八百壮士”奉命固守上海闸北的四行仓库,把阵地当成坟墓,苦战四天四夜,上演了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此役极为悲壮:一支中国孤军,在日军围困中,以寡敌众、舍命相搏、顽强死守,屡次击退日军的疯狂进攻。当日军企图抵近爆破,毁掉守军所在大楼时,身上绑满手榴弹的中国士兵,毫不犹豫地从窗口纵身跳下,跃入敌群,以死相拼,与之同归于尽。
“硝烟将尽,尘未远余音萦绕。隔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勿相忘,山盟海誓。无憾与你相遥,幸而留下微笑。”烟雨山河,历史沧桑,日月交辉,情怀萦绕!四行仓库阻击战开始前,谢晋元给孙元良写了一封信:晋元“誓不轻易撤退,亦绝不做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决不负师座,不负国家。”谢晋元和他的“八佰壮士”的确是不辱使命、说到做到、身体力行,用血性和生命诠释了民族性格中的担当和坚韧,并绵延至今!
㈥ 如何评价电影《八佰》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021年2月28日,获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电影。
剧情简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影片评价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界面新闻》评)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八佰》没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从片名开始,导演就将焦点设定在“人”身上“古时行军,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人,才是最重要的。该片从人性出发,既描绘了投身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也刻画了怕死畏战的普通人。(新华网评)
战争是冰冷和残酷的,《八佰》中的“静”凸显了这样的冰冷和残酷。电影开篇用摇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苏州河北岸的“静”,这是满目疮痍之地,没有居民,只有残破与荒凉。“静”是《八佰》一面,由“静”到“动”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战争的对抗与角力的“动态”,也是人物变化成长的弧光,更是主题精神的升腾的过程和姿态。在枪火和刺刀带来的惨烈声响中,该片着力呈现了“八百壮士”阻击日本侵略者进攻的几个战争段落和侧面,战争的残酷性首先被传达出来,与之交织的是带有痛感的崇高性。作为一部战争类型商业片,该片正视了战争的残酷,与此同时,也不再采取以往战争片凸显指挥军官个体的智慧与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谢晋元的领导,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合力。(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 程波评)
㈦ 点映票房过2亿、评分高达9.2,《八佰》到底好在哪
已经开始了几轮筛选的八百人,成为了这个特殊时期的救援工作。在这部电影的带动下,观众们终于恢复了以往看电影的热情,票房已经超过2亿。同时《八百人》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猫眼》和《淘宝电影》评分达到9.2分。#八百部电影#从创造票房纪录的《战狼2》到林超贤的《红海行动》,战争题材是国产电影最重要的,优秀作品数不胜数。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八百》到底有什么好?
看了两遍,正式上映的时候会再去看第三遍。《八百》是一部战争片。它用顶级的电影工业和特效还原战争,换取至少一包纸巾的眼泪;然而,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宏大而震撼的战争场面并不是影片的目的。也是对四线仓库保卫战牺牲士兵的颂歌,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史诗,值得观众对电影票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