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那些动不动看电影就哭的人,现实中是什么样的
作为一个感性又带着悲观主义的人,看电影看到流泪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看到分手合约里男女主角因为命运的玩弄,病魔的纠缠而不能终成眷属,伤心流泪;看到釜山行里可怕的不是丧尸而是人心,为人性的自私而感到失望;看到全城高考里每一位同学在为高考奋斗的样子,想起自己的青春。
作为这样的一类人,生活中的我们要比其他人更加细腻和感性。不是自来熟的与陌生人打成一片,不是会搞起氛围的开心果,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沉默的。对于不熟悉的人,我们只会打声招呼,而不是主动挑起话题,对于陌生人的地方,也许我们会感到孤独。大部分人是不喜欢有很多人聚集的地方,甚至是害怕这样的氛围。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与别人欢聚,而是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但是,我们也和他人一样,需要朋友的陪伴,在每每看完电影的时候,也想找个人倾诉。我们会更留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更注重细节上的东西。善于观察身边每个人的心情变化,在她们沮丧的时候,作为一个倾听者,陪伴她们,开导她们。我们注重感情,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我们总希望能做到尽善尽美,以真诚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拒绝虚伪。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怀着感恩之心,所以当看到流浪狗,流浪猫,乞讨者这些,我们总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每一个一看电影就流泪的人,都有一颗细腻的心,有着对这个世界的真诚,也愿每个人都能开心的过好每一天。
⑵ 看电影会哭的人性格是怎样的
感性且敏感,外冷内热,这让我想起了早期陪表姐看电影,这部电影我印象深刻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相信不少人都有看过,看到岳云鹏流泪追着柳岩出租车时,我表姐潸然泪下。她在感情当中一直不顺利,但是她从来不向他人表述,她是别人眼里的女强人,总是将坚强的一面展现在他人面前,柔弱一面留给自己。
⑶ 看完《你好,李焕英》没哭的人是怎样的人
看完就好,李焕英没哭的人很正常。告诉你们一个残酷的事情,80后90后要是拖爹妈去看,会尴尬地发现9成以上爹妈压根哭不出来,只会尴尬地跟你说一句太假。
因为那一代的人基本没有跟李焕英那么想的,也不会有李焕英那么干的。你要伪造证书让他们丢了面子,抽死你都会。女儿没有出息,白瞎养你这个废物。重生回去,老娘这辈子全是坑,就是没嫁对潜力股。健康快乐就好?客套话我都没听几对父母说过。我们上一代的特点三个字可以形容,控制欲。
所以跟剧中人有共情的人,很不幸,就是咱80后90后初为父母的人。我跟我四岁的宝就是好朋友,我们讲道理,她不对我纠正她,我不对她纠正我。以后路上希望能和她相互扶持,思想上不违背根本原则,求同存异就好。我更喜欢女儿,死了以后血脉延不延续压根不在乎。如果我老了,孩子愿意看看我,我死了她会伤心,我就非常知足了。
因为我们这代人对孩子的期许真就是那句话,你健康快乐就好。
我们这代人养娃在经济上绝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亏本生意,包括让孩子接受教育。比如生化环材,毕业就失业,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读博当老师,然后继续教人生化环材。这不是庞氏骗局吗?所以生娃肯定不是奔着图回报,但上几代人可就不好说了。
我们这些初为父母的绝大多数人,对子女的爱绝对比父母对我们的爱多 。自己深受内卷之苦自然理解孩子努力也未必能有好结果。自己穷困窘迫自然想为孩子留个房产好遮风挡雨,哪怕自己一无所有,也起码会说句不要孩子,免得他来这个世界受苦。对于孩子的未来早就没有什么阶级跨越逆天改命的野望,我们做不到的孩子估计也做不到。所以那一句孩子健康快乐就好,真的是我们这代人才普遍讲得出来的话,所以感动的也就我们这群人。
所以看电影没哭,就定义为心狠应该谈不上。
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电影院里经常有人看的是喜剧却喜极而泣的,也有看悲剧却能笑出声音来得,令周边的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人为了展示自我的坚强,遇事都是尽量克制,即使心都碎了,但是脸上却无泪痕,你能说她心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