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电影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以我自己来说,看中国的电影最大的一点是更有感染力,更加容易沉浸进去。对于观众来说这就是最大的优势了,相信谁也不想看电影的时候分分钟出戏吧,谁也不想对着一个个面瘫尴尬无比;对于电影制作者来说这也是最大的优势,有什么能够比自己的电影观众看得投入更大的希求呢?对于电影本身来说,这也是最能够体现一部电影价值的地方。电影艺术不比其它艺术,电影天生就是拿来给人看的。毕竟一部电影的问世投入之大是其它艺术难以企及的,侯孝贤拍《刺客聂隐娘》没什么人看得下去,但是人家有人投资,为什么,人家有名总有人买单,不管是钱还是名声。一个民族文化的语境是难以改变的,气氛这种东西是很难营造的。说历史,说语言,说文化,说情感,等等,说白了,就是一个感染。有感染不是说没有差评了,至少代表看得下去,并且能够引起情感变化。
2. 请问中国二十年代电影有什么艺术审美特征
二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类型,尚处于类型形态的初始阶段,由于是以
风潮的形式出现,决定了其最显著的特征:即不成熟性。与同时期的美
国电影类型相比,不论就其人物型造、主题,还是冲突的展开,都没有
达到一种高度的自觉。
二十年代中国的电影类型一经产生,便显示了它强大的功能作用,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由于类型的存在, 使二十年代中国影片的创作队伍得以形成并
迅速获得发展。
2、促进了电影观念与技术的进步。 使电影制作人员其本身素质获
得了空前的提高,电影观念的逐渐成熟(如摆脱戏剧化)以及电影技术
研究上的飞速发展,二十年代后期出现的神怪片电影特技的运用,便证
明了这一点。
3、使公众消费更为顺畅,文化深入人心, 将社会民主化程度加以
扩大。
4、 使二十年代的中国人产生了一种凝聚力:社会片通过家的重新
建立,稳固了危机中的社会秩序;爱情片通过青年男女的结合,完成了
秩序的沿续,宣扬了封建的忠贞观念;家庭伦理片通过伦理的再次整合
,稳固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二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类型意识形态效果的获取,实际上是对正统思
想的认同,不能仅仅把它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或商业现象,实际上是整个
二十年代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变革之前的一次“类化”,在观众和意识形
态机器之间起了调节作用。
由于类型的存在,使得二十年代的电影创作显得生机勃勃,虽然还
不很成熟,但正是由于类型的运动,才使得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类型形
态渐趋成熟并最终得以形成。
二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类型,虽处于初始形态,但功不可没!
3. 中国电影有什么特点
中国电影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
1、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天云山传奇》、《喜盈门》、《人到中年》、《高山下的花环》、《血,总是热的》、《伤逝》、《骆驼祥子》等影片。
2、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创造出各种真实生动的银幕形象,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廖仲恺》等影片对革命领导人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对蒋介石等历史人物能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表现。
3、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如《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猎场札撒》、《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别姬》等。在电影创作繁荣的同时,电影理论研究也空前活跃,并在相当多的创作人员中发生影响。
4. 中国的电影在世界范围是什么水平
我觉得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就是出于一个上升期,没有特别大的地位。这五部最高水平的中国电影,在全世界影史上也是顶尖的。
霸王别姬,93年戛纳金棕榈让陈大导演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虽然有人说这是他父亲指导的。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那?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经典佳片。而金棕榈也是实至名归。从影片里我们能看到爱恨情仇,更能看到整个社会的变迁。历史总是这样,带走了时间,把沧桑和思索留给我们。就如程蝶衣的那句“说好一辈子就一辈子,少一天,一分,一秒,都不叫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