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外的电影为什么不同期或短期内在国内同步上映,而是过半个月或更久才上映
这要从引进片的分类说起。国内的引进片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分账片”,指的是上映之后,发行方要与制片方,要将总票房按一定比例分成;另一种叫做“买断片”。指的是一次性买断播放权,制片方不再享受票房分成。
不管是分账片还是买断片,数量都受到严格限制。每年的分账片有34部的限额,一般都会给大制作的好莱坞影片,其他外来影片都要靠后站。
比如日本动画电影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买断片”引进的。一般分账片上映时间都比较及时,甚至有同步上映的。但买断片不一样,需要给分账片让档期,具体上线时间也都是总局定的,甚至还有买了播不了的情况。间隔半年以上再上映也算是一种规律了。
其实技审主要就是完成电影的译制工作,确保发放到全国影院的拷贝没问题,整个过程只要两周左右。 然而要完成技审的前提是能拿到《复联3》 完整的片源,但迪士尼全球院线发行部门却以「保密」为由拒绝提前将最终片源送到中国。 据说迪士尼中国部门曾向总部争取过,但总部始终不妥协,最终导致赶不上 4 月 27 日的全球首映。
Ⅱ 电影上映之后的分成
首先,票房是由影院和发行方,商谈票房分成比例,我国一般在4、6和3、7之间。
第二,由发行方的收入中,才按投资人,在投资时商议的比例来分成,这分成比例,比不是完全按投资的多少占总花费的多少来算,因为拍片之前的花费金额都是估算出来的,有时出小钱就可以投资的比例小,而回报的比例大,有时相反,这要看片子质量和对钱的需求程度。
感到满意的话,记得采纳!
Ⅲ 电影票房计算及分成 都是怎么来运作的
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类似于哪个电影票房超过多少的新闻缕缕的冲上网络平台的热搜,那么这些电影票房都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总的票房出来后要怎么分赚到的钱呢?接下来的文章里就跟大家简单的聊一聊相关的话题!
电影票房原本是指电影院售票处,后来就被引申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电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况。后来逐渐有公司专门统计电影的票房能给出更为明确和直观的数据。而现在的话所有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影片,售票与票房情况都必须计入在相关部门制定的“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任何一家电影院都必须要安装此系统,将每部影片的实时票房数据及时汇总到这个系统内。
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也就是大家说的总票房,是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的,其次还需要要缴纳的是3.3%的特别营业税,这部分钱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以上两项合计的话是5% + 3.3% = 8.3%,这部分被业内人士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才是“可分账票房”,又被大家叫做“净票房”。净票房的计算方法就是1减去8.3%得到的结果再乘以总票房。
这还没有结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中影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会还会征缴净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这部分被称为“中数代理费”。由院线直接就支付给“中影数字”不过这部分分账只存在于大片而小片是没有的。
最后就是剩下的才是院线和出品方能够分账的,一般的情况下是院线能拿到57%而出品方只能拿到百分之四十三,而且出品方还要支付各种成本这样的话意思也就是说,出品方最多只能拿到总票房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了!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票房是怎样统计以及如何把这些钱进行划分的信息,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感兴趣的投资者们可以多多的关注国内的影视行业!
Ⅳ 美国电影协会把在美国国内上映的电影分为5个级别,如何看待这种分级办法
美国有大众电视台1791家,但播出的节目格调低下的极少,主要是电影分级制度发挥了作用。
美国的电影共分为五级。第一级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的电影”,英文简称G。这样的电影里面没有裸露、性和吸毒的镜头。第二级是“建议由父母指导观看的电影”,英文简称PG。虽然里面有某些亵渎、暴力或短暂的裸露
,但没有达到需要引起父母强烈关注的程度。第三级是“要父母强烈关注的电影”,英文简称PG-13。这种电影里面有些内容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电影在主题、暴力、裸露、性方面包含的东西比PG级程度高一些,但是尚未达到需要限制的程度。第四级是“限制级”,英文简称R。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以观看,但需父母陪伴。此类电影包含有成年人内容,激烈的暴力、性感裸露、使用毒品都有一些。第五级是“仅供成年人观看(18岁和18岁以上的人)的电影”,英文简称NC-17。此类电影不准17岁和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观看。里面包含有明显的成年人内容,如暴力、性、滥用毒品或越轨行为。(《
Ⅳ 好莱坞片商在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票房分账是怎样的
在好莱坞的眼中,只有两种,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美国+加拿大,美国人毫不客气的把加拿大当然了自己的后花园。
国际市场:分为三大区域——欧洲/中东/非洲(EMEA),亚太地区(亚洲/澳大利亚)以及拉丁美洲。主要以票房收入作为划分依据。
好莱坞电影票房分账方式——阶梯式规则
一般而言,如果一部电影票房高的话,电影公司所分得利润的比例往往高于院线。例如,一部票房3亿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可以分到高达60%的收入。但是对于一些票房成绩不佳的影片来说,院线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例如,一部票房仅1000万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虽说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很强势,但院线也有自己的底线,不会一味地妥协。总体来说,一部美国电影的本土电影票房,电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Ⅵ 一部电影是如何上映,如何进行票房分红的
一部电影的上映要经过筹备,制作剪辑,宣传报审,然后才能上映,票房分红大多是前期消耗消耗,演员片酬,还有投资人,出品方,院线。
很多人都说电影赚钱,其实说法比较偏颇,既叫好又卖座的电影才是真赚钱,有的电影口碑非常不错,但是说去看没几个人去看那这个电影可能会赔钱,所以说电影赚钱其实是具有风险的,有时候你拍好电影未必赚钱,拍场电影也未必不赚钱,这都要看当时的状况,而电影的上映也是有层层关卡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觉得不过如此,但是每一部电影的上映都是非常艰难的,演员有一句话叫做台下10年功台上一分钟,而任何能够搬到台上供众人欣赏的东西,都是经过层层筛选,越过坎坷而来的。
Ⅶ 电影票房怎么分成
问题一: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 *** 补贴:主要是 *** 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 *** 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
问题二: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占多少 导演 演员 有自己的片酬 也有可能有分红 院线制片方的的比列是45:55
问题三:想要投资电影分票房,怎么做啊? 最近出来个app可以分票房的,就是幕客,100块就可以投了,挺便宜的倒是。建议你先下着玩玩,投资这种事不要急。
问题四:电影票房分成 电影票房怎么分成 5%电影专项基金,3.3%税,制片方39.43%,院线占52.27%。 制片方和影院的比例不同的片子也不一样的。。。大概就这么分的。。
问题五:一部电影的票房假如是10亿,那么这10亿元究竟会谁分了呢?导演还是影院的老板? 票房怎么分法规和行业协会都是规定好的,不是哪个导演或老板随便拍拍脑袋决定的
对于国产电影,票房按如下分成:
电影发展专项基金5%,交给国家电影管理部门
消费税3.3%,交给国税部门
剩下的部分42-48%给制片方和发行方
52-58%给院线和放映方
进口片又分两种
一种是批片,就是有进口权的国内发行方(国内就中影和华夏两家有进口的权)一次性付给国外制片方一定的费用(一般最多不超过100万美元),票房全部归发行方、院线和放映方所有,绝大多数非好莱坞电影都属于批片,部分好莱坞B级制作的电影(投资额在8000万美元以下)也属于批片;一种是分账大片,按国外制片方35%,国内发行方17%,放映方48%分配票房,基本都是好莱坞电影。
如果还不明白请网络“易网络:电影的票房如何分配?”有更详细的解释
导演拿多少和票房没有必然联系,有的是拿死工资的,票房再高也分不到他头上,也有的确实是按票房分成的,但这种情况比较少,有的是票房高于多少会得到额外奖励,具体要看拍这片时导演怎么和制片公司签合同,没有统一的规定。
现在影院都是计算机售票的,胆是和行业主管部门联网的,是做不了假的,就像卖彩票的网点也对销售额做不了假一样的道理。
问题六: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占多少? 我就说几点,上面回答说的税金和电影专资的比例都对,但是院线拿不到5%的票房,现在院线只能拿到大约2%,甚至很多院线都只拿到1%。然后院线目前对于影院的排片已经无法影响,尤其是签约加盟的私营影院,
问题七: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占多少 电影院线,简称院线,是指经营者通过掌握相当数量的电影院,在某一城市或地区建立放映网络,垄断某一新版影片的公映,从而获取巨额经济利益的经营体制。
影院,是纯粹放映电影的地方,被院线控制。
发行方,与影院直接接触的,为影片做宣传的,会投入一些费用。
制片方,毋庸置疑,电影的制造者,最先出钱风险最大,完成电影制作给发行方。
电影分账:院线+影院+发行方+制片方+税收
比例差不多:院线与影院:制片方:发行方:税收=4:3:2:1
问题八:电影票房的收入是归谁所有的 以100块票房为例:
国家直接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 ,这部分8.3%,就剩下91块半了。
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其中院线大概在5%左右。
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总票房 ─ 3%电影基金 ─ 5.5%税款 ─ 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发行总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发行收入 (电视、音像、网络、 *** 奖金、海外……)
发行方要在发行总可分配收入中逐项减掉下面几项内容后,才是片方所得: 1.发行佣金 2.导演或主创明星奖励(有或者没有) 3.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拷贝费+宣传费等) 4.税金(往来发票都是要交税的)
问题九: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占多少 没有一定之规。
Ⅷ 电影票房分成
本身电影行业就是高风险的行业,所以很多电影不赚钱是正常的。今年的华谊兄弟的《太极》系列,虽然票房都过亿,但几乎肯定是要赔了。全年中国目前制片数量在700多部,但是能够在主流商业院线上映的只有200多部而已,所以必须需要其他的盈利渠道、就像你说的版权的重复贩卖获利。
大牌分成是有前提的,比如零片酬,或者明星自己本身就有投资,比如《失恋33天》的文章零片酬,拿分成。《匹夫》的黄晓明本身就是出品人之一,自然可以拿片酬。能拿票房分成的都是商业大片猪脚,这些商业大片票房风险一般都较低,几乎只赚不赔,所以票房分成对制片方的压力不大。
另外票房分成是对制片方的收入有压力,但是这种明星在国内毕竟是少数。在好莱坞每年能拿分成的也不多。另外好莱坞很多的制片公司是依靠大型发行公司,像是派拉蒙,和迪斯尼这种,除掉制片公司和影院的分成,发行公司还有十几个百分点的收益的。。。
另外国内版权获利的最主要方式不是你说的玩具什么的衍生品,目前国内主要的版权衍生获利是电影的电视台,网络版权的销售。一般一部过亿大片的网络版权,一家家电视台和视屏网站卖下来也能够有千万左右的纯收益,另外还有海外版权的销售,向东南亚,韩国,日本,美国,欧洲每个国家都可以卖卖,片子不好的卖的就便宜,质量好的自然价格就高。这些版权收益所需要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
并且注意这些版权收益,是毫无疑问都归属于制片方的,明星导演是拿不到的,所以制片方只要有渠道,还是可以赚到钱的。
所以电影的成本,都是一个一个渠道慢慢的回收的,并不是说指望着某一个渠道能够一下子把成本填满的。反正电影拍完了,接下来除了一些营销投入,版权可以重复无限制的获利,打个简单的例子,邵氏电影这么多年,那些老电影,先是卖票房,接着卖海外版权,再卖VCD,卖DVD,卖网络版权,过个几年这些版权再卖一遍,过个十年再卖一遍,等差不多了,把所有电影版权一次性打包再卖香港天映娱乐。天映娱乐再出碟,卖网络版权。。。
写的有点多和乱,你将就着看看,大家可以交流交流。。。
Ⅸ 国内上映外国电影怎么结算
差不多就是给外国人赚
你要再次知道一件事 就是阿凡达是刚刚上映的电影 DVD和蓝光是没有那么快就发行的 如果这么快就发行 那岂不是跟钱过不去(没人去影院看了)
至于于分成 普遍说法是 发行方拿到院方票房的40%左右 美国周边产品是非一般的强大(你太看小这个了) 多数电影利润就是靠这周边 其中DVD和蓝光贡献非常大
投资商要的不是票房 而是电影的后续利润 比如广告 专利 DVD等 所以他很赚
剩下的票房演员 导演 场记 跑龙套等去分 所以票房好的话 每人都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