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八佰最后为什么过桥时日本人开枪
在看《八佰》的时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比如当时为什么要义无反顾的冲桥?日本人为何要在那个时候开枪?
(一)撤离四行仓库
和之前在四行仓库的战斗相比,在最后离开仓库过桥的过程中,四行仓库守军遭到日军机枪扫射,出现了部分人员伤亡,其中就包括实际的战场指挥官杨瑞符营长,确实是比较憋屈的,可能很多观众都会觉得,与其如此,还不如继续在四行仓库坚持战斗,像死守宝山的姚子青营一样,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打死一个够本儿,打死两个赚一个。
所以说,和在四行仓库的坚决战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实并不是日本人给予他们的,而是在撤离四行仓库之后,进入租界才开始的,而且是当时中国的所谓的友邦给予他们的。这也是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国人不怕死,尤其是为了抵抗侵略,都愿意捐躯报国,但列强却不允许中国抵抗,要制止中国人抵抗。这才是更大的屈辱。
㈡ 你怎么理解电影《八佰》的主题与寓意
战场是阴暗沉郁的。尸体不甘地支棱在断壁残垣里,老鸹站在幸存的电线上餍足地“嘎嘎”地叫着,绵绵阴雨踩在脚下粘稠如血。
一条河,隔开了上海租界区和四行仓库,一方是灯火辉煌的快乐天堂,一方是黑暗沉郁的生死战场。
这是两块截然不同的天地,而这两块天地,也可以看做是当时中国境内平民现实的和心理的情状——战火到达处哀鸿遍野、人命挣扎,战火未及之处太平无事、日子照常。
战场是阴暗沉郁的。尸体不甘地支棱在断壁残垣里,老鸹站在幸存的电线上餍足地“嘎嘎”地叫着,绵绵阴雨踩在脚下粘稠如血。
当日本兵的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身边同袍的鲜血喷洒一身的时候,老葫芦带着端午和小湖北两个侄儿,就从新兵变成了溃兵。
逃跑的目的不是逃跑,是活命,前面租界区的半边天都映着温暖的光,而想要过去,需要过一座桥。
兵不能过桥。那条分界了租界区和四行仓库的河,仿佛是阳间和阴间的分界线,是活人和死人之间所差的那口气,是孙悟空给唐僧画圈的线,哪怕对面是肉眼可见的惨剧,“只要有这条侥幸的界限在”,那么隔岸观看战火,总是不可能真的感同身受。
命运让人生,却也让人求生不得:
老葫芦混入平民队伍里,想趁乱过桥前往租界区,却在遭到拒绝之后被日本人抓住、虐杀;端午和老算盘想从河道逃走,路遇日本人从水路偷袭,只得潜在水中躲避,从日本人手中逃得一命,同行的另一名逃兵则在水底溺死了。
㈢ 张译在《八佰》中饰演“老算盘”,此角色的人设是什么
随着电影《八佰》的热映,张译在剧中饰演的角色——“老算盘”,也引起了我们的热议。在看完了这部电影后,笔者觉得自己对老算盘的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知,在此分享给大家。
《八佰》整部片中最让人内心酸涩的情节,也正是老算盘和士兵端午之间对峙的那段对手戏:老算盘正欲三十六计走为上,却被端午的枪口直抵背部。逃是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逃掉了,老算盘转而向端午倾诉衷肠,一一展示自己的辛酸与不易。在这场戏中,最为精彩的就是张译的眼神神态与身体姿态变化:首先,老算盘试图“以理服人”,先是向端午解释自己的手受伤,根本没办法扣扳机,留在这里也是无用。在这时,老算盘的眼神是带有试探性的,他一边说一边时刻打量着端午的一举一动。
接下来,随着端午一系列子弹上膛的流畅动作,老算盘意识到这招对端午来说并不奏效,于是他立刻改用“以情动人”的策略,试图软化端午:“兄弟,兄弟,你有家吧,你家里有地吧?你有没有讨老婆啊?”老算盘瞬间放低自己的身体姿态,而他的眼神也转为乞求,求端午放自己一马。“仗怎么都要打完的,人怎么样都是要活下去的。”老算盘的声音逐渐转为模糊不清的哭腔,眼神已经是濒临崩溃、极端无助的样子,近乎于动物本能的求生欲望。张译将老算盘的眼神、情感、动作姿态等一系列复杂转变演绎得如此真实刻骨,不但软化了电影中的端午,也让监视器前的导演管虎默默掉下眼泪,更让不知多少置身于影院黑暗中的观众内心为之牵动、为之感到酸楚。
张译演绎的“老算盘”,具有“猫”一样的性格,审时度势,在乱世之中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
时代的一粒灰,掉在我们头上,就是一座山。生命太渺小,幸福却太触手可及,但是没有谁能够去好好地珍惜,老算盘也好,还是那个瓜怂、那个老兵油子,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或者说,那一天就会是自己的最后一天。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总是渺小卑微的,但人性却可能是伟大不朽的。这也是电影《八佰》及其真实事件背后的意义,为了升起那面象征中华精神的旗帜,为了自我拯救,人类需要舍身取义的精神。苏州河对岸的那人们,原来懦弱的教授、赌场小哥、商会大佬、童子军、戏子等无不被这样的精神所感染,一个国家的精气神才有了希望。
㈣ 老算盘的结局
电影中,老算盘的结局其实也是很多人讨论的点,因为他的结局很匆忙,并没有交代清楚。老算盘逃走的时候被端午抓住了,在老算盘的苦苦哀求下,端午最终放走了他,大家都默认他成功逃走了。但是想要进去租界,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也是电影不合理的地方,因为逃走之后的老算盘一直没有出现,直到电影结尾他才在英国租界中露面。
(4)800电影的老活着算盘怎么逃走扩展阅读:
当时八百壮士们在冲桥,民众们看着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都簇拥在铁栏杆旁边,想拉住那些逃往生之路的战士们。老算盘也出现在了人群中,他下了公交车往前面跑,电影到此结束了。
至于老算盘是怎么逃到租界的,电影中并没有揭示,他到了租界之后的后续,也没有交代,电影就结束了。影片虽然没有交代清楚老算盘的结局,但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给观众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老算盘在这部电影中,可以说是一个最怂的角色了,任谁看了对他的印象都是一个胆小如鼠又很懦弱的农民。凌乱的长发配上圆眼镜,还有总是闪躲逃避着的眼神,卑微中带着猥琐,怯懦中又藏着算计,老算盘的个人特征非常明显。
“老算盘”原本是某地保安团的账房,或许是本性,或许是职业因素,“算计”成了他性格中最显着的特点。作为一名失去组织的散兵,“老算盘”在路上被收罗,带进了四行仓库。可其实,他心里想的都是自己,并没有想要为国卖命,所以他时时刻刻想要逃走。
其实,在这样一部电影中,老算盘的出现其实也反应了历史的真实,因为在战争的背景下,总会有逃兵,毕竟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自然会有想要逃跑的人,所以这也比较合理。
㈤ 我们的现世安稳,是他人的负重前行
前几天我和朋友去看了《八佰》,疫情后看的第一场电影。
电影取材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英勇抵抗日军四天四夜的故事。
历史上的“八百壮士”,实际只有420人,而且历史远比看到的残酷,谢晋元将军虚报人数800名,以达到迷惑敌人的作用,所以也就有了“八百壮士”。
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炮火连天,断壁残垣,物资紧缺,每个人都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南岸是法租界,歌舞升平,灯红绿酒,一片祥和,阔太太邀请两三好友打麻将,赌场里人声鼎沸,街边戏台笙歌婉转,包子铺老板吆喝着入座,行走在路上的百姓有说有笑,深信日军不会打过来。
刚开始。
欧豪扮演的端午和老乡一起来上海,可能只是想看看大城市的繁华。
张译扮演的老算盘是个文职,不敢杀人,不敢握枪,有机会就想逃走。
王千源扮演的老拐烟不离手,嗜烟如命,铁铮铮的汉子唯一的牵挂是家里的母亲。
姜武扮演的老铁,生性怯懦,在四行仓库里被人叫”瓜怂“。
他们都是平凡人,面对日军的炮火,看到战友在自己面前一个个的死去,有害怕,会胆怯,想退缩。
但是大敌当前,看到身边的人用肉体之躯抵扣日军的炮火,背负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被感染了。
那一刻,只想多杀一个日军,多争取一些时间。
能有人活下去就好,活着就有希望。
杜淳扮演的谢晋元将军,魏晨扮演的朱班长,李晨扮演的山东兵,郑恺扮演的陈树生......
他们都是热血军人,衷心爱国,无畏生死。
明知是死的一场战役,却还要打下去。
因为全上海的老百姓都在看着他们。
因为国际谈判的关键点,全世界都在看着他们。
死,也不能退缩。
仓库是他们最后的阵地,也可能是他们的坟墓。
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看着他们排队一个个背上炸药包,毫不犹豫的跳下去,用肉体阻挡日军的前进。
所有人泪目。
法租界街上的百姓脱帽致敬。
何香凝哽咽道:“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战争何其残酷。
为国际谈判争取4天时间,他们选择了高举国旗扬国威,为谈判增加筹码。
但是面临的是日军更加生猛的火力。
当国旗被击中倒下去的瞬间,他们迎炮火而上,铁骨铮铮的汉子用身体死死护住旗杆,一波又一波,流尽最后一滴血,誓死不能让国旗倒下,誓死捍卫民族气节。
在影院,我第一次遇到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在我旁边,正襟危坐,注意力全部都在大屏幕上。
如果他是上海本地人,八十年前的历史,我想他可能经历过那个年代,或者亲人经历过,又或者他是曾经参战的一员。
不知道他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看完电影,会不会勾起他心底的往事。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迎难而上,才有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
今年是艰难的一年,疫情期间,当我们在家躲避病毒的时候,全国的医护人员奔赴前线,冲锋陷阵,抗击疫情,他们也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小家与国家之间,他们选择了国家,才有了现在我们抗疫的些许成果。
都说消防员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职业,凉山森林火灾,城市居民楼火灾,他们向火而行,用生命替我们守护人间安宁。
抗洪战士在洪流中,抢险救灾,彻夜奋战,用他们的力量为老百姓撑起一片希望。
在每个城市总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可能没有朝九晚六,没有双休,平时没人记得起他们,他们在城市的角落默默工作,但是当国家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出现,每一次的出现都可能是最后一次,但无悔。
这个世界有黑有白,当你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时候,总有人在替你燃烧自己,成为照亮你世界的光。
当我们在空调房里刷着抖音,逛着淘宝,沉浸在爱豆综艺里的时候,可能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挥洒汗水。
当我们三十而立,为生活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可能父母在本该享受退休生活的时候为你拉扯儿女,缓解压力。
出门在外,父母牵挂的永远是子女。
当我们在家的时候,饭桌上永远是依照我们口味而做的丰盛佳肴。
当只有父母在家的时候,饭桌上可能只是清淡小粥,应付式的饭菜......
现世安稳,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迎难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果奈
图片/网络
公众号/果奈
㈥ 八佰:干啥啥不行,逃跑第一名的老算盘,为何是全剧最真实的角色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忍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
——东野奎吾
世间事,不是非黑即白;世间人,也不是非善即恶。
世事多变,人心也是如此。
管虎导演的《八佰》上映之后,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收获。
几乎人看完电影,都对一个个有名与无名的英雄们,心生敬佩。
影片的结尾,当镜头缓缓从四行仓库拉出,鸟瞰如今繁华的上海时,这盛世,也一定如这八佰壮士所愿吧。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