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甘南藏戏的代表剧目
从1946年第一部“南木特”藏戏——《松赞干布》的创演,到现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演出中,无论在演技水平上,还是在剧目数量上,都有了很大发展。据初步统计,除排演《卓娃桑姆》、《智美更登》、《诺桑王子》、《达巴丹保》、《朗萨雯波》等5部传统的八大藏戏剧目外,还创演了藏族历史题材的剧目《松赞干布》、《罗摩衍那》、《赤松德赞》;由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改编的剧目有《阿达拉姆》、《霍林大战》、《降魔》。此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创作排演了现代“南木特”藏戏——《长碑》,累计演出剧目12部之多。
『贰』 朗萨雯蚌的介绍
《朗萨雯蚌》又名《朗萨姑娘》、《朗萨雯波》。故事取材于江孜发生的一件真事及一些民间传说,写西藏奴隶王统治时期,美丽的藏族农家姑娘朗萨的不幸遭遇。
『叁』 阎罗王为什么让七位仙女还魂
阎罗王让七位仙女还魂是因为她们的善良。因为七位仙女在世时勤劳贤惠、善解人意,阎罗王让其还魂重返人间,潜心修佛,解救六道众生。所以阎罗王让七位仙女还魂是因为她们的善良。阎罗王让七位仙女还魂是《朗萨雯波》中的故事。
『肆』 什么叫八大藏戏
“八大藏戏”指的是《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的演出分为三个部分:开场仪式戏“阿若娃”、正戏“雄”和吉祥收尾仪式“扎西”。开场仪式又称“温巴顿”或“甲鲁温巴”,其内容主要是净场祭祀,祈神驱邪,祈求祝福,并介绍剧情。出场人物一般有:甲鲁二人,温巴七人、拉姆七人。
传说这三种人物是根据《曲结洛桑》剧中人物演变而来。甲鲁是王子,温巴是渔夫或猎人,拉姆是仙女。表演时先是温巴戴着面具又唱又跳,然后甲鲁领着一群仙女出场歌舞,借以介绍演员,讲解正戏的剧情,招揽观众。
“雄”是正戏,先由“温巴格更”(即戏师)用快板韵白介绍故事情节、地点、环境、人物造型、唱词等,然后人物上场。演出时间长则三天三夜,甚至六七天;短则二三小时,皆由戏师控制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