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88年的中越海战蒋经国说什么了
台湾在这两次战争中的态度是支持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但不支持中共。 台湾在这两次战争期间,是国民党的蒋介石、蒋经国执政时期,那时的台湾是以中国的合法政府自居,在台湾出版的地图上,是不承认中印边界的麦克马红线。也不承认南海是越南的。...
B. 蒋支持解放军打西沙
是的。我看资料有这样的介绍。就不给你找了。我给你说说。当时越南从海上反击。中国如果绕过台湾海峡的话就很费油耗时。失去战争的主动权与时机。于是解放军走的是台湾海峡。结果台当时的属于是海军司令就请示蒋介石是否对中国舰队。蒋轻轻的说了“你没看到西沙吃紧吗”,结果台方面不仅放解放军过去了。还打开了照明灯,领航灯等为大开方便之门。蒋介石不管如何说他始终还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最多只是想打回来了。没有想过分裂的。成王败寇。我一直还是比较喜欢老蒋
C. 越南霸占我西沙岛屿这一次老蒋都发怒了的电视剧叫什么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是长城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年代剧,由刘光、王响伟联合执导,唐国强、孙维民主演,于2012年10月17日首播。
D. 中国西沙海战的具体情况。
过程简述:1974年1月18日,越南政府不顾中国一再警告,派兵侵占中国西沙永乐群岛,并与守岛民兵发生冲突。从而展开了西沙海战的序幕。
南沙海军火速支援,无奈越南舰队吨位和火力都有绝对优势,虽然中国海军浴血奋战,但是渐渐力不能支。紧要关头,中央火速调动东海舰队支援。然而,东海舰队必然要通过台湾国民党海军封锁的台湾海峡,如何安全通过,成为了中国海军的一个难题。
中国人民海军通过台湾海峡的消息很快被台湾国民党得知,当台湾海军司令唐x林向蒋介石请示如何应对时,蒋介石说了他一生中最闪光的一句话:“你不知道西沙吃紧吗?”毕竟蒋介石明白,国共之争属内斗,在外地入侵的时刻,中国人还是会团结一致的。唐x林欲领命而去,蒋介石又指示说:“你们要一路护航,保证舰队安然通过。还有准备补给船,给前线送给养。”
结果,出乎东海舰队意料。国民党海军不但大开绿灯放东海舰队过海峡,而且一路护航,保证了舰队的安全。此外,几十艘台湾补给船开赴西沙前线,为前线的解放军战士运送食物和淡水。
1月20日,东海舰队如期抵达前线,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海军形成绝对优势,将入侵越军几乎全部歼灭。
西沙海战是中国海军战史上最光辉的一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国共精诚合作的结果。而蒋介石在此事件中的表现让人感动,也让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价。
E. 蔣介石做過什么好的事跡
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 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 蒋介石属于那种少见的、非同小可的人物:这种人的勇气、工作能力、个人意志及其精 力——全部耐力——是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这种人对他们的时代和后世的不同影响取决于 他们从事活动的政治背景、他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以及他们国家的大小、国力或重要性。 我们大家今天还受到列宁和斯大林的影响。希特勒曾给他那一代人带来过巨大的灾难。 丘吉尔由于打败希特勒这一贡献使他在未来的岁月里留下了烙印。佛朗哥和铁托改变了他们 国家的面貌,就象穆斯塔法·基马尔从前改变了一代人一样。 历史的偶然使蒋介石不得不和另一个更加独特的人物—— 毛泽东共同统治中国并在这个国家里决一雌雄,这是蒋介石的不幸。 这也就是说,蒋介石缺少那些将军和政治家流芳百世的先决条件——运气。 他的运气糟糕透顶,同样,他的错误也的确是不可估量的。 由于蒋介石就是蒋介石,因此他做什么都要做得彻彻底底。 按男人、军人、作家和思想导师、政治家和领袖等不同身份对蒋介石进行研究是毫无意 义的(就象不能这样研究戴高乐一样)。动机、失败和成就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令人难分难 解。 蒋介石无疑将以一个“失去中国的人”的面目出现在历史中,而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就是要叙述这个重大失败的背景,以便寻找其原因。 事实上,我在叙述过程中就特别强调了蒋介石所犯的疏忽和失职所造成的错误,我也指 出了围绕着他的种种不幸,不管这些不幸是否影响到他避免错误的努力。现在,若把所有这 些因素都加以考虑也许是有用处的。 蒋介石所犯的大部分错误也许是由于他的性格和思想上潜在缺点、以及幼年时期受教育 很少的缘故。 由于教育和信仰的原因,他的思想很保守,但他却认为他自己是个革命者,而革命的含 义包含很重要的几个方面: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外国在华特权;通过重新树立对传统和儒家 思想的尊敬来恢复中国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 尽管他也有社会理想,但与其他目标相比,这些理想被置于次要地位。 他擅于挑动一个人或一派人反对另一个人或另一派人,但他的观点是狭隘的军事观点。 他企图依靠强力来实现他的权威,他对付反叛者的办法是惩6 皇歉脑臁T谒 蠢矗 畲? 的罪行莫过于不忠。在他的性格中存在着三处矛盾,其中之一是虽然他能够对敌手残忍地进 行报复,并常常采用立即审讯及处决的办法,但他缺少彻底地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暴君所具 有的那种残酷的性格。 蒋介石的头脑过于简单。从宣传角度讲,这种简单化是有意义的,但从政治决策角度来 讲,过于简单化就是缺少创见性。 在20年代,蒋介石曾有一段时间把中国共产党叫做“傀儡”,但在共产党自我证明他 们独立于莫斯科之后的很长时间,甚至是在60年代中苏大决裂以后的时间里,他仍然这样 称呼他们。 一个假的标签会很快破坏贴标签者的信誉,看来蒋介石对这种问题缺乏认识。 蒋介石用惩罚或将予以惩罚的警告来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和培养人们对他的忠诚,出于 这种想法。他不允许任何不愿执行其命令的事出现,并且一定要使他的政策得到忠实的贯 彻。 他曾表示,这样就足够了。如果发现他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他就会大发雷霆,下令枪 毙一两个或者进行讨伐。但是并没有群众机构来确定政策对人民的影响是否已达到了预期效 果,也许在这一点上和毛泽东明显地不同。 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上,毛泽东无疑也占了上风。 深入地研究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会认为我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崇拜者;但是马克思主 义作为反宗教的力量;列宁主义作为革命的策略,却是不容否认的。 毛泽东看到了接受马列主义的可能性,并使之适应中国这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实 际情况。他还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潜在吸引力,而这些知识分子已经丧 失了他们的根基。 相比之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却疏远知识阶层,使他们无路可走,只有靠拢毛泽东和中国 共产党。 正是孙中山,不是蒋介石,接受苏联代表如鲍罗廷的建议,按照共产党的路线改组国民 党。 蒋介石很欣赏从他开始的一切权力自上而下的等级结构。 但是,毛泽东赢得了农民,而蒋介石却听信地主残酷地对待农民,而且很久没有解决土 地改革的问题。
F. 中越西沙岛战役是怎么回事
西沙海战是1974年1月,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与陆军分队、民兵协同,对入侵西沙永乐群岛海域的南越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这是一场维护中国领土和领海主权的正义斗争,也是1949年后中国海军舰艇第一次同异国海军作战。这场海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战略态势却影响深远,足以永垂史册。而且这场海战本身堪称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
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中的一大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中,由相距42海里的宣德、永乐两个岛群组成,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宣德群岛的永兴岛面积最大,为西沙的主岛。西沙群岛自汉武帝时代起就是中国的领土,各朝各代均加以开发经营,自宋代后还派遣水师定期巡视。
永乐群岛由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琛航岛、广金岛、晋卿岛、全富岛、鸭公岛环绕成一个马蹄形的礁盘,礁盘环绕着一个方圆100平方公里的泻湖。
但从50年代后半期,南越当局开始觊觎中国南海诸岛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两大群岛。从1956年5月26日起,就公然提出领土要求。从1956年至1958年先后侵占了永乐群岛的珊瑚、甘泉、琛航和金银4岛,后除了继续占据珊瑚岛外先后撤离侵占其余三岛的部队。
1959年2月22日,南越海军HQ225号炮艇侵入西沙,使用武力劫走中国渔船5艘,渔民69人。为维护西沙主权,中国政府决定由海军南海舰队组织西沙巡逻编队,1959年3月17日,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榆林基地政委袁意奋、快艇11支队支队长王发明率南宁号护卫舰172舰和泸州号猎潜艇153艇首次赴西沙宣德海区巡逻。
很长的!你可以去原文看看,很详细!过瘾。
G. 西沙海战时舰队通过台湾海峡时老蒋什么态度
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因为西沙海战涉及民族大义,如果对解放军的海军舰队编队进行拦截或攻击,会使得其处于民族罪人的境地.
H. 西沙海战:一场由两代最高领导人,一位开国元帅参与的“小”战役
导语:
西沙海战,全称为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是197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与越南,准确的是 南越海军 舰队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海战发生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 既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军第一次对外作战,也是毛主席生前决定打的最后一场仗。
从规模上来看,西沙海战甚至小到不能被称为一场战争,但是就这么一场毫不起眼的“小”战役,却 是毛主席亲自决定,邓小平和叶剑英具体负责,许世友指挥下打的。
那么西沙海战究竟有何特殊之处,需要新中国两代最高领导人,一位元帅,一位开国上将这么豪华的阵容参与呢?又对后世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1973年1月27日,美国签署《关于在越南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决定》,代表着历时数年之久的越战即将终结,南越政权虽然还在和北越抗衡,但没有了美国的支持,越南统一只是时间的问题。
到了1974年,南越政权在越南本土的战局中已经全面告负 ,却在此时主动入侵我国南海西沙群岛,挑起了战争。
那么为何南越政府要在本来就对自己不利的局面下,又招惹中国这个强敌呢,难不成他们是疯了?
实际上,南越政权之所以在1974年入侵中国的西沙群岛,正是其不甘于被北越统一的最后一搏。
事情的症结,其实得从1968年说起,当时,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出了一份勘察报告,这份报告里指出,中国南海范围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引起了周边诸国的觊觎。
其后,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全球石油危机 。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南海的巨量油气资源,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南越政权在这个时候侵略中国西沙群岛,其实就是为了转移国内视线,同时试图以油气资源,将美国重新拉入战场,从而改变自己在越南战争中不利的局面妄想之举。
但是,一来当时的开采技术还不够成熟,南海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短时间内没法大规模的开采,而美国经济又因为越战陷入低谷,当时的美国政府急于摆脱当前的困境,对这种长线布局的事情不感兴趣。
二来当时美国反战情绪强烈,就算美国政府想吃这块诱饵,国内民众也不会答应刚刚摆脱越战的美国,重新卷入一场可能发生的,与中国的冲突之中。
在这种局面之下, 西沙海战就变成了中国海军与南越海军之间的战争。但是,别看南越只是一个小国,当时的海军舰艇却比中国还强大,这也是他们敢于火中取栗的原因所在。
那么,中国人民海军,又是如何以弱胜强,取得西沙海战的胜利的呢?
中国人从不主动寻求战争,但总有一些不长眼的国家将这种热爱和平当成是恐惧战争,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及西沙海战和其后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都是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当南越海军侵占我西沙群岛的时候,打不打,怎么打的问题,就摆在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面前。按照一般人理解,西沙群岛远离大陆,对当时的中国经济影响也不大,再者中国海军的力量也不如南越,似乎应该采取更稳妥的方式应对。
但毛主席不是一般人,他看到的事情,永远不是当下,而是几十年甚至百年之后。不说西沙群岛本来就是中国领土, 仅从利益的角度来看,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的未来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越南战争进入尾声,统一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情,如果坐视南越占领西沙群岛,那么后来统一的越南势必要继承这种占领,而一个统一的,有着苏联在背后支持的越南,势必要更加难以对付。
换句话说, 西沙海战在南越政权还存在的时候打,那么就只是中国与南越这么一个小国的战争,而一旦越南统一后再打 , 留给后人的肯定是一个大麻烦。
这显然不是毛主席的作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主席晚年一直“左”,实际上就是一种老父亲的心态,他恨不得把中国所有的问题和隐患,都在自己手上给解决了,怎么可能把这么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大麻烦,留给后人呢?
所以在明知道中国海军不如人家装备精良的环境下,毛主席坚决的做出了打的决定。并且让邓小平和叶剑英这两位共和国的元老在中央负责,许世友这个亲信大将亲自指挥,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将西沙群岛夺回来。
这场战争之中,仅从军舰的大小上来看,中国是明显吃亏的。南越出动的李超杰号,陈平重号军舰,都是标准排水量2040吨的大舰,而中国参展的四艘战舰加起来,才1700多吨的排水量,加上潜艇什么的,总共才2500多吨,而南越舰队总吨位达到5900多吨。
然而,总 排水量是中国两倍还多的南越舰队,实际上是空有其表,吨位虽大,火力还不如中国的小舰。
同时,中国海军将士的大无畏精神,也是西沙海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当时我军参战的389舰受伤,几乎要沉没, 舰长直接下令撞击敌舰,生生把一场现代海军作战打出了复古风。
双方军舰靠近的时候,中国海军战士直接拿手榴弹往对方军舰上扔,甚至用来攻击坦克的反坦克火箭筒都派上了用场。南越海军都被打懵了,海上作战怎么还有这种操作?以至于战后他们一直以为攻击他们的反坦克火箭筒,是中国人的导弹。
就这样,中国海军以弱势装备,打赢了这场规模虽小,但意义深远的战争,夺回了被南越海军侵占的珊瑚岛,甘泉岛金银两岛,保卫了国家主权。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远见卓识,对国际局势的把握,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在西沙海战之中,越南海军曾数次向美国求援,然而当时陷入冷战不利局面,急需要拉拢中国的美国保持了沉默,确保了中国西沙海战的胜利。
很有意思的是,这场战争还体现出了中国古人一句名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在西沙海战开始以前,实际上中国与北越都是共产主义国家,而当时台湾省的蒋介石和南越都是反共的。 但战争之后,双方的态度却截然相反。蒋介石宣布申明说西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实际上是支持了这场战争的中国立场。
而同属于共产主义阵营的北越,却申明说领土问题应该谈判解决,实际上是站在了南越一边。
只能说,打断骨头连着筋,至少蒋介石那一代的台湾省,在主权问题上,与大陆是一条心的。
西沙海战的胜利,在当时看来意义远没有现在重要,毛主席这一招看似“闲棋”的布置,对于当下中国的南海战略,可谓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如果没有当时那场战争,中国虽然富强起来了,但在国际格局日渐复杂的现而今,想要再将触角伸到南海,要付出的代价肯定比那时更大。而且这不光是代价的事情,还有一个抢占先机的问题。有些机会,错过了再想遇到,就很难了。
74年西沙海战的胜利,不仅让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抢占了先机,更重要的是真正在该地区站稳了脚跟,不仅保护了西沙群岛的固有领土,在其后的南海诸岛与其他国家的纷争上,也有了更靠前的战略支点,这种战略意义,是任何代价都不能比拟的。
如果在近现代世界 历史 上,要评选前三位最具战略眼光,同时又精擅政治微操的政治家,那么毛主席一定在列。
1974年,距离毛主席逝世只有两年了,当时81岁的毛主席其实已经病痛缠身,但他依然凭借杰出的政治智慧与眼光,用一场“小”战争,为后来的中国南海战略,奠定了百年之基。
正如他在近现代史上一贯所做的那样,于重重迷雾之中,改变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直到很多年后,世人才能理解他的远见卓识。
如今,借助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通过南海这个窗口,迈出了自己复兴路上的重要一步。正如网上所说的那样:这盛世,如您所愿!
借用网上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好吧,我还是结不了尾,忍不住要说一句:毛主席万岁!
I. 1974年西沙海战,蒋介石直接给解放军“让道”真相到底如何
1973年,美军开始逐步撤离越南战场,战争胜利的天平开始逐渐向北越倾斜。然而,撤军并不意味着美军对越南局势的干涉就此罢手 。 在正式撤离之前,美军留下了当时一批最为先进的军舰,将它们移交给了南越 ,这让南越的海军一度成为了当时亚洲海域较强的军事存在。
而南越在获取这批美军装备后,便开始在周边横行霸道,并将它的野心投注在了当时和我国交界的西沙群岛——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沙群岛就已经被勘探出有丰富的石油矿藏 。如果南越在当时控制西沙群岛,并成功勘探石油,那么对于南越的经济发展,乃至越南战争未来的走向都尚未可知。
可我国领导向来高瞻远瞩,在南越做出进先一步的行动前,便做出了对西沙群岛的防御措施。1973年12月,隶属于广东水产厅管理的南海水产公司派遣出南渔402、407号渔船,前往西沙群岛附近进行捕鱼作业。 此番既是为了我国沿海省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在向世界宣告我国对西沙群岛有着不容置疑的主权 。后来,为了方便捕鱼作业,我国还在隶属于西沙群岛的琛航岛上建设工厂、无线电台等设施,更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对西沙群岛的控制力。
而南越在接收了美军的海军军备后,于1974年1月初才宣布 “ 我们要计划在西沙群岛开采石油 ”,然而当南越政权浩浩荡荡地带着舰队,来到西沙群岛时,却只看到了岛屿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容侵犯” 的界碑,以及在茫茫海域中格外耀眼,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然而,南越方面非但无理忽视了中国的合理要求,并且随后还派遣了2艘驱逐舰,载有27名南越士兵登上甘泉岛,将中国工作人员曾插上的红星红旗拔下,换上南越国旗。在多次警告无果的情况下, 我国最终做出决定——对南越舰队进行自卫反击。
但是,对当时的我国而言,是否真的对南越进行自卫反击的军事行动,还是有很多疑虑的: 1972年,中美两国刚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如果战争规模扩大,也会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增添许多新的未知数。 同时,北越和南越之间的越南统一战争也在持续,北越如何看待中国和当前南越之间的争端,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南越海军在当时确实具有着一定的优势, 部署在西沙群岛的海军军舰总吨位高达5983吨 ,且均为美式舰炮, 而我国后来参战的海军吨位数仅有2530吨 —— 更为重要的是,自建国以来,我国当时还未发生过与他国进行的大规模海上自卫反击战。
但是,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尊严一直是我们的原则和底线。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我国最终还是决定了: 为了西沙群岛的主权,人民解放军海军不惜为之一战。 1974年1月17日,我国南海舰队派遣出271、274号等六艘军舰,在西沙群岛附近集结待命,由魏鸣森等人在西沙组成海上临时指挥所,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但在临行之前,周总理特地嘱咐: “我们既要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但同时也要避免战争扩大。”
而南越海军也不甘示弱,在意识到我国军舰在西沙群岛附近集结之后,南越方面也派遣出多艘军舰抵达西沙群岛海域。1月18日晚,南越四艘军舰和我国海军四艘军舰相遇发生对峙——但是,我军当时海军军舰的单体吨位,要小于南越,而且当时南越的美式军舰普遍采用的是火控系统,而我国海军军舰多数还在采用人力发射火炮。见我军装备有劣势,南越海军便一时产生了轻敌的心理,率先对我军发起进攻。可是,南越海军配备的火力是远程舰炮,而我国则是近程的小口径火炮,为了调整发射距离, 南越海军浪费了很多时间,而我国海军则咬紧南越海军的尾巴不放,最终把南越海军舰队逼到了劣势发射距离 。 在我国小口径舰炮的齐发之下,南越海军舰队遭到重创,同时得到前线已经爆发战斗的2艘中国潜艇也及时赶到,改变了当时的战力对比,吃亏的南越舰队只好率先撤退。
在西沙海战取得胜利之后,我军已经取得了在西沙海域的制海权,而当时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负责指挥作战的许世友则下令趁机进行登陆作战。最终在1月20日,我国解放军在海军舰炮的掩护下成功在甘泉岛滩头登陆,对侵占我国领土的岛上南越军队发动进攻, 仅仅用了10分钟的时间南越岛上的48名官兵便全部成为了我军的俘虏,其中还有一名当时未撤走的美国顾问。
经过一系列战斗,我国海军击沉南越军舰2艘,击伤南越军舰3艘,击毙、俘虏南越部队人员近百人。自恃有“美式军舰”的南越首次海战,便被我国打得落花流水,于是便恼羞成怒地决定再次派遣6艘军舰,和我国海军进行“决战”。同时, 南越方面还向当时驻扎在亚洲海域的美军“第七舰队”发出求助,表示希望和南越舰队能够一起加入对中国海军的战斗中 。
虽然中国的此番军事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并不想让战争扩大,但在面对着南越方面继续调集军舰,并向美国第七舰队呼救的举措时,我国还是决定从东海舰队中调动3艘导弹护卫舰秘密南下,支援当时和南越进行对峙的南海舰队。但是,考虑到我国大陆同蒋介石的关系,当时从东海到南海调集舰队一般是走巴士海峡,而不是最近距离的台湾海峡。 可在战事紧急的情况下,毛主席最终批示“就从台湾海峡过! ”。 最终,这3艘导弹护卫舰于1月23日成功渡过台湾海峡,抵达广东潮阳企望湾待命,改变了西沙群岛中越两国力量的对比形式,也为后来中国西沙海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时很多人都难以置信,这3艘导弹护卫舰是如何平安驶过台湾海峡,最终改变西沙海战走向的?近年,有网上流传出“ 是蒋介石下令,让台湾方面舰队给解放军海军让道,并且开出航行灯为我军指路 ” 的说法,认为是蒋介石在关键时期的“一臂之力”,促成了西沙海战的胜利。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其实,当时这3艘导弹护卫舰南下是我军的“秘密行动”,在此次军事行动前,我军从未将这3艘导弹护卫舰的行军路线透露给任何一方,包括台湾当局。在整个航行中,3艘导弹护卫舰也是“熄灯航行”,“电报只接不发”。因此,蒋介石提前得知我军行动,并且下令让海军“退避三舍”的可能性很小。此外,开航行灯我我军指路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台湾海峡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就算是蒋介石下令要“开航行灯”,对于我国舰队而言那点微小的灯光在海上也是看不到的。
但是,在这3艘导弹护卫舰南下航行的过程中,确实在台湾海峡的乌丘以东海域遇到了国民党方面的一支驱逐舰编队,但是这支驱逐舰编队并未对我国的导弹护卫舰进行拦截,而是在见到我国军舰后主动退离,并未进行任何接触—— 至于这支驱逐舰编队为何退离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台湾当局对此也未做出过任何表态。
最终,美国方面也拒绝了南越“请求第七舰队出兵”的要求,并且对南越和我国爆发军事摩擦“深表遗憾”。而南越见美国未做出进行军事援助的表态,之前对我国西沙群岛的蛮横要求也就只好不了了之。最终, 西沙海战我国以付出18名解放军战士生命的代价,获取了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这场胜利,向世界宣告了我国对西沙群岛拥有不可置疑的主权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捍卫西沙群岛事业的终点。在越南战争结束后,北越政权便承接了之前所有南越方面对我国西沙、南沙海域的非法领土诉求,并且多次和我国产生摩擦, 1988年,中越两国之间的赤瓜礁海战爆发——但这场战役最终也是以我国的胜利而告终。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国家捍卫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决心,从未动摇,而这也是每一位中国人应有的良知。
J. 请问西沙海战台湾当局说的那些话真的还是假的
假的。蒋介石没有说过!只是解放军情报做的好!偷偷的穿过台湾海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