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球影讯 > 电影太空航行失重片段

电影太空航行失重片段

发布时间:2022-08-22 03:29:06

❶ 电影阿波罗13拍摄失重环境时是如何拍摄的

1995年是阿波罗13号发射25周年纪念。它是航空史上的一次灾难,几乎导致三名宇航员命丧太空。但同时它又是一次奇迹,三名太空人终于凭着自己坚韧的毅力与不懈的斗争在地面人员的帮助下成功了返回了地球,活了下来,创造了航天史上“虽败犹荣”的光辉时刻。

影片《阿波罗13》就是以这一次空难为题材拍摄的记实性巨型影片。

该片可以说是一部惊险片,自始至终,观众时刻关注着远离地球二十五万英里的三名太空英雄的命运。悬念层出不穷,飞船上的事故一个接一个出现,而人们却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当地面指挥站中的电脑屏幕上那些闪烁的光点和变化的数据告诉人们阿波罗13号处于危机时,观众的心情立刻被紧紧抓住了。没有枪战,没有谋杀,牺牲发生在不可测验的太空,人们只能看着而无能为力。惊险性来自于对命运的抗争,只有所有人都努力,才能脱离危险,打败死神。影片重现了1970年的壮举,高度赞扬了宇航员们勇于挑战厄运的英雄主义精神,具有非常实在的教育意义。

** 为了追求影片的真实感,摄制组完全在休斯敦航空中心拍摄实景,并且将一部波音707改装成航空飞船,用于演员们饰演宇航员时体验失重状态。拍摄时是采用了零度重力的状态,演员们在阿罗波13号的模型中上上下下地来回体验失重与正常的情况,呕吐是必不可少的。

但影片的真实性却得到了客观实现。主角吉姆·弗洛尔由两届影帝汤姆汉可斯扮演,他进行了长期的阅读与实验准备工作。正如他愿,他的演出让真正的太空英雄弗洛尔也大为赞赏。汉克斯又再次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偶像。

❷ 科幻片里的失重场景一般怎么模拟出来的

拍失重的话大类上可以分成两部分,一类是实拍,一类是虚拟。


实拍的话有几种方式,有吊威亚、机械臂,还有一种方式是利用载具,比如飞机,还有风洞,这几种方式都可以模拟失重的状态。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一下。有一个著名的MV就是用失重飞机拍的,OK Go 乐队的 《Upside Down & Inside Out》,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下;成龙大哥的《十二生肖》就是用风洞拍的;电影《地心引力》是机械臂拍的;但《流浪地球》基本都是用吊威亚和转轮来拍的。


虚拟的部分就是说CG动画,我们的片子也用了一部分这个,几乎所有这类的片子都会有虚拟辅助。会实拍一部分中近景别的镜头,来力保演员表演的生动性,以及服装道具的细节质感。以目前的特效技术来说,要把画面在这个级别上,做到接近实拍的效果是很难很难的(当然也是很贵很贵的)。


然后当中近景拍摄完成之后,特效部门会根据这些镜头来做全景。思路和常规拍摄特中全的顺序是有些相反的。匹配了实拍镜头中的动势,材质,光线之后,特效就可以制作全景的镜头了。


另外,在实拍完成的中近景里,除了把威亚擦掉,绿布或蓝布补上,还会用CG辅以一些失重状态的悬浮物,来增加真实感。例如《流浪地球》中,宇航员在舱外太空中,身边环绕飘动的安全绳。

❸ 寻找一部电影的名字,几个人在太空上漂浮``最后一人拖掉氧气面罩自杀了

《火星任务》
网络http://ke..com/view/256465.html?wtp=tt

版本1
当人类首次向火星进军的载人太空飞行遭遇了神秘的、灾难性的事故时,一支太空救援队出发前去调查这一悲剧性事件,并且要救回任何可能的幸存者……
版本2
《火星任务》是一部反映探索火星的美国-科幻片。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人类首次载人火星探测计划突然遭遇神秘的事故,一支救援队出发前去救援、调查事故;当他们历经艰险到达火星后,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是远古火星人留下的遗迹;他们解开了火星人遗迹的秘密,进入遗迹内部,发现火星人原来是地球生命的始祖;最后,一位航天员乘坐火星人的飞船飞往了遥远的星系,其余的航天员返回了地球。
《火星任务》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来拍摄。影片拍摄的全过程都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作为技术顾问,从宇宙飞船的外观与内部陈设,全触摸式的交互界面和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飞船操作系统,直到种种火星探测仪器,都以目前空间科学的研究、模拟做参照,创作出的画面令人十分震撼。为了求得真实感,影片还花费了大量资金用于拍摄失重场面,在这些场面中甚至还包括了一段失重状态下的太空舞蹈。
除了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外,影片还着力刻画宇航员的生活:他们的风趣幽默,职业的高度风险,严格的纪律要求,以及他们拥有的科学态度和奉献精神。影片中有一幕非常感人:飞船遇难后,船长伍迪为救大家,冒险只身前去挂接补给舱,虽然救得了大家,但自己最终飘落到太空里,最后为了不让他的妻子作无谓的牺牲,他勇敢的摘下了自己的头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❹ 电影里表现宇航员失重的种种细节是如何在地球上拍出来的呢

有的是用电脑弄出来的。
就算可以。
不过不会去花那种功夫去弄失重吧?

在急速下降的飞机中可以体验失重,但是那个过程不长。还有个常见的方法,就是在水底。但是拍电影显然两种都不是。
多半就是用电脑合成的,吊钢丝做动作。然后插上背景,至于水,可以在真正的失重下拍摄,然后截取那个,放到背景中,现在科技来做,不是难事。

❺ 一部美国电影,讲的是宇航员回到地球时出现意外,他们必须以某种角度才能回到地球而电脑崩溃了。

阿波罗十三号

主演:汤姆汉克斯

1970年4月,太空船正在执行登陆月球的任务,但控制中心忽然收到太空船在20万5千英里外传来的讯息——“休斯顿,我们出问题了!”这句话如洪水般扰乱了中心内所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心,这是他们最不愿听到的消息。太空船已快接近月球了,然而在外太空中的一场爆炸,导致阿波罗13号失去氧气、动力还有导向功能。这一瞬间,三位太空人吉姆·洛维尔、佛瑞·德汉斯、杰克·史威吉特要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他们必须把握仅有的4天时间重返地球,每秒钟对他们来说都显得弥足珍贵,除接受控制中心的指引外,其它的一切都得靠他们自己,他们不愿抛下妻儿成为太空中的孤魂,勇气、信心、及毅力支持着他们奋斗下去。

这是一部取材真实事件的灾难片,脚本的依据是当事人的回忆录《与月球失之交臂》。那次登月飞行虽然失败,但飞船的返回本身在美国太空探索史上却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该片可以说是一部惊险片,自始至终,观众时刻关注着远离地球二十五万英里的三名太空英雄的命运。悬念层出不穷,飞船上的事故一个接一个出现,而人们却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当地面指挥站中的电脑屏幕上那些闪烁的光点和变化的数据告诉人们阿波罗13号处于危机时,观众的心情立刻被紧紧抓住了。没有枪战,没有谋杀,牺牲发生在不可测验的太空,人们只能看着而无能为力。惊险性来自于对命运的抗争,只有所有人都努力,才能脱离危险,打败死神。

影片重现了1970年的壮举,高度赞扬了宇航员们勇于挑战厄运的英雄主义精神,具有非常实在的教育意义。为了追求影片的真实感,摄制组完全在休斯敦航空中心拍摄实景,并且将一部波音707改装成航空飞机, 用于演员们饰演宇航员时体验失重状态。拍摄时是采用了零度重力的状态,演员们在阿波罗13号的模型中上上下下地来回体验失重与正常的情况,呕吐是必不可少的。但影片的真实性却得到了客观实现。主角杰姆·弗洛尔由两届影帝汤姆·汉克斯扮演,他进行了长期的阅读与实验准备工作。正如他愿,他的演出让真正的太空英雄弗洛尔也大为赞赏。汉克斯又再次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偶像。

《阿波罗13号》的高难度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这是个真实故事,情节和结局在美国无人不晓,如何营造戏剧悬念?第二,故事涉及大量科技信息,对外行来说犹如天书,如何避免为冒充内行而卖弄高科技语汇?

《阿波罗13号》以微调的方式和克制的姿态,精心处理从编剧到表演的每一个细微末节,为我们再现了发自灵魂深处的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这是一部近乎完美的影片。

❻ 太空电影名字 masa 太空失重训练

《登月第一人》是达米恩·查泽雷执导的传记片,由瑞恩·高斯林、克莱尔·芙伊领衔主演。
该片剧本改编自詹姆斯·汉森的传记作品《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人生》,讲述人类历史上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的生平故事。
该片于2018年8月29日作为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开幕片亮相,同年10月12日在北美正式上映。

❼ 女演员好像是詹妮弗劳伦斯,场景是在有重力系统的太空船上游泳,突然飞船故障重回失重状态,请问电影名字

太空旅客 Passengers (2016)
导演: 莫滕·泰杜姆
编剧: 乔·斯派茨
主演: 詹妮弗·劳伦斯 / 克里斯·普拉特 / 麦克·辛 /劳伦斯·菲什伯恩 / 安迪·加西亚 / 更多...
类型: 科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7-01-13(中国大陆) / 2016-12-21(美国)
片长: 118分钟(美国/中国大陆)
剧情简介 · · · · · ·
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那时的人类乘坐太空飞船进行星际旅行,准备前往另一颗星球,然而电脑的一个小故障让一名本该再沉睡90年的乘客提前从冬眠中醒来,为了不让自己在长达几个世纪漫长的太空航行中孤独终老,他唤醒了另一位女 乘客并与她坠入爱河。

❽ 电影中的失重场景是如何拍摄的

‍‍

失重效果:以被动实现自由,如何表现失重效果,是任何太空题材电影最重要的,也是难点。一般电影人有两种常规方法来实现。一种是真的失重环境下拍摄——显然,这个很难实现,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任何一部剧情片进入太空拍摄;而地球中失重的效果转瞬即逝,短到根本无法支持演员完成一个失重表演。不过,如果有专门设计的飞机,能以向上隆起的抛物线拱(parabolic arcs)的方式高速飞行,理论上是可以在抛物线顶端前后形成一段时间的完全失重状态,作为太空无重力情形的完美模拟。事实上,影片《阿波罗13号》中的失重场景就是如此拍摄的:剧组及演员乘坐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KC-135运输机在高空以抛物线轨迹飞行,每次大概能经历约23秒的失重状态,足够摄影机捕捉演员的某些动作。可是,这种拍摄方式无法适用于《地心引力》,单是导演卡隆要求的动辄几分钟的长镜头失重效果,就是这种飞行方法在技术上无法实现的;何况片中要求的失重效果总时长更是借用飞机拍摄无法承担的。另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是模拟动作。在地球常规重力条件下实现这种“看起来像”的失重效果,最廉价的方式是水下拍摄,水的阻力效应使动作变得迟缓,可以实现太空中的悬浮与类似飞行的移动动作。《地心引力》也用到了水下拍摄,主要用于太空舱内的部分演员滑行镜头的特效参考,但其他绝大部分失重场景,都不是用这种方式拍摄的。首先,水下拍摄无法真实表现演员的表情——憋气与努力睁眼的神情显然和太空环境下的表演完全不一样;其次,水下复杂的光影反射折射效应,也让穿宇航服水下模拟太空作业变得不可能。《地心引力》最终实现失重效果的手法,是最古老的娱乐手艺与最先进的电脑技术的结合:剧组找来舞台剧版《战马》的幕后高手,以大型牵线木偶操控方式,控制演员的肢体来模拟失重状态下的动作。这套装置有12根线连到演员身上四个系点,线的另一端则或者由三位专业木偶师操纵,或者由电脑程序控制的机械系统控制,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卡隆和主演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都在采访中提到影片中最难拍摄的一幕:女主角好不容易回到太空舱、脱去宇航服像婴儿一样蜷曲着飘在空中的长镜头段落。实际拍摄时,布洛克坐在一个很小的自行车底座上支撑身体,一条腿则绑在装置上帮助固定,而缓慢的四肢移动以及整个身体的翻腾漂浮动作就是由木偶师与程控线缆装置协助完成的。这过程中,还得用电脑特效做出虚拟肢体来替代演员被绑住的腿,并做出与线控的身体其他部分匹配的动作。这种线控方式,在本片中也主要用来拍摄太空舱内场景。那些穿上宇航服的太空行走场景,演员甚至都不用做任何肢体动作了——因为包括整个太空背景和宇航服本身,都是电脑生成画面:演员只负责提供脸部表情,其余的肢体动作,绝大部分由电脑动画师完成。无论是线控还是电脑生成动作,都是本片在处理失重效果的一个理念突破:既然无法以“原生”的途径实现太空漂浮,那就以“绝对控制”外表表现形式的方式来体现无重力动作。这种完全突破传统思维框架的技术实现手段,也贯穿《地心引力》的制作过程。

‍‍
阅读全文

与电影太空航行失重片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21最新电影免费网站 浏览:956
星球大战电影游戏顺序 浏览:120
芳霏主演电影全集 浏览:196
电影弥天之谎在线观看 浏览:256
电影送你一朵小花主题曲 浏览:904
真实世界电影解说 浏览:494
校园女孩游戏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184
讲一个失败的音乐家的电影 浏览:270
任达华梁家辉主演黑社会电影全集 浏览:469
悲情城市电影音乐 浏览:786
刘德华未来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73
亿万第二季电影天堂 浏览:638
游戏魔法电影完整版 浏览:183
电影票房之争 浏览:572
爱情男女电影未删减在线观看 浏览:449
残酷血腥战争电影云播 浏览:991
沈腾最好的电影票房 浏览:669
免费欧美纯爱片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55
电影分手片段哭泣合集美剧 浏览:751
女生说我不看电影怎么回复 浏览: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