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湘江之战简介。100字就好。谢谢!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中央红军由10余万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之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于此役几乎覆没。
(1)血战湘江电影片段简介扩展阅读:
战斗结果:
湘江一战,中央红军损失近五万人,具体上多少,并没有权威的统计资料。红军的损失,主要是作战部队的损失,军委纵队损失不大。加上前三道封锁线的损失(包括非战斗减员),中央红军人从长征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余人,锐减至不足三万人。国民党方面的损失,据说湘军损失七千多人,桂军伤亡二千人左右。
但在战略上,红军是胜利了。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湘江惨败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它是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从此中国革命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革命翻开崭新的一页。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突破了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但此役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后损失最大的一次。连同前3次突破封锁线的损失(包括非战斗减员),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
㈡ 红军长征血战湘江的内容简介
《红军长征血战湘江》翔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广西北部地区走过的296公里艰难而光辉的历程。在长征的历史上,过广西的这一段虽然短暂,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关键一段。在桂北,中央红军首先进行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场大战——湘江战役,冲破了敌人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伟大转折提供了契机;其次在湘江战役中的被动挨打和惨重损失,彻底暴露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严重危害,引发了党的高层领导和广大红军将士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的深刻反思;再次以毛泽东等人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与以博古、李德为代表的错误路线开始展开较量,毛泽东自被剥夺对红军的领导权后,首次发挥作用,提出了改变行军路线、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并被接受,进而提出改变红军战略进军方向的正确主张,为不久后接连召开的黎平政治局会议和遵义会议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思想基础;最后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红军长征过广西首次发布并成功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充分证明了党领导的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既为后来红军顺利通过其他民族地区提供了直接经验,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制定党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借鉴。
㈢ 想看《血战湘江》(2017 版),至今没找到,跪求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0vC49zPEwWmbwR6SidTkAQ
《血战湘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类电影。该片由陈力执导,王霙、保剑锋、徐箭、董勇等主演,于2017年6月30日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1934年红军34师官兵付出巨大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
㈣ 电影血战湘江中,为确保大部队顺利过江, 什么样的战士们前赴后继
《血战湘江》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LMVs84_r_4XepVI2Ez7l9A
作为一部为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礼的影片,本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㈤ 血战湘江观后感,如何评价
该影片是一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建军9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献礼影片,生动地讲述了83年前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此片深刻揭露了反围剿中党内以李德、博古为代表主张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党和红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真实再现了红军34师官兵顾全大局、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
影片中,每个红军牺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营长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他给父亲整好军帽,两人为是红军一员而感到骄傲;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竟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为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艰苦卓绝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的集中体现。观看完影片大大增加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信,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自信。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感谢《血战湘江》重新给我们这样一段记忆,让我们知道: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
(5)血战湘江电影片段简介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惨败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㈥ 血战湘江观后感,如何评价
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观看了《血战湘江》后,心情非常激动,那悲壮的画面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如果中国革命的胜利,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筑成,那我们必须英勇献身”、“誓死保卫党中央过过江”,红三军团长和红军战士的话时时萦绕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给我以震撼和鼓舞。
该片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创作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影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饶的光辉形象,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影片把我带入到战争场面,声光特效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一个个红军战士指战员流血牺牲使我感慨万千,他们的视死如归的气概,他们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万分敬佩。
而今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辈是我们的民族脊梁,正因为有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立国之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值得每个中国人敬仰。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辈的初衷,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长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更是我们现阶段实现中国梦,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祖国不竭的动力。
虽然我们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忘记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学习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中发扬不惧挑战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前进。为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参与者、奋斗者、开拓者。
(6)血战湘江电影片段简介扩展阅读:
观后感重在“感”。不少学生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要联系实际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㈦ 电影《血战湘江》主要讲了什么
《血战湘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类电影。该片由陈力执导,王霙、保剑锋、徐箭、董勇等主演,于2017年6月30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1934年红军34师官兵付出巨大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
㈧ 血战湘江的内容简介
《广西文库》旨在对广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文库以延绵五千年的广西历史文化为背景,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遗迹、风物、景观等进行全景式扫描,从中梳理出最具学术文化价值的亮点,着力对之进行学术性的书写和通俗性的呈现,以“点”的精彩,表现“面”的厚重。
这本由传泰编写的《血战湘江》是该系列中的一册。
《血战湘江》分为红军痛失抢渡湘江战机;红军征服越城岭;寻访湘江血战后的失散红军等数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