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墨守陈规的介绍
墨守陈规实际应是墨守成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有“墨守成规”这一词,无“墨守陈规”。后者是生造词语,意思是表面含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B. 中国剪纸动画片有那些
1、《渔童》
《渔童》是根据张士杰收集的自鸦片战争之后、义和团运动之前流传于渔民间的同名民间传说改编,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拍摄的剪纸动画片。
短片由万古蟾担任导演,虞和静担任编剧。该片主要讲述了老渔民爷爷从海中网起的汉白玉鱼盆中出现的小渔童帮助渔民们惩罚当地贪官和洋教士的故事。
2、《人参娃娃》
《人参娃娃》是根据张士杰原著改编,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1年制作的剪纸动画短片。短片由万古蟾担任导演,包蕾任编剧。该片主要讲述了居住在深山的人生娃娃帮助饱受剥削的小长工小虎子惩罚贪心狠毒的财主胡扒皮的小故事。
3、《金色的海螺》
《金色的海螺》是根据阮章竞的童话诗改编,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制作的剪纸动画片。短片由万古蟾担任导演,包蕾任编剧 。
该片讲述了渔家青年在出海时打到一个由海神娘娘的女儿海螺姑娘变化而成的海螺,海螺姑娘在渔家青年家中帮助他做饭、干活,和渔家青年成为了好朋友;海神娘娘得知后进行阻挠,而渔家青年在通过海神娘娘重重的考验后和海螺姑娘终于生活在了一起的故事
4、《狐狸打猎人》
《狐狸打猎人》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剪纸动画短片,由胡雄华执导,邱岳峰担任配音,1978年上映。该片讲述狡猾的狐狸利用传说装成怪物把年轻猎人吓得丢枪逃命,老猎人识破狐狸的诡计将其打死的故事
6、《猴子捞月》
《猴子捞月》是根据民间童话"猴子捞月"改编的剪纸动画片。短片由周克勤担任导演,凌纾任编剧 。该片讲述了一群贪心的猴子发现月亮想把它占为己有,结果用了各种方式,最后都没弄到月亮的故事
C. 墨守陈规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D. 墨守陈规”到底对不对“
“墨守成规”与“墨守陈规” 社会上有写“墨守成规”的,也有写“墨守陈规”的,写了“墨守成规”,这是不会有争议的,但写成“墨守陈规”是对是错为意见很不一致。《现代汉语词典》立有“墨守成规”这一词目而无“墨守陈规”,但在另一处解释“陈规”这一词时,举的例子却是“墨守陈规”。《汉语小词典》在“墨守成规”词目下说:“也作‘墨守陈规’”。有一些辨误的词书认为,用“成”是对的,用“陈”是别字。我以为,用“墨守成规”无疑是正确的,但用了“墨守陈规”也是可以的。 “墨守”是个典故。战国时墨翟其人善于守城,很有名气,因称善守为“墨翟之守”,或“墨守”。《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思想保守,固执老规矩不肯改变。 有“成规”一词,也有“陈规”一词。这两词义相近,但也略有差异。“成规”指现行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和方法。“陈规”指陈旧的或已不适用的规章制度。用“墨守成规”固然说得通,用“墨守陈规”也同样说得通。所以用“墨守成规”固然正确,用“墨守陈规”也不算错。
PS:咬文嚼字上的,应该很权威
E. 墨守陈规的典故是什么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因称善守为“墨翟之守”或“墨守”。《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F. 墨守陈规的故事
成语典故: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成语出处: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成语例句: 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这个成语没有故事额..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G. 墨守陈规 啥意思
就是死守老规矩,不懂变通的意思。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H. 求知该部电影名
天下无双
影评:
“北有《大腕》,南有《天下》”之称,拥有超豪华阵容的《天下无双》,其中由梁朝伟、王菲、赵薇、张震领衔主演,幕后则由监制王家卫、导演刘镇伟、美术指导张叔平组成的“金三角”,受到了众多影迷的喜爱,确实有其出彩之处。
(一)黄梅戏曲:这是《天下无双》影片最与众不同最具特色之处。在该片中,不仅有男女主角和众角色大唱特唱黄梅戏,而且大量采用了《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改装曲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全剧的黄梅调、象征甜美爱情的挑花与这部在美丽的江南水乡上演的喜剧童话爱情故事紧密融成一体,充满了喜庆而诙谐的气氛,让人沉醉在这小情小调中。民间的黄梅调恰好又与平民化的皇上公主的爱情配合得天衣无缝,故事主客体、画面背景相得益彰;而由现代人演唱黄梅戏腔调,使独具江南特色的小曲更添了一份时代气息,尤其是无双长公主(王菲饰演)与小霸王玉蛟龙(梁朝伟饰演)对唱时郎情妾意、眉来眼去,几许婉转、几许绮靡、几许调皮,更是无厘头大话风格的体现,别具趣味。可以说,黄梅戏曲是该片的最大创新;凡是有音乐响起的地方便是该片最动人之处。
(二)同题突破:毋庸讳言,《天下》的故事相当老套,讲述的是皇帝和公主私自微服出宫找乐并与平民子女喜结良缘的故事。不过幸好导演刘镇伟没有“墨守陈规”,他以独特的解构方式与出色的驾驭能力编导了一部大话风格的轻喜剧。在片中设置了两对兄妹双线索的爱情故事,情节比一般影片更为丰富、曲折。该片前半部阿龙、凤姐、长公主三人的感情故事尤为错综复杂:阿龙一心想撮合其妹与黄相公(男装打扮的长公主)的婚姻,凤姐也深深喜欢一身男装的长公主,而长公主却爱上了阿龙……其间,爱情、亲情、友情混杂一起,结果演绎了一场稀里糊涂、阴差阳错的闹剧,诙谐有趣,真诚动人。《天下》还吸取了“游龙戏凤”的故事模式,采用了现代与古代时空交叉的结构,加上“无厘头鼻祖”刘镇伟天马行空的想象,从而形成了一部充满童话、神话色彩的“大话”风格的“龙风奇缘,天下无双”传奇故事。总之,《天下》一片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比同类题材影片有所突破。
(三)悲剧因素:被誉为“《大话西游》贺岁版”的《天下无双》载歌载舞、美人美景、热闹喜庆,无疑是一部喜剧。但与一般喜剧不同,在该片中还不乏悲剧场景、元素。如身份悬殊的长公主与龙凤凶妹的几次分离、长公主因皇太后干预其婚姻而相思成疯、阿龙离开皇宫后悲痛欲绝欲哭无泪的醉酒戏等等,悲凉、辛酸得颇让人感动,甚至潸然泪下。若不是因其是贺岁片而画上“大团圆”的尾巴,该剧完全可能发展成为一出悲情剧。正如梁朝伟所言“只不过整部戏用了一个喜剧的外壳来包装而已”。剧中众多的悲剧因素是其他贺岁片中绝无仅有的,也构成《天下》这部贺岁片的一大特色,“喜剧部分让人笑得开心,而爱情故事让人感动流泪”(刘镇伟语),整出戏亦喜亦悲,悲中出喜,反而让人笑得更通透。
搞而不笑可奈何
作为一部吉祥、喜庆的贺岁片,《天下》无疑是成功的,其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该片所拥有众多亮闪闪的大牌明星。但该片的艺术水准并不是那么高,有许多地方还梢歉不足,而且有时精心处置的“优势”反成了“缺点”。
(一)搞而不笑:刘镇伟执导的贺岁片《天下》自然有不少后现代的“无厘头”笑料,如“这是本台记者发自皇宫的报道”、“高速扫描仪”测出小霸王骑马超速、龙凤店八折优惠大酬宾并送神秘礼物、身穿时尚旗袍的凤姐像交警一样查问推车老农有没有驾驶证、正德皇上的随从脚踏松糕鞋手提公事包等;但总的来说,《天下》缺乏令人棒腹大笑的场面,甚至常常让人勉为其难地挤出一丝笑容,搞而不笑,比较乏味,要从头到尾看完这部片子还真需要一点耐心。像前半部里龙凤兄妹两年后重逢时凤姐感到一阵杀气及后来的慢动作对打、阿龙为妹择夫婿试真心炉场面……都纯属瞎闹;而先前炒得沸沸扬扬的梁朝伟“烂面独眼”造型,让一个帅哥苦熬两个多小时化出的造型可谓用心良苦,但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搞笑效果,反而让人觉得有点恶心。刘镇伟试图在“个性”(艺术)与“市场”(商业)之间找个平衡点,在该片中既想有《大话西游》的真情,又有《东成西就》的彻底胡闹,然而效果并不好,不仅使“无厘头”搞笑特长大大削弱;而且给观众虚假、造作、不伦不类的怪感觉,让人提不起劲来,更难以开怀大笑。这不能不说是《天下》的一大遗憾。总之,《天下》的搞笑不如刘先前拍的《东成西就》,而与一出场就让人喷饭的“无厘头”代表周星驰相比就更差远了。
(二)形似而神不似:从《天下》中可以很明显看到《大话西游》、《东成西就》的影子,在《天下》一片里大量出现了“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的台词、“眉来眼去剑”的武功招式、紫霞仙子的角色、“大话西游”的插曲、王家卫画外音的叙述故事方式等借鉴模仿痕迹。无疑,这是一种故意设置,一方面是“刘镇伟式”、“王家卫形”风格的延续和体现;另一方面则更是一种噱头,一种“讨好”、“迎合”行为———用时下流行的经典台词和桥段能使熟悉它们的影迷既会感到有趣又能引起美好回忆,具有双重效果。但是这种将昔日那些毫无内在逻辑联系的“亮点”生搬硬扯在一起的“形聚”做法并没有达到“神聚”的效果,甚至让人觉得该片只不过是刘镇伟与“玩家”王家卫的混合怪胎。显然,《天下》的故事内涵与艺术品味都远远不如《大话》,过分注重“表面”,而忽略“本质”使本来就不很丰厚的故事更加简单、肤浅了。全剧除了如“喜欢一个人就应该一心一意,因为你才是天下无双”的一些并无太多新意深度的爱情阐析外,就没有什么能给观众更多深思回味的东西了,给人深刻印象的精彩台词几乎没有。“形似而神不似”的《天下》大有刘王江郎才尽、“吃老本”的感觉。可以说,在思想内涵方面,《天下》确实没有取得任何突破,甚至今不如昔。当然话又说回来,这对于一部以娱乐为唯一目的的贺岁片或许过于苛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