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知道《绿茶》经典对白赵薇和傅彪的那段
《绿茶》讲述着充满浓郁小资氛围都市浪漫,可里面的对白却处处调侃着人生的喜悲与困惑:
No.1陈明亮:除了我她还有个人。我骂她脚踩两只船,她还理直气壮地,说她自己才是船,而我们——我和那个人——我们不过是桨,她用两只桨划,哪个顺手用哪个......
酸评:可怜的"陈明亮",婚纱照都照了才知道戴了"绿帽子",还得和情敌平起平坐,搏出位机会!可怜的姜文,从影以来,非枭雄即愤青,40岁突然演了一把痴怨小男人!
No.2陈明亮:我闲着也没事儿,跟你去凑个热闹行不行?顺便帮你把把关。
酸评:死活跟着自己相亲的对象去和别人相亲,说是顺便把关,其实却是害怕已有好感的"吴芳"挑中后来人。受了伤害的男人再也没有接受失败的勇气了。
No.3吴芳:我有个朋友说,吴芳,你最大的优点是保守,最大的缺点是太保守。
酸评:人的优点往往也是软肋之所在,就像金庸的小说总是教导我们:武功招式的最强处便是最弱处,理清脉络,必能一击即溃。做人做事道理相同。
No.4陈明亮:你就这么着急嫁人啊?太不现代了。
酸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嫁不嫁人成了"现代"的标准,不过确实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成为"不婚族",逃脱家庭的束缚,享受无拘的自在,且年龄范围越来越宽泛,同时也和受教育的程度成绝对正比。
No.5陈明亮:你为什么相亲?
吴芳:因为我要结婚。
陈明亮:那你为什么要结婚?
吴芳愣住。
陈明亮:因为你很寂寞。就像我一样。
酸评:很有一些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结婚"就成了必须完成的头等大事,多未婚一天就多一分"砸手里"的担忧,可本质上他们从未想过婚姻意味着什么。如果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婚姻,那么,麻木地追求婚姻又是什么呢?
No.6朗朗:什么是坏人?......这世上没有坏人,只有买卖人。
酸评:不得不佩服"朗朗"的老于世故和脑筋清晰。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其目的,这些目的,或正大光明(我们通常称之为"理想"),或不可告人(我们通常称之为"阴谋"),不过这都无所谓,在当今这种越来越多的东西可以用金钱量化的时代,几乎一切都成了买卖,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买卖人。
No.7老方:赶紧出去,要不然我喊警察了!
陈明亮:那你喊警察吧,你把警察喊来我就不纠缠你了,我一肚子话就跟警察说。
酸评:,典型的无赖语言,典型的朋友语言。不是困惑到一定程度不会去找死党,不是困惑到一定程度不会这么说话,不是困惑到一定程度不会打算麻烦警察!
No.8吴芳:我们的朋友到此为止,从现在开始,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就当我们从来没认识过。
陈明亮:行,但有一个条件。你走阳关道,我去走独木桥。独木桥不好走,我不能让你一个女孩子,还是研究生,还是近视眼走啊!不好走的路由我来走。
酸评:一句绝情的话,调整一下语序,ok!挽回一颗愤怒的芳心。男人不经意中的体贴,对敏感的女人来讲,永远万钧雷霆一般地撼人心魄!
No.9你把我当成什么?扶贫对象?!
酸评:和"陈明亮"聊天简直就是贫嘴培训,连呆板的"吴芳"也可以调侃"陈明亮"想和她谈恋爱的目的了。"吴芳"一向严谨过甚,看来真是造化弄人,他们怎么能不是天生一对呢?
No.10朗朗:这不是油嘴滑舌,这是我的职业道德。
酸评:天下最冷酷的人就是"朗朗",因为她总是说至理名言,虽然用的是让所有男人沉湎其中的耳边吹香软语。
No.11老方:没了这棵歪脖树。咱还不上吊了?!
陈明亮:问题是别的树也不让我上吊。
酸评:真是可悲!仿佛掉进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深渊。人之所以是情感动物,就在于人类有钻牛角尖的癖好。
No.12老方:这个小女子可非同一般。她是那种森林型的女人,表面上到处都是路,实际上转来转去才发现还在那个林子里原地踏步。
酸评:女人的分类方式千奇百怪,森林型和罗马型是其中深奥又简单的一种。说它深奥,森林和罗马本不是同一类名词,这种组合新颖独特,略带玄机;说它简单,只有两种,不像年龄、职业、血型、属相等等有众多的子级分类,罗马就是罗马,森林就是森林,泾渭分明,没有交集。
No.13陈明亮:坚强的女人哪有像你这么说话的,女人越坚强越是轻声慢语的。
吴芳:看不出你这方面还挺有阅历的。
陈明亮:这不是阅历的问题,是眼光的问题。
酸评:阅历可以靠岁月的积攒,而眼光实在是与生俱来。眼光是骨子里对事物的单纯评点,本质上要是喜欢小米粥,就是天天满汉全席了,也还是见了小米粥就走不动道,装也没用。
No.14朋友:我们喝一杯吧?为明亮和明亮"明亮"的女朋友。
老方: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会用形容词了?
朋友:一见到美女就会用了!
酸评:美女一来,男人们都伶牙俐齿了。恐龙一到,所有的青蛙恨不得马上爬山涉水溜之大吉,这也是人之常情。
No.15吴芳:他是被人杀死的。
陈明亮:是谁为民除的害?
酸评:"吴芳"讲述她的朋友(其实就是她自己)的故事,很悲伤的一件事,观众们被"陈明亮"的一句话点醒了:"吴芳"是当局者迷,"陈明亮"是旁观者清。
No.16陈明亮:咱们喝点东西吧,我等你好几个钟头了。
吴芳:我刚来没一个小时,你等我好几个钟头?
酸评:"吴芳"总是相亲失败完全要归功于她的呆板。当然,她要是不呆板,就用不着为了结婚而不停地相亲了。她不明白: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宠爱。
No.17吴芳:我第一次看到你,就已经知道你是个无赖了。
陈明亮:其实我这个人,挺好的,你慢慢处,时候长了你就知道我不是东西了。
酸评:把实底交给你,等于把难题推向你,我已经是个无赖了,你为什么还在和我交往?难道......你爱上我了吗?
No.18陈明亮:一次次地相亲,一次次地被人抛弃,你自尊心不受伤害,我的自尊心还受伤害呢!......眼前就有一道彩虹,用不着出去经风雨!
吴芳:你真的喜欢我吗?
酸评:在缠绵的跳舞酒吧,在奔跑的酒店走廊,两次回响起这样低沉的衷心倾诉,闭上眼睛,再听一次吧,没有一个女人听到这句话会无动于衷,即使你是珠穆朗玛峰顶的积雪,我也要将你慢慢消融......
把你的DVD 扔到一边,到影院去"听"环绕立体声版的《绿茶》吧:杜可风捕捉的色彩固然美仑美奂,可姜文的声音更会让你包裹在浓情化不开的爱意与性感之中。那份"成熟"与"磁性",只有影院的气氛能够给你。
B. 绿茶的幕后花絮
1、该片是赵薇首次一人分饰两角,且是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角色。
2、该片是姜文1998年被禁之后首次出演都市电影。
3、该片里朗朗弹奏的音乐片段是特地请来的凭借《末代皇帝》夺得奥斯卡奖的中国作曲家苏聪,担纲的音乐制作。
4、该片原定于五一档期上映,但因为好莱坞电影《指环王》的上映而推迟到暑期档上映。
·5、《绿茶》中的杜可风作为该片的摄影十分敬业,呆在水里拍戏四五个小时都绝不吭声。可在有一天晚上拍戏时,快到凌晨时他却罢拍了。原来当晚是拍赵薇的戏,太多夜戏,杜可风觉得对女演员保养很不利,他说人的皮肤到晚上12点以后就会松弛,尤其是女人,近景镜头拍上去会不好看。杜可风表示,赵薇现在不该拍戏,而应该好好休息。在他的坚持下,转场拍摄取消。
6、·姜文的霸气人所共知,但在《绿茶》拍摄现场面对赵薇,却会称她为“薇姐”。
7、·《绿茶》是模特出身的王海珍涉足影视的第一部作品,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另类女孩,初次拍戏的王海珍在片场总是慢热,有一场扇耳光的戏总是拍不好,重拍无数次。在结束时,王海珍一边脸都肿了。
C. 微电影绿茶妹14分50秒的时候那段音乐插曲叫什么
mr.saxobeat
D. 绿茶电影
电影《绿茶》在张元的所有作品中当属异类。一方面,这部改编自小说《水边的阿狄丽雅》的影片沿用了原作简单明了的情节框架。另一方面,它又一反原作颇为写实,也是导演曾经擅长的叙述方式,转而套用“双重性格”的非现实公式来描摹这种情感,从而演绎出一段看似轻灵,却难以理喻的情节。在这种落差中,导演张元的后现代转向企图依稀显现。
首先,影片《绿茶》试图构建一座消减了逻辑深度的平面迷宫。这种消减尤其体现在吴芳/朗朗的家庭前史与其性格成因的必然联系上。小说中母亲入狱直接导致了朗朗“弹琴”挣钱的行为。显然,这是一套沉重的“卖身救母”的符码。而影片则有意回避了这层因果关系的叙述,母亲出狱了,朗朗却没放弃“弹琴”生活——沉痛的前史变成了仿佛可以“忘却的纪念”,其直接后果就是使习惯于从情节逻辑寻求合理出口的观众走入了死胡同。
有趣的是,这座沿逻辑方向无法走通迷宫,却为我们留下了“相似性”的地图。事实上,影片又何尝不是在“隐瞒”这张底片上不断地作着安迪霍尔式的复制?只不过朗朗的父母,陈明亮和前女友,老方及其女友都因“真相暴露后的沟通失败”各以暴力收场,并在似曾相识的一记耳光之后,充当了吴芳/朗朗和陈明亮“相亲”的配景。这里,我们几乎能看见在众多爱情电影中曾一度流行过的拼贴风格,比如《爱情麻辣烫》或《花眼》。然而,影片却也因此走入了自设的改编悖论,既然导演只是希望我们看到一张色彩鲜艳的装饰画,那么这些配景上类同的暴力行为就不应该存在,或者说,应该用某种欢快的笔法涂抹起来,因为这些丑陋的褶皱时刻在若隐若现地充塞着故事主体,诱导着观众作徒劳的思考,并与导演的消减哲学互成矛盾。但如果真的抹掉了它们,那么故事又将成为一个单色的残片。
影片的另一个平面化特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性格设置上。在小说中,朗朗和“我”是女主人公在母亲出狱前后的两种不同生活。而在片中,当吴芳轻描淡写地将她母亲回狱原因归结为“不适应社会”时,便也自然而然地告诉我们她是这种“不适应”继承者。对于母亲,这种“不适应”是《肖申克救赎》中的“回狱”,对于她,则是《东邪西毒》式的“变脸”。近年来,“变脸”无疑已成为电影作品中城市人渴望沟通和自我保护的类型化内心写照。影片毫不避讳地搬演了这一模式,却忽略了这个模式本身就带有“正-反-合”的关系,对其成因不作任何解释,使吴芳和朗朗变成了同一个人在同一段时间内的不同脸谱——“不适应”最终被贴上了价格标签,当作商品推向观众。
与此同时,爱情片的感情发展线索与悬念片的悬念被织在一起。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说这种交织的效果在影片前段还能用“一加一大于二”来形容的话,那么在影片末尾——也许是由于陈明亮寻找真相的动作过于被动的缘故——我们只能看见两者的对峙。小说中的“我”在陈明亮的追问下直陈真相。在张元的故事里,与之相应的是一场没有来由的不欢而散,和同样缺乏足够铺垫的“开房”闹剧,过场镜头仅仅是一杯旋转绿茶的特写。此时,平面化与逻辑性的矛盾再次暴露,情感线索兀然进入高潮和结尾阶段,而悬念线索,也就是陈明亮是否发现了真相,以及凭什么发现真相全无表现,可见影片已然无法兼顾两条线索的收尾。于是,导演只能用前后行动和对白的重复加上一段模糊的玻璃后面的影像作出暗示(根据采访资料,原先曾有拍摄酒店房内一场的计划,后来取消),但过于浓烈的写意元素仍使得悬念线显得断裂单薄,进而使整个影片的结尾趋于仓促。
无论如何,张元终究还是成功地把一篇有份量的短篇小说变成了一部娱乐电影。至少在形式上,《绿茶》具备了一个流行商品所应有的一切:欢快的爱情故事、明星的号召力、杜可风的摄影、苏聪的音乐、王朔式的台词。看上去的确很美,但也有点别扭。就好像有人当着你的面把一个漂亮魔方的六面摊开,然后告诉你它不是用来翻的,它只是一组美妙的空间色彩构成。
E. 绿茶高清完整版电影
绿茶妹DVD.rmvb
F. 电影《绿茶》讲了什么内容
片名:绿茶
导演:张元
编剧:金仁顺、张元、唐大年
摄影:杜可风
主演:姜文、赵薇、方力均、王海珍、张元
出品:北京国安文化发展公司 北大华亿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联合摄制 北大华亿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出品
本片讲述了一个散发神秘清香的都市爱情故事。女硕士吴芳不停地相亲,每次和男人约会时,她都要点一杯绿茶,她相信一个叫朗朗的女孩说的话:从一杯茶预测一个人的爱情。
陈明亮觉得这都是女孩子的胡说八道,他对绿茶没有研究,但他自信对女人很有研究。他认为女人不外乎就两类:森林型和罗马型。在森林里,你看见有无数条路、无数种可能,所以在森林型女人面前,男人容易迷路;而在罗马型女人面前,男人容易迷失自己,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在另外的路上,正有多少人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发。
吴芳和陈明亮,带着各自对爱情的理解,各自隐蔽的爱情经历,开始了新的爱情角逐。但陈明亮很快发现,在这场角逐后面,却有另一个人决定着他们的胜负,她就是神秘的朗朗。如果两个人的世界是一个茶杯,陈明亮和吴芳是杯底的茶叶,而朗朗就是冲茶的水。水决定了茶叶旋转的方向、交缠的方式和沉浮的节奏。
G. 电影《绿茶》中画家床上的女人是赵薇吗
不是,就是画家的女友,就是在最后聚会上吃朗朗的醋大吵的那位。
演员的话,是王海珍。
H. 微电影绿茶妹里面13 分钟的时候、可儿第一次见蒋公子放的那首嗨曲、叫什么
saxobeat这首
I. 绿茶婊微电影系列的还有哪些
同类型的这个在优酷上面这部《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一起》可以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