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杜富国清唱夜空中最亮的星,你知道杜富国的哪些事迹
杜富国清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又引起大众关注,又不由让人回忆起杜富国的英雄感人事迹!从去年开始,杜富国成为《南陆之声》的播音员,退出“第一线”,但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军队事业发光发热,这就是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
战争年代,冲锋陷阵保家卫国!每每想到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每每看到那些血流成河的电影画面,总是不由得让人心生触动、让人感慨、让人潸然泪下……
和平年代,不忘初心冲在“前线”!这就是中国军人!
❷ 致敬中国军人!扫雷英雄没了眼睛和双手,举起断臂做了一个军礼,感动了吗
礼毕之后,全场所有人眼眶都湿润了,泪奔!颁奖的是一位老将军,他给杜富国一个深深的拥抱。现如今杜富国的战友们延续了他的精神,辗转云南各地誓要清除掉所有的雷场。
排雷战士,是和平时代离死神最近的人,在杜富国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精神,那是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军人精神。我们现如今的和平与稳定正是像杜富国这样的军人们用生命所换来的,英雄是不会被遗忘的,他们会被人民铭记于心。
❸ 杜富国电影叫什么
杜富国电视剧叫《理想照耀中国》。
《理想照耀中国》将镜头更多地对准历史长河中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他们是积极向上的青年、独立自强的女性、娇小却无比坚毅的渔家女,舍小家为大家的知识分子,他们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身份,却为了心中的信念与理想付出一生,他们不求回报,更不求被人们记住。
剧情
1920年春,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两个男娃沿着村子道路放风筝,俩人一个叫陈望道,一个叫江流。多年以后,陈望道长大成人,投身到了革命事业中。
时值国家外忧内患,日本人正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陈望道跟学子们讨论革命出路,有人提起了日本人不久前枪杀了一个罢工的工人,很多工人联合罢工,向资本主义倾诉不满,但依然未能重创资本主义。
❹ 电视上看到的杜富国事迹,想简单了解一下
地雷是埋在战场上的一种防御性武器,主要用来杀伤步兵,也有用来炸坦克和装甲车的反坦克地雷,以及埋藏在水下用来炸军舰和潜艇的水雷。
战争的形式有很多种,规模也分大小,不同规模的战斗需要用到不同类型的武器。如果是游击战、拉锯战之类的,一些战场地形复杂,不适合大规模使用导弹这类的重武器,需要步兵之间短兵相接,这时候地雷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在电影《战狼中》,可以看到外国雇佣兵对地雷使用非常普遍也非常熟练,各种地雷和用手雷设置的诡雷和对追击他们的解放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甚至主角冷锋也中招踩雷了。
人工排雷是最危险的,但也是排除得最彻底的。为了边境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用人工排雷的方式才能保证万无一失,所以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很多解放军手持扫雷设备排雷的画面,拍完雷之后还要手拉手在拍过雷的地方趟一遍,以确保彻底清除安全隐患 。
❺ 杜富国改编的电影叫啥
杜富国改编的电影叫:《排爆精英》。
杜富国是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在参加排雷作业时,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从而失去双眼和双手。杜富国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他的精神也鼓舞了许多人,他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排爆精英》是一部以杜富国为原型创作的故事,以排爆兵刘夕石的成长故事为切入点,将观众带入到排爆兵的训练和工作中。展现了中国军人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荣誉感。卢彩艺在片中扮演少数民族女孩米娅,展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感情。
简介
《排爆精英》由窦骁主演,讲述了排雷兵刘夕石,从入伍到进入特战部队,学习搜排爆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中国军人强烈的国家使命感和荣誉感。
《排爆精英》不仅为观众塑造了一群刚毅坚毅的排雷战士群像,如在挫折中成长的刘夕石、说话硬心肠的陈教官、想要“治”好整座山的若华,还塑造了慈祥坚韧的刘夕石母亲、勇敢善良的少数民族姑娘米娅等。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爆炸英雄只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只因满腔热忱和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而成长。
❻ 杜富国和杜富佳英勇事迹观后感怎么写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
2010年,当19岁的杜富国来到军营时,墙上8位全军挂像英模目光灼灼,凝望着这个青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孩提时代起,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模的名字就如雷贯耳,自己能够穿上军装,和这些英雄同在一个集体,杜富国深感荣耀。
2018年9月,全军挂像英模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两人。只比杜富国大5岁的张超,让杜富国深受触动:英雄,离自己是如此近。
新训结束,杜富国被分到一个英雄的边防连队。他记得新兵下连第一课,指导员组织他们参观荣誉室时,讲述了连队战斗英雄严玉忠的故事。这位在战争年代立战功、受表彰的英雄,让新兵杜富国倍感荣耀:他就是我的榜样!
2015年,杜富国和战友们响应号召,来到英雄的扫雷大队。被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的三队队长蒋俊峰,参加国际维和扫雷行动的四队队长李华健,在扫雷作业中壮烈牺牲的英雄战士程俊辉……闪亮的英雄名字,成为杜富国心中的一盏明灯,点燃了一名战士的英雄梦。
写观后感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代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二、具体谈感受是什么,读书看电影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人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三、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四、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电影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五、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❼ 杜富国事迹简介
2018年10月11日,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作业组长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的一枚加重手榴弹,让同组战友艾岩退后,独自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身负重伤。他保护了战友,自己失去了双手双眼,再也难以操作他熟悉的探雷器,也难以目睹这片浴血之地交付边民耕种。
这名年轻的90后士兵,三年来1000余次进出生死雷场,拆除2400余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在他战斗过的雷场,乡亲们种下的苞谷、草果等作物,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7)感人瞬间微电影五杜富国扩展阅读
中央宣传部2019年5月2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杜富国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作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入伍以来他始终把忠诚和信仰刻在心中,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主动请缨征战雷场,为人民利益和边境安宁挥洒热血,在平凡岗位干出了突出业绩。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随队参加排雷作业时,危急时刻冲锋在前,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失去双眼和双手。杜富国同志曾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
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❽ 李合兰杜富国是什么电影
《理想照耀中国》。
李合兰和杜富国是《理想照耀中国》,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组织制作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傅东育担纲总导演,梁振华任总编剧,郭廷波、韩可一、洪泠、焦永亮、金晔、毛_、曲江涛、王硕、王为、王元、姚铂、赵小鸥、赵小溪、郑世龙、周涤非担任导演,陈都灵、成毅、邓伦、董璇、郭涛、侯明昊、黄健翔、李兰迪、林永健、陆毅、黄俊鹏、牛骏峰、彭小苒、乔振宇、秦俊杰、蒋梦婕、谭松韵、王凯、王一博、王俊凯、严屹宽、叶_月、于晓光、袁冰妍、张嘉倪、张婧仪、张雪迎、赵丽颖、吴磊、井柏然、张艺兴、佟丽娅、李一桐、陈晓等主演的百年献礼剧。
❾ 李合兰和杜富国电影是什么名字
不是电影,是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的《一家人》单元里的,在现实中都有原型人物。
本剧以不一样年代的四十组人物和闪烁故事,纪录我党创立100年至今团结一致和领导中华人民,高擎梦想和信念的炬火,谋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为完成中国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断拼搏的感人征程的故事。
剧情概要:二零二零年春天,武汉新冠疫情情况严重,急缺各方援助。护理人员杜富佳跟同事们打算赶往武汉,出发前,哥哥杜富国过年回家。杜富国是一个伤残军人,相隔七年才回家一赵。
医院领导干部劝杜富佳舍弃去武汉,好好地在家陪哥哥过年。杜富佳担心武汉的新冠疫情,坚决要去武汉援助。杜富佳来到武汉后,投入到了工作上。杜富佳救治患者无果,心情复杂崩溃痛哭,给哥哥叙述她的遭遇。在杜富国的激励下,杜富佳最终寻回斗志,再次投入工作中。
杜富国由陈若轩扮演,在扫雷时为了能保护战友而失去两只手两只眼睛,当兵七年后第一次过年回家,在下车时见到亲人的那一瞬间,他仍然保持开朗,“妈,你看看我,胖了还是瘦了”1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却令人感慨万千鼻酸。
当获知妹妹瞒着自己前去武汉援助抗疫后,他大力支持妹妹,并且进入了医院的“一家人”交流群,以自己身受重伤却不曾舍弃,最后返回亲人身边的故事去激励大家坚持下去。
❿ 杜富国电影叫什么名字
《排爆精英》。
《排爆精英》就是以杜富国为原型创作的故事,该剧以排爆战士刘夕石(窦骁饰)的成长故事为切入点,带观众走进排爆兵的训练日常和工作。
“如果没有镜头寻访到这里,那么很少会有人了解这里的故事。”张挺和团队在筹备拍摄时,曾深入了排爆战士们的排爆现场。这里高山呈60度到70度的坡度,地面温度足有45度,排爆士兵需要穿着70斤的装备,两只手插进土中,把随时可能会爆炸的地雷,慢慢排除掉。他们的手上爬满了山蚂蟥,血流不止,但他们心无旁骛,因为手里的那颗地雷,会在最短的瞬间让生命消失。
首次踏上这片土地,创作团队就被这里的场面震撼。这是30年前的雷场,战争痕迹完整地遗留下来,有大量的迫击炮弹、枪榴弹、手雷、航空炸弹、绊雷、连环雷、诡雷隐藏在山中,需要连续作业上百天,才能把一面山排干净,中间的艰辛无法言说。
“在整个采访和创作期间,我一直被这些真实灼热的情感包围着,它足够强烈,足够浓郁,它燃烧掉一切假象、一切谎言、华而不实的人生经验,它赤裸裸的把人生的难题放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关于爱,关于死亡,关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打动人心的瞬间,张挺希望通过作品传达到每个观众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