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于小杰的角色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校园记者
春晖行动“春晖使者”
江苏省“青春榜样风”好青年揭榜仪式 校媒记者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新闻哥 微博运营管理者
网络红人“Rose爷爷”发现人
腾讯网 高校新闻哥 华东片区主管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爱好者协会 社长/新媒体发展中心主任
“1912新星星艺术节”腾讯大申网艺术家采访记者
现代快报新媒体实习记者
国内首部反映播音主持大学生成长历程的毕业季微电影“8弃8离”微博运营专员
南京广电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小微品鉴栏目 微博运营专员
经历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南京站微直播
江苏教育电视台举办“青春榜样风”好青年颁奖仪式微直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博研究会成立仪式微直播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永远的南广人”毕业晚会微直播
南京人口学院新生开学典礼微直播
荣誉
专访
《中国青年报》、《上海青年报》、《山东商报》、《文汇报》、中国日报社、《21世纪英语报》、腾讯网、腾讯教育 、中国校媒网等
获奖
第九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武汉光博会):“大学生记者看光博”优秀新媒体记者
2012 湖南卫视、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中国青年报:“18岁成人礼青春代言人”
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提名奖
2012年度南都奖学金、南方都市报新闻奖学金 媒体营销奖学金获得者。
团中央学校部《高校微博运营指导手册》优秀微博范例运营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新闻哥。
“回响中国”教育部-腾讯网年度教育盛典:
暨首届全国高校新媒体发展论坛:“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发展与人才培养”——优秀高校新闻哥受邀代表。
金陵晚报“新金陵48景”评审
腾讯网、腾讯微博:2011-2012年度优秀高校新闻哥;优秀校园大使。
第八届高校社团会长年会暨新青年领袖论坛:“90后优秀七类学生代表”。
江苏科技大学微博研习会成立大会暨微博培训班开班仪式“第一主讲人”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助学金
2006年至今,连续6年担任多家媒体的校园新媒体记者,参与各类采访活动百余次,发布的微博稿件被《中国青年报》、新华社 《我报道》、中青在线、校媒网、上海青年报、金陵晚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官博转播报道。
B. 郭婷婷的出生日期
郭婷婷于9月11日出生。
郭婷婷,80后企业家,著名影视出品人、慈善家、投资人。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研究生在读,北京时代影响力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拉卡拉影业创始人、中环国信创始人。
先后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首席专家,山东艺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美国昆山杜克大学慈善基金会理事等职务。
2012年创立北京时代影响力影业集团公司。2015年起捐助美国昆山杜克大学,设立“郭婷婷奖学金”,助力“全球健康项目”及“计算机工程及数据科学”的研究。
2016年,创办拉卡拉影业公司,任董事长兼总裁。2018年,当选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同年任山东艺术学院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设立大学生微电影奖学金:
2021年11月26日,山东艺术学院2019年度郭婷婷奖学金大学生微电影大赛颁奖典礼在长清校区戏剧学院圆形剧场举行。北京时代影响力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北京易明慈善基金会创办人及理事长郭婷婷女士出席。
郭婷婷女士在致辞中对母校领导、师生、奖学金评审嘉宾以及支持奖学金评选的各学院领导表示感谢,对获奖学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她讲到,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敏感的点,年轻导演有自己新鲜独到的灵感,能够迸发出无限的艺术力量。
参赛作品让她回想起第一次拍摄的影片,回忆起在校读书的美好时光。她表示,山艺永远是自己的根,母校的教育和老师的教诲,使她形成了感恩与奋进的人生观念。作为山东省最优秀的艺术学府,山艺更应深入激发青年才俊的奋发创新意识。
她希望通过奖学金的设立和评审,为学校优秀艺术人才培养搭建良好平台,给予真正有才华的学生展现自身风采的机会,共同创造山东艺术学院的美好未来。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郭婷婷
C. 云南有几个明星
胡静,1978年11月13日出生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6级表演系;1998年出演首部电影《网络时代的爱情》而获得关注,同年参演首部电视剧《大明宫词》;2002年胡静参演电视剧《少年张三丰》和《齐天大圣孙悟空》;2003年主演《孝庄秘史》受到更多关注;2004年主演历史剧《杨门虎将》;2006主演宫廷剧《大清后宫》并获得南方盛典最具人气女演员奖;2007年凭借《康熙秘史》入围北京卫视“金康杯”最佳女主角奖。2008年9月27日与朱兆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结婚,2009年11月25日产下一名男婴。2010年胡静夫妇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苏丹皇宫受封拿汀和拿督。2012年胡静复出参演民国剧《笑红颜》。2015年,参演电影《巴黎假期》。
杨丽萍,1958年11月10日生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中国舞蹈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1971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之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并以“孔雀舞”闻名。1992年,她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2009年,凭借《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响声》获得成功, 并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
庾澄庆,1961年7月28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大同区,祖籍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中国台湾男歌手、音乐人、主持人、演员。
方力申(Alex Fong),1980年2月26日出生于香港,籍贯云南大理,香港歌手、演员,前香港游泳代表。
马雅舒,1977年3月24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女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西游记后传》中白莲花一角而走红。2006年12月12日马雅舒与艺人吴奇隆成婚并于2009年8月11日离婚。2010年马雅舒与詹姆斯·罗伯特成婚并于2013年11月25日生下一女。
童瑶,出生在云南昆明,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9年,她主演的、由霍建起执导的《台北飘雪》代表中国参加了东京电影节。2011年,主演电影《最长的拥抱》荣获第36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创意大奖。2012年,主演了电视剧《民兵葛二蛋》,在《优品》杂志6周年庆典上荣获“年度飞跃演员”奖项。2012~2013年,童瑶先后主演的《桥隆飙》、《家常菜》、《民兵葛二蛋》等电视剧。2014年8月13日,主演的电影《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在全国公映; 同年主演电视剧《新闺蜜时代》《后妈许多多》。
曹方,1982年5月6日出生于云南西双版纳,中国大陆创作女歌手。2003年9月,曹方发布自己的第一张专辑《黑色香水》。2005年12月发布第二张专辑《遇见我》,并首度担任唱片的音乐制作人。2006年2月,在“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颁奖典礼,《遇见我》获得“内地年度最佳唱片”奖,专辑同名主打歌曲《遇见我》也获得“内地年度金曲”奖 。2008年3月,在北京举办首场演唱会“住在春天-Live in spring”;同年4月,《比天空还远》先后在“第八届音乐风云榜”和“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作曲”和“最佳唱作人”和“内地推荐唱片”三项殊荣 。2012年曹方推出个人APP专辑《浅彩虹》,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张APP音乐专辑 。2014年10月加盟“红星音乐20年致敬合辑”将唱许巍《丁香》。
杨二车娜姆,中文名杨宝仙( leorowi),出生丽江泸沽湖,纳西族支系摩梭人。1983年13岁时,考入上海音乐学院; 1989年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独唱演员;1990年与美国摄影师结婚至美国,后离婚在美独立生活十年,并到意大利当模特。1992年游遍欧洲;1993年2月,先后到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讲学和演出;1995年从事时装生意并作模特,参加好莱坞电影演出并为其配唱歌曲。后与挪威外交官石丹梧相恋七年,号称“国际走婚族”。
熊汝霖(英语:Shawn Rolling),1978年1月2日出生于云南省楚雄市姚安县,内地著名创作型男歌手,毕业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系。2006年央视《梦想中国》冠军,2012年创立飞行大道音乐工作室。代表作品有:《天下无敌》《一如既往》《完美结局》等。2015年,熊汝霖担任乐队Dirty Honey乐队主唱。
聂耳(1912-1935),云南昆明,祖籍云南玉溪,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扎西顿珠,1987年2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中国内地男歌手,全国青联委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香格里拉旅游形象大使[2],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2007年,参加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的比赛,获得全国总决赛第六名、最佳才艺奖;同年,推出同名专辑《扎西顿珠》 。2008年,扎西顿珠专辑中自己原创的处女作《天堂的门口》,在“全国新人新作原创歌曲大赛中获得了“金奖” ;同年,以年度新人男艺人组第一名的身份入围华鼎奖 。2009年,凭借歌曲《川藏路》获得“全国流行歌曲创作大赛”总决赛“优秀歌曲奖”。2011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外景主持 。2012年,与杨林全程主持四川卫视《中国藏歌会》 。2013年,获得中国国音乐金钟奖—中国音超全国总决赛“最佳人气偶像奖” 。2014年,推出与乌兰图雅对唱的歌曲《月夜》 。
段林希(Jeremy Duan),中国内地女歌手,1990年10月14日出生在云南保山。2011年,段林希获得“快乐女声”比赛年度全国总冠军 ,并获得“2011年云南十大新闻人物”,同年发行个人单曲《追梦的孩子》,主演微电影《天亮以前》 。2012年演唱电视剧《另一种灿烂生活》主题曲《不会寂寞》,同年发行EP《我们》 ,其中《我不会写歌》在中歌榜2013年17期夺冠。2013年8月30日举办Veelive演唱会 。
D. 于文文是中国人还是加拿大人她有哪些代表作
于文文的国籍是加拿大,因为出演过《前任3:再见前任》而爆火了起来,在这部电影当中,于文文的表现也是非常的精彩,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电影的票房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并且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而于文文也随着这部电影,名气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年龄很小的时候,于文文也就学习了很多的乐器,比如钢琴和吉他,并且还跟着乐队去到各地演出。于文文在上学期间也曾获得过奖学金,并且还和自己的偶像一起同台演出过。而于文文也在美国音乐学院就读,主要学习表演,同时也会学习音乐创作以及制作。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大火,也是因为很多年轻人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都会有很强的代入感,而且前任一直都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很多人都深陷其中,所以也会出现感同身受的情况。而很多观众在听到《体面》这首歌之后也是瞬间充满了回忆。
E. 大学不参加社团活动对拿奖学金,考研有影响吗
大学不参加社团活动对拿奖学金,考研没有影响。
大学生在大学里不参加学生会、社团,其实并不一定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有的大学生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业上,认为参加学生会或者是社团其实是浪费时间的事情,而这部分的学生毕业以后也能够取得不错的发展。
当然有的大学生参加学生会和社团能够结交到更多的朋友,而且也能够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另外还可以磨练自己,有参加过学生会或者社团的相关经历,毕业以后求职就业,其实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比如有的大学生参加担任过学生会主席,或者是大学社团的社长,有这样的经历就能够给自己加分。
(5)外国拿中国奖学金微电影扩展阅读:
大学社团形式多种多样,如学术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研究会,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美术、影视等方面组成的活动小组,有文艺社、棋艺社、摄影社、美术社、歌唱队、话剧团、篮球队、足球队、数学社、物理社、化学社、微电影社团等。
大学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每年各社团以其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社团生活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F. 当贝多芬遇上林徽因的内容简介
在《三天》中,伊一和池长庚饰演一对恋人。作为浙江卫视力捧的当家花旦,伊一坦言自己在影视方面还是新人,也是第一次演绎惊悚类风格的电影,所以她很仔细的听取导演的意见,力求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她的谦虚态度和表演天赋也得到了导演和工作人员的称赞。而另一位作为浙江卫视当红节目《爱情连连看》的主持人长庚,则在影片里演绎跟自己性格差别极大的角色,一点也不像观众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个帅气幽默的主持人形象。对于此次的拍摄,池长庚大呼不过瘾,希望有机会能参与到各种影片和角色的表演中,尝试不同戏路。
此次担纲looking for系列微电影的监制是国内金牌监制侯传杲,作为传统影视行业资深人士的侯传杲先生十分看好微电影的前景,并对微电影如何走出草根、提高品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Looking for”系列微电影的出品方思美视动力此次耗资百万,倾力打造高品质微电影,该公司与国内诸多名校合作,创办微电影奖学金,帮助微电影在高校的成长,同时整合导演以及创意资源。此次推出的两部作品从创意选择到剧本成型前后历经三个多月,并由知名编剧严格操刀,摄制组构成完全按照电影配置要求,一切力求打造最精品最专业的品牌微电影。
截止发稿前,记者从出品方了解到,微电影《三天》已经基本后期制作完毕,将于5月16日登陆全国各大视频网站,网民将能一睹为快。而另一部《当贝多芬遇上林徽因》是知名影星聂远导演,左岩总策划的首部微电影作品,该片也已拍摄完毕,进入后期制作中,相信这部上乘之作势必给网民们带来一场极致的视觉盛宴。
G. 廖丛宇的成长经历
湖北省地市州最大型的报刊传媒公司:宜昌市党报、中共宜昌市委机关报《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在2013年11月24日《根在宜昌》版块对他进行了专版特别报道。
廖丛宇:从宜昌走出的钢琴家!(本报记者 杨靖) 廖丛宇,90后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曾出访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和肖邦一样,被称为当今古典音乐界里“草丛中的大炮”。
多年来,廖丛宇一再回避公众视线,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一线,如今的他已走遍全国50余座大中城市,帮助有需要的人学习钢琴。年轻的他早已被誉为音乐界冉冉升起的一枚“巨星”! 1990年8月,廖丛宇出生于宜昌一个艺术世家,唱京剧的叔叔、跳舞的阿姨、演戏的姐姐……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教音乐的妈妈。“刚开始学琴不是因为兴趣,但我还算比较自觉,至少没觉得很痛苦。”廖丛宇笑着告诉记者,学音乐的孩子大多没有童年,自从3岁时家里就多了一个庞然大物——钢琴后,钢琴就成了唯一的伙伴。
或许是因为天分,没学多久,廖丛宇就脱颖而出,成了当地的小明星、小榜样。但让廖丛宇不解的是,90%的人在听过他弹琴后都会问一句,“你的钢琴几级啦?”但实际上,那时的廖丛宇从来没参加过任何钢琴考试。“即使你考到了十级,也只是专业钢琴学生的起点而已。真的要走钢琴专业道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廖丛宇说,那时候他都不太懂,所以常常问妈妈,为什么别人有级别,自己却没有。
背负着各种疑问和压力,8岁时廖丛宇参加了钢琴考级,轻而易举地拿到了十级证书,并获得最高档“优秀”的考评结果。不仅如此,11岁时,廖丛宇在全国“星海杯”钢琴大赛中一举夺得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
音乐成绩骄人,文化课成绩也一直保持班级前三,以后到底要走哪条路呢?“学艺术当然是越早越好,你的成绩不错,应该去首都北京考专业的音乐学院。”启蒙老师黄露提醒了廖丛宇。稍作犹豫,廖丛宇和家人就决定按老师的想法,去试一试。
这个决定可让廖丛宇吃了不少苦。在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之前,年仅12岁的廖丛宇几乎每周五放学后都要和妈妈坐一夜火车到北京,找钢琴教授补课、练琴,周六晚上坐火车回宜昌后,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考试前夕,妈妈甚至为了儿子辞职,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旁边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小房子,一心备考。“有时候也会忽然觉得很心酸、很痛苦,但妈妈让我坚持下去,我也不想让父母失望,于是拼命地调整情绪,让自己集中精力学习。”廖丛宇是个幸运儿,没多久,他的钢琴演奏水平就有了质的飞跃,并且如愿进入心仪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十二三岁还是一个可以撒娇、不懂事的年纪,但那时的廖丛宇却已经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自己住校、自己洗衣服、自己练琴、自己找老师补课、自己规划每个月的生活费如何使用。
廖丛宇笑着说,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他很小就出去当钢琴家教,在北京走南闯北挣了不少钱,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积累了丰富的钢琴基础教学经验,为日后从事音乐教育打下了基础。
16岁时,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伯明翰音乐学院、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等都到北京招生,还在读高二的廖丛宇也凑了回热闹。意外的是,他不仅通过了考试,还拿到其中一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可能是舍不得父母,可能是对中央音乐学院的向往,可能是离不开培养了自己的祖国,考虑再三后,廖丛宇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17岁正式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本科就读。
进入大学的廖丛宇一点也不“安分”。每每钢琴大师或钟爱的交响乐团举行音乐会,他一定会到现场观看;任何国外知名音乐学院的大师班、进修班,他也会踊跃报名。不仅如此,廖丛宇还把握每一个国外音乐学院招收进修生的机会,出国游学。“钢琴艺术从西方流传到中国,想得到更多的提高,就必须到国外走一走、看一看。”廖丛宇如是说。
国外是另一个天地。那里几乎家家有钢琴,人人会弹琴,他们有良好的乐感和音乐相关素养、他们善于欣赏每一场音乐会,但不一定会走专业音乐的道路。廖丛宇坦言,刚到国外时,他常常害怕学得不够,而不敢登台。
直到一次学术交流会,廖丛宇受德国主办方邀请,演奏了《彩云追月》、《黄河》、《百鸟朝凤》等中国钢琴作品,一举震惊了从小“泡”在古典音乐里的外国艺术家们。
那次以后,廖丛宇尝到了“甜头”,无论到哪里演奏,都会以他那音色细腻、热情潇洒、技巧娴熟演奏特点,向西方人展示中国新钢琴作品的魅力,他自己也因此荣登欧洲多国媒体头条,被称为“来自东方的星光闪耀般钢琴家”。 就在大家期待下一个郎朗、李云迪横空出世时,廖丛宇却出人意料地回到国内,投身到“冷门”的钢琴教育。“人们对钢琴演奏明星的消化是有限的,中国已经出现了郎朗、李云迪这样的优秀钢琴家,这已经够了。”廖丛宇认为,相比之下,国内的钢琴教学更令人堪忧。
16岁就开始进行钢琴教学工作,如今的廖丛宇已经有七八年“教龄”了。他有资格说这句话。
钢琴艺术是古典音乐,它需要长时间地沉淀和积累。而现在,随着家庭条件的宽松、钢琴明星的问世,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惜花大价钱给孩子们买钢琴、学钢琴。可能是看准了这一商机,很多没有受过专业钢琴教育的人,甚至有些半路出家的教师,也开始办培训班、教钢琴。“接触这个行业越深,越为一些孩子感到惋惜。”廖丛宇告诉记者,刚开始教钢琴是为了赚学费,但后来他发现,很多天赋很高的学生由于在童年时期,没有经过专业老师的正确引导,导致弹琴方法的错误,错过了最佳训练时期,淹没了该有的才华。
为了让更多学生受益,上大学后,廖丛宇开始改变思路,结束了比较“耗时”的家教时代,利用周末进行专业的钢琴一对一教学,或受邀在各个艺术中心举办公开课,“培训”基层钢琴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廖丛宇也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后来他尝试着与中央音乐学院的导师沟通,试着把专业音乐高校的钢琴教学理念,以及在国外吸取的钢琴教学经验,糅合到平时的钢琴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更有资料显示,2011年,由廖丛宇亲自执笔的《钢琴幻想》作为一部专门为学生手指技巧而设计的练习曲集创作出版;2012年,廖丛宇带领5名少年学生参加英国威廉·史密斯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获得一个金奖、一个银奖、三个优秀奖,创造了教学以来的最好成绩。“哪里最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廖丛宇说,他从不后悔放弃名、放弃利,只希望能把自己的全部所学,教授给那些需要提高的教师和学生们,培养更多优质的钢琴新星。 今年,廖丛宇在欧洲举办了巡回演出,走过了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法国、比利时、英国、荷兰8个国家。“由于时间比较紧张,身心压力也比较大,但是,当我看到观众如痴如醉地聆听时,我就会放松很多。”廖丛宇还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每次返场的时候他都会献上几首中国乐曲,外国人也很喜欢。
走过世界各地,廖丛宇始终忘不了中国,改不了在宜昌养成的习惯。
他习惯早餐吃一碗红油小面、喝一杯喜旺酸奶;他享受在炎热的夏季来一杯解渴的凉虾;他喜欢在寒冷的冬天捧着一个热乎乎的萝卜饺子……这都是廖丛宇在宜昌养成的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那个味道!
采访中,廖丛宇还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将宜昌的著名小吃汇集成一个连锁店,让宜昌小吃在北京或者世界各地开花。“我多么希望,当宜昌人到遥远的异乡,看到一个店里卖的不是汉堡薯条可乐,而是红油小面萝卜饺子和凉虾!”
除了钢琴,廖丛宇也因为多才多艺、外形出众等原因,参与过肯德基宣传广告拍摄、录制过浙江卫视《转身遇到TA》、拍摄过系列微电影《音乐家成长故事》等。“高考那一年,我曾在参加中央音乐学院的考试后,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考试,结果也通过了。”廖丛宇笑着说,如果不是妈妈一再坚持,让他好好弹琴,做好古典音乐,他也去当艺人了。后来因为工作关系,廖丛宇认识了很多圈内的朋友,如著名音乐人欧阳永亮、知名经纪人雅岚姐等,他们也劝廖丛宇改行拍电视剧或当歌手。“我也动心过,但一旦走了这条路,我的钢琴教学计划将被全部打乱,这不是我想要的。”
对廖丛宇来说,“正经事”永远是钢琴。2012年,廖丛宇在德国发行了一张音乐专辑,专辑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肖邦钢琴作品以及钢琴协奏曲为主。“这张音乐专辑是开音乐会的时候,对音频进行收录,不能暂停、修改或重录,难度较大。”廖丛宇说,他当时并没有报多大的希望,但没想到出来的效果还不错。
采访的最后,廖丛宇还向记者透露,国内的钢琴专业学历最高到硕士,他准备明年赴美国备考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博士学位,最近正在紧张地复习,“我希望到美国学习几年后,再回到中国继续钢琴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