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妖猫传演员表
妖猫传演员表:
1. 演员:张天爱
饰演角色:白鹤少年、真绮云仙女等
背景:才华横溢的新生代演员,以其精湛的演技深受观众喜爱。
电影妖猫传的角色及主要演员介绍
这部电影以盛唐为背景,呈现了一系列生动的角色形象。以下为主要演员及其饰演角色的介绍:
1. 张天爱。她在影片中扮演了多个角色,包括白鹤少年和真绮云仙女等。张天爱的表演为这些角色赋予了生命力,尤其是她的动作和情感都展示出了角色的个性和深度。她精湛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阿部宽。他在电影中扮演核心角色。阿部宽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日本演员,他以沉稳的表演风格为影片注入了沉稳与神秘感。他的角色与剧情紧密相连,是影片的关键人物之一。
3. 松冈昌宏。他在影片中也有着重要的戏份,扮演的角色与盛唐时期的宫廷政治紧密相连。松冈昌宏以其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4. 浅野忠信。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日本演员,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具有深厚的背景故事和复杂的情感纠葛。他的表演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和深度。
以上便是电影《妖猫传》的主要演员及其角色的介绍。他们的精湛演技和深入人心的表演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值得观看的佳作。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强大,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世界,相信这部电影会让观众产生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Ⅱ 和尚看西瓜幻术是什么电影
《妖猫传》。
《妖猫传》是由陈凯歌执导,王蕙玲编剧,黄轩、染谷将太、张雨绮、秦昊、阿部宽、张榕容、刘昊然、欧豪、张天爱等主演的古装电影。
影片中的由成泰燊饰演的惠果,他用幻术让地里两分钟就长出了西瓜,引得围观百姓拍手称赞。
结果僧人空海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幻术。
剧情:
盛唐时期长安城接连发生妖邪灵异事件,癫狂诗人白乐天(黄轩饰)与仰慕大唐风采的僧人空海(染谷将太饰)相遇长安,两人紧跟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却意外触发了横跨三十年、有关王朝兴衰的惊天之秘。
随着各色人物一一登场、大唐繁盛绚烂的景象与时代隐痛被一一揭开,呈现出一幅妖怪、诗人、皇帝、贵妃共同交织的大唐盛世图。
Ⅲ 看不懂的陈凯歌《妖猫传》
看了陈凯歌《妖猫传》中的杨玉环后,心中深感以前看的杨玉环都是白看了,美则美矣,却总担不起盛世下杨贵妃之名,这一次,才体会到,“美人在骨不在皮”的言论。
不知各位有没有看明白这部电影,反正一开始我是没看懂。
我是在网络上出现不少质疑声的时候在手机上看的这部电影,看到一半因为有事不得已中断了视频,心中却心心念念,晚上扛着病熬夜看完,看完后,才终于舍得睡觉,却又思绪不宁。总感觉,这部电影不简单,很多地方都想不通,又值得去想。
想起小时候语文考试,阅读题里问:这篇短文的主人公是谁?
老师说这道题的错误率超过50%。
现在我问,《妖猫传》里的主人公是谁?
白居易?空海?白龙?(猫妖?)丹龙……
你会回答谁?
我的答案是:杨玉环。
不知是否有与我答案一样的伙伴。对于这部电影有些点,我想说说我的看法,也仅代表个人看法。
1、无上密——观影难点。
如果是懂佛法的人看起这部电影来说,要简单得多。但大多数的我们都不懂,毕竟佛法太高深了,所以一直说着无上密的这部电影我们看起来也就不轻松。
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但都没有找到对“无上密”的解释,最直接的是连“网络”都没有这个词条。
根据佛教密法搜寻,得佛教密宗中的“无上瑜伽”与之最为贴切。“它认为只有我们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心态即对意志的控制,才能最终达到无上的境界;什么是无上境界,就是无欲无求,直至心如止水,意识外放,最终达到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善即是恶,恶即是善,好即是坏,坏即是好的至高境界”(摘自网络——无上瑜伽词条)。
无上密本来在影片说的也是最高境界,与此是一致的。由上也可以演化出:既然“生即是死,死即是生”,那生还是生,死也还是死,无生无死,无死无生,因为已经到达释然境界了,生死又如何?
所以最后,面对丹龙保存的白龙身体,白龙说:“我已经不在那个身体里很久了”。此刻表明白龙耿耿于怀的心结。
空海说:“杨玉环不在那个身体里也很久了”。
白龙终于释怀,化鹤而去,他依旧是记忆里那个“白鹤少年”。
2、关键词。
整部电影,关键词有两个:无上密;杨玉环;长恨歌。
影片结尾,杨玉环“离去”,白龙不再执念,《长恨歌》落成,空海得无上密。
试问:杨玉环与无上密有什么关系?空海是怎么就得了无上密?为什么白居易一直不满的《长恨歌》一字不必改?
从上面对“无上密”的分析来看,之后的一切谜团似乎就都可以一通百通了。但在此之前,想先谈谈:长恨歌。
熟悉《长恨歌》的人自然又占有观影先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些著名诗句就是《长恨歌》里的。你看了这些句子,会单纯的以为是在赞扬杨玉环吗?还是说在歌颂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
这是一首有争议的描写了爱情的悲情诗,开头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就已经奠定了基调。个人认为,这首诗站在政治的角度,多少是有些讽刺意味的,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岂不是“昏君误政”?
所以白居易一边喜欢、欣赏着杨玉环这个盛世美颜的“美人”,一边又觉得“红颜祸水”,他的心里是纠结的,是难奈的。所以对这首诗是不满的。他苦于不了解历史的真相,所以他只能靠感觉。
直到与空海一起探案,解密了当年的旧事,白居易才发现,原来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爱并不是单纯的情爱,也并不是无度和毫无顾忌的爱。这只是一份“君王的爱”。盛世下,你是装点盛世的花环,你穿的越美,越显示我盛世荣耀;可若因你,我这盛世有所损伤,那,我只有舍弃你,毕竟有盛世才有你,若盛世不再,你的意义又何在?
由此,白居易看到了杨玉环身为倾城美人“杨贵妃”的无耐和悲哀。
此刻,白居易或许突然觉得,要是唐玄宗真如自己之前笔下长恨歌中那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皇帝还好些,毕竟他是爱着这个自己也爱的女人杨玉环的,可现在他发现,不是真的,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根本就不是传说中的那样轰轰烈烈,只是他爱的轰轰烈烈的方式被流传下来,误导了后世。自然,他白居易先前的很多判断,也是错的。
所以,影片中出现了白居易情绪失控的画面。
故事发展再到影片最后,白居易和空海得“无上密”,白居易豁然开朗,大笑释怀,原本一直不满意的《长恨歌》如今一字不改,空海问他为何,他说:“情是真的”。
“无上瑜伽”中,生是死,死是生;好是坏,坏是好;真是假,假是真……就这样吧,至少他白居易的心和情都是真的。
3、杨贵妃。
这个词要单独说,因为陈凯歌镜头下的杨贵妃真的是太有魅力了。这样的杨贵妃我相信,担得起“红颜祸水”,这个“祸水”是有信服力的。
她不只是貌美,她是有灵魂的。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各位应该很熟悉,只靠美貌能吸引一个创造过开元盛世的玄宗的心到如此地步?毕竟杨玉环可是他儿媳妇,算是被他抢来的了。
《甄嬛传》中,甄嬛还只是甄嬛的时候,因为追求皇帝单纯的爱,最后发现被骗后伤心欲绝;当她成为钮祜禄甄嬛的时候,她才知道,待在皇帝的身边,“爱”不是唯一,爱是什么?是不掺加任何杂质?还是各自安好吧。所以最后,她成了皇太后。
杨玉环也是如此,她深深明白,皇帝对她的爱并不是不掺杂质的,她也并不可以去奢求一份纯粹因爱而生的爱。但她愿意去发现爱,去相信爱,在万千杂质里去拥抱爱,所以最后,她也拥抱了死亡。在千钧一发之际,成全了帝王的尊严,成全了帝王对她的爱,没有打破玄宗“自以为爱”的伟大。这样的“傻(聪明)女人”,如何能不爱?
所以全片的“眼”应当是在这里。
试想,杨玉环要问一句:皇上,你这么爱我,你救救我!
这话一出,你让皇帝怎么回答?尴不尴尬?
救你,大唐就要死,皇帝自己也要死。可我又爱你啊!
不救你,大家都知道我爱你爱得惊天地泣鬼神,让你死了,我这份爱又算怎么回事,别人又会如何评说我?
这个问题对皇帝来说太难了。皇帝不敢说真话,杨玉环也不敢问真话,真话没有意义。
所以剧中出现,李白反复说:云想衣裳花想容,这诗句是美,但确实不是写给你杨玉环的。
杨玉环却称赞他:大唐由你才是真的了不起。
至少,李白说了真话。看,大家都不敢做的事,他李白做了。
杨玉环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看了电影,才发现杨玉环果真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她才是真懂了无上密。真是假,假是真,恶是善,善是恶,好是坏,坏是好,全在于心。
4、案破了,心结解开了。
最后,杨玉环当年的案子破了,所有人的心结也解开了。一段陈年往事,真真假假,如是这般。
陈凯歌的这部电影,是我好久都没有遇到的一部让我这样喜欢的片子了,喜欢在于看了会让人不自觉的去思考,思考背后的东西。
5、补充——猫妖传的猫
这只猫应该是有据可依的,有个故事,说玄宗与一亲王下棋,眼看败局将定,在一旁观看的杨玉环放出抱在怀里的猫,猫跳入棋盘坏了棋局,于是就乱了输赢。不知故事真假,但这猫也算有灵性了。
这猫的故事,纯属个人臆测,权当好玩了,也不知作者或者陈凯歌导演本身的灵感来自哪里。
Ⅳ 妖猫传的剧情是什么
妖猫传的剧情简介· · · · · ·
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的长安城,白乐天(黄轩 饰)本是朝廷要官,却为了收集写诗的素材而甘愿被贬为起居郎。长安城内连连发生离奇的死亡事件,就连当今圣上也难逃厄运离奇身亡,这一切都和一只神出鬼没的妖猫有关。日本僧人空海(染谷将太 饰)本为了替皇帝解咒远渡重洋而来,却和白乐天意气相投,两人决心携手调查案件真相。
一首如怨如诉的《清平调》表明,妖猫作祟和三十年前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张榕容 饰)之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追寻着曾经迷恋杨贵妃的阿部仲麻吕(阿部宽 饰)所留下的日记,白乐天和空海一同见证了大唐曾经的荣光,亦揭开了当年隐瞒至今的阴谋。
这个故事并不简单,它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就隐藏在片子中,等待有心人的发现。
大家一定记得,白居易和空海刚组队时,曾经看过一场幻术表演:瓜翁用幻术变出西瓜,白居易以为是真的,空海知道是假的,瓜翁知道空海没有中术,送他西瓜,途中,西瓜变成鱼头,白居易准备扔掉时,鱼头却又变成半块烂瓜。
这个情节到底想说什么呢?先按下不表。
接着,白居易和空海就去查陈云樵家的妖猫案了。在陈家的故事中,妖猫一共附了三个人的身:丽香、陈云樵、春琴、。我们来看看三次附身都干了什么。
附身丽香:送蛊毒酒给陈云樵喝,且看到玉莲喝了也不阻止。
附身陈云樵:勒死春琴。
附身春琴:说出“我的命和她一样”“别埋我,地下冷”等话。
最后,陈家的故事结果是春琴死,陈云樵疯。
之后,空海十分疑惑地找到瓜翁。瓜翁说了一句话:“幻术中也有真相。”空海听了这句话茅塞顿开。
“幻术中也有真相。”
这句话正是解开《妖猫传》所有谜团的钥匙。
正如瓜翁所说,电影中出现的所有幻术中都有真相。请让我一一道来。
一、什么是幻术?
(一)瓜翁的幻术
回到开头瓜翁变瓜的故事:瓜翁用幻术变出西瓜,白居易以为是真的,空海知道是假的,瓜翁知道空海没有中术,送他西瓜,途中,西瓜变成鱼头,白居易准备扔掉时,鱼头却又变成半块烂瓜。
电影中说了,瓜翁并不能凭空变出瓜来,是本来有一只瓜。在变瓜的幻术里,一只瓜是真相,其他的瓜是假的。鱼头象征假象。半快烂瓜则是真实的。(这是瓜翁最初一只瓜的部分,因为别的围观人士买的也是最初那一只瓜的部分)
白居易把幻术当成真相,错了。
空海对了吗?他看到鱼头并不惊讶,说明他知道这是假的。但他看到烂瓜却很惊讶,说“我也中了幻术”。
空海虽然比白居易的认识高一层级,但他把幻术看成全部是假的,也错了。
怎么认识幻术才是对的呢?
“幻术中也有真相。”即幻术中有真有假。
(二)妖猫的幻术
片中另一个使用幻术的人是妖猫。它在陈家的故事中使用幻术附了三个人的身,这三次的幻术使用中,同样是“幻术中也有真相”。
附身丽香:送蛊毒酒给陈云樵喝,且看到玉莲喝了也不阻止。
真相:丽香因为陈云樵移情别恋,恨陈的移情,嫉玉莲的夺爱。
附身陈云樵:勒死春琴。
真相:陈云樵认为是春琴带来祸事,希望摆脱春琴从而摆脱祸事。
附身春琴:说出“我的命和她一样”“别埋我,地下冷”等话。
真相:春琴委屈绝望的心情。
三次幻术,行为都是假的,由妖猫控制的(就像陈云樵说的“不是我杀的”),但情绪都是真的。
(二)黄鹤的幻术
即尸解大法:能闭气保存容颜不老是真,能存活是假。
(三)李隆基的幻术
大家应该还记得,阿部在日记里曾说:“玄宗是最大的幻术师。”
玄宗什么时候成了幻术师了呢?
他的幻术就是爱情。与白龙对杨玉环的真爱相比,玄宗的爱情确实是有真有假的幻术。他对杨玉环的爱有真实的部分,但也充满了谎言,因为这会让位于懦弱与残忍。
由此可见,这部电影构造了一个充满幻术的世界,即真相与谎言交织的世界。
因此,《妖猫传》的核心主旨并不是大唐风流的展现、更不是讲述一个无聊的人人都爱杨贵妃的玛丽苏故事。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出,所谓幻术就是真相与谎言的交织。
其实,《妖猫传》真正想要探讨是真相与谎言的问题,以及如何对待真相与谎言交织的世界。下面,我们来看看片子是如何探讨的。
二、什么是“无上密”?
先说结论:无上密说的是面对幻术的态度。
我们看看电影中的人物是如何对待幻术的。
(一)杨玉环
我想先说杨玉环。
杨玉环在片中遇到了三个幻术:
1、李白《清平调》是为她而作;
2、玄宗对她的爱
3、阿部的爱(不敢说出,没有真正救她)
这三个幻术都是有真相有谎言。但杨玉环知道其中的谎言部分以后,并没有崩溃愤恨:李白自己戳穿了谎言,杨玉环却由衷赞赏“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阿部的爱止于眼神,但杨玉环说“我很满足”;玄宗的爱经不起危难的考验,杨玉环固然失望,却还是把表达爱意的香囊送给玄宗。
可见,杨玉环面对幻术的态度是:正视并接纳幻术中的谎言,珍惜和回应幻术中的真相。
总结一下就是:接纳谎言、拥抱真相。
这八个字就是空海孜孜以求的无上密。
杨玉环是《妖猫传》中最早参透“无上密”的人物。
(二)白居易和空海
如果说,杨玉环面对幻术的境界是最高的,已参透“无上密”。那么电影开头的白居易和空海,正好是第一层和第二层。
白居易:天真,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比如幻术师变出来的西瓜。比如史书上对李隆基杨玉环爱情的记载。当知道那里有谎言之后他无法接受,说:“你不能说我的长恨歌是假的”。这与杨玉环面对谎言的平静态度全然不同,境界的差别非常明显。
这也可以说是“看山是山”的境界。
空海:理性,有怀疑精神。比如能看出瓜是幻术变出来的。比如认为史书记载可能是假的。但是在瓜翁提示他之前,他却不知道“幻术中也有真相”。
这是“看山不是山”的境界。
而杨玉环的境界,即“无上密”的境界是“看山还是山”。
到了片尾,空海说“通过杨玉环的生死参透了无上密”,白居易说“一字不改,诗是假的,可情是真的”。白居易也参透了无上密。
也就是说两个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是由真相与谎言交织成的,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否认现实。同时,如何对待这样的世界呢?接纳谎言,用力地拥抱真相。也可以延伸为:明白这个世界有残酷、无情、虚假的部分,但我不因此厌世,而是将这一部分搁置,用力去珍惜这个世界一点一滴的美好,这样就能得到内心的平静。
这也解释了那个抱孩妇人的事情。
空海问她为什么平静。她回答:“只要孩子睡着就好了。”也就是说,即使这个世界有惊涛骇浪,但毕竟还有美好的部分,我把我的精力全都用来拥抱这美好、品味这美好,自然无暇去为惊涛骇浪而惊慌了。
(三)白龙
是的,别忘了白龙。
白龙在电影开头的境界处于白居易与空海之间。是那种刚刚得知自己被骗,因此,愤恨这个无情、残酷、虚伪的世界的状态。
在结尾,他说“我已经不在那个身体里很久了。”空海说:“杨玉环不在那个身体里也很久了。”
这句话使白龙开悟,明白了身体是假的,但自己对杨玉环的爱是真的,他终于放下了执念,得到了解脱。他也参透了“无上密”。所以不再报复世间,而是所以留下两具躯壳,带着对杨玉环的爱飞向光明之地。
三、总结
这部电影是一部披着幻术的皮探讨世间的真相与谎言、残酷与美好的电影。
“幻术”隐喻的是交织着谎言与真相、残酷与美好的现实世界。
“无上密”说的是在现实世界中寻求平静的秘诀:即接纳谎言、拥抱真相,接纳残酷、拥抱美好。世界并不全然完美,但我们可以珍惜美好的那一部分。
白居易、空海、白龙、丹龙、杨玉环正是这个故事的五个真正的主角,写得是这五个人的故事。
即空海求无上密的故事、白居易写长恨歌的故事、白龙复仇的故事、丹龙为白龙解脱的故事,还有真实的杨玉环被发现的故事。
五个故事同时进行,电影在片尾对五个故事的结局都做了清晰交待:
空海求得无上密;
白居易定稿长恨歌;
白龙放下仇恨;
丹龙成功为白龙解脱,为当年的自己赎了罪;
真实的杨玉环最终被发现,她不仅仅是盛唐的象征、美丽的躯壳,而是一个知道了谎言却仍然拥抱爱情的活生生的人,这样的杨玉环在《长恨歌》永远活着。所以,《长恨歌》里的杨贵妃在“君王掩面救不得”之后,仍然“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诗中杨玉环对玄宗的害死自己的理解和原谅正是这正是电影中杨玉环死前送香囊给玄宗的心情。
电影中空海说“贵妃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就是指贵妃对玄宗的这种理解和原谅,贵妃对有瑕疵的爱情的珍惜。
而白居易、空海、白龙、丹龙就像是处于不同人生境界的我们。电影就是想用这个亦真亦幻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虽然浅显但是有力量的道理:
生活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拥抱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