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大抗日小英雄有哪些
王二小、张嘎、海娃、雨来、李爱民、谢荣策、石宝芹、王朴、周银海、马秀英。
1、王二小
王二小(1929年-1942年10月25日),河北省涞源县人,抗日小英雄。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2、张嘎
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嘎子的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八路军侦察连连长钟亮也被鬼子抓走了。嘎子悲痛欲绝,他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地区队伍。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
后来,人小鬼大的嘎子乔装打扮成卖西瓜的小贩,用木头枪缴了胖墩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因而受到批评关了禁闭。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嘎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在敌人面前,嘎子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他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了钟亮。
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嘎子,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手枪。嘎子高兴极了,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嘎子的家乡也解放了!
5、李爱民
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
“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
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岁。
② 想免费看《我们的父辈》,哪里有
网络网盘免费在线播放:
链接: https://pan..com/s/1CLeMPCEEfKcNn5zkm4OaTg
③ 《我们的父辈》:战争中的人生百态
讲述二战故事的电影和书籍有很多,比如《拯救大兵瑞恩》,《狂怒》,《巨人的陨落》等等。很多电影和著作都是从二战的受害国角度出发,描写战争的残酷,但是《我们的父辈》这一系列电影,是站在二战发起国家之一德国的角度,通过年轻人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战争中的人生百态。
《我们的父辈》系列电影一共有三集。豆瓣评分9.6分。由菲利普·卡德尔巴赫导演,由沃尔克·布鲁赫,汤姆·希林,卡塔琳娜·舒特勒,米莉安·斯坦恩,路德韦希·特莱皮特主演,于2013年3月1日在英国播出。获得第2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最佳电视电影/迷你剧奖。
《我们的父辈》讲述的是在二战期间1941年到1945年,五个生活在柏林的普通年轻人,因为战争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这五位年轻人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威廉信仰纳粹党,响应希特勒的号召,应征入伍,对战争充满自信和激情。费里德,威廉的弟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不喜欢战争的杀戮。夏洛特也响应号召入伍,成为一名女护士,在前线救助伤员。维克多是犹太人,在战争中遭遇迫害,四处逃命。格里塔,维克多的情人,一直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女歌星。
五位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好朋友,因为战争而发生了变化,让我们一起看看战争所来带来的人生百态。
1 .麻木与逃避
威廉和弗里德是共赴前线的兄弟,但是两个人面对战争的态度完全不同。一开始威廉积极投身战争,带着信仰上的狂热参与杀敌,胜任中尉,没有对战争过多得思考。弗里德则不喜欢战争,面对任务时总是采取消极的态度,逃避杀戮,因而常常受战友的排挤。
而战争会把一个人最恶劣的一面展现出来。弗里德的改变从军中好友被地雷炸死之后发生,他开始变得麻木不仁,杀人不眨眼,他利用手无寸铁的敌方农夫来引爆地雷。战争已经使他变成了麻木的杀人机器。
而威廉的改变截然不同。在一次占领电台的任务中,被坦克炮弹击晕的他,醒来后逃到了一间远离战场的小木屋里。威廉在见识到战争的残酷之后选择了逃离。他在木屋前撸着猫,享受着片刻的宁静。原本美好的生活已经被战争摧毁,仿佛这一刻他才开始思考战争。战争使他成为胆小的逃避者。
战争使勇敢的哥哥选择逃避,让善良的弟弟变得麻木。
2.背叛与救赎
同样抱着报效祖国的心愿加入战争队伍的夏洛特,在战争中也面临了冲击。
夏洛特作为前线的护士,一开始就从士兵们血肉模糊的身体,惨绝人寰的呻吟中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但她对国家的信仰和忠诚让她坚持了下来。真正给她带来冲击的是身边出现了犹太人医生莉莉亚。
莉莉亚是夏洛特在一群妇女中选择出来帮自己的一名助手,她隐瞒了自己犹太人的身份。莉莉亚在工作过程中给夏洛特提供帮助,看起来是个善良的人。但是夏洛特还是发现了莉莉亚犹太人的身份。莉莉亚请求为她保密。但是本着对国家忠诚的原则,夏洛特在犹豫再三之后还是选择了相信国家,举报了莉莉亚。莉莉亚被带走了。夏洛特在战争中选择了背叛。
后来德国战败,犹太人莉莉亚成为了苏联红军政委,面对曾经出卖过她的夏洛特反而伸出了援手,救了夏洛特,放她回柏林,给了夏洛特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
战争让夏洛克经历了背叛和救赎,也让她对国家正义和道德信仰产生了深思。
3.接受与反抗
作为犹太人的维克多无疑是二战中最惨的一群人之一。他没有犯过任何罪,却要被拉去集中营接受死亡。原本要继承裁缝店家业的维克多在战争中变成了受迫害的人。
一开始,他还不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对自己犹太人的身份惶惶不安。在被送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火车上,他还是漠然接受着自己的命运。而当另一位同样在火车上的苏联人提醒他集中营意味着死亡之后,维克多终于选择了反抗,打算摆脱自己的命运。
维克多从火车地板下挖洞跳车逃出去,从农场逃出去,从士兵手下逃出去,这个无辜的人当他决定反抗命运的那刻起就开始走上逃亡之路。他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年,背负的却已远远超过他能承受的。
4.堕落与屈服
格里塔活泼美丽,歌声动人,这个既不参军又不是犹太人,只是一心想当歌星的女人似乎与战争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战争却没有放过她,依旧改变了她整个人生轨迹。
起初为了给犹太人男友维克多弄到通行证,格里塔无奈地与军官发生了关系。后来格里塔为了成为一名歌星,选择了和军官保持情人关系。她的堕落也换回了她的成功。她的确成功了。成为一名歌星,发表了唱片,甚至去战争前线慰问军官演出,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意味。
格里塔是个悲剧的人物,她在战争中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她出卖肉体获得的,而她却逃不过出卖肉体的命运,因为看上她的军官不会轻易地放过她,她只能选择当情人,屈服与命运,没有其他路可以走,而这种方式也将她拖向了死亡。
战争让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更容易去选择便捷的道路,从而一步步走向堕落。
《我们的父辈》从五个德国青年的角度,讲述了二战中人生的千姿百态,有对杀戮的麻木,有对战火的逃避,有对信仰的怀疑,有对命运的反抗,有对现实的屈服。就影片而言,二战毁了一代德国年轻人。但是战争总是能毁掉一代人的,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战争带来的伤害不止此。愿世界永远和平。
④ 《我们的父辈》在哪可以看到
网络网盘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绝毁租嫌
链接: https://pan..com/s/1cyb8QSNziQm5rSPWOiyICQ
⑤ 我们的父辈
即使是第二次重温我们的父辈,但我的内心并不比第一次看的时候平静,而是再次被这不神作所震撼。整部片子的五个朋友鲜活地给我们呈现出战争的残酷与民众的无力。
五个朋友中,最不幸但又最幸运的算是维克多了,不幸的是他生来就是犹太人,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血统,遭受排挤,遭受谩骂,遭受迫害,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遇到爱他并且愿意付出一切的格雷塔,碰到一个可以相互协助的波兰女孩,碰到放他一命的游击队队长,最后维克多在纳粹的铁蹄下得以幸存下来。但是,影片末却让他对现实再次失望,“在没有干净的水之前,是不会把脏水泼掉的”,曾经的迫害者没有得到应该的惩罚,多么可笑,多么讽刺,可是事实如此。
格雷塔是个天真的女人,她相信等价交换,所以她出卖身体来获取维克多的证件和她的歌星梦,如此天真简单,但是她却不知道在某些人的字典里面就没有等价交换,他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只有权力和控制欲。格雷塔离战争最远,没有体会到残酷的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她怀拽歌星的梦想,想去巴黎演出,但不幸的是,被送到了战前鼓舞士气,正是这个转折,她近距离与现实触碰,当她收拾好行李却找不到与她同行的军官,当她看到血淋淋的士兵倒在担架上,当她看到夏莉面不改色地抢救伤员时,格雷塔意识到她之前是生活在城堡中,生活在希特勒的谎言中。电影里面有一幕让我极为心酸,温特兄弟,夏莉在格雷塔房间相聚时,格雷塔以为战争很快就能结束,其他三人却心知肚明,这是一场必输的战争,但是他们并没有戳破,用无力的笑容举杯庆祝,他们不愿意再拉一个人下来承担他们难以承担的痛苦,他们呵护着格雷塔。
夏莉,可以说是二战中的典型,天真烂漫,期待着爱情并为爱而战的姑娘。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她的爱国显得幼稚可笑,同时战争让她的爱情无放安放。她没有独立思考,她认为大多数人呼吁的就是她应该做的,所以她去举报了莉莉娅。在当时的德国,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夏莉,他们没有思考,或者说被禁锢思考,所以他们不顾正确与否,就执行了统治者制定不合理的规则命令,尽管违背自己的良心。他们是统治者的玩物,是统治者的工具,是那个年代的牺牲品。
弟弟弗雷德汉姆,是我在影片中最喜欢的,弟弟是理智的,一开始他就看清楚了战争的本质,战争会暴露出我们最丑恶的一面。在战争面前,不是杀敌人就是被敌人杀,因为在战争的状态下,矛盾是不可调解的,两个阵营,各持立场,无法共存,除非战争结束,才能破除这种对峙的局面。糊涂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幸福的,但是弟弟却不是一个糊涂的人,弟弟的睿智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他不愿打战,但却被父亲“强硬”送上战场。一开始,他在用消极抗战来捍卫自己的价值观,来对抗这场错误的战争,被战友耻笑为懦弱胆小,但是,凭他一人单薄之力,根本对这场错误的战争起不了作用,就像一滴水对大海的影响,微不足道。同时,他不愿自杀(我觉得他是舍不得哥哥),所以他不得不接受现实,在第二集里面,他的确如哥哥一开始所说那样“成长”了,他变得坚强,尽管自己的世界观被践踏蹂躏,还仍然坚持活下去(我觉得他是希望有一天战争能结束,错误的世界总会有一天会结束,我要等待那一天的到来),但是成长的代价是如此沉重,战争逼着他抛弃自己的人性,不把自己当做人,而是把自己当做了一台执行军令的杀人机器,他提议让苏联的平民的探地雷,他射杀了奔跑的男孩,他拉下了屠杀的站板。当他负伤返家休病的时候,他得不到父亲的关心,看到的确实年少狂妄的热战分子,我觉得当时弟弟已经对这个世界绝望了,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不顾母亲的挽留,回到战场,回到那个不把自己当人看的战场,因为这样,他的内心才能好受一点。但最后,他放弃了,他放弃了多年的等待,也许是为了多挽救几条年轻的生命,但更多的是,他无法面对自己在作为杀人机器时所犯下的罪孽,他无法面对自己,他没有信心在战争结束后活过来,把自己活成一个人,而不是一台机器。所以,他选择了自杀,选择了赎罪,也选择了逃避。弟弟不容易啊,糊涂的人总可以活得轻松快乐,但是弟弟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是却无法改变,坚持到战争结束的前三天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哥哥威尔汉姆,一开始意志坚定,威风凛凛,认为战争会使人成长,他在血淋淋的生命前逐渐开始分清楚什么是对错,结果发现自己是错的,弟弟说的才对,他被告知是时候和想象中的世界告别了。一开始他是为了祖国而战,到了后来,开始怀疑这一点,他为战友而战,但是最后他却要带着自己的兵去打一场无人生还的战争,看到战友一个个在战火中倒下,他原本的世界彻底坍塌,他身心疲惫,选择逃兵这条路。尽管哥哥最后活了下来,但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愈合,战火已经把他彻底摧毁了。
战争是一个大熔炉,把所有的国民都卷进去,战争吞噬人性,摧毁理想,滋生罪恶。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战争的影响却挥之不去。五个朋友,只剩下三个,当他们再次回到约定的酒吧里,举杯之间,再也没有当初的笑容,再也没有当初的心境,有的只是累累伤痕,有的只是憔悴沧桑,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再也找不回来,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就再也无法忘记。战争影响的是一代人。
我看这部影片时,一直很揪心,最后,我要分享一个我最喜欢的温馨的镜头,哥哥和弟弟在雪地上打架时,他们笑了,我觉得他们那一刻是远离了战场的,仿佛他们回到了战争之前,兄弟间相互嬉闹。可惜,这种温馨幸福的时刻太短了。
我相信现实的战争会比影片更加残酷,以一代人的生活为代价才换回来的和平,实在来之不易,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