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英文版或英文字幕的中国美食纪录片
BBC纪录片《中国美食之旅》(MP3+中英字幕) 第12期:新疆篇(2)
2. 乡情散文欣赏
时光苟延残喘,无可奈何。无可奈何的又岂止是时光?
距离会阻断却不会泯灭。南北方的差距已让我措手不及,措手不及到让我吃一碗面都会感到幸福。我不知道我在怀念什么,是门前的小花园?是阳台上晒太阳伸懒腰的猫儿?是满树的柿子儿枣儿?是那并不整洁的柏油马路?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柴火垛?是那到了秋季会落叶的树?对,我想他们。
怀念多于相见。我再也见不到她的春秋。那春:万物复苏,小草调皮地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各种鲜花争先恐后地开着,像是要参加春的集会似得;值得一提的是那清鲜的油菜花,置身于黄色海洋,那种异样的清香还是别有景致的;不知道为什么河边总是有那么多的歪脖子树,或许是小时候就遭到孩子们的压迫吧。远处跑来几个刚放学的孩子,毫不费力的爬上那棵歪脖子柳树,折下一柳枝,稍拧两下,抽出里面的芯木,稍一加工变成了可吹奏的柳笛,他们欢快的吹着蹦跳着消失在薄暮中。那秋:硕果累累。姊妹多的家庭孩子们通常会围在一起等爷爷去切分那一份月饼,然后各自拿自己认为大的那一个。干枯的小手捧着月饼,用牙齿一点点地咂进嘴里,我相信这是世间最幸福的表情。在秋天,就是这么容易让人满足。在树林里挖一个简易的灶台,几个小伙伴有的那拿番薯,有的拨弄灶携裤台,有的捡柴火。在这样的分工协作下,黑乎乎的烧番薯便出厂了。尽管脸上手上都被画上了黑妆,他们仍笑着享受着。
不胜唏嘘,以为见多了的人,处多了的事,走多了的路,看多了的云,倘若割舍,定不会不舍。以为无比有意义的事,到达之后才发现不尽然。昆德拉言:“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我以为那人那事那路那云我会割舍返隐戚,并没有。
我只是,想家了。
五一小长假,从蜗居的小县城带妻儿回乡下老家。说是老家,其实只剩下几间老房子了,亲人都已移居新疆。平日和儿子说起我的童年,儿子很是向往,一脸的嫉妒。现在正好有了时间,儿子也十岁了,应该能真的理解我的童年了吧,坐车,一路颠簸,回家。
我出生的村子叫台车岭,是一座顶部较为平坦的独岭,三面环山,要想去我们村子,必须爬山。不足丈许的小径,蜿蜒而上,算是大路,重载的马车上山就需人力帮忙抬车。我怀疑是因为抬车实在不易,所以老人们才写为台车的吧,也算是一种心理的慰藉。
虽说快要立夏,但这儿却刚刚看到春的脚步,只有零星小花点缀在枯草间,荒凉中透着期盼。
“爸----,这是啥树?爸----”
儿子攀爬在小路边的小断崖上,指着一处荆棘喊我。
“下来,那边危险!”
妻子大叫着,蹒跚的过去保护。高跟鞋却别在碎石中了,一脸的幽怨。
呵呵,穿高跟鞋就想爬山?做梦去吧你。
“嘿嘿,你就省省吧,我过去看看。”
帮她处理好了鞋子,我就和儿子攀爬而上。她就时不时的惊呼,让我注意儿子的安全。
“爸,你说的毛个个呢?”
“你刚才指的不是吗?可是现在还没有开花。”
儿子一脸的失落,继续着他的探险。
毛个个,一种荆条的花,金黄,脆甜!六一前后,开的漫山遍野!这时的山野就是我们的乐园。猪头、鸡爪、狗爪、马奶头、羊奶头、老鸹眼……呵呵,这些都不是真的肉食,而是野外生长的植物。小蒜,和大蒜差不多,剥了皮,叶绿根白,晶莹剔透。羊胡子,林林总总,香辣无比,采摘回家,用油一炝,满屋子都是香的……
沿羊肠小路缓缓而上,转过山脊,就看见村庄了。处处残垣破壁,但那中熟悉的热烈却扑面而来。人都有恋旧心理,况且这儿的一草一木还时时的出现在梦中呢。在这依山势而行的老路上缓缓行走,就像在生命的长河中漫溯,一切都清晰,一如昨天。
“快点呀,我还要去老屋掏鸟窝呢!”
儿子走出老远,看我慢腾腾的样子,就猴急的催促了。呵呵,儿子哪掏过鸟窝,麻雀都没见过几只!童心顽劣,我幼时常跟在哥哥身后,屁颠屁颠。
“嗯---”
回答儿子的声音,自己都能听出悠远。
幼时,和哥哥掏鸟窝,摔断手臂,用布条吊了多半个月!记得少时,家乡的鸟挺多的,喜漏陵鹊、斑鸠、老鹰、寒鸦……最多的就是麻雀,能落满了院墙。春天时节,常在屋檐柳条中做窝。幼时没啥可玩的,也不知伤害生命的痛,就常常偷偷的掏出小鸟来玩。大鸟就在周围焦急的转圈,时而俯冲下来拼命,叽叽喳喳的,现在都能感受出那时大鸟的愤怒与无奈。那时的我们却是不管的。一窝三四个,有的刚孵出来,红红的一团肉,眼睛就和鱼眼差不多,实在太难看就当石头丢着玩,最后的结果自是一团肉泥;有的纯粹还是未孵化的蛋,烂了,一地黄白,还有刚有雏形的幼鸟;马上出窝的最好,嘴部鹅黄,羽毛蓬松,像一个小绒球!不管咋样,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一地的鸡毛、碎草和小鸟的尸体。老人们看见就追着打,母亲就盈着泪水收拾这一地的忧伤……
“不,不掏鸟窝,看看就好!掏鸟窝,我就揍你!”我大声的叫了回去,把儿子吓得直点头。
“鸟,只有飞翔在蓝天里才好看!”摸了摸儿子的头,我轻轻的说。
这是忏悔,儿子能明白吗?
“好好说不行呀?”
拉着儿子的小手,妻子就瞪我。
近了,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故乡!
脚步自然加快,就像幼时因贪玩而错过回家时间的样子,急切而忐忑。太阳已经落山,只有家才是温暖的归宿,而心中却怕爸爸的皮鞭。我现在的心情就是如此!
故乡是温暖的,就像母亲的怀抱,不管你走多远,走累了,就想在母亲臂弯里小憩。
故乡是威严的,就像父亲的眼神,不管你做多好,做完了,就得接受父亲严肃的批判。
故乡!生我养我的故乡!我回来了!
每年我都会回到故里宅院,住上一段时间,生活一应用品都原封不动地保留在那里。刚回来那会,也许很久也没人来打扫,满目蓬蒿遮院,打开门窗,霉味扑面。清扫、打扮过后,小院仍是那么清新、可人。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住在这里,回忆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回味那些缠绕心中缕缕的梦,倒出一些数不清的记忆,倾撒一地碎念。
故里宅院侵透着我无数思恋,那是我亲手搭建的小窝。那年,实行私建公住,我便自筹资金圆了我的住房梦,这里曾留下了我的心酸苦累,也留下了我的快乐梦幻。许多年过去了,我还是不忍卖掉这处宅院,这里有我不舍的情缘。
喜欢山间小路的幽静,喜欢山村夜色的安逸,住得久了,呼吸一口这里的清新空气都是一种享受。真的好喜欢这里,儿时童年的梦幻、青春年少的憧憬、荷塘柳下的情韵,不离不弃的故里,录入了我许多故事,空灵祥和的故里,让我留恋。
几声鸡鸣、几声犬吠,和着老妈妈几声唠叨,漂浮在山村夜空。昏黄的灯影,摇曳着劳作疲惫的小山村渐入梦乡。我喜欢这样的夜晚,宁静的小山村,恬然祥和的氛围,是大自然给予山村最美的馈赠。空山鸟语悟道,明月清泉浴魂,自然和谐的故里,让我倾心。
远山锁雾,月色朦胧,小巷人静、街柳醉摆,斑驳陆离,夜韵朦胧,似羞涩少女,笼上诱人轻纱。独步溪边,品尝着家乡月夜的韵味,柔柔的月光,潺潺的流水,悠悠的漫步,默默地体味着山村夜色的美,大自然恩赐奇妙绝伦的山村月夜,神秘莫测的故里,让我痴迷。
幽静松林的旖旎,嬉戏溪水的情韵,欢声笑语的山村,辛勤劳作的村民,启迪我的智慧,关爱我的成长。故里小山村,是我心中的乡情。
山水田野的景致,甜美诱人的气息,自然祥和的山村,勤劳善良的乡邻,蕴育我的人生,感染我的灵魂,故里小山村,是我心中的最爱。
我非常喜欢陶渊明那首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在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的写意,让我无限感怀。不再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我会选择相伴故里小山村,享受这里的田园生活。
故乡,一个温暖的字眼,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故乡的点滴故事,时不时的这些故事画面像微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播放。
一次和朋友闲聊谈起了家乡冬天烤火用的火桶,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吧?呵呵,这算得上我们独特的发明。故乡位于湘西山区,由于冬天寒冷,山区林木繁多,烧制木炭比较方便,所以家家户户都喜欢用木炭取火 ,于是木制火桶也就因此诞生了。
一个长方形的大木头箱子,里面用一层木栅栏隔开,下面放置火盆,里面燃烧着木炭,坐在里边很舒服,用一床棉被挡风,暖气都被围在火桶里边了。一家人围坐在火桶的方形条边上,脚放在火桶里取暖,然后嗑瓜子,看电视,聊天,打扑克,真是很开心,那温馨的场面这一辈子也忘不了。人少就干脆窝在火桶里边睡觉,对了,还可以把红薯和土豆、花生、板栗埋进木炭的热灰里边煨熟,吃起来那个香呦,比山珍海味还香甜。我二姐最喜欢窝在火桶里打瞌睡了,每次睡觉之前都要躺在里面睡个舒服,全身烤得暖呵呵的才肯上床去睡觉,要是谁把她吵醒了,还得挨骂呢,嘻嘻。
老爸很疼我,为了方便我写作业,做了一块活动木板架在火桶上,这样我就可以搬个小板凳坐在里边写作业了,全身热乎乎的。有时候我把书皮套在小说的外面,偷偷看小说,有一次看得正入迷呢,却被老爸当场抓住,气得他把书一下子扔到院子里去了,当时吓得我头也不敢抬,兴亏有老妈护着我,才少了一顿揍。火桶是暗红色的.,老爸空闲的时候买来油漆仔仔细细的刷了个遍,这才光彩照人。之后那油漆的光亮一直萦绕在梦中,令我牵肠挂肚,温暖的火光却一直照亮我的心。
过年去大山里的姨妈家里过年,没有汽车的时候要走两个小时崎岖的山路才能到达姨妈家。走累了,就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来休息一下,看看路边的风景,一片原生态的森林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头,时而有野兔和山鸡从草丛里窜过,肥肥的,可爱极了。野兔胆子挺大,竟敢停留在不远的地方回头好奇的张望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口渴了,不用自带矿泉水,这山间就有一股清冽的山泉水解渴,井边有好客的乡亲摆放的木瓢,可以用来勺水喝。夏天,清凉甘甜的井水喝到肚里,甭提多凉爽了,整个人精神百倍,疲倦一扫而空。
不时有山里人背着土特产从大山里走出来,他们是到外面的镇子上去赶集的,卖了钱换些生活用品。他们走惯了山路,不曾觉得累,也不用休息,健步如飞,天黑之前还要赶着回家干农活呢。也有那牧童牵着牛儿来放养,牛儿怡然自得的吃着草,牧童就在一旁玩耍嬉戏。歇息够了,我们继续前行,终于看到村口的那颗大松树了,每次经过这棵松树,妈妈都叫我作三个揖,她说松树公公会保佑我长命百岁的。
姨妈家的房子是用山上的杉树做的,共有上下两层,冬暖夏凉,整个楼房的木板都用桐油漆了一遍,姨父说桐油能够防潮、防虫,所以隔个几年又会重新漆一遍,经过风吹日晒,房屋已经呈现出一种古铜色。楼上的阁楼很通风,姨父在哪里养了一窝蜜蜂 。说起姨父来还真是挺能干的,他是大队的干部,能读会写,会养蜂,会做米糖和麦芽糖。小时候我最爱吃那白白糯糯的米糖了,还有那黄黄的麦芽糖可以拉扯的很长很长,亮晶晶的,嚼起来很有韧劲。姨父家里还种了花生、紫薯、和板栗,那些紫薯很甜很粉。
有一次我们去摘板栗,高高的板栗树上结满了开了口的板栗。板栗外面是一层带刺的壳,用棍子一敲,板栗就掉下来了,我没摘过,直接用手去捡板栗,谁知道那壳扎手,哎呦,那个疼,眼泪水都出来了。表姐和表哥都笑话我,他们给我一个特制的夹子,用来夹板栗,这样就不会扎手了。姨妈家的板栗很大一颗,除了留一些自己吃,其余的都拿去集市上卖掉。
背着满满一背篓的战利品回家,我们把板栗,花生、红薯扔进火坑里用材灰埋起来,带壳的板栗发出一声声爆响,噼里啪啦的像放鞭炮。姨妈家的火坑和我们家烤火的火桶不一样,她们直接在地上挖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坑洞,烧的是材火,山里的木材特别多。大家围着火坑吃着香香的板栗,红薯、和花生,有时候还有烤鸡蛋和土豆,别提多开心了。
过年的时候,就在厨房的火坑上面挂上自己家里杀的猪肉熏烤腊肉,切成五六斤一块抹上盐,风干后用铁丝穿起来挂在火坑上面用橘皮、茶壳,木屑熏烤十几日,烤得直冒油,烤的黄黄的,香香的土制腊肉就制好了,可以放上几个月也不会坏的。
过年的前几天,家家户户要捣糍粑,用自家上好的糯米放到锅上用大木屉蒸熟,然后抬到石臼里用一根大木棒使劲捯饬,就是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汉轮流上阵,也是个费力气的活。寒冬腊月,大家打着光膀子轮番上阵,喊着号子,嗨呦!嗨呦!全身直冒热气,那场面真是一副最美的写真照片,男子汉的力量美都展现了出来,可惜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条件,不能用相机记录下来。通常要耗费一天时间,糍粑才能做好,等糍粑做好了,女人们也把饭菜做好了,男人们围着桌子喝酒吃肉,兴高采烈的谈论一年的丰收,女人孩子也高兴的穿上新衣去放鞭炮了。
刚出炉的糍粑热热乎乎,可以直接入口,又香又糯,好吃极了。放硬了以后可以泡在水缸里储存很久,只要经常换水就行了。还要做一个磨盘大的糍粑,用绳子穿起来挂在墙上,这是庆祝丰收的意思。吃的时候用刀切一块下来煮熟就行了,当然糍粑有很多种吃法,可以烧烤、油炸、放白菜猪油煮着吃、也可以撒上白糖吃,或者是包上霉豆腐和酸菜、萝卜。不管哪种吃法都深受大家喜欢,所以过年做糍粑的风俗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
表哥结婚的时候,我也去了,他们是按当地的风俗习惯拜堂成亲的。我记得那年下着大雪,表哥带着未过门的新嫂子和我一起去集市上买生活用品 。当时下起了大雪,林子里一片雪白,那一片片厚如棉絮的白雪让我们都不忍心留下脚印。雪很大,松树枝挂满了雪花,很美,见过雾凇吗?美的触目惊心,虽然没有相机,没能留下最美的照片,但是那一副最美的图画让我过目不忘。我们三个人童心大发,打起了雪仗,玩累了就往雪地上一躺,仿佛天是被,雪地是柔软的席梦思。
强烈的白光让我眯起了双眼,真惬意啊,正在享受的时候,忽然从树上飘落一层雪花,落在我的脑门上,脖子上,凉丝丝的,睁眼一瞧,原来是调皮的表哥摇落了树枝上的雪花。要结婚的人了,还这么顽皮,我说回去告诉姨妈去,表哥笑嘻嘻的说:“好妹妹,不告状的话,回头到了集市上我帮你买新衣服穿,怎么样啊?”我气鼓鼓的说,今天就放你一马。到了集市,果然热闹非凡,我第一次逛这种小镇上的集市,做买卖的,买东西的都是农村人,大家讨价还价,热火朝天。集市不大,就是一条街道两边摆满吃的、穿的、用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价格便宜。表哥没有食言,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和一双雨鞋,因为我的鞋子被雪水打湿了。逛完集市,买了该买的东西,我们回家了,一路上依然嬉笑打骂,闹个不停。
第二天是结婚的大好日子,我和娶亲的队伍走了很长很长的山路才来到新娘子的家,这个家也是木头房子搭建的。吃了早饭,长长的队伍出发了,因为要赶在中午之前拜堂成亲,大家都急急忙忙的赶路,生怕错过拜堂的好时辰。在鞭炮声中,队伍穿过村口的水井,回到姨妈的村子。井边栽种了两棵柿子树,这两棵柿子树总是结满又大又甜的柿子,让人眼馋。
新郎倌和新娘子牵着一条打着同心结的红绸走到堂屋,向两位老人三拜九叩,这是我第一次看中式婚礼。新郎官和新娘穿的都是中式礼服,只见新郎官头戴礼帽,新娘子头盖红帕头,我恍惚回到了清朝。在大家的喝彩声中,主持人开始举行仪式,三叩首,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双方就算礼成。
我们簇拥着新娘子回到洞房,新郎官满面春风,新娘子则是娇羞动人。洞房布置得很喜庆,大红的喜字贴满了墙壁和衣柜,墙上和地上都用新的塑料布蒙了一层,花花绿绿的很好看。双人床上整整齐齐的叠放着陪嫁的被子,十几床红的,绿的,花的整整齐齐的码放在一起,手工刺绣被面上绣着龙凤图案,预示着百年好合。床中间洒满了红枣、花生,意思是早生贵子,民间都有这风俗。铺床的大嫂都是家庭和睦,生过几个孩子的,新娘子坐在床上静静地等待着新郎,而新郎这个时候敬酒去了。等新郎回来的时候,大伙还要闹洞房呢。大人闹,孩子吵着要吃糖,真是把耳朵都吵聋了,不大的房子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新婚就是图个热闹,越闹越好,没办法,就这样新娘子还不能生气。俗话说新婚三天无大小,无论是大人小孩都能开新娘子的玩笑。
婚礼结束,我拿着姨妈送的板栗、腊肉和糍粑回家了。记得我背着重重的背蒌爬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再坐公共汽车回到家中的时候,我哇地哭了,坐在地上直撒泼,老妈望着我任性的样子哭笑不得:“你这个傻丫头,这么点苦都受不了,将来怎么嫁的出去哊?”说完我就破涕而笑了,嘿嘿,不过是撒撒娇而已麽?
童年的故事真是说不完道不尽,家乡的点滴早已汇成一条涓涓细流,经常流淌在我的梦里,永无止境。
明镜 的月亮悬在天空,溶溶的月色使我感到心旷神怡,望着深蓝的天空,我陷入沉思。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望月遐思,对月咏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万籁俱寂的深夜,蓦然醒来,望着一轮明月,缠绵而渺远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李白的《静夜思》,寥寥20个字,拨动了多少客居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送婵娟。”
苏东坡把自己悲欢离合的凄凉感伤情绪,和月的阴情圆缺作比,盼望与自己远方的亲人共赏明月,更激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望着明月,我优游遐思,幻想的翅膀飞啊,飞啊……蓦地,一颗星星闪烁着星光,把我从梦幻中拉回现实来。
大地像一张硕大无比的宣纸,溶溶月光透过枝叶,在宣纸上留下斑驳参差的黑影……
……
这里所说的乡,不仅仅是故乡的乡,也是乡村的乡。
对于我们这些住惯城市的人来说,一提乡村脑海里就浮现出蓝天、白云、牛羊,田野、蜿蜒的小河、朴实的笑脸这些灵动的画面。
乡村给我的感觉是陌生而亲切的。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小时候也曾随母亲回过几次老家,记忆中的乡村就是袅袅的炊烟,空旷的田野,清晨响亮的鸡鸣声和黄昏此起彼伏的羊叫声。还记得小时候去姥姥家,那时交通还不便利,我和母亲坐一天的火车,然后再倒三个小时的汽车才来到大姨家。大姨家是姥姥家的中转站,我们需要在大姨家住一晚才能去姥姥家。冬天的乡村很早就安静下来了,我们下车的时候已经是伸手不见五指,远远的听到几户人家的犬吠声,路边的土房里透出微弱的亮光。大姨夫接我们到家里时,孩子们已经都睡了。母亲和大姨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低声交谈着,而我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了。
第二天清晨,我被大姨呼呼地拉风匣声吵醒。这时,满屋已经飘荡着烧柴火的烟雾味和小米粥的香味了。吃过早饭,大姨夫套着骡子车,拉着我和母亲向着姥姥家的方向“驶”去。
正逢岁末年关,村里的孩子们追逐着点着零星的小鞭炮,不时传来“砰”的一声响。村边的井口旁结着厚厚的一层冰,几个孩子拿着布条做的小鞭子抽着陀螺,还有两个孩子在滑着冰车。村庄里屋顶的烟囱上冒着白色的烟雾,那是村人们在炸麻花,馓子,压粉条,蒸馍馍……一片繁忙的景象。
出了村子,要过一条大河,河水已经结冰了。大姨夫把骡子的四只蹄子上包上布,防止打滑,又给我和母亲的身上围上厚厚的被子,然后开始坐在骡子车前面赶车,他挥舞着手中的皮鞭,“啪啪”的抽在骡子的身上”,嘴里还“嘚嘚…”地吆喝着,高大地骡子打着响鼻,口中喷着白雾,向着前方飞奔而去......
那些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得冷,快到姥姥家时,我的两只小脚已经冻得麻木了,听妈妈说我被冻得哭着喊:爸爸,快来救救我呀!爸爸,快来救救我呀!… 这时前面依稀出现一个魁梧的身影,原来是老爷来接我们了。老爷穿着肥大的皮袄,带着厚厚的皮帽子,把我背在后背上朝着村口走去,我顿时觉得温暖多了。
姥姥家养着很多牲畜,有大黑狗,小花猫,大肥猪,一匹红棕色鬃毛飘逸的马,还有一群羊和几只下蛋的鸡。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那匹马太过高大,让我望而却步,是三舅的专属,喂马饮马都是三舅一手操作,我只敢远远的观望;大肥猪在猪圈里养着,只能没事干隔着猪圈看看;小花猫跑得太快,刚摸到她那柔软的毛,就一个箭步窜上了房顶;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条大黑狗了,我常常从堂地窗户上的猫洞里把麻花嚼碎了喂它,而它则把两只狗蹄蹄搭在窗台上时刻等待着我的恩赐。妈妈还在奇怪,怎么给我端了一盘麻花一会就没有了,原来都进了狗肚子里,哈哈。这只大黑狗和我的感情最好了,每当有村里有人来家串门时我就给他们看狗,我把大黑狗的眼睛用手蒙住,等人们进了家以后,我才松开,大黑狗还以为我和它闹着玩呢。许多年以后,我都上高中了,再回到姥姥家时,它还依然记得我,还在院子中央和我摇尾巴呢!
北方冬天的乡村有一股特殊的味道,这是一种混杂了泥土、麦秸、牛粪的香味;北方冬天的乡村有一种温馨的氛围,那是清晨蔼蔼的炊烟和黄昏牛羊归圈的气息;北方冬天的乡村时刻演绎着令人怦然心动的画卷,那是村人们站在结满冰层的、光秃秃的井口拿着牛皮桶靠着两只双手艰难提水的惊险场景。
还记得姥姥坐在炕头上倚着小方桌在煤油灯下纳着鞋垫的样子;还记得姥爷在半夜为刚出生的小羊羔喂食黄豆的情景;也还记得三舅在锅头边搅着热腾腾的猪食的背影;还有年关接神时院子里那团亮亮的火焰和妈妈带我离开老家时她眼中那亮晶晶的泪珠……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交通方便了,电灯电话都通了,想他们时可以打一通电话就能听到亲人的声音,或者坐着大巴半天就能来到亲人身旁,但是,那些年回老家的岁月、家乡人朴实亲切的脸庞和那些个家乡冬季寒冷而又温馨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在北京生活时间长了,我常常看着穿梭的人群,思考一个问题,我的家乡究竟在何方?
历史课上,老师讲着各个王朝的兴衰,我总觉得对西周、秦朝、大唐有着莫名的亲切,我的老家就在茂陵旁边,西安的名胜古迹我也转过好几遍。陕西这个地方是很多朝代的定都之地。我为我的家乡陕西的悠久历史而自豪,也为我出生在陕西而自豪。据说在新中国选首都的时候,西安仅以一票之差落选,我小时候一直觉得惋惜。
在陕西上了几年学,我转学来了北京。北京,这个繁华的都市,与我以前生活的地方区别太大了。拥挤、忙碌的人群,耸立的高楼让我感到陌生和不安。我渐渐熟悉这里的生活,渐渐融入这里的生活。现在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九年了,已经淡忘了小时候的街道,小时候的伙伴。我更习惯生活在北京这片土地上,不再回到家乡去了。现在,我将北京看作我的家乡。在北京,我知道怎么乘坐公交车,怎么换乘地铁,去哪里逛书店,去哪里逛街。在北京,我有朋友,有家人,遇到来北京的外地人,我也可以给别人指路,可是,我对现在的西安一无所知,我来到西安只能像别的旅游者一样,去哪里都需要地图,需要打车,需要别人为我指路。西安,对于我,只是一个陌生的城市,它已经不再是我熟悉的故乡了,也没有我熟悉的人了。
但是,我从来没有身为北京人的自觉。当别人谈起老北京的生活习俗,谈到北京人生活在皇城根下的骄傲,我总是回想起西安的老城墙、街道上混合着油烟和饭菜的香味。我对北京的传统文化并不熟悉,我也不太习惯走在小胡同中。我还保留着一部分在陕西的生活习惯,我爱吃陕西的小吃,陕西的美食,有时候说话还会不自觉地带上陕西腔。
我的家乡究竟是哪里的呢?我有着西安和北京两个地方的生活。在初二的社会实践,我回到了陕西西安。在西安的几天,我感受到了熟悉的火车站,熟悉的陕西话,熟悉的名胜古迹,熟悉的陕西美食。我站在西安城墙上,看着陌生的街道。这里我陌生又熟悉。我好像明白了什么,西安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一直留在我的生命中,现代化的街区我不熟悉,但是这里一直流传的传统文化一直能够引起我的共鸣。
回到北京,我知道西安离我并不遥远,它的文化一直陪伴着我。我习惯北京的生活,我爱北京这片土地,但是西安一直扎根在我心中,我的家乡永远都是我出生的西安。
3. 有一个新疆维吾尔族踢足球的电影叫啥
《买买提的2008》
《曼苏尔的梦想》新疆足球微电影,维吾尔语
10:13
《曼苏尔的梦想》新疆足球微电影,维吾尔语
4. 边区怎么造句
1、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2、晋冀鲁豫边区的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做出了精兵简政的模范例子。
3、我陕甘宁边区的卫生机关,在异常艰苦的战争年代也先后创办了10余种医疗卫生报刊。
4、破坏陕甘宁边区,是这种阴谋的一部分.
5、湘赣边区地理环境错综复杂,明清时期,该区域处于频繁剧烈的社会动荡之中。
6、李鼎铭,陕北的开明士绅,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副*席。
7、会议开了四十天,代表们在会上正式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制定了基本纲领。
8、边区共有宁冈、永新、莲花、遂川、酃县五个县委.
9、今年六、七两月实行调兵遣将,准备对边区发动闪击战,仅因国内外舆论的反对,才把这一阴谋暂时搁下。
10、这是外国佬“周边区域”年长的美国人寻找的温暖的退休去处,然而,暴力将堵住这一流动。
11、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
12、在我去访问的时候,这个纲领仍然是晋冀鲁豫边区的根本法。
13、边区一半是中国最大的华北平原,或称黄河平原,另一半是太行和太岳山区。
14、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第二区.
15、边区当局将他送进军政大学学习。
16、传奇式的黑日集团虽然在核心世界及周边区域活动,但给予贾巴及其赫特人同胞在外环充分的自由。
17、第四类用于个人区域网络或周边区域网络连接。
18、磁共振影像显示轻度脑萎缩,表现为两半球间脑沟的轻度增宽,顶部和大脑周边区域突出。
19、
20、在边区的平原地带坚持抗战,比在山区还要困难。
21、结论:托槽粘接后,托槽周边区域及龈方近牙颈部区域是菌斑聚集的主要区域。
22、只有四、五课宣传解放区社会的好处的,只有一两处提到了边区领导人。
23、闽粤赣边区盐粮问题由来已久,粮食方面,闽西、粤东均缺粮,赣南盛产旅食.
24、镇原乃华夏故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沃土平畴,物华天宝,曾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5、该地区解放后,陕甘宁边区在黄龙山垦区的基础上设立黄龙县。
26、到1942年的时候,他们359旅除了全部自己以外,还向边区政府上缴公粮一万担,全旅为养猪4200头、牛820头、养7800只,开办了棉纺厂、毛纺厂、被服厂和制鞋厂。
27、大会审查了边区政府3年来的财政收支,通过了1942年度总概算书,并责成边区政府实行精兵简政政策,开源节流。
28、其中,马克思像银元、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流通券、豫鄂边区建设银行石钞版、鹤峰苏维埃银行伍百文木印版等国家一级文物,均为首次向公众展出。
29、因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驻兵得名,隋朝时,因该地是洛河源头设洛源县,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改吴起镇为吴旗县。
30、同时还有湘桂黔鄂渝边区协作会工作会联席会,翰动三山书法大赛以及首届中国微电影节等文化大餐和万人土鸡汤等美食盛宴。
31、为纪念黄骅烈士,1945年边区政府将新海县改为黄骅县。
32、在彭雪枫当年率部开辟的豫皖苏边区中心地带,将永城县更名为“雪枫县”。
33、从众彩市场的蔬菜货源记录来看,菜秧、空心菜、苋菜、韭菜、木耳菜和油麦菜都是来自周边区县的蔬菜基地,此外菌菇类也都是地产。
34、何止一个文建茂,在他身上的劣迹,多少教育局长身上都有,只是没有挖出来而已,山东省荷泽市及下边区县的几位教育局长与这里的文局长没有多少差别.
35、新疆武警大批授枪誓保边区稳定。
36、侵入晋南、晋西的日军虽然连续遭到八路军的沉重打击,但为实施其配合津浦铁路线作战,仍计划进攻潼关、西安和陕甘宁边区,向黄河各渡口继续猛犯。
37、他亲眼看到边区军民一致、官兵一致,认为这是“克敌制胜之本”。
38、
39、
40、
41、在如今的湘桂黔边区,很多苗瑶同胞依然会喝它,有保健作用。
42、1944年调豫皖苏边区,任永城县山城区委组织部部长。
43、1945年10月9日,在边区政府干部大会上,李维汉公开回顾了自己在审干中走‘之’字路即从开头的比较谨慎到逐渐急躁最后复归谨慎的全部过程。
44、要科学清理处置事故现场,按照分区分类分箱的原则,科学制定核心区和周边区域清理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处置,坚决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45、1941年1月18日边区政府责令边区银行发行首批1元(后因面值太小,取消发行)5元、10元的边币。
46、1946至1947年间,陕甘宁边区和延安面临胡宗南大军进犯的严峻形势。
47、菲里欧曾在心里给剑划分过三六九等,这间铁匠铺打造的武器肉眼一看就充满杂质,作为边区居民防身练习勉强够用,若是让他来用,敬谢不敏。
48、兴凯湖是黑龙江流域最大的湖泊,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为中俄界湖,兴凯湖分大、小兴凯湖,均为造山运动地壳陷落而形成的构造湖。
49、陕甘宁边区还建起了毛织厂、棉布厂、农具厂等,既解决难民的生活问题,又发展了当地经济。
50、3月20日,“晋察冀边区银行”成立,随即发行钞票,称“边币”,代替了敌伪币和杂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