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视频 > 法国感人微电影

法国感人微电影

发布时间:2024-11-08 09:28:10

① 法国微电影《调音师》结局是什么

开放式的结局,可以认为主角死了,也可以认为他没有死。对主人公的个人偏见已不复存在。如果女主人认为他是盲人,想放他走,她怎么能拿着枪站在他后面呢?电影开头的砰砰声应该是扣动扳机的声音。

所以结局应该是女主人检查主要人物的衣服,找到笔记本,知道自己是伪装的瞎子,为了不被报道,所以杀了人。

(1)法国感人微电影扩展阅读

《调音师》是由奥利维耶·特雷内执导,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格莱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法语惊悚片。于2011年上映。

阿德里安(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饰)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可是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了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

事实上他只是带上了隐形眼镜,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费,甚至还会窥视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来到一户人家工作,殊不知这里刚刚发生一起凶案……

② 调音师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调音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调音师观后感 篇1

昨天在舞房跳舞,中间休息的时候一直在前台看队员在看的微电影。其中一部就是调音师。

平静而又略有悲伤的音乐,朴素却带有感染力的画面,一点一点将我们带进男角的生活里。钢琴大赛失败的经历让他曾对生活失信心,后来他又通过装成盲人做调音师这种方式“复活”了。然后跟随他新的经历我们看到了觉得他不靠谱,担心他这样做影响了自己却又为了更多的生意而默许他的老板,不情不愿的内心肮脏的服务生,还有在对自己毫无威胁的弱者面前就卸下自己的伪装和提防的人们……

个人觉得导演的剪切手法风格鲜明而又独特,大部分都是静止不动的镜头画面,和短促却不突兀的剪切,给人微微震撼而又意犹未尽的感觉,妙不可言。在叙述一个女顾客练舞的时候分了几个镜头,运用了拉远景深位置的手法,凸显了男角“盲人”的眼神和和其明明享受其中却又不表现出来的面部神情。

电影开始不久后,优美的钢琴声随着镜头的切换戛然而止,并且每到重要的镜头切换是音乐也随之停下或响起,自然不做作,像是在控制电影的节奏,带着我们一点一点深入。一开始我以为开始那声响是关门声,看到结尾我深知我错了,那是导演宣告结束的声响,他用倒叙让我们入戏,真是一个大玩笑。

故事就从那个撒谎的妇人开始。男角为了多赚一份生意,执意要进行工作,他的执意也改变了他的命运。发生了意外的状况,于是暴露了身份。

有人问我觉得男角死了么,我说我希望没有可是又不可能。调音师算是一个聪明的偷窥狂,但是也许罪不及此。他为什么不反抗呢,我想也许是怕没了未来或是绝望了。那妇人的心里素质不是一般的强,个人认为搞不好还会把邻居也搞了。

有必要提的是,电影里的很多细节。比如泰姬陵故事的穿插,走在街上时的男角的开心和满足,还有邻居开门的眼神质疑,最重要的是他的日程本。另外,作为配乐和主题钢琴曲选得很到位。

调音师是一部十三分钟的微电影,可以说是一部很棒的片子,情节叙述得干脆利落没有冗余,人物心理刻画深刻而又动人。总之我非常喜欢这样的片子,好片总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反省。

调音师观后感 篇2

调音师的上司说了一句话:这社会不是偷窥癖就是暴露狂。女主人的对门邻居就在门眼后面偷窥了调音师,直接识破了调音师假扮盲人,所以她才会满脸疑惑的开门。而调音师并没看到邻居的满脸疑惑,女主人却看到了,女主人以为是自己说丈夫不在家的谎言引起了邻居的疑惑,所以她才迫不得已让调音师进去。也正是邻居这个举动,间接的将调音师推向了地狱。

影片刚开始调音师就是因为紧张过度在伯恩斯坦钢琴大赛失败,说明调音师的心理素质并不好,这也为后面买下伏笔:调音师看到尸体以后非常紧张,演技也大打折扣,失误不断。

女主人的丈夫(死在沙发上的老头)的死状过于平静,他在临死前也没发觉有人用钉枪指着他的太阳穴?这是因为他是个真正的盲人。这也同时说明女主人对盲人非常了解,识破调音师假扮盲人更加容易。

为什么邻居识破了调音师却没有揭穿他,这是因为她发现女主人也在扯谎。女主人的丈夫是盲人,还一把年纪,照理说不会单独出门的,但是女主人之前说他丈夫不在家,这也引起了邻居的怀疑,所以邻居开门时的困惑表情是来自于两个人的,邻居发现两个人都在扯谎,所以她不知道说什么。

很多人对老头死在地上还是沙发上有争论,为什么我觉得老头是死在沙发上的而不是死在地上的,因为我想不到一个理由凶手把老头杀死在地上还扶到沙发上坐好,血迹会弄脏沙发和枕头,会加大处理尸体和血迹的工作量,个人意见。

寓意什么的就不揭示了,观众也应该是各有各的理解和体会。

调音师观后感 篇3

反转发生在演员普拉默德的出现,普拉默德是这家餐馆的常客,他看到阿卡什弹琴这么好听,正好他和妻子3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于是邀请阿卡什去他们家演奏。却没想到是悲剧的开始。

有几幕我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惊魂未定,就是假扮盲人的男主阿卡什受著演员普拉德邀请,去他家为他的妻子弹奏钢琴。

男主阿卡什如约而至,敲门之后,开门的确是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他进入房间之后,弹琴没多久,就瞥见有尸体出现在客厅拐角处,伴随着一摊血。这时他借口上厕所舒缓情绪,进入厕所后,男主阿卡什开始小便,此时镜头拉长,角落里出现一个男人,手上紧握一把枪,屏住呼吸盯着男主,看到这里,我和身边的观众不禁吸了口冷气。

还有一幕也很惊悚,事后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事后怀疑男主阿卡什不是盲人,他看到了自己的丈夫普拉默德的尸体,也看到了自己的情人将丈夫的尸体塞进行李箱,然后运出房间,因此来到了他家试探,阿卡什给她倒咖啡(仍然假装是盲人),等阿卡什回过头来,一个骷髅赫然出现在眼前,在座的不少人都吓出声来,缓和过来才发现是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带着骷髅面积吓唬阿卡什。

除了这些惊悚的画面让人影响深刻,开放式的结局也塑造得很成功。结局时功成名就的阿卡什和苏菲在欧洲相遇,苏菲嘲讽阿卡什装盲人骗人都骗到欧洲了,阿卡什却回答说来话长,找了家咖啡店,向苏菲娓娓道来他的遭遇。

说自己后来确实被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被弄瞎了。但是在苏菲离开之后,阿卡什拄着拐杖,走在街头,面前有一个易拉罐,砰地一声,易拉罐被阿卡什用拐杖踢飞出去,电影就此结束,留下一个意味伸长的结局。

调音师观后感 篇4

(一)

昨晚看完后,做了一个晚上的噩梦,不是因为有多恐怖,而是带着紧张、复杂、不安、思索进入睡眠,一夜未眠。所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给你一个平稳的梦,才重要。

(二)

我一直在思索着主人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说不上是好人,也谈不上是坏人。也许可以归类于灰色人。在我们的评判意识里,存在二元对立:好与坏、对与错、黑与白、是与非然而确确实实存在二元对立中的灰色地段。所以,好人未必尽好,坏人未必尽恶。你是好人中的坏人,还是坏人中的好人?自知。

(三)

影片没有一个结果,而是留下一个悬而不得,由观众去臆想。这是我们凡事喜欢追求结果的一个大逆转。这也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有结果,又涉及到二元对立:始对末,始并非一定有末。

(四)

以前最爱看西方片,描写浪漫爱情、英雄情结、科幻未来但是现在独爱印度片。因为感受到印度电影都有一种表达,它表达人所思考的,社会所存在的

小乘佛教本来还带有浓浓的印度教基础,到了大乘佛教,已经彻底否定印度教联系了,是无本无根(靠篡改道教)的篡改邪教了。

片里结尾如果是阿卡什幻想的,坏人不杀,坏医生该死,蛇蝎女人不应该虐杀,而是瞬间死亡,那种轮回,在现实中是被天意否定的。

以坏灭恶,是天道轮回的本意,也符合人民的心意。蛇蝎女人被卖掉各种器官,然后惨死,阿卡什也拿到钱换了眼角膜,这才是真正的轮回。

片中演了有钱人的公寓和穷人也能用得起电热水壶和天然气做饭,这一点很好。

调音师观后感 篇5

看了很多对影片字斟句酌的评论后,我突然有了这种想法,也许导演拍的时候编剧写的时候都没有我们解读的时候想得多。

换个角度来想,如果我是导演,我为什么会安排这么拍?

感觉有点像构思一部小说,最初决定提笔写或许只是因为突发奇想觉得这个构架很新颖,而并非意在表达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回到这部短片,老人为什么死相如此平静?因为片子采用倒序,前半段的基调也很平淡,这么做的目的就在于为后面的变故作反衬,让人觉得意想不到,这便是这部短篇最具创意的地方。所以老人平静的死相放置在片头,才不会让人察觉他已是一具尸体。

为什么要安排邻居的出场?其实用意也很简单,就是为了促成男主进入老女人的家中。至于说邻居是因为在门眼后面窥探到了男主的乔装才露面,又说邻居知道对门老女人撒谎的,我个人觉得有点过度解读。试想,如果邻居从对话中听出老女人在撒谎,她为何要开门露面,知道就知道了,她开门能怎样,反而不利于她把两人后面的对话听完,正是因为她的开门,才使得男主和老女人两人不得不进屋交谈。如果邻居单纯只是喜欢偷窥,那就更没可能开门走出来了。

邻居不过是在听到外面门铃声不断对话不止的情况下才开门一探究竟,而邻居出场的时间也是为了促成男主被老女人领进家门而刻意为之的,如果邻居在老女人未开门前就出现,那么老女人便不会有开门这一出了。

我认为导演全部的安排都是为了促成最后男主进入老人家中目睹老人被杀的这一情景,并没有那么深度的诠释。

至于男主为何不逃跑,我看到的一篇影评讲得很好,就是因为性格所致,从男主比赛失败却依然选择扮盲人从事与钢琴相关的工作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习惯趋于安稳趋于自己熟悉且相对有把握的事情的人,他性格中缺乏冒险的意识,所以即使在面对目睹了老人尸体的情况时,他还是在心情稍微平静后选择了更熟悉更能把握的继续伪装,谁知道一边自我安慰说修完琴就走一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记事簿,但已经为时已晚。

最后男主反复念叨琴不弹完自己不会被杀也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一种侥幸心理,那时他已经没得选择,只剩下继续演下这一条路可走,所以他必须弹下,与此同时又不能表现出自己的害怕,哪怕他已经意识到老女人可能是拿枪对着自己了,他还是心存侥幸如果自己演得好,也许能逃过一劫,所以他需要自我安慰以镇定自我,所以才会反复默念那句话。

导演安排这样一句台词,也只是为了制造最后的开放式结局,我个人就是这么看的。

调音师观后感 篇6

丘比特射箭必须蒙上眼睛,正义女神必须瞎。用眼睛是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的,他们的眼睛必须看不见,他们得用心看!正如《调音师》这部电影。

电影里面说,什么是生命,取决于肝脏?我想不仅如此吧,应该更是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世界是美好的,让人温暖,让人快乐,让人看到希望;但世界的本质是残酷的,让人迷茫,让人痛苦,让人走向深渊。然后,我们在深渊中歌唱希望的美好,用痛苦的心去表演生活的快乐。

为了筹钱而假装眼瞎的阿卡什,在撞见西米和情夫杀人清理尸体的时候,保持了冷静,没有当场揭穿假象,而是事后前往报警,这时候的他,内心的良知尚在,道德犹在。但是杀人的人就是警长,你能怎么办,而且你报警的举动,明显引起了对方的怀疑,你已经被对方盯上了,阿卡什做了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做的选择,面对强权,明哲保身。

于是,即便是在死者痛苦的女儿面前,他依旧做了假证词,事情的真相,他只能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大义凛然,然后立刻被警长抓起来,后面的事,他想都不敢想了。看似懦弱,却很现实,这是身为动物的天性使然,但是即便如此,他内心的善念还在,是非对错还看得清楚,只是少了勇气。

但最后,他和医生合力干掉西米,换钱治眼睛,被西米毒瞎了的眼睛是治疗好了,但是他的心却瞎了,甚至是连勇气都回来了,只是勇气,没有用在道德的一面。第一感觉和许多评论一样,觉得他好腹黑,不是个好人,但是设身处地的想想,其实他一系列的选择之中,对于他个人而言,或许,又是最好的选择。

那些把疑点说出的证人,哪个不是被西米和警长对付,即便是自己不敢站出来,西米都要毒瞎自己的眼睛,若是自己真的想找警长的`上级去报案,只怕自己连这城都出不去。而最后,有报复的机会,有完成自己装瞎赚钱目标的机会,有让自己眼睛恢复视力的机会,而且牺牲的不过是自己仇敌罢了,虽然仇敌不是被法律所制裁,但她也确实罪有应得。若是你异地处之,你怎么选?我想大多人都会和阿卡什相同吧,人性使然,无所谓腹黑之说,我们是人,不是神,这个世界,我们是用眼睛看的,不是心。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在电影中,也对睁着眼睛却什么都看不到的冷漠之人进行的艺术的讽刺,靠窃取他人器官谋利的出租车司机,死后家人被劝说捐献器官,很多人都看到这个讽刺,而我却以为这不仅仅是讽刺,更是对男主未来命运的暗示。选择了闭上心眼,只看表面不看内在的人啊,终究会在人生的黑暗中自食恶果,就如同在黑暗中开枪打死自己的警长。

而整部影片让我整个人都感觉不好的细节,是电影的最后,阿卡什和单纯的苏菲重逢,当年初遇的时候,苏菲看不出他是装瞎吗,我以为若是有心留意,观察细节,一定可以看出端倪,但是苏菲没有发现,因为善良的苏菲自己选择了愿意相信他,电影中人性的温暖,似乎就在苏菲这个人物身上。但是苏菲却在最后对男主说,你应该挖掉西米的眼角膜来治疗自己,这份狠劲,还是当年那个傻白甜吗?

单纯的苏菲甚至想要体验阿卡什的生活只怕这些年,苏菲也经历了许多,也不再是那个站在窗下的单纯女孩了。而这,其实也是大多数人无奈的生存之道,看似光鲜的外在背后,都有个人的阴暗。

一部《调音师》,展现了人性的懦弱,贪婪,自私,让人很压抑,却又那么的真实。想要从这个真实的牢笼中冲出去,想要呐喊,我们不仅仅要用眼睛看世界,我们更要用心看,我们要把我们的勇敢放在正确的位置。但是我自己都觉得这样的呐喊,有些空洞,无力,没有感召力。因为我自己,只怕和大多数人一样,以一个睁眼瞎的身份,游荡人间。

从前有人倒了,大家会扶起来,但现在,能打电话呼救求援的人,我都会给他点赞。不是心盲,而是这个世界,真的只有一个规则:适者生存。

调音师观后感 篇7

电影显然值得一看,但个人觉得没有达到排山倒海的好评那个水准,大致是一个足够消遣的商业佳片,要说是黑马神作、年度奇片啥的,就有点言过其实了。

好感和遗憾都很明确。

好的部分是满足了多年心愿。作为在中文网人气超高的国外短片(豆瓣有超过15万评分,吊打许多爆米花大片),2010年的《调音师》被公认满是长片潜质。

虽然长片由印度电影人来完成,气质上总是跟原版有出入,但作为一个全民心愿的光荣达成,非常值得捧场,而且整体来说执行并不弱,没有给原短片丢脸。

不好的部分,主要来自将近140分钟的片长。

调音师这个点子,比较适合加一些前因后果、感情冲突和人性讽喻,扩展成一个90来分钟的短小精干的惊悚片。但是就像之前写过的,由于印度观众的特殊需求,他们的编剧早就习惯了把故事写到2小时以上。

这让影片出现了一种基调分裂的状态。前半个小时,悬念极淡,惊悚寥寥,你几乎会觉得这是一部盲人音乐家的励志爱情片。其实很多印度片都有把前戏狠狠扩充的做法,但好歹情绪是统一的,而这个开头却像是男女主角演的平行宇宙外传。

进入盲人弹琴目击谋杀的主线,惊悚指数急剧上升,构成全片最精彩的部分。这一段充分扩展了短片的概念,不动声色中如履薄冰的脱险,千钧一发的试探和反试探,都十足扣人心弦,虽有小瑕疵,但在导演娴熟的节奏掌控下,维持了足够的紧张感。

再往后画风再次突变,摇身变成盖里奇式的荒诞犯罪片,已经完全脱离原短片再创作。一群局外人加入游戏,几路人马围绕一笔巨款你来我往互相杀,大爆人性丑陋不堪。

平心而论这一段拍得很是刺激,各种算计利用背叛出卖,动作戏也有亮点,但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严肃斗智氛围,步步为营的惊心动魄,都一扫而空。只有一群自带黑色笑点的亡命徒,你追我我杀他玩得热闹。

等杀戮终于告一段落,电影的最后部分回归了一开头的温情文艺范儿,仿佛《爱乐之城》的宝莱坞翻拍,最后猛然冒出一个十分《非常嫌疑犯》的惊天大逆转,剧情戛然而止。

有人吐槽电影的缺点是反转过多影响了逻辑,其实这倒不算大问题,尤其是结局看似下了定论,细琢磨还是个开放式,那么前面的许多细节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逻辑问题完全可以见仁见智。

导演还非常聪明地悬置了一些角色的下场,把出bug的几率进一步降低,无疑也是值得同行借鉴的策略。

但这一切还是无法解决对我而言最大的那个问题,整部电影完全就像是几部不同电影缝在一起的产物,虽然高潮的某个片段被提到了开头,竭力制造这是一个完整故事的错觉,还是无法掩饰拼凑的意味。

所以看的时候不断在想,这个故事的地域特征并不强,咱们国家啥时候也翻拍一次,弥补遗憾,超越它?

不过呢,多半是想多了。

调音师观后感 篇8

影片开头主人公自己交代自己是个天才,但是不擅长在众人面前演出,他的不安使得他最初演出失败,于是只好作为调音师。

但是他却伪装成盲人,主人自己说过:人们对于盲人会有更多的同情和可怜,他不仅会有小费。更重要的事,由于他是盲人,认为失会令人更敏感,他的耳朵一定无与伦比,所以其实人们对于他的调音技巧的好坏就不会很在意(同情心理会让人无意识产生这样的心理:盲人能当调音师都已经很不错了,就不要在苛求了),他不必在意得失,他就能放松心态没有压力的调音,于是能调得能使自我满意,发挥自己正常水平。而如果是正常的人,人们就会在于他调音的技巧,主人公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于是扮成了盲人,他非常巧妙得逃避了在人面前弹琴的压力,但这毕竟是逃避,但是问题一直存在,前几次他很顺利,包括过马路,面对性感的跳舞女人,但是当最后一次生命受到威胁时,加上了日程本拉了,他在意了要伪装的像,虽然他不断告诉自己就是盲人调音师,但是潜在内心的久违的不安情绪再次浮现,因为他一直在逃避这种感觉,并没有真正的面对和试图克服,当这次不得不面对的时候,虽然他作的很好,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这里还有一个可能的现象,男主人公其实完全可以和女主人大打出手,女主人只不过是个老太婆,男主人公其实不必非要装盲人,只不过男主人公由于被意外的凶杀案给震到了,此时他的“逃避”性格再次显露,他宁愿放弃和女主人搏斗但有更大概率不死的选择,也要选择伪装成盲人调音师,“逃避”的性格,让上天决定,他没有细想过在这种压力下他的演技是否真能过关,其实我觉得他能够想明白自己这种情况下他多半会失败,明智的选择是应该和女主搏斗,但是他没敢这么细想,没敢承认自己多半会失败,把命运交给上天,实属掩耳盗铃,“逃避”的性格再次显露,即便是到了最后一刻,他依然还在逃避。

等到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才面对,那时可能就已经来不及了吧,克服长时间养成的心理情绪的条件反射的惯性是需要时间的。

另外,主人公应该是挂了,电影开篇一个场景“屏幕一黑,一声响”,可以感觉男主人公挂了。

调音师观后感 篇9

这部印度电影调音师是由法国微电影《调音师》改编而来,法国的这部微电影豆瓣评分9分以上,只有短短10多分钟,让人印象深刻,但是结局的戛然而止,让人很不过瘾。

而这部印度电影结束的那一刻,我庆幸:这2个小时没有白花。

感谢这部电影的导演,把一个微电影改编得如此成功,不仅做到很好地还原,还让剧情变得更加跌宕起伏、悬疑和幽默。

男主阿卡什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家,为了获得艺术灵感,尝试假扮盲人,对比于正常人,盲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有一天他在路边被一个叫苏菲的女孩骑车撞到,两人因此结缘。苏菲得知阿卡什是个钢琴家,而苏菲的爸爸刚好开着一家餐馆,为了表示歉意,苏菲邀请阿卡什去餐馆弹钢琴,而阿卡什一弹成名,在餐馆很受欢迎,同时他和苏菲也产生了微妙的感情。电影演到这里,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

③ 微电影《精神分裂症》:让爱连接你我他

一、电影信息

片名:精神分裂症

法国动画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法国

上映日期:2008-05

片长:13分钟

又名:91公分之外(台) / 貌合神离 / 91厘米剧

本片荣获第61届戛纳电影节(2008)柯达短片电影奖。

二、电影内容简介

一枚150吨的陨石砸中了男主人公亨利家对面楼的天线,幸运的是他毫发无损。但此事过后,他的世界刚好与现实世界偏离了水平91cm。无论开门关窗洗澡接电话,这些日常细琐杂事就都成了负担。他在家里度量好了精确的91cm误差,可还是在工作中麻烦不断。因此他去接受心理治疗,可丝毫没有进展。工作的不顺利,母亲看似平常的指责,心理治疗师的不理解,让他决定孤身一人与“陨石”的对抗,结果他发现自己又多出了75cm的垂直距离。辛苦的努力却遭遇失败,这让亨利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于是他放弃努力,变得越来越自闭,越来越孤独。亨利沉浸在巨大孤独与绝望中,母亲的一通充满指责的电话留言最终让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此获得解脱……

三、电影解读:

(一)情节梳理

影片是按照主人公亨利“初遇疾病,积极应对→不断受挫,病情加重→极度绝望,结束生命”这几个情节来展开的。

(二)人物分析

1、亨利。(1)缺生命支持系统。从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亨利独自一人居住,他没有什么朋友,与母亲的通话中也可看出他与母亲的感情不深厚,这说明亨利与他人没有情感上的深层连接,而这在一个人遭遇危机时,无论是生活危机还是精神危机都是有极大的隐患的,因为缺少生命支持系统。(2)爱整洁、追求秩序与理智。亨利虽是一个人生活,但他的屋子看起来是极其整洁,毫无凌乱之处,一点儿也不像一个独居青年男子的屋子。影片中他两次端正墙上歪斜的相框,工作完的吸尘器他都要一一归类放入规定的地方,这是有多追求秩序感啊。而当心理医生把陨石说成小行星时,他严肃认真且带有些愤怒地给予纠正。秩序与理智可以带给人确定感,人活着离不开内心的确定感。当亨利病情加重之后,他失去房屋的整洁、秩序时,同时也失去了头脑的清晰、秩序与理智,其实他失去的就是人内心的确定性。而内心的确定性的丧失所带来的痛苦使亨利难以忍受,他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求解脱。当一个人丧失了她内心的确定性时,生命里的重要支持系统就应该及时提供这种确定性,然而遗憾的是,亨利缺少属于他的生命支持系统。可见,一个人的生命里,生命支持系统是多么重要啊!

2、心理医生。影片中的心理医生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不专业。在亨利与他的交谈中,感受不到他作为心理医生对亨利的理解与共情。两人交谈时有两处体现尤为显著:(1)当亨利讲述自己的经历后,心理医生否定了亨利的受伤:“结果,实际上没有受伤,对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讲呢?难道作为心理医生的他不知道亨利是精神上的受伤?(2)闹铃响,治疗时间到,心理医生结束治疗说的话:“好吧,下次我们再来谈小行星的事。”心理医生似乎觉得亨利看得很重要的事一点儿也不重要。这对亨利如何能起到安慰作用?如何能为亨利提供力量支持?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心理治疗对亨利来说,非但不能起疗愈作用,而且适得其反,是雪上加霜。

3、母亲。这位母亲缺乏爱的能力。第一次与亨利通电话时,由亨利的回答:“不,我没说不想见您”,“我累得要死”可以推想出母亲先是忙着指责,而后是粗心不能关注到亨利的精神状况。其实亨利正经历了心理治疗的不被理解,他已经伤上又添了新伤,正沉浸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而作为母亲的她没能敏锐地觉察到。第二次她与亨利通话时,“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很担忧”既然如此,为何不前来看望儿子?而接下来的话才暴露出她这次打电话的真正目的:指责亨利没有与帮过忙找工作的约翰叔叔打招呼。这位母亲感受到了亨利的异常,但却没有进一步关注了解支持亨利,给予亨利重新振作的希望之光。亨利的母亲与亨利缺少连接,她当然没办法给亨利提供支持力量。爱的能力,多么重要!

4、同事。同事们对亨利是疏远而冷漠。在亨利因工作不顺而情绪暴发时,没有一人上前给予帮助。亨利工作台前的废纸篓里那么多的废纸,这满满的废纸篓不正是亨利的满满的挫败吗?可谁又能看见呢?没有一人!

心理医生、母亲、同事们可能都以为亨利所遭遇到不是多么严重问题,他们都觉得亨利不会脆弱到去放弃生命。可他们又哪里会想到,失去了任何连接的亨利是真的极其脆弱的,脆弱到一点点的不理解、一点点的不关注、一点点的沉默,都会像座座大山压向他,让他喘不过气,让他痛苦不堪,最终选择以死求解脱。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痛的故事!

(三)主题提炼:让爱连接你我他

与人连接是人生存的深层需求,没有人可以独立生存于世。亨利为什么得病?因为亨利恰恰与他人失去了连接。从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私人生活里,亨利没有朋友;单位工作中,亨利与同事没有交集;亲情关系里,亨利与母亲没有深层沟通。谁不渴望他人的理解、接纳、认可与支持?这样的生活——与人没有连接的生活,是不是迟早有天会出问题呢?

生病初期的亨利还足够清醒,也还有一线希望,他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并主动求助。他首先想到的是解决此问题的专业人士——心理医生。然而,他的讲述在心理医生的那句“结果,实际上没有受伤。对吗?”下灰飞烟灭。如果说这还可以忍受,那么心理医生在治疗时间到了时那冰冷的结束语:“好吧,下次我们再谈小行星的事”说出后,亨利再也无法忍受了。原来他根本没有在倾听!多么地冷漠!多么地无情!这种态度一下便有力地击碎了亨利求助时怀抱的希望——如果心理医生都不能帮我,那么没人可以帮我了!

于是,亨利决定自己孤身一人与疾病抗争。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所有的伤痛事件,特别是心理医生造成的伤害,它们聚合在一起将亨利击成重伤,而最后母亲指责的电话留言最终将亨利彻底推向生命的悬崖之下……连最亲的人也不理解我,看不见我,我活着有何意义?唯结束生命才可得解脱!我是多么渴望有人能看见我、理解我啊!可是没有,一个也没有!我在这里呀!这里呀!为什么就没人看见我呢?

亨利自杀了!他的死,与我们无关吗?不!一个又一个的“亨利”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死,与我们有关,而且是息息相关!我们曾经的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气愤的恶语,一副拒人千里的态度……,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将他们推向生命悬崖之下的一股力量,在开始时,只是小小的一股力,可这小小的力汇集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终,悲剧便发生了!

认识我们的无知,走出我们的愚蠢,培养爱的能力,与他人相亲相爱,让爱连接你我他,让我们彼此在爱里绽放生命!

四、观影准备

(一)观影淮备

1、你有不被理解的时候吗?事件是怎样的?感受如何?那时你最渴望什么?后来怎么样了?

五、电影讲堂

(一)问题讨论

1、亨利有什么不寻常处?这种不寻常医学上称为什么?

预设:亨利的不寻常处在于他觉得他与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偏移,偏移了91cm。所以,他看生活的空间物体所处位置都与他自己以为的位置偏移了91cm。这给他的生活与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这种不寻常在医学上被称“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通常指的是对客观事物能够正确认识,但对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距离等产生错误的知觉体验。亨利就是在空间距离上,产生了错误认知,在精神疾病上被称为“空间知觉综合障碍”。(来源网络)

2、亨利一开始是如何面对这个意外事件的?

预设:亨利面对这个意外事件一开始是积极应对的。他在家里用粉笔画好物体偏移了91㎝的标线,而且还下定决心来习惯这个偏移!在工作中,他也在纸板上用粉笔画好标线,让自己努力地正确行动。然而工作上虽拼尽全力但仍然麻烦不断,他不想失去工作,于是决定求助心理医生。在疾病初期,自始至终,这时的亨利,面对疾病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3、为什么偏移后来又增加垂直75cm?

预设:亨利的偏移之所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垂直75cm,是因为他的精神受到了新的伤害。这些伤害来源于心理医生、母亲、单位同事。亨利去求助心理医生时,心理医生对他受伤的否定,对他讲述的漫不经心,这让亨利的焦虑、自我怀疑、迷茫、孤独没有得到很好的抱持,使本心怀一线希望的亨利更是灰心丧气。而母亲电话里看似平常的责怪,又使亨利感受不到来自亲情的温暖,于是亨利开车去追逐与“陨石”相撞,这其实是在暗示亨利的病情愈来愈严重了。这种病情的严重就体现为偏移又增加了垂直75cm。这时的亨利越来越让人担心了。

4、最后亨利为什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预设: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甚至心理咨询处,亨利都不能得到他人给予的理解、认可、温情、关爱,他忍受不了他的自我怀疑、孤独、焦虑等所带来的痛苦,他认为自己的努力不再有任何的意义,他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求解脱。

(二)思维挑战

遭遇被陨石击中的意外事件后,

1、你认为亨利哪些做法是你赞同的,哪些是不赞同的?为什么?

预设:亨利一开始积极适应自己的病情,这种乐观的态度是值得点赞的。特别是自己没有办法应对时,能积极求助心理医生的治疗。

但是亨利在发现心理医生并不能帮助他时,就放弃了求助他人,这点是不妥当的。

2、你认为亨利还可以怎么做?为什么?

预设:亨利在求助失败后,应该去求助更多可以信任的人,比如母亲,尽管母亲可能爱的能力不够,但是可以值得无条件信赖的,亨利可以向母亲敞开心扉,求得母亲的帮助与支持。然后可与母亲一起,向更好更专业的心理医生求助治疗。只要不放弃,总会找到那个合适的心理治疗师。退一步讲,实在找不到那个合适的心理治疗师,选一个不与人接触的工作又何尝不可?总之,始终坚信,生活虽困难重重,但一定有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3、亨利到底需要什么?他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预设:亨利需要的就是他人真诚的理解、接纳、认可、陪伴、关爱,如果有人坚定不移地无条件给予亨利的这些需要,亨利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六、电影拓展:想一想,说一说

1、如果我们自己遭遇“被陨石击中事件”,我们该怎么办?

预设:

(1)积极面对,自己想办法解决。当然也可一开始就主动求助信任的他人。

(2)自己解决不了,就一定要主动求助信赖的人,如果求助失败,要一直不放弃地求助。

(3)最好的办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积建设支持系统,与父母、师长、朋友、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可以进行情感深层连结的人。

2、如果是我们身边的人遭遇“被陨石击中事件”,我们又该怎么做?

预设:

(1)耐心倾听、认可、接纳他的一切,而不是冷漠、否定、指责、嘲讽等。

(2)一直关注安慰他,鼓励他向信任的人求助。

(3)询问信任的人,如何帮助他。

④ 法国短片爱的症状影评

当我看着你的时候,心里有一万只蝴蝶飞舞。情不知何起,竟一往而深,如果有意去定义爱,那就只能标志着爱的终结。

呆呆的诗人会错了意,却让原本羞涩不安的男女成为了恋人,总是让人似懂非懂的法国调调,这次好像是在用几个年轻的书呆子的故事歌颂“爱的存在”。小伙儿说,我对一位姑娘有了,像书中描写的感觉一样;于是诗人在海边举着书,认真地从字里行间为他们诊断。

戴眼镜的姑娘说,我把勺子从发髻中抽出,我的腹部在颤抖,我的胸中有蝴蝶;诗人瞪着豆豆一样的眼睛说,你们这是爱的症候。大家以为,相爱是禁忌,书中有春秋。

法国爱情短片《les symptmes de l'amour 》,,2014获奖法国微电影,用法国人的智慧演绎不可抗拒得两个人的相爱。

总结如下:

我觉得这部片子中诗人存在的世界才是迷失的,诗人在最开始写诗的时候,写到sp就停止了,到了结局,恋人们在分开以后才明白爱的意义,而诗人作为旁观者,仍不明白,而且强凑了一个勺子spoon做结尾。表示爱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⑤ 看微电影《调音师》有感

这两天搜到一部法国微电影叫《调音师》,很有意思的一个小故事,看过之后内心很有一番感触。

说的是一个叫阿德里安的年轻人和钢琴之间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场事故。

阿德里安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钢琴天才,然而在一次重要的钢琴比赛时却失败了,这样的打击对他来说无疑是高昂而痛苦的,仿佛一夜之间人生变得不再有盼头,昔日女友头也不回地走掉,对于自己的人生,男主除了沮丧、无奈似乎想不到任何办法去扭转。

然而很快,镜头忽地一个切换,从沮丧无奈的阿德里安,切换至餐厅里一个身着西装、带着墨镜,还蓄有一点胡须的阿德里安,原来他鬼使神差地扮起了一个盲人,并且做了一名钢琴调音师。

接下来观者很快会发现,之前那个仿佛还有些青涩的阿德里安不见了,他沉着、自信地向他的经理人解释着为什么他的客户一下子多了起来,全是因为他乐意以一个盲人的姿态与他们接触,人们对待一个残疾人的时候会放松戒备,甚至还能博取同情和赢取多一点的小费诸如种种……然而谁能想到,凡事都无绝对,这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获利法则,当阿德里安的“盲人调音师”之路似乎越走越顺的时候,他的这点小聪明竟让他在浑然不觉中跌入了地狱——

他闯进了一个不该执意闯入的凶杀现场,做丈夫的被自己的妻子杀死了,当然整个电影的高潮部分就在这里(因为之前这家男主人与阿德里安约好让他来帮助钢琴的调音),人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在老妇人拒绝给他开门,让他改天再来的时候,他本可以躲过一劫;或许是男主的装盲经历过于顺遂让他放松了警惕,又或许是他很笃定任是什么样的人也不会去为难一个残疾人吧。

总而言之,这的确是一部神奇的微电影,整个故事过程不到一刻钟,然而当影片结束时,你会觉得自己看了一个很长的故事,从男主对演奏钢琴的热爱,到梦想的破碎;从他跌入人生谷底万念俱灰的潦倒,到灵光一闪,用一点小聪明为自己的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与好处;再到误入险地,命悬一线……

其实这也是一部差不多十年以前的老电影了, 影片看完后我还读了一些网上的精彩点评,人们对男主最后能否装盲到底,以糊弄老妇人相信他是个盲人而放他离开十分感兴趣;而这的确也很玄,影片的结尾也给了观者很大的想像空间,极力压制住内心恐惧、一直装盲调音的阿德里安,和身后手持射钉枪的老妇人……

不过我的感受是,男主最终能否顺利离开并不是最重要的,值得思索的是人们在面对命运时那种人算不如天算的微妙,就像片中的阿德里安,当他以为扮弱不会有任何闪失和意外的时候,命运恰恰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黑色玩笑。所以无论何时,勇于面对真正的自己总是好的,即便这个自己没有什么闪亮之处;也唯有平静地接受真实的自己,行走的脚步才能变得轻松、坦荡,不是吗?

⑥ 如何评价法国的微电影《盲人调音师》

这是一部至少要看三遍的优质短片。一遍浏览大概一遍回味全局一遍深思咀嚼。
看过的悬疑类电影其实不多,但自认为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故事结构,短小精悍的调音师绝对算得上上乘之作。
浓缩的13分钟可以说尽显世间百态。泰姬陵的故事也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失败的钢琴家说不定是成功的调音师;表面微笑的服务员或许疲于应付内心肮脏无比;带着面具的人类在毫无威胁的弱者面前可以百分信任卸下防备;我们做着各种掩耳盗铃的举动却自认为高明。。。
影片的开头就在设局,双眼无神的老者,穿着裤衩的弹琴者,只留出轮廓的暗中人,由琴声串连在一起,茫然不知其所以然。
琴声忽然戛然而止,终结声不知是枪声还是关门声。这是最妙的地方,因为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判断。
附带提示说,不要太入戏,诱惑越多越要勇于反省自我,知道适可而止,如果你觉得自己永远正确,枪声可能就在下一秒响;还有人说这是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一开头了,就必须得继续,即便是不喜欢也要装下去,这才有全身而退的机会。
百家之词,没有对错,全盘取决你看它的角度。

阅读全文

与法国感人微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位电影免费完整版西瓜影院 浏览:122
为什么微信电影便宜 浏览:25
微信公众号电影吸粉 浏览:184
国外情感电影精彩片段吻戏 浏览:251
电影甜蜜的事业完整版 浏览:19
我想吃你的胰脏电影天堂 浏览:805
电影播放器什么网站好 浏览:678
仙桃春节4D电影有哪些 浏览:623
如何对电影片段进行赏析 浏览:309
电影红辣椒的图片 浏览:871
一个弹棉花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623
城市拍摄微电影 浏览:973
一部欧洲电影有男爵 浏览:356
狼叔演的一部有关动物的电影 浏览:198
新少林寺电影完整版高清 浏览:887
王者荣耀会出一部电影吗 浏览:191
腾讯电影版权有哪些 浏览:324
童话故事英语电影有哪些 浏览:522
郭采洁失恋电影有哪些 浏览:198
最近手机上有什么好看的电影 浏览: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