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介绍国外获奖微电影!
人性 莫里斯·莱斯莫先生的神奇飞书 还有多少天
票 梁亮亮和谢小星的简单故事 我愿意
《流浪》、《还》、《我们毕业了》、《小洁》、《只有你听到·香》、《微博有鬼之私信》、《无声的爱》、《微博有鬼之@谁谁》、《相机》、《山城六月》 《一部佳作的诞生》
戛纳获奖微电影《符号》微电影大赛获奖作品《下一站,遇见
B. 一个外国恐怖微电影说一个人心里有问题去看医生 医生教他走路 最后他自己也不会走路了
《强迫症患者的血腥臆想》
剧情简介 · · · · · ·
马克(伊恩·福尔 Ian Faure 饰)是一个英俊帅气、挺拔阳光的年轻人,可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心中承受着怎样的痛苦。他是一名强迫症患者,每当外出时他总会不由自主去数人行道上的地砖,从一数到十,到第十步时,马克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恐怖臆想之中。那一刻,整个世界变成了巨大的绞肉机,冰冷无情地将他撕成碎片。这些血腥的臆想令马克痛苦不堪,他只得向心理医生(Alain Choquet 饰)求助。医生引导他正视眼前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鼓起勇气以粉身碎骨的代价去克服对第十步的恐惧。马克最终能否战胜自己呢?
本片为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短片。
C. 有哪些好的国外的微电影值得推荐
《负重前行》7分4秒,《8号房间》7分19秒,《留下我》5分钟,《深藏不露》5分7秒,这些都是国外很优秀的短片。
D. 如果看待获奖作品埃及微电影《另一只鞋子》
真的好暖心的一个小短片,超级无敌值得推荐。
这支短片的灵感应该是来自甘地的故事。短片虽然很短,但传达的信息呼之欲出。就我个人从整体上看《另一只》,影片最终明确的落脚点,点在了愿望的对称上;而对称最终的促成则来自同理心的交汇。
影片里的主要人物的社会身份并不对称。一个是衣着脏兮兮穿破人字拖的孩子,另一个则干净整洁穿着新鞋。但两个孩子都是一样珍视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出场的小男孩即使在人字拖已经无可修复的情况下还在一次次不断尝试修补它。
而在屡试屡败的实况里忽然在车站人群中望见一双踏着新鞋的双脚,而鞋子的主人却一直拿纸巾不断擦拭鞋面,小男孩满眼羡慕目光地一直跟随着这双新鞋流动,又时不时看看自己脚下的人字拖,表情既羡慕又失落,患得患失。但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孩子的珍爱之心是相同的。
在车子立即发动的时候,拥有新鞋的孩子不小心在人潮中将一只鞋子挤掉,但鞋子的小主人依旧恋恋不舍的回头期望能拾回这只遗落的鞋子。
而人字拖已经损坏的男孩看见并上前捡到了这只新鞋,端起来满足得只看了一会儿,又望向火车上的男孩的表情,他毅然拿着鞋子追了上去,期望能将鞋子归还到它主人手中,但车子速度太快,孩子的步伐太小,两个人只能错失机会。
这里可以得到的信息就是:同理心。穿人字拖的孩子心思单纯又细腻,即使也有想要穿新鞋的渴望,但同理心从一开始就折射到了一直在擦新鞋的男孩身上。所以他根本也没来得及多想,一看到火车上的男孩对新鞋的可惜,他就义无反顾的追上去。
转折在于穿新鞋的孩子得知自己无法拾回另一只鞋子,却最终选择了将脚下的鞋子脱下来扔出车,其实这个与其留着单只鞋子不如成全一双鞋子的行为行为既包含了成全,也包含了感激。成全了一双对称的鞋子,也无意中成全了想要穿上新鞋的男孩的梦。
所以一个完整的善意举动应该是双方促成的,缺了任意一方的参与它都不构成圆满的句点。
同时,也可以看出同理心其实不分,也不该按阶级区分。不论富贵贫穷与否,保持它,就可以为匆忙的世界留出温柔的一隅书写和谐的人文关怀。这大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同呼吸,共命运的体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