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少年的你》入选奥斯卡国际影片奖短名单,你如何评价这部影片
2月10日,第93届奥斯卡公布了最佳国际影片、最佳纪录长片、最佳动画短片等部分单项奖的短名单。其中,中国香港选送的影片《少年的你》和中国台湾选送的影片《阳光普照》皆入选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的短名单。本届奥斯卡将于3月15日正式公布提名,4月25日颁奖。
有的躲避动作是有形的,如要债的人,在门外砸门时,陈念躲到了桌子下。有些躲避是无形的,如高考,“高考完了,就是大人了。”
再比如陈念总是戴着耳机,小北总是套着连帽衫。他们以为躲进自己可以躲进的世界,就可以避开成人世界的复杂,这是少年人负隅顽抗的天真。
他们以为煎熬总有收束的时间,比如高考结束。他们相信煎熬之外,有一个乌托邦,如考到北京去。
所以他们不情愿又不得不甘愿呆在上了锁头的学校的大铁门里,呆在安装了铁栅栏的教室的走廊间。他们和老师一起狂热地呼喊“我们终将成功,我们必定辉煌”。
少年的天真,因为还布满着希望,而显现出致命的绝望的光泽。就像小北制造强奸陈念的现场,被赶到的警察摁倒时,流淌在眼角的那滴眼泪。
少年的迷惘,因为无法解释的痛苦,而显现出触目惊心的幼稚的底色。就像陈念对找上门的警察说,“我明天还有两科考试”。
他们注定了失败的胜利,千疮百孔又光芒四射。
《少年的你》拍出了少年张望成人世界时的惶恐和渴望。
这是一个人一生中仅存于少年时候的生命之痒。
成人世界的复杂,令少年人顿住了脚步,郑易就说,“特别爱睡觉,有些人,有些事,不想看见”,陈念则会想,“当大人会好一点,记性会变差。”
就像少年对性的恐惧和渴求,他们害怕那种欲望的涌动,但又为这种起伏的欲望而隐隐欢喜。他们觉得爱一个人,是一种美好的甜蜜,但又为这种甜蜜背后欲望的污秽而羞愧,同时也为战胜欲望而生出一种骄傲感,所以小北要陈念写下,“陈念欠小北一次”。
少年面对人性的幽微,有如惊弓之鸟。
所谓霸凌,只不过是人性的一次次收紧与弹出。无论是在陈念那里还是观众这里,魏莱等人的霸凌都是人性的恶。
那些传递手机里陈念母亲信息的同学们,不会真正地像魏莱那样去霸凌陈念,但他们的交头接耳和窃窃私语,已经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参与。
在人性每一个转折处的明灭里,霸凌行为的底色都不一定是纯正的恶,也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下的不自觉,一种情绪无法形成真正共振下的无意识。
可是,少年时,渴望独处,可也害怕被群体抛弃。
那个被群体意识冷落的少年,就成了陈念和小北。
少年纯洁,是大人的想当然。同样,少年的邪恶,也可能是曾经是少年的大人们的偏见。
所以还站在少年尾巴上的警官郑易和已经是成人的同事发生了如下的对话,“没有人是会为了谁而背上强奸罪和杀人罪”,“我和你不会,但他们还是少年”。
所以,《少年的你》并没有试图去排查那些撕扯背后的原因,魏莱父亲、陈念母亲、小北的父母,因为不同原因而造成的社会教育的缺位,应试教育考核下秩序的灼热和冰冷,是这些结果的原因,但远不是根本原因。
或者说,只不过是那个永恒的原因,在时间作用下的再次弯曲。
所以,少年时,我们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陈念高考,这是她改变人生的一次机会。小北入狱,也是一次高考,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经历自己的高考,上自己的大学。小北和陈念约定,“等你大学毕业,我就出来了。”
可是,会吗?
陈念和小北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里接受讯问,对成人屡试不爽的离间,在两个少年这里失效,他们不可思议又不可动摇地信任对方。
陈念最终被郑易所瓦解,不是因为恐吓而溃败了防线,而是为小北的安危而甘愿献出自己。
在探视室,两人一句话都没说,又好像已经说尽了这人世间的一切。
这是独属于少年的一种脆弱的坚硬,一种坚硬的渺小,一种渺小的伟大,一种伟大的脆弱
⑵ 有人说《少年的你》中的校园暴力,一点都不夸张大家怎么看
《少年的你》中的校园暴力情节放到现实,对比现实中那些孩子们所经历的,还是大巫见小巫。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处处存在的校园暴力真的要引起社会重视才行!
面对校园霸凌,你一定要选择相信自己,不要被他人的思想所主导。许多在少年欺凌他人的人,在成年之后,有的人继续嚣张,有的为人父母,有的也是有点悔悟愧疚,有的则是不以为然选择忘记,继续生活。因为青春叛逆期的思想不独立不成熟,没有独立的意识和思维判断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就给许多人的人生留下了烙印。总之,新时代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好家庭,好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