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德华拆弹专家2里面的假肢怎么拍出来的
刘德华拆弹专家2里面的假肢怎么拍出来的?其实《拆弹专家2》的剧组在道具方面也非常用心。刘德华的假肢道具就有四种:临时假肢、炭纤假肢、铝合金假肢、智能假肢。
在潘乘风的复健镜头里,所用的就是临时假肢。小腿直立裹上了绿布,做弹跳行走。在医院或者家里需要暴露断腿位置,表演内心矛盾的镜头,断掉的腿上还有狰狞的伤疤,这时候所用的就是炭纤假肢。在户外追逐等场景采用的是铝合金假肢。由于剧情的需要,剧中大反派马世军送给潘乘风的便是智能假肢,他还在里边藏了一个摄像头。
最后,在后期制作的过程,需要后期制作人员高超而耐心的抠图技能,使整个画面中的绿色部分修掉,达到了我们现在观影过程中自然逼真的状态。可以说一步叫好又叫座的“港剧复生”的力作,凝聚了全剧组的心血。
2. 廖智的个人经历
一般来说,冬天绵竹白天的温度基本在零度以上,晚上气温更要达到零下五六度 。半月前自己家乡绵竹的亲戚朋友就捎来了消息,缺少御寒衣物成了当地灾民度过寒冬的最大难题。所以廖智毫不犹豫伸出了援手。
当雅安地震后,她又奔赴抢险救灾一线,廖智觉得在这样的危难时刻,她必须要和家乡人民站在一起,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力气不算最大,但是对废墟里面的生存者的情况我肯定更加熟悉,简单救护要领也是知道的,我没啥大用,但还是会有用的。”戴着假肢送粮、送衣、送发电机、搭帐篷。美丽的女孩,让我们学会什么是坚强!
台前
舞蹈中取下假肢鼓上下跪谢恩人 晚会的第九个节目是廖智的双人舞《走向希望》,廖智穿一件红色舞裙,男舞伴穿一件白色舞衣。两人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谁也看不出这个美丽的女孩双腿截肢。台下有观众心生疑虑,廖智的腿不是好好的吗?此时,音乐进入高潮,廖智被舞伴猛地举过头顶,廖智双手抓住右脚,一瞬间,她把一只腿取下来了,扔在地上,红色的裙褶就像鲜血一样,垂直下搭。这时,全场气氛凝固、鸦雀无声。片刻,震撼人心的场面让全场观众泪流满面。 双人舞《走向希望》
晚会的最后一个舞蹈《鼓舞》上演。一个直径2米、高1米的红鼓出现在舞台中央。廖智半跪在舞台上,双手敲鼓。象征着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舞蹈动作,引起了台下阵阵掌声。舞蹈结束后,廖智一边喘气一边说,我们的泪已经流干,我们应该迎着太阳前进,活着就应该活得更好。
地震断腿美女义演“鼓舞”
幕后
1:纤细女孩不间断排练舞蹈
为了演好这场晚会,昨天早上,成都熊家班的鼓队将两大卡车的大小红鼓无
偿运抵德阳参加演出。上午排练了4个多小时,中午只吃了碗盒饭,廖智便走上舞台,继续排练鼓舞。由于记者提前到达德阳采访廖智,她说话太多,声音已变得有些沙哑。但这个纤细、弱小的漂亮女孩儿,喝口水润润嗓子,又继续和记者交流。廖智穿了件黑色紧身T恤,黑色裤子,戴上假肢,两腿交叉坐在舞台一隅。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双腿截肢的女孩。
见廖智太累,媒体记者中止了对廖智的采访,也请她暂时歇息一会儿。廖智的妈妈急忙给女儿倒来一杯水,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廖智就站了起来,因为坐了太久想挪动一下腿,可整个腿竟麻木得不听使唤,站了一分多钟才恢复。
2:排练一天险些从鼓上摔下
在对截肢后刚愈合不久的伤口做了做自我按摩后,她在腰间系了条红丝带,来到舞台中央,开始伸展腰部、颈部、四肢肌肉,练起了舞蹈基本动作。廖智妈妈说,往日一个舞蹈片段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截肢后就需要10多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每次练习下来,都要腰酸背痛疼一晚。
下午2点30分左右,廖智第三次被舞伴抬上最大的一只红鼓。开始敲鼓舞蹈的时候,她竟忘了这是在排练,当她拖着两支残腿,昂首尽情表演的时候,由于敲鼓用力过猛,上下剧烈弹动的鼓面冲击力差点把身材弱小的廖智弹到鼓边,险些摔倒在地面。眼疾手快的两位男舞伴冲上前去,一把将廖智抱住,才化险为夷。廖智的妈妈则一直站在舞台边,见女儿累了,就给她倒杯水,排练歇息的时候,就把女儿抱着走下台去。廖智激动地说,地震夺去了我一岁女儿的生命,不论我走到哪里,妈妈就把我抱到哪里,妈妈抱着我的时候,就是最温暖的时候。
3:各界力挺“中国首善”现场加油
“听说廖智要搞义演,我们院里就决定参加,并出了两个最优秀的节目,大型川剧音乐剧《大爱国魂》选段和戏曲联唱。”昨天上午,省川剧院副院长廖天麟就带着优秀演员刘酥、钟薇等赶到德阳排练。素有“巴蜀一支笔”之称的重庆著名书法家肖富雄也背着一支大笔,和重庆40多名志愿者一起来到德阳,为廖智当场写下了“鼓舞”两个行草,赢得满堂喝彩。
“廖智还在重庆住院时,我们就和她取得了联系。”巴蜀廖氏宗亲会筹备组的廖名龙老先生昨天带着4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廖姓宗亲来到德阳,打起了为廖智加油的横幅。廖氏宗亲会得知廖智在家乡感恩演出的愿望后,就和成都市残疾人联合会联系,成都市残联福利基金会会长理事长知道后,建议他们与绵竹市政府和市残联取得联系。“由于廖智行动不便,廖氏宗亲办公室工作人员背着她,从成都到德阳,从德阳到绵竹,从绵竹到汉旺,最终促成了这场演出。
从华西都市报上看到廖智的事迹后,“中国首善”陈光标特地赶到德阳。陈光标说,受灾群众需要鼓舞,我已经连续3年被央视邀请参加春晚,2009年春节,我决定和家人联系一些企业家到灾区,和灾区的乡亲一起过春节。我还准备帮助廖智,每月按公司中层干部待遇给她发放工资,给她联系北京一些好的舞蹈学校,让她进修。
背景
如果没有那场天灾,廖智应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女儿也该满周岁了,她也依然在德阳市天天好舞蹈学校教学生跳舞。但地震摧毁了一切。2008年5月12日午饭后,廖智和婆婆在家逗孩子玩,突然,地震来袭,她眼睁睁看着自家一半的空间垮掉,几秒钟后她和婆婆、女儿一起随垮塌的房屋掉了下去……在那场灾难中,她失去了深爱的女儿和婆婆。廖智说,她当时在黑暗中用尽全力终于摸到女儿冰凉的、柔软的、小小的身体,“我使劲抓住她,我很想对女儿说句话,可是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试着张了几次嘴,最后唱了一首《铃儿响叮当》,唱完以后又接连唱了好几首,全是以前女儿听过的歌……”
廖智在废墟里挺过26小时后获救,但却面临截肢的现实。廖智没有犹豫,也没有惧怕,在没有亲人签手术单的情况下,她淡定地对医生说:“我自己签吧。”当医生问她“你知道什么叫做截肢手术吗?”廖智说:“知道啊,就是把腿锯掉。”廖智说,经过这场生死劫难,她开始明白一个词语——珍惜。
重返舞台残缺双腿跪出《鼓舞》
虽然失去双腿,但廖智并没有放弃舞蹈梦想,在重庆治疗期间,她总在脑海里想象自己重返舞台的样子。6月底的一天,她突然想编一个舞蹈出来,想再上一次舞台。于是,她跟以前一起跳舞的姐妹开始研究在轮椅上的舞蹈动作。
巧的是,世界小姐组委会的有关人士到医院看望她时也提到跳舞的事。双方不谋而合。大家经过一下午的商量决定用鼓做道具,她直接跪在鼓上跳舞。
但要完成《鼓舞》,对廖智来说必须从跪立这个对常人来说很简单的动作开始训练。“我用力抓住床的扶把缓慢地跪起来,刚跪一分钟不到双腿便开始颤抖,接着全身都颤抖起来,我又赶紧坐下去。当我再一次跪起来,老师让我放开扶把,不用手支撑跪给他们看,可是我试了几次都是刚松开手就保持不了平衡几乎要倒下去……”
母亲白加蓉见女儿训练如此辛苦,多次劝她放弃,廖智也想过放弃,“因为太疼了,但是后来想再疼也就每天疼3个小时,咬咬牙就挺过来了。”后来,她开始在训练场馆训练了,当她一跪在地板上,钻心的疼痛让她汗流满面,陪护她的母亲总躲在一旁偷偷流泪。为了完成《鼓舞》,她第二次手术一推再推,7月14日,当双腿残缺、一袭红装的廖智在大鼓上翩翩起舞时,震撼了现场所有人。表演结束,当老师和亲朋好友向她伸出大拇指说“宝贝!你很棒”的时候,廖智的眼睛湿润了。
家乡义演10万网友助她完成心愿
《鼓舞》的成功演出让廖智很开心,也很受鼓舞,她认为,《鼓舞》有两层意义:一是鼓上跳的舞,二是可以鼓舞跟她一样遭遇不幸的灾区人们。她想让更多灾区的人民看到《鼓舞》。在经过反复思量后,她决定到家乡德阳举行义演活动,并开始为此忙碌奔波起来。廖智在家乡义演的心愿还没有实现。昨天廖智告诉记者,她至今都没放弃这个心愿,仍在努力争取,“我是不会放弃的,就像当初我没放弃舞蹈梦想一样。” 廖智的事迹被视频播出后,立即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短短几天时间里,这段名为《23岁地震断腿美女为家乡义演》的视频一次次感动着每一个点击的网友,点击量迅速超过10万人次,且仍在不断上升。各地网友纷纷跟帖留言,为廖智加油鼓劲,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为廖智送上美好的祝愿。一名北京的网友留言:“美丽的姐姐,你很棒,为你的坚强而感动,加油!”名叫“风中的树叶”的网友说:“我会永远支持你的,真心祝你能够成功!”
好感谢上天把我造成了这样的我,可以无论幸福磨难都始终坚持着善良……
好感谢上天总是将最好的赐予我,即使当不幸降临于我,也会用尽量多的爱来补偿……
好感谢上天在我感到最寒冷的时候赐给我那么多的爱,那些熟悉或陌生的人,那些在身边或远方的的爱,这所有所有的爱满满地盖住人生中的寒冷,让我的世界找不到怨恨……
绵竹汉旺镇美女舞蹈老师廖智在5.12 地震中失去双腿,通过义演筹款为家乡灾民筹款捐衣。在广东经商多年的重庆籍企业家孙怀庆打“飞的”回渝,向她捐出了首笔2万元的义演资金。2013年4月雅安地震后,她奔赴抢险救灾一线,戴着假肢送粮、送衣、送发电机、搭帐篷。
廖智主演微电影《鼓舞》。这部微电影是中国网络电视CNTV原创系列微电影中的一部,导演为张恒。影片由廖智自编自演,借鉴美国电影《活埋》的处理方法,运用三维动画特效来展现城市重建之后的繁华景象,通过二维动画效果来表现廖智梦到女儿时的美好情景,用最真实的画面来渲染气氛,表达真挚的情怀。
《鼓舞》的故事蓝本是廖智在5.12 地震中失去双腿和女儿,经救助康复后,克服困难,参与演出“鼓舞”,取得重大社会反响,之后又在家乡筹备了义演,用所得善款为家乡灾民捐款捐衣,回报社会,传递爱心。
影片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根据廖智本人提供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选取其中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她心理历程的事例进行改编。
2013年8月15日~16日,基督徒“无腿舞后”廖智于上海举行新书《廖智:感谢生命的美意》签售会并首发仪式。
2013年8月15日14:00,在上海书城福州路签售会。
2013年8月16日14:45,在上海展览中心会议中心新书首发式。
做客《天下女人》 首谈前夫
21岁的廖智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遇上了她人生的另一半。当时的她正处于人生非常迷茫的阶段,懵懵懂懂的状态让她非常渴望有一个可以让心活过来的归宿。虽然家人极力反对,廖智仍旧飞蛾扑火般投进了这段感情。但几乎是在与女儿同时来临的时刻,廖智的婚姻也出现了危机。
地震前因为前夫出轨两人婚姻出现的危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她,想到的不是怎么样分开,而是“选择做得更好”,“想说他可以觉得我做得很好,很完美的时候,他就不会再做一些伤害我的事情。”
谈到地震时前夫留下她在废墟下独自离去,旁观者听来总是气愤填膺,廖智却淡定非常,她说她甚至不曾恨过他,因为“这一切事情我们共同经历过,孩子是我们共同的孩子,所以当外面的人不能理解,我知道他有多痛。
2008年春节,廖智和老公正式离婚。情感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让廖智在地震后承载了常人难以想象到的伤痛。但她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相反,灾难成了她最好的老师。廖智曾说,生活出的难题有时会逼人成长。情感创伤让她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对她最重要的,什么人是更适合她的。
谈及感情和未来,廖智毫不避讳自己的期待。网络上很多人给她留言向她表白,廖智对此颇为懊恼,“对我来说都太遥远,为什么就是没有一个勇敢的跑到我家楼底下大声喊,廖智我爱你!”廖智表示,尽管现在未来另一半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但廖智说她一直在等候,并且已经完全准备好。
做客复旦演讲《生命并非因为悲伤才有意义》
21日,汶川震后重生的“鼓舞女孩”、芦山地震中的“最美志愿者”廖智走进复旦校园,作客解放报业《讲刊》杂志社“大声讲”人文讲堂,以“生命并非因为悲伤才有意义”为主题做主旨演讲,与复旦学子分享她震后重生的人生经历,感悟生命的意义,引发现场复旦学子热烈反响。
在讲述废墟被埋30多小时的生死体验,失去幼女以及承受肉体截肢的痛楚之后,廖智说:“我的生命里面已经不剩下什么可以被我挥霍的,所以我必须珍惜每一天,我必须把握好每一天。”
在谈到信心时,廖智说,一开始她用假肢走路会疼到衣服被汗水湿透,恨不得一把火烧掉假肢。然而,当有一天她发现自己不能依赖父母而必须独自面对生活时,才意识到要追求尊严,就必须忍受痛苦。于是,每天早晨一起床,廖智就打开电脑,放着激烈的音乐,扶着家里的门把手,扶着穿衣镜,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踢腿、转圈,做很多的动作,最终有一天可以自己跑出来打开水了。经过这样的磨练,廖智意识到,梦想是可以实现的,就在于能不能够抑制心里的恐惧,梦想是需要信心的。
3. 感人的爱情故事!别发特别俗套的。
陈启佑《永远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永远的蝴蝶就像一支低沉而哀怨的悲曲,幽幽道来,委婉动人。读罢此文,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这样一个场景:阴雨中,樱子如蝴蝶般轻轻飞了起来,又缓缓落到了街面上。雨是冰凉的,街面是湿冷的,蝴蝶的飘飞是凄美的,又是令人伤痛的。作品写了樱子在雨中穿过马路帮“我”寄信,不幸横遭车祸罹难,情节极其简单,却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我想是有以下三点原因的。 第一,情感表达上,内情与外景完美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而汹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强化了自然环境。 全文笼罩在一片阴雨的氛围中,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情感的深入,雨的悲剧氛围也是愈来愈浓厚的。开篇写雨,“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各色灯火,映出了一对年轻人情投意合的美妙情感世界,而阴雨的氛围、湿冷的柏油路则奠定了全文悲剧的情感基调。接着写雨是“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了我眼镜玻璃上。”“我”不会想得到这竟是樱子对“我”的最后的一点亲意,也是“我”生命中关于樱子的最后一丝回忆,故“我”对这细微的小雨点是满怀眷恋的。目睹樱子遇难后,“更大的雨点溅到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上命里来。”可再也不是顷刻前樱子伞上的雨点了,它们是残酷的打击,“溅到我的生命里”,将打击“我”的一生。“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至此,雨境与心境交融,哀痛之情达到了极致。雨是这场灾难的象征,也是人物内心痛苦的象征。 此外,“湿冷冷”的街面以及“孤单地站着”的邮筒,在“我”眼里,它们似乎都冷酷无情地看着这一切,也许它们早就预知了灾难,却并没有给他们一个预兆,并没有去挽救他们。“虽然是春天,好象已经是秋天了。”这也是“我”当时对环境的一种主观感念,脑中一片糊涂的“我”只是“茫然”,甚至近乎无动于衷,只是本能地感受到一种异样的失重,季节开始颠倒,世界开始倾覆。外物与内情的相互融合,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第二,修辞艺术上,反复与反差巧妙结合。作品所运用的反复修辞并不只是单纯的反复,而是与反差效果巧妙结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例如作品三次提到“骑楼”,从两个人的骑楼,充满着温暖的气息,到遭受飞来横祸,“茫然”的一个人的骑楼,到心存樱子还活着的幻想,等她寄信回来的一个人的骑楼,骑楼反复出现,内容却各不相同,相互观照,形成了一种反差。作品还两次提到雨点溅到眼镜上,情感上却是温情与打击的反差;数次提到湿冷冷的街面,与“我”眼里滚烫的泪水形成反差。 作品中最明显的反复最强烈的反差要数寄信了。寄信是故事的起因,亦是悲剧的导火线,故在作品中一再提及,出现了六次,贯穿故事情节的始终。这是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善良体贴的樱子正为寄这封信的小事而罹难,“我”哽咽难言,一再喃喃自语“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她是要帮我寄信的”,作品最后才揭示信的内容:“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全文就在这里结束了,既解开了悬念,又把人物的悲痛之情推向了高潮。偏偏是这样的一封信,偏偏樱子为寄这样一封信而遭难,偏偏樱子不知道这样一封信的内容。反复中,悲剧意味渐次深入,同时构成了前后的强烈反差,“我”本欲给樱子惊喜,樱子却正为她所不知的惊喜而身亡,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悲痛,“结婚”与死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可以想见,“我”是悲上加悲,痛彻心扉的,而读者也不禁为之扼腕,深深叹息。 第三,意象塑造上,蝴蝶给人一种凄美的震撼。春暖花开的时节里,蝶舞翩翩带给人一种快乐的美感,然而作品中的蝴蝶,它的飘飞带给人的是一种凄美的痛感。 把樱子比作蝴蝶,是艺术的加工,也是作品人物情感的需要。“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用蝴蝶的漂落形容樱子的死,是帏饰的修辞,也是“我”不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而把死看得异常的美。在作者笔下,在“我”眼里,樱子的死被诗意化了。对于樱子,她蝴蝶般的飘落,那么的宁静,那么的安详,痛似乎不存在了;对于“我”,蝴蝶的飘落是一种美丽的陨落,何等的眷恋,何等的悲痛! 纵使蝴蝶的飘落已经淡化了血腥的空气,“我”也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自我安慰,然而悲剧的意味依然存在,因为蝴蝶本身就是一个凄美的意象。蝴蝶一方面具有美丽动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它又带有深深痛楚的内涵。作品把樱子比作蝴蝶,是因为在“我”心目中,樱子就如蝴蝶般的美丽可爱。蝴蝶的美更在于它所蕴涵的一种情感美。蝴蝶这种有翅膀的精灵,容易让人联想到飞翔,因此不难理解,“我”对心目中的蝴蝶——樱子是寄托了美好的爱情理想的,那就是:在鲜花灿烂的春光里,和樱子像蝴蝶般比翼双双飞。然而,蝴蝶美丽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深切的生命之痛——始于破茧之痛,终于成灰之痛。美丽地痛苦着,正是作品中的蝴蝶呈现出来的凄美意象。一场无情的车祸,蝴蝶飘然而去了,爱情的理想被击碎了,留给“我”的,只有永远的悔恨,极度的悲痛以及无限的寂寞。这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令人读之黯然。蝴蝶的飘落,其凄美其悲壮正如《雨蝶》这首歌里所唱的:“……就算流干泪伤到底心成灰也无所谓/我破茧成碟/愿和你双飞/只怕你一去不回……我向你飞/雨温柔地坠……”蝴蝶的凄美意象带给人的深深震撼,正是作品显著的成功之处。 永远有多远?佛云:一刹便是永恒。樱子手握一信,在阴雨中在拔尖声中轻轻飞起,继而缓缓飘落的瞬间,便是永恒,也是永远,樱子从此定格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永远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