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电影观后感
微电影观后感篇一:微电影《迷路的孩子》观后感
看完微电影《迷路的孩子》,我有一些感受在这里说一说。
感一:感动
感动有两。第一,被大山里孩子们的纯朴善良感动。孩子们从未见过花露水,当秋老师把花露水放在讲台桌上忘记拿走时,孩子们抑制不住好奇心把它拿来一一闻过,一不小心打碎了。他们紧张得不得了,害怕的不行,现实生活已使他们明白留住一位老师不容易。打碎了老师的花露水,在他们眼中无异于是打碎了老师继续留下来的热情。孩子们马上想办法补救,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是凑钱重买一瓶。火根自告奋勇承担了买花露水的重任,却因路途太远在夜晚回来的路上迷了路,回来后还把所有的责任都揽下来。一个小小的孩子,为了把老师挽留下来,他承担了所有的一切。这份纯朴善良和担当,实在令人感动。如果不是同学们当众说明,秋老师不会明白事情的真相,也是因为事先不知道,秋老师在明白时才会特别感动,才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和选择。第二:被秋老师选择留下来感动。秋老师来这里支教的初心,是为了更方便考研。来这里不久便被大山的艰苦打倒了,她巴不得能马上离开。考上研究生是她名正言顺离开的理由,她也如愿以偿考上了。但就在这当口,火根的纯朴打动了她,可爱的孩子们的纯真让她决定留下来。这样的选择意味着责任担当和之前理想的牺牲,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热情,特别是对一个刚大学毕业对未来充满憧憬且对这里的艰苦已有所了解的女大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说,秋老师的选择让人感动。
感二:不解
校长指责秋老师的言语举动,我觉得有待商榷。影片里人物的言行举止,反映的是导演想要展示给公众的价值理念。校长的语言行为透露给公众的理念是:支教,应该是纯粹的奉献,不该带有个人的利益目的。能这样当然很好,但真的只能这样吗?如果是,国家就不用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大学生们去支教,通过支教获得相应的优惠。秋老师支教,就是在优惠政策(方便考研)的吸引下去的,这不应受到指责。相反,她响应国家号召去支教,应该得到表扬。要求大学生们支教必须是纯粹的奉献,这要求恐怕也太高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哪个不是对未来充满华丽的憧憬?他们的未来景象里也许有过大山里贫瘠的土地上几十个基本没受过教育的野孩子在望穿秋水等待老师来传授知识的场面,但他们肯定没想过这场面与自己有什么关系或者是与自己有什么长久的关系。他们涉世未深,还不可能拥有
纯粹奉献的灵魂高度。再说了,在物质喧嚣甚上的社会中,有多少人能做到纯粹的奉献?为什么他们不能因为支教更方便考研而来支教呢?校长传达出的理念就是不能。笔者认为,大学生们在支教的同时考上研究生,两全其美,有何不可?可是在校长眼中,为什么秋老师不能去考研而且还没有资格当老师?火根去买花露水彻夜没回,秋老师并不知情啊,再说,也不是秋老师要求他那样去做的呀,她如果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会让孩子们那样做的。知道孩子不见了后,秋老师也是心急如焚到处找,校长怎能说出那样的话?难道在校长眼中,必须是纯粹的扎根山村教学才能受到歌颂?否则就必须受到指责?如果这样,还有哪个大学生敢去支教?校长凭什么能抢走秋老师的录取通知书?连国家都明文规定她可以边支教边考研,这说明通知书是合理合法的呀,是谁赋予校长那样的权利?校长自己扎根于山村小学,为山村教育做贡献,为孩子们操各种心,这值得赞美。但他凭什么要求别人也必须像他一样只能纯粹奉献,而不能在奉献的同时还拥有积极追求其他的做法(影片里校长虽然没有明说,但我觉得言外之意就是这意思)?校长的指责无厘头,校长的要求很霸道。情节安排校长这样的做法实在令我不解。
感三:迷路
影片中直接展示的是火根因买花露水迷路了,间接要表达的是秋老师的心灵迷路了。对于秋老师的心灵迷路之说,我不认同。如果说导演安排校长那样做是为了给秋老师敲响警钟指明方向,可我认为,秋老师并没有迷路,她奔着容易考研的目标去支教,方向明确,无可厚非。虽然后来孩子们的纯朴与善良让她对人生、对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而改变主意,那也只能说明她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第二次选择,同样也是方向明确。并不能就此论断说之前为方便考研来支教就是心灵
的迷路,后来选择留下来就是心灵的正道。她能选择留下来助力山村教育当然值得赞美,她选择去读研也同样值得尊重。如果她读完研后拥有更大的力量来改变山村教育,给山村带来更大的希望,不也是很好吗?或者她毕业后在其他地方为社会做贡献,也是不错的。难道这些就不是心灵的正道吗?选择读研与选择留在山村,焉知哪个对社会的贡献更大?焉知哪个选择更为高尚?校长怎可一棍子打死?其实,真正迷路的是校长,他用自以为是的道德去绑架秋老师,这怎么可以呢?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合法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不受他人干涉。但校长的做法严重干涉了秋老师的选择,强迫了她的思想,可见校长的思想迷路了。山村的教育需要改变,校长的思想同样需要拯救。如果校长的思想不迷途知返,也许会阻断了大学生们的支教路。
以上就是我观影的感受。
微电影观后感篇二: 《心墙》 观后感
看了《心墙》微电影后,视频开头曾有一句史铁生说过的话,“死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回过头来想想,让我颇有感触,那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多么重要。
视频中的曽念芜所经历的一切,虽然过程心酸,但结局也算完美。一个人的一生也就仅仅的几十年,为什么人们要因为不必要的事来浪费生命。话虽如此,但正处于人生有着大好年华的我们,却未必理解深刻。因为我们年轻,所以不知贫苦。因为我们年轻,所以不知苦难。也正是因为我们年轻,所以不知我们所不知的一切。过早的.经历这些,也许会带来你的困扰,但这些只是一时的,当你挺过它之后所收获的,是你无法用金钱所换得的。这是属于我们的财富,我们人生路上所积累的财富。我们就该经历一切,让我们健康成长。试想一下,倘若曽念芜一开始就没有坚持,而是选择结束生命,那该留下多少的遗憾。正是应了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从这部电影中我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或许有些事情还没有经历,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微电影观后感篇三: 青涩而充满激情的青春
何双兰
进入2014年岁末,非毕业年级的学生经过精心准备,认真编排,师生激情出演,终于在全校师生面前揭开其神秘面纱。复兴中学第二届微电影节拉开序幕,我和其他老师观看了23部由各班学生自己创作的微电影,主要是关于梦想、责任、蜕变、青春等主题。各班有各班的创新,各班有各班的理念。出发点不同,视角不同,给我的感觉也不同!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看着他们真诚的笑脸,看着他们前进路上的纠葛、迷茫和苦闷,感受到他们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成长的烦恼,感受他们的艰难的蜕变,情节虽然简单点,但学生们领悟了自己的责任,放飞自己的梦想,对现实的蜕变让他们活力四射。
责任,是一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样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相比之下,孩子们的世界是单纯的,没有成人的油滑和世故,自然容易产生碰撞。
初中部初二1班拍的《职责》还是受到大家的好评。小演员自然本色的表演还是很出彩,无论是演技还是主题无疑是略高一筹的。《职责》讲述的是一位认真负责的班长由于过分严厉,因而得不到大多数同学的理解和支持,同学们的指责和不满溢于言表,班长被迫“下台”,但后来班长积极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并
改正自身的不足,化解了矛盾,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支持。
这个素材很有生活,这是现实中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矛盾的一个折射,它从初中生的角度写出了孩子们眼里的职责,作为一名班长既要做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又要和同学们搞好关系,还要扮演好一个监督的角色,这对于初涉人世的孩子着实不易。孩子们没有成人的那种做事圆滑,也没有成人会说的委婉措辞,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把心理的虚与委蛇,而是实实在在的展露出来,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小演员本色表现真实自然,毫无做作,非常自如地把一个小班长的直率干练与泼辣展现出来,看得很舒服。至于其他孩子的表演也很真实,初中部最好的微电影非《责任》莫属。
欣赏学生们拍的微电影,感觉总体水平高中部要高一些,以各自的视角展示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其中 印象较深的是《我的音乐青春梦》和《蜕变》
高一3班《我的音乐青春梦》讲述了一个男孩儿追逐梦想的过程。男主人公从小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尤其是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他从小的梦想就是考上音乐学院。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突然得知父亲失业,如晴天霹雳,妈妈在重压之下也向他提出不让他再学音乐的要求,他失望又气愤地离家出走,曾一度绝望至极,在朋友的开导下才逐渐重拾信心。在老师的策划下,同学们开始准备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恰逢学校举办“校园歌手大赛”,同学们纷纷鼓励他参加大赛。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决定参加。获得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奖状的同时他更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孩子自己的坚持,家长的努力,终于圆了孩子的梦!
梦想,是人类奋斗的目标,种下一棵梦想的树,用坚韧不变的信念,浇灌养护,终有一天它们将枝繁叶茂。只要你坚持自己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
蜕变,也是微电影的一个主旋律,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追求进步与自己的惰性常常产生矛盾,这些眼高手低的孩子们常常在现实中沉沦,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人前进的动力,只有经过生活的磨砺才能渐渐成熟,它促使孩子们成长,使他们由内而外的发生变化。
高一8班的《蜕变》讲述了一个不学无术的经常动不动就打架的坏学生,在一次上课时梦到自己高考仅考了100多分后,在惊吓中醒过来,幡然悔悟,从此励志学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两年后的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并最后当了校长。虽然情节有点夸张,但他的蜕变告诉了我们有错就要改正,现在努力为时不晚,一个有担当的孩子 ,要知道在这个阶段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也知道花要开在当下,过了花期就有可能再也无法绽放最年轻最美丽的花朵了!
蜕变,过程是残酷的,结局是温暖的,背后,是心灵的成熟,是对人格的升华!蜕变常常伴随着痛苦。树的伤口因流汁才成就了坚硬的疤,鸟儿因不断地试飞、不断地摔跤才实现了它的梦想,
人走过无数次痛苦的经历,成就了坚毅的性格和繁华的人生,人在痛苦的动荡中变得成熟并走向前进;生命就像一次次痛苦的蜕变,在蜕变中走向成长。
总之,这次微电影节给学生们以施展才华的空间,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及表演能力,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也使得学生们明辨是非,知道美丑,在学生生涯里留下深刻的记忆,是一次很好的艺术实践活动。
B. 微电影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微电影观后感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月12日,宝带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一场有关廉洁的微电影。电影环环紧扣,在讲述了有关廉洁两个方面的问题的同时,又告诉同学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中午时分,电视开始播放,同学们逐渐被内容吸引。第一个故事十分贴近生活,讲述了有关教师节送礼物的问题。其实,教师节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每天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对待,让老师省心。所以,如果你能做到,哪怕你只送给老师一句简简单单的“教师节快乐”,老师也会十分开心的。你是不可能用礼物博的老师好感的。想必,同学们在观看过程中也学到了这个道理。第二个故事在同学们意犹未尽下拉开帷幕,它讲述了购置房产所可能发生的事情。末尾欲图购房的男子在女儿一句话下被点醒,拒绝了这件事情。这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购房事件,平日生活里随时可能发生,竟很有可能变成贿赂。小女孩说的一句话十分好:最贵的房子是牢房。她的爸爸也因此反应过来。如果接受了,自己可能失去的就不是财产,而是人身自由。
清廉,是所有官员必备的品格。但前段时间接二连三的贪污案是不是该让那些口中自称廉洁的官员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犯过这种错。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人,都要廉洁。
这次的微电影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告诉同学们廉洁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收获了一个关于廉洁的道理。
今天,我看了学校发的微电影,让我印象深刻。
《依靠》。一个母亲好不容易盼到儿子回家吃饭,可儿子因工作关系要回公司。儿子搀着母亲来到村口前,回忆起小时候那些的点点滴滴,儿子这才知道母亲已经老了,而自己是母亲最终的依靠。我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知道了要回报父母。
《坚守》。张九成,一个普通出租车司机。他的妻子得了绝症,可他仍对他的妻子不离不弃,并带着妻子一起出车。在出车的过程中,他们给乘客传递了许多快乐。不管怎么样,他都会陪着妻子走到生命的尽头。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坚守的意义。
《陪伴》。一个父亲和他的女儿 。父亲整天烟不离手,忙忙碌碌,很少时间陪家人。当父亲翻女儿的书包时,发现有一包“烟”,便开始责骂女儿,女儿一气之下,离开了家。父亲四处寻找,却始终没找到。父亲打开“烟”盒,却发现那些“烟”都是笔。父亲转过头,他的女儿站在他的面前,祝父亲生日快乐。这让我明白,亲情是无法割舍的,陪伴是重要的,难能可贵的。
这个片子把我深深打动了,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依靠、坚守和陪伴。我也要做个文明崇德余姚人!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普法微电影,看完我深有感触。
其中一幕印象深刻,说的是学生去买小店的三无产且过期的辣条来吃,结果上吐下泻,住进了医院。
在我们生活中,有同学禁不住诱惑,经常拿零花钱买小卖部的三无产品,这些三无产品都是含有致癌物的,长期储存在我们的体内会使我们得癌症。曾经有位同学吃了小卖部的冰激凌,结果拉肚子了。
再说说第二个案例,从而告诉我们;没有3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是不安全的,《消法》规定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享有选权和公平交易权,面对商家的强买强卖行为,大家可以理直气壮的拒绝。而且小朋友们在购买较贵的物品时,最好有大人的陪同,在购买后一定要记得索要发票,以便维权。而实例三体现了商家侵犯了我们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我们有权以相关法律规定来维护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
这在生活中也发生过:
小买部的老板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抓住两个小女孩,说她们偷了店里的东西,不问青红皂白就搜她们的书包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勇敢说“不”,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
看了这部微电影很有意义,对我们今后的生活非常有帮助,懂得了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
六年(6)班蔡贝琳
为了使同学们放开眼界,对中外文化尤其是法制文化之间的差别有一个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并以此为契机,宣传法制,提高同学们法律意识,法学会于11月27日晚在我校公共阶一教室为大家先后放映了《阿甘正传》、《失控的陪审团》。
本次放映重点在于《失控的陪审团》,《阿甘正传》作为入场电影,在使同学们由西方文化的感悟认知进而过渡到西方法律认识上起很大作用。此次放映收到了良好效果,广大同学尤其是法学会的会员积极响应,法会各职能部门能够认真协调。为前来观看的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放映环境。放映结束后,观众纷纷表示对中西法律制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其中的会员观众作了进一步总结,他们认为中西审判制度的差异最为明显,在法制观念更为普及、法治文明更为悠久的西方国家,施行的以陪审团为主导的审判制度与中国实行的以法官为主导的审判制度似乎更能提现审判的公正,而中国的法治极有可能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会员们感悟颇大,所以本次法制电影收到了积极效果。
我社相信,通过此次放映,全体学生定能树立起更好的法制意识,并培养更高的法律责任感。广大会员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法及法律制度的认识。
在星期二下午,我们五(3)班观看了两部微电影。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字之差》。
故事的情景是这样的:一位从外地到昆山来打工,他每天工作都很认真。两个月下来了,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了。他两个月的工资应该是三千,而老板却只给他了一千,并拿出一张纸作为欠条。
就在某一天,这位男子急需用钱,就到了老板那里去要工资。谁知,老板却只给他了一千,男子向他辩论,老板一直坚持的说只欠他一千,拿出欠条,确实只欠一千。其实,应该是欠两千的,可是,老板在写欠条的时候没有把“还”写上去。
那位男子就去了调解院。可是,老板还不知悔改,去收买了一位路人,要路人证明他确实已经把工资全部发了。由于那位路人胆小,听说当证人还要签字。就找到了老板想要辞退这个任务,并表示钱也不要了。经过再三的思考老板还是选择了主动去承认错误,并表示,一定会把工资全部发给那位男子的。就这样,一个小故事结束了。
其实,这个故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欠条上的一个“还”字而已。往往有的时候,就因为一个字,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情。当然,故事中老板的做法也是不对的,既然别人到你这儿来工作,就应该发给人家应付的工资。看了这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做事就一定要诚实,不能因为要站一点小便宜却丢失了你做人的本分。
今天,我看了一个公益短片,这个短片获得了中央美术学院年度一等奖,作者是谢承霖,名字叫做《低头人生》。它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手机带来的危害,现在,很多的人太过于依赖手机,但是,人们有没有想过,手机会给社会、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预测的灾难。
在这部短片里,有人边走路边玩手机,撞到了电线杆上;有人迷上了自拍,边走边拍照,出了交通事故;有的医生,在治病救人时玩手机,心不在焉地把针扎错了位置;甚至有消防员,在高楼下接逃生的人时玩手机,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 虽然片中的例子有点夸张,但它给我们的启示却很深刻。我觉得,手机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可是因为它,人们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变得冷漠了。
很多爸爸妈妈,只顾自己玩手机,连与孩子沟通、陪孩子玩耍、谈心的时间都没有,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所以我认为,如果每个家庭的爸爸妈妈不再沉迷手 机,能够多一些时间陪孩子,家庭生活一定会充满更多的欢声笑语!如果更多的人不再依赖手机,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生命是唯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有了生命而变得更加精彩。而每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却将人的生命推到悬崖边上或者是深渊。
而每一起事故都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正如“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所说,每一起重伤、死亡或者重大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伤或者故障,而这29起事故障和轻伤的背后则有300起隐患或违章。安全并非不可捉摸,只是我们不够重视,“海因里希”法则就说明了安全事故其重要的原因,一起安全事故的的发生一般有两种原因造成,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可见安全的重点方向和实施对象还是在于人自身。
通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明白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设备状况都不能仓促应对,都需要多方面考虑,如需作业的现场设备运行状况及环境,需要做哪些措施,并根据现场作业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作业方案,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警醒、互相监督,联保、互保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切实落实好每一条安全措施。如遇突发事故要能举一反三。其次是个人的工作状态和责任心,我们每个人都要能合理的安排好自己作息时间,以保持每天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而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也有责任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需及时上报,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为无论从事任何作业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保证。
早两天在网上看了一部微电影——《心的声音》,是田家炳中学的学生拍摄的,让我感触颇深。
石林是一个盲童,他对生活有渴求,不放弃,还能够去帮助别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高洁有一次考试没考好,便一个人躲在了她发现的“秘密基地”里。她在这里碰到了一个小男孩即石林,却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一个盲童。石林告诉她:“帮助他人就等于帮助自己!”这让高洁触动很大。
当高洁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6000多元现金,她的第一反应是,失主应该很着急,于是她在原地等失主回来寻找钱包,她等了很长时间,甚至耽误了回家写作业的时间。最后她等到了钱包的主人,在确认无误后,把钱包还给了失主。
失主知道高洁的姓名后,寄了一封感谢信到高洁就读的学校,表扬她拾金不昧的雷锋精神。爸爸妈妈也没有再为成绩的事责骂高洁,而表扬高洁做了好事!
正如石林所说,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我们要乐于助人,尽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从中收获感恩和快乐。
今天我们在英旗看了一部微电影《贾二卖杏》。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主人公贾二院里的杏树结了杏,然后他拿去卖。贾二卖得非常不顺,第一位老奶奶问杏是甜是酸,贾二转了转眼珠,说是甜的,结果老奶奶不要;第二位老爷爷也一样,贾二骗老爷爷又没有得逞。后来,贾二对第三位顾客壮汉说杏是半甜半酸,壮汉更不要了,贾二最后只好沮丧地回到家中。
这电影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要实事求是。因为如果你欺骗了别人,自己肯定要遭报应的,就像贾二一样,最终一个杏都没卖出去。所以我们一定要做诚实的人。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并没有保持住诚实,这让我感到十分羞愧。上个星期一,我们在班上举行了数学小测。同学们都在动笔“沙沙沙”地写,这时,一道难题“堵”在了我们通向一百分的道路上。突然,我的同桌,数学课代表眼睛一亮,嘴巴一咧,马上动笔写起来。我绞尽脑汁地想,就是想不出来,怎么办?一瞬间,一个坏念头从我眼前闪过——抄他的!于是我抄袭了他的。后来,试卷发下来了,我的分数达到了姥姥的标准,考了个满分,但是不知为什么,我的心中就像有一块大石头似的,始终放不下。这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失去诚实的滋味,也让我不再犯这低级错误,因为这样良心并不好受。
看了今天的影片,想起我自己的往事,我又一次感受到,诚实是多么的重要啊,千万不能失去它哦!
微电影《礼物》讲的是一年一度的教室节到了,同学们都给老师送礼物。有些人为了想要成为班干部,就送一些很贵的礼物,让老师对自己产生好感。可是老师却拒绝了,她说“礼物只是表达感情的,却不是达到个人目的的。送礼物只有自己做才能表达感情。这些礼物我放在这,下课你们领回去吧。”接着,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一个文具盒。大家深受启发。
微动漫《石话石说》讲的是一个人和一位大老板谈话后,老板忘带了公文包,这是,公文包里跳出了一个恶魔,说他的办公室太简朴,只要把老板公文包里的钱拿走,这办公室就是金碧辉煌的了。可是,正当他要拿公文包的时候,从公文包里有跳出一个小天使,她说“不能拿!这是别人的东西,要归还,不要被钱迷惑了!”恶魔不服输,与天使打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天使用一块石头要压住了恶魔。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三国时东吴孙权派苏州才子陆绩到广西任郁林郡太守。此人为官清正廉洁,爱民远钱,两袖清风,任满返乡要经过一段水路。陆绩只身乘船,因身无长物。船夫说:“恐船体太轻,遇风倾覆,要有重的东西放上啊!”陆绩听了,便搬了一块二米高的大石头压船平安返里。抵家后他将此石作为纪念物置于庭院中,称为“兼石”。
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一个道理:不要被钱诱惑了。
周五,老师让我们回家人一看一部微电影,看完后并写观后感。微电影可真多呀,我始终拿不定主意该看什么。最后,我的目光落在了《因小失大》这部微电影上,于是,我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这部微电影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由于一直玩电脑,当他交电费时发现电费很高。这时,他又恰巧遇到了一个朋友,他的朋友告诉了他偷电的方法。于是,他回家试了试,果真管用。可是有一次,他忘记倒转了,最后在交电费时被查了出来。要被拘留五天,并罚款500元。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贪图小便宜,是会吃大亏的。别为了眼前一时的利益,而不顾后果如何。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因小失大的例子。每当超市打折促销时,人们为了贪小便宜,就会一大堆一大堆的购买。结果买回去的零食由于太多,根本来不及吃,最后过起了,又只得全部扔掉。买回来的纸更是毫无节制的使用。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这部微电影告诉我们,千万不能一心只想着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祸患。
吉冈双叶对田中洸懵懂的、强烈的、勇敢的爱。
暧昧的晚风,迷蒙的黑夜,希望永远走不到尽头的堤坝,前面走着的觉得只差1cm却像永远也够不着的存在的拥有可爱的发后际的男孩,不自觉升温的脸颊,不知道该往哪儿放的双手,扑通扑通跳动得越来越快的心,和再想一秒再害怕一秒再这么走下去一秒就会忍不住落泪的眼眶,在他说了那句“会害怕”的时候,全部防线就被攻破。
就像那天一起看日出的天空,让人分不出是深夜还是黎明的天空一样,洸,你总让人分不清是温柔还是冷漠。你说,我也让人分不清是懦弱还是坚毅,但是我知道,此时此刻想走进你内心的这份心情,很坚定。
我是体会不了你曾经的艰苦岁月的心情,可是我尽力想去了解啊,这才不是没意义的事情。我可以一次次重来,也是花了很多力气,沮丧过,迷茫过的啊。你可以再找有意义的事情,就可以了,哪怕1%,10%,哪怕机会很渺小很微弱,但一天天一点点积累起来就足够了。你可以笑,可以哭,可以再寻找自己的梦,有谁阻止你,都有我在前面披荆斩棘替你除掉他的!
田中老师说,我想你打开的那扇门,不是锁上加锁,而是压根就忘了装上门把,可是这么想走进去的我,也没有害怕,我一定会用力地把它撞开!不单单要把它撞开,不单单要走进去,我也要把你带进来。
这外面的晚风,这外面的美景,这外面所有爱你的人,你看,不单单他们把你烙印在了心里,你也把他们烙印在自己的心里了。
看了《心墙》微电影后,视频开头曾有一句史铁生说过的话,“死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回过头来想想,让我颇有感触,那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多么重要。
视频中的曽念芜所经历的一切,虽然过程心酸,但结局也算完美。一个人的一生也就仅仅的几十年,为什么人们要因为不必要的事来浪费生命。话虽如此,但正处于人生有着大好年华的我们,却未必理解深刻。因为我们年轻,所以不知贫苦。因为我们年轻,所以不知苦难。也正是因为我们年轻,所以不知我们所不知的一切。过早的经历这些,也许会带来你的困扰,但这些只是一时的,当你挺过它之后所收获的,是你无法用金钱所换得的。这是属于我们的财富,我们人生路上所积累的财富。我们就该经历一切,让我们健康成长。试想一下,倘若曽念芜一开始就没有坚持,而是选择结束生命,那该留下多少的遗憾。正是应了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从这部电影中我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或许有些事情还没有经历,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C. 微电影观后感精选范文2篇
【 #心得体会# 导语】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观后感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微电影观后感精选范文2篇,供大家的品读。
【篇一】
近日,临潭县冶力关镇纪委组织全镇干部、村“两委”负责人集中观看了由甘南州纪委监委策划、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拍摄的反腐倡廉微电影《草原兄弟》。该影片故事感人、情节生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一致好评,前后三句话贯穿了影片始终。
——“书记不让说”
道吉大叔说出了多少老百姓心中的无奈与无助,沧桑的面容、无神的眼目、无力的话语里流露出的是不信和不满。在无奈、不满和愤懑之下埋藏在心底的是失望,是党和政府形象在老百姓心中大打折扣的体现。作为一名基层虚慎干部,每天都零距离接触着不同的群众,每个言谈举止都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的心里有杆秤,每个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都会衡量出轻重。在全国上下脱贫攻坚决胜时刻,不要让干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成为脱贫摘帽的拦路虎。
——“情归情法归法”
自古以来,情和法就是矛盾的结合体,面对儿时一起奔跑的身影和阿妈慈祥的面容,面对人民群众殷切的希望,扎西嘉措,这个阿妈的养子,在矛盾中纠结、在矛盾中挣扎、在矛盾中抉择、在矛盾中成长,身处蓝天白云下,草原依旧美丽、溪水依旧清澈、糌粑依旧香甜、奶茶依旧浓香……
最终法纪战胜了亲情,“情归情,法归法”,铿锵有力,容不得半点犹豫。这是对国家、对人民群众、对阿妈的交代。此刻,兄弟两人心里都流着泪,一个是对亲情的难舍、一个是对兄弟的不解。在法纪面前,兄弟情、阿妈的病痛都是那么渺小,这就是新时代真正的纪检监察干部、一名具有纯洁党性的共产党员。
——“犯错了就要好好改”
母亲,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慈祥、善良、伟大的化身。面对两个不同身份、不同的处境、不同道路的儿子,阿妈没汪庆有过多的话语,两个都是自己养育二十几年的儿子,没有养子和亲生之别。阿妈心里明白,自己身体之痛是能够忍受的,如果儿子继续在歧途上行走,最终的后果将是阿妈一辈子的无法忍受的心痛。既然把弟弟交给哥哥,那就一定会改好,那是一种信任,是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也是对党和国家的信任。
在以新时代为背景的社会主义浪潮下,这部影片为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再次敲响了警钟,群众期盼这种一心为民的公仆,社会需要这种敢于担当的干部,时代更是呼唤这种大公无私的共产党员。
【篇二】
看着案防微电影的一幕幕情节,戏中人的一举一动不断地牵动着我的心。十二个短小精悍的微电影,篇幅虽小,但给大家带来了引人深思的头脑震撼。十二个案件的涉案人员大多是客户经理、柜面人员,他们有的是好老公,想给老婆带来好的物质生活;他们有的是好父亲,想给孩子多挣点钱;他们有的是好哥们,可能只是帮朋友一个小忙,但结果却是身陷牢笼……他们都不是位高权重者,他们就是工作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甚至亲人,他们离我们是如此之近。
以前总感觉我们小小柜员,不会有那么多风险,但今天看来,无论哪个岗位,思想上的放松都可以给自己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低柜差陵敬的岗位上将近一年,接触了很多个人,对公业务,平时也谨记各项法律法规,不曾想也不曾有过违法违纪的事,但在些许细节上注意得还不够,比如客户来办理业务,盖章前会拿纸来试盖一下,盖完后也就随手扔了,也没有提醒客户,这里就有很大的风险隐患。影片中就有这样一个案例,柜员窃取客户印鉴,仿刻客户印章,偷取客户支票,从而窃用客户资金。提醒客户及时销毁不用的盖有印鉴的资料,防范于未然。既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我们在风险的前沿,一定要对规章制度有敬畏之心。
总之,保持清醒头脑,健全正确的人脉,认真贴心服务客户,时刻保持学习与正确的心态,这是我们每一个建行人都应做到的基本要求。
D. 大学社会实践微电影心得
精选大学社会实践微电影心得范文
思想政治实践只拍摄工作总结
20XX年寒假的小学期我们接触了思想政治实践课,经过小组的讨论,最终选择微电影系列,我们选择的主题是《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与我们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据调查,77%的人每天开手机12小时以上,34%的'人24小时开机。94%的人使用手机在5年以上。而近几年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机更是成为随身必备之务,特别是年轻人,几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微信、QQ、微博之类的社交通信工具。过度依赖手机等科技设备,对身边人的忽视程度就越严重。在网络上活跃的人,现实中反而更孤独。建议晚餐时少用手机,多和家人交谈。外出社交时,也避免过多使用手机,以免冷落他人,这正是我们拍这部微电影的原因。
经过我们小组的努力准备,写剧本,终于成功开拍。小组活动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分配到个人,而我就荣幸地担任了摄影师兼演员。犹豫缺乏拍摄经验,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些拍微视频的注意事项,在实际工作中也明白了,做好每件事都是要认真负责的。由此我总结了三点经验。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全面,比如,提前准备好拍摄时需要的道具,检查摄像机是否充满电,内存是否充足。
第二,要认真负责。拍摄完成后及时把视频保存到电脑里,处理好以后再做一个备份,以免发意外。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第三,要学会随机应变。要听取他人的建议,与团队做好配合,尽力让视频的效果达到最好。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希望这部电影能够产生一些影响,同学们可以放下手机,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一些心灵的沟通,告别手机依赖症。
;E. 心理健康微电影观后感
今天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能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
F. 微电影《一天一天》观后感
《童梦奇缘》观后感 童梦奇缘》 奇缘商州区砚池河九年制学校六年级 张宝良 十二岁的光仔是个不快乐的小孩,妈妈自杀后他便没再长高。光 仔一直认为这是爸爸与新妈妈的错,因此一直讨厌这个家,终日希望 长大后能够独自生活。 一天在公园里,光仔遇上了一个老爷爷,他有一种能够快速成长 的药水。光仔便偷了这瓶药水,却不小心把药瓶打破了,阴差阳错之 下,药水令光仔在一夜间变成一个成年人。成长后的光仔既惊又喜, 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旅程。光仔决心追求他的梦中情人李老师,二 人更一拍即合;但时间在光仔身上走得特别快,每晚的年纪都在急剧 递增。情窦初开的光仔在忐忑之余,还发现了一个有关妈妈自杀的真 相。光仔一边急于寻找解药,一边要想个办法重拾一个温馨的家。最 终光仔找回了温馨的家,但却因为没有解药而老死。 很简单的一个荒诞故事,但却让我明白了一些很深的人生哲理。 每个小孩子总是渴望能长大,我是这样,你也是。但当他真的长 大了,要面对很从小孩子不需要考虑的问题里往往又会后悔。片中结 尾时光仔因为找不到解药而大哭: “大叔,我知道错了。我好想回到 从前。我不敢了,下次不敢了。 ”光仔那焦急绝望的心情更是让人不 禁悄然泪下。 光仔找流老爷爷要解药时,老爷爷说的那段话对我感触也很大, 他说: “你回不了头了!你都转了几圈了,还不明白?现在明白了也 不迟。 我早就跟你说过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哪怕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 也要好好活! ” 光仔约老师看电影那段也很让我感动。因为光仔已经变得很老, 所以他来到电影院时没有向老师说自己的身份。 光仔问: “小姐,如果你等的人还没来,你会不会生气呀?” 老师说: “不会,我有的是时间。 ” 光仔说: 好像除了我以外, “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有好多时间…… ” 是啊!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不要以为自己有大 把时间而浪费了阳光朝气的青春, 到醒悟时才知道让我灿烂的青春已 经一天一天的少了。希望所有在挥霍青春的朋友珍惜时间,光仔已经 没时间了,可我们还有时间,不要让光仔的故事在我们身上重演。 很久没有因为看电影而如此激动过了,上一次被感动落泪还是n多年前看阿甘,今天看《童梦奇缘》竟然也被深深打动。
影片的情节其实是比较简单的,然而简单中却透着一种牵人心魄的力量。主题实际是两个,一为倡导家庭和睦、其乐融融,一为抒发对青春不再、年轻不能重来的感慨。把这两条主线贯穿起来的是疯疯癫癫的“中医药科学家”冯小刚大叔的“科研成果”——那瓶能够催发人生长的魔水。关于影片的内容介绍就从略了,这里大致谈自己的两点感想。
首先是时间。看过电影的人可能感到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冯大叔的那句点睛之笔:“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但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哪怕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也要好好活!”其实许多时候一个极简单的道理只有在环境约束极为紧张的条件下才能体悟得出,正如影片中喝了催长魔水的刘德华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从十二岁成长到八十岁,才顿悟了枝枯叶萎、人事代谢的道理。小孩子总是盼望长大,总感觉童年过得太慢,似乎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年份都如此难熬,当然也有美好的回忆,但相对于成长期后的重压,童年时期相对较轻的负担更给人悠然之感。玩得痛快,自然不晓得生活之艰辛。当我们有朝一日像片中刘德华突然发现与他几乎同时饮了那催生魔水的、从阴沟里的一株小树苗长成的参天大树开始在风雨飘摇中折枝断茎的凄凉场面后,当他蓦然发现每过一日便可明显地发现鬓角的斑白、皱纹的横生、行动的迟缓、语音的衰弱之后,我们可能也会陷入他那样的困境。
人生是一次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在高度强调偶然性、随机性的今天,人们不处绝境断不会追问人生的意义。更多的人倾向以“过把瘾就死”的态度游戏人生,人们开始极尽一切之可能促动狂热情绪的宣泄,甚至近乎自虐的折磨自己以刺激他人。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破灭之后,没有一个缓冲过渡的时空,从而直接导向了虚无、猥琐、麻木、犬儒。我们当然不需要在撒手人寰之前高风格地评估下是否把全部生命和精力贡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但总需要扪心自问一下“我这一辈子有没有白活”。乌托邦式的人生是可怕的,虚无主义的人生则是可悲的。当你陶醉于吞云吐雾的快感之中时,当你痴迷于灯红酒绿的诱惑之中时,当你迷茫于虚拟世界的偶尔“成功”时,当你像影片中李老师那样自信“我有的是时间”时,假想自己行将就木,也许会有至少一点点的责任感吧——作为父母、夫妻、儿女的这诸多身份角色中所应承担的一份责任。
其次是亲情。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英国哲学家洛克曾写过一本《教育漫话》,里面有很大篇幅在讨论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父子关系。他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应当从严管教,因为儿童尚不具备健全的心智,需要成人有意识的引导;而随着孩子的逐步成长成熟,则应当放松这种管制,尝试将这种控制关系转变为友谊关系,因为孩子成熟后具备独立的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再用专制办法来对待就适得其反了。洛克的这种描述实在贴切。在这部影片中,父子之间的这种矛盾贯穿始终。双方有着极大的隔阂,而只有当刘德华突变为成人之后,才得以作为一个陌生人以客观的视角了解成人世界的无奈与困苦,了解他的父亲的真实情感,也才能够在游戏厅看到在喧嚣的世俗生活之余来到这里重温童心的父亲。这真是一个围城,城外的小孩子们盼望着赶快长大,城里的大人们却因为经历了亲朋的疏离、情感的伤痛、事业的挫折等等,产生一种返归婴儿一般的本真状态的冲动。
今天的校园里流传一句话:三年一代沟。那么父子之间的代沟又要多大?我们用代沟这个术语之时,往往是站在一种弱势群体的角度去期待年长的一方改变他们的思想——与时俱进地来适应我们甚至迎合我们,似乎就没有考虑过尊重传统的惯性、尝试着用父辈的话语系统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可能每个孩子都经历过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时代的强烈逆反心理,这有着教育体制的重压以及各种扭曲的社会机制映射到一个个年轻臂膀上的产生的效果。我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还有一个隐秘的想法,那就是——离父母越远越好,庆幸自己终于能够摆脱一切束缚了。又过了五年,今天的想法又转了个方向,已经逐步理解他们,感激他们,心疼他们。这也是看这部片子激起共鸣的重要原因。抚养一个孩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即便我今天能够用语言表达一二,没有这种经历,恐怕也仅能道十之一二。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独生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唯一延续,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会耗费父母更多的心血。从小到大在历次调皮捣蛋事件(最后一次是2000年高二时从学校偷跑出去上网而撞破头皮,缝了六针)后看到父母担惊受怕的表情总是一脸不屑,当时心想伤口破了我自己都不怕你们有什么好怕的,到现在才慢慢体会出个中滋味。亲情挚爱,最易于为人所忽视,本来我们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理应是最重伦理亲情的国度。然时过境迁,现代性的洗礼冲击了传统文化,反倒使得这种亲情日渐淡漠,或者有意识地掩盖起来以表现某种意义的坚强——君不见几年前《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与其子石林之间的“心结”直至前者心脏病突发几乎撒手人寰之时才得以解开么?何必呢,尽孝不趁生前,有何意义?亲情面前,还有什么鸿沟不可逾越!难道非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大彻大悟?
尽管其语言上还有许多漏洞,比如对于突然长大但事实上还处于孩童思维的刘德华在语言上的设计稍嫌老到一些,不符合其心理年龄。此外,可以看出导演的意图主要在诠释亲情,对时间的思索应该是这一主旨的副产品,但实际上这两个主题的份额都不小,这种二元结构处理不好会冲淡很多东西,不过也许确实是两方面都难以割舍吧。但是,瑕不掩瑜,看片子最主要看它的思路,其他的技术性问题都是表面问题。因此我认为,这部《童梦奇缘》是难得一见的、给人深刻启迪并值得反复回味的佳作。
前两天写的,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刚才我看了童梦奇缘,泪水还没有干,仍在眼角, 从童梦开始拍摄到宣传,到上映,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部电影的关注, 直到今天晚上,我才真正的经历了一场童梦奇缘, 这是一场让我在心灵上受到洗礼的奇缘,非常感谢Andy能够拍出这么好的作品! 冯小刚在戏中的话深深印在我心里:“生命不可能重来。” 自从16岁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仿佛16岁过了好几年,忽然间旁人问其年龄已经到了十八九岁,那时候我会很惊讶地说,怎么我都快二十了?我还以为自己十六七岁呢!生命就是这样有条不紊,生命就是这样匆匆, 后来从二十几岁到现在更是觉得时间飞快,每一年都仿佛刚过了春节就不知不觉到了夏天,热了一阵又到了冬天,在感叹着寒冷的时候,新的春节又来临了,可谓一年又一年,弹指一挥间,自己已经年纪一大把了, Andy的童梦奇缘让我文字中的“弹指一挥”在戏中变成了现实,它把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飞逝,变成了现实,强烈的视觉效果带给我巨大的冲击,原来时间竟然是这样的块,这样的匆忙,甚至连挽回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这正是人生的缩影,时间是那样的有条不紊,时间是那样的客观,他不会因为浪费而少给你一些,也不会因为你珍惜而多给你一些,如果不珍惜,匆匆之间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相信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些想挽回去无法挽回的事情, 戏中的华仔和李老师有一段对话,他们在电影院门口,李老师已经认不出来变老的华仔了,华仔问她:“散场了,还不走?” “我等的人还没有来,”李老师笑着摇摇头说, 华仔又问:“如果你等的人没有来,你会不会生气?” 李老师说:“不会,我有的是时间!” 华仔走了,画外音道:“除了我以外,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有的是时间。” 这句话给在我的心里老下了一个烙印,是呀,我何尝不是以为自己有的是时间呢?我何尝没有做过浑浑噩噩浪费时间的事情呢?我何尝没有无视时间的宝贵呢?恐怕当我自己意识到的时候早就来不及了,Andy用这部电影,这句话提醒了我,其实,时间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多的!当你察觉到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些浪费的时间呀,面对它们,多后悔,后悔没有用,趁着前面还有时间,真的是应该好好珍惜!落实到行动中!这一点Andy本身就是一个绝好的榜样,他每天的时间都过得很充实,私生活也好,工作也好,都是好好的珍惜着的,作为喜欢他的人,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生活态度,我想华仔真的是非常伟大,非常聪明,他二十多年前就不断的积累,不断地珍惜,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同样,身为半年轻不年轻的我,更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机会,不做让自己将来后悔的事情,不是吗? 童梦奇缘是好电影,它带给我这么多的思考,让我的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对我的现实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冯小刚在戏中还说了一句话:生命不需要重来! 是的,如果生命可以重来,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了,经历的就不再重要,所以,生命是不需要重来的,生命之所以为生命,就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不可重复性是它的特点,因此就排除了可重复性。只要仔细思考一下,就很好理解!正是因为生命不可重来,所以生命不需要重来,这看似矛盾的话,实际上却蕴藏着深刻的哲学隐喻!我深深佩服! 这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戏,耐得住捉摸,耐得住品味!幕后班底的功夫不可小觑,Andy投资的电影,Andy选择的人员,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此外,除了这两点之外,别忘了还有挂在我眼角的泪,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一个字——情, 家人之间的亲情——华仔,华哥都在戏中,一个是儿子,一个是父亲,一个家也不能少了妈妈!莫文蔚在戏中是光仔的妈妈,到洗的最后,莫文蔚无法原谅丈夫,也准备离开,此时变老的光仔说:“一个家谁也不能少,你看看他们,多可怜!”感动的场景我不再描述,因为这是只有看了电影才能感受到了,如果用文字描述就失去了它的味道,我也随之感动,每个人都有家,大家,小家,都是有着深深的爱,有在心灵深处最牵挂的人,爸爸妈妈,永远都是我们最深的依靠,他们爱我们,我们也爱他们,可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成人与孩子之间往往会出现很多误会,既然知道这一点,为什么不尽量去避免这些误会呢?还是因为理解和宽容,忘掉自己的身份,忘掉自己的地位,平等的面对人的灵魂,才能够做到这一点,真诚的交流,成人与孩子之间在家庭,在爱上就不会有分歧!因为家庭和爱本身就是没有任何界限的! 我也一样,我常常在最失败,最脆弱的时候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是我非常强大的动力,可是事实上呢?在与他们相处的时候,我在家里会嫌弃他们罗嗦、唠叨,看不惯他们做事的方式,言语也一扫平日的道貌岸然,挑剔、讽刺,这简直不是对亲人的态度,我为什么要这样,我简直就是变态,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我心里对他们又多爱我很清楚,踏出家门前一步我可以跟妈妈吵,踏出家门后一步我就会想她牵挂她,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要说出来的,不说出来又怎么知道呢?正如戏中黄日华的对白有很多次说“他不明白”,而事实上呢,他说了以后光仔就明白了,家人也是一样,真的是要沟通,要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 大雄应该算是整部电影中最纯朴的孩子了,他的家人也很纯朴,爸爸和妈妈可以用摄像头连接,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饭,其乐融融,大雄在球队输球后对曾经鼓励他的队友们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当你们是一家人”让所有的孩子都团结一致,是呀,一家人,真的是能够凝聚在一起的,谁也离不开谁,少了谁都会不开心都会有遗憾的,只有用真心对待,一家人,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才能够融洽,办好事情,人也开心幸福!大雄是幸福的化身,是宽容的化身! 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却容易被人忽视的人就是王老师——副校长的女朋友,也是李老师的情敌,其实,相比之下,李老师早已经输了,因为王老师在后来提到:“当他跟我求婚的时候,已经把你们的事情告诉我了,他说了对不起,我原谅了他。总要迈出第一步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面对现实的!”其实,这简单的话,真的是有太多值得体味之处了! 首先,恋人之间,最终是要组建家庭的,成为终身的伴侣,谁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错,有的人犯了错,他不一定会说出来,欺骗、隐瞒,使手段,变得无比卑鄙,伤害爱你的人,可是有多少人会对被伤害的人说对不起呢?谁有这样的勇气直接的成人自己的错误呢?往往都是逃避,逃避,再逃避,直到无法逃避了,揭穿了,败露了,如果一个人主动得跟你承认了,并且很诚恳地说对不起你,伤害了你,其实真是给了你很大的尊重,人格上的尊重。以前年轻的时候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说实话,那时候并不是想要怎么样,不想挽回背叛自己的人,只想他能来跟我说个清楚,承认他错了,跟我说声对不起!就是这样,可结果呢?没有,没有人来跟我说对不起!真正敢于面对现实的人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肯于改正,能够真心悔过,那真的是应该原谅的,并且是应该宽容的,这种宽容会使他对你一辈子的回报! 再者,说说宽容者,其实宽容者不可避免的时受伤害者,他被伤害过,他的心受到了伤害,可是为什么还会原谅呢?我想只有一个字——爱,因为爱,所以他会宽容,会原谅,会理解,会相信,也是因为爱,才带来了持久的幸福。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会是一步到位的,感情也是这样,会有各种各样的考验,心里有爱没错,可是这爱是怎么表现的呢?自私、极端、占有是表现,体贴、理解、宽容也是表现,却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究其根源,只有一个,人性,到底是爱他人,还是爱你自己,如果爱你自己必然会自私的成份多,如果爱的是他,你就会削弱自私,体贴他,理解他,宽容他,说真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无私的爱,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年代、环境下,能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情,这样的爱已经是幸福,是值得深深感激的!目前我自己是没有做到的,但今后,我一定,我一定一定朝这个方向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灵,削弱自私的劣根,让我的爱多一份宽容,对我的爱人多一份理解!幸福全靠自己经营,有宽容的心态,能理解的相处,不可能不幸福的!全在一念之间,全在行动之间! 童梦奇缘真是让我感动,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展现得那么真挚,亲情、爱情、友情, 童梦奇缘真是让我震撼,生命的运转规律,展现得那么生动,真实,带来强烈的心灵冲击, 童梦奇缘真是让我高兴,在我对爱最迷茫的时候,华仔又给了我一部好电影,让我对人性有了深一步的认识。 感谢华仔,感谢童梦奇缘所有工作人员,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到电影院看华仔的童梦奇缘! 1.“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简简单单一句话,大胡子冯小刚抑扬顿挫间就把老态龙钟的刘德华折腾的越发风烛残年弱不禁风,满脸不知道是泪还是汗,那一刻仿佛一个巨大的逗号,在我的心里重重的一顿,宣告了刘天王必死无疑的命运,当然死是每个人最后的终结,没有人能够背叛生命的轨迹,告别人世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但三天时间就让一个活蹦乱跳聪明伶俐的小孩儿白发苍苍的颤抖着告别他其实并不想告别的灿烂人生,怎么说都残忍了点儿,当然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轻描淡写间让俗不可耐的三流电影跻身顶级殿堂,这话夸的可能狠了,但是还算公允。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唯一的,而且不可复制,写到这儿又想起《独自等待》里面一句台词――人要么好好活着,要么现在就死。没错儿,好好活着,该吃好吃好,该喝好喝好,愿意泡妞就泡妞,喜欢帅哥就大胆追吧!别整天愁眉苦脸的,你就是自己的太阳,人这一辈子满打满算也就三万多天,有什么理由不阳光灿烂的? 话是这么说,可哪个小孩儿不盼着时光快快的溜走,自己好一夜之间长大呢?长大了多好,可以不用被大人“欺负”,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大胆的去泡自己喜欢的美女老师,也可以对着未成年人不得饮酒的标牌“say no”,如此种种,就像一只小耗子揣在每一个孩子的怀里。无时无刻不在挠蹭着,心都痒痒的不行,恨不得一觉醒来自己已经是丈二的身高胡茬满面。可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只知道长大的好,却不知伴随着成长,烦恼会越来越多,责任也越来越重,梦想和现实永远是一对仇敌,就算不打的头破血流也要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加上爱情啊,婚姻啊,事业啊什么的没事儿就来捣乱,靠冯小刚一瓶神药圆了长大梦的刘天王短短几天功夫就遍尝个中滋味叫苦不迭,郁闷的无以复加。 说到底还是沟通和理解出了问题,小孩子和大人互不买账,一个认为对方蛮横霸道比老美还象世界警察,一个以为可怜天下父母心,累死累活还要防着逆子离家出走调皮捣蛋。换位一思考其实大家都不容易,童年时代有苦闷彷徨,成年了也不是人间仙境一好百好。十多年前有人喊出“理解万岁”红遍大江南北,看来百年之后依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我要是来晚了,你一定要等我。”李老师一脸期待的对着电话那头的大雄的哥哥提要求,当然大雄他哥也没含糊,一个斩钉截铁就把小李美眉给忽悠的安心回家去换衣服了。故事的结局相当有意思,清纯可人的李小姐可怜兮兮在电影院门口一直等到电影散场也没放弃希望,反正她正当妙龄有的是时间,就这样还是被老眼昏花的刘德华给摆了一道,临走还是没暴露身份,狡猾的就像二战时期的王牌间谍。由此可见爱情和等待总是密不可分,总有人会等到,也有人一辈子也等不到,于是有的人因为爱情幸福了,也有的人放弃了等待爱情却找到了幸福,也有的人一直独自等待着体会另一种幸福,当然更多的人渐渐麻木了在苦难中沉默着把幸福的滋味儿变成了柴米油盐,不幸福的就像是黄日华那批老婆唠叨,孩子出走,事业无成,要什么没什么只能靠电子游戏机和烟草发泄,还没人家泡遍全校美女教师的校长潇洒……也许他们也有爱情,但是爱情究竟是什么呢?影片没有答案,当然没有,也不可能有。爱情,友情,婚外情或者性,男男女女总是说不清道不明,“你一定要等着我”这句话一出口就已经必输无疑,爱情从无定数,可以坚持,但不可以要求…… 走向了婚姻总会有数不尽的事端和烦恼,没有孩子的二人世界还磕碰不断,有了孩子又是一堆的麻烦,看了《童梦奇缘》里面的两个四口之家,虽然羡慕大雄家的融洽温馨,但更多的是对小光家那种支离破碎的恐惧,一个家少了谁都不行,可是刘德华还是死了,老死在他后妈的怀里,结局就此打住,引发无数感慨。我是喜欢孩子的,但是又对能否给孩子幸福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家庭和婚姻显然不是我能够掌控的未知,爱情只是润滑油不是稳定剂。“烟抽空了还可以再买,儿子要是没了,买的回来吗?”我的父亲也喜欢抽烟,他也非常爱我,只是我不知道将来我的儿子会怎样看我,我会怎样面对儿子,“只要家庭和睦了,哪个孩子会离家出走呢?”,话很在理,但是我仍希望我儿子能够象个男人一样因为叛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出走,而不是因为我们这个家并不和睦。这也是我所期望的,属于青春的梦想吧。 最后要说的是男人,男人很累,不仅仅需要承担很多责任还需要隐忍,躲在游戏厅打电玩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谁不想回家啊,可是社会能够宽容女人,因为女人天生就是想着法子去犯错的,然后得到原谅她的男人的爱情,并且稳赢,男人则不一样,不能哭不能喊不能闹腾不能上吊喝药,男人只能象山象海,沉默而胸襟宽广。忽然想起原来姜昆说的一段相声,大概是说男人受夹板气的,很象黄日华,那个倒霉而一言不发的篮球教练,儿子老婆一闹腾就完了,他就不需要爱情么?他凭什么不能还惦记一个已经死去的女人?一日夫妻百日恩,抛开婚外情的道德层面不谈,就只论情义,黄日华是真汉子,而不是薄情郎。莫文蔚也苦,但是未免有些变态,嫉妒是女人的通病,但是过分的嫉妒却让陈太太发疯…… 不过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依然要做男人。 整部影片看下来有点象无主题变奏,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让涉世未深的我感到疲惫不堪,生命的流逝,爱情的纠缠,家庭与婚姻的压抑,梦想和现实渐行渐远,做人累,做男人更累。直到片尾曲轰然响起,刘德华浑厚的嗓音吼出“下一次不敢”的无奈,才让我坚定了活好每一天的信念,活着就好,向前看,没什么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