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的标志
以香港电影标志,举例子如下。
1982年电影进入现代化,标志就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诞生。
我对香港电影最早的感知也差不多是这个时段的电影,但「新浪潮」完全不在我的视野中。
最早进入我视野中的香港电影是成龙的功夫喜剧,《A计划》、《警察故事》、《飞鹰行动》等等。之后陆续还有《英雄本色》、《龙虎风云》、《喋血双雄》、《天若有情》等一系列英雄片/枭雄片。
这些电影几乎就是我最早对于电影的认识,算得上是启蒙意义,而即便今时今日这些电影仍旧能够吸引到我。
这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不断反思一个问题,香港电影的根本魅力到底何在?
我的结论是,原因有两个:
一、香港电影绝少取材文学作品(反倒有不少改编自漫画),电影剧本都是原创;
二、剧本很多时候都是现拍现写(即是香港人称的「飞纸仔」),有时甚至无剧本拍摄(不仅仅王家卫如此)。
《阿飞正传》(1990)
这在全世界的电影业中都是罕见的,好莱坞、日本、欧洲都不可能有这种拍法,印象中只有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是如此为之(正是要以此与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法国旧电影传统决裂)。
电影之于文学作品,它首先是一种感知,观众是先从影像中产生感知,产生快感(有强弱之分),然后才会产生认知,继而形成一种意义。
换言之,它是从感知到表意的一个过程。文学作品的接受恰恰相反,它是先从文字符号中产生一种表意系统,然后才会慢慢产生一种感知。
再简单点说,电影是快感在先,意义在后。无有快感,毋论意义。伯格曼、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无论有多么复杂的表意,但首先他们都会把感知放在第一位,最极端的《假面》《蚀》都是如此。
《假面》(1966)
即便是对真理性问题(终极表意)始终纠结不放的戈达尔,哪怕在他那些最意识形态显露的电影中,都会有最强烈的感知表达方式。
香港电影即是因为这种绝对「原创」的剧本写作法以及各种阴差阳错(电影工业机制、历史缘由、文化传统、天生布景板式的城市构造等)的原因,准确的把握到了这种电影的特质。
一切以创造感知为第一要义,这在哪怕最小众、最文艺的艺术片中也是如此。
香港电影对于文学/文字符号的决绝放弃,造就了影像表达系统的无限丰富性。
香港电影的类型也是完全依据感知与快感出发,我印象中最深刻最历久弥新的香港电影类型──英雄片、赌片、三级片(包括情色风月、施虐残暴两种)、鬼片──都是将感知,将生产快感放在第一位,将意义留在其后。
② 关于迪士尼电影片头logo的小问题
先给个人理解,如果有了正式回答会再回答的
个人理解Walt Disney Pictures是指迪士尼自己的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而下图的Disney则是迪士尼发行的电影(并非由自己制作),因为现在迪士尼公司已经不仅仅是电影公司而是一个娱乐集团公司,不仅制作电影还会负责发行,所以原始的电影公司用老名字,大集团就叫迪士尼
③ 电影频道标志和阿迪达斯一样很像吗
一点都不像,电影频道的logo是电影胶片演变过来的,鲜明的电影主题
阿迪达斯,三条纹是一座山,指明山区,指实现挑战、成就将来什么的。
④ 请问韩国电影开始前左下角这些图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框框👇的小字是指 指数高/指数略高的意思 不让青少年观看 就是说 模仿系数高 恐怖系数高 色情系数高 暴力系数高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