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心理健康微电影观后感
今天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能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
❷ 心理健康相关电影
心理健康相关电影推荐
觉得心理有点不正常了?以下是心理健康相关电影推荐给你,拿去阅读!
《隐藏人物》
你表现正确,那你就是正确的。
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结局十分显而易见——1961年的美国,三位服务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黑人女性,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为美国宇宙飞船首次绕地球轨道飞行作出了杰出贡献。本片的高明之处,是拒绝过渡煽情,无需添油加醋,用细节堆砌出的真实扬起反种族歧视和女权主义的大旗。抛弃哗众取宠的噱头,细致展现三位主角伟大的贡献和各自平凡琐碎的生活,安静的呈现出时代黑幕下,虽微弱却永不泯灭的抗争。但我们不屈不挠的尊严,不正是在种种黑暗的映衬下,才如此清晰夺目吗?
《玛丽和马克思》
“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街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
电影是一部讲述两个古怪笔友之间20多年友情的动画作品,同时这也是导演的半自传式的影片,怪异却纯真。片中的玛丽和马克思,看起来都是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存在,但同样渴望爱与关怀,她们跨越了性别与年龄,从1976年到1994年一直维持着笔友关系,期间各自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通讯也几度中断,但最后仍是彼此无可替代的挚友。这部影片告诉我们,无论看起来多么奇怪,多么孤独,但无论是谁,都能在世界上找到另一个与ta相似的灵魂;但即使是另一个你,也都需要理解和关怀,才能长期维持彼此亲密的感情。即使人生满是裂缝和烟头,也值得过这一生。
《心灵捕手》
“成功的含义不在意要取得什么,而在于你从那个奋斗的起点走了多远。”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少年,他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却是个叛逆的'中二少年,在教授蓝勃、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一段合适的亲密关系可以对双方的生活轨迹带来多大的改变,“一两次失败、哪怕是一百次失败,都不会让人变成一个坏的、不值得爱的或者无能的人”,没有人一个“意外”,所以相信自己、接受他人,相信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天分。最后插句嘴,小鲜肉时期的呆萌真的是颜值感人!金发碧眼的美人(大雾)
《末路狂花》
“When she says no, she means no.”
披着公路电影外衣的女权主义电影。讲述生活不顺的家庭主妇塞尔玛和同样孤独的女友路易斯在旅行途中,不堪男性骚扰将其枪杀后,一路逃亡的故事。一路狂飙扬起风尘,同时也释放了两颗被现实磨砺与压迫的心。牢不可破的友情下,是她们对于自由的追寻和灵魂的二次解放与成长。现实逼着他们走向末路,但她们却用不甘与倔强的一跃,打了所有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成长边缘》
每一次破碎,都是通往改变的开始。
由美国年轻导演凯莉·弗莱蒙·克雷格自编自导的处女作,讲述了正值青春期的孤僻少女娜丁,在父亲意外去世后,又接连发现自己唯一的朋友与哥哥交往的现实,陷入孤独的她所经历的种种迷茫和痛苦。相信每个人都能从娜丁身上看到自己中二的少年时期,坚信“我很特殊”、“我与其他人不一样”,从而获得满足感;但这种特殊有时候却代表着“我很孤独”、“我一无所有”。有些人通过尝试和改变,踏出了舒适区,得到了成长与蜕变;但有些人却逐渐让这种痛苦成为了自我价值感的唯一来源,用遗世独立的态度来掩盖自卑和懦弱,不断重复这种恶性循环。生活没那么好,但也没那么糟,接受它,然后拥抱它吧。
《头脑特工队》
悲伤也有意义。
《头脑特工队》由迪士尼和皮克斯合作出品,是一部甜甜的喜剧电影,融合了记忆科学与幻想,确实脑洞大开,也在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奖。影片主题非常简单且主流,通过五个情绪小人的具象和乐乐、忧忧的大冒险,展现了莱利的成长过程,告诉观众,爱可以挽回一切。而爱本身,其实就是各种情绪的融合,无论快乐还是悲伤,所有情绪都有他存在的意义。
《马男波杰克》
当生活糟糕透顶的时候,就含着眼泪向前奔跑吧
被誉为“史上最丧的动画片”,故事主人公是一个过气好莱坞明星,住在山顶的豪宅,一边用成功学给自己打鸡血,一边却又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迷茫而又痛苦。在这部剧里,有两类人,Zelda阳光风趣性格外向,Zoe聪明尖酸性格内向。剧中的马男的好友花生酱先生是个典型的Zelda,却对女友戴安说出了“幸福的关键不是寻找意义,而是让自己在一致不重要的事情中忙碌度日,直到死去”。也许Zelda和Zoe的区别,也许就是看清现实后,选择如何去生活吧,那么你,想成为Zoe,还是Zelda?
《浮生一日》
该片是由凯文·麦克唐纳执导,雷德利·斯科特则担任监制的纪录片,制作方透过平台YouTube号召全球网民以镜头捕捉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的生活点滴,要求希望大家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如今在生活中最惧怕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你喜欢什么;第三个问题是,什么让你开怀大笑。这部影片无关光影技巧,片中的各个视频看似无序,却在平凡的点点滴滴当中饱含人们的各种情绪,传达着生活这门艺术的意义。每个人都渴望伟大,但我们都不是超级英雄,无法一直活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当中,生活难免会有平淡的时候。但是谁又说,这种平淡中流露的情感,不令人更加感动呢?
;❸ 要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有哪些心理电影适合给大家看
1. 大象Elephant (2003)— 教育 / 犯罪心理学
2. 灵异第六感 / The Six Sense (1999) — 儿童心理
3. 歌西卡 / Gothika (2003) — 失忆
4. 失忆/Memento (2000) — 短时记忆缺失
5. 心灵捕手 / Good Will Hunting (1997) — 精神分析
6. 失眠 / Insomnia (2002)